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

  社會動物讀書筆記

《社會性動物》這本書如果要是評分的話,絕對是五星級的,號稱美國社會心理學的聖經。也是這本書,第一次(真的是第一次)讓我體會到了欲罷不能的感覺,很爽快的就讀完了。

社會性動物讀書筆記

1.只要是人,都有不由自主、力不從心、口是心非的時候

越是成年人,越會受到社會輿論的約束,這是毫無疑問的。人總是傾向於獲得認同甚至是鼓勵的,特別是自己喜愛或者關注的人,由此,我們的行爲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社會性。但是要知道的是,作出同一行爲的人卻不一定都是以同樣的態度去做。

由此得出的啓示是,有些關於動機的問題,沒必要去過度的詢問別人,因爲也許當事人自己的念頭也許是剎那而過,隨後被社會化的觀點束縛,之後作出行爲。

2.每個人都傾向於證明自己是對的

無論自卑還是自大的人,排除心智不正常或者獲得大智慧的人,都傾向於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於是,我們喜歡和強大的人在一起,因爲他們是權威言論的保障;我們喜歡聽肯定的話語,因爲那是對我們的認可,如果是出自在乎的人,那效果更好;我們喜歡別人主動向我們傾吐心事,這說明我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所有的一切,無非是要滿足我們的'存在感。

佛教中有我執的概念,意爲人都執著於自我的存在,所作的事情,無論善事惡事,皆是爲自我的滿足。除非發菩提心,願爲大衆做事。想起了凡四訓中重要的一個故事:打人這個行爲是好還是壞?幫助人這件事情是好還是壞?答案是不一定的。如果我們是爲了制止暴徒而動手打人阻止,是善的行爲。幫助小偷藏匿東西,就是惡的行爲。遺憾的是,我們常常拘泥於表面現象,只看到行爲當下產生的利益。因而產生了各種情緒,看到打人,第一念頭是不好的,看到幫人,第一念頭就是好的。這就是我們常年形成的一種慣性思維導致的結果。

心理學上認爲這種偷懶式的思維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爲可以幫助我們節省很多左思右想。只是,對於事情的判斷以及情緒的控制方面,我們應該常做如下思維:從長遠出發來看待一些事情,不要過早的做決定或者做反應。

而對於情緒,當別人詆譭我們的時候,我只想引用索達吉堪布的一段話:如果你是獅子,別人罵你是狗,你不會真的變成狗,故不用爲此而生嗔;如果你是狗,別人讚歎你是獅子,你也不會真的變成獅子,故不必爲此而生喜。所以,別人的讚歎,不會讓你變好;別人的指責,也不會讓你變壞,這些沒什麼可執著的。

作爲我自己的體會來講,我曾經是個脾氣特別急的人,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當別人諷刺或者說我的不是的時候,我幾乎是暴怒。從佛教來講,一是動了嗔恨心,燒了不少功德;二是發怒的樣子難看不說,煞那間智商減爲零,說出的話幾乎毫無邏輯可言。但是,這些發怒有必要麼?別人的話不會改變什麼,正如堪布所言,而你發怒卻正是先把對方的言語當真纔會發怒,有時候做如是思維,就不會很容易發怒了。我們的存在感,是需要我們有內而外的去證實,去獲得。只有發自內心的存在感,纔不會過多的受外界影響。而當我們不再爲外境所動時,發菩提心,多爲別人着想,漸漸的使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意義,不會再爲外境所苦惱。這一點我還沒有做到,今後要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