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精】《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書筆記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

第一次讀三毛的書,卻發現已經“喜歡”上了她。

斷斷續續的讀了好久,吸引我的是那在撒哈拉的生活。你可以對着繁華的都市生活說拜拜,前往那人生地不熟的撒哈拉。彷彿能看到你去買菜時那嬌弱的身影,風沙飛舞,你提着一大包東西跌跌撞撞,卻走的那麼堅定。看到了一望無際的沙漠,你和荷西在上面玩的是那麼開心。那份魄力和毅力很難得的是在一個女性身上體現出來。原諒我,我在此書中把你當成了一個“爺們”。撒哈拉的異域風情只有你領略到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應該很壯觀吧。撒哈拉里獨自一人的孤寂也只有你懂的。

替你高興,遇到了荷西這樣一個人。你想去撒哈拉,他便提前去撒哈拉,等待着你。正如你所說,你“瘋”,他便陪你“瘋”。這也正是你堅定的跟隨他的原因吧。那樣的生活,沒有幾個人能堅持下來,你很偉大。沒有聽到你的一絲報怨和退縮。每當有不高興時,你總是開玩笑的一帶而過。這種樂,積極的態度應該是你在撒哈拉里過的滿足的原因之一吧。

撒哈拉的生活是那樣單調,枯燥。但你和荷西卻過成了詩人般的生活。現在回想起來應該是一種不捨和品味吧。嚮往着那樣的一種生活,一日,兩人,三餐,四季。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2

最後,談談三毛在涓涓細流般的文字中所流露出來的其待人接物的態度: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的平等。對自然的敬畏應該說是人類的天性,在自然的廣闊與雄壯麪前,人是微不足道的。而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則是人類最常忽略甚至摒棄的。從古至今,階級對立,種族仇恨,不知有多少人死於人與人的不平等,而我們至今還心存隔閡。

然而,在三毛的眼中,人與人是不分高低貴賤的。於是,她給文化落後的撒哈拉威鄰居們上課看病,請啞奴來家中做客,爲駕照考場旁關押的犯人們送去禮物(三毛寫道:我不看低他們,我自己不比犯人的操守高多少),開車送妓.女回家,與被穆.斯林仇視的天主教女子做朋友。

三毛用行動告訴我們,人都應該心懷平等之心,種族,信仰,膚色,性別,貧富貴賤等等,都不應該成爲人與人對立的緣由。

作爲一個同志,我所在的羣體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因性取向造成的歧視、仇恨甚至殺戮在當今世界依然時有發生,應該說,我們對於平等的訴求是強烈和急迫的。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我們對於社會上種種不平等的態度卻往往是沉默不語的,逆來順受的,忍氣吞聲的。

我想,所謂平等之心,不應該只是對他人的尊重和包容,也是要爲自己的平等權益而勇敢發聲。通向平等的道路絕不是一兩個先行者的披荊斬棘,它需的是每一份微小力量的熊熊匯聚。願更多的同志能夠走出內心的恐懼,爲本應屬於我們的自由與平等而勇敢前行。

第一次讀《撒哈拉的故事》後,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異鄉大漠的孤寂和貧瘠,卻孕育出五味俱全的精神盛宴。讀三毛的故事,彷彿自己也置身於撒哈拉沙漠中,與三毛和荷西一起,裝飾新居,幫助鄰里,飛馳大漠,體味孤寂。眼前一片精彩,而內心卻無比平靜,這就是三毛如涓涓流水的文字中所蘊藏的巨大的平凡的力量。”現在讀來,依然覺得自己當時總結得挺好,也以此作爲這第二篇讀書筆記的結尾吧,願今後能在書與生活中,體味更多這樣的平凡。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3

《撒哈拉的故事》,感觸最深的是三毛在惡劣的環境下依然積極向上,享受生活的精神。在這本書裏,有我向往的生活。即使在荒無人煙,物資匱乏,語言和文明都不相通的沙漠上,三毛這個聰明的女人,總是能把“羅馬城”建在沙地上,能讓天堂鳥在沙漠裏燃燒。

一個女子,僅因爲兒時的一個夢想,和一半鄉愁,就毅然背起行囊,踏上那未知卻又嚮往的神祕大漠。沒有猶豫,沒有遲疑,不顧衆人詫異的眼光。那該是一個多麼隨性的女子,她向來不覺得是芸芸衆生裏的一份子,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於是纔有了《撒哈拉的故事》,一個被她裝點得異常美麗的沙漠。

三毛是聰明的,她不會讓自己被束縛在一片狹小的天地,她由來嚮往自由,喜歡我行我素,於是她流浪,流浪遠方。貧瘠廣闊的沙漠在她的眼裏充滿了誘惑,她拋棄了繁華便利的都市生活,來到了物資匱乏的大沙漠。沙漠確實不負她所望,“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是黃昏,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悽豔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着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爲一片詩意的蒼涼。”沙漠中水源奇缺,物質匱乏,白天陽光毒辣,夜裏卻冰寒刺骨,沒有充足的衣物讓她維持身體的溫暖,她的家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牀,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

但這都難不倒三毛,她有一顆堅定的心和非凡的勇氣,她一步一步的建立起屬於他們自己的“沙地城堡”,原本簡陋的屋子逐漸變得窗明几淨,充滿了異國之情,浪漫而美麗。他用空心磚鋪在房間的右排,上面用棺材外板放上,再買了兩個厚海棉墊,一個豎放靠牆,一個貼着平放在板上,上面蓋上跟窗廉一樣的彩色條紋布,後面用線密密縫起來。它,成了一個貨真價實的長沙發,重重的色彩配上雪白的牆,分外的明朗美麗。桌子,她用白布鋪上,上面放了她的母親寄來的細竹廉卷。甚至寄了她要的中國棉紙糊的燈罩來。等母親的棉紙燈罩低低的掛着,林懷民那張黑底白字的“靈門舞集”四個龍飛鳳舞的中國書法貼在牆上時,他們的家,開始有了說不出的氣氛和情調。這樣的家,纔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三毛是個浪漫的女子,在這詩意的生活背後,有初來的困窘,有別樣的艱辛,更有對沙漠和生活的熱愛。她對美和藝術的追求更是從沒停止。用舊的汽車外胎,拾回來洗清潔,平放在席子上,裏面填上一個紅布坐墊,像一個鳥巢,誰來了也搶着坐。深綠色的大水瓶抱回家來,上面插上一叢怒放的野地荊棘,那感覺有一種強烈痛苦的詩意。不同的汽水瓶,買下小罐的油漆給它們厚厚的塗上印地安人似的圖案和色彩。駱駝的頭骨早已放在書架上。荷西用鐵皮和玻璃做了一盞風燈。快腐爛的羊皮,拾回來學沙哈威人先用鹽,再塗“色伯”(明礬)硝出來,又是一張坐墊。見到一位沙哈拉威男人所刻的雕像是更是難掩自己內心的感動,他的創作粗糙感人而自然,充滿藝術的美感。

三毛的內心充滿了俠義和一顆真摯的善良的心,用現代文明的角度去看待沙漠的舊俗和古代文明。三毛爲姑卡只有十歲就出嫁,新郎用暴力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而感到憤怒,替姑卡的遭遇感到同情,沒有人敢爲她站出來說一句話,只有三毛,這個衝動但又善良的女人敢這麼說這麼做。縱使不喜歡他們落後的風俗習慣,卻從來沒有看不起那些愚昧的人們。面對他們無理的甚至啼笑皆非的要求,三毛都應允了,甚至幫他們治病,教婦女們知識,幫房東的母羊脫掉衣胞。文明與愚昧是不分等級的。文明人並不意味着高人一等,只是僥倖出生在一個文明的國度,僥倖比那些落後地區的人們多學了點知識,所以,這並不能成爲文明人炫耀的資本。

在《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裏,字裏行間,無不透露着三毛對當地居民的尊重和愛護。也許在相處過程中,有小小的矛盾和不滿,但三毛總是機巧地處理他們之間的關係,她始終以公平的心態與他們相處,不卑不亢,於是,所有的摩擦都變得那麼的有趣。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人的骯髒、奇異生活習俗。由於沙漠缺水,她們三四年才洗一次澡,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後,也爲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撒哈拉的故事》中,荷西和三毛之間的愛戀簡單而深刻。當三毛決心遠走沙漠時,荷西沒有勸阻,而是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先三毛一步到了大漠上找到工作。在荒山的那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沒有選擇離去,而是留下來營救丈夫。在《沙漠中的飯店》中,她以一箇中國人的身份,給大家烹飪來自中國的食物,然後深受大家的喜愛。第一道菜“粉絲煮雞湯”,還把粉絲比作了春雨一般,第二道菜叫螞蟻上樹,更加受到大家的喜愛。還有“荷西含情脈脈地望了我一眼,婚後他第一次如情人一樣地望着我,使我受寵若驚,不巧那天辮子飛散,狀如女鬼。”在做中國菜之餘,還會抒情,三毛與荷西的感情是多麼令人羨慕與嚮往啊。書中“黃臉婆”等等都是夫妻生活的一種很有情調的調侃,這不是罵,而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愛。

三毛經歷過許多挫折,但我沒有在她的言語中看到一個“苦”字,可見她是一位樂觀豁達的女性。途跋涉,歷程艱辛,但他們依然微笑面對,我們的人生也如此,就像海面不可能永遠都風平浪靜,我們只有擁有一顆樂觀的平常心去靜觀其變,我們才能用生命去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閱讀她的書,彷彿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說着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在讀這本《撒哈拉的故事》後,我也讀懂了三毛,讀懂了她的美,她的靈魂如漂泊的女子,去尋找幸福的國度。從她的身上我開始感知並感悟到了對生活的執着,追求,以及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學會了無論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難,我也要抱着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人生,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自由。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4

每一個不在沙漠居住的人,都跟我提到水的問題,卻很少有人問我----在那麼浩瀚無際的沙海里,沒有一條小船,如何乘風破浪地航出鎮外的世界去。

長久被封閉在這隻有一條街的小鎮上,就好似一個斷了腿的人又偏偏住在一條沒有出口的巷子裏一樣的寂寞,千篇一律的生活,沒有過分的歡樂,也談不上什麼哀愁。沒有變化的生活,就像織布機上的經緯,一匹一匹的歲月都織出來了,而花色卻是一個樣子的單調。

這是不同的,在文明的社會裏,因爲太複雜了,我不會覺得其他的人和事跟我有什麼關係,但是在這片狂風終年吹拂着的貧瘠的土地上,不要說是人,能看見一根草,一滴晨曦下的露水,它們都會觸動我的心靈,怎麼可能在這樣寂寞的天空下見到蹣跚獨行的老人而視若無睹呢?

我一向最不喜歡看馬戲班裏的小丑,因爲看了就要難過,這一次也不例外。

偶爾看到在天邊的盡頭有一個小黑點在緩緩地移動着,總也不自覺地把飛駛的車子慢了下來,蒼穹下的背影顯得那麼的渺小而單薄,總也忍不下心來,把頭揚得高高的,將車子揚起滿天的塵埃,從一個在艱難舉步的人身邊刷一下開過。

早晨的沙漠,像被水洗過了似的乾淨,天空是碧藍的,沒有一絲雲彩,溫柔的沙丘不斷地鋪展到視線所能及的極限。在這種時候的沙地,總使我聯想起一個巨大的沉睡女人的胴體,好似還帶着輕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麼安詳沉靜而深厚的美麗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動着。

總也忘不掉他那雙白手套,這個大孩子,終年在不見人煙的蕭條大漠裏過着日子,對於他,到這個破落得一無所有的小鎮上來看場電影,竟是他目前一段生命裏無法再盛大的事件了。

這條荒漠裏的柏油路,照樣被我日復一日地來回駛着,它乍看上去,好似死寂一片,沒有生命,沒有哀樂。其實它跟這個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一條街,一條窄弄,一彎溪流一樣。載着它的過客和故事,來來往往地度着緩慢流動的年年歲歲。

我們在這一帶每天借送無數東西給撒哈拉威鄰居,但是來回報我的,卻是一個窮得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的奴隸。

幾個年輕人上去捉住啞奴,遠遠吉普車也開來了,他茫茫然上了車,手緊緊地握在車窗上,臉上的表情似悲似喜,白髮在風裏翻飛着,他看得老遠的,眼眶裏乾乾的沒有半滴淚水,只有嘴脣,仍然不能控制第抖着。

車開了,人羣讓開來。啞奴的身影漸漸地消失在夕陽裏,他的家人,沒有哭叫,擁抱成一團,縮在大紅的毯子下像三個風沙凝成的石塊。

我的淚,像小河一樣地流滿了面頰。我慢慢地走回去,關上門,躺在牀上,不知何時雞已叫了。

世界上沒有第二個撒哈拉了,也只有對愛他的人,它才向你呈現它的美麗和溫柔,將你的愛情,用它亙古不變的大地和天空,默默地回報着你,靜靜地承諾着對你的保證,但願你的子子孫孫,都誕生在它的懷抱裏。

黃昏了,太陽正落下地平線,遼闊的沙漠被染成一片血色的紅。這時鼓聲響了起來,它的聲音響得很沉鬱,很單調,傳得很遠,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婚禮,這種神祕的節奏實在有些恐怖。我一面穿毛衣一面往罕地家走去,同時幻想着,我正跑進天方夜譚的美麗故事中去。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5

翻開《撒哈拉的故事》品味着三毛在異國他鄉里的生活,總覺得原本並不討人喜歡的撒哈拉沙漠,突然也有一種別樣的風情,又如走進了一幅充滿異國風情的美麗畫面。其實讀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是三毛的勇氣,她能夠拋開繁華的大都市來到了貧困的大沙漠,這裏沒有太多的水,只有沙子,甚至沒有傢俱沒有牀,但是三毛和丈夫荷西就這樣在很快樂的在撒哈拉中生活了很多年,即使條件艱苦,並且有時薩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畫,一個藝術館,她也能和鄰居們相處融洽,她能開着他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能發現一望無際的沙漠中別樣的風景,能從沙漠中,從薩哈拉威身上發現一個又一個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使我瞭解到了大沙漠裏的地勢地貌和風土人情,也瞭解了撒哈拉威人的善良樸實和一些悲慘的境遇,瞭解到三毛和荷西雖然在物質方面是匱乏的,但他們的精神世界卻豐富多彩,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很多事情。人要有雙發現美的眼睛,雖然在生活中的每件事不可能都盡如人意,但心態使我們可以決定的,要永遠保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就能經意或不經意地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欣賞美其實很簡單,如果你對內在世界的美麗漠不關心,那你無論如何也看不見外在世界的美麗。擯棄掉偏見和固執,一種前所未有的美就呈現在你眼前了,因爲美就在你的心中。找到心中的美,生活中處處都能找到美。

在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漸漸喜歡上三毛這位奇女子,因爲她那積極的勇氣和執着的信念,並像孩子般一直簡單並快樂的活着。在這個大沙漠裏,她留下了讓人記憶深刻的那麼一句話:“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而對於我們,每天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發現身邊的一點美,從此你的世界將五彩斑斕!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6

身處在這鋼筋水泥的世界裏,正忙於趕路的我們,可曾幻想過能夠隻身一人去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甚至真的親身去體驗?以前的我,或許是知識淺薄,對沙漠總會下意識認爲很危險。想想,一眼望去是一片茫茫無垠的沙漠,風一吹,黃沙滿天飛,什麼也看不見。死寂的沙海,雄渾,靜穆,總是給人一種單調的顏色。黃色,黃色,永遠是灼熱的黃色,彷彿大自然在這裏把洶涌的波濤、排空的怒浪,剎那間凝固了起來,讓它靜止不動。

可就是有這樣的女子,看似平凡柔弱,但卻有孤身一人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對此我除了欽佩與羨慕,再也找不到任何形容詞來表達內心的震撼。三毛,就是這樣擁有獨特魅力的女性。《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這裏一系列以沙漠爲背景的故事,幾乎傾倒了全世界的中文讀者。因爲一本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揹着行囊獨自一人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種種奇遇引發了一個個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每個故事都洋溢着一種浪漫、濃郁的異國情調。本書字裏行間反映着沙漠多有的地形地貌和風土人情,猶如走進一幅異國風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剛開頭三毛便向我們介紹了沙漠中飯店。一開始我還覺得稀奇,沙漠中也能開飯店?原來這“飯店”是三毛的家。在那裏,我們可以從她的口中知道,粉絲叫做雨,小黃瓜可以當竹筍,豬肉乾還能做中藥。我們都能被她的奇思妙想折服,但這也是她在沙漠中生活的情趣。別說她是在胡說八道,要清楚,在這單調的沙漠生活中,只有不時爲自己和家人制造情趣,才能夠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

無疑的是,三毛是個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她懂得利用平常的東西去創造不尋常的驚喜。有多少人會願意去當素人漁夫呢?又有多少人會把幾個石雕當寶貝呢?又有多少人願意在家裏開個免費的女子學校呢?又有多少人會把棺材外箱做成傢俱呢?也只有三毛和荷西這對活寶夫婦吧。誰說沙漠的生活就一定的枯燥乏味的呢?三毛與鄰居變得羊之間的戰爭不是同並快樂着嗎?與姑卡的友誼不是讓人哭笑不得嗎?與鄰居家之間的給予不是讓人感動嗎?她與荷西的婚禮上不是上演着一幕幕滑稽的鬧劇嗎?如此樂觀開朗的.三毛讓我明白,苦悶的不是生活,是那些不懂得生活的人。環境只是生活的客觀因素,關鍵的還是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決定故事的結局是喜是悲。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枯木也能逢春,只是要看有沒有迎春的盼望了。

生活有喜有悲,在感受着三毛快樂的沙漠生活之外,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那一片異域散發出來的神祕氣息。娃娃新娘讓我清楚地意識到宗教信仰也有如此殘酷的一面。殘酷的婚禮,是在可笑的風俗幌子下愚昧的人們孕育出來的可笑的畸形的產物。用暴力去奪走一個才十歲的小女孩的貞節在他們眼中是值得慶賀的事情。在那裏,女性是如此的卑微,默默地忍受着與多個女人共享自己的丈夫,更令人心寒的是,她們競因爲醫院的醫生是男的而拒絕去醫院,她們更是對正忍受着痛苦在生產的女人視而不見,認爲那是不吉利的,幸好在三毛和荷西的熱心下送她去醫院並生下了一個小男孩。

他們的愚昧,用三毛的話來講,“對沙哈拉威人來說,邁向文明唯一的象徵就是自己駕駛的汽車裏,至於人臭不臭,這是無關緊要的”然而面對這樣愚昧的人們,三毛給予的卻是熱心的幫助,她雖然不能接受他們的風俗習慣,但從沒有看不起他們,即使他們提出啼笑皆非的要求,她也儘可能一一去滿足。她用自己的小聰明爲他們治病,教婦女們知識,爲母羊脫去衣胞,她在用自己的能力爲他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她的生活也因此充滿了光彩。我們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是不存在等級的,不要因爲我們是所謂的文明人,就可以去鄙視那些生活在遠離文明國度的人們。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我們能深深地體會到三毛對當地居民的尊重。也許他們之間會有小小的摩擦,但三毛總能用她獨特的方式去化解。在那遙遠的沙漠裏,我們時常會聽到三毛的大吼大叫,但正因如此,她和鄰居的生活纔會如此有趣。

每個人不可能終生都孤身一人在奮鬥,總會有一個人默默地陪伴着我們。三毛幸運地擁有荷西。在三毛不顧一切地去沙漠時,朋友都對此不解,但只有荷西默默地收拾着行李,在沙漠中找到了工作,在那裏與三毛開始愛的旅途。最令我感動的是,當三毛一再強調婚後的她還是“我行我素”時,荷西對她說:“我就是要你”你行你素“,失去了你的個性和作風,我何必娶你呢!”在生活中,有多少人可以接受愛人部位自己改變呢?女孩子總是哭哭啼啼地說那還不能爲她改變,但卻沒有想過,如果他變了那還是原來的他嗎?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並沒有轟轟烈烈,但平凡得偉大。荷西默默地追隨,只爲實現三毛心中的夢想。對三毛,他矢志不渝,即使她是一個一意孤行的女孩,但也願意隨她在沙漠裏受苦,這個倔強的女孩註定要跟這個人一輩子過下去。這平淡的幸福意味着不離不棄。也正因如此,纔有了荒山那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三毛面對不懷好意的幾個撒哈拉威人,鎮定地逃脫了危險。她沒有離去,而是想辦法拼盡所有的力量營救她心愛的丈夫。

在三毛受到死果的詛咒是,荷西一直默默地守護者她因擔憂而變得慌亂。仍記得在三毛剛搬來沙漠時,荷西毅然地把三毛父親送來的錢存進銀行,他決定要用自己的努力來換取三毛的幸福,即使他每天奔來複去,即使半夜回到家,第二天清早又要趕去工作,他累得讓三毛心疼,但在那一百多公里的路程中包含着他對三毛濃濃的思念。看着他們一直用自己的汗水去佈置家的溫馨畫面,我心中有一種不知如何形容的暖暖的感覺,也許真正的愛情就是像他們那樣簡單而幸福。

三毛和荷西,沙漠之間的一點一滴就在她那閒適的文筆下呈現出來。它的文筆閒適而隨意,像潑墨畫似的,一點一朵墨花盛開,沒有勾勒它的邊幅。她毫無目的的訴說着生活的瑣事,連驚天動地的愛情裏面,也夾雜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鍋濃濃的湯。沒有生僻的詞彙,沒有冗雜華麗的鋪述,沒有旁徵博引的宏大場面,甚至連貫穿故事的主線都亂糟糟的。感覺她就坐在你對面,風塵僕僕,肩上帶着月光,指甲裏帶着撒哈拉特有的細碎的黃沙,甚至一開口的聲調都是沙啞的,像烏鴉叫似的,她與你講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這個調皮的人呀,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與好奇,於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開始來回滾動,嘴巴依舊一張一合,可不知不覺又講到另一個故事裏去了,的確,在三毛的文章裏,常常是一個故事裏穿插着另一個故事,你永遠也猜不透故事的開頭,高潮,結尾,這種神祕而有趣的探險活動,讓你樂此不疲,讓你牽腸掛肚,讓你欲罷不能。

三毛如此獨特灑脫的女子,怎能不讓人喜歡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7

寒假裏媽媽送了我一本書,名叫《撒哈拉的故事》,作者是作家三毛。媽媽對我說:“這本書的內容很精彩,希望你去認認真真地讀。”我心想:這本書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懷着好奇心,我捧起書,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原來,三毛在撒哈拉大沙漠生活的這段時間裏,經歷了各種有趣的事情:三毛住的房子的屋頂上有一個大洞,有時候房頂上的山羊會從大洞裏掉下來,讓人嚇了一大跳;還有一次,三毛去一個旅館裏洗澡,可是,三毛剛打好肥皂想用水沖洗時,卻斷水了,只好勉強用毛巾擦乾。第二天,三毛去騎馬,不敢騎得太快,生怕熱了出汗時身上會冒肥皂泡;她居住的小屋條件很苦,幾乎什麼也沒有。於是她把廢棄的瓶子加工做成了花瓶,把撿來的輪胎改造了,做成了墊子,把撿來的羊皮曬乾了,做成了毯子……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三毛非常樂觀,她不但沒有在荒蕪人煙的撒哈拉大沙漠裏感到悲涼,反而生活地很開心,她在艱苦的環境下還能保持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我對她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我雖然生活在舒服的環境裏,但我卻常常埋怨別人,心裏不知足。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南麂島旅遊,那時正是夏天,但島上沒有空調。夜晚,我睡在牀上,炎熱難耐,蚊子“嗡嗡”地圍着我叮咬,讓我難以入睡,我喋喋不休地抱怨起來:“這個鬼地方,條件真差!”現在想起來,我比三毛生活的環境優異多了,她能行,我怎麼不行呢?

讀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在生活中,總會遇到逆境,但我們始終要持有一顆樂觀向上的心,這纔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我讀《撒哈拉的故事》的收穫。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8

又一本看完後讓我有買紙質版衝動的書出現了。

我一直知道三毛的,但是從來沒有看她的書的衝動,就像韓寒一樣。韓寒的書曾經下載個,起了個頭就看不下去了。在電視上看過三毛的照片,一眼看去,不是我喜歡的類型,氣質上我選擇給她套用了徐志摩這一款,認爲她就是個寫抒情詩、抒情散文的。我總是覺得自己有些小聰明,然後自以爲是的對號入座。遇到驗證正確的就得意下,驗證不正確就選擇性忽略。

在書香雲集裏,我一向是按照評分下載的。我只是有些搞不懂《撒哈拉的故事》這書的評分怎麼這麼高。隨手下載來瞧瞧,卻深深的着迷進去了。一般說來,我看言情小說略多些,也愛看韓劇,裏面滿足了我對於愛情、親情、生活,以及對於男人的所有yy,過過眼癮、解解悶而已,之前看一部現實題材看的我那個鬱悶加鬱悶,現實的生活總那麼不是味兒,做人很苦的。

《撒哈拉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某些想法。我覺得我就像是書中描寫的沙哈拉威人,完全處在以求解決溫飽的狀態,當然羨慕三毛的生活,花錢去創造?對不起,我纔不會因爲那個花錢!去三毛家借?居然她肯借,當然,不會就賴過來唄。這樣過上了三毛那樣品質的生活了嗎?其實不過是牛嚼牡丹,好好的鞋子,一下就穿壞了,裙子借去,髒了回來,還回來還把釦子剪掉了。刀叉三毛送一付來,不捨得用,還要借。沒錯,我覺得我就是沙哈拉威人,這不行。

雖然選擇去撒哈拉沙漠吃苦,是她自找的,是的做人很苦的,但是有滋味的苦,和混日子的苦就不一樣了,怎麼經營的就過怎樣的日子。撒哈拉我肯定呆不下去,更不要說三毛那樣有情調的家,有滋味的生活。

三毛當然也幸福,愛她的家裏人,愛她的荷西,可看看她最終追隨荷西而去,就知道她愛的也不少。書中以她母親給她的家信做序,雖然沒去了解,但文筆、情感,幽默感都讓我感覺三毛的母親不簡單,讓我感覺那就是言情小說裏世家裏走出來的嫡小姐。三毛和荷西不像言情小說裏的你儂我儂,自己按照自己的追求生活,不黏糊,更不會在吵架的時候出現我爲了你犧牲了什麼,怎樣了,你怎麼能這樣對我的對白。三毛做飯時候逗荷西的小故事,太可愛了有木有。

上得廳堂入得廚房,懂得發現美,創造美,這樣的女人多可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9

中國自古有一句俗語:“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退縮,要勇往直前。

有一個叫三毛的女孩,在撒哈拉沙漠克服重重困難,最後寫下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充滿神奇的書。在讀這本書前,我一直認爲,不會有人傻到願意住在撒哈拉沙漠那種鬼地方。但在三毛的筆下,在我心中原本荒蕪的撒哈拉沙漠,竟是如此美麗!在她的文字世界中,我不知不覺地被撒哈拉沙漠的魅力所折服,並希望自己快快長大,來到撒哈拉沙漠。

三毛本名陳懋平,因爲學不會寫“懋”字,就自己改名爲陳平。旅行讀書是她生命中的兩顆一級星,最快樂與最痛苦都夾雜其中。她看到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於是決定搬去住,她的丈夫荷西也二話不說地跟着去了。

在撒哈拉,他們租了一間小房子。小房子裏沒有水箱,沒有櫃子,沒有毯子,沒有牀,只有一張小小破破的席;沒有電視,沒有冰箱,天花板上還有一個大洞,可以說這個家裏生活必須的用品都沒有。可是幸運的是,他們有一頭羊,在天台上,和房東的羊混在一起養。這樣的一間小房子讓人住,對我而言,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這麼小的一間房子,卻被三毛布置得井井有條:從墳場要來了幾個空棄的棺材做成了傢俱;從一家雜貨店裏買來了只小冰箱,一條毯子,一個煤氣爐和一隻凍雞;荷西也不知從哪給三毛弄來了幾株植物,荷西的同事又送了幾株叫“天堂鳥”的花給三毛;三毛又從郵局裏訂了幾份書報,後來又買來了電視機、收音機,天花板上的大洞也被荷西補好了。本來一個小小破破的家,好似被化了一個妝,擁有了它自己的色彩。灰色的家成了彩色的家,足以體現三毛的生存能力強。家的改動,吸引了人們的注意,就連電視臺都千里迢迢趕到大漠來,要親眼看一看三毛布置的家,從而導致房東要漲房租。在撒哈拉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一次次的轉危爲安,讓生活變得非常美好。

生活中,困難多多少少,我們是否也像三毛那樣使自己能夠轉危爲安,戰勝生活中的困難呢?

我特別怕黑。記得有一次,睡前水喝太多,結果晚上要上廁所了,我睜開眼睛一看是黑洞洞的,好不容易摸着了開關,“砰”地一聲,嚇我一大跳,我下牀打開門一看,外面比裏面還黑,好像還傳出一陣陣“唏唏噓噓”的聲音,我嚇得轉身逃向房間,“砰”地一聲關上門,靠在門背後,嚇得大氣也不敢出,怕自己的聲音把鬼找來了。好一陣子後,我才又打開門,探頭探腦地往門外看了看,確定鬼沒有之後,我才走向洗手間。雖說我的房間和洗手間真的才一步之遙,可我去時還是嚇得半死。上好廁所才發現:其實沒有鬼,只是我自己嚇唬自己而已。可是在我回房之前,我還是不忘回頭望望,但是我明白:我已經克服心裏的恐懼了。

只要心裏有堅強的信念,就能克服生活中的所有困難,成爲生活中的強者!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0

著名作家桂文亞曾這樣寫道:“欣賞一篇文章,不只爲喜愛其中充滿生趣的情節,而是因爲產生‘人世’的共鳴。”而作家三毛的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無疑亦具備了讓人產生“人世”的共鳴的魅力。

這部作品收錄了作家三毛的《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娃娃新娘》、《天梯》等十四篇作品,生動地爲我們描述了她在漫漫黃沙的撒哈拉沙漠裏極富色彩與浪漫的沙漠生活,以及其對生命意義、靈魂歸依的探索與思考,給讀者進行了一次深入的心靈之旅。

一、閱讀這部作品,我們會體會到字裏行間透露出的無法消釋的孤獨感,也是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存有的與外部世界的疏離感。

作者在《極樂鳥》一文中曾寫道:“我羨慕你說你已生根在那塊陌生的土地上。我是永遠不會有根的。”又寫道:“一切的感覺就是那樣無助,好似哪兒都不是我該定下的地方……我已沒有自己的地方了。”從這些語句中,我們不難讀出作者那份難以言明的孤獨。

於別人言,這份孤獨緣於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無法打破的隔膜。我們每一個人,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都具有與他人不同的獨立的思想。然而外部世界又具有另一套普適的思想、輿論體系。於是,個體與外部世界之間的不可調和與衝突,使之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進而產生隔離感,也即孤獨感。而這,在當今這個舊有價值理念被摧毀,新的價值體系卻未建立的迷茫時代裏,又愈加明顯了。物質文明不斷地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精神文明卻無法與其同步向前。外在世界越來越喧囂,個人的內心世界不斷受到侵襲而愈顯空洞與蒼白,人們愈加感到焦躁與不安,而這份無法言明的孤獨感也愈加的強烈。《撒哈拉的故事》道出了人們心中的迷惑,表達了人們內心的痛苦,也因此而與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

而於作者三毛而言,這份孤獨感或許更深入骨髓。

在別人眼中,這個“令人費解的、拔俗的、談吐超現實的”奇怪的女孩(這是文學院教授胡文清對三毛的印象),常常因爲她特立獨行的思想與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而成爲衆人眼中的“怪女孩”,被“另眼相看”,成爲衆矢之的,因其而產生的孤獨感也愈爲強烈。在閱讀《撒哈拉的故事》時,這種空虛的孤獨感常常縈繞心頭,也讓我們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個體的思想與傳統的普適的思想之間的平衡問題。

二、《撒哈拉的故事》折射出了點點智慧之光,是對人生意義的探索和生活價值的思考,帶有一定的哲學色彩。

作者對生命似乎有種超乎生死的淡然。

生命在她看來,就是起點與終點的一個循環,一個輪迴。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她曾寫道:“我們不耐的期待再來一個春天,再來一個夏天,總以爲盼望的幸運遲遲不至,其實我們不明白,我們渴求的只不過是迴歸到第一個存在去,只不過是渴望自身的死亡和消融而已。”在她看來,生與死既是起點又是終點。正如她所說的:“人生是一場大夢。”

或許也正因爲這樣,世俗的名利在她眼中才顯得如此微不足道。“活着已花力氣,再要付出努力的代價去贏得成功的滋味我是不會的。我不要當那個連苦味都沒有的空杯。”所以,她辭去工作,離開家人與朋友,踏上前往撒哈拉沙漠的旅行,來到那片遼闊的沙漠,開始自己另一段的人生。

否定了外界對人生意義的定義,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我來說,旅行的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目的地,而在於它的過程。遇見不同的人,遭遇到奇奇怪怪的事,克服種種的困難,聽聽不同的語言,在我都是很大的快樂。雖說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更何況世界不止是一沙一花,世界是多少奇妙的現象累積起來的。我看,我聽,我的閱歷就豐富了。”於她,生命的意義在於行走,在於其過程。或許如她常常說的:“我喜歡流浪。”。

三、《撒哈拉的故事》——關於靈魂的歸依、命運的奧妙等形而上的問題。

三毛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一種命運抑或稱爲不可知力量的神祕色彩。無論是《懸壺濟世》中沙漠居民對巫術的崇拜,還是《死果》中對咒術的神祕力量的描述,都營造了一種異國的神祕氛圍。

如《沙漠軍團》中所說的:“不記得哪一年,我無意翻到一本美國《國家地理雜誌》那期書刊裏,正好介紹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釋的,屬於前世回憶似的鄉愁,就莫名其妙,毫無保留的交給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她將自己與撒哈拉沙漠之間的不可解的情節歸於一種前世回憶似的鄉愁,是命運的安排。而這種難以言明的心情,大概就是她所寫道的“我只常常感到那種冥冥中無所依歸的心情,卻說不出到底是什麼。”命運於她,是一種不可知的神祕力量。

可是,不同於他人將失敗,挫折,個人的不得志歸結於命運的無情,三毛更多的是將每一次的嘗試,每一次的向前歸結於命運在冥冥的所做的決定,引導她走向她所選擇的人生道路。因爲對文字的特殊情感,她始終未放下手中的筆,將自己的所知所感都訴諸於書;因爲對撒哈拉沙漠的莫名的眷戀,她來到了那片異國的鄉土,與丈夫荷西相愛結婚。每一次的向前,是宿命,也是選擇。

“我是一個像空氣一樣自由的人,妨礙我心靈自由時候,決不妥協。”

“……你要贏得你的人生,你就不能患得患失,是不是能夠贏,你儘可去賭,只要不把生命賭掉,可以一賭再賭。”

在我看來,《撒哈拉的故事》就是一本講述生命歷程的書——途中會感到孤獨,卻絕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對生命的熱誠。一路旅行,撿拾灑落在沿途的生活光點,找尋自己的存在意義與生命本源。

這便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它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生命,新的態度面對每一個人的人生——健康,豁達,灑脫不羈。

我始終堅持,一本優秀的書籍,是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歷史的沉澱。甚至,在經由歲月的錘鍊後,它會更顯光彩。《撒哈拉的故事》一九七六年的出版橫掃了整個華文世界,並因此興起了一股流浪文學的熱潮。而今,《撒哈拉的故事》再次出版,不但並未因時代的變更而被淘汰,反而愈加歷久彌新,芬芳香醇。生活在擁擠,喧囂的都市的人們,從《撒哈拉的故事》中感受到自由的快樂,生命的熱度,找到了共鳴,填補了空白,爲其單調的生活注入了新的動力。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筆記11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由十幾篇精彩動人的散文結合而成,三毛用自己的心去適應、關懷這片大沙漠,用自己的筆記下了自己與荷西的甜蜜生活和撒哈拉這片沙漠裏的動人故事。

三毛,是個傳奇的女子,她的一生就像是一張畫卷,她的經歷就像是一支神奇的畫筆,在畫卷上描龍繪鳳,濃墨重彩地畫出精彩的人生。

在《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中,三毛以率真、樂觀的手筆記敘了她和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那一段難忘歲月。在當地,他們一起參加了民族婚禮、觀察當地的風俗習慣、用自己的醫術救助村民、在沙漠中觀浴、與鄰居打交道、在沙漠中尋寶……一路下來,三毛與丈夫從剛到沙漠的一無所知、白手起家到最後精神財富源源不斷,其中滋味只能慢慢體會了。

當然,三毛的生活也不都是歡樂:鄰家小孩常來調皮、當地男人對女人的輕視、生活資金的窘迫……但這都無法阻擋三毛那一顆對生活炙熱的心,她用自己的熱情去融化着生活中的煩悶。

沙漠中的小挫折當然阻擋不了三毛對它的愛。她用沙漠裏淘來的小裝飾品裝飾簡陋的家、用簡單普通的蔬菜鎖住別人的胃、養小植物打發時間……所有朋友都羨慕三毛的生活、羨慕三毛的家。撒哈拉的生活明明是一鍋淡而無味的清湯,在三毛的手下添油加醋,成爲人人都魂牽夢繞的濃湯,散發着誘人的香氣。這個多姿多彩的女子用自己的熱情書寫着沙漠中的幻彩世界,怎能不讓人心醉於其中?

這本書中的文字細膩卻又不失俏皮,描寫着婚後生活的甜蜜與新奇。三毛是個幸福的女子,她自己也樂享其中,與荷西一起抓魚、一起賣魚、一起“耍弄”上司、一起去尋寶……三毛若是一人去外面“遊蕩”,荷西定會一家店一家店地問:“有沒有看到三毛?”三毛會對荷西說:“我不會死,我還要給你做餃子呢。”三毛和荷西之間的那些小細節總是讓我感動,感嘆生命的幸福。雖然荷西早三毛而去,但他們的愛情就像一條涓涓流淌着的小河,流得漫長卻從不孤單,曲折卻從未停息,在小舟上,三毛一直與荷西相愛。

三毛放棄了大城市裏的生活,與荷西來到了魂牽夢繞的撒哈拉,那個神祕且美麗的地方,它的每一寸土地對三毛來說都是渴望的,她用心去感受着每一寸土地,體會它的溫存與激情。三毛是夢的使者,跟隨着她的思想,順流而下,抵達開滿芬芳的峽谷,深吸一口氣,從溫暖的文字中呼吸到自由的花香。三毛的每一次旅行都是隨性的,不停地在尋找生活的魅力,這樣的行走,隨時可以拾撿生活的美麗,裝飾自己心靈的家。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爲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我想,三毛是個追求完美化、理想化的人,她容易選擇最極致的方式去達到超脫與昇華的境界。可無論怎麼說,她一生中,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完美與幸福,認定目標就付諸行動,正是這份追求使她到達撒哈拉,展現心中炙熱的愛。三毛心裏一直埋藏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支撐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

是的,在撒哈拉,三毛嚐到了幸福的滋味,嚐到了快樂的滋味,嚐到了生命的滋味……而我也在她的作品中體味到了別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