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關於忠的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1.7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忠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忠的故事讀後感

苦難、人性、愛、理解與寬容,是莫言演講關鍵詞,他用這種方式與世界性普世價值對接,能夠寬容彼此價值差異的人,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礎之上。在不違揹人性的前提下,人們應彼此寬解、尊重,而不是朝着別人扔石頭。那個被小孩子莫言及同學扔過石頭的老單幹戶,在他不斷反思中,成爲他小說中的人物。

莫言說到母親的言傳身教,他說到他母親的那些細節,很真摯。他是講故事的人,所以他沒有用一種說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觀念,來講他的文學創作。而是從自己的經歷說起,用故事說話,讓人從中看到他的善惡觀,道德觀,讓人看到他內心非常柔軟的部分,這是他自己的獨特的方式。印象裏,莫言本人一向如此,他的書很少涉及思想、理論,而是一直用經驗說話。講話中,能看到他對自己的作品有一個回顧,我想這主要是出於西方世界可能還對他有所陌生,所以有所交待是必要的。另外,最重要的是,他用很巧妙的方式,講故事的方式回答了國內或華文世界,在一些方面對他的爭議。他說,對一個作家來說,最好的說話方式是作品,他最真實的想法都在自己作品裏,我覺得回答得很巧,也是可以理解的。採寫/新京報記者於麗麗

莫言站在諾貝爾講臺上,向全世界人講述了一個生存的和文學的故事。他用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了他對自我、人生、社會、歷史的理解,以及民間故事與現代小說的關係。莫言在演講中呈現了現實經驗轉化爲藝術經驗的過程。他的故事有三個來源:一是現實的殘酷經驗,如童年的苦難記憶。二是超越殘酷經驗的愛和悲憫,如母親的愛、東方哲學的啓示。三是故鄉流傳的豐富多彩的民間傳說。這些要素,通過他個人的奇思異想組合在故事結構中。他的故事,既是對殘酷現實生活的寫照,也是超越現實的殘酷性和人的侷限性的通道,更是一個存在和靈魂的避難所。由此,實現了文學的超越性。這正是文學的根本價值和精神旨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