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

前段時間讀了《撒哈拉故事》,這也是我看的第一本三毛的書。

看完之後,我就隱隱地想寫點什麼,但我只看了她這一本書,即使全是敘述性的文字,也只代表一個時期的三毛,而同時吸引我的也是寫下這些文字的人,所以錢老關於雞與蛋的比喻於我是不適用的。

花些時間蒐集資料,也看了一些訪談之類的亂七八糟的東西,我纔算對三毛有了一些瞭解。

年齡越大,就越容易對事物失望,甚至絕望,而《撒哈拉的故事》裏的三毛,卻不是這樣,有人看了她的書之後,稱咱她爲沙漠裏的東方玫瑰。

全書大多是她與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裏的生活以及所見所聞。很少有所感,是的,三毛只是講故事,她的故事平凡而又動人,像一首歡快迷人的鋼琴曲,兜兜轉轉,一不留神就把讀者帶入了她所獨有的節奏。

重新回憶那些故事,我又不可避免地傷感了起來,我想到了現實的結局,荷西先她一步離開了,兩人沒能攜手到老。可這些當時的三毛不知道啊,她依舊將沙漠中的苦樂記錄下來,依舊把生活的瑣碎化爲文字裏的優雅,依舊活得有滋有味。

最好的方法是忘卻,只有放下一切,才能讀出真實的感動。

寫到這裏,我還是覺得應該換一種歡快的基調來繼續下去。

三毛倔強地紮根於沙漠,而這枯燥的生活,卻因荷西的陪伴變得不一樣了。

《沙漠中的飯店》與吃有關,塑造了一個有些童真的三毛。

《懸壺濟世》則是講了三毛用自己所帶的藥物來幫助當地人治療一些小病的故事,因爲撒哈拉威人《文中對當地人的稱呼》原始的生活方式,三毛藥效果特別好。可最後紅藥水卻被一羣婦女要去塗在臉上手上,然後跑到陽臺上跳舞,我真的給逗樂了。

搬到沙漠之後,三毛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芳鄰》講的是夫婦倆和撒哈拉威人鄰居們之間的相處。芳鄰,芳鄰,看了文章我才知道是反話。撒哈拉威人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在我們看來應該是不可饒恕的吧,不洗澡,瘋狂地借東西,也不顧忌別人的感受,種種種種,可這些最耗費熱情的小事,卻在三毛的筆下有了率真可愛的一面,比如某天三毛打開門,發現門口有一頭小山似的死駱駝,然後旁邊那個小孩說,我媽媽說,放你冰箱裏。她看了看自己鞋盒大小的冰箱嘆了口氣;又比如經典的“飛羊”事件。

素來聽聞沙漠裏的人不洗澡的三毛偶然看到了洗澡的廣告,便興沖沖地去看了,結果被嚇得不輕,便有了《沙漠觀浴記》。

《愛的尋求》是一個當地人飛蛾撲火式悲壯的愛情。

《素人漁夫》是兩人商量着去打魚賣魚,累了一番最終卻一無所獲。故事結尾,三毛坐在門口又哭又笑起來。

兩人剛搬來沙漠,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白手成家》講的便是兩人佈置新家的事。我覺得三毛是像蒲公英種子一樣的人,漂泊,卻又異常堅定,紮根後迅速地生長。正是因爲消除了現代文明的隔閡,才更加懂得了愛一切。看着屋裏每一樣東西都是自己親手佈置的那種滿足感,沒有經歷過的人是無法體會的。

在這之後,我又去看了《雨季不再來》,三毛學生時代的作品。

通過意外看到的讀者去見她的描述,我看到失去荷西后的她依舊平靜活着,依舊活得平凡而詩意,文章卻又在多個細節處揭露了她的哀傷。即使活得再張揚,她也只是一個失去摯愛的女子啊。

不過我相信,那流過淚的地方,也終會融化成溫柔的笑意。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2

三毛一直說她寫書是爲了父母。她自己的書,寫成了她就不看了。她不喜歡自稱爲小說家,她只是喜歡小小地說說,再自己組建一個家。

再看這書之前,我對撒哈拉的印象就差不多等於沒有印象。在我的tag之中,那?應該是一個窮困,野蠻,艱苦的地方。即使我從來沒有去過,我想我以後也不會去。

整本書不長不短,不會讓你食不果腹,也不會讓你飽難下?病N矣∠笞釕畹奈薹鞘羌訃?隆H??牒晌韃執俚幕槔瘢??旯每ǖ耐?輳?嘲途?埽?歉霰冉?詬??酶卸韉難婆??褂猩騁鏈錆桶臀餮e的故事。不管是真是假,是現實還是虛構,這些名字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他們都曾讓我沉默靜思。他們是爲了什麼,我又是爲了什麼呢?

荷西,這個癡情的西班牙男人。爲了心中摯愛,毅然決然的跑到了沙漠中間去生活。書裏沒有講到荷西和三毛的死別,在簡介中卻是真的直言不諱。我想知道他們死別的經過,但是我又真的希望直到現在他們還在一起。世界爲什麼總是那麼殘酷,有情人總不能在最後終成眷屬。三毛因爲她獨特的性格和那個深愛她的荷西,能夠做到讓一方水土因爲某個人而動容,應該已經是人生之最了但是這樣的三毛,卻也還是失去了荷西,就像那像仙女一樣的沙伊達,在摩洛哥的侵?字?校?故鞘?チ慫?陌臀餮e。

若是能在一個偶然的瞬間,我們擡眸,親眼目睹了絕世的美景,那必定會伴隨著我們的一輩子。一片景尚且能在我們心中一息長存,又何況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又或者是親自交往的人。

撒哈拉的故事,最妙之處是會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似乎真的能看見那個日日買醉的沙巴軍曹,我似乎能看見巴西?的自信霸氣和沙伊達的美貌……我不是那麼幸運的人,能夠經歷三毛這樣跌宕的人生,我也沒有勇氣我的人生活成她的灑脫,但是在書中,在看她的書的那短短几個小時?,我的心似乎真的如小鳥一樣無拘無束過。

有歡有悲,有笑有淚,有滿足有遺憾,有愛情,友情,善意……在離我生活很遠的那個地方,有顆心曾經離我很近。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3

三毛,這是我們許多人都很熟悉的一位作家。我們被她所吸引着的不僅是她那平淡但有趣的作品,更還有她那精彩而又勇敢的人生。而《撒哈拉的故事》不僅是她的一部作品,也是她一段人生旅程的真實寫照。而我便是被這本書中所描繪而深深的吸引着。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用自述的形式,講述了她在撒哈拉沙漠零碎的生活細節和生活經歷,記錄了她與丈夫荷西簡單而快樂的生活以及沙漠中新奇的風土人情。也藉助三毛的視角,展現撒哈拉沙漠地區所處的社會環境的一些不爲人知,卻又讓人深思的背後。讓人陶醉其中,不可自拔。

這本書中充分的爲我們展示在撒哈拉中風土人情。其中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篇章有“娃娃新娘”,也許是因爲我也是一個女孩,所以對這篇文章印象格外深刻,在這個篇章中我所看到是一個只有十歲的女孩,被很早的剝奪了快樂的童年,以及未來的生活選擇。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在結婚是所遭遇的一切,同時也讓我感到傷心。新婚夜粗暴的對待,以及對未來的道路的迷茫,等等一一切,對於一個女孩來說,打擊是多麼的大。也正是因爲這一切,讓剛滿十歲的撒哈拉威女孩在出嫁之後,也一夜之間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變成了沉默寡言的羔羊。這也真實的反映了撒哈拉威民族婚嫁的陋習,反應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尊女卑的不公平。這讓同爲女孩的我感到十分的恐懼,也十分的慶幸。恐懼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慶幸的是那不是我自己。

而女孩所遭遇的一切,歸根於她所屬的地區社會的落後與愚昧。而我則是因爲我所處的環境是先進的平等的社會。而在這種愚昧落後的社會卻讓無數個無辜的人們來承受它所帶來的後果,這是多麼的讓人心痛啊!在讀完這一本書後,我雖好奇,但也無比慶幸我生活在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中國。要知道在以前的舊中國,我們女性的地位就猶如撒哈拉中的一般。那樣的日子對於女人來說,是黑暗的、恐懼的。而如今的新中國,不僅讓人民當家做主,還提高了女性的地位,倡導人人平等。

在撒哈拉不僅女性的不平等,亦有階級的不平等。在這本書的平實的文字的背後,反映卻是這個社會的真實。這本書或許有不美好的,但亦有浪漫的。這也是這本書的最大的魅力所在。在展現奇異的風土人情的同時,也展現了與之對立的一面。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4

旅行和讀書是三毛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這讓她的婚姻也非同尋常。荷西追尋着三毛去到撒哈拉沙漠定居,這種隊愛情的追隨和執着,讓人深感敬佩與感受到愛情的偉大。三毛把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心馳神往。

不得不感嘆沙漠的荒涼,宏偉壯觀的一片黃沙下,似乎生命並不適合在此生存。可是,生命的足跡卻不缺少在這裏留下痕跡。在這神祕的國度中,一直沿襲着令人瞠舌的習俗,對現代文明的未知,可是他們卻不乏對生命的敬重,對家庭的責任。但看到啞奴受盡主人的壓榨與欺凌,x生般受盡指使,對他滿心憐憫外,更多的是心生敬畏。如此艱難的生活環境下,不失的是本心,對家庭的責任,對友人的感激。乃是我們現代之人仍需思考的。

三毛爲我們打開了撒哈拉的世界,揭開撒哈拉的面紗。不再是死亡的沼澤地,更多的是人類的精神文明支撐起這片神祕的土地。

擺脫世間的塵俗,三毛毅然決然扎進了撒哈拉這片荒漠之中,與荷西共同度過了浪漫的非比尋常的婚姻生活。着讓三毛回憶良久,也讓讀者深深地嚮往。在繁忙慌亂的現代生活中,學習生活重壓之下,我們也期望着這樣的新生活新曆程,可是我們缺少的正是這樣說走就走的勇氣……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5

1,給我生命,養我長大,不變的愛護着我的雙親,在這個避風港裏,我完全的釋放自己,盡情的享受我在外得不着的溫暖和情愛。

2,我則揹着揹包和相機,跑了許多遊牧民族的帳篷,看了許多不同而多彩的奇異風俗,寫下了筆記,整理了幻燈片,也交了許多撒哈拉威的朋友,甚至開始學阿拉伯文,日子過得有收穫而愉快。這該是一種多麼有趣的生活啊!不是物質上的收穫纔算令人欣喜的收穫。

3,你也許是第一個走路結婚的新娘。這是結婚時,荷西同三毛說的,恍然覺得很浪漫,裏面是丈夫對妻子的一種別樣的溫柔。

4,你拒絕我,傷害了我的驕傲。撒哈拉威人挺不招人待見的,虧的三毛能忍他們。他們會隨便拿人的東西,不懂的人之間基本的禮貌,忽然很慶幸自己是出生在這樣的一個禮儀之邦,這個時候才覺得文明是很重要的。這句話就是在他們明明做出一些很煩人的舉動而被拒絕是還要說的強詞奪理,不過看完了《芳鄰》這一篇,主要還是覺得很好笑。

5,五十度氣溫下的正午,只有烈日將一排排建築短短的影子照射在空寂的街道上,整個兒的小鎮好像死去一般,時間在這裏也凝固起來。這個用來形容重慶也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6,不記得在哪一年之前,我無意翻到了一本《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裏,正好在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我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份鄉愁,而我自己是非常有同感的。之於我,最嚮往的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不知道什麼時候起,一想起草原下遼闊的天空,天似穹廬,籠蓋四涯,就有一中心潮澎湃的激動。那裏的夜晚可以看到很多明亮的星星吧!總有一天,不能像三毛一樣定居在自己夢想的遠方,也是要去看一看的。

7,撒哈拉沙漠,在我內心深處,多年來是我夢中的情人啊!

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偉而安靜的。

正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熱日的心情下,大地轉化爲一片詩意的蒼涼。在作者眼中,詩意的沙漠,是那麼美麗。

大概與誰相遇都是命定的緣分,知道三毛是一個優秀的作家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她的一些作品也零零散散的看過。但是近日看了關於她作品的介紹,忽然很想一口氣把她的作品全部看完。越看越是喜歡,算是又遇到一個特別喜歡的作家。真是不容易呢!

真正動人的作品,往往並不是擁有最華麗的辭藻,最出奇制勝的情節,最負盛名的作家光環,但卻無出其外的擁有着最真摯的感情,關於生活,關於生命。他們往往就像擁有一種無聲的力量,悄悄伸進你的心裏,開出一朵最絢爛的花朵,燦爛無比,沁透心脾,讓你愛不釋手。這就是沉迷書中,淪爲書蟲而不能自拔的原因吧!

三毛必是有着最自由的靈魂,所以我又是嚮往又是嫉妒。如果讓我在衣食無憂的優越環境和暢遊人人間的靈魂自由中選擇的話,我必定毫不猶疑的選擇後者。可惜世事卻比這還要艱難,我沒得選。所以無事可做的時候,讀讀三毛的書也是一種快樂。

我總覺得三毛隱隱有着一種憂鬱的氣質,甚至是在荷西永遠的離開他之前就有。雖然現在的自己想徹底的跟苦情戲版的人生和人徹底的劃清關係,這裏面當然就包含了所有的有憂鬱氣質的人。但是三毛卻還是深深地吸引了我,除了那股幾乎所有中國的文化人都要沾染一些的憂鬱,她還有着一種對生活的熱情,這是一種原始的熱情,無關勵志,來於純真。

這就是那個我喜歡的三毛啊!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6

翻開這本書,細細品味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是覺得原本我並不是很喜歡的撒哈拉沙漠,但是讀了這本書後發現,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恰似走進了一幅充滿異國風光的畫卷。這本書讓我最佩服的是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城市來到貧困的沙漠,這裏沒有太多的水,只有那茫茫的一片土黃,遠處偶爾能看見仙人掌挺立在風沙之中。那裏甚至沒有傢俱沒有牀,但是三毛與她的丈夫荷西就這樣十分樂觀地迎接沙漠給他們帶來的挑戰。即使條件十分惡劣,氣溫反差再大,並且有時撒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在沙漠上“畫上”了她的家,她也能與鄰居們相處融洽,她可以開着她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能發現無邊無際的沙漠中別樣的風景,能從沙漠中找到一個又一個的神奇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使我瞭解了沙漠中另樣風土人情,也瞭解了先前的撒哈拉威人的善良淳樸。三毛與荷西雖然在物質上面是缺乏的,但他們精神上的一口清泉是永不幹涸的,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許多事情。人要是有一雙慧眼,雖然在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能是不能盡如人意,但是心態可以使我們決定,要永遠保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樂觀面對世界拋掉偏見與固執。 有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大沙漠!”,而對於我們而言,每天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世界,就會發現身邊的一點美,從此你的世界將因你而五彩斑斕!

三毛就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往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緩緩流淌在沙漠裏。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

又一本看完後讓我有買紙質版衝動的書出現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從來沒有看她的書的衝動,就像韓寒一樣。韓寒的書曾經下載個,起了個頭就看不下去了。在電視上看過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氣質上我選擇給她套用了徐志摩這一款,認爲她就是個寫抒情詩、抒情散文的。我總是覺得自己有些小聰明,然後自以爲是的對號入座。遇到驗證正確的就得意下,驗證不正確就選擇性忽略。

在書香雲集裏,我一向是按照評分下載的。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這書的評分怎麼這麼高。隨手下載來瞧瞧,卻深深的着迷進去了。一般說來,我看言情小說略多些,也愛看韓劇,裏面滿足了我對於愛情、親情、生活,以及對於男人的所有yy,過過眼癮、解解悶而已,之前看一部現實題材看的我那個鬱悶加鬱悶,現實的生活總那麼不是味兒,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某些想法。我覺得我就像是書中描寫的沙哈拉威人,完全處在以求解決溫飽的狀態,當然羨慕三毛的生活,花錢去創造?對不起,我纔不會因爲那個花錢!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當然,不會就賴過來唄。這樣過上了三毛那樣品質的生活了嗎?其實不過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壞了,裙子借去,髒了回來,還回來還把釦子剪掉了。刀叉三毛送一付來,不捨得用,還要借。沒錯,我覺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這不行。

雖然選擇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樣了,怎麼經營的就過怎樣的日子。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說三毛那樣有情調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當然也幸福,愛她的家裏人,愛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終追隨荷西而去,就知道她愛的也不少。書中以她母親給她的家信做序,雖然沒去了解,但文筆、情感,幽默感都讓我感覺三毛的母親不簡單,讓我感覺那就是言情小說裏世家裏走出來的嫡小姐。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說裏的你儂我儂,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會在吵架的時候出現我爲了你犧牲了什麼,怎樣了,你怎麼能這樣對我的對白。三毛做飯時候逗荷西的小故事,太可愛了有木有。

上得廳堂入得廚房,懂得發現美,創造美,這樣的女人多可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8

身處在這鋼筋水泥的世界裏,正忙於趕路的我們,可曾幻想過能夠隻身一人去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甚至真的親身去體驗?以前的我,或許是知識淺薄,對沙漠總會下意識認爲很危險。想想,一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無垠的沙漠,風一吹,黃沙滿天飛,什麼也看不見。死寂的沙海,雄渾,靜穆,總是給人一種單調的顏色。黃色,黃色,永遠是灼熱的黃色,彷彿大自然在這裏把洶涌的波濤、排空的怒浪,剎那間凝固了起來,讓它靜止不動。

可就是有這樣的女子,看似平凡柔弱,但卻有孤身一人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對此我除了欽佩與羨慕,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表達內心的震撼。三毛,就是這樣擁有獨特魅力的女性。《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這裏一系列以沙漠爲背景的故事,幾乎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因爲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揹着行囊獨自一人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種種奇遇引發了一個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洋溢着一種浪漫、濃郁的異國情調。本書字裏行間反映着沙漠多有的地形地貌和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剛開頭三毛便向我們介紹了沙漠中飯店。一開始我還覺得稀奇,沙漠中也能開飯店?原來這“飯店”是三毛的家。在那裏,我們可以從她的口中知道,粉絲叫做雨,小黃瓜可以當竹筍,豬肉乾還能做中藥。我們都能被她的奇思妙想折服,但這也是她在沙漠中生活的情趣。別說她是在胡說八道,要清楚,在這單調的沙漠生活中,只有不時爲自己和家人制造情趣,才能夠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無疑的是,三毛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懂得利用平常的東西去創造不尋常的驚喜。有多少人會願意去當素人漁夫呢?又有多少人會把幾個石雕當寶貝呢?又有多少人願意在家裏開個免費的女子學校呢?又有多少人會把棺材外箱做成傢俱呢?也只有三毛和荷西這對活寶夫婦吧。誰說沙漠的生活就一定的枯燥乏味的呢?三毛與鄰居變得羊之間的戰爭不是同並快樂着嗎?與姑卡的友誼不是讓人哭笑不得嗎?與鄰居家之間的給予不是讓人感動嗎?她與荷西的婚禮上不是上演着一幕幕滑稽的鬧劇嗎?如此樂觀開朗的三毛讓我明白,苦悶的不是生活,是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環境只是生活的客觀因素,關鍵的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決定故事的結局是喜是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枯木也能逢春,只是要看有沒有迎春的盼望了。

生活有喜有悲,在感受着三毛快樂的沙漠生活之外,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那一片異域散發出來的神祕氣息。娃娃新娘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宗教信仰也有如此殘酷的一面。殘酷的婚禮,是在可笑的風俗幌子下愚昧的人們孕育出來的可笑的畸形的產物。用暴力去奪走一個才十歲的小女孩的貞節在他們眼中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在那裏,女性是如此的卑微,默默地忍受着與多個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更令人心寒的是,她們競因爲醫院的醫生是男的而拒絕去醫院,她們更是對正忍受着痛苦在生產的女人視而不見,認爲那是不吉利的,幸好在三毛和荷西的熱心下送她去醫院並生下了一個小男孩。

他們的愚昧,用三毛的話來講,“對沙哈拉威人來說,邁向文明唯一的象徵就是自己駕駛的汽車裏,至於人臭不臭,這是無關緊要的.”然而面對這樣愚昧的人們,三毛給予的卻是熱心的幫助,她雖然不能接受他們的風俗習慣,但從沒有看不起他們,即使他們提出啼笑皆非的要求,她也儘可能一一去滿足。她用自己的小聰明爲他們治病,教婦女們知識,爲母羊脫去衣胞,她在用自己的能力爲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她的生活也因此充滿了光彩。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不存在等級的,不要因爲我們是所謂的文明人,就可以去鄙視那些生活在遠離文明國度的人們。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們能深深地體會到三毛對當地居民的尊重。也許他們之間會有小小的摩擦,但三毛總能用她獨特的方式去化解。在那遙遠的沙漠裏,我們時常會聽到三毛的大吼大叫,但正因如此,她和鄰居的生活纔會如此有趣。

每個人不可能終生都孤身一人在奮鬥,總會有一個人默默地陪伴着我們。三毛幸運地擁有荷西。在三毛不顧一切地去沙漠時,朋友都對此不解,但只有荷西默默地收拾着行李,在沙漠中找到了工作,在那裏與三毛開始愛的旅途。最令我感動的是,當三毛一再強調婚後的她還是“我行我素”時,荷西對她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接受愛人部位自己改變呢?女孩子總是哭哭啼啼地說那還不能爲她改變,但卻沒有想過,如果他變了那還是原來的他嗎?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並沒有轟轟烈烈,但平凡得偉大。荷西默默地追隨,只爲實現三毛心中的夢想。對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願意隨她在沙漠裏受苦,這個倔強的女孩註定要跟這個人一輩子過下去。這平淡的幸福意味着不離不棄。也正因如此,纔有了荒山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面對不懷好意的幾個撒哈拉威人,鎮定地逃脫了危險。她沒有離去,而是想辦法拼盡所有的力量營救她心愛的丈夫。

在三毛受到死果的詛咒是,荷西一直默默地守護者她因擔憂而變得慌亂。仍記得在三毛剛搬來沙漠時,荷西毅然地把三毛父親送來的錢存進銀行,他決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來換取三毛的幸福,即使他每天奔來複去,即使半夜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又要趕去工作,他累得讓三毛心疼,但在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中包含着他對三毛濃濃的思念。看着他們一直用自己的汗水去佈置家的溫馨畫面,我心中有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暖暖的感覺,也許真正的愛情就是像他們那樣簡單而幸福。

三毛和荷西,沙漠之間的一點一滴就在她那閒適的文筆下呈現出來。它的文筆閒適而隨意,像潑墨畫似的,一點一朵墨花盛開,沒有勾勒它的邊幅。她毫無目的的訴說着生活的瑣事,連驚天動地的愛情裏面,也夾雜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鍋濃濃的湯。沒有生僻的詞彙,沒有冗雜華麗的鋪述,沒有旁徵博引的宏大場面,甚至連貫穿故事的主線都亂糟糟的。感覺她就坐在你對面,風塵僕僕,肩上帶着月光,指甲裏帶着撒哈拉特有的細碎的黃沙,甚至一開口的聲調都是沙啞的,像烏鴉叫似的,她與你講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這個調皮的人呀,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與好奇,於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開始來回滾動,嘴巴依舊一張一合,可不知不覺又講到另一個故事裏去了,的確,在三毛的文章裏,常常是一個故事裏穿插着另一個故事,你永遠也猜不透故事的開頭,高潮,結尾,這種神祕而有趣的探險活動,讓你樂此不疲,讓你牽腸掛肚,讓你欲罷不能。

三毛如此獨特灑脫的女子,怎能不讓人喜歡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9

著名作家桂文亞曾這樣寫道:“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爲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爲產生‘人世’的共鳴。”而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無疑亦具備了讓人產生“人世”的共鳴的魅力。

這部作品收錄了作家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娃娃新娘》、《天梯》等十四篇作品,生動地爲我們描述了她在漫漫黃沙的撒哈拉沙漠裏極富色彩與浪漫的沙漠生活,以及其對生命意義、靈魂歸依的探索與思考,給讀者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心靈之旅。

一、閱讀這部作品,我們會體會到字裏行間透露出的無法消釋的孤獨感,也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存有的與外部世界的疏離感。

作者在《極樂鳥》一文中曾寫道:“我羨慕你說你已生根在那塊陌生的土地上。我是永遠不會有根的。”又寫道:“一切的感覺就是那樣無助,好似哪兒都不是我該定下的地方……我已沒有自己的地方了。”從這些語句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那份難以言明的孤獨。

於別人言,這份孤獨緣於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無法打破的隔膜。我們每一個人,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與他人不同的獨立的思想。然而外部世界又具有另一套普適的思想、輿論體系。於是,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不可調和與衝突,使之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進而產生隔離感,也即孤獨感。而這,在當今這個舊有價值理念被摧毀,新的價值體系卻未建立的迷茫時代裏,又愈加明顯了。物質文明不斷地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精神文明卻無法與其同步向前。外在世界越來越喧囂,個人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侵襲而愈顯空洞與蒼白,人們愈加感到焦躁與不安,而這份無法言明的孤獨感也愈加的強烈。《撒哈拉的故事》道出了人們心中的迷惑,表達了人們內心的痛苦,也因此而與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

而於作者三毛而言,這份孤獨感或許更深入骨髓。

在別人眼中,這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這是文學院教授胡文清對三毛的印象),常常因爲她特立獨行的思想與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而成爲衆人眼中的“怪女孩”,被“另眼相看”,成爲衆矢之的,因其而產生的孤獨感也愈爲強烈。在閱讀《撒哈拉的故事》時,這種空虛的孤獨感常常縈繞心頭,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個體的思想與傳統的普適的思想之間的平衡問題。

二、《撒哈拉的故事》折射出了點點智慧之光,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和生活價值的思考,帶有一定的哲學色彩。

作者對生命似乎有種超乎生死的淡然。

生命在她看來,就是起點與終點的一個循環,一個輪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她曾寫道:“我們不耐的期待再來一個春天,再來一個夏天,總以爲盼望的幸運遲遲不至,其實我們不明白,我們渴求的只不過是迴歸到第一個存在去,只不過是渴望自身的死亡和消融而已。”在她看來,生與死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正如她所說的:“人生是一場大夢。”

或許也正因爲這樣,世俗的名利在她眼中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活着已花力氣,再要付出努力的代價去贏得成功的滋味我是不會的。我不要當那個連苦味都沒有的空杯。”所以,她辭去工作,離開家人與朋友,踏上前往撒哈拉沙漠的旅行,來到那片遼闊的沙漠,開始自己另一段的人生。

否定了外界對人生意義的定義,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我來說,旅行的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雖說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況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我看,我聽,我的閱歷就豐富了。”於她,生命的意義在於行走,在於其過程。或許如她常常說的:“我喜歡流浪。”。

三、《撒哈拉的故事》——關於靈魂的歸依、命運的奧妙等形而上的問題。

三毛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種命運抑或稱爲不可知力量的神祕色彩。無論是《懸壺濟世》中沙漠居民對巫術的崇拜,還是《死果》中對咒術的神祕力量的描述,都營造了一種異國的神祕氛圍。

如《沙漠軍團》中所說的:“不記得哪一年,我無意翻到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刊裏,正好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她將自己與撒哈拉沙漠之間的不可解的情節歸於一種前世回憶似的鄉愁,是命運的安排。而這種難以言明的心情,大概就是她所寫道的“我只常常感到那種冥冥中無所依歸的心情,卻說不出到底是什麼。”命運於她,是一種不可知的神祕力量。

可是,不同於他人將失敗,挫折,個人的不得志歸結於命運的無情,三毛更多的是將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向前歸結於命運在冥冥的所做的決定,引導她走向她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因爲對文字的特殊情感,她始終未放下手中的筆,將自己的所知所感都訴諸於書;因爲對撒哈拉沙漠的莫名的眷戀,她來到了那片異國的鄉土,與丈夫荷西相愛結婚。每一次的向前,是宿命,也是選擇。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時候,決不妥協。”

“……你要贏得你的人生,你就不能患得患失,是不是能夠贏,你儘可去賭,只要不把生命賭掉,可以一賭再賭。”

在我看來,《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一本講述生命歷程的書——途中會感到孤獨,卻絕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對生命的熱誠。一路旅行,撿拾灑落在沿途的生活光點,找尋自己的存在意義與生命本源。

這便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它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生命,新的態度面對每一個人的人生——健康,豁達,灑脫不羈。

我始終堅持,一本優秀的書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甚至,在經由歲月的錘鍊後,它會更顯光彩。《撒哈拉的故事》一九七六年的出版橫掃了整個華文世界,並因此興起了一股流浪文學的熱潮。而今,《撒哈拉的故事》再次出版,不但並未因時代的變更而被淘汰,反而愈加歷久彌新,芬芳香醇。生活在擁擠,喧囂的都市的人們,從《撒哈拉的故事》中感受到自由的快樂,生命的熱度,找到了共鳴,填補了空白,爲其單調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0

翻開嶄新的《撒哈拉的故事》,體會着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感受撒哈拉威人的獨特風俗,聆聽沙漠中的聲音,總覺得別有一番風味。在三毛的筆下流淌,彷彿置身於撒哈拉沙漠,這個無法想象的大沙漠,即使是世界之最,也不免令我毛骨悚然,不敢想象當我在這個鬼地方生活的時候會是怎樣一個狼狽的情景,也許,沙漠中白天的高溫,夜晚的寒冷,就足以把我這個習慣於生活在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的人被方丈高的沙子淹沒。

然而,總有人會做出一些勇敢的行爲,這個人不是非一般的堅強勇敢,她的毅力超乎想象,她極力追求於自己想要的生活,書中也有講到“我不是婦女解放運動的支持者,但是我極不情願在婚後失去獨立的人格和內心的自由自在化,所以我一再強調,婚後我還是‘我行我素’,要不然不結婚”,讀到這裏的時候,我被三毛那種超乎想象的主見震撼了,試問有多少個人能夠像她那樣擁有隻屬於自己的專屬人格,那種人格魅力,我想是直接促使荷西愛上她的原因。

娃娃新娘這一篇,可真是把我給驚呆了!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居然已經到了要結婚的年紀,這一篇較爲詳細地介紹了撒哈拉威結婚的經過,這個過程簡直難以相信,結婚不掙扎,事後居然要被人取笑,這居然還是個風俗,這叫一個生長髮育還不成熟的小女孩如何承擔這一切,她幼小的心靈就由掙扎這一刻起被劃下了深深的一道痕跡。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等到阿布弟拿着一塊染着血跡的白布走出房間時,他的朋友們就開始呼叫起來,聲音裏形容不出的曖昧。在他們的觀念裏,結婚初夜只是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已。”沒錯,三毛說的一點也沒錯,所謂的結婚儀式,就是摧殘女人的身心,不過,對於撒哈拉威人來說,女人的地位十分卑賤,即使如此,也不可以這樣子來對待一個小女孩,姑卡只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啊!對於這種我永遠也無法理解的習俗,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了,反正我也不能改變什麼,我也不能過於憤怒,畢竟生活在這種大沙漠裏,這種奇葩的習俗的養成也不是不可能的。

也許是因爲在東莞這個大城市生活久了,東莞的一些習俗我都已經習以爲常了,根本沒有多想什麼,不過,我們自認爲合理的習俗在撒哈拉威人看來也是不可理解的,因爲他們也習慣了撒哈拉威人的習俗。因此,任何的人對任何的事物都有一個習慣的過程,當我們習慣了,任何事情都會變得很簡單,不再是一種罕見的奇葩風俗,觀點是相對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想事情,也許就不會變得如此憤怒,如此的難以理解了。站在撒哈拉威人的角度去想這個奇葩的風俗,一切都會變得簡單起來,這個習俗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奇葩,而是十分的正常。只是角度不同,觀點自然也就不同了。

沙漠觀浴記這一篇,可真讓我大開眼界了!在沙漠中出現“泉”這個東西的確是有點莫名其妙,最起碼的是在我讀這一篇的時候,沙漠缺水是人盡皆知的,但我卻沒有想到住在沙漠中的人洗澡的問題,原來他們是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我驚呆了,對於天天洗澡的我們來說,這無疑是天方夜譚吧,想都不敢想那種一天不洗澡的日子!三毛她究竟是怎麼忍受這種周圍的人都散發出一種濃濃的怪味的,真的是無法想象啊!不過,在沙漠中生活久了,這也許也會成爲一種習慣吧!毫無疑問,作者三毛在見到泉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地上冒出水來的時候,反應也是十分正常的——就是感動極了。

房間裏的女人的行爲有點難以置信,她們都用一片小石頭沾着水,在刮自己的身體,每刮一下,身上就出現一條黑黑的漿汁的污垢,她們不用肥皂,也不太用水,要颳得全身的髒都鬆了,才用水衝。房間的牆邊也出現了一層厚厚如鼻涕一樣的滑滑的東西。也許是三毛的描述太生動了,以至於我在閱讀的時候也想象着那個髒兮兮的場景,就正如三毛所說的那樣,胃裏一陣翻騰,好似要嘔吐了似的。何況是身臨其境的三毛呢!

三毛再也忍不下去便轉身出去,老闆娘對她說不僅外面要洗,裏面也要洗,看到這句,我瞬間被雷到了——居然要洗腸子!雖然我不想描述那個“洗腸子”的場景,不過這也是撒哈拉沙漠獨特的一種風俗,出乎我們意料的一種獨特風俗,不過,我認爲撒哈拉沙漠的習俗都出乎了我的意料!三毛看到老闆娘做了個掏腸子的手勢,她既嚇又興奮,從這可以看出,三毛可真是個好奇心極強的人哪!荷西既勇敢又機智,他找不到下懸崖的路,就用麻繩沿着懸崖爬下去,在荒山之夜這一篇中也可以看出荷西那種探險精神和對三毛濃濃的愛意,當九年級毛決定去撒哈拉沙漠去住,荷西二話不說就跟去了,終於他們也塑造了一段好姻緣。在海灣邊的女人將水桶內的海水倒入一個很大的罐子裏,這個罐子的下面有一條皮帶管可以通水,她半躺在沙灘上,另外一個女人將皮帶管塞進她身體裏,水經過管子流到她腸子裏去。當然,這肯定是非常痛苦的,所以灌腸的過程中少不了呻吟和尖叫。這樣居然還要洗七天。

終於看到一點我覺得有點搞笑的事了。在白手成家這一篇的末尾,三毛通過自己的精心努力,將原本破爛不堪的房子佈置成公認的撒哈拉沙漠最美的房子,她和荷西的善良也間接地促成一個受西班牙政府所託的記者去參觀他們的家。然而,好事也不是經常到來。又有一天房東居然進了三毛的家坐下了,這種想象是罕見的,這個不速之客居然還敢十分?N瑟地說三毛荷西他們租下的是全撒哈拉最好的一棟房子,毫無疑問,他想漲房租了。當然,三毛是不會那麼容易妥協的,她用了既直接又不費力的方法輕鬆擺平了這個不速之客。我覺得最後一段話十分有意思“我,走到輪胎做的圓椅墊裏,慢慢地坐下去,好似一個君王”。結合上文的描述,我又被三毛平凡樸實的語言中隱藏着的華麗生動給帶過去了,我再一次地聯想到這個畫面,想到那個達不到目的遭轟的壞房東,想到三毛那種得意驕傲的心情,我笑了。

在《撒哈拉的故事》整本書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這幾件事。在這本書中,有喜、怒、哀、樂,有難過、溫馨、幸福、艱辛、感動……一個生活在大都市裏的女人,究竟是怎樣適應並且逐步愛上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的,三毛把這片大漠的狂野溫柔和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淋漓盡致展現在大家面前。在她平凡樸實生動的語言中,往往能夠將讀者帶到書中的環境中,達到“人書合一”的境界,在她的神筆之下,一本受廣大讀者歡迎的《撒哈拉的故事》就浮出水面了。閱讀這本書,不僅可以收穫知識,還會有所感悟。我們瞭解到了撒哈拉威人的獨特習俗,也看到了沙漠中的真善美。我們感悟到人情冷暖,感悟到幫助別人所得到的回報往往會比付出的要多,感悟到要真正去做一件事情,不僅需要堅定的決心,更重要的是實踐,光站着不做是沒用的,只有像三毛那樣勇於去追求,勇於去實踐,勇於去適應,才能真正達到自己的目的,當我們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時,無論條件多麼的不允許,只要我們是真正想要去做的,就總會有方法可以協助我們去完成這件事情,只要我們堅持去做,相信自己,就總有一天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