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購物

購物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購物3.24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購物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購物的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購物的教學反思1

在教學《購物》一課時,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裏把課件作爲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着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爲,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纔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課件只是作爲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一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爲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信息技術又作爲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購物,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信息技術又作爲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在課堂裏,如果把信息技術作爲學生學習的工具,作爲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深刻理解了布魯納提出的: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啓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的教學反思2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購物小票教學情境,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

“購物小票”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在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這節課上,讓學生看購物小票、覈對購物票上數據,共同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探索小數加減法時,以學生爲主體,把大部分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把問題拋給學生後,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然後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解答得出結論:小數加減法計算時小數點要對齊。在小數加減法應用過程中,注意把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地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通過創設覈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信息,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爲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現實的生活中,許多學生在購物時已經有了小數計算的經歷及自己的方法,在解決問題時,學生調動已有的購物付

款經驗,對小數加減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對“列豎式爲什麼要小數點對齊” 這個重點和難點,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富有個性化地理解和解決問題,自主地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要對齊,然後按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計算。”這些在傳統教學中需要教師總結、歸納的學習要點,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自主建構,成爲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課堂上通過練習,我發現學生對計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豎式計算的正確率也很高。

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信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在上課前,我安排學生在週末的時候去超市去購物,這樣可以熟悉購物情境。在引入中通過購物這個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購物的教學反思3

索 11月14日是一個讓人難忘的日子。在這一天我完成了我從教以來的第一次作文指導公開課。我指導的作文題是《記一次自己購物的經歷》。上完這節課,我真的很興奮。應該說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對“教學相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的相互對話過程”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是國小語 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項主要工作。抓好學生的習作是當前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而能上好作文課,更是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

總的來說我的感悟有二:一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要越殂代皰。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要低估他們,甚至要有向他們學習的想法。二是教師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當學生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時,要憑藉教師對教材的理解,爲學生“引”好路。努力去點燃他們思考的“火把”,切忌將答案一古腦地“灌”給他們,而“貪污”了對他們來說最可貴的思維過程。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從學生身邊所熟悉的問題入手:你們有沒有自己買過東西?買過什麼呀?學生回答的積極性很高,因爲問題很簡單,也是他們所熟悉的問題,他們有話可說,所以給整節課開了個好頭,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緊接着我又出示了個問題:有沒有哪一次的經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和同學們說說嗎?這個問題貼近生活,也是他們所經歷過的事,很多同學躍躍欲試。不過,我緊接着給他們提出了說的要求,畢竟他們只是三年級的學生,如果讓他們泛泛地說,那肯定毫無邊境,給他們明確說的要求可以規範他們的語言,同時也體現了老師的引導作用。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了問題時,要憑藉老師對教材的理解,爲學生“引”好路。

另外,在學生動筆寫之前,我給學生們出示了一篇範文。三年級的寫作剛入門,主要是以仿寫爲主,我希望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有話可寫。同時,出示範文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爲了點燃學習較好的學生思考的“火把”,打開他們的思路,讓他們創新或寫得更好。能從他們的文章中體現他們可貴的思維過程。

不過上完課後我覺得這節課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作文指導課畢竟不同於口語交際課,講是爲了促寫,最後也應落實到寫上,本節課側重於指導如何講具體,講清楚,而耽誤了不少寫的時間和展示作品的機會。

這節課無論是從學生身上還從領導的評課中,我都學到很多,我想今後,我會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快速提高。

購物的教學反思4

生活中,學生都有和媽媽一起去購物的經歷。只有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體驗,才能創設真實的情景,讓生活成爲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僅僅做到這些還是不夠的,教學過程中還必須精心設計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學習知識,加深體驗。現將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

食品包裝袋上的信息很多,但國小生在日常生活中卻不太關注這些內容。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多的信息呢?我決定讓每一位學生帶來自己最喜歡的一樣小食品來研究。因爲研究的小食品是實實在在的,而且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學生探究得格外認真。邊觀察邊記錄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高興地喊着“我找到了”“我又發現了……”爲什麼學生會如此投入,如此興致盎然,我認爲原因有兩個:

一是我把學生經歷的真生活帶入了課堂。

二是讓學生們親自歷經了知識獲取的過程。

再如“尋找消費竅門”環節中,我出示的“季節性降價、打折、活動促銷”等圖片都是特意從本地的大型超市、商場拍攝的。因爲這些購物場所是學生特別熟悉的,所以當他們置身這一“購物環境”時,就會有身臨其境的親切感覺,自然會勾起他們已有的購物體驗。拋磚引玉之後,我沒有淺嘗輒止,而是用“在和媽媽購物的過程中,你還發現了別的省錢竅門嗎?”再次把學生引入社會的大課堂,讓他們暢所欲言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從而體現“教育要回歸生活,要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的理念。

二、採取多樣的教學形式。

學生是充滿童趣的,所以“寓教於樂”是最有效、最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我採用了以下方式:

1、遊戲式:

在找到了“包裝袋上的主要信息”後,我設計了小遊戲“你來說,我來找”,爲學生創造了一個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找一找,說一說的活動中逐步加深了對“生產日期、保質期、條形碼和質量安全標誌”的瞭解。

2、競賽式:

兒童的好勝心、自尊心強,愛表現自己。針對學生這一特點,在點撥“包裝袋上的其他標誌”時,我採用了“認一認,找一找,說一說”的形式,提升了學生對“綠色食品標誌”、“中國名牌標誌”、“國家免檢標誌”的感性認識。

3、編順口溜:

枯燥無味的《食品標籤通用標準》規定,如果只是作爲教師的小結語言,隨口說說,恐怕不會引起學生的重視。當我把它編成喜聞樂見的順口溜教學時,收效馬上變大。學生們在自由讀一讀,拍手讀的過程中,不僅興趣猛增而且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已經印入學生心間,爲指導他們以後安全購物打下了基礎。

三、補充活教材,創新教學。

教材中只有簡單的幾幅圖和幾句話,但教材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還有很多。結合鮮活的現實生活,我有意補充了一些“活”教材。如:購買食品時,在產品合格的情況下,我們最應該關注什麼?教師通過展示“生活實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探究情境,然後引導學生進行“假設、推測——觀察、查尋——聯繫、交流”。整個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使每一個學生不僅學會了要根據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計算食品何時到期,而且強化了“過期的食品一定不能吃”的意識。這樣,教學的內容既源於生活,又高於學生的生活,做到了活用教材,讓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

正是因爲《我和媽媽去購物》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所以才收到了“讓學生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光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的良效。

購物的教學反思5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說是乾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並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爲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複習,同時也爲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櫃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算法:(1)12+12+12+12=48,(2)畫圖(3)口算(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後最後得出列豎式,並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裏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裏呀!因爲,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鑑、反思,達到算法的優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購物的教學反思6

一、“回憶舊知,課題質疑”

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尋找新舊知間的聯繫。

“學貴有疑”,上課伊始,出示課題,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計算知識,並大膽質疑,提出自己想要解決的問題,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課堂上孩子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小數加減法怎樣計算?整數加減法計算時要滿十進一,小數加減法是不是這樣呢?學生竟然關注到了新知可能與以前學過的舊知之間可能有聯繫,這爲課堂的探究學習指明瞭方向,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慾望和興趣。

二、嘗試練習,問題引領,教師扶放結合,引導學生理解新知。

在學生列出算式後,先放手讓學生嘗試練習,經歷學習的過程。然後出示討論提示,讓學生針對性的進行討論,在討論中辨析思路,在交流中補充想法,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

在學生彙報時,我又設計了幾個追問,幫助孩子梳理計算過程:

小數點對齊的同時,什麼就對齊了?(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了。)

得數的小數點爲什麼要和上面的小數點對齊。

三、練習形式多樣化,既避免枯燥的計算練習又針對教學重難點。

計算課的教學容易枯燥,特別是最後的練習,一道接一道的練習枯燥乏味,效果低下。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我把練習題穿插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第一次練習是學生初步會計算小數加減法後,設計了兩道小數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3。23+0。7= 5。3—5。23=,分散了本節課的難點。第二次練習是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後,設計的一系列練習,既有基礎練習,又有提高練習,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突出了重點。

回顧自己的教學,發現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教師權利可以繼續下放,個別問題研究含量不高。

2、要重視學生的驗算習慣的培養

3、改變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包括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

購物的教學反思7

《購物策略》是一節聯繫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課,聽了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後,下面談談自己的收穫。

一、課前小練的有效性。

在程老師的課裏,一開始就出示了兩道題:1、“七折”表示現價是原價的( );2、一件100元的衣服,打八折後賣多少元?看似很簡單的兩道題,但剛剛恰到好處地把新舊的知識巧妙地聯繫起來,爲本課的新知墊定了良好基礎。練習非常普遍,特別在數學課中,練習差不多貫穿全課,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之間存在差異,所以練習設計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照顧到各個層次不同的學生。

二、提問要到位。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離不開提問,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課堂裏,教師設計的問題如果過於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如果問題過於深奧又會使學生不知所云,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浪費有限的課堂時間,反而使提問失去價值。因此,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通過努力感到成功,這樣思考性的提問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如:兩位教師都用了同一情景圖引入,但程老師的課更讓學生明白,更讓學生所接受,這是爲什麼呢?原因在出示主題圖時,譚老師一帶而過,沒有地讓學生深層理解箇中的意思,就開始解決問題,學生有點挫手不及,而程老師願意花時間讓學生理解題意,再加上恰到好處的提高“你對三家商店的優惠策略是怎樣理解的”,就是這樣一個提問,學生深層地理解了題意,他們在解決問題時就更靈活了。

三、合理整合教學。

《購物策略》這一課時的教學內容較難,如果按書本一題一題讓學生去做,因難度較大,對於中等生和中下生的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而程老師所設計的教學內容雖然與書本一至,但難度有所降低,從易到難,學生較容易接受。設計得更巧妙的是問題來源於學生,因此學生解題的熱情較高漲。

反思這節課的不足主要是:

(1)忽略了小組交流合作的作用,如果教師在平常的課堂中指導到位,效果會事半功倍。

(2)本節課在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

(3)在教學中數學語言的規範性方面還有所欠缺。

購物的教學反思8

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研究,在“商品交易會”這一大主題下,我有幸能參與其中執教信息技術學科整合的《網絡購物》一課。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劃備課,終於能夠比較順利完成任務,現反思如下。

接到任務時,原計劃把以前上過的《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拿來再上一次,可備課時發現原來那節課猶如“嚼過的甘蔗渣——淡而無味”,上一節試教課後也感覺再無創新突破之處,與“商品交易會”這一大主題並不合適。經過唐校長和我校綜合實踐課題組的研究討論,終於將這一課整體推翻,要重新備一節課。

“商品交易會”這一主題,與數學、美術、語文等學科都有所關聯。然而我所教的是信息技術,怎樣與這一主題融合起來呢?在課題組成員的討論下,發現“商品交易會”是與“購物”相關,而網上就有“網絡購物”,似乎能將“網絡購物”與“商品交易會”結合起來,給孩子一個認識瞭解“網絡購物”的途徑,能夠對網絡購物有所瞭解,知道網絡購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續。

既然要教學生去網絡購物,那我自己就得先對網絡購物有深入的瞭解和體驗。而我自己以前也沒有網絡購物的經歷,所以在定下課以後,馬上就去體驗網絡購物。從申請用戶、搜索物品到了解交易規則、實際購買物品,我都去實際體驗了一次,對此有了一定認識。

在備課時,我定的活動目標是:通過學習瀏覽網絡商店的活動,使學生學會利用網絡爲商品交易會做準備,會在網上(淘寶網)查找自己所需的物品,瞭解網絡購物的付款方式。重點是要通過網絡購物爲商品交易會做準備,難點在於網絡購物的基本流程和所需手續。

那麼怎麼完成既定的活動目標呢?在上課的時候,我先跟孩子們說要通過“網絡購物”爲“商品交易會”做準備,讓孩子們先說說他們瞭解的“網絡購物”,有什麼好處,有什麼不足。接着再介紹“淘寶網”給孩子,對五年級的孩子來說,自由瀏覽網頁已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教師要讓孩子去瀏覽什麼內容。“淘寶網”上的東西很多,有一些是不適合孩子們去瀏覽的。在初次試教時,由於教師引導不到位,導致有一些孩子看到了不該看的東西,課堂上一度產生了混亂的局面。後來我改變了方法,由於這是一節綜合實踐活動課,並非要像信息課那樣教授一些相關的技能和操作,所以我直接引導孩子們去搜索需要的物品,瞭解搜索的結果,查看相關的物品,比較網上的物品和他們去市場上調查的物品在價格、質量上的區別。

由於這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網絡購物,所以在自由瀏覽網頁,去搜索所需物品的這一環節,就需要教師進行很好的引導。在課前,我要孩子們去市場進行了解考察,自己小組想經營的商品在市場上買個什麼價,想從哪裏進貨,進一些什麼貨,我都要求孩子們有詳細的計劃,這樣在上課時纔能有針對性地去查找物品,對比自己之前的調查和網上的商品有什麼區別。然而在這點上教師引導得還不夠,再加上前面用的時間太多,導致學生去瀏覽網站的時間比較少,很多孩子還沒有來得及細細瀏覽對比網上的商品。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只是第一節課,是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網絡購物,讓孩子們初步瞭解網絡購物,至於真要慢慢瀏覽商品,就只能留到下一節課了。

購物的教學反思9

《購物策略》教學反思 《購物策略》這是一節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課。購物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這節課正是把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各種促銷策略融入教材,通過幾個情境的展示以及幾個問題的討論,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從而擇優選擇。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不僅讓學生懂得應該怎樣科學合理地購物,還有助於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本節課我力求體現“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讓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獲得一些數學的思考方法,進行一種理性的思考。 本節課,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了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而且親身經歷了“調查彙報,知識積累→探索交流,主動構建→實踐領悟,靈活應用”的心路歷程,整個活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由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引入,縮短了師生距離,活動中通過學生計算,深入探究、比較、總結出了合理的購買策略。練習也注意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目的。教材真正成了一種學習的素材、探討的問題,課堂上我被學生強烈的表現欲所震撼着,沒想到主動學習的孩子所迸發出的潛能竟是那麼巨大,從開始到結束,每個孩子的思維都非常活躍,都在積極的思考動腦,課堂真正實現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這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體會了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能夠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數學知識對常見的幾種優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較,並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購物的教學反思10

爲了讓品德與社會課迴歸生活的理念。在教學《合理購物ABC》一課中我緊緊圍繞學生的社會生活實際,將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將教材中的材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利用教材,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地通道,力求實現了教學目標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

1、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課前組織學生調查,課上進行彙報、分析、交流,並展開模擬購物活動,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參與,自主學習,實現了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2、教學中緊緊圍繞“購物”這條主線,讓學生了解一些購物場所、調查比較商品的不同質地、不同價格、學習購物的學問,初步形成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層層深入,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展開教學,使學生達到一個經驗積累,螺旋上升的空間來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達到教學內容生活化。

3、活用教材,讓教材爲生活服務。本課中要學習的社會知識、生活常識,都是處於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在交流商品價格時,問學生“同一種商品價錢不同,爲什麼?”激發起學生探究商品奧祕的興趣,讓學生根據課前的調查和生活經歷來分析原因,在教學購物學問時,將教材中的圖片、文字、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讓學生知道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生活中實實在在存在的,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激發學生自動參與學習,認識社會,感受生活,真正做到課程服務於生活。

4、採用活動化的教學策略,注重情感體驗性,實現課堂教學回歸生活這一理念。本課設計了購物模擬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購物知識學會購物,並初步體驗商品的買賣活動,把學生從課堂推向現實生活,讓學生把課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實到行動上,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這節課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交流購買商品的時候,由於小組安排不到位,所以全體的學生參與度不夠。另外模擬購物如果能延伸到課外,結合實際,如和父母進行一次家庭購物活動,讓學生在真正的社會大課堂中把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豐富社會經驗就更好了。

購物的教學反思1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按照時間、人物、地點、及事件經過的線索,完整的講述永輝超市購物的情景,講述自己的感受。

2、鼓勵幼兒積極與同伴進行語言交流,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有實現購物的經驗,並拍有照片、錄像。

2、課件製作:講述線索圖(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經過、結果)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開展談話,導入活動,(出示永輝超市標誌)小朋友,這是什麼地方的標誌?永輝是個什麼地方?你們有沒有去過永輝?和誰一起去的?前幾天,老師也帶小朋友去了永輝,還在裏面買了東西。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說說這件事。

(二)明確講述線索,引導大膽使用描述性的詞語。

1、提問:要把一件事情說清楚,應該說清楚哪些內容?

2、教師講述線索,課件逐幅顯示線索圖:要說清一件事,要說出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經過、最後的心情。

3、逐幅講述。教師引導幼兒運用一些描述性詞語。引導幼兒重點將購物的經過,引導重點:買東西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你又是怎樣做的.?

(三)引導幼兒按照線索完整的講述1、幼兒選擇照片後:

(1)幾個幼兒結伴講;

(2)按照上面的線索完整的講;

(3)要把買東西的過程講的詳細些。

2、幼兒自由結伴,開展講述。

教師指導講述重點:

(1)擴展講述的內容,引導使用描述性語言;

(2)語言的完整性。

3、請個別幼兒講講。教師講評重點:購物過程的豐富性、個性化及詞語。

4、請幼兒講給"客人"老師聽。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後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購物的教學反思12

設計思路:

“數學是在孩子的生活中,數學是有用的”,作爲幼兒園的數學活動,其主旨是激發幼兒對“數”的興趣,引導幼兒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認識貨幣後,結合幼兒的關注點和對超市遊戲的興趣,我們決定以“超市購物”這一實踐活動爲主線,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前的討論——活動前的準備——超市中的交流——購物時的合作——快樂的分享——活動後的感受”,使之在實際的操作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探究交流的主動性。

2、使幼兒在嘗試交流、選擇購物中懂得做出決定需要考慮諸多方面問題,並在購物過程中體驗交流、選擇、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活動前一天組織討論,選擇購物區域。

2、具體準備由幼兒與老師一起討論決定。

活動進程:

(一)活動前的討論

1.選擇購物區域:

師:明天,我們要去大統華超市購物,因爲地方大,而我們的時間有限,只能選擇超市中的一個區域,下面請大家講一講,超市裏有哪些區域?

幼:洗滌用品區,日常用品區,餐具區,兒童食品區,糕點區,蔬菜區……

師:選擇那個區域呢?請小朋友決定。

(教師貼區域名稱,準備好粘貼畫“蘋果娃”,以便幼兒決定後在其名稱下貼一標誌。)

師:請小朋友說一下作出準備的理由。

2.選擇路線:

師:去大統華超市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從步行街穿過,另一條是從城中菜場穿過;距離差不多,小朋友願意走那條路呢?

師:請小朋友說出理由。

(大家各抒己見,發表選擇路線的理由,遵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最後決定步行街到超市。)

(二)活動前的準備:

師:我們去大統華超市購物,需要準備什麼呢?

幼:要穿園服,要告訴爸爸媽媽,讓他們給我準備錢。

師:準備多少錢?

(結合幼兒剛剛接觸了5以內的加減運算,經過協商,大家一致同意明天穿園服,帶5元錢,自己保存好。)

(三)超市中的交流:

1 .認標籤(認識價格):

幼:老師,我想買這包餅乾,我的錢夠不夠?

幼:老師,我想要這個魔方,我的錢夠不夠?

(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然而,馬上出現了問題:小朋友大多數不認識價格標籤。)

師:不認識標籤上的價格,是嗎?那麼你們想一下,除了問老師還可以去請教誰呢?

幼:我知道了,我去問問售貨員阿姨吧,請他教我。

幼:我可以問問買東西的顧客。

(日常生活中,購物的經驗並不缺乏,然而,很多家長並沒有意識到去教孩子認識價格標籤,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會嘗試與周圍的顧客、服務員去交流,並注意到使用了“謝謝、請、再見”等文明用語。)

2.同伴間的合作:

選擇購物時有幼兒發現了自己的5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麼辦?

師: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幼:我可以找好朋友和我一起買,重新換新的商品買。

(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但是,在老師稍加啓發下,聰明的孩子們馬上想到了合作,並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麼,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四)美食大家分享:

師:小朋友帶回這麼多好吃的,真能幹!這些東西是我們自己吃了呢還是與別人分享呢?

鵬鵬:給老師吃,老師最辛苦。

婷婷:和爸爸媽媽一起吃。

小鈺:我給奶奶吃,因爲她每天都來接我送我。

文文:我給爺爺吃,因爲他年紀大了。

(五)活動後的感想: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幼兒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相信他們會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會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着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於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購物的教學反思13

《小熊購物》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從課堂教學來看,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境。在購物活動中,需要兩步運算才能得出結果,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就要有一定的運算順序,這樣結合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教學時,我首先請學生觀察主體圖,找出所學要的數學信息,請小朋友幫助小熊胖胖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後,再讓學生自己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和小夥伴們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找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學生列出的算式有分步的,有綜合的,和孩子們一起分析,使學生理解每一個算式的含義,使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情境明白先算乘法的必要性。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才能使課堂真正做到有趣、有效昂成?我認爲師生互動,反饋交流:“你買的是什麼?怎樣算出付了多少錢?”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開展學生會比較感興趣。

如:“現在我們玩個遊戲,交換同桌的算式,你能猜到他買了什麼食品嗎?”我想通過這個學生喜歡的猜謎遊戲,調動他們探索算式意義的好奇心理。同時,也使同桌對彼此算式的合理性做初步的檢驗,猜到的同學很高興,也說明他同桌的算式很合理。猜不到的可能是算式表達的不夠清楚合理。再提問:“誰想把你的算式展示出來,讓我們大家猜一猜。”課堂評價是一門學問,好的評價語言、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將注意力投入到課堂中。以前我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評價,只要孩子發言就表揚,雖然形式多樣,但是過於頻繁,效果不是很好。這節課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只對回答問題特別精彩的孩子、有進步的孩子進行表揚,課堂氣氛明顯不同,我想這就是評價的藝術吧!

購物的教學反思14

《小熊購物》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乘加混合運算的第一課。其教學目標是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學生興趣濃厚.較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特點如下:

1、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包,爲學生創設購買食品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創設情境,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在現實、有趣的情境中,會產生學習願望,增強參與興趣,能更主動地進行探索。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購物確實很感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很好地發揮出來了。對下面構建新知營造了很好的氛圍。

2、新課標中的數學計算,不再是單純的數與數之間的計算,而是變爲了每一步計算都有具體的生活情境,每一個數字,甚至每一個運算符號都有其獨特的生命意義。

以前,先乘後加這個新知識,都是老師告訴學生的,老師在黑板前邊示範邊講解脫式計算的步驟與注意事項,然後在學生聽明白的基礎上,學生練習計算。從學生的回答中也能看出,有的家長已經提前告訴學生,這樣的算式就應該先算乘法,後算加法的。這樣很簡單,也很省時。學生接受了這個新知識,再遇到這樣的算式時,就按這個順序來計算了。學生是被動地用老師給的方法去做,並沒用產生對這種方式的需要,所以應用起來只是按部就班,生硬地記憶。怎樣讓學生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教學設計不牽制學生的思維,不讓學生感覺到是爲了純粹的計算而去計算,而是爲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去計算,如提問:你打算買什麼?請你列算式算一算該付多少錢?由於學生之間的差異,有的列分步式,有的列綜合式,但學生對解決這樣的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是沒有障礙的,都知道要先把買幾個同樣東西的錢用乘法算出來,再和其它東西的錢合起來用加法算,很自然地藉助解題思路解決了運算順序。這樣設計,較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比較、理解、表達等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精神得到培養。

3、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才能使課堂真正做到有趣、有效?我認爲師生互動,反饋交流:你買的是什麼?怎樣算出付了多少錢?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開展學生會比較感興趣,如:現在我們玩個遊戲,交換同桌的算式,你能猜到他買了什麼食品嗎?我想通過這個學生喜歡的猜謎遊戲,調動他們探索算式意義的好奇心理。同時,也使同桌對彼此算式的合理性做初步的檢驗,猜到的同學很高興,也說明他同桌的算式很合理。猜不到的可能是算式表達的不夠清楚合理。再提問:誰想把你的算式展示出來,讓我們大家猜一猜。你是怎麼算的?讓生同桌交流。怎麼能讓同學們在你的算式中看到你的計算過程呢?有辦法嗎?以此激發孩子們敢於質疑,繼續探索的精神。

購物的教學反思15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購物,但購物中的學問也很大,本節課主要選用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買飲料、買酸奶事件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人物引出新課,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創設了"商品促銷活動"的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商店的優惠策略,從而學會購物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在課堂的教學環節中擅於利用小組間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能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體現了數學在實踐中的綜合應用。並且處處加強學生思想教育,使學生養成做事深思熟慮、勤儉節約的良好生活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還發現了許多不足,學生在解決"每位學生200毫升飲料,共有35人,怎樣買合算?"一題時,學生容易從字面理解每人都應買一小瓶,到丙商店去買,雖然結論是正確的,但實際過程中還有比此更省錢的方法--5大瓶、5小瓶,此處由於對學生的引導不夠,浪費了不少時間,從而反思到應強化第三題的結論--30元以下去甲或乙商店購買,30元以上應去丙商店購買,讓學生快速反應到35x200=7000毫升,無論怎樣買都超過30元,應去丙商店。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擅於抓住細節,提高學生獨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