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實用]《哈利波特》讀後感15篇

讀後感2.36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哈利波特》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哈利波特》讀後感15篇

《哈利波特》讀後感1

中國很多孩子沒有看過哈利·波特。我是說小孩子,但是在說英語的國家,很多很小的孩子就象我一樣迷戀着哈利。我給自己的文章起了一篇生硬的名字,是因爲我不想用夢幻的方式去扭曲它,它就是我花了許多年讀哈利波特之後的感覺。因爲,我終於把它讀完了。

隨着今天哈7的完成,哈利·波特系列畫上了句點。是否完美每個人心中都會有各自的認同,我卻認爲它不夠完美,但是卻更像一個故事。符合《哈》的特徵,明知道是一個故事,卻在讀的時候相信它是存在的。

我要說,不要去看《哈》系列的電影,至少在真正讀過書之前不要去看那電影。它會誤導你,那些被衆多特級包裹的畫面會讓你認爲哈利是一個神奇、或者魔幻故事中的人物。事實上,他是我們身邊的某一個靈魂,甚至就是我們自己。這纔是他吸引人的'所在。

在字裏行間當中,你能夠看到羅琳的初衷,她想向人們講述的道理是那麼明顯,可方式卻那樣美妙。伏地魔是一切醜惡的化身,兇殘,自私,冷酷,怯懦,沒有愛。然而,在最初,他也是一個可憐的生命,被拋棄過,被冷落過。而且,他在醜陋之前也曾英俊過。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總有一些緣由讓它們相互轉化。在哈利的身上有伏地魔的靈魂,在伏地魔的身上有哈利的血,然而他們卻走向了不同的終點,是什麼力量?是堅定的對於自我的選擇,哈利在鄧不利多的指引下頓悟:被人拖進決鬥場和自己昂首挺胸的走進去是不一樣的!

通過伏地魔的一生,羅琳想傳達給人們一種信念,任何一種惡行都會損害到自己的靈魂,從而使它不再完整。伏地魔最後那張人不象人蛇不象蛇的醜臉是對醜陋靈魂的表象化刻畫。再罪惡的人也不可能變成那副嘴臉,可是故事裏可以,人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描寫警戒自己。

而哈利,只是同一個生命在另一種選擇下的另一種結果。他也是孤獨的靈魂,卻沒有放棄過信念,沒有怯懦於自己的命運,他被分在象徵勇氣的格蘭分多,是這種信念贏得了自己的命運。當然,不難看出這裏面的宗教色彩,就像納尼亞傳奇裏的獅王一樣,在備受屈辱而死之後重生,哈利也死過,去了一個及其乾淨的地方,然後去掉身上的污垢,重新活過來,這是對耶穌死而復生的一種變相演繹。哈利是‘大難不死’的男孩,是拯救魔法世界的救世主,他在整個故事中充當了耶穌的影子。

而鄧不利多,羅琳透過他告訴世人,世界上是不存在完美的。在前五部中,鄧不利多都以完美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眼前,他智慧,智慧到像一個先知。他強大,強大到無所畏懼。他對朋友溫和,對敵人寬容。他不可戰勝,他像一個極限一樣矗立在那裏。而第六部中,他那樣簡單的死去,死的一點都部光輝,甚至毫無意義。在最後一部裏,羅琳用別人的嘴巴揭露了他並不光彩的過去,人們心裏可能會痛,無法接受這種缺陷,可是,羅琳的用意大概就是我們所能體會的這種痛,世界就是這樣,我們並不生存在童話裏。

而斯內普,是羅琳筆下埋伏已久的一棵浪漫的種子。在之前的所有故事中,他都被埋在地下,不見陽光,就像他那間不透亮的魔藥教室,黑暗,陰冷。然而,在最後一個故事裏,羅琳用並不寬裕的空間,並不奢侈的文字描寫了這顆種子從發芽到絢麗的盛開以至奪目的結束的全過程,到了這會人們才明瞭,他曾經多麼的美麗,這隻枯萎的玫瑰曾經多麼的美麗。哀傷由此而起,連綿不絕,甚至比故事更長久。

《哈利波特》讀後感2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向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最終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嘆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爲了生存,爲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我所渴慕之人爲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爲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爲誤傷自我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爲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爲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着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着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爲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爲自我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爲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爲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說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爲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能夠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我想得到的,其他人盡能夠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蛻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爲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教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感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應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應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讀後感3

瘦小的男孩哈利·波特從小生活在弗農姨夫家,在那裏,他受盡了折磨,終於在十歲那年,半巨人魯伯·海格闖進弗農一家暫避的海島小屋,帶走了他,於是,哈利上了一所名叫霍格沃茨的魔法學校。

哈利被分到了格蘭芬多學院,結識了兩個知心好友——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誰知,平靜的魔法學校隱藏着一個又一個驚天的大陰謀,多次引起軒然大波:從能夠讓人長生不老的魔法石;到神祕莫測的斯萊特林密室、湯姆·裏德爾(即伏地魔)的日記本;他們的朋友海格的心愛寵物巴克比克面臨被處死的災難,三人冒險營救;火焰杯中躍出哈利的名字,誰知,誘人的獎盃下,竟是一把通向死亡的鑰匙,迎接他的,將是他和伏地魔第一次的正面對決……這一切都與這個大難不死的男孩息息相關,但是危險並沒有結束——伏地魔的力量逐漸強大起來,同時,當年的預言再次浮出水面,爲此,還犧牲了哈利認識不到兩年卻關係親密的教父——小天狼星西里斯·布萊克。西弗勒斯·斯內普是混血王子,寧願揹負着所有的祕密,遊走在黑白之間,爲了他心中的那朵唯一的百合花,拼盡全力保護哈利·波特,哪怕最後的結局是死亡。七個魂器,一次又一次使哈利陷入險境......最後,哈利打敗了伏地魔。十九年後,一切太平,只是那些最偉大的人,卻不復存在。

讀完全書,我感悟頗深。我欽佩哈利的勇敢,羅恩的靈活,赫敏的機智,又喜歡斯內普那偉大而深沉的愛,我多麼希望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同那些偉大的人物共呼吸,同命運。《哈利·波特》中的情節環環緊扣,動人心絃,最後的結局令人感動,同時也讓我深深地震撼了,掩卷深思:人世間朋友的情義還重要不重要,爲什麼小矮星彼得會違背誓言、背叛朋友,究竟是什麼會讓伏地魔走上錯路,心靈極度扭曲,所以,理解和信任是最重要的,如果鄧布利多校長當時對伏地魔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關懷,就不會釀成今天的惡果。而我們也是一樣,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就因爲不及時溝通,而錯失良機。對人報以善心,別人也同樣回報你。朋友就是要互相幫助,如果一方背信棄義,還談何友情,談何情誼?現實生活中,我們和朋友也要互相信任,不輕易退縮,哈利正是因爲有了朋友的不離不棄的鼓勵與陪伴,才能懷着一顆勇敢堅定的心,打敗邪惡力量,一路勇往直前,沖沖衝!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西弗勒斯·斯內普,一個偉大的男人。他對莉莉堅貞不移的愛情是他做了許多年的間諜,爲了那雙清澈迷人的綠眼睛,他甘願付出所有,直至臨死前的最後一刻,把自己的全部記憶交給哈利,寧願被人誤會一生,做那個惹人厭的教授,也要誓死保護最愛的人,哪怕哈利波特的.爸爸是斯內普的仇敵。在最後一部中,面對親人與朋友的一個個離開喪生,哈利得知只有自己去送死,才能保護大家,於是他孤身一人與伏地魔決鬥,也做好了隨時死亡的準備,這種大義凜然的精神,在真正的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得到呢?爲了朋友們,哈利一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奮鬥着,我們也應該學會扛起生活中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用心對待,拼盡全力,爲那些支持你的人,認真一次。

《哈利·波特》帶給我的不僅僅是腦子中對書本里的滿足與求知慾,更多的是心靈上的巨大強烈震撼,我欽佩於作者J.K.羅琳高超的寫作能力,虛幻與現實巧妙的合二爲一,正義與邪惡的激烈對抗,令人折服,令人驚歎,令人回味無窮。

《哈利·波特》,永恆的文學經典,文學史上的一部曠世之作!

《哈利波特》讀後感4

很多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有一架黑框眼鏡,他總是騎着飛天掃帚在空中飛,在他亂蓬蓬的黑髮下面,還有一道神祕的傷疤。這個男孩的名字叫哈利波特。

哈利一歲時便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的欺凌下生活。在哈利十一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開始了自己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了兩個好朋友,羅恩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喪失能力的他打破了哈利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套書之後,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的隨時要面臨着死亡的孩子,哈利承擔連很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有這樣勇氣的孩子,在現實社會中又會有幾人能做到?他所吃的苦,又有幾人能承受?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着哈利,可是奇蹟一次又一次出現,哈利總是逃脫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爲愛。

哈利的母親爲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的身上留下了印跡。被一個深深地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一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他的原因。

伏地魔不懂得愛,他也是早年喪失了父母,他生活在孤兒院,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他性格很孤僻,獨來獨往,他也不需要朋友……一個不懂得愛也沒有愛的人,會做出無數喪心病狂的可怕的事情來。

這也許就是這套書要告訴我們的,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愛是連最深的魔法,也無法達到的境界。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與希望,它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爲愛與希望比命運更加強大!

哈利波特讀後感

很多人都知道這個小巫師,他鼻樑上架着一副黑邊框眼鏡,總是愛騎在飛天掃帚上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在他那亂蓬蓬的黑色頭髮下面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他就是哈利。波特。

哈利在一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一直在姨夫姨媽、達利的欺負下長大,一直到11歲時,他突然得知自己是一名巫師。於是他就開始了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學習生涯,並且認識兩個好朋友,羅思和赫敏。

可是,殺死哈利父母的伏地魔,卻一直對霍格沃茨虎視眈眈,原本在哈利身上失去一切的他打破了哈利剛剛開始的平靜生活……

看完這一整套書,我很難想象,竟然有這樣一個隨時都要面臨死亡的孩子!哈利,他承擔着許多成年巫師都擔當不了的`責任,像這樣勇敢的孩子,現實的社會中有幾個呢?他吃過的苦,又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呢?

雖然有那麼多的考驗等着哈利,但奇蹟一次又一次的出現,哈利總能逃脫危險,這些,全都是因爲一個字——愛!

校長鄧布利多說過一句話“不管在哪,愛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伏地魔有什麼事情弄不明白,那就是愛,壞人是感受不到她的”。確實,在整本書中,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愛。

哈利的母親爲了救哈利而死,她對哈利強烈的愛,在哈利身上留下了印記,被一個人深深的愛過,儘管愛他的那個人已經死了,也會給哈利留下永久的護身符,這就是伏地魔殺不死哈利的原因。

伏地魔,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壞人,他不懂得愛,他早年喪父母,在孤兒院裏生活,他沒有朋友,性格孤僻,總是獨來獨往,在他的心裏只有貪婪的慾望。

這也許就是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這是連最高深的魔法也達不到的境界,既使在最絕望的時候也不要放棄愛和希望,她們可以超越死亡,照亮黑暗,因爲愛與希望可以改變命運!

看完哈利波特的讀後感個人收穫你有什麼收穫嗎?歡迎分享給您的師友及同學!

《哈利波特》讀後感5

當最後一頁紙從我手中翻過,我輕輕地鬆了一口氣,一切都落下了帷幕,一個完美的結局,儘管過程並不完美。

七年的魔法歷程,隨着一個謎團的解開,那個有着一頭凌亂的黑髮,鼻樑上架着一副寬邊大眼鏡,額上有一道神祕的閃電形傷疤的男孩——哈利波特,從一個懵懂的孩子成長爲一個懂得承擔責任,勇氣與智慧並存的男子漢。在軟弱與堅強中,他選擇了堅強地拿起魔杖去與那個很多人連名字都不敢說的人(伏地魔)抗衡;在認輸與堅持中,他選擇肩負困難而偉大的使命去與伏地魔較量;在被愛中懂得了如何去愛。

在書中,偉大的巫師鄧布利多一直堅信征服死亡,戰勝一切的法寶就是——愛。十六年前,因爲愛,哈利奇蹟般地逃脫了伏地魔的魔抓,成爲了人人皆知的男孩兒,可惜他的父母爲了保護他雙雙去世,他的母親用單薄的.身軀守護着他。十六年來,哈利在親人,朋友,老師的愛的天空下成長,勇敢與伏地魔戰鬥,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一夜之間成了整個魔法界的英雄。或許,愛一直是JK羅琳所強調的,甚至可以說是貫穿全文的必不可少的元素。

書中有春天般溫暖的愛。我喜歡把鄧布利多叫做“慈祥的老爺爺”,他對哈利猶如對孫子一樣愛護。是他,教會了哈利如何正確的面對仇恨。他的逝去是一個很大的遺憾,讓我不止一次催然淚下,他的愛至始至終,一刻也沒停止過。他對哈利的鼓勵與殷切希望,一直陪伴着哈利。

書中有夏天般熾熱的愛。機靈的赫敏,勇敢的羅恩,堅定的金妮,憨厚的納威他們都是哈利在魔法學校的摯友。在哈利最困難得時候,他們一直守候在哈利身旁與他並肩作戰。他們雖然不像哈利那麼耀眼,但他們都是擁有最純潔靈魂的天使。

書中有如秋天般純淨的愛。可愛的家養小精靈多比有着銅鈴般的大眼睛,它抓着大耳朵叫着:“壞多比”的樣子深刻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會爲它的釋放而開心,會爲它驕傲地說“多比要工錢了”而自豪,會爲它倒在哈利懷中而心痛。多比,以一個家養小精靈的方式,支持着哈利,把他當成信仰並付出了生命。但在我心中多比並不是一個信徒,而是一個願爲哈利獻出生命的朋友。

書中也有冬天般隱藏的愛。就像西弗勒斯·斯內普。開始他是一個令人厭惡的人,在他“虐待”哈利時,殺死鄧布利多的那一刻,我真恨不得衝進書裏殺了他。但在最後的最後,一切都釋然了,原來他的愛才是最辛苦的。他的愛從在灌木叢後看見莉莉就開始,一直延續到哈利身上。他艱難的保護着哈利,在人們面前僞裝,在伏地魔面前演戲,他忍受着人們的誤解而把自己置身於危險之中。也許他是裏面最可憐的人,但他是一位真正的勇士。

還有和哈利在一起的善良的人們:默默守護着哈利的盧平,哈利永遠的港灣維斯萊家庭,勇敢的瘋眼漢穆迪,率性的小天狼星布萊克,還有霍格沃茨的教授和同學,他們一直在哈利身邊。因爲相信而相信,因爲愛而愛。

最終,邪惡倒下了,戰鬥結束了,流血負傷也結束了。而沒有結束的,是愛,是信念,是勇氣,一直陪伴着哈利,一直伴隨着我。

原來愛,一直都在。

《哈利波特》讀後感6

機智勇敢和完善的判斷能力只是一個人才的最開始!

——題記

《哈利波特》全集講述了一個男孩讀國小,並堅持消滅壞人“神祕人”的事情。《魔法石》講的就是剛入學的哈利在學校學習魔法,與同學相處和與“神祕人”的第一次戰鬥。書中的幾個主人公有哈利積極向上的同學赫敏,憨厚的羅恩,自高自傲的馬尓福,霍格沃茲的校長鄧不利多,管理員海格,“神祕人”伏地魔,機智勇敢的哈利波特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琳的創作靈感於她24歲那年在火車上見到一個穿着黑色長袍的小巫師。羅琳把一些神奇的,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發生的東西加入了書中。如去霍格沃茲的9 又3/4站臺,飛天掃帚,可以傳送人的火焰杯。生長於英國的她也將一些英國,歐美地區的思想、風俗編入了書中。就比如英國人非常注重花語,也就是花的含義。當植物老師斯內普第一次見到哈利時,問他“如果把水仙根粉末加入艾草浸液會怎樣?”這看似只是個學術問題,只是斯內普的一個刁難,但其實從不同花語來看,這是一句道歉——水仙是百合的一種,英文爲Lil,它的花語是“我的悔恨追隨你至墳墓。”而艾草的意思是“缺席”。斯內普的這句話實際是“我對Lil的死非常悔恨。”Lil就是哈利波特的母親,她在對戰伏地魔時不幸去世。不僅這一處,羅琳還將黑貓、女巫、數字13、黑色星期五等傳說,俗記都加入了書中。

書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機智勇敢的男孩。由於父母都被伏地魔殺死,他從小生長於姨媽家。姨媽一家並不友善,這段生活使哈利學會了堅強、獨立、堅持自我。在霍格沃茲偶然發現可以看到自己慾望的厄里斯魔鏡,在沉湎於其中,不能自拔時,在校長勸阻下遠離了魔鏡,迴歸了現實生活使他明白了“沉湎於虛幻的夢想而忘記現實是毫無益處的。”字穿越了活門板,爲了魔法石與奇洛和伏地魔大戰時,他發現真正替黑魔法效忠的不是對他十分苛刻的斯內普教授,而是看似可憐的洛奇。這使我明白了評定一個人不應該僅從外表來決斷。像好人的不一定善良,有時只是一種掩蓋。而看似壞人的,有時只是不善於表達而被誤會。哈利在經歷過此事後大概會提高判斷能力了吧!哈利之所以敢大膽懷疑斯內普教授,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敢於面對一切危險以及別人根本不敢想的災難。在霍格沃茲只有哈利、赫敏與鄧不利多三人敢於直呼伏地魔。其他人只要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會不寒而慄。如果惡魔伏地魔捲土重來,那的確是一場災難,哈利也意識到了嚴重性。但無論我們稱他爲“神祕人”或“伏地魔”,有朝一日,他都會爲奪回政權而回來。所以哈利敢於挑戰一切危險的勇氣很值得讚揚。

不僅是勇氣成就了他的判斷力。判斷力取決於你對一件事的觀察與思考,還有自己平時的做事經驗,有時參考一下別人的意見也會使自己的決斷更準確。哈利曾經就對斯內普的'看法與大人朋友海格討論過,但海格憑多年的經驗否定了他。哈利用自己的觀察與思考從一個小孩的角度作出了對一個人好與壞的判斷。我認爲如果是我,我會先考慮海格的提議,再加入自己的思考。當然,對任何事都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聽從。

《魔法石》僅僅是一個開始,是一個人才的開始。馬上,我們也將經歷一段新的生活的開始——國中生活。哈利用“一年級”鋪墊着通向未來的路。我們用國小時光書寫成長的篇章。過去是拿來使用的,我們用它吸取經驗,致用與未來!

《哈利波特》讀後感7

《哈利·波特》,短短的書名就這樣刻在我記憶裏。我一度沉浸在裏面了。事實上,一直都是。我想着是否會有一個男孩,在某一天突然得知自己擁有魔力,在霍格沃茨漸漸成長,漸漸成熟,從懵懂無知到戰勝伏地魔,從最初的魯莽到勇敢且不畏懼死亡。他從樓梯下的碗櫥走來。我想着是否會有一個女孩,從麻瓜界撩開魔法世界的面紗,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冷靜不停解決着兩個莽撞男孩闖下的禍。

從對魔法界的好奇無知,到立足於此並擁有自己的家庭;從一個自尊心強的女孩,到一位充滿智慧的女性。她從麻瓜牙醫家走來。我想着是否會有一位女性,她一直都只是一個反派配角,但在最後關頭爲了確認兒子的安全,用生命下賭注,義無反顧地背叛了黑魔王,讓哈利擁有打敗他的機會。她從永遠純粹的布萊克家走來。我想着是否有一個古老的城堡,裏面有着四個不同的學院。如獅鷲般勇猛而不顧一切,那是如火的格蘭芬多;如狗獾般忠誠而不畏艱辛,那是如土的赫奇帕奇;如青鷹般公正而睿智博學,那是如風的`拉文克勞;如銀蛇般聰明而擁有野心,那是如水的斯萊特林。

……

我可以說上一整天。也許有人說我太過狂熱了。是,也不是。我渴望於原版原著、各種周邊,也曾相信,或者說是安慰自己,11歲那年找我的貓頭鷹一定是迷了路。但很快,我學會冷靜,學會去尋找書中更深層的含義。有很多人說我幼稚,依舊抱着一本童話書不放。可你知道什麼是童話麼?那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艱辛的過程,美好的結局。也許第一部是,但越到後面,便只能稱之爲科幻與魔幻結合的小說。實際上,它無法擁有準確的分類。《哈利·波特》不僅充斥着人性的交雜,還滲入了哲學的東西。隨着哈利的成長,一部比一部現實,讓我們在迷霧裏看清了很多東西。這不是我們心底能有的童話,這是另一個世界。我承認,羅琳所給予的結局太過童話。鐵三角籠罩在主角光環之下,幾乎每個結局都是他們的勝利。略微牽強的同枚芯魔杖,讓哈利用“除你武器”就能對抗“阿瓦達索命”咒。他從戰爭中走來,最終所獲得的勝利,是以許許多多人的犧牲爲代價。

但我一直以爲,讓他和伏地魔同歸於盡是最好的結局。我也認爲,羅琳所給予的描寫太過偏心。格蘭芬多是所謂的正義的代表,而斯萊特林就代表邪惡。我想既然這樣,斯萊特林這個學院就不會存在千年了。斯萊特林不等於食死徒,他們有他們存在的理由,有得以存在的實力。也許由於一羣活力無限的莽撞學生,格蘭芬多並沒有顯出比其他學院強的跡象。這不是洗白,也不是抹黑。他們都有存在的理由和驕傲。不過,也許這是羅琳的經歷所致吧。但這種種,都不能成爲我不熱愛的理由——這太渺小了。它帶給我更多的是她有意無意間透露出來的東西。學校教給我們的是課本上的知識,推薦的是文學的經典;而哈利·波特給我的,是成長。是她真正以文字的形式告訴我什麼是愛、親情、友情,什麼是朋友、信任、信念,什麼是戰爭,什麼是人所恐懼的死亡。是她帶領我從虛幻中讀出現實的味道,她告訴我不僅有黑色與白色,還有更多的是世間紛紛擾擾的灰色。

《哈利波特》讀後感8

自從媽媽給我買了《哈利·波特》全套後,我就徹底成了一個“哈迷”,一遍、兩遍……百讀不厭!每一次的閱讀,我都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就拿《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來說,在我看到它的一瞬間,我就已經產生了個疑問:爲什麼這本書是寫死亡聖器的?這本不應該是哈利·波特和黑魔王伏地魔之間的決鬥嗎?於是,我帶着這一個疑問,開始在書中尋找起答案來。

書中,哈利因爲聽了魔法三兄弟的故事,迷上了死亡聖器,再也沒心思去想該如何尋找魂器。但他最終還是醒悟過來了,冒着生命危險,全力以赴地尋找並摧毀魂器。他告訴了我,什麼是勇氣?勇氣就是無畏地去面對、挑戰困難。

到了最後一個時刻,他在魔藥老師斯內普里的夢境裏偶然發現,原來他自己就是一個魂器,而且是被伏地魔不經意間製造出來的。更讓人沒想到的是,他居然一點兒都沒有猶豫,徑直向伏地魔走去,向死亡走去……他震撼了我,什麼是勇氣的力量?勇氣的'力量就是一種信念,一種執着。

當我再次咀嚼,細細品味時,我突然發現,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的,不僅僅是勇氣,還有那無堅不摧的友誼!赫敏和羅恩是與哈利並肩作戰的好朋友,平時赫敏和羅恩在一起,經常打打鬧鬧,但是當他們三人遇到危險時,總是團結在一起。當在得知哈利·波特的死訊後,赫敏和羅恩傷心地尖叫道:“不——哈利!”那情景彷彿赫敏和羅恩失去最珍貴的東西,這足以見證他們的友誼是多麼深厚!

哈利·波特、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身處險境不離不棄,靠着彼此的鼓勵奮力反抗,勇敢面對。原來,友誼也能激發出如此強大的勇氣!而我呢?別看我在武術比賽中像個“武林高手”,在大隊部裏我“性格潑辣”,身邊常常有三五成羣的好朋友,可是要談到勇氣,唉——真不好意思說出口,我──很膽小!

或許,你聽到這個消息可能會吃驚,但這卻是事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次我去鬼屋的經歷。

剛剛來到鬼屋時,我十分地興奮,腳一擡便上去了,頗有大將風範。等到全員坐好之後,我們便開始了鬼屋之旅。車開入了第一扇門,門“嘎吱”一聲,在我們身後自動關閉了,我被嚇得渾身一震。突然,一陣冷風“嗖”地吹過,一位美少女站在了我們的眼前,一步一步地微笑着朝我們走來。唉,原來是虛驚一場!隨着車子的移動,我們離美少女越來越近,我正想細細端詳,只見她的頭髮瞬間變成了一條條毒蛇,嘴裏不停地吐着血淋淋的舌頭,牙齒如白骨,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一道道陰森森的光。天哪,那兩顆尖牙居然還滴着毒液。“美少女”眼中充斥着冷酷與邪惡,面容猙獰。她哈哈大笑着,近了,近了……朝我們猛撲過來了……我只感覺眼前一片黑暗,雙手緊緊地蒙着眼睛,那撕心裂肺的尖叫聲在屋內久久迴盪。接下來的旅程,我只知道自己始終在黑暗中,斷斷續續聽見其他人刺耳的尖叫聲。直到媽媽拽着我的手,一絲溫暖讓我有了依靠,我方纔慢慢睜開眼睛。我努力剋制自己的恐懼,有一種重生的感覺!現在,你們知道我有多麼膽小了吧!

當我再次拿起《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時,猛然間,我獲得了勇氣。我想象着,如果我再次面對鬼屋,我一定會憑藉自己的信念和朋友的支持,積極地面對,向它發起挑戰。勇氣,釋放無窮的智慧,讓人走出種種困境。

《哈利波特》讀後感9

讀完故事,回到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也時常被這樣的愛呵護着、包圍着,尤其是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更希望我們在學習上多花點時間和精力,獲得更多的知識,將來可以變得更強,走得更好更遠。

在假期,我一字不落地讀完了《哈利·波特》全集,真叫一個酣暢淋漓。我對這套小說着迷到了極點,可以算得上一個標準的“哈迷”。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哈利波特的精彩故事。

故事的前奏講的是這部小說的主角——一個叫哈利波特的巫師,父母被伏地魔所殺,還是小嬰兒的哈利阻擊了伏地魔對他的傷害並有倖存活下來,額頭上留了一個“閃電”傷疤。這件事情以後,哈利在魔法界便成了衆所周知的人物。

後面的七個故事都是圍繞着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期間與伏地魔之間的鬥爭而展開的。七個故事的情節跌宕起伏,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段偉大的冒險和探祕之旅。每一段冒險,哈利都有羅恩和赫敏這樣的知心好友陪伴和幫助,無論任何時候他們三個互相關愛、取長補短,他們共同經歷的每一件事情剛開始都充滿兇險和未知,最後卻能得到圓滿的結局,真是令人興奮。我感動於他們之間的真摯友誼。

作者JK·羅琳在小說中塑造了各種各樣的人物,勇敢、有愛心、勇於挑戰的哈利;聰明、講義氣、勇敢的赫敏;可愛,有時有點膽小,爲朋友卻能兩肋插刀的羅恩;公平公正、對學生十分慈愛的魔法界泰斗鄧布利多教授;一味追求權勢而不惜傷害衆多生命的超級邪惡、聽了名字就讓人毛骨悚然的伏地魔……

今天我還想給大家分享的是西弗勒斯·斯內普,斯萊特林學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院長、魔藥學大師、黑魔法防禦術教授、大腦封閉術大師。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但除了鄧布利多和斯萊特林學院的學生之外,其他人都很厭惡他,以爲他是伏地魔的人。他從來不苟言笑,平時對學生更是嚴厲,特別是對哈利甚至嚴厲到刻薄,上課的時候經常會用疑難問題刁難,作業也是給很低的評分,有時還會嘲笑諷刺哈利魔法用得不好……一直以來哈利都覺得斯內普就是一個惡棍,其實讀到這些情節的時候,我也跟哈利一樣討厭斯內普。直到最後斯內普在伏地魔面前宣告自己是鄧不利多的人,伏地魔便給他施了一個惡咒,在他生命垂危的時刻哈利趕了過來,斯內普一見到哈利就含滿了淚水,他讓哈利把他的一滴眼淚放進冥想盆。這時,他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哈利,充滿依戀地說:“哈利,你的眼睛和你媽媽的'眼睛真像啊!”便安心地閉上了雙眼。哈利在冥想盆中看到了斯內普教授的往事,斯內普教授默默地愛着哈利的母親麗麗,也一直在默默地關愛和保護着哈利,只是這種愛的方式沒有用言語表達,而是通過學業上的更高要求、平時讓哈利接受比別人更多的疑難問題來鍛鍊他的自我保護能力,讓他變得更強大。這時,哈利才終於明白了斯內普教授對自己的愛,終於明白斯內普教授一直獨自承受着諸多的誤解而勇敢地保護着自己和霍格沃茨的所有學生,明白了這種愛的深沉和偉大。

讀完故事,回到現實生活中,其實,我們也時常被這樣的愛呵護着、包圍着,尤其是我們的父母和老師,他們更希望我們在學習上多花點時間和精力,獲得更多的知識,將來可以變得更強,走得更好更遠。父母的嘮叨、老師的教導就如斯內普對哈利的愛一樣,然而,我們只看到他們“責之切”的嚴厲外表,沒有體會他們“愛之深”的溫柔內心。他們卻不顧我們的誤解和對抗,依然毫無保留地默默付出,深愛着我們。這份深沉又偉大的愛,希望我們能早點理解。

《哈利波特》讀後感10

不知從何時開始,美國女作家羅琳所著的《哈利波特》小說已風靡全球,書中主人公哈利波特成了我們的話題,霍格沃茨魔法學校更是令人嚮往。

耳濡目染後,原以爲自己不會沉迷於這樣的虛幻小說,卻沒有料到一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迷上了這離奇的故事和可愛的主人公----一個西方人筆下戴着黑框眼鏡、模樣羞澀、氣質沉穩、頭髮蓬亂的小巫師。

故事用神奇的魔法來渲染全文,成了整部小說的看點,也成了吸引我們的亮點,讓每個“麻瓜”們總是不停地說:“如果我有魔杖就好了。”“如果我也會魔法就好了。”“如果我們這也有霍格沃茨就好了”……在哈利的帶領下,我經過了霍格沃茨學校的一道道關卡,推開了古堡的一間間房門,努力揭開一個個迷團,久違了的這種娓娓道來、窮極想象的刺激和快樂讓我愛不釋手。最令人拍案叫絕的是作者無邊無際的想象力:光輪20xx的飛天掃帚、帶羽毛的魔杖、閃電形的疤痕、咧嘴唱歌的分院帽……

再回首此書時,我才發現,《哈利波特》不僅僅只側重於神奇的魔法,在羅琳的筆下還表達了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的生活方式以及一種拼搏、勇敢、堅強的精神。凡事都用一顆純真的心去看待,擁有堅定的信念,勇於與黑暗勢力做鬥爭。讀一本書,要注意到它所要表達的積極思想。就像《哈利波特》一樣,我們必須看到哈利的樂觀與向上,他沒有因爲父母雙亡而整天活在鬱悶、傷心中,沒有因爲姨媽的'不公平對待而自慚形穢,更沒有因爲他的名字赫赫有名而自高自傲。他有的正是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生活方式。哈利最後能夠戰勝伏地魔取得魔法石的原因何嘗不是他這種性格爲他帶來的呢?這就是這個虛擬的世界另一個值的我們去讀的地方,讓我們能夠真正瞭解到作者寫書所要傳達的一種精神。

人們總是羨慕擁有魔法,你可曾想過,我們是不可能擁有哈利的魔法,但另一種魔法不是一直藏在我們身邊的嗎?美國的盲人女作家凱勒就是一個具有神奇魔法的人。她天生是盲人,但並未因此而自暴自棄,而是努力過着與別人不同的每一天,併力求活出精彩。她的作品暢銷世界,更以幫助別人爲自己的任務,難道這不是一種堪稱神奇的魔法嗎?如今許多的企業家都資金雄厚,但他們並不以爲傲,而是每每以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的身份出席各種支援貧困山區的活動。他們擁有的魔法就是沒有將名利過分看重,以平常心來關心周圍的人,沒有讓金錢掩埋了自己的善良。他們的名字都會被世人所銘記,那因爲他們有一種平淡如水的生活態度,面對每個起起落落,都不刻意追求或在意。我們也有神奇的魔法,我們的魔杖就是自己的信念與雙手,我們的魔法衣就是自己的青春與生命,我們最神奇的魔法就是平淡看一切,以包容心和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魔法下的生活將是美麗與耀眼的。

這些都正是通過《哈利波特》感受到的積極向上的思想。請那些只在意哈利的魔法的朋友們,不妨拾起被遺忘在角落裏的《哈利波特》,用一種不一樣的角度再一次地隨着哈利經過一道道關卡,推開一間間房門,揭開一個個迷團,努力地發現書中所傳達的一種精神,它正是我們所需要的魔法,一種不需要咒語的魔法,一種屬於我們的魔法,它會讓世界變的和平,讓生活變的美好,讓我們身邊的一切都充滿生機與活力,讓我們不再羨慕霍格沃茨,因爲我們擁有我們自己神奇的魔法。

《哈利波特》讀後感11

《哈利·波特》是英國作家J·K羅琳所著的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全系列共7部,是世界上最暢銷的小說系列之一。該系列主要描寫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茲魔法學校7年學習生活中的冒險故事。整個故事圍繞着哈利與伏地魔的鬥爭展開,爲讀者展現了一個瑰麗的魔法世界。

在沒有真正閱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世界是有魔法的”這一言論有些許荒謬,而那些含有大量魔法的動畫片、電影、書籍不過是給小孩子看的。可是《哈利·波特》卻改變了我的看法,讓我完全沉浸在魔法世界裏。

《哈利·波特》中的主角在沒有深切閱讀這本書的人看來是哈利·波特,但是當你縱觀整個魔法世界,仔細品讀一段又一段奇妙的魔法之旅後,你會發現這本書中每一個巫師,無論好壞,都是主角,甚至將自己放在偌大的霍格沃茲中,自己也是主角。

就在這萬千主角里,我最喜歡的角色,不是哈利·波特,而是在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中才正式與哈利·波特有交集的盧娜·洛夫古德。盧娜和哈利的初次見面是在第五學年通往霍格沃茲的車廂裏,坐在窗邊的盧娜有着一頭亂蓬蓬髒兮兮的金色長髮,眉毛很淺,眼神中透着吃驚與誇張,仔細看,又覺得有些寧靜和深邃。她將她的魔杖插在左耳朵後面,脖子上戴着一串用黃色啤酒軟木塞串成的項鍊,做工極爲粗糙。結合作者對盧娜的描寫以及後文她的表現來看,盧娜·洛夫古德就是一個“瘋姑娘”,常常有異於常人的行爲舉止,可是看起來古靈精怪、傻乎乎、瘋子一般的她,卻分在了霍格沃茲最具有智慧氣息的院校---拉文克勞,說明這個女孩不瘋也不傻,甚至聰明過人,冷靜睿智。

但是更吸引我的,不是盧娜特別的外貌,而是她的內心。盧娜與哈利、赫敏等人一同坐在車廂裏,偶然的談話中,赫敏提出《唱唱反調》就是一本“廢品書”,這個時候,盧娜卻坦言道:“我的父親就是這本書的主編。”看到這裏,我不禁有些吃驚,按常人的腦回路,此時她應該沉默纔對。盧娜坦然說出自己的父親就是主編,這句話她接得很自然,卻讓整節車廂的人都陷入尷尬中。我當時覺得盧娜情商極低,說這種話讓大家都下不了臺,還影響他人對自己的印象。可是繼續看下去,我又改變了看法。

在第六學年的返校列車上,馬爾福抓到了穿隱形衣的哈利,並狠狠踩了哈利一腳。盧娜在車廂外面看到了這一切,可她只是靜靜地走進來,用魔杖修復了哈利的.眼鏡,治療了哈利的傷口,全程不緊不慢,面帶微笑。我本以爲這個瘋姑娘會直接上去和馬爾福較真,可是,盧娜隨時隨地彷彿都是那樣不緊不慢,不拖泥帶水,把每件事情做得細緻周到,她的人格形象完全不符合人們對她的形容。也就是因爲這樣一件又一件靠盧娜機智化解的事,讓我喜歡上了這個角色,我也有理由認爲她之前的尷尬舉動,有它的妙處,正體現了她寬容,冷靜,不看他人眼色,敢於展現真我的一面。

相比於《哈利·波特》中的男性角色,我認爲女性角色更能體現這本書中“愛”的主題。盧娜·洛夫古德(Luna Lovegood)的取名也細緻入微,“盧娜Luna”,是月亮的意思,寓意盧娜如月亮一般單純、冷靜、睿智,而“洛夫古德Lovegood”由love(愛) + good(美好)組成,指向她內在的美好品質。

《哈利波特》讀後感12

《哈利·波特》系列書籍共7本,《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是七部書中的最後一部。在作者J.K.羅琳的筆下,主人公哈利·波特是一個戴着黑邊眼鏡,額頭上長着閃電疤痕,身披魔法斗篷的小巫師。

他,是一個大難不死的男孩;他,是一個有着特殊身世的巫師;他,是人們心中的救世之星。他的命是由他父母的命換來的,他的肩上揹負着消滅伏地魔的重擔。他機智勇敢,有愛心,敢於向命運挑戰。他不服於伏地魔的統治,向伏地魔宣戰,爲了那些死去的靈魂而戰……

整部書的主題是——親情、友情、師生情和愛情。而所謂的邪惡勢力,則是冷漠、殘酷、爲了奪取權力而不惜拋棄自己身邊的愛,甚至以他人生命爲代價的人。在這部書中,我們會感受到愛的力量、愛的無私、愛的偉大——多比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取哈利的平安;斯內普冒着生命危險保護自己心上人的兒子;羅恩在伴隨哈利逃亡途中仍惦念着家人的安全……

在伏地魔要求大家交出哈利·波特時:一個身影爬上了斯萊特林的桌子,哈利認出了那是潘西,她拼命搖動着手臂,尖叫,“他在那兒!波特在那兒!來人捉住他啊!” 還沒等哈利開口,大批人羣開始移動。他面前的格蘭芬多的學生起身護住哈利,與斯萊特林的人對峙着。然後,赫奇帕奇的人都站了起來,幾乎在同時拉文克勞的人也是如此,所有人都背對着哈利,所有人都轉身衝着潘西,魔杖從四面八方伸出來,從長袍和袖子下伸出來……是同學情保護了他。

在哈利·波特危難時: 他們周圍的空氣冷了下來,哈利吸進去的空氣在胸腔裏凝結了。黑暗中出現了幾個影子,漆黑的身形旋轉着,成羣結隊地向城堡方向飄去,它們的臉上罩着兜帽,呼吸聲格格作響…… 羅恩和赫敏站在他附近,他們身後的戰鬥聲突然變弱,完全消失了,因爲一種只有攝魂怪才能帶來的寂靜降臨了,厚厚地包圍了整個夜空…… “快,哈利!”是赫敏的聲音,好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守護神咒,哈利,快!” 他舉起魔杖,然而一種充滿陰暗的絕望在他的身上散播開來:弗雷德走了,海格也確實奄奄一息或者已經死了,還有更多他不知道的人在垂死掙扎,他感到他的靈魂似乎也已有一半離開了身體……“哈利,快!”赫敏尖叫道。 一百多個攝魂怪在前進,向他們這裏滑行,一路吸收着快樂接近哈利,把絕望帶給他,就像答應帶他赴一場盛宴……

他看見羅恩銀色的.獵狗在空中突然出現,微弱地閃了閃,然後消失不見;他看見赫敏銀色的水獺在半空中扭動,變淡了,還有他自己的魔杖在手中顫抖,他幾乎要迎接這即將到來的湮沒,什麼都不必承諾,什麼都感覺不到…… 接着,一隻銀色的野兔、一隻野豬、一隻狐狸從哈利、羅恩和赫敏的腦袋旁飛過,攝魂怪在這些動物逼近前退卻了。又有三個人從黑暗中出現站到他們身邊,他們伸出魔杖,繼續發出他們的守護神,是盧娜、厄尼和西莫。是友情保護了他。

因爲愛的力量,哈利才得以生存,也是因爲愛的力量,哈利才得以取勝。多少人爲愛而走在了這條抵擋的路上,他們反對冷漠和邪惡,他們讚揚純潔的愛與思戀。哈利和那些爲他而死的人一樣,爲了那些愛,早已準備爲此放棄生命都在所不惜,他有勇氣和足夠的膽識。從哈利身上,我明白了愛的力量是強大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願意爲自己身邊的人付出,那麼我們就有機會把冷漠和邪惡真真正正得消滅。用膽識、氣魄、智慧和耐力,再加上我們周圍的美好記憶和我們無所取的奉獻,才能真正的讓愛溢滿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周圍從此沒有冷漠。讓所有的人都團結起來吧,讓世界灑滿愛的陽光!

《哈利波特》讀後感13

一個瘦弱、帶着眼鏡的黑髮小巫師,手持一根魔棒,把你帶入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裏。他就是我們的小巫師—"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這本書中,作者把我們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情變成了事實。以"哈利波特"爲主人公,有巫師、精靈、鬼魂、怪獸、龍、邪惡、正義。從這幾部書來看,可以體現出對朋友的友情、老師的尊敬、面對困難和邪惡永不退縮勇敢面對的精神。擁有了這些,他們就一次又一次的逃過難關。"哈利波特"這幾部書講述了他與他兩個最好的朋友在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發生的故事。在那裏記載着他們一起戰鬥、一起共享快樂、一起分憂困擾的點點滴滴的事情。

一切都是那麼的神奇!在那個魔法世界裏住滿了巫師,有老有少。貓頭鷹當信差。杯子、帽子、信刊都自己開口說話。飛天掃帚是他們的交通工具,多的都可以和天上的鳥相比,騎着它可以快速飛行,不到幾分鐘就可以到達你想去的地方。西洋棋會聽從主人的話,主人讓它到哪它就會到哪。命令—G,自己就會挪動。畫像裏的人是活的,他們可以談話、還可以跳出自己的像框到別的.像框裏。城堡裏有許多的鬼魂,他們可以遊動、可以談話、可以挪動城堡裏的任何東西、還可以穿透任何物體、有時還搞惡作劇(皮皮鬼)。還有許多都是那麼的神奇!怪不得我們的哈利波特小魔法師會風靡整個魔法世界。

我最佩服的就是哈利波特和他的夥伴們(羅恩韋斯萊和赫敏格蘭傑),他們面對邪惡和困難永不退縮的精神讓我始終難忘。他們始終有一個信念:"我們要戰勝一切,戰勝邪惡,用我們學到、懂得、知道的魔法和常識來戰勝我們的敵人,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就可以戰勝邪惡,正義永遠戰勝邪惡"。有了這個信念,他們總會勝利,因爲邪惡總是鬥不過正義的。

我也很佩服作者JK羅琳,她運用魔幻小說寫出生動的"哈利波特",又運用哈利波特的朋友、老師和這個魔法世界,讓我們明白了許多道理。

讓我感動得流淚的就是《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這本書。在這本書裏才真正表露出了哈利波特與羅恩和赫敏的真實的友情。當他們在一起戰勝了一切的難關時,又發生了一些事。最後哈利波特已決定他要去找他的姑媽一家人,接着再去找魂器。羅恩和赫敏知道以後,他們就決定陪同哈利波特一起戰鬥。從這段中我讀出了真正的友誼,那就是"爲了朋友、爲了拯救這個魔法世界,不惜一切代價。"這才叫真正的友誼。

從《哈利波特與鳳凰》這本書中我還得知了另一件事,那就是"愛"。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這本書中,講到哈利波特頭上的那個"傷疤"。在別人看來這個傷疤是救哈利波特的魔法,其實誰也沒有想到這"傷疤"的奧祕。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一書中講到了哈利波特"傷疤"的原因。他的傷疤是由"愛"形成的。從而我也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

總之我對《哈利波特》這系列書的評價是—神奇!每一次我看書時,都會不知不覺地進入了那"夢幻般的魔法世界"裏。

《哈利波特》讀後感14

讀《哈利?波特》,如嘗一道百味粥,在那扣人心絃的傳奇中看各色人物,品百味人生。哈利勇敢堅強,羅恩忠實真誠,赫敏聰慧冷靜,鄧布利多睿智慈悲,伏地魔狠絕悲涼…… 然而,在羅琳筆下多如滿樹繁花的人物中,最令我難以忘懷的,是他——西弗勒斯?斯內普,那個一直以來冷酷神祕、忠奸難辨的魔藥教授。

冷漠空洞的眼神,陰鶩嘲弄的笑容,刁鑽刻薄的話語,偏執護短的教風,還有那對待哈利時相互矛盾的言行,使我總在猜想,這樣的男子背後該有着怎樣的故事呢?即使他備受爭議,但自故事依始,我便莫名地堅信,複雜神祕的他,決不是那奸邪狠毒之徒。然而,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接近尾聲,他的故事終於坦露在我們面前之前,我怎也想不到,他的一生竟是這樣的使我扼腕嘆息、觸動心靈。

要如何才能解讀他那苦澀的一生?那是一曲無盡悽酸的悲歌。

年輕時的他,不懂得蒼生何辜,爲了生存,爲了證明,誤入歧途,即使自己所渴慕之人爲此與他決裂,嫁與他的對頭爲妻,也執迷不悔,直到所作所爲誤傷自己最愛之人,才幡然醒悟。然而再回首時,彷彿已是百年身。伊人已逝,獨留襁褓中那來日將臨大難的稚子,支持着他以此爲念孤苦度日。

那時的鄧布利多無疑是慈悲的,以校長的身份讓斯內普留在母校霍格沃茨任教,雖是爲了拉攏,但在無言中也給了斯內普一個停泊傷痛的港灣。那些年月,那個本已心力交瘁的男子在霍格沃茨中看着春去秋來,在門廳中看着無數的貓頭鷹南來北往,在操場上看着周圍的草木榮枯變更,在昏暗的`地下教中與孤燈相伴,如斯寂寞。

莉莉?伊萬斯,這個女人,他得不到,救不了,忘不掉。那心靈上的碾壓掙扎,那撕裂靈魂的刻骨愛戀,無法淡忘。16年來,高傲如斯內普,卻爲了她,對鄧布利多惟命是從。多年來,不曾爲自己有過一聲訴苦,半句怨言。直到鄧布利多要他代替德拉科出手,殺死鄧布利多,而必須由他出手的原因,其中一個是爲了保全德拉科的靈魂,直到此時,斯內普才問出了一句,“那我的靈魂呢,鄧布利多,我的呢?”

難道就因爲他的靈魂已千瘡百孔,那就意味着可已毫不顧惜地踐踏嗎?短短一句話,卻道出了大半生的悲涼與辛酸。

即使最終鄧布利多的答案能使斯內普釋懷,但斯內普又豈會不明白,這場“謀殺”的真相只能祕而不宣,那就意味着,只要鄧布利多一死,他斯內普就會陷入千夫所指、孤立無援的境地,甚至萬劫不復。饒是如此,他還是答應了,並起誓他日必將竭盡全力保護霍格沃茨。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說斯內普的付出只是爲了兒女私情,無關蒼生;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如此誓言,已是大愛。此刻的他,早已不是鄧布利多所當年指責的“只顧得到自己想得到的,其他人儘可以去死”的食死徒,經過16年的蛻變,西弗勒斯?斯內普已經成爲了心存大義、胸懷大愛的人,當之無愧的霍格沃茨老師,斯萊特林院的院長,鄧布利多最信任的人。

當對愛情的守護中被融入了大義,這份堅守,就更顯厚重其後,面對正道,他受千夫所指、萬人唾棄;面對邪道,他命懸一線,如履薄冰。

《哈利波特》讀後感15

不曾想過會有這麼一個世界,擁有着魔法,充斥着咒語,行走着的都是巫師,寵物是貓頭鷹或者各種奇異的爬行動物,金庫是由妖精守護,一切都像是奇蹟的世界,還有那羣善良的人們。這是《哈利﹒波特》帶給我的首要衝擊,感覺是一直以來的幻想找到了寄託之所,JK﹒羅林成功地將那些天馬行空實體化了。

那個有着藍色眼睛的男孩,哈利波特,是那麼地讓人心痛,沒有父母,連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都不知道,也沒有其他的親人,只能寄住在阿姨家裏,可是卻始終沒有找到他的容身之所。在那個“家”裏,他是多餘的存在,而在學校裏,他又是另類的存在。他從不敢奢望過得到些什麼東西,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愛。他的生日也似乎只有他自己記得,不曾有過生日蛋糕,更不用說生日派對。每一年他只能羨慕地看着自己的表弟收着一年比一年多的禮物。他的這些經歷,是我這樣在幸福與寵愛中長大的孩子所無法想象也無法承受的。

還好,那個魔法世界並沒有因爲他失去了父母而拋棄他。他的容身之所也許註定了是那個不平凡的世界。他註定了要成爲偉大的巫師。即使他是人類世界默默無聞的一份子,可是他卻是魔法世界中赫赫有名的人。他來到了霍格華茨校園,這個給了他一切的地方,也是改變了他人生的地方。這裏有寵愛他的海格,有疼愛他的丹不利多校長,有欣賞他的麥格教授,還有喜愛他的朋友們——羅恩和赫敏。

但是他擁有的這些並不是因爲他的幸運。我想更大的原因是他的勇敢與善良和剋制。當然,少不了的是信任。如果當初他不相信大個子一臉邋遢的海格,又怎麼會有之後的霍格華茨的邂逅?但是,這樣的相信背後,也有着必然的令人感傷的'理由——哈利是如此地渴望溫暖,所以他緊緊地抓住唯一的希望。其實看過書後去看電影,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情節放到現實來看是很恐怖的很危險的,要克服那些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所以哈利可以算得上是裏面當之無愧的勇者。哈利的剋制也是我很欣賞的一點。書中描寫了一面魔法鏡子,可以看到人內心最想看到的東西,而哈利看到的當然就是一直以來最最念想的父母。可是當他被告知那面鏡子要被移走的時候,他便暗暗地下定決心,將對父母深深的懷念與不捨埋藏在內心最深處。他只是一個孩子,有權利盡情哭盡情笑盡情享受愛的,可是他身上卻已經被決定了要揹負沉重的使命。我想如果可以選擇,他一定希望只是和父母平靜地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中,哪怕平凡無奇。但是當他清楚地感受到他身上有某種力量能夠做一些別人做不了的事情的時候,他沒有因爲危險而退縮,而是出色地完成它。

在《魔法石》中,最令人意外的就是斯內普教授,讓人摸不着頭腦,究竟他是好的還是壞的。本來他算是一個集中了一般故事裏壞人形象的人,可是他最後竟然是幫助哈利的那個。但是這樣寫也算是必然的吧,畢竟若以斯內普這樣的身份如若是壞人的話不會那麼早就暴露身份,那樣的話後面幾部就沒有什麼出人意料的賣點了。

當然,在此書裏面還有許多地方值得推敲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去寫。但是,其實我更願意把它當成是一本童話書去品讀。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這是一個美麗的故事。讓少年少女們充滿夢想,還能夠感受到一種比夢想更重要的東西。

標籤:讀後感 哈利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