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5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書筆記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5篇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該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

《呼蘭河傳》的作者在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揭示他們的貧苦、無望、愚昧、麻木的時候,諷刺幽致則使人感到悲涼、悽苦。讀者既同情他們的不幸,又原諒他們的麻木。這也是作者的諷刺幽默所產生的由於的美感效應。

養豬的那家租住的碾磨房,房頂的草上長着青苔。一到下雨,那房子裏的人就提着筐子上房採蘑菇,採蘑菇的驕傲得不得了,而全院子的人則沒有不羨慕的,都恨自己爲什麼不住那草房裏。於是感嘆啼噓,相嘆不已。房上採蘑菇的故意選幾個大的拋下來,藉以炫耀,哪知道忘記了房頂已經露了洞,一不小心就把腳掉下去了,把腳往外一拔,腳上的鞋子不見了,鞋子就從房頂落到翻開的滾水裏,滾着翻着……

從《呼蘭河傳》的字裏行間我們可以深深地感覺到當時的蕭紅是孤獨、寂寞的。她曾對老朋友白朗這樣說:“未來的`遠景已擺在我的面前,我將孤寂、憂鬱以終生!”她渴望着從現實的重負中解脫,而這種解脫恰恰是難以做到的,於是,她便想留守着一方童稚年代的美麗的土地,幻想着遠離喧囂的寧靜。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2

人生只有一次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美妙的,童年有時酸,有時甜,有時辣。在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傳》裏她把童年描述出了一個一個的大坑,令人只想落淚。

蕭紅的故鄉在東北的呼蘭河城。那裏的人不懂知識,一生都在在迷信的天空中遨遊,他們善良而無知,可惡而無辜,在那片土地上飄揚着淒涼和苦難。蕭紅把這種環境描寫得栩栩如生,她幾乎沒有夥伴,但他有無窮無盡的快樂。比如說她祖父的後園,裏面的動物和植物都很平凡,但蕭紅都和他們成爲了朋友,產生了濃厚的感情。

蕭紅的童年是酸的,酸的令人落淚。她的家很貧窮,貧窮就像一汪清水,什麼也沒有。她家的院子裏的風霜風雪,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求自然的結果。

蕭紅的`童年是甜的,甜的令人羨慕。呼蘭河城裏有很多的人、物、事。比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這些讓蕭紅的童年豐富多彩,五彩繽紛。

蕭紅的童年是辣的,辣的令人忍不住同情。她家的鄰居來了一個團圓媳婦,而那一家的婆婆,有一些可惡。天天打罵團圓媳婦,最後團圓媳婦幾乎被打成瘋子了。那一家的婆婆說被鬼魂附體了,打罵的更厲害。最後,說是用燙水洗澡趕走鬼魂。把團圓媳婦活活的燙死了。

呼蘭河城這地方,人人幾乎都沒有文化。都只信有什麼閻王、龍王、鬼魂什麼的。人死跳大神送魂,秋天唱戲謝龍王。鬼節放河燈接鬼,四月逛廟拜神像。

我們的童年雖然沒有蕭紅的童年這般苦,但是我們有這般甜,所以我們要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童年。《呼蘭河傳》是散文詩,是一首悽慘而悽婉的歌謠,是在艱苦環境中敢於命運拼搏的鬥爭精神。同時警示我們遠離迷信、遠離不好的習俗。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3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部自傳式的長篇小說,描述她幼年記憶中故鄉呼蘭河城的風土人情和民間故事。小說第一章寫呼蘭河的自然環境和小鎮概貌,像畫卷式的展開鎮上主要的大街、衚衕、店鋪,以及人們相應的“卑瑣平凡的實際生活”;第二章寫承載人們精神寄託的民間風俗,比如跳大神、常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第三、四章寫作者小時候家裏的後院景象以及與祖父的短暫生活;第五章一向到結尾分別寫了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幾個人物的故事。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着口。”

開篇嚴冬籠罩下的北方自然景象,奠定了整本書的基調。賣饅頭的老頭在冰雪天叫賣,不留意跌倒,饅頭從箱子裏滾了出來,有人趁此機會撿饅頭離開,老頭爬起來見饅頭不對數,只是看着那人的背影哀嘆:“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人們總是埋怨天氣,不埋怨人。

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每逢下雨就變得像煉膠的大鍋,粘過蒼蠅、蜻蜓、燕子,淹死過豬狗貓雞,趕路的馬也陷進去爬不起來,人們過路也得留意翼翼,還有小孩差點被淹死。人們每隔一陣就要擡車擡馬、救人救畜,卻總是不厭其煩,而且沒有任何人說要把泥坑用土填埋起來,更沒有人這樣做。正因有了泥坑,大家有了熱鬧,還能夠因此吃被淹死的便宜的豬肉,甚至有馬陷進去被救起來後,人們也傳言馬死了,正因“若不樣說,顯得大泥坑太沒有什麼威嚴了”。不好

“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但是是隨着季節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但這是大自然的威風,與小民們無關……呼蘭河的人們就是這樣,冬天來了就穿棉衣裳,夏天來了就穿單衣裳。就好像太陽出來了就起來,太陽落了就睡覺似的。”

由此能夠看出呼蘭河城人與自然的關聯,以及對人生的態度,對活着的態度。在這樣的前提下,在我看來,整個小說一向貫穿着一種“看”的人生觀

呼蘭河的民間風俗,比如七月十五鬼節,人們紛紛奔赴河邊,看無數河燈漂流的繁華景象,“河燈從幾里路長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來了。再流了很久很久才流過去了”,有的流到半路就滅了,或被岸邊的野草掛住了,越往下流,河燈越孤寂越少了。人們看着河燈飄遠,心裏從剛纔的歡騰又變爲無由來的空虛。人們看河燈漂流,像看着自己的生命。

秋天搭臺唱野臺子戲時,人們更是從不一樣地方趕來看戲,分散四處的姐妹、父子都能夠藉此機會會面。臺上演員唱唸做打,臺下百姓胡打瞎鬧。看戲過程中,臺上臺下甚至會突然間轉換主角,臺下的人們真吵起架動起手來,而臺上的戲子卻不爲所動,依舊自我表演。持之以恆的名言

老胡家的團圓媳婦,也是在大家羣衆觀看之下,被認爲有鬼附身,以致於最後爲了給她驅鬼而被捉弄死了。最後一個人物馮歪嘴子,他也是透過磨房裏的窗戶觀看外面的人與被窗外的人觀看。

小說在寫法上主要採取散文式的文字風格和抒情筆調,敘述靈活,生動搞笑,而且每個章節的資料相對獨立,在敘事上不像故事型的小說前後聯繫那麼緊密。小說中僅有的幾個人物的故事,也幾乎相互獨立,感覺像寫完一個就過一個,讀者也能夠看完一個過一個。但我覺得,小說一開始,蕭紅就不斷在“看”,看呼蘭河的每一條街,之後看每一家店鋪,最後又看每一個人,但一向沒變的是那種看的態度,不太近也太遠,好像始終有一種適宜的距離,而且總是那麼認真,之因此感覺像寫完一個過一個,那是正因蕭紅看完一個就記得一個。

蕭紅寫出來的呼蘭河城那幾個人物,各自的命運都感覺像是被某種力量驅使着,發生在透明身上的事情彷彿瞎鬧一般。這些人物迂腐而純真,無力但不脆弱,他們察覺不出生命應有的.那種絕望,反而有着非凡的生命力。就像孩子們逛廟會時會叫大人買的那些不倒翁,“十分靈活,按倒了就爬起來”,而且是很快地爬起來。無論他們身上的故事怎樣滑稽怎樣喧鬧,但另一方面他們的生活終歸是靜的,始終安安靜靜地過着日子,“狗有狗窩,雞有雞架,鳥有鳥籠,一切各得其所”。

蕭紅最愛祖父,她出生時,祖父已經六十多歲。蕭紅從小喜愛跟着祖父念古詩,但那個時候她還讀不懂“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祖父詳細解釋了,她依舊不懂:“爲什麼小的時候離家?離家到哪裏去?我也要離家的嗎?等我鬍子白了回來,爺爺你也不認識我了嗎?”祖父笑着回答:“等你老了還有爺爺嗎?”

小說中間有一段寫蕭紅與祖父的生活,充滿童真童趣。我最感動的,是蕭紅一個人在後院裏玩耍的那段描述:“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是那麼的自由。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謊花,就開一朵謊花,願意結一根黃瓜,就結一根黃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根黃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牆頭上飛走了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這難以忘卻的童年記憶,正是《呼蘭河傳》的創作緣由。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之後蕭紅離開呼蘭河城開始逃荒。小說完稿於1940年12月12日,距蕭紅逝世僅不到兩年。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4

蕭紅那個時代的作者,似乎都極擅長平鋪直敘,有什麼,就說什麼,但也沒有流水賬那麼的無聊。最重要的,是他們不帶主觀感情色彩的選詞,彷彿他們是個照相機似的,好的壞的,留給讀者評判。

我自己覺得這一點是極難的,至少對於我來說。一件事情從我的嘴裏說出來,或是從我的筆尖寫下來,不經意間就帶入了自己的情緒。比方說寫一個在公共場合大聲打電話的'大人,在描寫體型是自然的就用上了”滿臉橫肉“而不是”胖乎乎“或是”體態豐滿“之類的詞,讓人從看到這個描述開始,就不由得對他厭惡起來。而蕭紅她是不會那麼做的,隔壁的婆婆對待小團圓媳婦的方式,她也不用”欺負“來形容,只是寫她的所見所聞,寫那個婆婆的想法。於是讀者的感受就不會向一邊傾倒,而是向各方面散開,既覺得婆婆做的不對,但竟也對婆婆心裏所權衡的利弊生出一點贊同來。

過幾天就要清明放假了,想想自己的老家,應該還和幾十年前的呼蘭河小城差距不大。田埂,有些破敗的小院子,還有互相知曉底細的左鄰右舍,都是何其相似。

班級裏有從祖輩開始就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也有像我這樣,逢年過節要回老家走動走動的,祖籍農村的孩子。中午休息的時候,有幾人說不想清明回家掃墓,因爲那些已經長眠的人,都沒有自己認識的,有些甚至是在自己出生之前就去世了的。其實又何止他們呢?身邊有至親離開的,其實也不大願意回去。

大約兩年前回了老家,大爺家開的超市裏的那些貨架都被臨時撤掉了,地上鋪了厚厚的稻草,再蓋上一層牀單,再後來的人來人往,不論是坐還是走動,都在那一層牀單上了。三天過後,這些又都撤了回去。今年過年時,回鄉下參加小侄子的一歲生日,回程路過大爺家的超市,大人們也就下來聊天。

兩年的時間過去,於是貨架上又積上灰了。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5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看了矛盾的評價,使我很好奇作者蕭紅筆下的故鄉的故事和人們?她的故鄉是什麼樣子使他懷念?很想知道關於作者故鄉呼蘭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說得風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個時代,沒有通訊設備,信息工具人呼蘭河城人們的生活娛樂又是怎麼打發的?帶着這些問題,懷揣着好奇心我走進了她的故鄉。

作者總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蘭河城裏的故事,1、講述了故鄉呼蘭河城的大環境、2、故鄉呼蘭河城的精神面貌,娛樂。3、故鄉呼蘭河城的自己家裏的故事,和祖母祖父親戚間的`故事,4、故鄉呼蘭河城作者的鄰居街坊的故事,5、因爲跳大神團圓媳婦的死,6、在城裏四處遊蕩好吃懶做的有二伯,7、工人馮歪嘴子的生活。

通過,第一章介紹的故鄉的整體環境,輕輕鬆鬆把讀者引進故鄉呼蘭河城,讓讀者感受到呼蘭河城是一個自然,美麗,可愛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的走,那是自古也就這樣的了,風霜雨雪,受得住的就過去了,受不住的就尋着自然的結果。”在當時沒有出現信息工具,當然他們也有自己的娛樂方式,晚飯後大家(鄰居們)圍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燒雲,嘮嘮家常。

每一章讀後感受如同矛盾評價的“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鬆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點病態,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讀完第五章,因爲跳大神團將一個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溼潤了。因爲人們的愚昧和無知,在那個時代女性的地位始終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們的行爲舉止一定要附和當時人們所認爲的規矩,說話小聲小氣,走路

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標準一傳十,十傳百,都認爲你是外星人來的怪物,沒有自我可言,更無法談論女性自己的想法,要麼使用酷刑(暴打)讓你順服。 團圓媳婦因爲平時大大咧咧,爲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風,平實說話口無遮欄,只 有12歲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變本加厲,團圓媳婦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場小小的感冒,在左鄰右舍的胡亂猜疑下,團圓家給團圓媳婦請來了大神,沒病都被整出病來,跳大神裏的各種奇怪、病態的動作,嚇壞了團圓媳婦,半夜常常被噩夢驚醒,又哭又叫,嚇壞了團圓家,不斷的請大神,就這樣來來去去,跳大神中各種病態的舉動,將一個活生生的少女折騰死了。

一個如花的少女,就因爲她的言行舉止,對於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團圓媳婦的一舉一動,她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一樣只是真實的表現自我,一個天真可愛的少女,但在那個封建,迷信,愚昧,無知,偏僻的呼蘭河城裏 一個如花的少女就在這種無知,不科學的行爲活生生的折騰致死,

而左鄰右舍,面對團圓媳婦的死表現得麻木不仁,當初跳大神活動各種病態的舉動,對於他們是再好不過的大戲,他們以看熱鬧的角色,在邊上添油加醋,事後當成家常便飯後的娛樂新聞,家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着團圓媳婦的進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在一個平平淡淡的小城裏,因爲那地方充滿愚昧無知,在深處藏着一隻吃人的野獸!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6

1、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幹什麼。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邊插着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就把我笑得哆嗦起來。我幾乎沒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等我插完了,祖父還是安然的不曉得。他還照樣地拔着壟上的草。我跑得很遠的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邊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藉機進屋去找一點吃的來,還沒有等我回到園中,祖父也進屋來了。那滿頭紅通通的花朵,一進來祖母就看見了。她看見什麼也沒說,就大笑了起來。父親母親也笑了起來,而以我笑得最厲害,我在炕上打着滾笑。祖父把帽子摘下來一看,原來那玫瑰的香並不是因爲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花就頂在他的頭上。他把帽子放下,他笑了十多分鐘還停不住,過一會一想起來,又笑了。

2、花園裏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

3、雨滴就像千萬個傘兵,從空中跳下來,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4、一到後園裏,我就沒有對象地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準了什麼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麼在那兒等着我似的。其實我是什麼目的也沒有。只覺得這園子裏邊無論什麼東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盡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聽話。等到自己實在跑不動了,才坐下來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過隨便在秧子上摘下一個黃瓜來,吃了也就好了。

5、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兒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

6、雨如萬條銀絲從天上飄下來,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麗的珠簾。

7、別的一切都玩厭了的時候,我就想起來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脫下來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時候,有兩種恐懼,一種是怕蜂子的勾刺人,另一種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麼了。忽然異想天開,這花若給祖父戴起來該多好看。

8、老胡家跳大神了,這次是爲團圓媳婦。我都學會歌詞了,祖父母聽到我唱時,就說要讓老胡家二月搬走。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7

“它是一篇敘事詩,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是一串悽婉的歌謠。”著名的文學家矛盾這樣評價過《呼蘭河傳》這本書。最近,我也認真地品味了這本書,不由得嘖嘖讚歎。

《呼蘭河傳》是作者蕭紅的回憶錄。她用孩子的角度記敘了她自由的童年,以及呼蘭河這個小鎮的各種事。這本書可以從很多方面來寫,但是,都能看出作者對祖父和菜園子的喜愛及對當時封建社會的絕望。

《呼蘭河傳》裏寫的最大的是祖父的菜園子。這裏,用了許多擬人的手法把動物、植物都寫得栩栩如生,同時也特別突出“自由”的意思。看着“祖父種菜,我就種菜……”“玉米想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到天上去,也沒人管……”等句子,心裏不覺“看”到了一些場景“菜園子很大很大,到處種滿了植物,青一大片,黃一大片……哇,真令人大開眼界呀!院子裏的昆蟲也不少,東邊幾隻蝴蝶,西邊幾個螞蚱,整個園子都活了。”看到那些句子,聯想到那些畫面,我不禁羨慕起蕭紅來了。

但是,可怕的封建社會,很少有像蕭紅那樣擁有幸福的生活,更多的是可怕與淒涼。《呼蘭河傳》中也寫了不少可怕的生活及對封建時代的痛恨,主要寫了:“有一家人娶了小團圓媳婦,然後把她折磨死了。我看後,一下子覺得可怕,畢竟,一個人被活生生地折磨而死,是多麼的可伶、可悲的。我想,封建社會中,這樣的事情舉不勝數吧。

呼蘭河傳讀書筆記500字6

《呼蘭河傳》是蕭紅以她嫺熟的回憶技巧,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完成了她的巔峯之作——《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一書共有七章構成。首先是老胡家家破人亡的故事。十二歲的小團圓媳婦在經歷了婆婆的毒打、跳神、用熱水燙驅鬼後,奄奄一息,最終命歸黃泉。小團圓媳婦的死去向我們展示了封建、迷信的傳統風俗的惡果。

而小團圓媳婦就成了陋習的'犧牲品。她的婆婆,只因媳婦走路快、在客人面前大方、不害羞,便認爲她打破“常規”,無情地用烙鐵去燙她。在小團圓媳婦死後,她的大孫子媳婦,聰明、能幹的一個人,像從人世間蒸發了一般,她一定是去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去了。

她的婆婆,爲了拯救“被鬼附身的媳婦”而家破人亡後,她寂寞的甚至問過路人“你家裏的大人、孩子都好哇。”

另一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有二伯。他身無分文,卻熱愛生活。帶着小蕭紅去公園玩,沒有錢給小蕭紅買玩具和糖果,只是說“快走,快往前走。”小蕭紅賴着不肯走,他只得無奈的說出實情:“你有二伯沒錢。”他十分孤單,孤單的與動物談話,與磚頭談話:“你這小子,我看你也是沒有眼睛,也是跟我一樣,也是瞎模糊眼的,不然你爲啥往我腳上撞,若有膽子撞,就撞那個耀武揚威的,腳上穿着靴子鞋的……,你撞我還是白撞。”

他一切的吃穿用都是破爛不堪的,後來被逼無奈,只好去偷主人家的東西換點錢用。但是蕭紅是同情有二伯的,沒有鄙夷有二伯偷她家東西。

《呼蘭河傳》十分生動地再現了小城風情,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8

《呼蘭河傳》這本書也是關於童年的回憶,但比起《城南舊事》又大有不同,“城”的回憶大多是童真純樸的感覺,而“呼”的童年卻沒有林海音的衆星捧月之感,但在祖父的庇護下,童年也是快樂的成長。

呼蘭河的故事是東北1920年左右的故事,其中雞犬相聞的生活氛圍很濃,是熟悉的'農村生活的寫照。跳大神等雖然我沒見過,不過倒是聽長輩們講過若干迷信的故事。對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蕭紅的筆下淋漓盡致。

其中三個人物的生活給我的印象最深。

團圓媳婦,被定了娃娃親,七歲的時候被五兩銀子定下了。到了婆家被活活折磨死。積極活潑的團圓媳婦在小小的年紀,卻被封建所壓迫,把一個正常人迫害致死。婆家人都打他,說是給下馬威,想想令人脊背發涼,或許像金鎖記一樣了,一代人迫害一代人,從受害者成爲的施害者。看到用烙鐵烙團圓媳婦的腳底時,我看到喪心病狂的迫害,從未想到會有這種滅絕人性的事,到底是什麼樣的思想可以讓一個人這樣迫害自己的家人呢?而且是一個小小年紀的人,或許在他們的眼中,團圓媳婦並不是一個人,是五兩銀子和傳宗接代的工具。

有二伯和老廚子都是小偷,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一個偷的小心翼翼,聲稱未偷;另一個賊喊捉賊,五十步笑百步。對有二伯其實是有一點點同情的,又有一點點討厭的,同情是因爲在日俄戰爭中被嚇破了膽的小平民,討厭的也或許是因爲這個原因吧。

馮歪嘴子是比較正面的形象了,不爲生活所擊倒,獨立且自強,有自尊心,或許有原則且堅守的人都值得尊重吧。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9

五年級寒假,我讀了一本書叫《呼蘭河傳》,這本書講的是作者蕭紅小時候的故事,真情流露。雖然沒有用上各種“高大上”的詞彙,但卻那麼平淡自然,引人入勝。

情感流露在字裏行間,語言通俗易懂,十分自然,十分有趣。在此書中,我認爲最有趣的情景就是:“我”摘了許多玫瑰花,突發奇想就給“祖父”戴上了,正在拔草的“祖父”不知道“我”在幹嘛,只說:“今年春天的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麼香,二里路怕也聞得到的。”讀到這裏,我也笑了。“祖父”進屋後,全家人看見都笑起來,等他自己發現時,也忍不住笑了,原來那玫瑰香不是因爲今年春天雨水大的緣故,而是那玫瑰花就在他自己的頭上!“祖父”想起來一回笑一回,等他剛有點兒忘記了,調皮的“我”還忍不住又提醒他:“爺爺,今年春天雨水大呀……”,“我”和“祖父”又笑了。看到這裏我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覺得“祖父”很是可愛。

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胡家的小團圓媳婦,我覺得她挺可憐的。到了胡家後,沒過幾天就被打,還打得特別厲害,或許是呼蘭河城當地的看法,小團圓媳婦大方、坐得筆直、走得風快、不怕羞,是不讓人們所喜歡的,別人經常在背後議論她,罵她。胡家還讓她當衆大規模地洗澡,當衆強行扒光了她的衣服,將滾燙的熱水從頭上淋了下來,她當場就昏倒了。可大神卻說還要再洗三次,小團圓媳婦洗一次昏一次。或許胡家根本沒有把她當家人看待吧。

在《呼蘭河傳》這本書中,講述的遠遠不止這些,還有“我”在儲藏室裏找到的東西,馮歪嘴子的'故事……都是十分有趣的。呼蘭河城是一個平凡的小城,發生的故事都是作者童年的記憶,平凡的小城卻有不平凡的記憶,不平凡的快樂與傷痛。

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0

與其說《呼蘭河傳》是一部小說,不如說它是一篇自傳。書中那零零碎碎,並無干係的一則則故事,我彷彿看見了那個自由與痛苦並存的女孩;看見了那塊喧囂熱鬧卻又貧瘠愚昧的土地。蕭紅文字的魅力正在於此,沒有大肆的鋪張渲染,但卻一點一滴在讀者心中勾勒水土、描繪人情。

蕭紅的命運註定是自由不羈卻又坎坷多舛的。她的孩童時代是孤獨的也是自由的。祖父是她唯一的“玩伴”,是唯一一個愛蕭紅,帶給她溫暖的人!他一手建造的小後園,成了蕭紅童年時的遊樂場。那裏沒有糾紛,沒有爭吵,樂趣卻藏在每顆草,每朵花中。那兒的春天,蕭紅拔白菜,摘黃瓜,採倭瓜花心,追蜻蜓,溜蚱蜢,賞蝴蝶,好不快活;夏天的傍晚時分,五六歲孩童的臉上全然不見了白白淨淨,唯見“關公上身”,滿臉通紅,年逾古稀的老人也成了“金須老者”,這全是晚霞,哦不,是“火燒雲”變的戲法;秋天,那充滿樂趣的後園,就要封閉一陣子了,園中的花草,黃的黃,敗的敗,他們都倦了,園子也倦了,顯得異常淒涼;冬天,大雪冰封了呼蘭河,儲藏室成了蕭紅那時唯一的樂趣,一冬天下來已經被翻了個“底朝天”,在這白茫茫的世界中,這似乎顯得彌足珍貴。

走出這片自由自在的樂土,《呼蘭河傳》展現更多的則是貧瘠的土地,愚昧的`人性。

他們情願爲一個雲遊道士的破戲法,拿出200吊錢,也不願花個一二十吊錢請個大夫。小團圓媳婦,便是在那封建社會中的受害者。她婆婆爲使她“聽話”便對她施暴,手段殘忍至極,更使用各種迷信手段,將小團圓媳婦折磨致死。在那種社會中被迫害的人數不勝數,或許他們都和小團圓媳婦一樣,成了封建,封建的犧牲品。

那裏的人是孤寂的。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看熱鬧的機會,絕對抓住呆板枯燥的生活中任何一個精彩瞬間,即使很少。就連大泥坑淹死了一頭牲畜,也必然會引起一羣人的圍觀,

生活中的繁瑣小事也會引起一場脣齒間的戰爭。人們似乎永遠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靜安寧。

蕭紅以記敘文的清晰條理,抒情文的濃厚意境,以及嫺熟的寫作技巧,穩重而輕盈的文筆,鑄成了其巔峯之作。蕭紅的一生很短暫,也被很多人詬病。但是我覺得“文品即人品”,通過字,從書中我看到了一個純粹的、善良的卻又很可憐的姑娘。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1

這一章主要講了蕭紅童年時代,與她的祖父、祖母一齊生活的點滴記憶。開頭一篇便是我們課本中學到的《祖父的園子》。課文總之沒有原著好,太多的刪刪改改,沒有了原來的味道。這一章的文字真是質樸無華,散發着田野的芳香,寫得太自然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我太喜愛這段文字了,在那個年代,能寫出這樣自由的文字,真是不一般!我彷彿看到那“藍悠悠的天空、明晃晃的陽光”、“蝴蝶亂飛,蜜蜂嗡嗡地叫着”,所有的一切,都那麼無憂無慮。

我還喜愛蕭紅的祖父。“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她的祖父對她很好。村裏的小豬小鴨掉井了,祖父會用泥包起來燒給她吃。“把小豬的`皮一撕開,立刻冒了油。”再蘸點鹽、韭菜花,啊!真香啊!我都要咽口水了。她的祖父是個和藹慈善的老人,我最喜愛他的就是,他從來不會批評、訓斥小孩子,總是心平氣和。蕭紅學種地,把好好的菜種踢飛了,犯了錯,祖父依舊笑呵呵的。她吃薰小豬時,沒有一點兒吃相,“滿嘴油,隨吃隨在大襟上擦着”,祖父看了也並不生氣。他的祖父有教養、有氣度。我猜想他必須是個家道中落的文人,說不定還是個秀才呢。文中提到:“祖父教我的《千家詩》,並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我覺得他必須不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有文化,蕭紅的文學修養也許就是祖父從小培養的結果。因此我更加欽佩他的祖父了。

蕭紅不喜愛她的祖母,我也是。她的祖母潔癖嚴重,以她屋的窗紙最白淨。而蕭紅偏偏要捅破這雪白的窗紙。而嚴厲的祖母就躲在窗外,她一捅,祖母就拿個大針在她的手指上狠狠地一紮。這樣的教育方式到此刻也算得平常,比如小孩子亂摸亂動,要挨手扳、要罰站,掉飯粒要挨罰,吃手指要挨敲。。。。。。而且她的祖母還愛罵人,她罵祖父是個“死腦瓜骨”,罵蕭紅是“小死腦瓜骨”,哎!可惜她先死了,不知道這個“小死腦瓜骨”長大以後,竟成了有名的作家。

她的祖母死時,家裏來了很多人。我也說不上那些人究竟是些什麼人。總之他們是來辦喪事的。還說“陰間有十八關,過到狗關的時候,狗就上來咬人。”但是,他們有絕招,用油鍋炸了許多的麪餅,說是什麼“打狗餑餑”,“用這餑餑打狗,狗就不敢咬人了。”哈哈,這些封建迷信可真是“神乎其神”啊!真的有“十八關嗎?”,《祝福》裏的祥林嫂不是最愛問“有沒有地獄?”“死後有沒有魂靈嗎?”,我也很想知道!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2

古語說,“女子上不了戰場。”其實不對的,這井多麼深,平白的你問一個男子,問他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個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戰場不一定死,也許回來鬧個一官半職的。可是跳井就很難不死,一跳就多半跳死了。

人若老實了,不但異類要來欺侮,就是同類也不同情。可見溫順也不是怎麼優良的天性,而是被打的結果。甚或是招打的`原由。

假若有人問他們,人生是爲了什麼?他們並不會茫然無所對答的,他們會直接了當的不加思索地說了出來,“人活着是爲穿衣吃飯。”再問他,人死了呢?他們會說:“人死了就完了。”逆來順受,你說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卻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爲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否苦多樂少。那粉房裏的歌聲,就像一朵紅花開在了牆頭上。越鮮明,就越覺得荒涼。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3

《呼蘭河傳》是作家蕭紅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及散文,是一部經典的兒童生活叢書。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這樣評價《呼蘭河傳》:“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主要敘述了由於蕭紅是個女孩子,母親又早逝,一直被父親低估。只有在外祖父那兒,才能找到家的溫暖感覺。文中的外祖父,被作者賦予了一種高大光輝的形象,讓讀者從中感受到了外祖父對蕭紅深沉的愛,讓我們對外祖父肅然起敬!其中,使我最刻骨銘心的是:“我我中麼樣,就怎麼樣。什麼,就做什麼‘普通的小鎮。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怎麼樣,就怎麼樣。都是自由的!”這段話。

當我看完這部經典著作時,會對蕭紅多姿多彩的童年產生羨慕之情。那開朗的外祖父;那自由自在的院子;那稀奇古怪的事情……都讓我羨慕。現在的我們,思維完全被控制之中。那來勢洶洶的補習班;那排山倒海、無窮無盡的補習作業……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如果我也有像蕭紅那樣無憂無慮的生活,那該多好啊!每天做完作業吃些可口的點心,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鍛鍊一下身體;吃完晚飯與爸爸媽媽散散步、聊聊天;星期天, 起牀慢慢品嚐一下早餐,做會兒作業,吃完午飯看會兒電視,做會兒作業,出去輕輕鬆鬆地玩上一兩個小時,或者玩一會兒電腦遊戲,那是多麼美好啊!

呼蘭河這座小城中那愉快的生活和蕭紅那幼年的記憶卻是我難以忘懷!這正是我向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4

這是蕭紅對童年生活的自我回憶,也只限於童年生活,幸福的童年、苦悶的童年,童年的“我”眼中的其他人。

父親、母親對“我”不好,對“我”很冷漠,祖母還用針扎過“我”,因此“我”不喜歡祖母,“我”唯一的幸福就是從祖父那裏得來的。其實,說祖母拿針扎作者,這算不算對作者懷有噁心呢?原因是,“我”調皮搗蛋,喜歡用手去戳祖母房裏的窗紙,一排排戳過去。而祖母是個有潔癖的女人,潔癖還相當嚴重,因而用針懲罰了“我”。我不瞭解蕭紅小時候的經歷,因此這件事在我看來,只是簡單的,小時候的作者比較記仇,只記得祖母用針戳過她,因此她不喜歡祖母。

印象比較深的是,作者對東二道街上那個大泥坑的描寫,粘性極強,總能淹死幾個人或牲畜。在貧窮的年代,人們吃不起肉,每當有瘟豬肉賣時,大家都一窩蜂地去買便宜豬肉。可是,人怎麼能吃病死的豬肉呢?有這大泥坑就不一樣了,豬是溺死的,不是病死的,人的心裏過得去這一道坎,吃溺死的豬肉也比較衛生,這肉就能吃了。貧窮使人們顧不上有病沒病,吃了沒病則下去繼續吃,萬一有病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肉太珍貴了呀!錢太難得了呀!命算得上什麼呢?!

蕭紅說“都是自由的”,真的自由嗎?悲慘的命運大概因爲她實在太小,便從她身邊略過,到別處去了。看看老胡家的小團圓媳婦,被婆婆打得精分了。夜晚睡覺也被婆婆的鞭打嚇醒,便一直嚷着要回家,大家於是就認爲她被鬼魂附體了,請人來跳大神,這一家提供一個偏方,那一家提供一種法子,活生生地把一個好好的'十二歲的孩子給逼死了。中國似乎總有這樣一種傳承,女人老了,總要將以前在婆婆那裏受過的委屈發到自己的媳婦上。也許不能說是撒氣,年輕時可能認爲自己應該承受一切,那是婆婆的教導。讀後感·因而如今痛打媳婦也是應該的,合情合理的,竟也沒人反思。甚至說,“有孃的,她不能夠打。她自己的兒子也捨不得打。打貓,她怕把貓打丟了。打狗,她怕把狗打跑了。打豬,怕豬掉了兩斤。打雞,怕雞不下蛋。唯獨打折小團圓媳婦是一點毛病沒有,她又不能跑掉,她又不能丟了。她又不會下蛋,反正也不是豬,打掉了一些斤兩也不要緊,反正也不過稱。”就像我上面說的,聽起來可能有些荒唐,但確實存在,人算得上什麼呢?

再說呼蘭河城裏的人們,凡是遇上投河跳井的,或是上吊的,看熱鬧的人特別多,之前用滾燙的熱水從小團圓媳婦頭上澆下去,圍觀的羣衆無一不是看熱鬧叫好的,等人實在只有一口氣了,才起了一點同情心。這個行爲時中國長久以來一直改不過來的,大家無聊慣了,冷漠慣了,自我慣了。

有人說蕭紅是“不朽的作家,幾百年都不朽”,我想這個評價是不是過高了,不是想拿她和誰比較,單從我看過的幾部作品裏,這固然是一位難得的有個性、有思想的女作家,“不朽”可能還是有些擡高了。

呼蘭河傳的讀書筆記15

《呼蘭河傳》是蕭紅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聲來體現自己歡樂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

文章一開頭就把那個叫做"呼蘭河"的東北小城給描述出來了,以賣饅頭的、豆腐的.;賣豆芽菜的、涼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車伕等一些人來體現呼蘭河不同羣體的形象。

我最喜歡的還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說我們家的長工,性格十分古怪:給他東西吃,他不吃;不給,他就罵。有二伯有許多外號:"有二爺"、"有子"、"二掌櫃的"。當他被比他小很多的"我"的父親打時,沒有反抗,後來卻用偷來實施報復。

這本書表達了兩種思想感情,一時作者思念童年;二是作者不希望社會埋沒在黑暗之中。本書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