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優選】三重門讀後感

讀後感1.06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重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選】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讀後感1

何時代都有任何時代人的煩惱。國小、中學、大學時時刻刻都在三重門中迂迴、周旋。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並非出自我本意,甚至正確點來說有點被逼迫的傾向。

一個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東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癡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書,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裏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

韓寒,別人口中的八十後新銳作家,老師眼中嚴峻偏科不求長進的壞孩子,同齡人眼中敢於抨擊反抗應試教育的叛逆少年。從他身上看到了八十後一代的思惟還苦惱以及中國教育軌制的.一些問題。韓寒被譽爲八十後的代表人物,他所代表的是什麼?是一種放蕩任氣的個性?是一種超世脫俗的感官?仍是一種叛逆出格的精神?都是,也都不是。韓寒所代表的是我們這個羣體的觀念,這個羣體的設法主意,只是他敢於用文筆表達,用他那自誇的才華,讓筆尖流露出一段段真實的情感。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良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四周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爲爲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爲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披髮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注貫注什麼準確的信息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

雖《三重門》所用之語妙趣橫生,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帶着種淋漓盡致、灑脫暢快的審閱。韓寒偏愛中國古代文字,所以文章中也用了不少古文,皆創造出了幽默加古文的領域。可謂不乏佈滿睿智的幽默感的神來之筆,象徵性的,寓言式的傳達出了當今時代和社會本質上的真實。但着韓寒的意圖一路笑過來,但闔上書冊,卻發現能值得回味的快樂並不多。小說中四處伏擊的調侃和存在着語法錯誤的比喻不僅沒有加強小說要表達的思惟,反而使得主題顯得七零八落,語焉不詳。真正要引起人心靈震撼的氣力,在呼之欲出的時候,卻又像退潮一樣逐漸暗淡。

三重門讀後感2

第三次看《三重門》了,如其名,這是我第三次重新看“門”。

從看的第一次到第三次,感覺每次都能歡樂我的回憶,也會有所感悟。想到那時的韓寒,平凡平常,文章裏透露着學生文字的青澀,喜歡在文字中加些油鹽醬醋來比喻去展示他的小幽默,而我依舊會被文章中的那些幽默和瑣碎文字感動,由文字而回憶起的場景,我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覺得韓寒寫的不只是林雨翔或是他自己,而是寫出了一批人的豐厚青春世界。

文章勾畫了一個在青春年少的人所經歷的紛紛擾擾,寫着平凡又真實的青春,寫着青少年在成長中的那種亢奮和叛逆,全部文字像在用着玩的`節奏向我們闡述或展示青春的點點滴滴。書中講述着主人翁從國中到高中的短短几年經歷,講述了他的朦朧愛情、那股青春叛逆、父母和學校給的壓力、對社會的認識、做種種無奈選擇等等,而這何不是我們所經歷的,我們和韓寒筆下的林雨翔一樣,活在父母的極大期望和嚴格要求下,要在他們所謂的“唯一出路”上好好讀書,我們被迫明白自己的目標——我們要上最好的高中、大學,但我們有我們的態度,我們和林雨翔一樣會自己找樂子,我們會苦中作樂,會在無聊時光中去瘋狂,只是最後我們和林雨翔的選擇不同而已。但只要想起這些美好的青春節點和那些在心中被刻下或被忽略的記憶,我們還是會有感動,有那時的心跳溫度,最重要的是我們和林雨翔一樣都會從中有所感悟。

“三重”在古文裏乃是三件重要的事之意,而韓寒這本書名的“三重門”也指着三個含義,分別爲家庭、學校、社會三個“門”,韓寒將家庭、學校、社會三者之間的矛盾刻畫的有聲有色,如實的闡述了三重壓力之下的學生們的那種弱勢和無奈,諸多淋漓暢快的文字透露着韓寒對社會的諷刺和不滿,文章結尾“走還是不走呢?也許放開紛紛擾擾會自在一些,但不能放開,比如手攀住一塊凸石,腳下是深淵,明知爬不上去,手又痛得流血,不知道該放不放。”面對選擇,賦予韓寒思想的林雨翔顯得是那麼的掙扎和無奈,但故事最後並沒有結局,一句文章多次出現的“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裏”結束了整個故事,當我讀完時,我想到了自己,聯想到自己如果到這種地步將是怎樣抉擇,我想我還是會老實的被這三個門關在裏面,而韓寒,最後還是走了。

青春大概相似,韓寒筆下的經歷我們大都經歷過,我想不管我們有沒有走出這三重門,只要我們有自己的態度和選擇,我們一樣的會無怨無悔,一樣的會生活的不亦樂乎,一樣的會擁有那樣的青春感動。

三重門讀後感3

讀韓寒《三重門》的過程中,一直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細細想來才發現是又找到了當時讀錢鍾書《圍城》的感覺。主人公林雨翔性格上的懦弱和自負,他的故作才華,以及全書給我的那種被現實所束縛和摧殘的壓迫感,甚至是貫穿全書的諷刺和幽默,都和《圍城》中很相似。這裏我這麼說,並不是拿兩位作家比較,更不是說其中一位更勝一籌,只是覺得時代造就人才,而每個時代都需要這樣的作家,用筆下的文字來警醒這個始終存在問題的社會。只是《圍城》描寫的是舊中國渾渾噩噩的知識分子,針對的是當時整個文化界;而《三重門》描寫的是新中國混混沌沌的`莘莘學子,針對的是現在整個教育界。

看《三重門》總是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我也是一個高中生,也身處在三重門的怪圈裏面,也只能順應社會去成爲一個“全才”。書中的種種故事許多都在身邊發生着,書中的許多人物都能在我自己和身邊的同學身上找到影子。但即便如此,生活還得繼續,日復一日的學習還得繼續,我們大多數人還是隻能屈服在教育家的政策下,苦苦的學習,通過大學聯考這架“獨木橋”來實現未來。這,就是中學生的無奈。

書中許多人都在應試教育下苦苦掙扎,尋找那似乎不存在的出路。當然也有例外,像樑梓君,他靠着父母的金錢鋪平了未來,這隻能說是另一個諷刺了。而大多數人——林雨翔、羅天誠、沈雁兒、Susan等等,還是得走進三重門,走進漫漫考學之路。Susan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相信大多數讀者也和我有一樣的想法,她的美麗和優秀有無法抵擋的魅力。她的錯誤就在於看錯了林雨翔,看錯了他的“才華”,她爲了他放棄上市重點的行爲是勇敢的,也是令人惋惜的,看完了整本書後我只想爲Susan惋惜和感動,青春的心在現實中只能傷痕累累,青春的情在現實中只能流淚遠去。而我最爲厭惡的,是錢榮和主人公林雨翔:他們都是那樣的自負,沒有才華卻裝才子;都是那樣的虛僞,僞裝自己做作的生活。林雨翔的懦弱無能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Susan,讓人只能在書前憤嘆。

青春是生命力最美的一段過程,那時的隱隱情愫,那時的歡笑與淚水,都值得一生回味。而當我們把青春“奉獻”給課本,而放棄其他的生活時,我們或許得到了知識,但失去的真的更多、更多。

三重門讀後感4

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三重門》。電視劇想表達的意思,透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揭示了一個類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

還是有些沒看懂。或許是包含的內容太多,而八集的容量不足以完全表達原作者想表達的意思。看起來很亂,幾乎沒有主線。從主人公的孩提神童時代一直到面臨人生選擇,所謂人要跨越人生之門,生命之門以及愛情之門。電視並未深刻觸及。倒是對於愛情之門,也就是所謂青澀的少年之初戀描寫得太多,難怪原作者韓寒在看完此劇之後說:“我覺得這部根據我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拍得太丟人了。我真希望讀過這部小說的讀者,永遠沒有機會看到這部電視劇。”

因爲沒有看原著,所以本人不好評論。但就電視劇本身而言,除了主題思想有些混亂之外,大體來說還是可以的。比如畫面的唯美,讓人感覺時刻都沉浸在油畫之中。人物之唯美,讓人無法不傾慕。主演董潔實在是漂亮,在油畫裏的她更是美得令人驚豔。唯一缺憾的`地方就是太老道,太成熟。完全不像是一個初涉愛情的中學生。尤其是在畢業之後爲了讓林雨翔能奮發圖強,不要一味地沉湎於愛情,用刻意的謊言來進行善意地回絕。年不過十七之少女,竟熟練掌握感情之技巧,實在讓人不敢相信。或許不該責怪演員本身,大概是原作者寫此作時也只是個孩提,在面對感情困惑之時無法妥善解決,也只好借用大人常用的手腕罷了。誰要韓寒本來就是天才之少年呢。

畢竟內容涉及到當今教育現狀,甚至很隱晦地表達出當今教育不當之處。比如學生的重理輕文,對於一些特殊的人才,偏科嚴重的學生幾乎就是歧視。應試教育的弊端教育部門完全看不到。記憶深刻是主人公參加全國徵文比賽獲獎文章《穿着棉襖洗澡》。如此敏感的內容也能在央視播出還是讓人驚訝。相信也是遇到了許多阻力吧,在百度搜索一遍《三重門》,“禁播片”字眼比比皆是。傳說即便在央視播出的內容多半是有刪節。

總體來說,整部電視還是有點看頭的,雖然都是一些蘿蔔頭們的表演,卻也比較到位,很能讓人一下子回到學生時代。真實,恍惚,夢想,失落。這一切都會隨着畫面轉換而翩翩起舞。人,或許就不該成熟的,永遠在最青澀的盛夏光年中活着,該多好。

三重門讀後感5

想想《三重門》這本書的年紀和我相差無幾就驚人唏噓不已,畢竟他的作者韓寒也纔剛到而立之年。

正如標題所說的,我很高興在初高中階段遇到了這本書,因爲也許再過兩年我根本不會去關注這本書,就算關注了對它的評價或是認識也不如我現在這樣深刻。關於這本書,褒貶不一,甚至“貶”更多,確實,這本書可以詬病的地方比比皆是,但鑑於韓寒在寫這本書的時候也就十六七歲的樣子,而這本書中關於世界的認識遠遠超出了同齡人,“貶”暫且不談。這本書被定義爲“青春讀物”,代表着這本書不一定是寫給青年人看的,但一定是關於青春的。所以,這本書無論好壞,只是看你有沒有找到共鳴。

小說的故事是流暢的,可以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明亮的灰色,作者用一種略帶厭世情緒的口吻描述着學習生活中的趣事,這一部分的很多地方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彷彿自己的想法自己對於這件事的一舉一動被作者摸得一清二楚,和主人公如出一轍,有時候還會情不自禁得笑出來,因爲發現了書中描寫的蠢事我以前也幹過。這一部分,相對而言是輕鬆和愉快的。第二部分,是沉重的黑色,故事產生了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轉折,而接下來的發展愈發不受控制,事情不由自主向着最壞的一面發展,人物也在慢慢改變,或說成長,沒有一開始那樣單純討喜了。直至結局,作者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空白,然而讀者也明白結局必然是註定的,也許沒有明說是個最好的選擇。

小說的人物塑造是完整的。我相信大部分,大部分男生都可以在男主角林雨翔身上多多少少找到一些自己十五六歲的影子,也有那麼一刻,我甚至覺得林雨翔就是當時韓寒的自我寫照,同樣叛逆,同樣才華橫溢,同樣被禁錮與一個體系之中,這個人物根本不需要讀者去揣摩,去理解,因爲某種意義上,這就像照鏡子,那個人就是我們自己。而女主角Susan,她的每一個決定看似“愚蠢”卻又極其符合她的年齡,我們不能用一種已經成熟了的心智去批判書中主人公不成熟,因爲在那個年紀,這太容易理解了。

最後說說小說的語言,依舊是那個韓寒,這十幾年來,他的語言風格只有日趨成熟卻不曾改變,幽默中帶着諷刺,也許沒有做到如今的針針見血,但也令人拍手叫好。

至於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這既不是一本名著,談不上精彩更不能算勵志,但縱然十年後,二十年後這本書還在,你也不是現在這個你了。你會變得更睿智,更成熟,更完整,而關於這本書,你現在錯過了你就永遠錯過了,沒有第二次機會。就像青春

三重門讀後感6

接觸韓寒的文字都有一兩年了,但是現在纔開始看他的成名作,他的比喻依舊很新鮮,《三重門》比起《長安亂》《一座城池》還有《1988》,似乎更有故事情節一些,林雨翔像極了我現在的弟弟,膽怯,又好炫,些許叛逆但又沒什麼資本幹大的壞事,跌跌撞撞,磕磕碰碰,又是一個學習生涯。

故事本身是極爲平常的,夾雜些淺顯易懂的諷刺,是我一直堅持看韓寒作品緣由,像是諷刺教育的那個部分,說“他只屬於孟德斯鳩式的人物,不喜歡教育,但思想覺悟還沒到推翻現行教育體制的高度。因爲一旦到了這個高度他馬上就會被教育體制推翻。” 不要只說學生,很多老師也深諳現行的中國式教育弊大於利,但是爲了淺薄的工資,爲了學校的升學率,自己的飯碗,只能乖乖順從。在以前廣外的日子裏面,由於是私立學校,老師的話語權比公立學校的話語權自由些,偶爾有間隙就會抱怨,甚至怒斥填鴨式教育,倏忽又迴歸平靜,因爲他們總得爲月末那小小的.工資條奮鬥,爲了生存,不總得帶着鐐銬跳舞的麼?

還有一處挺觸動我的,是林雨翔進了市重點學校後他的一個朋友說:“怎麼叫‘看破紅塵’,我看不起那種悲觀的人,所謂的看破紅塵就是把原本美好的紅塵看成了破爛。”

對呀,看破紅塵不正是悲觀者遭遇挫折消極的通用藉口麼,有人說不相信愛情,看破紅塵,還不是因爲還沒有遇到美好的愛情,或者沒有努力去愛,就說愛情不存在。他也就是因爲看破了紅塵所以離我而去,而我還在相信紅塵是美好的,但是我不打算改變我的初衷,我始終相信,只要樂觀,只要有勇氣,紅塵怎麼看都是美好的,絢爛的,炫目的。愛情不同於婚姻,也有異於商業,不在於結果如何,過程和付出不更是重要麼。

但是,“女人的智慧和愛情詩相對的,愛情多了智慧就少了,這就是古希臘神話中智慧女神雅典娜不談戀愛的緣故。”要說智慧與愛情的本質區別,就是理性和感性的區別了,前者有理可循,後者莫名其妙,這種看似矛盾的說理也戳破了我許多密友的戀愛現實。對於韓寒的諷刺,我相信是真的,但不相信全是真的。

三重門讀後感7

這本書不適合上課的時候看,我是這樣說的,因爲看着看着會不由得笑作聲來.這並不是一本笑話書,作者也沒有有意地幽默,只是書中的內容讓我孕育發生了共鳴,不由地從心底笑了出來.韓寒的書,在那華麗的筆墨上面涌動的是叛逆,是對社會的批判.能用這樣的調侃筆墨,這樣無厘頭的筆墨來品評現實,大約除了他與蒲松齡之外沒有第三人了.而這本書讓人不得不在笑過之後覃思,覃思這個社會,覃思我們的教誨.我想,大約只有履歷過書中所寫的那樣的教誨的人才會明白韓寒想表達的深意吧.

黑夜給了我玄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探求灼爍。

這是本不錯的書.書中的人物描寫讓人覺得書中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因爲你總能在身邊的同硯身上發現書中人物的影子.好的小說是讓人感觸真實的,是能讓讀者有現場感的.

黑夜給了我玄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探求灼爍。

看了韓寒的《三重門》,很受安慰,久睡而不着,越躺越精力。這個跟我同年出生的同道寫的這個東西,還行。常覺得自己便是裏面的林雨翔,總說自己不近女色。其實潛意識裏也曉得這不外是自己給自己的一個很受傷的捏詞,久了,捏詞也似乎成了究竟。直到有一天,誰人ta出現,心牆剎時崩塌,才曉得一切的捏詞與堅固的外殼其實特脆弱,大約說只在ta前面很脆弱,在其它的ta前面永遠是侏羅紀的'鐵壁銅牆。久埋心底的某個東西重又甦醒,生長。可是這只是可是,我的ta還不曉得在哪個宇宙。活到如今纔有點明白,這世上沒有不聽話的女人,只有失敗的男人。再溫柔的女人在失敗的男人面前也是個性統統,挑東揀西;再個性自豪的冰美人在樂成的男人面前也會釀成一隻暖和的小貓。娶一個女人吧,如果她賢惠,你將生活得更幸福,如果它不賢惠,你將成爲一個哲學家。常喜好一個人深夜看點東西,想點東西,寫點東西,喝點東西,吃點東西,悄然默默地。韓寒的《三重門》《長安亂》例外,常是:夜深,關燈,一人,舊電腦前,菸頭一地,臉上笑得五官不分,另有液體四行(眼淚、鼻涕各兩行),巴掌還在拍得山響,這陣式,足以把鬼嚇死。另有,西門吹沙這個名字如今覺得有點太少年,新名有身中。。。

三重門讀後感8

韓寒,我爲數不多的偶像之一,年少就曾爲他的文才而傾倒,如今拿出他的《三重門》一看,果然不出意外地再次被傾倒。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韓寒年輕時的縮影,也是他對於學生時代的紀念。書中描述了主角林雨翔從國中到高中的一段生活,書中主角就是利用長跑加分才如願進入了重點中學,這跟韓少的過去如出一撤,所以曾經有人說過作家寫的就是自己的故事。

雖然書中有濃重的借鑑錢鍾書,大段大段賣弄文字的段落,但是我就是喜歡這種犀利的文風,而且韓少也在書中通過主角的身份對自己進行了自嘲,因爲林雨翔加入過文學社,所以交文章時也喜歡引用錢鍾書的文章結果不被老師所喜。

書中的女主角susan,不知道這是不是韓少的一種精神寄託,雖然他現在已經娶妻生女,但是不知道會不會想起這個這個她當年創作的角色,但是那個林雨翔深愛的susan。

讀別人的故事往往會想起自己的故事,我彷彿也開始懷念當時的那段青蔥歲月。那時候有用不完的精力,那時候有聊不完的話題,學業的壓力根本算不上壓力,只有暢所欲言的朋友和內心深愛的女孩。現在想想過去,會覺得當時自己爲什麼這麼傻,爲什麼會拉不下面子對他道個歉,爲什麼會因爲膽小沒對她說出那句話,爲什麼想起當年的無憂無慮,青春飛揚,笑着笑着卻笑出了淚花。

或許韓寒就是林雨翔,或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林雨翔。我們有着不同的故事,我們有着不同的過去,但是我們都擁有最美的青春,擁有最好的年華。這段年華我們都曾揮霍過,享受過,不管當時你是怎樣的經歷,它都已經一去復返了。

當年闖過的禍,當時受過的傷,當時燦爛的微笑,當時閃過的'淚光,這一切都彌足珍貴,因爲這都是我們回憶時所需要的素材,根據這一塊塊拼圖拼出一幅完整的畫面。或許有一首歌很符合現在的情境,那就是周杰倫的《回到過去》。昨日相思淚,今朝仍未乾。

懷念之後便是無盡的落寞和空虛,雖然這不是南柯一夢,但現在和過去之間的距離已遙不可及,觸不可及,所以就請把你在世上的每一秒都變成最好的年華吧。

最後套用文章中的一句話作爲結尾“一張落寞的臉消融在夕陽中”……

三重門讀後感9

聽聞《三重門》是韓寒的著名小說,閒來無事,過往又有聽聞韓寒的名聲,於是閱讀了這部小說。說實話,我沒有太多時間仔細完整閱讀全篇小說,只是大致瀏覽了幾章,得到的感觸啓發是:

一,做人不能太死板,不能連一點叛逆也沒有。很多人都認爲小說《三重門》有批判現有教育的情況,其實還不僅僅是學校教育,更有家庭乃至社會氛圍對於青少年的影響。而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生產規格統一、形色一樣的人,而是各有所長、亮彩多樣的人才。這就對教育要求太多了,說起來這也是一個始終談不完的話題。正所謂“照搬照套是沒有出路的”,通過對小說的閱讀以及我個人的思考。我認爲學生髮展,教育發展的關鍵還在於學生本身而非教育體制。要知道,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沒有精好的.食材怎麼去做高檔美味啊?一些人批評教育體制,腦子怎麼不去想想孩子自身也是存在問題的。有些學生逆來順受,自己就沒膽量說出自己的想法,明知道父母老師觀念可能過時爲什麼不去反映,索性另謀發展啊。古往今來,千百事例告訴我們,那些沒有叛逆思想,過分死板老實的人註定是沒有創新與活力的人。

二,不能被韓寒所迷惑。韓寒不過一個青年,也只是億萬青年其中一個。看了小說,發現裏面多有一些扯皮理論,缺乏現實意義,個人以爲完全沒有必要推崇什麼觀點。一部小說更多是一種消遣一種扯淡娛樂。至於說能得到什麼啓示,見仁見智了,很不一定。紛繁複雜的世界,一個人的思想總歸是個人意念,未必放用四海皆准。簡單得說就是要廣大頭腦簡單的學子們要清醒理智,不要自卑自艾,不要太過負面,不要一切責怪環境體制。小說裏的所言所表僅供參考,一切生活教育狀況,我們個人都還得按照個人實際採取應對做法。

三,人生的意義並不能從這些小說裏獲得。現如今的世代,許多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的概念獲取竟然是通過這些人寫的小說,這其實是可悲可憐的。如果要了解真相,那麼就應該從實際出發,在實踐當中總結感悟。小編的人際交往當中也是接觸過一些此類學子的,這些學子看小說入迷了,口上所說反應他們對小說的崇尚,貌似明理,實際虛空浮着,是一種說不明的哀嘆。從這些扯皮小說獲得的意念註定是扯皮的,沒有根基的,請大家一定要清醒。

最後總結一下,無論教育如何,關鍵是人的思想覺悟要提高上去。一部小說的理論僅供參考罷了,關鍵是個人要積極向上,內心明媚有陽光,熱愛祖國愛家鄉,凡事向好,根基穩固而堅實。

三重門讀後感10

《三重門》是八年級的時候看的,那時的韓寒是社會的話題,是風頭人物。

許多年過去了,我沒記住《巴黎聖母院》,沒記住《紅與黑》,沒記住《復活》,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也不記得了。其實《三重門》印象也不是特別深,畢竟時間可以帶走一切,又何況僅僅與我而言並沒多大意義的幾本書呢?只是《三重門》對我的影響是永遠的,或者說是終生性的。

《三重門》寫的就是我們生活的縮影,正是這樣我才一直喜歡它。林雨翔就存在於我們之間,他呼吸着與我們一樣的空氣,望着一樣的天空,過着同種制度下的不同人生。他的喜怒哀樂,我們都曾經歷過,都曾擁有過,或者現在就正在經歷着。當時周圍的'人都在看韓寒的書,都認爲韓寒說出了我們的心聲,又或者是看到了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教會了我去思考我的生活,思考我活着的目的,用另一種眼光去看待我們的世界。

韓寒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爲了批判現行的教育制度,這個理科慘不忍睹的學生,憑着他驚人的文學水平,讓千千萬萬的學生成爲了憤青,上千千萬萬的學生咒罵教育制度,咒罵他們所處的社會,咒罵他們所處的時代。他成功了,他憑着一個“林雨翔”成爲了無數少年心中的先知,他就像帶着上帝旨意來的基督,爲我們帶來了真理。我當時也成爲了其中的一員,在抵抗着學校,抵抗着自己所處的制度。

可是很多年過去了,《三重門》留給我的僅剩下看問題的方法,其他的卻都遠走了,走得悄然無聲,走得不知不覺。當我在重看《三重門》時,我只看到我們的青春——那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青春,有着春天小草綠色的青春,有着我們曾經的青春。可能是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當時自己是如此可愛。我開始覺得韓寒的乏力。他改變不了什麼,和我們一樣,只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於是他去賽車了,去寫一些等價於垃圾的文字。

我現在看《三重門》,反而在林雨翔身上看到了對生活的妥協,一種無力與無奈,人總是要妥協於社會,妥協於制度,卻唯獨不能對自己妥協。我們把這種妥協叫做成熟。《三重門》只可以作爲我們青春的祭詞,在某個角落獨自記載着一點一滴。

畢竟我們都會老去,可是曾經的青春歲月卻永不老去。

正如老狼的《青春無悔》:

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

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

三重門讀後感11

《三重門》是韓寒的首部小說,相信讀者大多是學生。作爲韓寒的同齡人,遺憾的是我十年之後纔讀了這部作品。正也許是晚讀了10年,心態上總體趨於平靜和理解。首先肯定的是這部作品的確比較寫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許多問題,比如如何面對學習的壓力,如何面對家長和學校的管理,如何處理愛情問題,如何融入同學……。這些問題其實是我們每個從學校教育走出來的人所必然面對的,無可逃避。但問題是當處理這些問題是出現不通暢的時候,我們的學生怎麼辦。他們抑或她們可能就會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甚至可能誤入歧途,自暴自棄。此時,作爲家長、老師、朋友和社會能不能多些寬容和理解,或者給予必要的支持、鼓勵、指導。這是全社會都要反思的問題,畢竟我們都經歷過成長的煩惱。其次,《三重門》讓我驚訝的是作者的知識面之寬廣,文字之犀利。文中旁徵博引之多,比喻視角之獨特,語言幽默之極,讓讀者領略到了作者小小年紀便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學基礎,至少從涉獵面上已足夠寬廣。第三個值得肯定的是小說中對林雨翔和susan之間懵懂愛情的描寫,很單純、甜美、沒有一點雜質。作爲一箇中學生的愛情觀也不該有太多社會的影子。相信每個人都對曾經追求或正在追求這種純潔無暇的理想愛情,並且追求真愛過程本身就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論結果如何。

有些人可能會指責《三重門》作爲小說,並沒有精彩的結構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不能吸引人,並且結局是可悲的,讓人很不爽。其實這些要求對於18歲的韓寒來講未免太高,況且韓寒本人也不希望這樣。總體來講,這是一部反映現實中學生成長煩惱的作品,文中透露出作者看待現實問題的敏銳以及對社會所謂陰暗面的'抨擊和嘲諷,自然有其存在的意義和道理,但有些主張未免過於偏激,比如對現行的教育制度強烈抨擊,也許現有的教育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卻是現階段最合適的。另外,文中對社會故事的描寫明顯不夠深入,比如在飯店打架的故事,也反映出作者年齡尚小、缺乏社會閱歷,而這種閱歷恰恰是好作家必備的要素。

三重門讀後感12

此文獻給我心中永遠的偶像——韓寒。——題記

說起來也着實汗顏,在《三重門》出版這麼久後才第一次拜讀。你我的認知或許以前一樣,認爲韓寒是一個狂人。可是在讀完後,內心酸得想哭,韓寒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堅強,他的那份無奈又有誰知!

《三重門》的文筆中,你幾乎看不見孩子的影子,若不是早已知曉,我或許會誤認爲是出自成人之手。他的老練、成熟,令人驚歎。

思想的敏銳,是小說的第一個特徵。韓寒用了第一人稱,用少年林雨翔的眼光看待社會、人生以及周圍的一切,發出一些直抵要害的見解。韓寒看待世界的眼光極爲挑剔,對於社會不良風氣和應試教育的批判辛辣卻又叫人心服口服。但思想卻不能彌補韓寒對社會認知的淺薄。像小說中一些打架的場面,或許是韓寒沒有經歷過,文字寫得蒼白無力,有時乾脆一筆帶過,這也使許多人對此做出批評。的確,閱歷是人生的經驗,是永遠無法代替的。但是請你記住,韓寒在那時只是個孩子,一個敢於表達自己心聲的孩子。成熟的文筆也掩不住年齡的事實,我們憑什麼對他要求這麼多?

小說中,最愛的還是韓寒的黑色幽默。每一個精巧的比喻都彷彿信手拈來,讀後讓人忍俊不禁又陷入深思。但這些黑色幽默並沒有持續很久,在林雨翔進入市南三中後,語句就轉爲平淡。有人說韓寒是江郎才盡,而我認爲在這個高中的場景中,描寫得一切以貼近自身生活。韓寒已不能像個局外人看待這一切,在自己的`生活圈內,早已沒有距離。貼近反而使他施展不開,他也做過努力。像幾個體育特招生的出現,卻也只能華麗上場,悻悻落幕。

小說的結局頗爲耐人尋味,殊不知無言的結局亦是最好的結局。未來的世界誰也猜不透,不如給自己留一個幻想的空間。韓寒做的真是絕。

事實上理一理思路,林雨翔實際上就是韓寒,這個迷茫而倔強的少年。唯一的不同,就是那份抗爭意識。林雨翔的求學和韓寒的休學,一個尖銳的對比,事實上也是韓寒的無奈。他選擇了一條極爲坎坷的人生道路,執着前進。雖不知前方道路如何,光芒還能閃亮多久。但我堅信,在無數應試學子心中,韓寒是最灑脫和值得羨慕的。你認爲呢?

三重門讀後感13

花開花落,人生起伏,卻總有一種東西留下永恆;品讀世態,體味生活,也總有一種東西記錄世間百態;繁華浮躁,樸素清明,同樣存在一種事物解析生活之理。毋需聲音,也不必宣揚,靜處一室,品讀一本好書,也許我們會體會很多,收穫不少。書味飄香,在讀書的氛圍中,思想昇華,置身作家內心世界。

“80後”作家中我欣賞韓寒,不僅是他的文字,更因他的性格。初看韓寒的文字,覺得筆鋒犀利,一針見血(我先看的是他的《毒》,這是一本他前三本書的文摘集)。

讀《三重門》,我會爲Susan與林雨翔的朦朧愛情所感動,甚至流淚。心心相通卻無以表達,朦朧愛情之美就在於朦朧。而對於林雨翔的遭遇,我更覺可惜。熱愛文學卻無以發揮,被其餘學習所羈絆,與現實中的韓寒極爲相似。或許它打動人的地方就在這兒,韓寒受同齡讀者愛戴的原因也在此。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永遠是一個值得品讀的話題。

再讀《三重門》時先覺得這本小說很像錢鍾書的《圍城》,無論是文筆,還是整體基調,主人公林雨翔與方鴻漸驚人得神似,其中雨翔對Susan的感情又頗像《天龍八部》中段譽對王語嫣的癡情。這本書裏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主人公林雨翔的個性及爲人處事的風格隨着小說的'進行也發生着潛移默化的變革。國中時的林雨翔性格溫柔敦厚,較爲單純,學生氣甚濃;進入高中後雨翔性格中的鋒芒顯現出來,和錢榮爭得不亦樂乎,小說的風格也因此有所改變。小說和作者一起在成長,這是一種很獨特的感覺。林雨翔的變化或許是青春期使然,不知韓寒的青春期是否與雨翔相似呢?

掩書細想一下,感覺韓寒與錢鍾書的區別在於韓寒筆鋒更加尖銳,書中更多地展露出社會灰色的一面,並且不留情地給予鞭撻和嘲笑。這也許是因爲寫作時代的不同,或者因爲錢鍾書是一個儒雅的學者(人離書本近了,離塵世自然就遠了),而且他生性溫和;韓寒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學生(曾經是),是臣服於現行教育體制的學子(包括我)中的異類,其中特深刻的思想如同一把利錐,直指社會。

三重門讀後感14

而G確確實實地和他在一同了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我忘記了是怎樣熬過去的。後來有人給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大受開導,他說:現在的女孩子都太實在了,你現在學習欠好,就代表以後沒錢沒職位地方,搞欠好連個像樣的住所都沒有,這種社會隱患有誰願意隨着?話扯遠了。我記得G的理想目標是上南開大學,這對於我如許一個只想獲“新觀點”一等獎的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而G回絕我的理由此中有一條宛如就是怕延長學習。我認可我學習結果較差,大概在G的眼裏是極差。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爲什麼G在回絕我之後卻和一個長相無比抽象以至於我找不出任何符合的植物來描述他的人在一同了。那男的在我眼裏除了學習回回在班裏前五名之外一無是處,他即不幽默也時時髦,更不像我一樣佔盡天下八分之一的才氣。

這句話一出,把我的柏拉圖願望徹底打倒。社會是現實的,考試也是一樣的現實。我面對應試,就總覺得一種空若無物的覺得,真正的人才都他媽被大學聯考糟蹋了。韓寒三重門讀後感 但我還是下定刻意要向着南開的方向努力。於是,我主意向班主任申請要坐在第一排好勤學習,而班主任也對於我這種所謂的上進精神賜與,把我調到了教室最前排。我就在G的`鼓舞下受苦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每天數斤粉筆灰的薰陶下我的考試結果一退再退。期末的物理結果尤爲慘烈,寫得滿滿一面的卷子被分數欄裏鮮紅的個位數映襯得很慘白。我以二分的結果謬妄地告別了高二上學期的物理。追念起我起早貪黑背公式的日子,不由覺得這是一種譏笑。

(一)簡述三重門有關內容

(二)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覺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白表述出來

(三)圍繞基本觀點擺究竟講道理

私以爲寫三重門讀後感還不如寫像少年啦飛奔的,那時的韓寒畢竟還嫩了一點

但我還是下定刻意要向着南開的方向努力。於是,我主意向班主任申請要坐在第一排好勤學習,而班主任也對於我這種所謂的上進精神賜與,把我調到了教室最前排。我就在G的鼓舞下受苦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每天數斤粉筆灰的薰陶下我的考試結果一退再退。期末的物理結果尤爲慘烈,寫得滿滿一面的卷子被分數欄裏鮮紅的個位數映襯得很慘白。

三重門讀後感15

在五年級時我第一次接觸了韓寒的作文當時我覺得十分有意思。後來又經過媽媽的介紹讀了韓寒的經典著作【三重門】。

三重門主要講了本書通過少年林雨翔的視角,向讀者揭示了一個類真實的高中生的生活,把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學關係的種種矛盾和問題展現開來,體現了學生式的思考、困惑和夢想。韓寒以自己的方式思考着、激動着、憤怒着、抗爭着、改變着,透過那些犀利的、尖銳的甚至是刻薄的.語言,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天才少年的靈光閃現。

我知道了三重門指的是:第一重——親情第二重——友情第三重——戀情

第一重——親情寫出了親情,是一個永不衰退的話題。人有百種,對親情的感悟就有百樣。在韓寒的筆下,我看到了他對大多數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牴觸心理:林雨翔的父親會在兒子年幼時逼迫他閱讀中華文明歷史的結晶,也同樣在兒子會考在即時,讓他上補習班,花重金買補腦、增長記憶的營養品,力求在會考中能發光發熱,但他們卻忽略了人類最簡單也最濃厚的情感。或許一個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遠比價值千金的藥品更有價值。然,親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東西。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都在用不同的行爲詮釋親情。

第二重——友情,人的一生中,朋友佔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你更多的時候會把心中的感悟傾訴於朋友而非家人。文中的林雨翔也有幾個好朋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樑梓君。他成績很差,但是他重義氣。他會教林雨翔寫情書,他會幫林雨翔怎樣把妹。或許這一系列所謂的“幫”在家長眼裏純屬是害了他,但我知道林雨翔此時需要這些,因爲他正值青春年華。朋友會一眼看出你需要什麼,會在適時時提醒你。我一直覺得,生命給予我的美好,總是遠遠超出我的需要

第三重——戀情這個季節悄悄地來了,這個年齡也悄悄地來了,在第一次見面,林雨翔就在心中刻畫下了這個名字。詩詞輕吟,只爲在她面前展露自己,吐露心中些許的萌動。他會因爲下雨而擔憂她,她也會爲了與他上同一所重點高中而整理習題給他

這就是我們,年少的我們。或許成長就是一道沒有疤痕的足跡。在美麗的夏季,我用我的筆,記錄着青春。青春未央嗎?有足夠的好時光讓我們邊走邊想,邊想邊揮霍嗎?不,從此岸到彼岸,從綠肥到紅瘦,快得就像季節的交替。每一年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