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對聯

青城山建福宮對聯

對聯1.7W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市風景區內,東距成都市68公里,距都江堰市僅10多公里。下面我們來看看青城山建福宮對聯

青城山建福宮對聯

青城山建福宮對聯

樵語落紅葉

經聲留白雲 青城山前山建福宮山門對聯

累盡神仙端可致

心虛造化欲無功 青城山前山建福宮丈人殿

事在人爲,休言萬般都是命

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 青城山建福宮靈祖殿對聯

勝境足盤旋,記曾結隊西來,三十六峯頻飽看

名區堪鎖鑰,休道大江東去,百千萬劫總浮漚 青城山前山建福宮後殿

道堪總懾羣流,神祕啓諸天,偶窺玄妙應如海

我亦邀遊萬里,丈人尊五嶽,漫說歸來不看山 青城山前山建福宮寧封殿楹聯

溯禹跡尊岷阜以還,南接衡湘,北連秦隴,西通藏衛,東峙夔巫。蔥蔥郁郁,縱橫八百里輿圖。試躡屐登上清絕頂,看雪嶺光騰,紅吞淪海;錦江春漲,綠到瀛洲;歷井捫參,須臾踏蝸牛兩角。爭奈路隔蠶叢,何處尋神仙帑庫?丈人峯直牆堵耳!回思峨眉秋月,玉壘浮雲,劍門細雨。尚依稀繞襟袖間。況乃夜朝羣嶽,聖燈先列宿柴天;泉噴六時,靈液疑真君唾地。讀書檯猶存芳躅,飛赴寺安敢跳梁!且逍遙陟檐卜崗,渡芙蓉島,都霧出廬山面目,難遽追攀,樓歡互玲瓏。今幸青崖徑達,問當初華渚姚墟,銅鑄明皇應宛在?

自軒壇拜寧封而後,漢標李意,晉著範賢,唐隱薛昌,宋徵張愈。烈烈轟轟,上下四千年文物。漫借?考前代遺徽,記官臨內品,墨敕親頒;曲和甘州,霓裳同詠;鸞章翠輦,不過留鴻爪一痕。可憐林深杜宇,幾番喚望帝歸魂。高士傳豈欺予哉!莫道趙昱斬蛟,佐卿化鶴,平仲馳騾,悉縹緲若遐荒事。兼之花蕊宮祠,巾幗共譙巖竟秀;貂嬋畫像,侍中與太古齊名。攜孤琴御史曾遊,吹長笛放翁再往。休提說王柯丹鼎,譚峭?鞋,那堪他沫水洪波,無端陶盡。英雄多寄寓,我亦碧落暫棲,待異日龍吟虎嘯,鐵船賈鬱定重來。

【相關閱讀】

青城山風景名勝區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邊緣、都江堰市風景區內,東距成都市68公里,距都江堰市僅10多公里。主峯老霄頂海拔1,600米,終年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峯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名揚四海。青城之幽素爲歷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從山門入口處的建福宮沿着被杜甫稱爲“丹梯”的石極而上攀登,道旁古樹參天,濃廕庇日,是“苔深不雨山常溼,林靜無風暑自清”的避暑勝地。山上的古道觀、天師洞、古銀杏、擲筆槽、二皇殿、手詔碑、麻姑池等都充滿種種傳說。1940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20世紀60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了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山充滿着眷戀之情。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道教發源地之一,被稱爲“第五洞天”,道家氣功聞名遐邇。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爲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歷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張道陵原名張陵,客居四川,學道於鶴鳴山中,依據《太平經》著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信仰,奉老子爲教主,以《道德經》爲經典,創立了五斗米道,又稱天師道,被後世尊爲天師,改其名爲張道陵。青城山是我國著名的國家級風景旅遊勝地,杜甫、陸游、張大千、馮玉祥等仁人志士曾在此駐足留連,近年來青城山後山又得到極大的開發。

青城山爲前、後山,均都建有纜車,方便遊人觀光。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里,景色優美,文物古蹟衆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蔚爲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羣洞、天橋奇景等。古人記述中,青城山有三十六峯、八大洞、七十二小洞、一百零八景之說。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峯巒、溪谷、宮觀皆掩映於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與山林巖泉融爲一體,體現出道家崇尚樸素自然的風格。堪稱青城山特色的還有日出、雲海、聖燈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成爲奇特。上清宮是觀賞聖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後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後,在上清宮附近的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們朝賀張天師時點的燈籠,稱爲聖燈。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1943年夏,傑出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曾來青城山寫生。他在天師洞獨居一室,先生創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圖《國殤》、《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給青城道士的《奔馬》和《天馬》圖,已製成石刻陳列。

青城後山位於青城山後,秦安鄉境內,距成都60公里,總面積100平方公里。西北與臥龍自然保護區爲鄰,東北與趙公山相連,東越天他山,乾元山可到天師洞,建福宮,西南與六頂山、天國山接壤,與青城山一脈相承,深藏不露,極具神祕色彩,直至20世紀80年代才加以開發。乘車從青城山大門左側公路西行,跨青溪橋,穿後山門,經飛仙亭、飛仙觀、響水洞、白石碾、金鞭亭、八卦臺、貢茶亭、迎仙亭、三龍亭等衆多景點,方到青城後山景區的起點站──秦安寺。景區全程20餘里,新建有上山索道可使遊客節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賞到青城後山大部分景觀。近年新建了各類賓館,爲遊客開闢了許多全新的旅遊項目。青城山還是蜀茶的著名產地,宋代設味江鎮,清代此地主產的`佳茶被列爲貢茶。洞天乳酒、苦丁茶、道家泡菜、白果燉雞爲青城山“四絕”。此外,還有都江堰渠道工程,它位於青城山麓的岷江干流上,距成都市55公里,創建於古蜀國開明王朝,秦昭襄王時(公元前三世紀中葉),蜀郡守李冰主持完成了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渠道的分水提(魚嘴)、引水口(寶瓶口)、泄洪提(飛沙)設計之巧今仍領中外水利專家歎服。玉壘山、“離堆”、“水則”、鐵樁、“漏”等古蹟,可讓人們領略瞭解古代工程的艱鉅和古堰建成後所起的作用。兩千多年來一直髮揮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爲水旱從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是中華文明史上與長城比肩而立的偉大工程。二王廟下的安瀾橋是一鐵索橋,古名“珠浦橋”,宋淳化元年改稱“評事橋”,清代嘉慶建新橋更名爲“安瀾橋”,橋爲1974年重建,橫跨內江、金剛堤和外江。站在搖搖晃晃的橋上,目睹水流湍急的岷江,看看“分四六,平水旱”的魚嘴,不能不爲古蜀國先民的智慧所折服。這裏現在已成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