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水滸傳》有感(通用15篇)

觀後感2.76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水滸傳》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水滸傳》有感(通用15篇)

讀《水滸傳》有感1

今日讀了《水滸傳》開頭,108好漢的由來呼之欲出。宋仁宗年間,國泰民安,繁榮昌盛,風調雨順,偏偏三登過後,物極必反,悲從中來,瘟疫橫行,洪太尉奉旨去請張真人,可是大施權力威風,逼迫道長打開封門,無意中放出了三十六員天罡,七十二座地煞,整整108名。

本文開頭描寫,變對仗成詩,人物刻畫細緻,洪太尉貪生怕死,玩弄權術的可惡嘴臉赫然紙上,並且對大蟲,大蛇,還有"黑氣"的描寫,多個排比,氣勢大,形象,果然名著的寫作不只內容出彩,文筆也是非常精彩。

故事的寫作,常常就是從"不信邪"開始。就如同許多電視電影,總是有人要一探究竟,開始打開了故事序幕。並且古人寫書,總是講究個來頭,紅樓夢從兩位仙人的敘述開始,水滸傳從洪太尉放出"黑氣"開始。

宋仁宗,從最近的"清平樂"開始,對這位帝王有了一定感性認識,之前也通過片段文字,對這位皇帝有了一定理性認識。他仁厚剋制,禮賢下士,在他一朝,有鐵面無私包拯,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有詩人宰相晏殊,有韓琦等等。他尊重文人,尊從宋太祖的不殺士子的祖訓,對待朝臣虛心納諫,就連封妃,也是不超越祖制,生活簡樸,心憂萬民,宋朝南北兩朝,文人才子輩出,最後一朝天子跳海,還有十萬軍民追隨,可見當時人民眼中,宋朝是多好的時代。

三登,九年一登,每登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田禾大熟。

也許樂極生悲,命途多舛,總是好壞更迭,文章從宋仁宗三登之後寫起,天下瘟疫盛興,無一人不染病。所以在得意時需謹慎,失意時要淡然,高處不飄飄然,低處不自怨自艾,也許轉折正要到來。再者人生本來就是起起落落,一朝一夕的風光榮辱算不得什麼,笑到最後纔是贏。

讀《水滸傳》有感2

這個學期,我看了許多書,這些書中令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水滸傳》了。

《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並列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主要講了北宋末年,一支有一百零八位將士的農民起義軍,佔據梁山,到處行俠仗義。最後被宋朝政府安撫,成爲“梁山英雄”的故事。

在這些英雄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宋江了。他可是一百零八位將士中的頭目,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十分講義氣。當初“黑旋風”李逵第一次與他見面時,他就就給了李逵十兩銀子。除此之外,他還在東西村裏義救晁蓋,在柴進莊義留武松。這也是爲什麼他能結交一大堆英雄好漢,並得到了他們的敬重的原因之一。

俗話說“百善孝爲先”,宋江就很孝順。當他第一次上梁山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親屬們接過來,以免他們發生危險,當他收到父親死亡的家書時,他不顧及衆兄弟投奔梁山的大事和危險,不遠萬里回家奔喪。

用“孝義黑三郎”來稱呼宋江,那是一點都不爲過。

除了宋江《水滸傳》裏還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如“九紋龍”史進,“紫髯伯”皇甫端等等,也都讓人心聲敬佩。

一百零八位好漢,個個俠肝義膽,爲民除惡,是我們值得學習、崇敬的榜樣。

讀《水滸傳》有感3

終於完完整整把《水滸傳》看完了,作者施耐庵真是了不起,能夠把一百零八條好漢的個性寫得如此活靈活現,人物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

水滸裏涌現出的人物栩栩如生,各有各的特點。林沖原本是官府八十萬禁軍教頭,一開始逆來順受,最後被迫上了梁山; 而魯智深擁有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氣概,他三拳打死了惡霸鎮關西; 史文恭則會呼風喚雨; 宋江有很強的領導能力,常常好行方便,排憂解難,濟人貧苦,忠義兩存;李逵有勇有膽,天下老子第一;吳用則足智多謀。每個人的性格各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江湖義氣,各個都是好漢。

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要數吳用。他熟悉兵書,精通文法,文思如泉,一身正氣,排兵佈陣是他的強項。“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等,每次戰鬥都能體現他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讓大家都佩服不已。很多人都認爲梁山好漢的結局是悲慘的,但我認爲不盡然。就算是“悲”那麼也應該是悲壯。“大江東去浪淘盡”斯人已去,但他們的精神仍在,勇敢、堅強、團結、忠心、義氣……

合上書,閉上眼。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讀《水滸傳》有感4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四大名著——《水滸傳》,我讀完後,心裏卻感觸很深。

《水滸傳》主要講了晁蓋、宋江、吳用、林沖、武松、李逵、魯智深、花榮、石秀……等一百零八將,他們不甘受官府的壓迫,奮起反抗,殺富濟貧、除暴安良,開始了轟轟烈烈地農民起義,最後失敗了。

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武松打虎景陽岡》主要講了武松喝醉了酒後,路過景陽岡時,把一隻老虎給打死了。然後被人們封成了打虎英雄。我還喜歡《李逵沂嶺殺四虎》主要講了李逵揹着他的媽媽去梁山時,他媽媽在路上口渴,李逵在幫他媽舀水時,被老虎給吃了,最後李逵一發怒把四隻老虎給殺了。替他媽報了仇。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吳用。爲什麼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吳用呢?是應爲;吳用他足智多謀,攻打別處時,計謀非常地多,而且非常聰明。

我最喜歡看《水滸傳》!更喜歡裏面個個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

讀《水滸傳》有感5

暑假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爲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內容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人物描寫的更是那麼生動傳神。水滸傳塑造了性格鮮明的人:雪中送炭的宋江,膽大如虎的武松,機智聰明的吳用等。

如果你去細細地品味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新的空氣,能讓你在輕鬆地閱讀中汲取精華,昇華靈魂。《水滸傳》用悉細膩的傳達情意,或讚美善良的人們,或歌頌舉世英雄。

那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拳打鎮關西》、《景陽岡打虎》、《醉打蔣門神》……描寫了梁山好漢爲民出除害的事蹟。宋江等人南征北戰,平遼,滅方臘,忠心報國,大公無私。在宋江的帶領下終於平定了天下。

當然還有那些鞭韃的醜惡的現實。那時的北宋已經使腐敗無能,奸臣當道。高俅就是一個。他看見忠臣,總是想盡一切辦法除掉他們。就因爲他,才使宋江和林沖等一些英雄好漢,被逼無奈,才起義上了梁山。

讀完水滸,使我知道了封建社會的黑暗,人們生活的艱辛,比起那個民不聊生的社會,我感到現在的社會幸福多了,我們不用被“逼上梁山”,我們有我們的自由,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也體會到了梁山好漢重義氣的英雄氣概。讀完水滸,讓人蕩氣迴腸,感慨萬千。

在龍德強的帶領下,村上倖存的黨員幹部和民兵在餘震中,冒着不斷飛落的石塊,一方面攜老扶幼向外

讀《水滸傳》有感6

跌宕起伏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時而是精彩的打鬥場面,時而是嚴肅的人物對話,不禁讓人爲勝利而拍案叫絕,爲失敗而垂頭喪氣。一、忠忠義忠義總是“忠”排在第一位,這裏的“忠”既有對梁山事業的忠,也有對大宋皇帝的忠。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宋江,宋江胸懷大志,但壯志難酬,攻讀經史,卻只能做一個刀筆小吏。他在盡孝道和上梁山,在報效朝廷和建設梁山中,始終是處於矛盾之中,在選擇“忠”與“義”中,他最終選擇了“忠”,這也是導致最後悲劇的最大原因。

在晁蓋打曾頭市後的私見高太尉,在水淹高太尉後的盛情款待,在晁蓋死後,替換“聚義廳”爲“忠義堂”大匾,處處都透露着被招安的渴望。而其他梁山好漢因特別看重“義”字,也只好跟着宋江去招安,最終導致整個梁山義軍的敗亡。曾經他是“生死之交一碗酒”“急人之所急”,但對於宋朝的毒酒,他一飲而盡以表忠義,甚至還爲了防止李逵再反朝廷也讓他服毒酒隨他而去,曾經那個“替天行道”“笑黃巢”的宋江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感慨。二、義在這樣官官相護的統治階級和黑暗的封建社會中,林沖是最值得同情的。

武藝高強的他本擁有着美滿家庭,安分守己的他面對高衙內對他妻子的調戲一忍再忍,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他都忍了,但高俅父子竟爲了殺害他派陸虞候火燒草料場,家破人亡的他終於毅然上了梁山。林沖夜是講究義氣的代表,他反抗封建壓迫,不想再忠於“趙官家”,但又因爲他特別看重這個“義”字,所以不分青紅皁白爲了哥們義氣跟着宋江去招安了。三十六員天罡星,七十二員地煞星,曾經威風凜凜,立下許多戰績的梁山好漢最後還是不免“千古蓼窪埋玉地”的悲劇。忠義梁山興,忠義梁山衰,可憐一場夢,令人淚兩行。

讀《水滸傳》有感7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

虛名薄利不關愁,裁冰及剪雪,談笑看吳鉤。

七雄繞繞亂春秋。

見成名無數,圖形無數,更有那逃名無數。

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桑田變古路。

訝求魚櫞木,擬窮猿擇木,恐傷,弓遠之曲木,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讀《水滸傳》有感8

讀了《水滸傳》這本書後,我十分深刻的體會到了武藝不如智慧這一點。

就拿第四十二回《盧俊義上當》來講吧,李逵一路上很聽吳用的話,果然盧俊義順利上當,使得梁山伯又多了一位英雄好漢。可第四十七回《元夜鬧東京》中更是能體現智慧的用處——因爲宋江沒聽吳用的話,不顧危險就去了京城,且帶了李逵這麼個惹事的人物,幸虧吳用神機妙算,兩人總是活着回去了。

不僅小說裏武藝不如智慧,歷史上也是如此。

明朝明武帝朱厚照時期,寧王朱宸濠叛亂時,王守仁任汀贛巡撫,王守仁發覺寧王有叛亂之意後,因朝中寧王同黨頗多,所以他沒有上書朝廷,而是給他的上級———兵部尚書王瓊寫了一封信,信中索要了一樣東西————棋牌。棋牌持有者可調兵。,明朝對兵權的控制非常嚴格,即你得有名義上可以調兵的職位,還得有兵部尚書給的旗牌纔可以調兵。此時,王陽明正是向王瓊要了這麼一樣東西。結果王瓊還真給了。但又有一個問題出現在王陽明眼前———沒兵。可咱們王大人手裏有棋牌呀,沒兵,自己招唄!於是南京方向來的流民乞丐就成了王陽明手裏的兵。王陽明又僞造文書,離間了寧王與其謀士之間的關係,又用兵如神,一夜之間帶兵攻克了南昌。寧王聽到南昌失守後,不聽諫言,執意回救南昌。七月二十四日與王守仁軍在鄱陽湖相遇。這時雙方陣容大約如下:兵士:相同,將領:流氓草寇vs書生文官。話雖如此,但王陽明依舊憑藉着自己的智慧戰勝並活捉了朱世豪。這就是智慧的力量。

話說三國時期,周瑜爲難諸葛亮,要他在3天之內拿出1萬支箭。否則就要治他的罪,諸葛亮明知是周瑜心胸狹小,故意爲難他,但他爲了劉備能與孫權順利聯手抗曹,所以他忍氣吞聲的接受了。他運用智慧看到了魯肅的忠厚,從而找他借船借人。他運用智慧看到了江面三天後會起霧,從而精密地掐準時間,從曹營“借”來了一萬多支箭。這便是智慧的力量,

武藝不如智慧,若無智慧獨有武藝,如何有朋友,只會給自己四處樹敵!

武藝不如智慧,這是我在閱讀過《水滸傳》後的一個清楚的認識,我們或許可以擁有俠肝義膽,但更要擁有智慧。因爲,若無智慧,無論你的武藝多麼高強,擁有多少個俠肝義膽,都是不管用的。

讀《水滸傳》有感9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明朝的施耐庵,它講述了宋江等梁山好漢起義由盛轉衰的故事。水滸傳能被世人所熟知、流傳至今,是因爲作者以細膩的手法、獨特的文筆,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而這本書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人物便是宋江。在初讀水滸傳之前,我所認識的宋江是一個講義氣、注重兄弟情義的人。但在閱讀過後,我才知道宋江的一生竟充滿了無奈。

宋江原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魁星,外號呼保義。他本來是鄆城縣的一個小官,因怒殺閻婆惜、又酒後誤寫反詩,被逼上梁山,走上梁山起義這條道路。宋江胸懷大志,想要報效國家,留得一世清名。卻不曾想過造化弄人,當朝皇帝昏庸,朝廷爲奸臣所控,雖有滿腔抱負、才華橫溢,卻終報國無門,這便是他第一個無奈。宋江犯罪後死裏逃生,上了梁山,欲借梁山的勢力來求得庇護。

可是宋江卻可渴望能爲國家效力,留得一個好名聲。在當時,這是許多文人雅士的一生追求。因此,他在梁山等待着朝廷的招安,可謂“身在曹營心在漢”。所以當其他人推薦他做首領時,他極力推阻。宋江知道對於梁山,朝廷一定會出兵攻打,若與朝廷對立,被招安是幾乎不可能的。然而晁蓋死後,衆人以梁山散夥爲要挾,逼迫宋江作爲梁山首領。不知有多少次,宋江幻想着自己作爲朝廷命官治理國家,被百姓擁戴,留得一世清名。不知有多少次,他嘆息着自己的無奈與無助。

終於,當朝廷招安成功後,宋江的心願終了,他懷着報國之心,率領衆梁山好漢南征方臘、北破遼兵。但是戰爭結束後,他領軍歸來,一百零八好漢卻只不到三十人,死傷慘重。剩下的人分道揚鑣,各得其所,而宋江卻被捲入朝廷爭鬥,被奸臣所害。生死之彌,他的心中定是充滿了不甘與無奈。

宋江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朝廷的迫害、人生的無奈,給他的一生畫上了濃濃一筆。“生當廟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乃是宋江的人生寫照。

讀《水滸傳》有感10

我讀了一本書,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這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寫的一部章回體小說。

所寫的故事也非常離奇,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漢的命運都化爲墨水,永遠記錄在紙上。

忠義的宋江,足智多謀的吳用,勇敢無畏的武松這些人的事蹟都成爲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寫得最好的地方在於情節的連貫性與對人物性格的刻畫。這本書看着看着,經常會從主幹切換到分支上。比如:剛寫完宋江等英雄好漢攻破了高唐州,隨即轉到了天子朝上的一幕。同時這一幕又爲下文的高俅討伐梁山泊埋下了伏筆。每次的分支都是爲主幹所服務的,又與主幹巧妙地對接這一起,就像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對接一樣,十分精確,而又傳神。

不僅情節十分連貫,內容上也十分精彩。人物的性格這字裏行間表現地淋漓盡致。鼎鼎大名的“黑旋風”李逵,那可真是十分莽撞,說話直爽,又喜歡亂殺人,真是說他穩重他自己都不信。這一特點在書中多次體現,還多次誤了大事,但總是改不掉。但他卻是一個鐵骨錚錚的好漢,這也是沒有異議的。

另外,武松勇敢的性格也在書中寫到了許多。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那一出“武松打虎”。還有“武松血洗鴛鴦樓”等等,但就是沒有把他的性格直接寫出。讀者讀完後卻心知肚明,這也是一種寫作的藝術。

《水滸傳》作爲四大名著之一,確有許多可取之處。我會把這些優點運用到我自己的作文中來,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也寫一本“名著”。

讀《水滸傳》有感11

近幾天,媽媽買了一本名叫《水滸傳》的書給我讀,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我就想到了前些日子我們在語文書上學過的一篇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這篇課文也是出自《水滸傳》裏的一個小故事。

我看了一下《水滸傳》這本書的導讀,跟我們在語文書上學過的“水滸傳——名著便覽”差不多。上面說“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爲題材的長篇小說。作者施耐庵以宋江起義的史料爲主要依據,成功塑造了108位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宋江、林沖……”

讀完這本書後,有許多英雄好漢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袋裏,如武藝高強,謙遜有禮的豹子頭——林沖,還有爲名除害,力大無比的花和尚——魯智深,膽大,仗義的行者——武松……這些人物令我感觸很大,我們都要向他們身上學習這種好的精神。

讀讀《水滸傳》吧,那蕩氣迴腸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瀾壯闊的場景,一定會讓你心馳神往,回味無窮的!

讀《水滸傳》有感12

俗話說得好:“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還記得我國的四大名著嗎?分別是:《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其中,我最喜歡《水滸傳》。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以白話文形式寫的小說。其中,裏面的英雄好漢各有各的來歷。如:武松原是山東清河縣人,因父母死得早,所以他是賣炊餅的哥哥——武二郎撫養長大的。後來武松又在景陽岡打死了哪裏人俗稱的“大蟲”,也就是老虎,因此出了名。之後便在縣衙當官……《水滸傳》中有一百零八位大將,其中天罡星三十六人,地罡星七十二人。他們各有各的綽號。如:“小李廣”——花榮、“花和尚”——魯智深和“豹子頭”——林沖……每當提到林沖,就會讓人心潮澎湃。林沖——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有一次,洪教頭要和林沖比武。只見洪教頭使出渾身解數,來了個“把火燒天”,林沖頓時把棒子一橫,還他個“拔草尋蛇”。沒想到,洪教頭防不勝防,一下子便倒了下來,棒子也甩了老遠。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驕兵必敗。所以我們不能驕傲。

《水滸傳》中的人物可稱得上是豪爽的俠義化身,因爲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如: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時的魯莽,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論青紅皁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不是吃虧就是後悔,但是卻有着英雄氣概。有一種願意爲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心腸……水滸英雄長逝,後人唏噓不己;當今英雄揠旗息鼓,我輩更當作何想。

讀《水滸傳》有感13

最近,我讀了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讀完後,我被梁山好漢的正義凜然和他們情同手足的義氣所深深感動。

這部書圍繞這一線索,表現了一羣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們,聚義梁山泊,直至招安而失敗的全過程,從這部經典的農民起義小說中,反應了作者施耐庵對朝廷黑暗和統治者昏庸的強烈的不滿和憤慨。

《水滸傳》中塑造了多位形象鮮明的好漢,比如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魯智深、李凌,他們豪爽粗狂卻不失風度;待人誠懇、正氣凜然的宋江和盧俊義;勇猛異常的關勝、董平等,幾乎沒人能與之匹敵;吳用和公孫勝的計謀與智識也令人驚歎,像這樣性格的鮮明人物還有許多。

在這一百零八位好漢中,我對花和尚魯智深印象頗深。爲什麼他叫花和尚呢?因爲他身上紋了許多紋身,他還特別喜好喝酒,但是這只是表面,實際上他是一位重情義、重義氣、充滿正義感的英雄。雖然性格豪爽粗獷,卻富有智慧,而且膽大心細。在打死鎮關西后,他不慌不忙不像別人殺了人就跑,而是指着鎮關西罵“你詐死,別以爲灑家不知,等會兒灑家再與你理會”,然後從容不迫地離開;放走金老漢時還拿條板凳坐了兩個時辰,估摸人走遠了他才走,這充分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膽大心細;在史進去打抱不平被抓後,魯智深暴跳如雷,拎起禪杖就要去殺知府,卻被識破,又被抓了起來,面對審問時,他又充滿正氣地說:“我就是來救人的,既然被抓,無須多問,只殺便是!”

這充滿氣概的言語讓我爲之傾倒。他的正義和捨己救人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讀《水滸傳》有感14

它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

它是一部反其道而行之,爲‘‘造反’’者樹碑立傳的古典名著

施耐庵,它的'作者。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爲人仗義。他曾在錢塘爲官三年,由於不滿官場的黑暗,不願意逢迎權貴,便棄官回鄉,從此自絕仕途,閉門著書,這部偉大的著作也就產生了。

《水滸傳》—最英雄的傳奇。

在讀此書之前,我是抱着一種無聊而又草率的心情,當我讀完一章又一章,驚訝的發現我對此書的興趣有如此之大,想停下,卻停不下來。

它明快,洗練,口語化的語言,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讓我不得不被它生生的折服,它的每一個故事的高潮,都緊扣心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及時雨宋江,他仗義疏財,濟弱扶貧,精明練達,但他濃厚的正統觀念與忠君思想是梁山好漢走向了滅亡。

當我讀到結局的時候,我留下了眼淚,不僅是對一百零八位好漢的惋惜,還有對朝廷的憤恨。

恍惚中,我到了梁山。

讀《水滸傳》有感15

北宋末年,朝廷一方面向外屈膝,繳納歲貢,而一方面窮兇極惡,壓榨百姓。特別是高俅那廝發跡以後,更是奸臣當道,名不聊生,這才官逼民反,使得那一百單八的好漢齊聚水泊梁山,揭竿而起,對抗朝廷。

是什麼引得好漢們被逼的上了梁山呢?首當其衝的便是那奸佞昏官無端扣上的罪名,不然誰放着好好地官不做,美滋滋的小日子不過,而走上梁山,涉險對抗朝廷呢?而這些平白無故的罪名,不是那些昏官膽小怕事,便是那些奸佞濫用私權。在水滸傳中,那些形形色色的女子也是豪傑們被逼上梁山的一大原因,而水滸傳中的女子,不是閻婆惜潘金蓮這般楊花水性,便是孫二孃扈三娘那般粗魯野蠻。可是,有些罪名也不是空穴來風,水滸中,那些個人物的重情義,衝動莽反倒害了自己,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時衝動殺了人,正好讓那些奸佞有了藉口。

水滸,前部分給人的感覺是苦痛後,前景一片光明而中部也是順風順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的光明歷程,可是到了後端,並不像西遊記那般,終於苦媳婦熬成了婆,各自修成正果。而文章卻突然轉了個大彎,整個就變成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苦滋味兒,可是,爲甚,本來前景大好一片,結局卻這般?

所謂土匪想要當好土匪,就是爲了有一天不當土匪,樑上好漢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聚在梁山之上,終歸是不行的,所以就得付諸行動,他們的本領,顛覆朝廷,自己掌握,畢竟是不行的,但激一激朝廷還是綽綽有餘的,畢竟也不是勢單力薄,各色人物的本領也不容小覷,好漢們最後都爲朝廷而用,都謀得個一官半職,光耀門楣。可是卻是因爲打敗了方臘,損失慘重,只剩下了二十七個好漢,又是走的走,被毒害的毒害,自縊的自縊,終究樹倒猢猻散。

朝廷,招安了一百單八好漢,除去憂患,爲我所用,利用完,敗完大敵,便在表面上給了點甜頭,背後卻趕盡殺絕,永除後患。讓那些奸佞昏官出了口氣,殘害忠將。但爲何會如此呢?其實這個道理,就和三國殺一般,一開始,不能畢露鋒芒,以免成了那些小人的眼中釘,肉中刺,要隱藏好自己的身份。對戰時,倘若你是忠臣,想要獲得最後的成功,畢先除內奸,後屠反賊。而好漢們,先除了反賊,卻還未來得及屠盡那些禍害忠良的內奸,而這裏的內奸,便是指的那些仗着權勢,找藉口欺壓忠良百姓,欺負自己人的奸臣了,自而讓外人得了空子。怎會不敗?怎一字無奈啊!

水滸傳中的世界,並不像金庸筆下的江湖那般,聞所未聞的武功,華麗麗的服飾。在水滸中,與之相反的風格反倒更添了幾分真實。但加上了伏魔殿這麼回事,道更讓水滸感覺像是神話了的起義故事。故事裏,那些江湖上口蜜腹劍,笑裏藏刀的主兒並不多,更多的是那些性格鮮明,率真豪爽,敢作敢爲的豪傑。

文中,宋江是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他不像智多星吳用那般機敏多智,也不似李逵那般敢作敢爲,反有些猶豫不決。但就是他那副黑矮的皮相加上其沉穩義氣的性子,以及其濟弱扶貧的事蹟。是便讓各方好漢對其敬上多分,常常哥哥,哥哥的喚其。表面上,宋江是個正直且忠於朝廷的漢子,但在情節慢慢推移,卻讓人感覺其是個有着多重性格且矛盾的人。他一生都在追求,平衡這忠義兩全,他放走晁蓋,一,爲了義。二,爲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他明着救濟百姓,衷心的爲朝廷辦事,暗裏卻有意無意的幫助結交有志好漢。一步步踏上聚衆反國之路,最後在衆人的擁戴下成爲梁山泊的頭領。這也體現出其性格中虛僞狡詐的一面。但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人物,讓人更感真實,有血有肉,就是他內心的矛盾世界,讓讀者更加偏愛其。

水滸中,描寫李逵的文筆最多,李逵在水滸中扮演的角色,是性格鮮明,可愛率真,敢作敢爲卻有些衝動的。他,相對於水滸傳,正與張飛對於三國演義,以及豬八戒對於西遊記一般。但與張飛相比,他又少了幾分膽大心細。與八戒相比,他更有志向,更加勇敢,有鬥志。從外貌形態上看,他們都高大魁梧,相貌醜陋;從武藝上看,都是武功高強,經常使用些笨重武器,而且生性粗魯可愛,脾氣暴躁,疾惡如仇。有趣的是,他們往往與沉穩儒雅的主角之間有着親如手足般的密切關係。人物反差極大的搭配,很容易產生喜劇效果。他們性子魯莽,經常頭腦發熱太沖動,不斷地惹麻煩,要麼是鬧場誤會,要麼是好心辦壞事,爲文章平添了許多有趣的色彩。

俗話說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封建社會腐敗不堪,奸佞當道,一百單八好漢,結爲兄弟,爲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爲百姓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自此揭竿而起嘯聚梁山,披肝瀝膽,任俠仗義,演繹草莽英雄的傳奇故事。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