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500

太多的總結,太多的遺憾,太多的沉重的回憶,作者歷數前生,卻又告訴我:你與我一同笑看。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相關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與地壇讀書筆記1500
篇一

《我與地壇》是一位身殘者在一座廢棄的古園中對自己所見到的人生百態所發出的感悟、思索。作者以地壇作爲寄託自己情感與發泄情感的地方,同時也是思考人生的佳境。

由於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齡忽地殘廢了雙腿”,他體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運中掙扎時,找到了一片古園,在這裏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的輪迴,深刻地感受每一個季節的特點,體會每種人生的價值。

他思考了死與生。死是必然的歸宿,當我們感到累了,上帝會自然安排我們休息。而活着,是我們一生都需想的問題,即使活着是飽經蒼桑的,世界仍然在運轉,古園依舊是古園,我們不能逃避,只能欣然接受,改變現在的自己。當我們能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淨地了,應理去心中的一絲雜緒,認識真實的自我,進行自我完善。思考人生是每個人的必備之路,不同的人,思索的結果、內容不一。

史鐵生不僅思考着自己的逆境,他還在思考自己的親人所受的痛。“時間能證明一切”,作者始初並沒考慮到母親所感到的痛苦,只沉浸在自己的憂傷中,經時間的醞釀,他感知到母親的忐忑與無奈。與此同時,也鳴響了我心中的警鐘,母親對孩子的愛意志堅韌、毫不張揚,而我媽媽正頑強地與病魔抵抗,同時還要承受不成器的我給她帶來的巨大痛苦。我應慶幸我母親還在,我有機會能讓媽媽擺脫苦惱,並且除去我那一絲倔強與羞澀,不至於到時後悔莫及。因此,我感謝史鐵生的經歷警醒了我。

在課本未節選的部分中,還有作者從各個方面詮釋所感受到的春夏秋冬;在園中曾經出現的'人們及對他們人生的思索;對逆境人生的理解,差距是必然的;作者對自己的生涯理解;許多美好的事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人生是如此複雜但卻純真、質樸,以至於我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思考,作者在十五年的思考中,逐漸成熟,認識更清晰,從失落、煩躁轉變爲穩重、深情 。

如此大千世界,還需一片淨地,細細地品味人生。

篇二

第一次看完這篇文章我落淚了~很多年沒有這樣了,因爲一篇文章而落淚

是我深深的被作者細膩的情感所侵染,觸動。。。母親的愛,自己的傷,遺失的美,追憶的悔。。。

當時,看完這篇文章我就暗暗對自己說,我一定要去拜訪史鐵生老師,因爲他在北京我知道。

很多時候,我們總在想,有時間的時候我會做什麼

可是也很多時候還沒等我們做,也許上天就不會再給我們任何機會

也許,這就是人生。

像一葉扁舟,我們向前航行着,目標明確,我們風中逆流着,狂風搖曳,

像一個海上的燈燭,泯滅,明亮。閃爍,若現。

去年夏天的時候,我得知了一則消息,史先生過逝,是在北京晚報上面看到的這則消息我與地壇讀書筆記當時看完以後心中猛然有

一個未曾謀面的陌生人,一個進行過心靈交流的人,一個和他產生過共鳴的人,一個未了的心願,拜訪未遂,不會再有任何機會。

是的,史先生 走了,正如他曾無數次的感慨,人,生爲何?死爲何?曾幾何時因爲殘弱的身體迷茫、彷徨,曾幾何時,他在這個園子裏獨自假想,曾幾何時,母親擔心他尋死,想讓他宅家,卻又不敢,曾幾何時他搖着輪椅不言而別,母親擔心,他卻明知故作,當身殘那一刻他是想到死,在死神面前做過無數次的掙扎。然而,最終,他還是找到了一條自己的路,他用筆,用靈魂走出了一條用腿無法走出的路。。。

直到這次,他圓夢了,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他幾十年前的心靈的解脫。史先生走了,無憾,因爲他的作品,他的靈魂深深的感動着我們。

至少他思考過,他努力過,他超越過。

離職之時,總監的一本書,竟令自己思緒紛飛,這篇日誌,對於史鐵生老師的心聲,去年就想寫,一直未提筆,今天終於了願。

靜心,安上。

篇三

一個完美的人生,聽上去很容易,只消天資極高,事業成功就行了。然而,那樣會勢必導致一個人心靈的阻塞,心靈的阻塞使人趨於平庸,平庸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於是需要有痛苦,苦盡纔有甘來,那麼甘來之後呢?一定會再陷入平庸。於是一個完美的人生需要無盡的痛苦、失敗、挫折。於是史鐵生自以爲是好運的、不無諷刺,但又很矛盾。作者已認爲這個矛盾是無支調和了,便轉而思考人生的組成實質上是過程,不論痛苦還是幸福,殘缺還是完滿,生存還是死亡,過程,是人生中永遠的美好與精彩,於是好運無須設計,人人都能讓過程精彩。平時,人人都是設計的接受者,會有抱怨設計的不公,此刻,作爲設計者,反而不知從何下手,看得出來,人本身就是矛盾的。

至於他的回憶,回憶童年與青年進的自己,同伴,壯年或暮年的親人、熟人,乃至僅有一面之交的人,在我讀來,是充滿了宿命感的。教堂的鐘聲竟讓作者喚起一種故鄉的心情,夜幕籠罩下的寺廟的景象給作者以深深的觸動,甚至恐懼。“這個孩子生而怯懦,索性頑愚,想必正是他要來這人間的緣由”,這是作者在評價小時的自己,像是一個先知在看初生的嬰兒時下的斷語,又像是高僧在看一位老人入土時下的結語,彷彿這聲音不應來自人間,而是充滿了神靈的地方,總之,充滿了宿命的意味。還是這句話,細細體會,竟感受不出絲毫的主觀感情,說這句話的人,想必此時是面無表情的,因此很難想象這句話竟出自作者本人之口。

他的回憶,又是不可避免地傷感的,我相信人人在年老時的回憶都是傷感的。人生的舞臺上演着一幕幕名爲《我的一生》的劇,每個劇本,“我”都是無可爭議的主角,當即將謝幕時,主角和觀衆們難免會想起那一個個配角,他們一面翻看配角的劇本,一面嘆息。這大概就是回憶。

作者總結自己的一生,是扶輪問路。總結一生!太多的總結,太多的遺憾,太多的沉重的回憶,作者歷數前生,卻又告訴我:你與我一同笑看。

標籤:讀書筆記 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