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精選4篇)

讀後感2.8W

引導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精選4篇)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篇1

暑假中,我閱讀了美籍華人留美博士黃全愈先生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作者以自己的兒子在美國的學習中的“小故事”爲素材,通過一個又一個立體生動的案例分析,深入淺出地闡明瞭美國素質教育的特點,在對比中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教育所面臨的困窘,發人深思。

書中許多篇目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作爲美國天賦教育的入門功夫,所謂“批判性閱讀”,就是不僅從閱讀中吸收性地學東西,更重要的是從閱讀中批判性地學東西。死記硬背、人云亦云,那是末流功夫。批判性閱讀纔是硬功夫,纔是高段位的閱讀行爲。

想想在應試教育的教學氛圍中,批判性閱讀簡直無異於自殺。雖然我們中國的素質教育喊了許多年,對考覈的方式和人才的評判標準不改變,素質教育終將只是停留在嘴上。像我們的數學學科還好一些,,語文等學科方面,許多答案只能是現成的。爲了班級的平均成績,有哪個語文教師能夠鼓勵學生去批判性地閱讀課文?儘管事實上這些年在網絡上有許多教師或專業人士都對現行的教材進行了抨擊,但是事實上哪些課文不是精選的佳作呢?怎樣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

據說前幾年,作者到哈佛辦事。友人指給他看:哈佛大學的標誌是三本書,兩本朝上開着,一本朝下蓋着。什麼謎底?朋友引而不發。尋思了幾天,豁然開朗:哈佛想告訴她的學生,書本傳播了知識,傳播了真理;但書本也傳播了謬誤。因此,哈佛的師生都要不唯書,不唯上!哈佛追求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閱讀行爲。

但是這件事情如果放在中國,我們能對學生這麼說嗎,我們告訴孩子們,書本雖然傳播了知識,但是同時也傳播了謬誤?恐怕沒有幾個教師能夠敢於對學生這麼說吧?我們的孩子,已經習慣了老師說的就是正確的,書本上的當然也是正確的,這樣的觀念早已潛移默化了,讓他們進行批判性閱讀,確實困難太大。在某些問題的答案上,我們經常灌輸給學生的是,只有這樣的答案纔是唯一正確的,其他寫法都會扣分或者不給分,由此可見,分數仍然是控制着教師和學生的命門,爲了分數,我們只能捨棄其他開放式答案,哪怕是同一種意思的不同表達,而只能用經典的標準的答案來寫。

批判性閱讀,在當今中國的教育環境下,仍然只能是一個很難實現的夢。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篇2

4月,我們共讀《素質教育在美國》這本書。拿起書,封面上的幾行字吸引了我:“中美教育的震撼對比與剖析”,在這之前,我們讀過《第56號教室的奇蹟》,而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在中國的教育中成長,在美國的教育中成才的留美博士。作者對中國和美國的教育都有着深刻的體會和思考,尤其是他的兒子礦礦親身經歷了美國的教育之後,他對中美教育的體會和思考更加具體。

我們的教育和美國的教育到底有哪些差距?我從中又能學到什麼可以運用於我的工作中?我帶着這些問題看完了這本書。

本書在第一章《創造性能不能教》中,講述了兒子礦礦學畫畫的事:作者把有着繪畫天賦的兒子送進了邁阿密大學美術學院辦的繪畫學習班,可是在這個班裏,礦礦卻無法落筆畫畫,因爲老師什麼都不教,只讓學生塗鴉似地亂畫。最終,作者百思不得其解學校這樣教孩子畫畫,同意兒子不再上這種“誤人子弟”的繪畫班。可是過一時間,作者發現,自己的兒子評判一幅畫好壞的標準是“像不像”,而美國的孩子在繪畫的時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們從不問“像不像”,而是問“好不好”。由此,讓他想到訓練與教的問題。

這些內容其實就是我們也曾提到過的問題:我們應該做怎樣的教育?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形成了共識:教育者應該立足於學生的終身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辯證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然而,真正落實的又有多少。有多少老師還是在爲考試而教?爲分數而教?

我們集團開辦的國際部也好,還是小組合作高效課堂也好,包括集團提出的三三四目標,都是在爲此而努力地做着: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知識,而且通過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師一點點引導他們,告訴他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學習,最終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習慣、能力得到了培養和鍛鍊,知識也掌握了。我們現在做的,是在課堂上把本屬於孩子自由發展和思考的空間還給孩子!

書中第八章內容是“要不要懲罰孩子”中提到:美國學校的懲罰制度,允許孩子在走上社會以前有犯錯誤的經歷,有了這種自己教育自己的經歷,纔有可能在將來不犯或少犯錯誤。但隨之而來的,卻是一系列懲罰的制度。懲罰的形式多樣:給父母打電話、罰站、不讓參加課外活動甚至停課等,但不搞勞動懲罰。

其中也提到了懲罰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在美國學校對孩子的懲罰也多是以遏制孩子的ego膨脹爲目的的。

讀完此書,我們明白,原來在美國學校,是有懲罰,而且懲罰是比較嚴厲的,並是形成一系列的制度的。

其實,我們也制定有班規,但沒有很好地操作運用。我們也可借鑑他們的做法,先要形成制度,學生犯錯誤,接受懲罰就按制度辦。當然,制度形成的細節需注意,如讓學生參與制度的制訂,像停課這類的懲罰在中國可能是行不通的等等。

結合我們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我們需要明白懲罰的目的是教育,而不是教育的結果,懲罰要達到的效果是必須讓學生認識到問題所在,從而更好地改正錯誤。在學生已經認識錯誤所在並決定不再重犯時應免於懲罰。懲罰並不像獎勵那樣有效,教師在教育中應多用、巧用獎勵,少用、慎用懲罰。

  《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篇3

現在對於教育,人們常常提到的就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到底是怎麼樣的,恐怕每一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是重點都是一個,那就是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我們學部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及個性發展爲目標的指引下,不斷摸索着具有國際部特色的小班化素質教育!這個四月我們全體老師有幸共讀了黃全愈博士所著的《素質教育在美國》一書!下面我將結合書中的一個案例,談一談老師的責任感

每一個人都會有缺點,老師也會有他所不知道的知識,在我們中國的教育環境中,似乎許多人都認爲老師應該知道他所教學的專業的所有知識,似乎我們老師自己也認爲自己在學生面前不能承認自己有不知道的地方,這本書的第45頁就提到這樣一個案例!作者的兒子和同學遇到了一個不敢於承認自己有知識盲點的自然科學老師,兩個孩子爲了證明這位老師不夠有“料”,設計讓老師露出了自己的缺陷。這個案例觸到了我的心裏,在一次科學課上,我帶着三A班的學生去生物園觀察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不同特點,首先大家觀察地上的小草,生物園裏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草,一會兒有同學就問我不同野草的名字,由於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我沒有考慮到要去查查這些野草的名字,很多我都回答不上來,就直接告訴同學們:“老師也不知道!”面對我的不知道!孩子們有點失望,也無意說出了一句“原來老師有這麼多不知道呀!”。學生無意的一句話,我卻記在了心裏,後悔自己沒有準備好!

無獨有偶,接下來同學們來到了一棵開着火紅火紅花朵的'大樹前,同學們都認真觀察樹的各種結構,這個時候有學生對落在地上的花朵感興趣了,我就順便給同學們介紹了花朵的結構組成。每一位同學都聽得非常認真,這讓我很自豪!這個時候有同學問:“老師這叫什麼花啊?”,這個時候我覺得空氣凝住了,因爲我自己也不知道這種植物叫什麼名字,而剛剛學生說的“老師也不知道啊!”迴響在耳朵裏,正當我猶豫着要不要說不知道時,樑永毅說這叫紅櫻花!我想都沒想就直接附和他的答案!這件事讓我一直都無法放下,一位老師最重要的是要嚴謹,傳授給學生的知識一定要是正確的,不能誤導了學生!我想那天的課讓我終身都不會忘記!

看了這本書的案例,感受到面對自己的不足,最重要的不是遮蔽起來,是去解決!如果不敢於直接承認,我們可以巧妙的運用教育機智!比如我們開展生物角活動時,學生帶來的植物有的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就問我,我也會有不知道的。這個時候我會對學生說:“老師忘記了這種生物叫什麼名字,我們一起查一查。”然後立刻帶着孩子查資料,解決問題!當我們一起查資料找到答案時,我感受到孩子也很開心!然後對學生說:“以後大家也要學會面對問題時,自己想辦法解決,不能什麼都問老師,自學能力對你的一生是最重要的一種技能!”這不僅解決了問題,也沒讓學生對自己失望,還對學生開展了德育教育!

  談教育《素質教育在美國》讀後感篇4

前段時間有幸讀了《素質教育在美國》這本書,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美國教育有點滴了解,曾片面認爲美式教育開放,對孩子的個性培養比較好,而我們的教育就是缺少了這一點。在讀完了這本書後,讓我對美式教育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對我們自身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感悟。其實,凡事都是有利有弊,就如書中所說的“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歸宿也還是人。”

“如果連你都不相信自己,誰還敢投你的票呢?”這句話讓我感觸至深,現在我們一直鼓勵孩子自信,包括我們現在的小組合作教學形式,也是爲了給孩子更多地機會展示自己,能自信、大方。可是很多時候,我們卻沒有給孩子創造機會。比如,我們經常評選的優秀學生,往往都是同學們推選出來的,卻很少讓他們自己推薦自己。往往別的孩子在誇獎自己的時候,臉上不是自信而是不自在。開學時,在班幹部競選中,雖然一直都是鼓勵孩子自薦自己,可是效果還是不明顯。如果我們能堅持鼓勵孩子,多給孩子們自薦的機會,相信我們培養出來的孩子更自信!

“沒商量”的“天條”這一小節也讓我有較深的感觸,特別是其中的權利和義務,學生的義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學習,在集會或各種活動中要舉止適當,完成作業,保證家長能看到學校讓帶回家的各種文件和報告。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就是需要讓他們明白學習是自己應盡的義務,以上一些義務更是他們應該應盡的義務,不能任由孩子把完成作業當成是爸爸媽媽的義務。分清各自的任務,認真地儘自己職責完成自己的義務,這樣更有利培養有責任心的下一代。

看完了這本書,我還有一些觸動,就是美式教育特別維護教師的權益,這樣能保證教師更好地工作。雖然我不贊成過去地棒打式教育,但是現在的學生和家長就是上帝這種風氣也不行,明理的家長還能理解和支持老師的工作,而很多不明理的家長卻是以爲自己真的就是上帝,認爲老師就是應該和他們一樣袒護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也不容許老師教育孩子,更別說適當地懲罰了。而這本書中提到的幾種懲罰孩子的形式對本書作者的兒子的成長還是有效的。

如果真的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信我們的教育一定會更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