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

讀後感1.68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巴別塔之犬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1

沒想到是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看完了這本書。

因爲買隱形眼鏡而跟他大發脾氣,丟下他一個人回家生悶氣!

20分鐘之後他也回來了,衝我嚷嚷,說我脾氣大,不會考慮現在的生活狀況就亂花錢什麼的一頓批評。我當然完全聽不進去他的話,完全不想說話,不想理他,整個人都鑽進了‘居然爲了200塊錢跟我發脾氣,居然連200塊錢都不願意爲我花’的牛角尖。

他好像已經快要失控了,面對我的一言不發。

甚至讓我走,不想再看見我!

當然,我也不想看見他,拿起包包就摔門而出。

一個人遊遊蕩蕩,完全沒有地方可以去,在這樣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親人朋友即使再傷心難過也沒人訴說,正在休假的我只能跑到公司,不顧同事怪異的目光說今天過來加加班。

然後就看完了《巴別塔之犬》。

這本書的內容真的是超出我的意料,居然還牽扯出了虐狗組織...

露西的自殺讓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個露西,但我可能是其中一個。

可憐的她完全得不到丈夫的理解,心裏的事情沒有人可以吐露,積攢之後只能以自殺來解脫。

可憐的露西,最後都還深深的愛着那個男人,那個男人卻一直被矇在鼓裏什麼都不知道。到底是誰的錯,誰都沒有錯...

所以說,男人和女人根本不是同一個種類,即使會使用同一種語言,依然很難溝通。

感覺這本書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讀懂,應該會再看一遍。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2

巴別塔是出自聖經中的一個詞語,意思是使混亂。

這是一個值得反觀婚姻和愛情的故事,男主是癡情的保羅,女主是有心理問題最終自殺的露西,羅麗是妻子生前的守護者,妻子死亡的目擊者,妻子死後丈夫的精神寄託。文章以雙線推進,一邊回憶,一邊敘事。以丈夫一年的調查和自責來反應親密關係中的反思。露西的自殺爲開頭,後面就是癡情的保羅不斷調查妻子自殺的原因,最後才真正認識露西,並且學會了放手,對愛情有了深刻的反省。

故事中露西是一個浪漫,細膩,敏感,有趣,可愛和抑鬱的手工面具藝術家。保羅是一個理性,有些無趣,正直,穩重,有修養,愛妻子的語言學者。他們的婚姻本來可以很幸福,因爲露西的有趣,和保羅的包容。可是露西太敏感,又有些抑鬱,所以露西會偶爾敏感和情緒失常,在面對懷孕時很無助,她害怕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這也成了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保羅兢兢業業的上班,會忽略妻子,也會很愛妻子。但是一個比較粗心的男人很難重視敏感的妻子的情緒波動,所以在妻子自殺後,癡情的保羅幾乎也失常。他想通過教會羅麗說話來得知妻子死的原因。而因爲教狗說話,他辭職在家,整個人也成了鄰居和同事眼中的“神經病”。最終在瞭解了羅麗和理清妻子的心理問題後,對愛有了深層的理解,就像文章最後的一句話“記住她原本的樣子,就是我能送給我們彼此的最佳禮物。”讓讀者對親密關係有了更深的思考。

而這條至關重要的狗,就像是每個人心中不想說的祕密一樣,它守護主人,陪伴主人,忠誠於主人,卻救不了主人。羅麗是一條可憐的被折磨的半死時被露西所救的狗,露西認爲羅麗和自己一樣都有創傷,都很可憐。所以她救下露西並且用心照顧。就像守護她那脆弱易碎的玻璃心一樣。最終在露西自殺時,羅麗還是沒能阻止。露西死後,羅麗又成了保羅的心理依靠。癡情的保羅不知道妻子爲什麼自殺,不知道妻子在最後的生活中經歷了什麼,所以他要教羅麗說話,這是他新的生活目標,也是他唯一可以找到與露西靠近的事……這條狗就像“巴別塔”一樣,讓保羅的生活混亂,不正常。所以這就是這個故事最合適的名字。

就像一百個讀者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故事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我在故事中學到了,愛人之間的溝通就是彼此的心靈通道,而女性的表達方式又經常過於曲折,繞來繞去讓男人失去耐心,又不懂妻子的意思。或者某一方會因爲自己的問題而關閉心靈,不與對方交心,讓另一方捉摸不透,就像最後無助的保羅一樣。露西知道自己內心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她應該向保羅求助,看心理醫生,去解決問題,或者說她不知道自己可以這麼做,而保羅也應該重視妻子的心理問題,來干涉和幫助妻子。就是因爲露西不說,保羅忽視,最終結局讓人惋惜……在一起時,需要溝通,需要關心,更需要珍惜。而這往往會被老夫妻忽略,因爲各自忙碌,因爲各自都有煩惱……其實在對的人面前,我們就應該學會珍惜和表達愛意。愛就珍惜這份感情,愛就要對對方打開心扉。

願我們能夠用心對待愛人和家庭。

巴別塔之犬讀後感3

一直不喜歡看外國的作品,複雜的人名,冗長的敘述讓人頓失閱讀的快感。前些日子無聊從圖書館借了本封面看起來比較新的小說《巴別塔之犬》,也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自身對狗狗的興趣吧。本人看書比較拖拉,而這本小說我用了三四天在幾節無聊的課上就搞定了。

這是美國新生代女作家卡羅琳?帕克絲特的一部愛情懸疑小說。丈夫保羅是一位語言學家,他要找到妻子墜樹身亡的真相,於是決定教會唯一的目擊者—————家裏的寵物,一隻名叫“羅莉”的狗說話,道出真相。保羅的調查步步推進,他也越來越心痛的發現妻子露西死去的真相:精神上本身有一些問題的露西逐漸感受到了與最愛的人之間的距離,孤獨,無奈,傷感,抑鬱,最終絕望到選擇了自己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有人評論說“這是一部關於回憶、語言、悲傷和救贖的故事,一次另人心碎的'探尋。”

文章故事情節懸念迭出,字裏行間充滿了生活的氣息,語言乾淨利落,很少有冗長的句子。與形式上的清新明快相反,讀罷作品,縈繞在心頭的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情緒,一種陰鬱,一種無奈,一種痛苦,總之讓人心裏很是難受。小說中的一些新奇神祕的情節很是吸引人,從一開始的方形煮蛋器、迪斯尼之旅、化妝舞會、給死人做面具,再到後來的塔羅占卜等等。伴隨着這些情節的是是露西越來越琢磨不透的性格和心理,以及作爲讀者的我越來越不安的情緒。

“露西爲什麼會死去?”我覺得這個問題意義極其深刻。在我看來,露西是死於距離,死於不信任,死於心理過多的不安全感,死於一種人類普遍的無奈的悲劇宿命。書中有一個情節給我印象很深,就是露西爲死去的少女珍妮弗設計的面具:“乍看之下這個面具只是簡單的呈現了珍妮弗的笑臉,單若再仔細看,就會發現這張微笑的臉只是一個面具。你會看到這張臉周圍呈現出模糊的盾形輪廓,有點像用來象徵劇場的那種悲喜表情面具。在這個面具底下才是珍妮弗真正的臉孔,而相對於面具的開朗,微笑和喜悅,這是一張既憂鬱又悶悶不樂的臉。”無疑,書中對這張面具的描寫是具有隱喻意義的。後文的一段話我覺得很好的與這張面具呼應着:“我們每個人不是都有兩顆心臟嗎?祕密的那顆心就蜷伏在那顆衆所周知,我們日常使用的那顆心臟背後,乾癟而蕭瑟的活着。”

很喜歡這張面具,亦很喜歡這段話,因爲它們真實!現實中的人們誰又不是如此呢?自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哪個纔是真實的自己?是那個笑得最燦爛的笑臉,那個有力跳動着的心臟?還是那張後面麻木呆滯的臉龐,以及那乾癟的蜷縮着的心臟?我不知道,你知道嗎?當自我認知與定位出現了問題,又談何與他人溝通呢?我毫不懷疑露西對保羅愛情的堅貞,然而距離從何而生?人與人之間真的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嗎?物理距離從來不會等於心理距離吧。

一直很佩服那些人際關係處理的遊刃有餘的人。在涉及人與人打交到的情形下,我自己似乎智商急劇降低,腦海裏不知怎的總是環繞着張愛玲,以及她的那句經典“生命是一裘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我在想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露西”只是“病情”有輕有重!或許這從根本上無法解決,我們直能調節調節再調節!以讓那顆乾癟而蕭瑟的活着的心臟透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