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

讀後感5.97K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樹上的男爵》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

斷斷續續在看《樹上的男爵》,感覺似乎以前從來沒看過,是一個全新的故事。這種感覺很好,美好的新鮮體驗。從前那遍閱讀,幾乎沒有一點印象,並未留下任何記憶和感受,但這次看卻覺得,書中很多地方寫得充滿想象力,浪漫又豐富,讓人難忘。

比如書中對翁布羅薩茂密森林的描寫,各種樹木的細緻刻畫,彷彿每種樹即是一個人,有它自己的性格和風華,柯西莫生活期間必然會熟悉和愛上他們,書中說這是一種友情;還有男爵的貴族鄰居——翁達利瓦家的花園,是個集世上一切奇珍異卉的園林,有一種潮溼的神祕感,尤其從遙遠的東方和熱帶移植過來的'樹木,讓這個植物園有了異域風情,契合了小說的奇幻感,也是卡爾維諾童年生活的反映。

卡爾維諾的父親是意大利聖萊莫人,一個出色的園藝師、農學家;母親是撒丁島人,植物學家。全家人在聖萊莫生活的那幢別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試驗站,又是熱帶植物的研究中心。卡爾維諾自幼生長其間,不僅從父母親那裏學到很多自然科學知識,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異草以及樹林裏各種動物的習性,還經常隨父親去打獵垂釣。所以柯西莫得以在樹上生活,一切森林生活的細節描寫,都因爲他這種與衆不同的童年生活得以建立和完善。

其中兩個人的故事,讓人覺得殘忍而悲傷。一個是大盜賈恩·德依·布魯基,自從他愛上讀書後,荒廢了很有前途的強盜生涯而被捕,在監獄裏還一直惦記着沒讀完的一本小說,於是每天在提審之前或之後,他都雙手抓住鐵窗,聽柯西莫給他念書。行刑前當絞索套上脖子時,他問柯西莫小說主人公的下場,“把這樣的結局告訴你,我很難過,賈恩。”柯西莫回答,“喬納丹最後被吊死了。” “謝謝。我也是這樣!永別了!”他自己踢開梯子,繩子被勒緊了(12節);

另一個是律師騎士勾結土耳其海盜背叛國家,臨死前還喊着“扎伊拉-----扎伊拉------”,可能是一個女人的名字,他駕着小船要去找她,遇到以爲被他出賣的土耳其海盜。深夜的海上,月光銀亮,照在墨色的海面上,律師騎士的頭像一個帶尾巴的浮標,起伏不定。那朝上翻着的臉,仍舊帶着平素驚恐不安的神情(他一直被認爲是一個膽小怯懦的人),嘴是張開着的,鬍鬚以下的部分全都浸在水裏看不見。他漂着,蕩着,他那雙瞪大的眼睛朝上望着,好像什麼也沒看見。當短腿狗佳佳把他推到船舷邊,這時纔看清沒有衣領,沒有軀體,什麼也沒有,只有一顆頭顱——埃內阿· 西爾維奧·卡雷加被突厥彎刀砍下的頭(15節)。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2

《樹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一篇長篇小說,是《我們的祖先》、《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三部曲之一。想來意大利的作家還真是挺偏愛三部曲的。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法國大革命爆發前,風雨飄搖的封建貴族統治即將隕落的前夕。主要講述了男爵爵位繼承人柯希莫因爲難以忍受父母的專制管教,憤而脫離地面,開始了從此直至生命消逝的幾十年沒有再落地,生活在樹上的人生,

男爵這一稱謂最早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中的一個等級。按出土的甲骨文,至少商朝時已經有了“男”這一爵位。《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英語“Baron”和意大利的“Barone”,詞義來源於拉丁文的Baro,男性位於(On)之上。

表達高人一等的貴族身份。男爵同時也是歐洲貴族爵位中最低的一等。小說的前半部分,也着重刻畫了柯希莫的父親作爲一名低等貴族妄想着沿着世襲爵位不斷攀爬的癡迷和一板一眼、刻板刻薄的家族極權式管理。而柯希莫對於家庭的反叛也是基於此而發生的。

你們別費神了,我認識我的`路,我知道我要走的路。卡爾維諾童話式的書寫風格構造了一個如夢似幻但又無限貼近真實的故事。小說刻畫了“我”作爲柯希莫的弟弟的存在,哥哥的超凡脫俗和弟弟的循規蹈矩、平庸無奇形成了一種戲劇性的衝突。起到了調和與抒情的作用,糾正了講述一則童話故事時完全客觀的冷漠態度。

小說裏除了具象的“我”這個角色,還有一個主題就是“自我”。柯希莫放棄了世襲爵位的身份、地面上行走的自由、門當戶對的戀愛等等一系列本可以安然享受的權利,顯然是爲了保持本真的自我。在與薇莪拉最後的對峙中,面臨愛情的選擇時,柯希莫始終堅持着這一點:“如果不充滿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愛情。”

後來,輕率魯莽的一代代人誕生了,毫無遠見的貪婪產生了,人們不愛惜東西,也不愛護自己,這一切就消失了。

森林在消失,人人都認識到一生生活在樹上這個故事的荒誕,荒誕就荒誕在如今再也不會有成片的森林和樹木,如此多樣性的生物圈去爲在樹上的生活創造這種環境了,一切都改觀了,人不可能再像柯希莫那樣沿着樹木暢行無阻了。更深層次的反思應該是,在一個如此的環境中,有多少人還能像柯希莫一樣不隨波逐流、不隨遇而安,敢於衝破認識的迷霧和意識的舒服而重拾自我呢?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3

樹上的男爵,有一個朋友說,原來看了一個齊天大聖的小說。

《樹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學家伊塔洛·卡爾維諾的一篇長篇小說,是《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說以傳統敘事手法隱喻了現代社會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喪失以及焦慮迷茫的生存狀態,展現了現代社會中處於生存困境下的人類個體追求自我存在空間和價值的歷程。同時在時間軸上,體現了通過對個人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從而達到非個人主義完整道路的主題。小說思維活躍、思想深刻,深刻的刻畫了現實的種種弊端,啓迪人們對人類的命運和現實社會予以深入思考。——以上來自百度百科。

樹上的男爵,在我讀起來,閱讀感受不算最好的。或許跟翻譯有關係,也或者跟作者本身的風格有關係,最可能的還是自己的功力不夠罷。不過,好在這本書還是很有些意思的,就像書名一樣,時時透着一份荒誕,而荒誕的背後又隱隱透着一絲悲涼。

一個有着顯赫身世的少年,拋棄了自己的家族,在樹上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在這個王國裏,他就是那個獨特的存在。他從來沒有過夥伴,除了那隻只能在地上幫助他打獵的短腳獵犬。他幫助過許多人,但只是在幫助他們。他在樹上學習,甚至成爲了一個哲學家。他在樹上演講,成爲了意見領袖。他在樹上戀愛,但是最終沒有完滿的結局。

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作者並不想讓主人公與這個世界割裂。主人公並不是一個主動脫離世界的人,他只是換了一個角度,對世界有了一個不同的視角。視角不同,這個世界也就不一樣了,更何況樹上的世界彷彿是一個可以到達任何地方的國度,它沒有階級的差別,沒有身份的尊卑,也正是因爲如此,主人公才與更多的人產生了聯繫,讀後感m才知道了許多人不知道的消息,做成了許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正像百度百科裏說的,主人公用自己的決定和努力,來達到非個人主義的主題。小說從頭到尾,看似是主人公一個人的故事,其實是主人公在不斷尋找他期望的認同的'過程,他找共事的夥伴,找思想上的同路者,找戀愛的對象,可是所有的人又都不像他只在樹上生活。樹上和地下,永遠是不可抹平的差距,主人公再如何努力,最終還是無法跨越上與下的距離。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但是從他決定在樹上生活的那一刻起,他就成爲了一個不同世界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經營自己的世界,終究還是與這個世界無法融合。當他老了,也無法回到曾經的地面,隨氣球飛走了。

或許,當他爬上樹的那一刻起,這個世界就完全不一樣了。原來平面展開的世界,突然立體了起來。在上面可以看見別人看不到風景,也可以看見平時看不見的祕密,也可以看不見不一樣的人心。正是這一點點不一樣,讓這個世界因爲主人公在它的上面又疊加了一個世界,所以這個世界就和原來的世界,不一樣了。我們或許無法想象,如果主人公沒在樹上,這個世界會不會不一樣。

或許,我們無法想象,如果這個世界少了一個你,這個世界會不會不一樣。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4

斷斷續續在看《樹上的男爵》,感覺似乎以前從來沒看過,是一個全新的故事。這種感覺很好,美好的新鮮體驗。從前那遍閱讀,幾乎沒有一點印象,並未留下任何記憶和感受,但這次看卻覺得,書中很多地方寫得充滿想象力,浪漫又豐富,讓人難忘。

比如書中對翁布羅薩茂密森林的描寫,各種樹木的細緻刻畫,彷彿每種樹即是一個人,有它自己的性格和風華,柯西莫生活期間必然會熟悉和愛上他們,書中說這是一種友情;還有男爵的貴族鄰居——翁達利瓦家的花園,是個集世上一切奇珍異卉的園林,有一種潮溼的神祕感,尤其從遙遠的東方和熱帶移植過來的樹木,讓這個植物園有了異域風情,契合了小說的`奇幻感,也是卡爾維諾童年生活的反映。

卡爾維諾的父親是意大利聖萊莫人,一個出色的園藝師、農學家;母親是撒丁島人,植物學家。全家人在聖萊莫生活的那幢別墅既是栽培花卉的試驗站,又是熱帶植物的研究中心。讀後感.卡爾維諾自幼生長其間,不僅從父母親那裏學到很多自然科學知識,熟知名目繁多的奇花異草以及樹林裏各種動物的習性,還經常隨父親去打獵垂釣。所以柯西莫得以在樹上生活,一切森林生活的細節描寫,都因爲他這種與衆不同的童年生活得以建立和完善。

其中一個故事,讓人覺得殘忍而悲傷。大盜賈恩·德依·布魯基,自從他愛上讀書後,荒廢了很有前途的強盜生涯而被捕,在監獄裏還一直惦記着沒讀完的一本小說,於是每天在提審之前或之後,他都雙手抓住鐵窗,聽柯西莫給他念書。行刑前當絞索套上脖子時,他問柯西莫小說主人公的下場,“把這樣的結局告訴你,我很難過,賈恩。”柯西莫回答,“喬納丹最後被吊死了。”“謝謝。我也是這樣!永別了!”他自己踢開梯子,繩子被勒緊了。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5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意思的小說叫做《樹上的男爵》,小說內容如同題目一般,講述的是一位生活在樹上的男爵的故事。十二三歲的時候由於一件事情與父親發生爭執,賭氣之下爬到樹上,後來竟然就再也沒有下來過。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生活一輩子怎麼可能一直在樹上待着呢?但是,這位男爵就是在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

書中的男主柯希莫,是一個十分叛逆的男孩,他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古板的老伯爵,總是希望貴族可以恢復往日的榮光和繁華,十分教條化,卻不曾想過他的長子竟會如此違揹他的意願。柯希莫與父親鬧翻之後,爬上樹梢決定再不下來,家裏人都覺得這個男孩頑皮夠了之後就會下來,但是柯希莫卻在樹上發現了一片新天地。他在樹上生活、睡覺,在樹枝上走來走去,在樹上打獵,在樹上看着樹下的人勞作、聊天、生活,他也在樹上參與家裏定期的禮拜及其他家族性活動。柯希莫在樹上的生活很豐富,他學會了自給自足,幫農人幹活換取食物,用捕獲的獵物換取想要的東西。作爲家裏的長子,他從不覺得自己身份比普通人高貴,儘管父親從小就這麼教育他們。在樹上生活之後,柯希莫在高處將一切都盡收眼底,跟平民成爲朋友,跟強盜頭子成爲夥伴,他讀書,去遠處的樹上旅行,過着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拘無束。愛情曾讓他飽受折磨,但我覺得那應該是人生的必經階段吧,追求過,擁有與否就沒那麼重要了。書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人,下面筆者將幾個典型人物分享給大家。

將叛逆進行到底——樹上的.男爵柯希莫

這個在樹上生活了將近一輩子的男爵幼年時是一個十分叛逆的人,年少時期誰都會有叛逆,但是能像柯希莫一樣將叛逆進行到底的人恐怕不多。小時候,我是個十分任性的孩子,跟爸爸媽媽一言不合就離家出走,躲在房子旁邊的麥秸堆後邊,一直到天黑都不回家,但是當爸爸媽媽找來的時候,雖然表現的十分不開心,還是會跟他們回家,小時候的“離家出走”就是這樣,現在回想起來總是忍不住發笑。跟柯希莫相比這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只是跟父親在飯桌上發生了爭執,柯希莫上樹之後就再未下來過。

最初的時候,他也沒有想過自己會在樹上度過餘生,但是當他在樹上的生活跟樹下無異,並且越來越豐富的時候,他就再也沒有想過要下來。柯希莫是一個十分偏執的人,在他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卻十分明確自己不想要什麼,並且能夠果斷的向自己討厭的生活方式說再見,不懼父親的威嚴,不擔心不靠家庭自己將會生活不下去。如果放到現代,柯希莫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甘心放棄身份,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在他十二歲的時候或許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但是無知者無畏,當生活的巨輪一步步向前推進,他勇敢的乘着風帆,昂首向前。柯希莫代表了特立獨行的一類人,不擔心別人覺得自己與衆不同,只願追尋自己的內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騎士律師竟然擅長養蜂

柯希莫曾經認爲律師騎士(柯希莫父親同父異母的兄弟)一無是處,把家裏事務管的一團亂,總是說着一些別人聽不太懂的話。偶然之中,柯希莫發現自己的這位叔父對於養蜂十分在行,對水利也十分有研究。當柯希莫去跟他討論這些的時候,竟發現律師騎士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宇宙,當小宇宙的大門緊閉時,誰也走不進去。

高中的時候,班上有一個很內向的女生,總是喜歡坐在角落裏,上課很少發言。在教室外面路過總是微微一笑,很少說話。對她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她喜歡早讀的時候聲音很大的朗讀文言文,常聽她讀《滕王閣序》,其中“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那幾句到現在還記得十分清晰。大學聯考臨近時,教室佈置成考場,總會幾個人湊在一個桌子上覆習功課,偶然一次和那位女同學坐到一起,言語之間,才發覺她的文采十分好,幾乎每一篇文言文都可以誦讀,聊起古典文學和古詩詞,頭頭是道,那時候,我覺得她的身上是發着光的,耀眼奪目,不再是那個坐在角落裏不說話的姑娘。

酷愛看書的強盜,你見過幾個?

鎮上有一個強盜頭子,柯希莫從未見過,他十分想認識一下這個強盜頭子。偶然一次機會,柯希莫救了強盜頭子,強盜頭子發現柯希莫在樹上有很多書,就開始從柯希莫這裏借書,並且十分認真的看書。強盜頭子對書陷入一種狂熱的喜愛之中,除了看書,對於任何事情都不再有興趣,包括去搶劫。直到最後入獄,他還惦記着自己讀的那本書的結局,柯希莫在樹上爲他讀完結局,他如同書中主人公的結局一樣被吊死。

說到強盜,人們一般都會想到殺人放火搶劫,很少有人會把強盜與讀書聯繫到一起。對於強盜來說,搶劫或許是跟種地、經商一樣的職業,很多人成爲草寇也是被逼無奈的吧!說到這裏,筆者想到了“程式化思維”,人們總是習慣以定式思維去想他人的生活習慣、處事方式等,甚至把一些非常態的事情當成一種常態,思維會發懶,更何況知主導思維的人類呢?

小結

柯希莫的一生,爲鎮上公共事業發展做出了極大地貢獻,老年時期神經不太正常,總是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話,無論如何,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度過了一生,並且贏得了人們的尊重。爲他的勇氣、膽識點贊,希望每個人都能向柯希莫一樣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遇到問題時迎難而上不退縮。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6

閱讀這本書純粹是因爲最近那篇爭議頗多的大學聯考作文中有所提及,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爲這篇大學聯考作文,我或許一生都不會翻開它——這本書的作者卡爾維諾的名氣顯然比在大陸廣爲人知的博爾赫斯等人要差上許多。倘若讓我描述這本書,那麼我認爲這是屬於卡爾維諾的《海上鋼琴師》或《局外人》。

故事的主人公柯希莫在12歲時因爲不滿姐姐做的蝸牛餐而逃出家門,住到了家門口的樹上。在他生命剩下的53年裏,他的雙腳再沒有觸碰過地面哪怕一次。居住樹上的這53年裏,他安然地在樹上捕獵,學習,戀愛,與人們交往,與伏爾泰、盧梭等人通信,擊退強盜和野狼的襲擊,使一位讓人聞風喪膽的強盜迷上文學從而放棄搶劫,甚至領導革命。

如果說,當12歲的柯希莫爬到樹上被認爲是叛逆所爲,那麼當他向地面、家人和社會喊出“我決不下樹!”時我們才得以知道,這決不是一個孩子的叛逆,用“追求”二字形容才足夠恰當。柯希莫追求的是一種“遠離地面”的、只有在樹上才能夠獲得的自由。 這一點可以從書中柯希莫說的“誰想看清塵世就應同它保持必要的距離”中見得。柯希莫並不是想逃避地面上的生活,相反,他仍然深沉地熱愛大地,熱愛大地上的`人民,動物,景色,可又拒絕與他們接觸,“他始終認爲,爲了與他人真正在一起,唯一的出路是與他人相疏離”。

這種疏離從柯希莫的愛情上可見一斑。柯希莫的愛情是這本書裏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與草地上盪鞦韆的薇莪拉相愛了,然而卻因爲彼此的觀念不合而分開。薇莪拉的愛情激進而具有排他性,認爲“戀愛的人只要愛情,也用痛苦來換取。” 而男爵則認爲“痛苦是消極的精神狀態”,出於驕傲和對自我的堅守,他與薇莪拉分手了,這份愛情直到他們的生命終結都未能修補。柯希莫的一生是孤獨的一生,作者不止一次暗示到,無論是生活在樹上還是樹下,人都是孤獨的,人唯一能夠保有的是自我。柯希莫顯然已經領悟到這一點,所以才拒絕與薇莪拉的愛情:“如果不充滿力量地保持自我,就不可能有愛情。”

今天看來,這是一個帶着荒誕和悲劇色彩的故事,從那頓蝸牛餐到柯希莫在死亡之前乘熱氣球飛向天空,最終死在空中的情節,一切都十分荒誕,似乎是作者借柯希莫這個角色向讀者打了個啞謎:只有遠離人羣,才能真正生活在人羣中。 生活在樹上,疏遠人羣,是對自我和理想的堅貞追求;從高處俯瞰人羣,一樹之遙,是現實到理想的距離。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7

《樹上的男爵》是意大利作家伊塔諾卡爾維諾關於人如何實現自我的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三部曲:《不存在的騎士》寫爭取生存,《分成兩半的子爵》寫追求不受社會摧殘的完整人生,《樹上的男爵》中描繪出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通過對個人的自我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到達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三部曲通過三個故事講述了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

去年春節的時候何凱文老師在QQ空間推薦了一個書單,照單在噹噹搜索,買了十幾本書,歐洲作家的居多,收到書的那天,我師傅見到說,買這麼多真浪費,這輩子你都讀不完,我心裏暗笑。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在忙碌的狀態中、似乎沒有時間讀那麼多書,在乎外在的很多東西,卻很少抽出時間留給自己。

所以,決定把讀書的時間搶回來,剛開始不習慣,看會書就得上網瀏覽網頁、看些吸引眼球的新聞、和QQ好友聊上那麼幾句,總不得寧靜,直到翻開伊塔諾卡爾維諾的三部曲,被他天馬行空中故事中折射出來的理念所吸引,自此堅持每天晚上睡覺前看一會書,現在回過頭,那被我師傅認爲我一輩子都讀不完的書,都讀完了,又買了比那更多的`書。如今,工作依然比原來更忙,卻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看看書,只是少了些活動、多了些回絕,才享受這怡然自得的書中樂趣,喜歡和書友們一起的暢談,催促自己能夠從中進展更多的思考。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8

《樹上的男爵》,僅僅是這五個字,自身就帶有一種不羈的、反骨的意味。翻開這本書,確實有着令人眼前一亮的故事。

貫穿整本小說的,是“我”?的哥哥,柯西莫的故事——從第三者的視角出發,將整一個故事的格局構架起來。給我一種娓娓道來的、似真似假的感覺。

主角柯西莫出身貴族,他的人生本應該是縱情在上流社會的情慾酒色之中,?浸潤在權勢、金錢中,但是他並沒有。他十幾歲起便一直生活在樹上,在那裏度過了他的青年、壯年與老年,他的結局,亦充滿了戲劇性。

在我看來,柯西莫是一個悲劇,一個徹徹底底的悲劇。他同家人不親近,同愛人相分離,同世人皆格格不入,但是,他做到了自己。生活在樹上所折射出來的,是扼住咽喉、失掉自由的現實,柯西莫以自己的行爲,成爲了真正的“反抗者”。

寫到這裏就不得不提到《1984》了,同樣是自由被剝奪的情況下,我曾經認爲溫斯頓·史密斯已經是在懸崖邊試探的死刑犯了,直到遇到了《樹上的男爵》,柯西莫是真正的反叛者——於家族,於其本身,柯西莫真正踏出了爲自由而戰的那一步,相比於溫斯頓,他是真正的鬥爭者。而主角在故事裏的感情經歷,倒像是設定好的軌跡,在某一種程度上昭示着他孤身一人的命運。

全書中最爲觸動我的一句話是“我將盡一切努力以更配得上‘人’這個稱號,我將具備他的一切品質”。生而爲人,生而爲衆生,我們既然以“人”的身份來到這個世上,我們窮盡一生其實也只是爲了做自己。可能這句話有待考究,但是柯西莫做到了,他以他的.行動、閱歷和他的一生熱愛着他所向往的自由,熱愛着那些被撕得粉碎的現實。是歷經哀痛之後纔會銘記的一種感情。

故事的收尾以“落筆”作爲結束,彷彿是給這個漫長的故事做了一個收尾,合上書本腦海裏依舊回想着刻在柯西莫墓碑上的話——“柯西莫·皮奧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被現實束縛着的自由,最後升入天空,在那裏無限發散。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9

“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着大地,升入天空”————伊塔諾·卡爾維諾

這是一個近乎荒誕的故事,卻又無比令人動容。這不是什麼英雄史詩,也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這只是一位孤獨的守望者,追逐自我與價值的故事。

1767年6月15日翁布羅薩區男爵繼承人,12歲的柯西莫再也忍受不了世俗的條條框框的限制,爬上了花園中的聖誕樹;並宣言說:“我絕不下樹!”他堅守了這一規則終身,直到臨死前,他還抓住了飄經樹尖的熱氣球,結束了他那比任何人都要孤獨,都要傳奇的一生。

前段時間,我們做了一個有關大學生理想信念的調查問卷,卻非常遺憾的發現,大多數人的理想是有關於賺大錢,找工作,過穩定的生活。卡爾維諾在小說後記中寫道:“顯而易見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奇蹟的世界,人們最簡單的個性全部被抹殺,而且人被壓縮成了預定行爲的抽象集合。今天的問題已經不再是自我及部分的喪失,而是全部喪失。”的確,我們從小被教育“你要好好學習。”“爲什麼要好好學習呢?”“好好學習你將來就可以找個好工作,就可以過想過的生活!”於是,我們開始努力,開始追逐。據調查,百分之三十的人是因爲理想的選擇,更多人受身邊的人的影響,或是找工作的需要。我們做出了一個個不同的選擇,但多少人又處於真心呢?又有多少選擇不是被預設呢?又有多少人只是爲了適應社會,讓自己更有競爭力呢?例如,高中學樂器的,學樂器不是因爲興趣,而是爲了得到證書,對進大學有幫助,我們學習物理化學,不是因爲熱愛科學,只是爲了取得好成績,甚至有些人連原理都不想搞清楚,只是瘋狂刷題,死記公式。我們每年這麼多人報金融財經專業,基礎科學卻很少有人問津。我的同學中,有人熱愛理工,卻受父母的壓迫選擇了學醫,有的同學甚至只是爲了蹭個學校的名頭,選擇了自己的甚至聽都沒有聽說過的專業。我們活成了社會想要我們活成的樣子,我們的生活光鮮亮麗,我們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成爲了被別人看得起的人,然而這真是我們想成爲的人嗎?我們鮮少靜下心探索,我究竟是誰?我的人生究竟有和意義。我們就像工業流水生產的產品,按照固定的模子鑄造。被世俗的理想所挾持,把世俗的理想變成了自己的理想。

很多人想逃脫,卻又無力反抗,就像柯西莫的弟弟“我”一樣,雖然曾經和他一樣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最後迫於現實的壓力,按照預設的軌跡成爲了一個普通的貴族,同另一位貴族少女聯姻,過着富足卻又乏味的生活。而“我”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後來慢慢地明白,爲哥哥提供各種幫助,但“我”卻始終活在他人對自己的價值判斷中,不得脫身。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柯西莫是可笑的,正如小說那些認爲他是一個瘋子的民衆一樣。柯西莫本可以活的十分美好,可以追求一切財富與聲望,正如他的父親。可從另一個角度看,縱觀他的人生,其實他的人生也沒有什麼固定的目標,他只是想和世俗保持一定的距離,做一個孤獨的守望者,追求者遠方。他的一句話十分的精彩:“對於遠方的思念,空虛感,期待,這些思想可以連綿不斷,比生命更長久。”在別人看來,他的一生沒有什麼意義,他總在樹上顛沛流離,身爲男爵卻過着過着流浪漢的生活,沒有固定的理想,只是不斷的向着遠方,不斷地探索與追逐,但他的精神世界是十分充實的。反觀我們,一輩子忙碌奔波,最後所追求的也不過是大腦中的一系列生化反應,何不做真實的'自己呢?《空之境界》有這樣一句話:“只要人還活着,就還有可能,願你的當下|將來都屬於你自己,一個普通但又特別的你自己!”我們大多數只是芸芸衆生中毫不起眼的一個,但我們每個人又都是特別的,這並不是指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肉體,假如基因技術成熟,完全可以塑造出和你一模一樣基因的人,讓你與衆不同的是你的靈魂,你在順從內心的選擇中走出只屬於你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我把這叫做特別。

文中的強盜本來只能在強盜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他雖然熱愛閱讀,但強盜早已成爲他的固有標籤,只是爲了搶劫而搶劫,直到他遇到了柯西莫,他的人生才徹底改變,他不在搶劫而只是沉浸在閱讀之中,最後在他被捉住,即將被絞死的時候,柯西莫及時趕到告訴他還沒來得及看完的書的最後結局:主人公被絞死了,他只是平靜的笑笑:“謝謝,我也一樣!沒有虛度時光的悔恨,更沒有臨死時的恐懼!我想,他一定是滿足的死去的吧,以強盜的身份苟活了那麼久,這樣的他,最後也做回了自己,有了自己的追求。

當然,想在世俗的裹挾下做自己是多麼的艱難,在西班牙,柯西莫本以爲找到了和自己同一類人,卻遺憾的發現他們只不過是被迫淪落到樹上的,他們的內心依然和地上的人們一樣,只有烏蘇拉和他站在一起,然而到最後,國王的禁令解除,烏蘇拉雖有心卻無法反抗,被拽向地面,最後沿着世俗的軌跡死在了修道院!啊,多麼悲哀,世俗的力量是多麼強大,強大到我們早已被它控制卻不自知,強大到我們試圖擺脫卻無能爲力!因此,柯西莫早早離開了地面,他曾說過:誰想要看清塵世,就應同他保持必要的距離。正如他在老年回憶時說:許多年來,我爲一些連我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樹上。他是孤獨的,終其一生,除了兩端短暫的愛情都孤獨的流浪着,他就像一個孤獨的守望者,始終守望着我們的世界,也許這一生,他顛沛流離,也許這一生,他一直追求着遠方卻沒有找到答案,但至少,他的過了一段只屬於自己的閃耀的人生。

看完這本書後,我最先想到的是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1900,柯西莫,一個一生都沒有踏上過陸地,一個一輩子都生活在樹上,一個不願意讓世俗污染自己的音樂,一個與世俗保持距離爲了成爲自己。當然,他們是不同的,但他們都成爲了守護自己王國的孤獨的騎士。還有一位作家,王小波,卡爾維諾一直是王小波盛譽的作家,而王小波正像王小波那些特立獨行着,他筆下那隻特立獨行的豬不正是他們這類人最真實的寫照嗎?他說:我從小就想寫小說,最後將近40歲時,終於開始寫作,我做這件事純粹是因爲,這是我愛的事業,是我要做的,而不是我必須做的,這是一種本質的區別。他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他的小說與雜文,放肆、張揚、與傳統格格不入,以至於很多人對他的文章嗤之以鼻,但同時,也有許多人下輩子願做王小波門下走狗。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爲柯西莫,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爲王小波,我們腳上的鐐銬太重,但,請戴着鐐銬舞蹈,我們不是爲了別人而活,我們不需要他人對自己的價值判斷,我只願成爲一個孤獨的守望者,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0

《樹上的男爵》講的是一個名叫柯希莫的男孩,生活在貴族的家庭,在十二歲時離家出走,並且一輩子沒有回到過地面,在他父親死後,他繼承了爵位,故題目爲《樹上的男爵》。

他爲什麼要離家出走?顯見的原因是對他父親專制的頂撞,但故事的敘述者,他的弟弟寫道:“我哥哥表現出的拗勁頭中蘊藏着更深厚的東西。”應該說這更深厚的東西是小說最最核心的精神。

有趣的是,雖說是離家出走,但他其實從未中斷過與家人的聯繫。他弟弟自不必說,經常跟他在樹上玩耍。他的母親,也很快就接受了這樣一位古怪的兒子,常常用望遠鏡看他,並搖搖彩旗互通消息。只有他的父親,始終板着面孔,在外人面前深以他爲羞恥,但他最終還是把他的爵位和寶劍交給了兒子,這象徵着最終的承認。

他雖說一直生活在樹上,但他並沒有變成野人,有着文明人的行爲規範,例如他專門在樹上找了一處作爲廁所,也受着程度高的教育,他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圖書館,甚至還與狄德羅等人有書信往來。敘述者有這樣一句話:“我自始到終都清楚他的位置,在這裏,在我們這一邊。”我在讀時琢磨不出,“我們”指的是什麼,直到柯希莫在接受爵位時所作的承諾:“我將盡一切努力以配得上人這個稱號,我將具備他的一切品質。”我才明白“我們”指的`就是人。

儘管他一直住在樹上,但他也沒成爲一名隱士。他經常幫助當地人,甚至領導過衆人對抗火災和野狼,他也加入我種各樣的工會。並且正由於他一直待在樹上,他逐漸對樹木乃至自然有了感情,誠如敘述者所言:“他那時愛鄰人愛自然也愛自己。”

總之,他離家出走並住在樹上的原因並不是逃避,他沒有逃避家庭,沒有逃避文明,沒有逃避社會。那麼他做這一切的目的究竟何在呢?伏爾泰在書中也問過柯希莫的弟弟同樣的問題,回答是:“我哥哥認爲,誰想看清塵世就應當同它保持必要的距離。”我相信很多人認爲這就是答案,但在我看來這只是一句漂亮話,因爲柯希莫對所謂“塵世”的態度並非是研究的,而是積極參預。

故事裏,柯希莫寫了本書,作者創立了在樹頂上的完善國家,說服全人類在那裏定居並且生活得幸福,他自己卻走下樹,生活在已經荒蕪的大地上。這一段告訴我們,柯希莫確實試圖在與塵世保持距離,那麼保持距離又是爲了什麼呢?

故事中有一個律師騎士的人物形象很特殊,他一方面是男爵一家的管家,管理日常事務,另一方面他有着鮮爲人知的養蜂的地方,這與管家的身份沒有任何聯繫。敘述者評論柯希莫與律師騎士的關係時寫道:“他總是跟在律師騎士的古怪形象之後,留心觀察一種可以把自己的命運同其它人的命運分隔開來,並且成功地變成與衆不現的人的方法。”一句話,做自己,我認爲這就是問題的答案,這就是“那深厚的東西”。

《樹上的男爵》是卡爾維諾《我們的祖先》三部曲的第二部,另外兩部也同這一篇一樣,有一些超現實的氣氛和元素。卡爾維諾曾收集、整理並出版了〈意大利童話〉,這就讓人懷疑《我們的祖先》是對這些童話的一種仿寫,因爲二者確實有很多共同點。但有評論認爲,雖然名爲《我們的祖先》,但作者描寫的卻是現代人的生活,確實,本篇《樹上的男爵》所傳達的“做自己”的精神,已經遠遠超出了對童話的仿寫。

最後讓我們看看柯希莫的離去:在他彌留之際,一個載人的熱氣球從樹上飛過,柯希莫一躍而起,就像年輕進一樣,抓住了繩索,踩在錨上,消失在大海那邊。

卡爾維諾在《美國講稿》中講到文學的一大要素便是“輕”。我認爲,柯希莫在臨死前那輕盈的一躍,很好地詮釋了“輕”的含義。

這樣的離去方式,使得他的墓碑也與從不同:“柯希莫。皮奧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1

讀卡爾維諾的書,如夢如幻,如癡如醉。我想閱讀這本《樹上的男爵》,是因爲王小波是這位最富有創作才能,最有趣的意大利著名寓言式作家的忠實粉絲,又盛譽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爲完美作品。究竟這本書吸引人的魅力在何處?

《樹上的男爵》爲卡爾維諾的《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與《不存在的騎士》、《分成兩半的子爵》代表通向自由的三個階段。卡爾維諾說,他想使它們成爲關於人如何實現自我的經驗的三部曲。而《樹上的男爵》的故事中就有一條通向完整的道路,就是通過個人的自主抉擇矢志不移的努力而達到的非個人主義的完整。

簡單來說,就是人如何成長爲一個完整的自我。故事中的主人公,柯希莫男爵,從十二歲跳到樹上到六十五歲雙腳從未接觸過地面哪怕一步,他一輩子生活在樹上,捕獵、閱讀、戀愛、與人們交往、擊退強盜和野狼的襲擊等等,甚至組織領導革命。“從此,他一生都生活在樹上,卻將生命更緊密地與大地相連。是不是真的只有先與人疏離,才能最終與他們在一起?”

卡爾維諾筆下的柯希莫男爵就是這樣成爲一個完整的人,疏離人羣並不意味着避世隱居式的'生活,而男爵跳到樹上之後,反而能夠讓自己與更多的人交往,獲得更廣闊的天地。離得太近,往往讓我們無法看清現實。男爵選擇自己的方式過一生,堅持自己獨特的理想個性,即使地下的人們難以理解這些古怪的行爲,包括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不是選擇下樹,而是消失在越來越高的天空之上。

“許多年來,我爲一些連自己都解釋不清的理想活着,但是我做了一件好事,生活在樹上。”這就是男爵一生的執着與榮耀。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2

我是偏愛柯希莫的,雖然我想象他可能像加西莫多那樣的佝僂,也可能像希斯克裏夫那樣面向兇惡,但是他的特質很難讓人不對他心動,他可是樹上的男爵。

能對於難的東西可能都會產生一種仰慕,因此當完成這一遍的通讀之後,我深知自己並沒有完全理解和感同身受,但是我喜歡這本書,非常膚淺的喜歡。對於柯希莫的執念我能懂但是不是全部,對於他和薇莪拉的瘋狂愛情我向往但是不是全部,對於戰爭的部分我更顯得無知。因此有些期待第二次的閱讀,在經歷一些人事後,或許能夠更加理解處於小說中處境的每一個人做出每個行爲的原因和心理。

柯希莫在樹上不是魯莽的原始人,他是哲學家故事家政治家。他也和我們一樣,不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尤其現代,幾乎不存在能夠明白自己的心且不被社會洪流所左右的。那是福氣也是智慧。但他一生做了一件好事——一直待在樹上——安然地亦步亦趨地遵從自己的準則生活並且志矢不渝地對待自己的承諾,是多麼難得的品質。

柯希莫與其他特立獨行的人不同,他是一個不迴避人的孤獨者。其他此類型的'角色多多少少總是把自己從社會的角色中抽離,而柯希莫不單沒有脫離社會,並且積極參與活動例如組織防火隊,甚至還自己創立出一套法則。

他的愛情,他和薇莪拉,不時會讓我想起呼嘯山莊裏的那一對,那讓我我曾經覺得極度誇張無法理解的愛情,現在我竟開始慢慢理解並且開始嚮往這種純粹的衝動的直接的情感碰撞。他們重逢在託萊馬依科公爵的禁獵區前的草坪,感覺上此地有所暗指,他和她之間其實還是有原則性的不同,要守護的東西也截然不同,註定有些無法逾越的障礙。

他的結局並不是顯而易見地在樹上衰老消逝,也不是違背了承諾的重返地面生活,竟然是很浪漫的追隨着熱氣球飛向天空。無法不佩服卡爾維諾令人讚歎的想象,在閱讀完全書就下決定以此作爲了解卡爾維諾的入門,想在他的文學世界裏體驗各式各樣的人生。

故事的發展線,以弟弟的口吻講述了自柯希莫自上樹至徹底離開大衆視線一生的故事。章節與章節之間的時間線聯繫的沒有那麼緊密,大體還是依照時間順序進行的,所以可以分章節閱讀也不會影響故事進度。這次看的翻譯版本有拗口之處不是很好讀。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3

“奄奄一息的柯希莫,當錨的繩子靠近他之際,一躍而起,就像他年輕時經常蹦跳的那個樣子,抓住了繩索,腳踩在錨上,身體蜷縮成一團,我們看見他就這樣飄走了,被風拽扯着,勉強控制着氣球的運行,消失在大海那邊……柯希莫皮奧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樹上——始終熱愛大地——升入天空。”

小說是這樣結束的……

追溯到小說的開頭,年少的柯希莫因忍受不了姐姐的蝸牛餐而從此生活在樹上,那是一次倔強的又帶着些許衝動的反抗,最後化成一生生活在樹上的怪異的固執,這樣的固執從一開始就很像小孩子幼稚的頑劣,曾以爲,那只是一時的賭氣,沒想到的是,柯希莫沒有屈服於任何人或事,他沒有屈服於家庭,沒有屈服於愛情,他將年少那份看似幼稚的頑劣活成了翁布羅薩那片森林上的傳奇。

柯希莫與薇莪拉的愛情是本書濃墨重彩的一筆。25歲的柯希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邂逅愛情,“他們來到一叢突出於懸崖的橄欖樹上。方纔他們……只見細碎錯雜的枝葉,來到橄欖樹頂之後,他們赫然看見海洋,沉靜光明,豁然開朗。海平面無垠開闊,海藍色平整空曠,連一艘船也看不見,甚至他們也數不出有無波浪。只不過偶有一陣輕微騷動掃過灘上圓石,宛如一聲嘆息。他們看呆了……”他們的愛情於柯希莫,是生命中少有的一次波瀾,如這段話中所描寫的,柯希莫“數不出有無波浪”,他們的愛情從一開始就充滿無數的未知,“一聲嘆息”這樣的喻體又似乎暗示出他們這場相遇的結局,兩人明明相愛卻要說着違心的話傷害彼此,她賭氣離開,他沒有妥協,他們堅守着各自的那份驕傲,柯希莫堅守的是他生活在樹上的驕傲,薇莪拉則堅守的是她生活在陸地上人事中的驕傲,這樣的兩個人似乎註定不能走到最後,留下的是那份濃墨重彩的愛情化成海浪拍打枯石托出的一份嘆息。

這讓我想起《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他的人生軌跡與柯希莫是那麼相似,他的一生都在一艘輪船上度過,他生命的波瀾也是一份愛情,他沉迷於那個女孩海一般的湛藍的雙眼,他爲她創作的那首曲子他把它作爲大海的聲音,與柯希莫不同的是,他曾爲這份如海一般湛藍的單相思動搖過自己的內心,他曾放下一切去追尋他所向往的,卻在面對無邊陸地和無限可能生活的時候,他選擇堅守有限的八十八個琴鍵奏出的無限音樂,“阻止了我腳步的,並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嗎?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裏,什麼東西都有,可唯獨沒有盡頭。”

不知爲什麼,在我的印象裏,柯希莫和1900都有一種孤獨的感覺,我記得的只是1900目送那些下船的人他站在海風中形銷骨立的身形,我能想象出的柯希莫也只是一個孤單的在樹上目送心愛的人離去的身影,從不會是一羣人圍着1900聽他的樂曲,不會是一羣人圍着柯希莫聽他講冒險經歷的情景。1900的孤獨是暗色調的,充斥着些許的悲傷,起伏的波浪,搖擺的船艙,鹹鹹的海風,八十八個黑白的`琴鍵,昏暗廢棄的船艙中1900的獨白,以及那最後一刻,廢棄船爆炸,紅色的衝擊溢在我的眼前。那一刻絢麗的絢麗的爆炸,或許是對1900生命的禮讚。柯希莫的孤獨則是充滿立體感的,濃密的森林,翠綠的草地,溪水與瀑布,最後一刻他攀上的熱氣球或許也是五顏六色的。人們不明白1900和柯希莫的固執,在他們眼裏,他的一生,他們的決定是古怪的,難以理解的,是在無數個夜晚反覆思索後仍存有疑惑的。

這種古怪,這種孤獨,這種固執,把他們塑造成了傳奇。依舊欽佩於他們固執的抉擇,他們將固執堅守,刻印在他們的一生中,造就了他們自身。他們的死亡是美麗的,是“世界上最美的溺水者”。

一種孤獨,一種固執,一如“只有與人疏離,才能與他們在一起”,又一如“寧願一生孤獨,不願隨波逐流”。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4

柯希莫,樹上的男爵,我們可能無法想象一輩子在樹上生活是怎樣的,如一個原始人一般,遠離人世,追求完整的自我。但在《樹上的男爵》中實現了,柯希莫始終貫徹着他的信念--從此不再下樹。

伊塔洛·卡爾維諾,塑造了這麼個有着堅定信念的人物,柯希莫與家裏人發生衝突,毅然決然地選擇到樹上生活,不再下樹。在我們看來,這是多麼荒唐的事,但他堅持着,在樹上過着日常生活,一切有條不紊,他在樹上打獵,摘果子,也在樹上同他人交談,戀愛,最後到了臨死之際,跳上熱氣球,消失在了人世。

讀到最後,不禁感慨,這是一個多麼敢作敢當、堅定執着的人。在樹上,他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得到了不受社會推殘的人生。他雖然不再下到地面,但還是始終關心着地上的點點滴滴。面臨戰爭,他時時牽掛着家鄉的情況。

柯希莫的父親是個男爵,母親是個將軍。他的父親總希望着他好好學習點知識,然後繼承他的位置,也正是因爲如此,柯希莫才討厭這樣虛僞的生活,他的父親考慮的只是家族、繼承權以及同遠近的權貴們的爭吵和聯合。但柯希莫追求的生活,是自然,不受束縛,悠閒自得的人生。

這本書的背後,是作者的'思考。當時在20世紀50年代,作者的國家意大利,新的希望與疼痛苦交織着,他在尋找個人良知與歷史進程之間的正確關係。於是他塑造了樹上的男爵這麼一個形象,體現了他既希望追求自由人格,又想爲衆人謀利益的理想。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否擁有男爵的這些信念?即使我們不能通過上樹生活的方式來追求自由,但我們也能出淤泥而不染,不因社會世俗而墮落。我們也能像男爵那樣堅定人生追求,矢志不渝地堅持下去。而我們同時也應爲社會作出奉獻,畢竟人是不可能脫離社會的。

《樹上的男爵》通過描寫一個奇妙的人生,彰顯了主人公追求自由,堅定執着,關心社會的信念,我們也應堅定自己的信念,朝着自己的目標奮鬥。

讀《樹上的男爵》有感15

樹上的男爵是一本有趣甚至離奇的書,也是因此引起我極大的興趣,這本書講了一個名叫柯西莫的小男孩,從12歲起,便一直生活在樹上,因爲他的家庭,封建,嚴肅而死板,更有個喜歡烹飪各種奇葩食物的姐姐,他不肯吃她做的蝸牛頭,便穿好禮服,拿着長劍,上了樹,便再也沒有下來,這是他獨特的.抗爭方式,同時也意味着他會面臨更多的未知,

父親一直無法接受這樣的他,一開始想着他只是賭氣會回來,但是後來明白他不會下來了,便視他爲恥辱,甚至,都不願提起他,最後,當人們都對他交口稱讚時,父親問他,你明白自己的身份嗎?他說:“明白,作爲一個男爵的品質,無論在地上還是樹上他都滿足”,父親便接受了,並將自己的長劍贈予他。

他結識了作惡多端卻嗜書如命的強盜,發現了自己懦弱叔叔的祕密,幫助窮人獲得食物,他被伏爾泰視爲在樹上生活的哲學家,與百科全書的作者狄德羅通信,他組織人們保護森林,當狼羣侵襲村莊時,他獨自獵殺狼羣,解決了大家的隱患,他幫軍隊放哨並出謀劃策,他見過拿破崙並與他談話,甚至他的愛情,也是在樹上完成,他做過很多讓人無法理解的行爲,人說他是瘋子,有人說他是傑出人士。

因爲他學識淵博,並且樂於奉獻,總是將自己好的主意貢獻給別人,並且認爲,不要刻意去指揮,別人接受他貢獻的好的主意,便是指揮,他在樹上,生活很匱乏,就想遠古時期,自己打獵。自給自足,但是你又會覺得他有寶藏,十分慷慨,對於愛情,他愛她,卻也有自我,愛人要他嫉妒,讀後感.因爲她認爲愛就是絕對的奉獻,放棄自己,而他回道:如果不能充滿力量的保持自我,是不可能有愛情的,好的感情是是促進成長,給你力量,快樂的,如果一直不快樂,也許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感情了。

一直到死,他都生活在樹上,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誰想看清塵世,就應同它保持必要的距離,我的理解是。一種旁觀者思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其實對於自己,也可以選擇做一個旁觀者,或許有的問題就沒那麼難以承受了,還有站在一個更高更遠的角度看問題,視角也會不一樣,選擇站在高處,就是爲了看得更清楚。關於疏離,孤獨,責任,愛情,堅守,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才能不斷完善甚至超越自我。

想知道他在樹上怎麼生活的嗎?看完歡迎來與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