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金鎖記讀書心得10篇

觀後感2.36W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金鎖記讀書心得,歡迎閱讀與收藏。

金鎖記讀書心得10篇

金鎖記讀書心得1

有些人說,亦舒是一個熱血傳奇,她寫盡了上海灘的生離死別,所有喜怒哀樂。最開始是那一道白色玫瑰與紅色玫瑰的始終沒有答案的單選題。再之後,就是硝煙瀰漫中絲帶和柳原的傾城之戀,清香卻厚重的第一爐沉香屑,及其苦卻難以忘懷的茉莉香片。每一個小故事都令我有感而發。而最喜歡的就是那讀過千萬遍的《金鎖記》。

“年青的人惦記着三十年前的月兒應是銅幣大的一個修神的溼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老舊而糊塗。老人追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兒是歡愛的,比眼下的月兒大、圓、白;殊不知隔着三十年的艱辛路望回放,再好的月光也免不了帶點蒼涼”。

她是一個被罪孽矇騙的美少女,被一個封建社會的舊家中和一個殘疾的男生可憐的奪走了一個女人最珍貴的的青春年少,可她仍無法得到乃至是一個婢女的認清。因此,開朗動人的天性在失落中室息成一種乖戾,轉變成一種粗暴與蠻橫。她在一個浮華背後奢侈浪費綺麗的舊家中,也是一箇舊時代中的縫隙中艱辛存活,惱怒到乏力。分戶是她最終的一點點期待,可運勢仍不作罷。

擺脫大家族,她總算還有機會去追求完美自身的幸福快樂,可針對她早就動了情弦的季澤,她仍惶恐不安的擔憂着他的用意。內心的惡在她心裏奠定了深深地的印記,她自己也是被運勢的金子網絲纏的難以擺脫。她強大的罵跑了季澤,心裏卻確是那樣苦悶無奈;因此,她愈發癲狂了起來,可又誰知道,她僅僅在掩蓋心裏最乏力的敏感。“她捏着自身的腳,想到了想她錢的一個男人;卻又嗤笑了起來…”

她自將沉淪,卻把運勢的可怕噩夢又帶來了她的閨女;她原是一個善解人意而又怯懦的女性,可在宏偉的宗法觀念倫理道德架構中存儲着惡,實習着惡,只等時間一到便朝着更年輕一代的女生噴撒。她的閨女就是不幸的持續。應對深愛的.世舫,北京長安是期盼幸福快樂的,可她卻乏力掌握幸福快樂,亦不敢去承擔這一份幸福快樂;她向媽媽妥協了,向這一醜惡的社會發展妥協了,僅僅將自身的友情與愛情青春年少,又交給了曹七巧式的運勢。在她的假想中,或許七巧會由於她的獻身精神這一“漂亮滄桑的手式”而感覺打動、開心,因此她便在這裏苦悶的幻想中得到了一種悽切的清甜味。

人的內心就好像一面鏡子,歪曲的內心總是映襯出一個歪曲的全球。

七巧的內心便是一面被錯亂的社會發展歪曲的浴室鏡子,映襯出那時候中國時新的物品卻也是舊時代最腐爛凝滯的殘渣。錢財所帶來她的抽象性的、虛報的考慮從沒讓她真實開心,反倒更刻骨銘心地讓她覺得到恐怖的苦悶。這時候錢財唯一能臨時地減輕她心裏痛楚的功效,就是變成她奴隸摧殘他人也是自身的專用工具。“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平。三十年來她戴着金子的枷。她用那厚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未死的也送了小命。”

人的本性的旅途中,總會有一份“惡”在心裏悄悄地出芽,運勢不公平的灌溉,人的本性便逐漸滋潤成一種邪惡。每一個人都感覺他人走入了幸福快樂的門,自身卻進不了,處心積慮後的失落剛開始轉變成妒忌,牴觸,毀壞,影響。但是總有人忘了,錯過,隨後就始終失去,沒了。像七巧。可伶得人沒有人可伶。而亦舒,更是用那樣細緻精美的筆風,揣測收藏了一顆在痛苦中歪曲的生命,嫵媚動人兇狠了人的本性一種不一樣的精彩迷人卻可怖的淒涼,

“三十年前的月兒早就沉下來,三十年前的人也去世了,殊不知三十年前的小故事還不停——完不上。”

七巧人性的扭曲與黑喑早就被時代瞬息萬變的的浪潮埋藏,可也是時期造就了這一切。時期在發展趨勢,殊不知人的本性這部善也是惡的書還未唸完——完不上。

金鎖記讀書心得2

讀《金鎖記》的時候是在上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課上,當曾思藝教師在課堂上深情地吟誦丘特切夫的詩歌的時候,我在最終一排位置上手捧一本盜版的厚度與磚塊無異的張愛玲全集,聚精會神地戰慄。說戰慄是因爲當時正看到《金鎖記》這篇小說,從小喜歡就書中的人物和情節進行豐富聯想的我已然把它當做了一部驚悚電影來看。如果說這是一部驚悚電影的話,那應當是一部融合了歐美血腥場景和日韓詭祕氛圍的雜合體。

總而言之,我被這篇小說給嚇着了。主要是因爲曹七巧這個人物,之前所讀的小說中似乎從未有遇到類似主角,那麼瘋狂,那麼變態,那麼神經質,那麼難以置信,那麼像一個孤魂野鬼。可有時候你又覺得她可憐,覺得她的杯具是註定的,她命當如此,她是一個瘋狂的兇手,可你卻不忍心判她一個凌遲處死或五馬分屍。即使你唾棄她,你也會覺得這個人的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生活在一個壓抑的年代,她的生命從一開始就被加上了詛咒。她是一個恐怖的幽靈,她更是一個失控的木偶。

因爲她是個女人是女人就渴望擁有美麗、幸福,期望有一個愛的人陪伴終生。可她只是個沒身份的麻油西施,她歷經風塵,用那些丫頭的話說就是見多識廣,所以她清楚有些幻想終究是幻想,她更需要一個適宜的名分,她需要金錢來生活下去。她憎恨哥哥嫂子,因爲他們把她像一件衣服那樣賣了出去,去伺候一個殘廢。她並不拒絕,她只是憎恨。

她是被扶正,可在姜家上下眼裏,她始終是一個姨太太,因爲她名不正言不順,因爲她出身低賤,她被人瞧不起。她的丈夫是個不中用的人,他們的婚姻沒有任何幸福可言,他們只是名義上的夫和妻,在他那裏她找不到一絲美滿的感情生活的影子,對於一個年輕的女子來說,這樣的摧殘是毀滅性的。

或許從邁進姜家的門的那一天開始,她就像一朵鮮花,插在了浸滿毒汁的土壤中。可她並沒有枯萎,她卻長成了一朵詭譎怪異的惡之花,她的綻放讓人心驚膽戰,她的凋零又讓人心有餘悸。她的根莖是罪惡的,她的枝條是罪惡的,她的花瓣是罪惡的,她的幽怨的`香氣更是罪惡的。可是這樣的罪惡彷彿是不可阻擋的,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是一個時代自虐的見證,那個時代切割着自我的動脈,鮮血滴在這朵奇異的惡之花之上,她貪婪的忘情的吮吸着,茁壯的畸形的成長着,完全忽視了一旁的我顫慄的眼神和混亂的思緒。我咒罵着她,可是我也害怕她。

驚悚片換個角度來看,就是純粹的杯具。我雖然害怕她,我也爲她流淚。這個女人一生都是不幸的,她的婚姻沒有感情,她的丈夫形如死屍,她的身世是卑微的,她青春是廉價的,她愛過男人卻被男人騙,她不相信感情也不允許其他人擁有感情,她一輩子受人欺負,她一輩子被人嘲笑,她最終甚至變成了一個靈魂扭曲的瘋子,她的一生就那麼完結了。

我也是惡毒的,我至今不肯原諒這個瘋子。她瘋狂的忘我的聚斂財產,她挑唆老太太把二小姐嫁出去,她疑心侄子是哥嫂圖謀她錢財的棋子,她拒絕兒子過正常的婚姻生活,她無恥的狠毒至極的摧殘兒媳致死,她折磨得長白的二房吞生毒自殺,她給女兒裹腳誘騙女兒,硬生生拆散女兒婚事。箍在她身上的那件黃金的枷鎖,變成了一件兇器。她用這件兇器用力地劈向她的親人和敵人,在他們的痛苦的呻吟中尋找自我以往失落的歡樂。人性的惡在那一刻到達了極致。

還有那片使她成長起來的土壤。從一個更高更深的角度看去,那裏的骯髒、罪惡和恐怖更密集更駭人更慘不忍睹。不想就封建禮教、等級觀念、包辦婚姻、拜金主義這些所謂的社會問題討論太多,沒有本事,也沒有興趣。我喜歡更多的把目光集中在一些活生生的人身上,無論人性的完美還是人性的罪惡都能讓我感慨唏噓讓我如癡如醉的深入其中,有時拋開了理論,文學和人生都變得完美了,這是我的觀點,也是我的問題。

張愛玲的文字讓我糾結,曹七巧的人生讓我驚悚,人性惡的發展撲朔迷離捉摸不清,卻吸引着我一遍又一遍去觀察思考它。每個人的心裏都埋藏着罪惡的種子,讓它孕育發芽成長需要營養和土壤,它會長成什麼樣貌取決於你給了它什麼。曹七巧那朵惡之花凋零的時候,又有多少罪惡的種子正在一片溫熱的土壤中蠢蠢欲動。正像張愛玲篇末所言: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和人性一樣,我也沒有讀懂《金鎖記》。

金鎖記讀書心得3

出身於沒落貴族的張愛玲,以它獨特的社會閱歷和心理感受,描述着那個沒落階級的遺老遺少。她清醒的意識到那個階級不可避免的杯具命運,並對它進行了無情的剖析。《金鎖記》是她前期的成功之作,也是40年代影響較大的一部中篇小說。

《金鎖記》寫於1943年,小說描述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七巧做過殘疾人的妻子,欲愛而不能愛,幾乎像瘋子一樣在姜家過了30年。在財欲與情慾的壓迫下,她的性格最終被扭曲,行爲變得乖戾,不但破壞兒子的婚姻,致使兒媳被折磨而死,還拆散女兒的感情。"30年來她戴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

張愛玲在本書中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現了現代社會兩性心理的基本意蘊。她在她那創作的年代並無任何前衛的思想,然而卻令人震驚地拉開了兩性世界溫情脈脈的面紗。主人公曾被作者稱爲她小說世界中惟一的"英雄",她擁有着"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爲了報復以往傷害過她的社會,她用最爲病態的方式,"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着人像剃刀片",隨心所欲地施展着淫威。

作者將現代中國心理分析小說推向了極致,細微地鏤刻着人物變態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話語產生了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金鎖記》在敘述體貌上還借鑑了民族舊小說的經驗,明顯反映了類似《紅樓夢》之類的小說手法已被作者用來表現她所要表現的華洋雜處的現代都市生活。

傅雷在《論張愛鈴的小說》中也指出:“感情在一個人身上得不到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償”。曹七巧做了情慾的俘虜,代情慾做了劊子手”。曹七巧自我沒有得到幸福,就變態地去毀兒女的幸福。沒有悲壯,僅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是一種啓示,可啓示對這個家有什麼用呢?家本來是心靈的港灣,而在曹七巧做主的家裏,沒有一絲的溫暖的氣息,不僅僅是給不了最親近的人心靈上的安慰,反而是一張恐怖的大黑網,使在這個家裏的人窒息,每一個家人都是她宣泄這麼多年來在姜家受的委屈的對象。

轉型中的洪流中,被吞沒的又何止是一個曹七巧,雖已成過去,可我們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點曹七巧的影子,也許只是我們不再是以被黃金鎖住,用金鎖劈人的形式表現出來罷了。

金鎖記讀書心得4

張愛玲不僅是一個天才作家,還是一個慧心獨具的服飾設計師,她用自己對服裝的獨到見解,改良了中國的旗袍,引領了時尚的潮流。她的藝術審美眼光非常超前,所以她極其注重她筆下人物的穿着打扮,我們能夠清楚的看到,她筆下的人物形象的服裝飾品非常契合人物的性格,甚至與故事的發展脈絡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們通過那些服飾,可以看清一個人、看透一個故事,甚至明晰整部作品所蘊涵的深意。通過服飾,我們也能看清張愛玲心中的女性形象。

以《金鎖記》中的曹七巧爲例,來探尋一下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服飾與女人。將故事中的曹七巧與白流蘇對比可知,她們都是一個以年輕的身體換取一個物質上可靠的將來。曹七巧嫁給了軟骨病人,戴上了“金鎖”,金錢對於她來說是讓她安心生活的靠山,但更是將她身心禁錮,不得自由的枷鎖,她本來年輕的、富於情感的心逐漸枯萎,變成了一片荒地,一口枯井,一個怎麼填也填不滿的溝壑。她“永遠不能填滿心裏的饑荒”,那黃金枷鎖不僅封鎖了自己,還用那“沉重地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正如傅雷先生評價《金鎖記》是所說的:“情慾的作用,很少像在這件作品裏那麼重要。”愛情在一個人身上不得滿足,便需要三四個人的幸福與生命來抵債。”其實這樣的評價是再適合曹七巧不過的了。

文章中可以看出,《金鎖記》是在時間上展現了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子是怎樣變成一個害人害己的“瘋子”的。這個過程,可以通過曹七巧三十年來的服飾變化看得很清楚。

曹七巧第一次出現在讀者眼前時,是這樣的的裝扮:

“(曹七巧)一隻手撐着門,一隻手撐了腰,窄窄的胸口裏垂下一條雪青洋縐綢手帕,身上穿着銀紅衫子,蔥白線香滾,雪青閃藍如意小腳褲,瘦骨臉兒,朱口細牙,三角眼,小山眉……”

曹七巧是一個很喜歡打扮且善於打扮自己的人,她看見家中女眷臉上“擦的猴子屁股似的”,“她猜是北邊規矩”,覺得“鄉氣”。七巧衣衫上的“線香滾”也是當時時髦的滾邊方法:在衣服的邊緣窄窄地滾上一條邊,取代了早年曾經大爲流行的“大鑲大滾”。服飾的顏色有銀紅、蔥白、雪青、閃藍如意,色彩的精心搭配既明朗又富於層次感,衣衫的主體顏色銀紅透紅年輕女性的心底的溫情來。曹七巧剛嫁到姜家幾年,有了兩個孩子,軟骨病的丈夫使她對婚姻極端失望。然而,越是感情匱乏,就越是需要情感的溫暖。她愛上了自己的小叔子姜季澤,認爲“命中註定她要和季澤相愛”,只要看見他,就總是“不由自主地”要接近他,但季澤“抱定了宗旨不惹自己家裏的人”,對她若即若離,結果曹七巧對季澤的厭惡。此時的七巧是情感上的匱乏者,她的痛苦是想愛而不能愛,同時她又是情慾的奴隸,她的內心空虛而焦急,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來填滿。

十年後,守了寡的七巧終於迎來了她嫁到姜家後“一切幻想的集中點”——分家的日子,這一天,她的穿着是這樣的:

“七巧穿着白香雲紗衫,黑裙子,然而她臉上像抹了胭脂似的,從那抹紅了的眼圈兒到燒熱的顴骨。”

她穿的和素淨,白衣黑裙,孝服似的,但內心的焦急和興奮並未被掩飾住,從那抹了胭脂似的臉上流露出來。這一時期,七巧對愛情的狂想轉化爲對金錢的渴望,服飾也從鮮明豔麗轉變爲肅穆森然。這一次,她以肅穆的裝束出現在衆人眼前,既要讓別人從她的肅穆中感受到她的爭取的力量,又要用這種肅穆來堅定自己的.決心:一定要不遺餘力地獲取金錢。除了金錢之外,她真的變得一無所有了。親情、愛情如潮水般退去,蒼白堅硬的岩石露了出來,此後,她的心徹底變成了白色的荒漠,在自己冰冷的家中一分一秒地度過漫長的歲月。

長期的情感上的匱乏和壓抑終於使七巧變成了一個古怪、乖戾、變態的“瘋人”。小說中有兩處用“瘋人”二字來形容老年時期的七巧:“七巧有一個瘋子的審慎與機智”。她出現在女兒的未婚夫童世舫眼前的裝扮,尤其像個瘋子:

“世舫回過頭去,只見門口揹着光立着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臉看不清楚,穿一件青灰團龍宮織鍛袍,雙手捧着大紅熱水袋,身旁夾持着兩個高大的女僕。門外日色昏黃,樓梯上鋪着湖綠花格子漆步地衣,一級一級上去,通入沒有光的所在。世舫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人——無緣無故的,他只是毛骨悚然。”

此時,七巧是自己家的主人,財富的擁有者和絕對控制者,但這個家庭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團黑暗之中,黑暗腐蝕着她日漸孤獨的靈魂,也讓她們的女兒都成了不健康的人。她的家是“一級一級沒有光的所在”,一個陰鬱的、黑暗的、沒有光明、沒有夢想、沒有希望的地方。七巧的服飾變化正是她一生的寫照:顏色上,由紅到白道黑,色彩從鮮豔到灰暗;款式上,從年輕時的明朗、時尚,到老年時的肅穆森然,暗示着她的生命一點一點地變得枯萎、灰暗。

通過《金鎖記》,我們可以看到張愛玲對人物服飾的細膩描繪。一個女人,服裝是最好的掩飾亦是最顯露的情緒,一部離不開女人的小說,同樣也離不開服飾的渲染。

金鎖記讀書心得5

《金鎖記》是張愛玲非常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許多批評家的讚譽,傅雷先生譽之爲“文壇較美的收穫”,夏志清教授則稱之爲“中國從古以來較偉大的中篇小說”。年少曾讀,體會不深,近日重讀,拍案叫絕,再三回味,越愛不釋手。我以爲,和張愛玲其他的小說篇章比起來,這篇《金鎖記》可以說是張愛玲頂峯之作,無論從技巧上還是思想上,都能體現張愛玲的天賦所在,尋常人是無法企及的。

張愛玲善於刻畫女人,尤喜描寫各色“壞女人”,《金鎖記》也不例外,小說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級階層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爲了攀附權貴,把她嫁入了沒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個自小就臥病在牀的廢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剛強直爽的一面,突然進入了死氣沉沉、勾心鬥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個廢人,這個矛盾註定這是一個悲劇故事。在姜家她處處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斷反抗,在別人眼中,她惡名昭著。後來丈夫和老爺相繼死後,姜家分了家產,七巧終於得以脫離封建家族的桎梏——張愛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鎖——帶着兒女搬到外頭住。在七巧的下半生,雖然沒有了壓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經濟基礎,可是她的後半生過得並不如意。舊時曾託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爺季澤來找她,她毫不猶豫揭穿了他的騙財的把戲,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點的愛情葬送了;兒女長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兒媳過不去,終於氣死了兒媳;女兒三十歲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對象,七巧偏從中破壞……較後,這麼一個不幸的女人終於在鬱郁中死去,結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張愛玲的小說受到傳統小說影響很大,這篇《金鎖記》尤其明顯,單從技巧上來說,許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紅樓夢》的影子來。比如人物描寫方面。寫七巧,小說一開端並不直接就寫,而是通過兩個下人的牀頭閒話點出,把這個家族的人物關係和大致的情況都交代清楚,這和《紅樓夢》借冷子興賈雨村之口道出榮寧二府的興衰故事一樣異曲同工。

在兩下人的口中,道出了七巧的出身;然後再借二嫂三嫂的背後冷言閒語,交代了七巧在家族中的低劣地位,因爲她是平民出身,而且直言直語,大家都瞧不起她。在一系列鋪墊之後,七巧終於出場,一開始就寫她因爲替二小姐雲澤作媒,氣得二小姐哭,三言兩語之下,完全通過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七巧的獨立個性,還把姜府的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交代得相當清楚。短短四五千字,完全是側面描寫,就把七巧的出身、人物關係、人物形象交代得非常圓滿清楚,張愛玲生花妙筆,讓我讚歎。

其實這種側面交代的方法在小說中應用得很廣。較妙一筆是在後面,當寫到七巧約準女婿童世舫見面,要拆散他們,在童的眼中,只見“門口揹着光立着一個小身材的老太太”,在童的心中,印象是“直覺地感到那是個瘋子”,而小說在寫七巧老年的時候,一處都沒有正面去刻畫七巧的形象,而到較後才借旁人的眼睛點出,妙筆如斯,再次歎服。

其外,小說跨度三十年,寫人物和事情的變遷,《金鎖記》裏面用的方法更是奇妙。比如小說較後,七巧把手上的鐲子往手臂上推,那鐲子在年輕圓潤的時候是絲毫推不上的,可是到了老年,油盡燈枯,鐲子能一直推上腋窩,這金鐲子好比一把枷鎖,三十年的壓抑和蒼涼無奈,就在這一推之間,纖毫畢現,實在是點睛之筆!

張愛玲在小說不斷的提到“月亮”,月亮是蒼涼的寂寞的象徵,而不同的人不同的時期去看月亮,皆有不同感受,月亮是人物內心變遷的見證,如開場時的月亮是:“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象赤金的臉盆,沉下去……”,這預示着一個沒落的時代沒落的家族;“模糊的狀月,象石印的圖畫”,這是七巧女兒長安眼中的月亮;“彰影綽綽烏雲裏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象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七巧眼中的月亮;“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雲,象是黑漆的天上的一個白太陽”,是兒媳眼裏的太陽。月圓月缺,正是人物命運的象徵。

七巧的悲劇命運是通過一系列矛盾展開的,小說正是通過一系列的戲劇衝突牢牢抓住讀者的心。一開始,一個出身低微的女子置身於封建大族,本身就是較大的矛盾,也是人物不幸的命運的開始。然後再通過七巧和妯娌間的矛盾、七巧和三爺季澤的矛盾、七巧和兒女們的.矛盾,一環扣一環,結構嚴謹,故事,就在一幕幕矛盾中開展來。

七巧表面潑辣強悍,對人性極端不信任,但是,骨子裏還是嚮往着幸福,她在寂寞的時候時常想起昔日和自己打情罵俏的豬肉販,甚至,她大膽追求着三爺季澤。但是,想象終究是想象,而三爺也因着她的狼籍名聲而不敢沾染。在幸福喪失之後,她唯一等待的就是獨立出去。

晚年的七巧不斷的和自己兒女鬥爭,其實正是她一生不幸的反映。她故意氣死兒媳,因爲在他們身上找到她自己青春的影子,她妒忌他們的性生活,因此近似變態地加以報復,這正是因爲她沒有得過幸福的性生活;她拆散女兒的婚事,因爲她對男人已經是一律敵視的態度,因爲她就是被自己所愛的男人欺騙,這幾近心理變態了……整篇小說,從表入裏,從正到側,手法如此奇妙,七巧在張愛玲筆下,已然不是紙上人物了,而是寫得活了,這樣的功力,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都是很少人能比得上的。

通篇讀完,也許大多讀者和我一樣,非但不會對七巧種種變態行經感到厭惡,而是會感到一種直徹心骨的蒼涼的悲哀和同情。七巧其實是一個很可愛的女子,年輕的時候,她也會和街上的走販眉來眼去,享受着生活的快樂;同時她也是一個十分善良的女子,你看她,儘管大哥把她帶到火坑了,她後來再見大哥,哭鬧過後,一樣塞了許多貴重禮物送給大哥帶回,這時她仍然有溫情的;她的情人季澤被她罵走後,她不也會躲在窗戶背後看着愛人倉皇而去的背影嗎?那時她心中還有愛情,就是到晚年,她在某一瞬間也仍然懷念年輕時候的溫柔。這樣,這個人物也活了,我們也對她絲毫沒有世故的眼光,她是可愛的,也是不幸的。

張愛玲,確實是個奇女子。不但是她的經歷,還奇在她的文章。願一讀再讀,細細把玩,趣味無窮。

金鎖記讀書心得6

張愛玲自幼在舊家庭裏封閉孤獨的生活和她在少女時代在教會學校所接受的殖民教育使她成長爲一個疏離家國,遊離社會,孤獨“自私”的人,這對她的創作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她出生之時她顯赫的家族敗落,她的父母因不和而分居,沒有在父母那裏接受應有的愛和關懷,這樣的家庭生活使張愛玲自幼倍感孤獨與壓抑,由於她過早窺見家族內部所暴露的人性自私和生命的頹廢,她養成了孤獨個性。之後她還經歷了“世亂”,因爲其接受封閉的教會學校偏西化的教育,張愛玲對近代中國現實的認識也只是妨礙個人現世安穩但個人卻無力抗拒的亂世。她的小說基本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着力揭示和平的平常生活里人物內心之變態,即如寄生在半殖民地都市裏的一些舊世家的末代子孫,由於所依憑的那個舊制度崩潰了,他們成了靠祖傳遺產生活的現代寄食者,一方面慣性地延續着傳統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又不自覺地接受着現代都市所提供的消費方式和生活享受,但他們並沒有真正的現代意識,他們的生活只是消費性的,金錢化的,等待他們的只是日漸沒落的命運,這些人的心態行爲往往是病態或變態的,張愛玲就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她自身經歷使他更能切身體會這種悲涼,這一類的代表作便是中篇小說《金鎖記》。

《金鎖記》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寄食於半殖民地都市上海的舊家庭姜公館裏,這個曾經顯赫的舊世家如今有出無進,少爺們不是敗家子,就是病秧子,在這個家庭裏唯一有生命力的是出身卑微的二少奶奶曹七巧。漂亮能幹的七巧本是一家麻油店老闆的女兒,原本不願意也沒有資格人嫁名門姜公館,只因姜家二少爺久患骨癆,門當戶對的人家誰也不願把女兒嫁給他,姜家只得退而求其次,而七巧的哥嫂也貪圖姜家的富貴,兩家於是結成了婚姻。在這場門第、金錢的交易中,七巧犧牲了自己正常的.生活欲求,而只剩下一種焦灼的等待:用青春熬死丈夫,她自己擁有金錢纔好改變一切。十五年過去了,她的心願實現了,卻未料及自己也由此套上了黃金的枷鎖,而不能正常滿足的生理慾望則趨於變態。她早就喜歡其風流倜儻的小叔子姜季澤,如今自己經濟上獨立了,小叔子也上門來向她示愛,她內心不定,然而她隨即又察覺到自己財產被覬覦的危險,於是憤怒地趕走了姜季澤。但她失去了她的愛“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七巧扶着頭站着,倏地掉轉身來上樓去,提着裙子,性急慌忙,跌跌蹌蹌,不住的撞到那陰暗的綠粉牆上,佛青襖子上沾了大塊的淡色的灰。她要在樓上的窗戶裏再看他一眼。無論如何,她從前愛過他。她的愛給了她無窮的痛苦。單只是這一點,就使她值得留戀。多少回了,爲了要按捺她自己,她迸得全身的筋骨與牙根都酸楚了。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她爲什麼要戳穿他?人生在世,還不就是那麼—回事?歸根究底,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從此,曹七巧被壓抑的情慾便以反常的甚至殘忍的方式尋求着出路,得不到幸福的她也不想讓兒女幸福。爲了把兒子長白再留在自己身邊,曹七巧處心積慮地逼死了兒子的妻妾。隨後她又不動聲色地破壞了女兒長安和歸國留學生童世舫的婚戀。

《金鎖記》生動深入地揭示了曹七巧被虐到自虐再到虐子的心理變態過程。小說的結尾以不慍不火的語調將七巧命運的悲涼表現的淋漓盡致。

張愛玲的另一類作品則表現了戰亂下的人性之平常——男女情愛與安穩的訴求。張愛玲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所以她的體會更深。這類小說的代表作便是《傾城之戀》。範柳原和白流蘇這兩個自私的人因戰亂而成爲平常夫妻。小說中淺水灣的那面不倒的牆象徵着自私的人需要相互依賴。白流蘇和範柳原雖然不是真愛但因爲戰火他們“一剎那的徹底的諒解”,決定做平常的夫妻,這也是小說中提到的大抵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他們是亂世中的傳奇。這個故事展現了孤獨脆弱的人在戰亂下祈求現世安穩的訴求。

金鎖記讀書心得7

《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一樣於《傾城之戀》的幸福結局《金鎖記》則是一個杯具,一個徹頭徹尾的杯具。故事從一開始就不是給人以明豔,歡快的節奏,而是給人以憂傷和悲哀的感覺。

故事是從兩個小丫環的談話開始的,兩個小丫環躺在牀上聊起主人家的事,說起姜家的大爺,大奶奶及剛進門不久的三奶奶,最終提及二奶奶曹七巧,卻是一個讓人頭疼的人物。我便起了好奇,究竟是怎樣一個女人?看完整篇文章,我只覺得震驚,震驚於曹七巧做的事與她的瘋狂與變態。再看第二遍,便覺出了七巧的可憐與無奈,她何嘗不想好好生活,可是她卻沒這個機會。

她是被兄嫂因金錢而嫁於姜家的,其實說嫁倒不如說賣字準確。她所嫁的人爲姜家二爺,可這個二爺卻是一個得軟骨病的殘疾人。她的大家庭中婆婆妯娌因她出身不好也或多或少有點瞧不起她。她的丈夫無能,她的兄嫂來也只是爲了她的錢。試問,在這樣的環境中日復一日的生活怎樣能不瘋?在這樣環境下能正常生活的人才不正常!一個女人,嫁到一個新的家庭,都會有期盼,都有完美的願望,誰願意變成一個瘋子?七巧也不想,可是這是她的命,逃不掉,就只能忍,直到最終忍受不了,變成一個瘋子。她被金錢剝奪了幸福,便以瘋狂報復心理去剝奪更多人的幸福,甚至自我兒女的`幸福。她的精神已陷入了瘋狂的狀態中去了,她瘋狂的想要報復所有人。可是在報復他人的同時,自我何嘗不痛,報復別人的同時也傷害了自我,自虐式的復仇。

可能僅有這樣她的心裏纔會好過一點。她看不得別人幸福,因爲不合理的社會剝奪了他自我的幸福,她嫉妒,愁視,便這樣毀掉了兒子的幸福,毀了女兒的幸福。她沒有愛,或者她以前有愛,只是這愛在生活的苦痛中完全消失了。最初她愛姜家三爺姜季澤,但姜季澤只是一味的敷衍她,甚至最終爲了錢財欺騙她。也許最初她愛她的兄嫂,只是當兄嫂將她賣於姜家時她便不愛了。

也許最初她愛她的兒女,只是當她心中僅有金錢還有強烈的佔有慾時,她漸漸迷失了心中的愛。因爲他對這個世界沒有愛,所有她看到的一切都是醜的,惡的。她沒有感受過愛,便也失去了愛他人的本事。從來沒有愛的人都是可悲又可憐的。她幾乎毀掉了與她有關的所有人的幸福,同時也招來了他們的恨,她不明白嗎?他明白,她不想改變,也改變不了。故事的最終寫到:“七巧似睡非睡橫在煙鋪上。三十年來她帶着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她明白,她兒子女兒恨毒了她,她婆家人恨他,她孃家人恨她。”最終的最終,七巧想起在北京麻油鋪還爲出嫁時的自我,當時的自我歡樂而又自由。想起喜歡自我的朝祿,丁玉根,張少泉,如果能和其中一個結婚生子,也許結局就會不一樣。但這只是也許,也許真的該信命,該信“萬般皆是命,

半點不由人”。七巧的生活也由不得自我挑選與安排,人所受的苦也不是自我求來的。誰都想幸福的過完一生,可是哪有那麼容易。

《傾城之戀》中範柳原說“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首詩這樣講:“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詩,生與死與離別,都是大事,不由我們自我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麼小多麼小!可我們偏要說:‘我永遠和你在一齊,我們一生一世都別離開。’好像我們自我做得了主似的。”是的,我們做不了主,人各有命。

自我的命運從來都是自我做不了主的。七巧也主宰不了自我的命運,所以她只能這麼活着,也只能這麼活着。可憐的七巧,她的心中沒有愛;可悲的七巧,她主宰不了自我的命運;可恨的七巧,毀了如此多人的幸福。

七巧,願你來生幸福。別再這麼悲哀,這麼瘋狂的活一輩子了,願你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願你平平安安過完來生。

金鎖記讀書心得8

在金鎖記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人物一個是二奶奶七巧以及她的女兒長安。對於七巧我開始只覺得的她可恨可嘆但看到最後也覺得她可悲起來。對於她的遭遇也會產生同情。故事的結尾寫到七巧心想她當時如果嫁給哥的結拜兄弟丁玉根,張少泉,或是沈裁縫是否他們會給她一點真心,眼睛落下了淚水。但七巧內心的扭曲與自私劈殺了幾個人,七巧的精神枷鎖使長白的妻子絹姑娘和芝壽先後死去,並且都死的悲慘。讓自己的女兒失去幸福,最終走向墮落。七巧爲了讓長安婚事流產。

我覺得七巧實在是太可悲。書中我最喜歡的女子是長安,長安是個善良溫柔的傳統中國女子,雖然她抽菸土,但不完全是她的原因。也因爲她身處封建家庭所以導致了她接連的悲劇。從中一個細節可以看出她的善良她七巧的母親對她一次一次威脅,她都沒有退縮這個婚事,當她的'母親以童世舫威脅她時,她退縮了。她知道她的母親不僅會告訴他抽菸土的事,還會想辦法對付他。但這一切童世舫都不知道。他們兩個解除了婚姻後兩人依然交往,只是從以前的地上轉入了地下,這時童世舫對長安的感覺產生了變化開始對長安喜愛,以前童世舫之所以想和長安結婚只是因爲她是個傳統女子有安全感,因爲他曾經被新派女子拋棄。深受打擊而已。因此想找個傳統女子。對於童世舫的愛情,張愛玲可能覺得男人的愛都是有附加條件的,完美的愛是不存在的。當她聽到長安抽菸土後,便對長安再也沒什麼想法了。有的只是沉默。當他面對長安時不去問長安爲何抽菸土?只用無聲來凝望他。童世舫對長安的愛也只停留在世俗大多數人的婚姻價值觀而已。長安要得到真正的愛又談何容易。當七巧死後。她的孩子長安和長白也只能悲劇收場。

是個天生的軟骨病人,在她看來是“沒有生命的肉體”,“要是能有點人氣就好了”,她無法得到愛慾的滿足,甚至連她自已也弄不明白怎麼會有了兩個孩子。姜家只不過是讓她來侍奉他,她因此最終分到了姜家的財產。季澤是她心中愛着的人,喜歡到了身不由已的地步,但季澤雖然在外面尋花問柳,可在家裏卻不敢太造次,只限於和她開開玩笑,他有他的原則。分家後季澤來找她,向她做了表白,但她卻認爲他是來騙錢的,不是真情,所以把他攆走了。可以看出她的渴望除了性愛之外,還有情愛,但因爲猜疑,她放棄了這種機會。我不認爲作者只想表現金錢的勝利。但此後,她拋棄了這麼多所獲得、保護的財產,就成了她生命的唯一依託。從丈夫、季澤得不到愛,她忍受着情慾的煎熬,產生了瘋狂般報復的病態心理,對所有男女之愛充滿忌妒,包括兒子長白、女兒長安。兒子長白成了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讓已結婚的長白整夜陪着她通宵聊天,講小夫妻的性生活,最後逼得兒媳婦自殺身亡。與丈夫結合只是使她獲得了家產,季澤只給了她愛的煎熬,長白則在她的管教下成了一個浪蕩子,連同女兒長安,都成了她病態心理的犧性品。她生命中的三個男人都不能給她愛,作爲女人,她的一生是可悲的一生。更要說明的是,這個“黃金的枷”,不是她自已願意戴的,是社會強加在她身上的。最後她被金鎖壓瘋了,想摘也摘不掉了。

張愛玲關注人性,表現人性,《金鎖記》寫的就是人性受到壓抑以至扭曲的故事,小說充滿了“人生味。小說沒有痛訴,沒有反抗,只給人一種蒼涼的感覺。

金鎖記讀書心得9

張愛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滿傳奇色彩,她的性格聰慧、執着、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悽幽、穠豔、蒼涼,充滿了人性的主題。《金鎖記》是她的早期作品,發表時她可是僅有二十三歲,但作品已經是相當成熟,從取材的視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現技巧方面,都有突破,當時及後世的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篇小說題目叫《金鎖記》,爲什麼叫“金鎖”呢,我認爲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爲自我帶上了黃金的枷鎖,別個愛她,她愛錢,最終葬送了自我的幸福,就連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當然這金鎖也能夠理解爲封建社會的腐敗。

從這篇小說中也能夠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戶人家講究門當戶對,小戶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今日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煙消霧散。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從先前的.無理取鬧而厭惡,到後面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僅有選擇反抗——以自我的方式。

金鎖記讀書心得10

屋外天色陰鬱。

屋內也沒有色彩,灰暗的天空將鬱郁的氣息塞入屋子裏,穿着21世紀的衣服,支着頭趴在窗臺上,疲倦的樣子,面向窗外,於是風冷冷地穿越發絲的間隙。想着40年代的微笑,天空中已尋找不到那樣昏黃的月光,如今的上海已看不到當年的月亮了。

第一次讀《金鎖記》,還不太懂它的意思,在張愛玲所營造的壓抑氣氛中,只是被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深深觸動着,爲那樣悽慘的命運嘆息着。現在再讀它,七巧生活在昏暗的屋檐下,那悽慘的聲音仍在耳邊迴旋。她的一生就這樣嫁給了悲哀,嫁給了一個毫無生氣的慘白身體。

然而,《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戴着黃金枷鎖,劈殺了自己,劈殺了自己的骨肉,成了殉葬品,也拉上了不少陪葬品。一部《金鎖記》,一部枷鎖記,人性的枷鎖總是那麼令人望而生畏。

在《金鎖記》中張愛玲描寫了“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的一個溼暈,像朵雲軒信上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惘,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對烏雲中的月亮她又寫道:“隔着玻璃窗望去,影影綽綽烏雲裏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對下弦月她這樣形容:“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她眼中的如此完美卻帶着一點遺憾,也許這纔是真正的perfect。”

張愛玲的一生如同她筆下的人物一樣,蒼涼而捉摸不定。她用她獨特的筆調,寫出了一個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殘缺的人生,卻是對人物,對生命無限的豁達。

標籤:金鎖記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