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飄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飄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飄讀書筆記

飄讀書筆記1

《飄》是米切爾十年磨一劍的作品,也是其唯一的作品,《飄》可以說是史上最經典的愛情鉅作。

人生一世,好比草木一秋,常言道浮生若夢,似乎生活就是一出悲劇。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通過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糾葛,爲讀者詮釋了坎坷而又感人肺腑的人生路,也讓我們深深體會到“情”字在人的一生中所佔有的地位有多重,在“愛”與“被愛”之中的選擇意味着什麼。

《飄》這篇小說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短暫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作品,米切爾以南北戰爭中的南方社會爲背景,一號私家的三次婚姻爲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慕糾葛,米切爾以他女性的細膩,精確地把握了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這一複雜的人物形象。小說的構思極富浪漫情調,人物和場景的描寫細膩生動,語言優美生動,對白個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極具魅力。

在《飄》中,我最鍾愛的人物是郝思嘉。郝思嘉是位難得一見的女性,她聰明機智,慎重,有野心,又有遠見,可同時她又太不可思議,爲了農場可以與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可見她有多麼大的勇氣,又或者說戰爭是多麼的殘忍。

倔強的郝思嘉是美國戰後精神的象徵,面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親人的死亡,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她愛土地,並向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再苦難中蛻變,在苦難中成長的過程,讓每一個讀者爲之震撼,爲之感動,但不會爲之流淚,只因爲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堅強。也許她痛苦地掙扎在金錢的慾望裏,也許她陷入名利權勢的泥淖不能自拔,但她侑一顆執着勇敢堅強自信的心。她的靈魂在黑暗中放射出瑰麗的堅強的火花。

飄讀書筆記2

一直以來不喜歡看翻譯的外國名著,還自嘲的感覺翻譯的真爛,買《飄》是因爲一朋友在我耳邊經常嘮叨她的經典,也就在噹噹網上買回來了,靜靜的躺在牀頭櫃上好久了,一天是在無聊的很,我隨手翻看了幾頁,誰知居然越看越有趣,看上冊的時候我感嘆的是美國的歷史,看下冊感概最多的是斯佳麗和瑞特的愛情。

關上書,腦子裏都是書裏的情節,斯佳麗,瑞特,玫蘭妮,阿希禮,黑媽媽,埃拉,塔拉莊園,美國南北戰爭。有幾點讓我感觸良深:

1。美國的南北戰爭,美國通過南北戰爭實現了國家的統一,社會的每一次進步都是建立在深深的陣痛之上的。

2。斯佳麗每一次遇到挫折總是想到埃拉(她的媽媽)和塔拉莊園(她的家鄉)。回想起自己每當遇到困難時何嘗不是這樣,家和媽媽永遠是自己的避風港。媽媽——每次下班回家,看着樓上的燈光,一股暖流涌上心頭,小跑着跑上樓,媽媽總是開着門在迎接我。

3。玫蘭妮,她不是人,她是神,一位偉大的女性。

4。黑媽媽,永遠忠誠於自己的上司,如此之人,一生何求?

5。斯佳麗和瑞特的愛——自虐似的馬拉松似的愛情。很多時候,相愛的戀人在乎的東西是飄渺的?在斯佳麗病重時她心理明明想的是瑞特,爲什麼沒有說出口?瑞特那麼牽掛着斯佳麗,爲什麼都不進房間看看,兩人都在乎對方,都渴望心靈的感應,也許瞭解的太多,也許瞭解的太少,這一對戀人過的有些自殘。

飄讀書筆記3

慢慢合上書本,腦海裏細細品味書中最後的場景,帶給我的感覺依舊是那麼堅定與執着我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讀《飄》了。

《飄》這篇小說是瑪格麗特米切爾短暫的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說作品,米切爾以南北戰爭中的南方社會爲背景,一號私家的三次婚姻爲主線,描寫了幾對青年的愛慕糾葛,米切爾以他女性的細膩,精確地把握了人物複雜的心理活動,成功的塑造了郝思嘉這一複雜的人物形象。小說的構思極富浪漫情調,人物和場景的描寫細膩生動,語言優美生動,對白個性化,使得整部作品極具魅力。

在《飄》中,我最鍾愛的人物是郝思嘉。

郝思嘉是位難得一見的女性,她聰明機智,慎重,有野心,又有遠見,可同時她又太不可思議,爲了農場可以與自己不愛的人結婚,可見她有多麼大的勇氣,又或者說戰爭是多麼的殘忍。

倔強的郝思嘉是美國戰後精神的象徵,面對被戰火毀掉的家園,她堅定不屈,毫不妥協;面對親人的死亡,她擦乾眼淚,努力振作;面對愛人的離去,她毫不氣妥,重頭再來,她愛土地,並向土地一樣承受苦難,飽含激情。

郝思嘉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再苦難中蛻變,在苦難中成長的過程,讓每一個讀者爲之震撼,爲之感動,但不會爲之流淚,只因爲郝思嘉的精神在鼓舞着我們,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堅強。

同時,郝思嘉還告訴我們:對於你所愛的事物,要勇敢的去追求,哪怕結果是失敗,也不能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而要更加熱愛生活。

我一直在猜測米切爾爲什麼要把書名命名爲《飄》,或許是這部小說中的人物的生活太過動亂,又或許是幾段感情的虛無縹緲吧,總而言之,《飄》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小說作品。

寫到這裏,我又想起了現在的中國。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經濟迅速發展,到現在我們這一代,有太多的富二代。父母親過於寵愛,孩子從小泡在蜜罐裏,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凡事依靠父母,都按照父母給鋪好的路一步一步走向未來,很難想象,假如有一天那我們的父母都不見了,那我們,那這個社會,將會是什麼樣子。

著名作家劉冬陽在他十四歲那年的暑假,不帶分文,獨自一人從江蘇南京直奔湖南老家。因爲此前他看過一篇報道,中外少年在一次夏令營的較量中,中國孩子垮了。他說:“我想證明中國孩子不全這樣!”

中國不少想者,不少說客,只是做的還需堅強。

中國要與時俱進的不僅僅是科技,還有思想與精神。這纔是中國所缺乏的,所需要的。

飄讀書筆記4

翻開《飄》的第一頁,我就被它那渾然一體的文學魅力以它所散發的人性的光輝所捕獲。它講述了一段美國南北戰爭爲背景的浪漫絕美的感情故事。小說的女主人公——農園主的千金,在美麗溫柔的外表下卻有着一顆野性,嚮往着自由的心靈。當災難從天而降,她扔掉世俗倫理道德賦予女性的枷索,勇敢的追求幸福,闖蕩事業,守衛她所愛的家園。而這纔是真正的斯佳麗——一個大膽,精明執着的女性,如同一條銳利的鞭子,無畏地抽擊着封建思想的桎梏,縱使到頭來自我是遍體鱗傷也再所不惜。她一生中愛了兩個男人但她卻不瞭解他們中任何一個,她如果瞭解阿希禮她就不會愛上他,她如果了白瑞特,她就不會失去他。她一生都在很固執的追求着幸福,卻又一次次將真正的幸福推向深淵。

整本書以她的感情爲線索,以戰爭爲血肉,以人物爲靈魂,以思想爲血液策劃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美麗戰爭,改變了斯佳麗,也使我對她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她在危難時刻殺死北方士兵,在極端貧窮時開創事業,表現出她的堅強、勇敢、不屈。爲了維護家人及產業,她不得不與甘扶瀾結婚,表現出她的犧牲精神。建業時期,她獨特的經濟眼光,商業天賦,敢於拼搏的精神,實質上就是傳統婦女容易被忽略的優點。斯佳麗畢竟是女人

永不放棄,永不絕望。正是因爲如此她纔敢殺掉一個士兵,在一無所有之下承擔一個女人所不能承受的痛楚,這需要勇氣。每每遇到困惑,痛苦,我便會以“Tomorrow is a better day!”來激進自我,怕什麼。我載《飄》的情感望着斯佳麗的背影走着自我腳下的路。

飄讀書筆記5

《飄》是美國女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寫的一篇長篇小說,其文字優美、語言流暢、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該書以美國南北戰爭爲大背景,以斯嘉麗的情感爲主要線索展開敘述。《飄》一經面世,就暢銷全球,成爲了十分有影響力的一部名著。

我是在工作之餘,看的這本書。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斯嘉麗、艾希利和瑞恩,當然還有玫蘭尼。《飄》分爲上下兩部,當我看上部的時候,只是感覺斯嘉麗是一個絕世美女,很多男人都很喜歡她而已。稍微給我印象深一點的地方就是,她向艾希利表白愛意而被他拒絕時,竟然被另一個男人瑞德聽到了,那種情景的設置讓我感覺很好笑。但,沒想到的是,這個令我感覺好笑的地方竟然爲以後所有的情節埋下了伏筆。當我看到該書的下部的時候,才突然發現,這是一本絕世佳作。本來以爲故事情節寫的太過誇張,但到了故事的結尾,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哭了一遍又一遍。看完整部書,才發現那些我以爲誇張的描述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自我深愛一個不愛自我的人,而最終卻發現自我愛的可是是心中締造的那個完美的影子。自我深深厭惡的那個人,卻愛自我愛的已經沒有了愛的勇氣。現實中有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自我就深陷這個怪圈裏無法自拔,無法逃脫。書中寫的是一樁讓人糾結難解的錯愛,可是我明白,這樣的錯愛不止書中獨有。

飄讀書筆記6

一部《飄》史詩般波瀾壯闊地展現了美國佐治亞洲內戰時期、重建時期的生活。伴隨着包括十二棵橡樹與塔拉在內的莊園昔日一派富麗堂皇風姿的消逝,南方人悠哉遊哉的生活方式在戰火中也已然天翻地覆。傳統的南方社會與道德規範及其守護者一同在亂世中飄搖,即便重建最終結束,一切隨風飄逝,似乎戰火的硝煙也在民主黨執政的那一刻平息,可是屬於戰前那個時代的人們與另一種生活的鬥爭又何曾停止?在歷史長河中時代的更迭、不一樣禮貌的衝突等各種不可觸的硝煙亦永久延續。

戰前悠閒安寧的氣息散佈在南方人呼吸的空氣中,那些相沿成習的社會倫理與道德規範滲透在每個南方人的修養中,還有莊園裏的每一抔泥土,每一片喻示豐收的棉花地,每一對主僕與鄰里的微妙關係,都成爲他們生命的一部分。而在衆多南方人中,阿什禮較他人而言與他所熱愛懷念的那種禮貌更深刻地融爲一體,併成爲它的一部分。於是對於舊生活的這一件“富於魅力,勻稱完美”的藝術品的眷戀之深遠勝於他人,在新生活之中表現出的格格不入也袒露無遺。他有着與瑞特一樣的遠見,能看透戰爭的本質,也當然明白“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道理,卻缺乏勇氣拋棄他所歸屬的時代去擁抱新社會,害怕一切真實鮮活的人和事,甚至連斯佳麗也想盡力迴避。所以,阿什禮只是舊禮貌的一部分而不能成爲其最佳代表,一個禮貌即使不可避免地終結,卻從來不應只存在於幻影與夢境中,不應只是牢牢鑲嵌在爲其量身定做的社會中,真實鮮活纔是一個禮貌存在的保證。

與阿什禮同屬一個時代的梅拉妮則活出了一個時代的傲骨。戰爭使“生活正伴着鏗鏘的馬刺遠去”,她不是不明白,也並非無動於衷,只是更願堅強勇敢地應對社會鉅變的艱辛過程,她纔是那個時代的象徵。如果說埃倫與梅拉妮同屬一個時代衍生出的偉大女性,我想梅拉妮更具代表性,雖然同樣的溫惠端敬、柔中帶剛,但畢竟埃倫不幸地在戰爭前期與世長辭,卻有幸地避免了在亂世中掙扎;而梅拉妮經歷了這一切,在苦難面前即堅持了上流社會的修養,成爲一個階層的主心骨,又堅定地開始新生活,從未放棄人生的期望。所以當她高潔純良的生命最終飄零時,阿什禮的精神幾近崩潰,斯佳麗才明白自我對她的依靠之深,彷彿一代人的夢想,一個傳奇故事就此結束。

戰後的生活徒剩一片廢墟,生存的渴望與生命的力量則悄然滋長。斯佳麗顧盼生輝的綠眸子見證了生活的苦難,卻永遠充滿期望。她的先輩們都經歷過毀滅性的打擊,卻用自我的雙手從厄運中奪取最好的結局,與其說她的堅強源於家族一脈相承的血統,不如說這是頑強的生命在災難面前的共性。所以每當斯佳麗因背離埃倫的教導而心痛,她都會告訴自我“明

天又是新的一天”,來日方長,痛定思痛的日子多得是,解決當下困境纔是最緊要的。而塔拉,作爲一片孕育生命的大地,一個對生存的最直接定義,被斯佳麗視爲自我的命運與戰場。直到之後生命中的至愛一一離去,塔拉依然是她最終選擇的靈魂歸宿。

飄於亂世,無論像阿什禮般苟延殘喘,像梅拉妮般守住信仰,還是像瑞特和斯佳麗般爲了生存不擇手段,過往的一切,包括故人、故事與故園,都與遠去的禮貌一同無法可止地隨風飄逝。縱然前往查爾斯頓的瑞特最終真的與現實社會和解,斯佳麗能從塔拉的懷抱中再度汲取力量,阿什禮能重新應對生活,誰都能與風逝的過往冰釋前嫌,但真實存在而不可觸碰的硝煙卻不曾停止。正如阿什禮所言“不論何時禮貌毀滅,結果總是重演歷史。有頭腦有膽識的人活下來,沒頭腦沒膽識的被淘汰”,鬥爭總在繼續,可是是後人演繹前人的故事,後代再以別樣方式上演不一樣於前朝的榮辱興衰。

人人都像斯佳麗般有一個逃不掉的夢魘,有自我在特定處境下的一番掙扎,所謂掙扎,也可是是新陳代謝規律發生作用的必經過程。但凡能像沉舟側畔那行進的帆船般從容的人,無非是深刻得認識到:過往隨風逝,硝煙未曾止……

飄讀書筆記7

斯佳麗,從16歲的妙齡少女到28歲的成熟女人。經歷了三場婚姻。以她的婚姻爲路,南北戰爭,解放黑人,重建文明一系列政治問題穿插其中,剛開始覺得無味,可是後來發現這麼有趣。阿希禮,弗蘭克,查爾斯,瑞特,玫蘭妮,一個個有趣的靈魂,他們身上各自不同的特徵讓人印象深刻。斯佳麗的三次婚姻家庭生活讓我覺得有遺憾有喜悅,第一次因爲負氣嫁給自己不愛的人,第二次因爲家族因爲金錢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第三次,因爲後知後覺愛的真諦時,愛她的人又反而放棄愛她了,可是她沒能放棄,她打算最後追回她愛的人和愛她的人。儘管愛可能會累,但是相愛的人一定不會把彼此的愛消磨殆盡。

斯佳麗和玫蘭妮是最好的閨蜜,她們又是親戚,但是她們同樣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她們的性格甚至是背道而弛的。可是玫蘭妮的善良大方,溫柔賢德,有着大悲大憫的心,她遵守優良傳統,恪守婦道,決不越雷池半步。而斯佳麗呢?剛好於此相反,她大膽,勇敢,自私自利,又富有同情心。不過最不喜歡她在有錢之後那段揮霍無度的日子。其他的方面似乎可以從迫於壓力,不得不爲之,都可以報以同情吧。不過,一個女人,在那個時候,違反傳統女人道德,出門做生意,利用金錢交換婚姻也是很大膽的做法。很喜歡她們。

而瑞特呢?他表面上是花花公子,可是找到所愛確實是非常專一,愛她的女人妻子如同愛孩子。這一點不得不承認他的愛好厚重,很安心。

阿希禮,謙謙君子,溫文爾雅,但是也不敢跳出舊圈子,沉迷過去,靠記憶活着的男人。有時候鄙視他靠女人。

感悟很多,很精彩的故事。

飄讀書筆記8

傍晚的炊煙在最後一縷夕光中嫋嫋升起,浮動的煙霞隨着落日在遠方的地平線漫灑延伸,遠處雞犬的聲音隱隱約約,淹沒在完成一天工作黑奴們的交談聲裏。精裝的薄薄紙箋背後,映射出五十年代的美國南部鄉村。

那時的塔拉還是美麗的莊園,那時的豪宅裏戰爭未起,那時的她,還是一個爲了愛情勇往直前的姑娘。

斯佳麗是塔拉莊園的大小姐,一雙美麗的綠眼睛勾魂攝魄,讓無數青年公子心生愛慕,苦苦追求。可驕傲的她讓所有人傾慕,卻唯獨贏不了所愛之人的心。告白失敗後,她一念之差作他人嫁,成了艾希禮的嫂子,也是親密卻不可僭越的人。隨着戰爭到來,丈夫去世,艾希禮生死不明,黑奴背叛,她被迫帶着自己的“情敵”遠走他鄉。爲了所愛之人,她竭盡全力顧照玫蘭妮,儘管心中始終有嫉妒,她卻將玫蘭妮保護的發毫無損。她在物質極度匱乏下,爲了生存不得不不擇手段,卻始終爲愛人籌劃一切,維護好尊嚴,儘管也許那個人,並不領情。一個執着於愛情的人,在現實的壓力下,一次又一次背叛了自己的內心。

而也正是因爲她的固執,使她看不清內心,不明白誰纔是自己真正所愛的人。

她比自己的兩任丈夫都更有思想、有能力。爲了擺脫令人恐懼的貧困,她不惜以婚姻爲代價。養尊處優的大小姐終於明白,她的父輩一直堅守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塔拉一抷令人心安的紅土地。她完美、驕傲、自強;她也自私、卑鄙、低微。面對複雜的她,始終有一個人默默愛着她,假裝不在意,卻時時刻刻給予她物質及精神的支持。面對漠視,他只能把對斯佳麗的愛,全數傾注到女兒的身上。當斯佳麗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心,白瑞德的心卻隨着女兒死去。

最後的最後,她得到了一切,卻失去了最真的愛情。

《飄》不僅是一個人的命運沉浮,更是南北戰爭的一個縮影。斯佳麗是個完美的女人,卻也是個有缺陷的女人。但不管面對怎樣的困境,好都會選擇相信希望,即便所有人都放棄,她始終不會選擇坐以待斃。從溫室的水仙逐漸褪變,斯佳麗是一朵開在廢墟之上的紅玫瑰,驕傲熱烈地昂着頭,將渾身利刃對準殘酷的現實,卻唱着永不言棄的生命之歌!

“我要在那最高的山峯矗立,不管它是不是懸崖峭壁;我要在最藍的大海揚帆,絕不管自己能不能回還……”,人生總應是不平凡,只要像斯佳麗一樣堅強勇敢,必能走出絕境平安返航。

讓溫室裏起風雨,讓廢墟上有玫瑰!

飄讀書筆記9

由瑪格麗特·米切爾著作的長篇小說《飄》,反映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方貴族的生活。

這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具有叛逆性格喬治亞貴族女性斯嘉麗,講述了她與朋友、家人、情人在美國南北戰爭前、內戰爆發期間、以及戰後重建時期的生活;同時也講述了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

美麗任性的斯嘉麗,暗戀名門之後衛希禮,但因門第阻隔,加上性格差異極大,衛希禮已擇期與表妹韓媚蘭訂婚。斯嘉麗一氣之下,即趁南北戰爭爆發之際,搶先嫁給韓媚蘭的弟弟韓查裏。而悲劇的是,查裏應徵入伍,由於天生體質較差,再加上嚴格的軍事訓練,染病身亡。因此,斯嘉麗很快便變成了寡婦。

戰爭是的她不得不面對飢餓、貧困及社會地位的變遷,她要保護自己的莊園,要讓自己的家人及衛希禮一家生活下去,當然,她還想自己也過上好日子。因此,她果斷拋棄了母系血統南方貴族小姐嬌滴滴的形象,露出了父親愛爾蘭人強悍的本色。她靠着骨子裏的堅強,憑藉着白瑞德對她的深情,在戰後迅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過上了想要的日子。

只可惜,她一直沉浸在衛希禮的夢中沒有醒來,忽略了她已經擁有的白瑞德的大量的愛。直到最後,媚蘭死去,她可以和衛希禮名正言順地在一起了,她才發現,她一直在享受着白瑞德的愛而不知。白瑞德在絕望之際憤然離家出走,她卻發誓要重新找回白瑞德的愛。只可惜,失去了的東西,要想再找回來,就難之又難了。因此,在遭受了一連串的挫折與打擊之後,斯嘉麗說出了那句至今讓人回味無窮的話,“不管怎樣,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也成爲了新女性面對人生的一句強有力的口號。

整個故事瀰漫着一種淒涼的氛圍,看似寫斯嘉麗的個人命運,實則是寫整個南方社會隨着南北戰爭的結束,舊有的貴族生活一去不復返的狀況。

整個故事情節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亞特蘭大淪陷時,斯嘉麗逃往塔拉莊園的那一段。1864年8月,亞特蘭大淪陷之際,韓媚蘭臨盆在即,斯嘉麗不顧自己的安危,留下來爲其接生。在北軍進程之前,白瑞德護送斯嘉麗和韓媚蘭母子出城回塔拉莊園。途中,白瑞德參加南軍,讓斯嘉麗獨自駕着馬車護送韓媚蘭母子趕回塔拉莊園。在這段漫長的逃亡之路中,充滿了坎坷與艱辛,斯嘉麗隨時都有可能被路上突然冒出來的北軍或劫匪殘害,但憑藉着自己的智慧與勇氣以及愛爾蘭人特有的強悍品質,斯嘉麗終於戰勝了困難挺起來了,帶着媚蘭母子安全回到了塔拉莊園。這段讓人揪心的逃亡歷程讓人着實佩服斯嘉麗的偉大與不凡。

體現了斯嘉麗強悍女性本色的還有她極強的責任心。在遭到北軍洗劫之後,斯嘉麗的母親去世,父親連自己的女兒都認不出來了,兩個妹妹有重病在牀,沒有食物。此時,19歲的斯嘉麗獨自扛起了全家人的生活重擔。她心底裏有個強烈的願望,她要靠自己的雙手重振塔拉莊園昔日風采。看到這裏,我不由的熱血沸騰,心潮澎湃,對這位偉大的女性肅然起敬。

本篇小說最成功的地方應該是在對人物的性格特徵方面的刻畫。斯嘉麗,在那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作爲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性,能爲自己的土地爭取到最大的利益,除了聰敏、智慧、還有勇氣、毅力與責任心。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在什麼困境中都能生存。她不完全依賴於男人,是個積極進取且新手承諾的女性。當然,僅有有點而沒有缺點的認識不完整的,也是不存在的,本篇小說中最引人注目的還有她身上所暴露出來的人性的缺點。她自私、虛榮和冷漠等,讓我們感覺這個人物形象很真實,雖然“不完美”,但卻很豐滿。再說白瑞德,他的男性形象被許多女性所推崇,這主要歸功於他對待感情的執着。他是個有政治主見、立場堅定的男人,但又不忘本。他表現玩世不恭,愛一個人卻智與感情,冷酷與柔情的衝突,在他身上表現爲矛盾的統一體。因此,白瑞德這個男一號的形象塑造的也相當“完美”。從這篇小說中,我們不僅要學會如何的面對殘酷的現實生活,用自己的智慧與毅力去處理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與困難,還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人對我們付出的感情,不要失去之後才懂得珍惜,到那時,悔之晚矣。因此,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每一分來自他人的唉,也儘量用自己愛去回報愛我們的每一個人,不要讓自己的生命留下過多的遺憾。

飄讀書筆記10

以前有一個女孩問我是否喜歡斯嘉麗這樣的女性,因爲自己當時還沒有看這本書,就臨時抱佛腳,去百度了一下大概情節,故事在我腦海中的最初輪廓就是圍繞斯嘉麗嫁人,成寡婦,再嫁人,奪走親妹妹的愛人,對於愛情相當隨意,對於愛自己和自己愛的人癡癡傻傻分不清……接着我對她回答說:我這麼專情的一個人,自然不會喜歡斯嘉麗這樣的。她並沒有再回復我。

現在看完這本書,回想一下,斯嘉麗和媚蘭是整本書中最重要的兩個女性角色,截然相反的兩個性格,如果可以重新回答她的問題,我想說,我會喜歡斯嘉麗這樣的女性而不是媚蘭這種。我覺得這部小說傳達一部分女權主義的思想,斯嘉麗重建塔拉的過程展現的淋漓盡致。這學期行爲學老師上課曾經問過我們班所有男生一個問題:如果將來你們的妻子掙的錢是你們的三倍甚至更多,你們願意在家做奶爸嗎?事後我還特意問了我一個挺要好的朋友,他不假思索的就回答不願意。不管怎麼說,我都覺得在愛情的基礎上,我是心甘情願的。其實斯嘉麗並不濫情,只是在愛情方面不太成熟罷了。

特別喜歡白瑞德說的一段話: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的拾起一地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碎了就是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願把它修補好,然後終身看着那些碎了的地方。可是就算在找一個新的東西來替代它,也永遠無法換回你心中最初的那份美好。就像我的沙畫瓶碎了,我買了更貴更華麗的項鍊,可是,最初買沙畫瓶時心中那無可替代的美好,隨着它掉落地上的一瞬間,碎的難以接受。

飄讀書筆記11

讀了《飄》,內心不免有一種壓抑與惆悵,多的是一種徹心的感悟,陷得太深,投入的太多。儘管主人公有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但觀其所呈現的整體思想,仍是一部悲劇。關於愛情的那一幕又一幕讀來讓人心碎,對生活奮鬥與力瘁的人生又是那樣使人振奮又悲涼。

最先給我震撼的是美國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南方居民所呈現的那種團結、自信、果敢的精神。現在明白爲什麼一個建國只不過二百多年的國家能夠擁有左右世界局勢的能力,他們有着這樣的民族,我心服。

戰爭下的愛情註定是刻骨的。最初,很是欣賞斯佳麗那支撐她、給她力量不爲其他所動的愛,不想這麼一個自私、貪婪、尖刻的小女人會如此堅定自己信仰的愛,當然她身上有着其他女人所沒有的美麗,唯獨她的這一點最使我感動。戰爭毀滅了一切,斯佳麗從一個弱小嬌嫩的受寵的女孩一下子不容多做思考地變成了一個成熟女人,然而她始終堅強並果敢的走下去,都是源於她發自內心的不變的對阿希禮的愛,多麼可貴,多麼令人心碎。

米切爾夫人最去體現的我想是通過人物間的感情糾葛所突出的蘊藏在內心的真實的愛。儘管斯佳麗堅信的心中神聖的愛一直未曾改變過,然而那究竟是一層矇蔽心靈的黑暗,只是她思想裏的一個不能實現的想象,這阻礙了她去發現內心實際蘊藏的真實的愛,而等到她認清這一點時,她那真實的愛已被蹂躪至殘,無力再去承受,她只能以她一如既往的那句話去安慰自己。這虛無縹緲的愛其實就是一副枷鎖,束縛着原本自由的心,不僅是斯佳麗。

瑞特巴特勒是真真愛着斯佳麗的,他明確現實並以自己所能做的來愛護她渴望得到她的愛,結果卻是傷痕累累,疼痛滿身,無力再去愛或者承受愛。阿希禮和斯佳麗一樣,自認爲自己愛的人不是結爲夫妻的人,甚至他所承受的苦痛更多,由於內心的那種正直,他在精神上愛着斯佳麗,在現實中不得不忠誠於自己的妻子,然而最後,他卻突然醒悟,自己的摯愛其實就是玫蘭尼——他自己的妻子,而此刻,她正在死去……這一副副的枷鎖造成了這一幕又一幕的悲劇,是他們內心裏的一座座城池遮擋了他們發現內心真愛的視線。玫蘭尼的死讓所有人幡然醒悟,可悲的是,此時真愛已失,他們只能獨坐在沉寂中守着那些碎片哭泣再哭泣。

我們藉此可以反觀自己的愛情或者婚姻,當我們苦悶於惶惑之時,應該想到,其實現實中眼前的人比我們想象中完美的愛人要珍貴且可愛的多!

飄讀書筆記12

小說《飄》是美國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米歇爾創作的一部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反映南北戰爭題材的小說。

小說以亞特蘭大以及附近的一個種植園爲故事場景,描繪了內戰前後美國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畫了那個時代的許多南方人的形象,佔中心位置的人物郝思嘉、白瑞德、衛希禮、韓媚蘭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習俗禮儀、言行舉止、精神觀念、政治態度,以至於衣着打扮等等,在小說裏都敘述得十分詳盡。可以說小說成功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美國南方這個地區的社會生活後來看了多次之後,不由得對思嘉敬佩起來,原本是一個弱女子,任性而年青,第一次結婚是一時的衝動報復,嫁給了不愛的男孩,讓自己成爲了年輕的寡婦。第二次結婚是爲了一家人的生存,搶走了妹妹的心上人,弗蘭克肯尼迪。肯尼迪雖然是一個半老頭子,卻不是思嘉的對手,面對她的冷酷和無情,他束手無策。最終爲了思嘉差點遭受的侮辱去報復窮白人而被人擊斃,不幸枉死,卻從未享受過思嘉的一點愛。於是思嘉再次成爲寡婦,而且還是個有錢的寡婦。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爲了答應過艾希禮照顧媚蘭的一句承諾,在北軍就要攻佔亞特蘭大的時候,思嘉又果斷地替媚蘭接生,並找到瑞德衝破重重阻礙和關卡,回到了鄉下老家——塔拉莊園。在又飢又餓之時,她又遭受了母親病亡、父親癡呆、家裏被劫,一窮二白的多重打擊,她不屈不撓,帶頭種田幹活,喝令妹妹下牀摘棉花,並照顧媚蘭和小博,支撐一家人的生計,那時她頂多也不過是個二十來歲的小姑娘,本應是個在母親懷裏撒嬌的小姑娘。可是面對如此巨大的困難,她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裏的重擔,以常人難以企及的毅力抗爭命運,每每看到思嘉舉着蘿蔔向天盟誓,決不願讓家人再受苦捱餓時,我總是覺得拍片導演對光線和背景的運用是那麼巧妙和藝術,它那麼生動地刻劃了思嘉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強烈而真實的內心情感。我覺得那時的她,已完成了最艱難的嬗變,由一隻醜陋的毛毛蟲破繭而出變成了美麗的蝶,自由而高貴,那時的思嘉就像一個女神——渴望富有、併爲此能不擇手段的慾望女神。

小說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郝思嘉的個性以及她的愛情故事。她的愛情不是充滿詩意和浪漫情調的那一種,而是現實的和功利的。爲了達到目的,她甚至不惜使用爲人所不齒的狡詐伎倆。那麼她的愛情故事爲什麼還那麼引人入勝呢?原因很簡單,這就是真實。是小說所設置的情景下完全可能發生的真實情況。真實的東西可能並不崇高,但更接近人們的生活,因而也更受讀者喜愛。郝思嘉最初愛上的是衛希禮,卻在他人口中聽到衛希禮要訂婚的消息。自信而聰明的郝思嘉決定在婚禮之前向衛希禮告白,卻被衛希禮溫柔而委婉的拒絕了。在郝思嘉最爲沮喪的時候卻發現她和衛希禮的對話被一個男人(白瑞德)無意之中聽到了……

思嘉(又譯斯佳麗)是一個貓一樣的女人。有着貓一樣的目光,貓一樣的微笑,貓一樣的步伐和貓一樣的敏捷。那麼,這個貓一樣的女人提供給我們是怎樣的一些對待生活、對待愛情、對待困難和挫折的態度和經驗呢?

第一她在困難的時候敢於承擔責任,雖然也有動搖,但最後仍然承擔責任,比如她救了媚蘭,她重振塔拉莊園,後來長期扶助艾希禮一家等等。

第二她敢於去愛、無怨無悔,她的整個青春都在愛着艾希禮,沒有回報但她仍沒有放棄努力,直到能力的極限爲止。

第三知錯能改,當她最後明白她之前所爲是錯誤時,她馬上向瑞德道歉,請求原諒。

在《飄》這本書中,作者賦予她的性格特點有1:剛強、堅韌特點2:虛榮特點3:貪婪特點4:殘忍與自私特點5:美麗

思嘉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對待愛情的態度。她美麗,但她只是適當地運用她的美麗來得到她所喜愛的東西,從來不用自己的美貌來玩弄愛情,無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愛情。思嘉是美麗的,但美麗不是擁有愛情的必備條件——你可以沒有思嘉那樣美麗動人,但你也有權利去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思嘉,貓一樣的女人,剛強的、堅韌的、虛榮的、貪婪的、殘忍的、自私的女人。

總的來說,思嘉堪稱巾幗不讓鬚眉的奇女子,人中龍鳳,難怪瑞德這樣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一直很喜歡瑞德離開前的那一段話,“思嘉,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的拾起一些碎片,把它們粘合在一起,然後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樣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願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後終生看着那些破碎了的地方。也許,假使我還年輕一點——可是我已經這麼大年紀了,不能相信那種純屬感情的說法,說是一切都可以從頭開始。我這麼大年紀了,不能終生揹着謊言的負擔,在貌似體面地幻滅中過日子。我不能跟你生活在一起同時又對你說謊,而且我決不能欺騙自己。就是現在,我也不能對你說謊話啊!我是很想關心你今後的情況的,可是我不能那樣做。”

如果沒有瑞德,思嘉是不完整的,哪麼《飄》也就不能被稱爲“名著”了。思嘉,自私,虛榮,貪婪,剛強,堅韌。如果說這些形容詞用在別人身上,只怕全部都是貶義的,但是對思嘉而言,我倒覺得有點像是褒義詞。其實,就像瑞德說的,“我們都是流氓,我們都是無賴。”他對於自己與思嘉的分析是很透徹的,也正因爲他的這些分析,《飄》纔會被無數人所拜讀,思嘉也才完整。

就像她自己意識到的的,“她對她所愛過的兩個男人哪一個都不理解,因此到頭來兩個都失掉了。現在她才恍惚認識到,如果她當初瞭解艾希禮,她是決不會愛他的;而如果她瞭解了瑞德,它就無論如何都不會失掉他了。”

她一直不明白戰後的人們爲什麼會去追憶戰前,直到邦妮死後,她才明白了原因,但是,哪些可以與她追憶過往的人,已經由於她自己的疏遠,排斥已經越來越遠,而她的那些“新朋友”卻也無法使思嘉高興起來。

當然,思嘉眯着那雙像貓那樣的綠眼,迷人而妖媚,同樣也讓人傾倒。她是個讓女人都能爲之神魂顛倒的女人,她自私、冷酷、無情、聰明、不擇手段、堅強,卻不乏善良、美麗、脆弱;她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女神,讓許多女人都夢想着能像她那樣,集財富、美貌、能幹、堅強於一身,讓瑞德那樣的男人能夠爲她而傾倒。至少我曾經就那樣想過。但我認爲,瑞特給我們這些女性觀衆帶來的卻更多是對愛情和婚姻的甜美幻想,他是那麼瀟灑倜儻,那麼玩世不恭,那麼自信過人,富有並充滿了成熟男人的魅力,該是多少女性心目中的偶像啊。

在這裏,簡單回閃思嘉和瑞德相遇、相識、相愛的幾個片段,就能讓人對瑞德愛我所愛,堅持自兒,富有個性的男性魅力印象深刻:

片段一:瑞德第一次見到思嘉是在十二像樹園的燒烤會上。思嘉向所有的男士賣弄風情,卻發現瑞德正注意她,思嘉向身邊的女伴凱瑟琳抱怨說:“他看我的樣子,就像我沒穿衣服”可見瑞德給人的感覺不是溫文爾雅,富有紳士風度,對世事的有種別人所不具備的強大洞察力和影響力,表明了他與一般的南方男人不同點:現實、大膽而富有進攻性,當他躲在書房裏偷聽思嘉大膽地向艾希禮表露愛慕,但因遭到婉拒,她氣急敗壞地搧了艾希禮一個耳光,並砸碎了一個小花瓶時,他吹了一個口哨,於是他被思嘉指責爲不是一個紳士,而他同時也反脣相譏思嘉不是一個真正的'淑女,讓思嘉氣極。倆人第一次相見就是一次愛情的交鋒。

片段二:思嘉因查爾斯病亡到亞特蘭大散心,正在服喪的她,十分渴望能再度飛旋於舞池中,表現了她在內心裏對無拘無束、自由生活的嚮往和憧憬。是瑞德看出了她的心思,並出重金替她撬開了那個壓抑而沉悶的社會道德囚籠,使她走上了和別的南方女人最不相同的命運之路。這正是思嘉反叛舊的社會道德標準邁出的關鍵性一步,而這一步,如果沒有瑞德暗中巧妙的支持和安排,思嘉是決不會踏出的。如果沒了這關鍵一步,那麼日後那個能幹、要強、並獨當一面的亂世佳人---思嘉就決不會存在了!

片段三:瑞德爲了幫助思嘉重返故里,拼死弄了一匹身負重傷的老馬,並幫助她把媚蘭抱到馬車上,同時一路歷經辛苦,並在即將要到達的時候,瑞德看到許多南方兵前仆後繼,視死如歸,深感震撼,並決定上戰場,爲保衛家園盡一份力。這時可以看出,爲了心愛的女人,他能出生入死;同樣,面臨家園被毀之境,他也是一個熱血之人,導演在這裏才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深藏在平日玩世不恭外表下,也具有一顆爲榮譽甘灑熱血之心的典型南方男性的形象。在這裏我們看到,雖然瑞特平日裏非常精明、現實,但他骨子裏其實還是一個南方人。

片段四:瑞德在經歷了喪女之痛和思嘉在精神上的背叛後,面對媚蘭的之死,對一切都灰心失望至極,回家收拾行李,返回自己的故鄉,查爾斯頓。當執迷不悟的思嘉最後發現自己已深愛瑞德時,才發現已最終失去了自己最心愛的人。瑞德最後走得十分乾脆,讓思嘉深感懊悔。直到這裏,我們才聽到那顆曾經爲愛而柔軟的心破碎的聲音,同時也因爲破碎而對思嘉變得“冷酷無情”,這裏的瑞德才讓我們感覺到,這個男人敢愛敢恨,處理事情十分乾脆利落,極富男性魅力。

瑞德這個人敢愛敢恨,就如上文所說,他不願拾起破碎的感情,所以纔會在最後變得那麼冷酷無情。這個人物很富有男性魅力,就像思嘉所擁有的女性魅力,同樣使人沉醉。

他們兩個的結合,確實就像瑞德所說,“珠聯璧合”。但是,在瑞德的現實與思嘉的幻想中,瑞德失敗了,他的感情也因此真正的破碎了。

再說說艾希禮和媚蘭,他們是相似的,具備南方的一切美德,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有修養。

媚蘭基本上是完美的,她善良,仁慈又不乏勇氣,思嘉摘棉花時,她想幫忙,思嘉殺人時她也幫忙,除了瑞德,她是思嘉的另一個支持者。我做過小範圍的調查,先看書的基本都喜歡思嘉,而先看電影的則喜歡媚蘭。媚蘭太善良了,她具有一切美好的品質,完美得不真實,而思嘉是有血有肉的,是真實的,有缺點也有優點。

艾希禮是真實的,他是個活在過去的人,時世變遷,他不想面對,他是缺乏勇氣的。他不愛思嘉,又不說不愛她。思嘉走投無路找他時他只給了她莊園的紅土,後來知道思嘉犧牲了自己,他說他該去搶劫,這一點,他確實不如拖着軍刀想幫思嘉對付逃兵的媚蘭。

《飄》裏的人物都極具理想色彩,如果沒有媚蘭的淑女風範,怎能體現出思嘉的桀驁不遜。沒有艾希禮的懦弱,怎能體現出瑞德的風範呢?

飄讀書筆記13

棉花隨風飄落,燃燒少年的心。使真情溶化成音符,傾訴遙遠的祝福,爲明天獻出虔誠的祈禱。“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這是《飄》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在碰到困難時屢試不爽的法寶。這也是我讀完這本書感受最深的一句話:確實,對於人生而言,明天永遠是新的起點!

作爲紛繁複雜的社會一員,人的性格絕對不是單一的。既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全然的壞人。人只能是個多面體,人的性格也只能是多種性格特點的總和。思嘉遺傳了父親粗曠、脾氣暴躁的性格,但自小受到母親的良好家教和道德觀念的教誨。所以,她的性格是個矛盾的統一體。正因這點,造就了她敢愛敢恨,認定自我的目標便勇往直前、不擇手段的性格特點。她從不退縮,因爲“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是的,明天又是另外一天,這是一個多好的藉口,又是一個多麼適宜的理由。她認定了這點,所以能一向往自我的目標奔去。

思嘉的大半生是爲愛而迷惑,因爲迷惑而做了很多錯事。其實她愛的並不是艾希禮,而是自我內心塑造的一個完美形象。艾希禮越是拒絕她,她心中的那個形象就越完美。哎,這應證了中國的一句話: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等到最終她才發現:原先她一向鍾愛的艾希禮並不愛她。因錯誤的迷戀,她錯過了身邊真正的幸福。

值得欣慰的是:在她徹底失去艾希禮、失去女兒、瑞德也已離她而去之後,她明白她的感情世界裏沒有什麼是爲時已晚的,於是她拋開心靈上的創傷與悔恨,並且相信自我必須能挽回瑞德的心。無論如何,這是一種在困境面前表現出來的正能量,這是一個人追求目標途中能夠發揮出巨力的關鍵。如果更多的人對感情都能有這種樂觀自信的態度,那麼更多的感情杯具就不會發生了吧。畢竟,明天又是另外一天了。

是啊,今日即將過去,不管有過什麼成績,一切都屬於過去。而明天,將會是另外一天了!僅有把每一個明天當做新的起點,爲實現自我的目標更加努力奮鬥的人才算得上是智者。對於一名大學聯考後備生而言,這樣具有哲理性的話多有力量!

飄讀書筆記14

教我如何不愛你,亂世佳人斯佳麗

距離第一次聽到《飄》這個故事,已經過去了快三十年。

大學聯考結束的那個暑假,在少年好友的小屋裏,聽她講斯佳麗和白瑞德的相遇和錯失。她興致盎然,講的娓娓動聽,我其實有些心不在焉,內心更多是對未來的迷茫。小屋有一扇朝北的窗,隱隱可以聽到路邊過往的車聲人聲,遙遠又真切……很多年過去,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個下午,那種愜意的清涼,那種少女的慵懶,那種遊離的恍惚。我甚至不記得自己是否讀過原著?卻對斯佳麗和白瑞德、艾希禮和玫蘭妮的故事記憶深刻。

如果僅僅是爲了重溫故事,是沒必要去讀原著的。但一部小說能夠風靡世界,經久不衰、成爲經典,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作者瑪格麗特·米切爾耗時十年寫成《飄》,一生只出版了這一本書,卻成爲文學史上難以超越的女作家。

簡淺地看,《飄》是一部愛情小說,以斯佳麗和白瑞德、艾希禮的情感糾葛爲主線。但如果僅把它當作一部愛情小說來看,就太對不起作者對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細緻描繪了,也白白地浪費了作者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更忽略了作品對女性獨立意識的積極探索。

作爲一個只能讀譯著的讀者,也能真切感受到作者不同凡響的寫作才華。氣勢恢宏的歷史背景、歷經戰火蹂躪又獲得新生的城市;廣袤富饒的紅土地、令人神往的田園風光、精緻奢華的莊園主生活和戰後的衰敗荒涼;着墨不多卻性格鮮明的衆多人物;還有被時代淘汰的內心剖白……毫無疑問,《飄》是一部奏響了時代悲歌的鴻篇鉅著。

可惜,僅一次認真閱讀尚不能深層解讀《飄》的意義。我只能說說對斯佳麗的喜愛。

小說開篇第一句話是:“斯佳麗·奧哈拉算不上十分貌美,卻有一種讓男人着迷的魅力,彌補了長相的不足”。在我看來,這魅力就是她總是充滿活力,總是熱情洋溢。和莊園裏那些循規蹈矩的女孩相比,她顯得不夠淑女,但正因爲她不故作矜持,不願受禮教約束,不掩示她的虛榮心,才成爲獨一無二的郝斯嘉。她那雙綠眼睛靈動又清澈、狡黠又天真——這個十六歲的少女,是全世界的寵兒。

我和白瑞德一樣,在十二橡樹莊園熱鬧的燒烤聚會上,對這個衆星捧月的女孩一見傾心。她沒有一絲嬌小姐的柔弱造作,她活力四射、光彩奪目,實在讓人難以抗拒。

斯佳麗最讓人欣賞的魅力在於她的勇敢和堅強,這一品質在塔拉莊園那些艱苦的日子猶爲突出。逃出戰火紛飛的亞特蘭大,歷盡艱險回到塔拉才發現,媽媽因病離世,父親精神崩潰,兩個妹妹躺在病牀上奄奄一息,莊園被洗劫一空,一家人六神無主、不知所措。斯佳麗來不及悲傷、沒功夫哭泣,就承擔起養家的重任。面對滿目瘡痍的南方大地,她強令大家不許懷念從前,想方設法讓家人吃飽肚子。當北方佬溜進塔拉想要搶劫偷盜,她毫不猶豫開了槍。

作爲戰爭的倖存者,她從不怨天尤人,從不軟弱退縮,也從不用美好從前安慰自己。一連串沉重的打擊也沒能打垮她,她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與艱辛。爲了挽救塔拉莊園,甚至不擇手段地誘騙了準妹夫。走出困境後,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賺錢,永遠遠離飢餓和貧窮。

斯佳麗常說:明天再說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明天我一定會想出辦法的……

不論處境多麼糟糕,她一直滿懷希望。這是多麼難能可貴。

斯佳麗另一個可貴之處還在於,她對自己的善良不自知。有人或許認爲,斯佳麗的發家史讓人不齒。她向那些老鄰居、老朋友催要欠款,真是冷漠無情;她精於算計,常偷奸耍滑、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是個精明得過了頭的奸商;在經營木材廠時,爲了降低成本,她不惜僱傭監獄犯人……斯佳麗自己也說,她不屑於做個好人。但從她對待家人、玫蘭妮的態度上不難看出她的善良,她的善良有時甚至是忘我的。

有兩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一次是她的第二任丈夫弗蘭克由於她的原因死於非命,她一度十分自責,覺得如果不是她出於私心和弗蘭克結婚,也許弗蘭克能夠得到幸福。她對瑞德說,自己死後一定會下地獄。瑞德安慰她:真正的地獄只存在於活着的時候。是啊,飢餓和貧窮纔是地獄。她很快釋然了。還有一次是她意外發現在木材廠幹活的犯人們遭受虐待,她義憤填膺地質問監工,還差點兒衝動地想要解僱他。雖然最後她屈服於賺錢的慾望,灰溜溜地離開了木材廠,但她的善良本性暴露無疑。

斯佳麗的赤誠和執着,在愛艾希禮這件事上體現得最爲充分。她對艾希禮的愛純真而熱烈,在漫長的十多年裏,斯佳麗一共有三次對艾希禮的熱烈表白。

第一次,是得知艾希禮要和玫蘭妮訂婚,大膽告白遭到拒絕後,她憤怒多於傷心,氣急敗壞地摔了花瓶——這是她人生第一次受挫。

第二次,是戰爭中艾希禮回家過聖誕,臨行時她又一次向艾希禮表白,艾希禮一時忘情吻了她,卻又拜託她照顧好玫蘭妮。從此,斯佳麗成爲玫蘭妮最有力的依靠。

第三次,是戰爭結束後,在戰火中倖存的塔拉莊園被洗劫一空。斯佳麗拼命幹活,努力養活家人,卻有人想通過徵收鉅額稅金奪走塔拉。絕望無助的斯佳麗找到艾希禮,求他帶自己私奔去墨西哥,想逃離這破敗的家園,逃開命運強加給她的重任,卻又一次遭到了拒絕。這一次拒絕的理由是:“我已被淘汰出局,一無所有,僅剩名譽。”斯佳麗的滿心期望只剩下失望和無奈。

三次表白,三次遭拒。斯佳麗對艾希禮仍癡心不改,想方設法挽留艾希禮。一面盡力幫助不擅經營的他,一面努力保全他的自尊……

斯佳麗直到最後才明白,她一直深愛的艾希禮只是一個幻想,她從未真正瞭解和懂得這個男人。因爲“愛而不得”,她就一直“念念不忘”。像一個任性的孩子,因爲沒有得到心儀的玩具,便一直覺得那個玩具是最好的,是唯一值得她愛的。

斯佳麗愛錯了人,她的赤子之心仍讓人感動。

最最最讓人唏噓感慨的是,這個看上去無所顧忌、無所畏懼的斯佳麗,實際上只是個失去依靠、脆弱受傷的孩子。她常常做着同一個噩夢,陷身於重重迷霧中,又黑又冷,又餓又累,沒有光沒有方向,孤立無援,恐懼絕望……是啊,那場戰爭,奪去了她所愛的一切,她擁有的一切,成爲她揮之不去的夢魘。她如今所有的堅強、勇敢,都是被逼無奈。

好在,有瑞德懂得她、憐惜她、愛護她,有玫蘭妮理解她、珍惜她、敬重她。可憐的斯佳麗,直到失去時才明白。

雖然故事結束在斯佳麗幡然醒悟,白瑞德決然離去。但我相信,斯佳麗一定能找回白瑞德,歷經戰火洗禮的塔拉莊園會重煥生機……

美麗、熱情、勇敢、堅強、永不服輸的斯佳麗,教我如何不愛你?

飄讀書筆記15

天生麗質卻任性虛僞,精明能幹卻冷酷無情,堅強自信卻虛榮陰險,敢於擔當卻自私貪婪,毋庸置疑,瑪格麗特在《飄》中塑造的斯佳麗是一個不完美的人。但她的不完美卻讓我覺得真實,遂走進了她的心,發現了她的美。

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前夕,16歲的斯佳麗熱衷於舞會郊遊,享受着追捧崇拜,但她卻愛上了阿希禮,一個她註定得不到的人。她像一個哭着摘月亮的孩子,在阿希禮娶了表妹玫蘭妮後草率地嫁給了查爾斯。不久,查爾斯就病死了。在加入護士列隊照顧傷兵時,她目睹了戰爭的殘酷,責任心逐漸甦醒。在戰火連天的情況下,她堅守承諾,獨自一人帶一即將生產的弱女子趕回家園,並替玫蘭妮接生,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後來她又經歷了兩次婚姻和摯友的病逝,終於明白了她愛的阿希禮不過是一片幻影,她真正愛的,是一直默默愛着她的瑞特,此時卻已絕望地離開了她。

“等明天回到塔拉莊園再考慮這一切吧。到那時候我就能夠忍受了。我明天會想出辦法來重新得到他的。不管怎麼說,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一無所有的斯佳麗,沒有哭喊哀求,而是自信堅強地面對一切。愛情,生活,希望,以及戰爭,都隨風飄逝,但是,他終於明白了自己所愛的到底是什麼,不是金錢,不是美麗的外表,而是迷霧中的那盞爲她留的燈。

生命的本質其實是歡樂,雖然人生的結局不夠圓滿,但是我們還是從中體會到了幸福的滋味。斯佳麗沒有跟瑞德在一起,看似悲劇,但是斯佳麗並沒有絕望,而是堅信“明天會好起來,一切都將會過去”,這又何嘗不是希望?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的不好,不是路太狹窄,而是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而是我們自己。

人生或許是一場悲劇,但我們可以擺正心態,笑對人生。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是啊,哪怕人生之路坎坷曲折,但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笑對人生,自強不息,總有一天,我們會停下漂泊的腳步,找到心靈的歸宿,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穩穩的幸福。

標籤: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