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銀茶匙》讀後感

讀後感1.63W

遇見這部日本作家中勘助的自傳性作品,並且能靜心一讀,是這周最快樂的事。

《銀茶匙》讀後感

記得有個作家說過,讀書首先要讀書的目錄、前言和後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我想,這其中的道理大概等同於認識一個人所要做的步驟。

於是,帶着初識一個朋友的心情和準備,推倒了自己一貫的粗暴無禮的閱讀方式,端詳起這本書來。封面背景鋪着層層疊疊的淡藍色扇形紋路,似乎屢見於日本器物之上,有種日式浪濤的意味,類似我們傳統祥雲紋;正中央燙印着一把銀色的茶匙,端端正正,規規矩矩。整個清新自然,沒有彎彎繞繞,繁複絢爛的奪人之勢。

翻來勒口,入眼便有作者的簡介。生於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勘助,大學師從文學巨匠夏目簌石,但性格孤高,一直與日本文壇保持距離,不屬於任何流派。讀至此,腦海裏不自覺的勾勒起這位百年前的朋友的輪廓,用現代話說:高冷的學霸。有血有肉有脾性的作者,在還未讀起時,就親切了起來。

當好奇心在讀完譯者序中他的《銀茶匙》竟爲日本的灘中學的升學造就了一個個神話和傳奇時,膨脹至最高點。

他,到底回憶了什麼?

“我書齋中有一個書櫃裏裝滿了雜物,其中一個抽屜裏一直放着一個小箱子。”故事便是收納在這個色調雅素、貼着牡丹花模樣的畫紙的小箱子裏。一把給幼時體弱多病的中勘助喂藥用的銀茶匙安靜地躺在裏面,直到大些了的'中勘助,將它再次從黑黢的角隅挖出。

一把銀茶匙本沒有什麼稀奇,但這把小巧的茶匙承載的卻不只是湯藥留下的痕跡,還有他幼時因體弱多病而終年伏在姑母背上的童年記憶,以及由此牽扯出來的更多的溫暖的、懊惱的、興奮的、難過的兒童的世界。敏感又細膩、純真又稚嫩。

讀着讀着,便覺得熟悉親切。我們兒時似乎也是如此。“我常常在那裏摘茶花,從枝頭摘下一朵花時,會有一片片脆弱的花瓣紛紛落下。還有雨後,雨後茶樹上結滿水滴,閃閃發光。白色圓潤的花瓣圍繞着黃色飽滿的花蕾,開放在暗綠捲曲的葉子下”對每個細微的事物,都抱以深切的探究之心;因“從岩石海岸到岸外海面,像魚鰭一樣的礁石,凹凸不平,延綿不斷。被擋住進路的海浪隆起一個個像禿頭海怪那樣的波峯,又立刻破碎四濺”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事而飽含淚水;對每一個小國國和小惠的出現都抱着最真摯的友誼希望長長久久地交往下去,而面對她們的離開,又懷着難過憂鬱的心情;對上學得第一名的意義,懵懂又慎重地爭取……

千思萬緒,多愁善感,孩童時代的中勘助如此純粹天真地看待這個世界的人來人往,世事變遷。而跟着兒童中勘助的情緒,我們遺忘了的童年也被無意間從浸泡的時光裏打撈起,晾曬了起來,而騰出時間曬童年的我們,心兒也似乎也跟着溫柔熨帖,純真無比。

標籤:讀後感 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