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培根論人生讀書筆記400

《培根論人生》讀書筆記

培根論人生讀書筆記400

在我未讀這本書之前,總以爲歐洲是個永遠思想落後於中國的地方,英國人太教條好面子,不愛創新;德國人沉迷於時代的氣勢,衰則哀,盛則狂;美國人是快餐哲學,講究現在實用,不顧未來發展。但當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住的時候,豁然發現,原來世界的真理是一樣的,就是敢於發掘的問題。在歐洲,培根做到了。

“站在高岸上遙看顛簸於大海中的行船是愉快的;站在保壘中觀望戰場也是愉快的;但是沒有比能攀登於真理的高峯之上,然後俯視來路上的層層迷障、煙霧和曲折更愉快的了。”

中國自古的那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人生探索境界同樣在歐洲被培根指明出來,可謂是歐洲的思想之父。

他討厭“假”與“惡” ,“沒有一種罪惡比虛僞和背義更可恥,說慌都往往是這樣的人:他們在上帝面前是狂妄的,在凡人面前卻怯懦”;同樣推崇“真”、“善”、“美”,“如果一個人對外邦也能溫和有禮,那麼他是“世界公民”,心與五洲四海相通;如果他對其他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麼他十分美好的心猶如那能流出汁液爲人治療傷痛的珍貴樹木;如果他能原諒寬容別人的冒犯,就能證明他的心靈乃是超越了一切傷害的;如果他並不篾視別人對他微小的幫助,那就證明他更重視的乃是人心而不是錢財。”

由此發現,其實培根的觀點和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與道德標準幾乎是相通的,只是表達上有所不同,所以真理是相同的,只是有不同的解釋罷了。

培根的理論善於互相貫穿,互相證明,互相表現:“形體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的行爲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美是不能制定規範的。創造它常常是機遇而不是公式。”

其實,我最欣賞的是他對人性的評價:

“天性雖然隱而不露,但卻很難被壓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絕。即使勉強施以壓抑,只會使它在壓力消除之後更加猛烈。只有在長期養成的習慣才能多少改變人的天生氣質和性格。在私生活中,人的天性最容易顯露,在一時激動之下也易顯露天性,因爲激動使人忘記壓制。”

“人的思考取決於動機,語言取決於學問和知識,而他們的行動,則多半取決於習慣。”

在他認爲,人性是天生的,但未來處事的成敗則取決於後天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決定人生的走向。這些,也是我們學子們有目共睹的,升中學,升大學,就像這樣,我們的成功決定在我們良好的自理自立習慣中。

“炫耀於外表的才幹則能帶來幸運的。一個人具有優良的素質,能在必要時發揮這種素質從而推動幸運的車輪轉動,這就叫潛能。精明的人往往帶有一點“傻氣”(而不是呆氣)意外的幸運會使人狂妄、冒失,然而經過磨鍊的幸運則使人成爲偉器……好的幸運使人羨慕,而戰勝厄運更令人驚歎。真正的偉人是象神一樣無所畏懼的凡人。一切幸運並非沒有煩惱,而一切厄運也絕非沒有希望。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映紂於暗淡的背景,而絕不是暗淡的花朵映紂於明麗的背景。”這裏說明處事的態度,把成功歸結於幸運,是你繼續成功,是你成熟的標準,這裏洽同於中國傳統典範--君子。

“能否獲得稱讚或者獲得多少稱讚,常被認做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品德的標尺。其實,這都猶如鏡中的幻影,因爲這些稱讚常常來自庸衆。”

“善於在做一件事的開端而識別時機,這是一種難得的智慧。人的天性是愚昧多於才智,而做作的表情常能打動愚者的心。”

道德是藏於君子心中行動中的,“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是我們也是培根的道德典訓,道德的真理,由我們自己來給自己評價。

青年人富於“直覺”,而老年人則長於“深思”!

最後這句,點明瞭現在我們的狀態,也深刻批評了我們,不善於--“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