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通用15篇

讀後感1.38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世同堂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讀後感通用15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1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彷彿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裏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爲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無悔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賞的中國作家,之前也不過看過他的話劇茶館和幾個短篇,‘馬褲先生’、‘抱孫’、‘眼鏡’。。。他那不着痕跡的幽默讓我徹底折服,他筆下的人物仿若一幅幅漫畫肖像,看似誇張滑稽,可是琢磨之下卻又發現如此神似。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許是那個年代特有的產物,可是卻也會一代代遺傳到今天的我們身上;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塑造了中華民族這一特殊的民族,在先生的筆下,總會看到活生生的自己,讓人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讀後感2

錢先生開始僅僅手無縛雞之力的一介酸腐書生,一家人彷彿生活在世外桃源,與鄰舍幾無來往,過着清貧而精神富足的生活,幾似陶公,關起門來成一統,道不同不相爲謀,似乎永遠不受周圍和社會的影響,如果不是收到異族的侵略和奴役,一定是甘於清貧甘於寂寞的另類。

錢先生的院子裏除了鮮花沒有別的(在那個年代裏,吃飯都是有了上頓下頓還沒有着落的),沒有餘糧,沒有祁老人家的鹹菜,沒有頂門的大缸,對外來的朋友也不抗拒,但對於賣國求榮者及敵人則絕不歡迎,拒門不納。

每天除了澆花就是看看書賞賞畫,吟吟不合時宜的古體詩,卻怡然自得,過着悠然南山的日子,把日子過成了自我。

二兒子仲石與敵人同歸於盡了,錢老人從自我中醒來,他爲之自豪,有悲憤、仇恨,但並不哀傷。

被抓也不屈服,只要有一口氣,就有對敵人的恨,而這恨和對侵略者的深惡痛絕竟支撐他放棄了墨守成規的一池死水似的生活,過着顛沛的隱祕的生活,去熱切的宣傳抗日,發放傳單,喚醒民衆,揭露日僞的醜惡嘴臉,反抗、鬥爭,是一個真正的勇士,不屈的鬥士。

從一開始單純的爲妻兒報仇,然後忘卻私仇,復國雪恥,由個人的英雄主義成爲了真正的愛國主義,由小我而大我,面對危險毫不畏懼,做到了有價值的活着,活成了一個真正的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像一株臘梅,像一棵青松,傲然獨立,展示了中國人的氣節,是中國文人面臨危難時挺起脊樑的典型形象。

《四世同堂》便是一個時代的縮影,皇朝結束了。覆巢之下無完卵,國亡則家不存。這個原本離北平人很遠的道理,北平人卻實實在在的明白了。現實的殘酷喚醒了錢先生、瑞宣、瑞全、高弟、桐芳等,溫文爾雅是救不了人們的,是抵抗不了暴虐的。於是當一個人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時候,他也就開始強大了。原來的那個會作詩的人不見了,用曾經寫詩的手和知識寫鼓舞人心的傳單了,是更具有戰鬥力的詩!

四世同堂讀後感3

翻着《四世同堂》,我看到了一代中國人。歷史,似乎教會了我一點什麼。

瑞宣愛家,也愛國。當日本人入侵中國,瑞宣希望去戰場,只是家庭和北平人愛和平的性格束縛着他,讓他只能在家,照料着一家老小。他討厭瑞豐所幹的事,他也明白像瑞豐這樣的人該受到教訓,但是他更明白不能讓祁老人擔心,不能讓母親操勞。他的內心是矛盾的,北平人的心,也都是矛盾的:像劉師傅,像程長順,像陳野求。他們都讓家中人活下去,儘管生活在太陽旗下。家庭,就像一把牢牢的鎖鏈,把他們的手腳捆綁在北平的'土地上。

只是,只是,我們真的只能爲不去戰場找這樣的理由嗎?難道僅僅是因爲愛家、愛和平嗎?

我想,不是的,也許我們還缺少一些勇氣。

我們沒有勇氣去放棄家庭,我們沒有勇氣去流浪,我們沒有勇氣離開被統治的地方。我們可以忍氣吞聲,除非叫我們餓死。我們可以去當漢奸,首先得給我們飯吃。我們要生存。

這,是不是一種懦弱?一種“愛家”的懦弱。

我們沒有勇氣,放下家庭去戰鬥;我們沒有勇氣,面對黑漆漆的槍筒;我們沒有勇氣,站出來說一句:我恨日本人。我們沒有勇氣,因此只能拿愛家、愛和平當藉口。

若,我們可以放下家庭,去當一個戰士,像錢先生那樣,是不是我們就可以少幾天被統治?若,我們再多那麼一些勇氣,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一段屈辱的歷史?

如果我們多一點勇氣,就像錢詩人那樣,別人把他當瘋子,他也不生氣,就算流浪街頭,也心甘情願,中國,就能多自由一天。

是的,是時候該增長一些勇氣了。我們,是這個新時代的主人,過去的事,應當當做一段可值得思考的歷史,未來,我們應當吸取教訓,做一個有勇氣、敢擔當的人。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但現在的我們,還需要勇氣。

四世同堂讀後感4

終於把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一口氣讀了下來。這是一篇不錯的長篇小說,雖然小說最後以悲劇結尾,但是我們還是能從中看出那些愛國的人民對祖國的忠誠和愛戴。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成爲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

瑞宣是祁老太爺的長孫,雖然他同瑞全一樣希望去參加革命,但終究放不下這個家。瑞全則不同,他毅然幫助王排長離開北平,親手殺了自己的初戀做了特務的招弟,把一個新一代的青年刻畫的淋漓盡致。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爲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冠所長。冠曉荷,他對日本人永遠是必恭必敬,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異議,就連日本官兵對於他的這些態度都稱之爲“良民”。祁瑞豐,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

我想,這篇小說真正想告訴我們的是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去享受沒有戰亂,生活美好的每一天!讓我們去熱愛祖國,去熱愛生命,這纔是老舍先生寫下它的初衷。而不要像那些背離祖國,悲慘的漢奸一樣,被世後萬人唾棄。

四世同堂讀後感5

冠家算是小羊圈裏生活水平數一數二的家庭:家主冠曉荷有兩位姨太太,二太太是曾紅過一時的名伶;使喚幾個像樣子的僕人;出入都乘人力車;在夏天安着搭涼蓆的棚子;有着小羊圈裏唯一的電燈,一到晚上,就與結交的權貴們打幾圈牌;有着兩個花枝招展的女兒,她們經常在北海遊玩。這麼一看,冠家的生活模式應該是當時的模範,應當人人效仿,只不過在這極光鮮的外表下,卻藏着全小羊圈乃至全北平全中國最卑劣的幾縷靈魂。

在冠曉荷眼中,可以說,只有他的這個家,而沒有他的這個國。在國家淪陷後,他仍只顧着享受這個家,甚至爲了他的家而將國扔得遠遠的。

冠曉荷是“官迷”。而他也只是“官迷”,甚至不去理會這個官的好壞。爲了這個官,他能在天安門前擠開人羣向不可一世的日本軍官深鞠一躬;他能將愛國志士錢默吟先生投入日本人的監獄、他如此“努力”地向日本人求官,以至於在被日本人抄家後還堅持認爲自己對日本人不薄,不會是日本人做的。論無聊及無恥,可能只有他的異性兄弟—祁瑞豐與藍東陽可以與其比一比了。

冠曉荷是聰明的,他能在太平時期結交一羣元老將軍與元帥,足以證明他的社交能力之強。可惜他在與日本人交流的時候,渾身軟軟的沒有一點骨頭,也意識不到——他眼前坐着的這個人殘害了他這個站着的人的'最大的家。

家就是國,國就是家。像冠曉荷這種不知道有個國而只顧着自己的小家的人,本來是情有可原而不必痛恨的,但是他爲了家殘害了不知多少爲了國的人,在他抓捕錢默吟老先生的時候,他就註定不能被正直的愛國志士所原諒。

所以從冠曉荷這個人物上我們應該得到些什麼?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還有一個國。其次,無論什麼事情,都要有好壞黑白之分。最後,作爲一個人,要有自己的骨頭,也就是尊嚴。

四世同堂讀後感6

早就仰慕《四世同堂》這本厚重大書的美名,只是因爲幾年前年紀太小,沒有翻開這本書,而今天我有幸仔細閱讀它,領略大師筆下塑造的世界。

紙張在我手指下翻動,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祁老太爺,他“高身量,長臉,眼睛太小,一笑就眯成一條縫”,幾句簡短、樸素的詞語,立刻在我心中構建出祁老太爺和藹可親的形象,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如同見到了自家的老人。而且,從他的言語也可咀看出他的勇敢和童心。如;“日本鬼子又鬧事了!哼!鬧去吧!”說話口氣很孩子氣,就像十一二歲的孩子,而且還堅強、勇敢,絕不懼怕日本鬼子,對親人關切、呵護,有時又非常嚴厲。

下一位出現的是長孫媳婦,她如此能幹,又尊敬長輩,從不忍心讓祁老太爺生氣,只好常常用善意的謊言應付老人的問題,她正是那個年代孝敬老人的北平婦女的`代表。

一頁頁地翻過,大師老舍描繪的人物形象也緩緩地從我眼前掠過。

錢先生一家是“葫蘆”裏的怪客,他們對別人看得起,又看不起,衣服永遠趕不上潮流,想捨棄名利,放棄世俗去追求更高的一種境界。我感覺他就像晉代文學家陶淵明一樣,飲詩作樂,與塵世隔絕。錢先生院子裏有最美麗的花草樹木,萬里飄香,彷彿世外桃源一般,體現了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讀後感

不過,最讓我敬佩的還是門牌號是二號的李家,李四爺夫婦,他們雖然手頭並不寬裕,依然行俠仗義,對鄰友的困難都給予援手,不管是親友還是冤家,即使這樣,李太太還責備他對別人幫助太少,這競成爲他幫助他人的一種督促,有時競冒着生命危險去幫忙,這種捨己爲人的做法真令人敬佩。

雖然只讀了三章,我已經對老舍先生的妙筆佩服不己,放下書本一個個生動逼真的人物仍活靈活現地在我腦海中浮現,我已經陶醉在他的書中。

四世同堂讀後感7

《四世同堂》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說,它講述了生活在“小羊筆”齊瑞軒家族在北京淪陷期間的平凡與不甘平凡的生活。

齊瑞軒是一家之主。他是個善良溫和的人,但他身上還有中國人的血統。當 bac binh 剛剛倒下的時候,他派他的第三個兄弟去抗擊日本人,他告訴他的學生和鄰居,中國並沒有失去這個國家,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顆明星,不是很明亮,但是可以給人們希望。

錢鄚一嗯是一個詩人,因爲他的第二個兒子,頌詩日本兵殺了日本車和被打,回來後,就成了愛國詩人,他不停地運轉了一整天,遊說更多的年輕人投身抗日隊伍。

冠曉荷,一個徹頭徹尾的漢奸,每天想的只是我們如何能夠升官發財和一些自己佔便宜的瑣事,靠着出賣以及身邊的`人和事可以賺取經濟些許蠅頭小利。

這三個人,性格很不同,其實,這是老舍先生總結了中國人3種寫作班的字符。如果中國人喜歡齊蕤旋,那麼北京的日本侵華是一個意外;如果中國人都像殷謙沉默,喜歡的人,那麼中國永遠無法被入侵日本;如果所有的費用,如冠曉人做的,中國必將走向滅亡。

一個國家民族企業如果我們沒有得到應有的血性,變得像綿羊一樣存在軟弱,任人宰割,那它註定是中國不會進行長遠的。但在這一整本書中,這段時間描寫可以給我的感觸最深:“他看着學生自己的一雙手,一雙白軟的手,他苦笑了一下,這樣的手是打不了人的。”這句話讓我看到了作爲中國人對於軟弱的性格,這是因爲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但接下來的他們祁瑞宣和錢默吟做做的事情卻大出我的意料之外,在隱忍的同時,卻憑着豐富自己的一腔愛國熱血,默默的做着一些潛移默化的反抗,在周圍都是中國人的心中已經種下一顆積極反抗的種子,點燃一盞希望的燈火。這纔是每個中國人的血性以及所在,中華傳統民族精神長存的血性所在。

四世同堂讀後感8

我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心裏已是熱血澎湃,彷彿自己置身於硝煙瀰漫的北平……故事裏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着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爲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爲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爲了升官發財,虛僞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麼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這本書的再一個亮點在於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爲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相信日本人一定會讓她出去,一直做着風光無限的夢,但夢終究還是夢,最後她還是慘死在獄中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爲慢慢感到疑問,爲什麼,爲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裏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

《四世同堂》講的是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爲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爲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

讀了《四世同堂》我更加的熱愛我的祖國,這部小說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大家只要心連心就能戰勝一切!

四世同堂讀後感9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題記

不必說月下獨望洞庭湖,嫦娥悽悽涼涼獨守月宮,詩人獨自依杆前“舉杯邀明月”,也不必說黎明林江傾灑下的一抹陽光,天邊的微微紅暈,單是這充斥着溫暖而溫柔的黃昏,就叫人心曠神怡,大飽眼福。

我拿起最近正在讀的一本書——《四世同堂》。家中所有的東西都靜寂地、一動不動地呆在原處,他們懶散地沐浴在夕陽的微光。我捧着書,坐到了光線最密集的地方——陽臺,撥開書籤,翻書的聲音悅耳,然後緩慢地隨風飄走,消散在靜寂的大樓中。

樹葉在風中婆娑起舞,對立的大樓一半沉睡在黑暗中,一半甦醒在黃昏中,太陽儼然已與大自然渾爲一體,多了一絲違和感。閒了一天在家的我,沉浸在老舍先生細膩的文字中,書,也儼然與黃昏渾爲一體。

看着《四世同堂》,眼前時而是民不聊生的北平,時而是溫柔靜寂的黃昏天空;時而是監牢中被日本人折磨得皮開肉綻的無辜老百姓,時而是樓下蕩着鞦韆綻開笑臉的孩童,這兩個極端的世界,使我分不清哪是書,哪是黃昏。

我繼續讀下去,無意間,黃昏帶着它泛黃的光,透過欄杆,直直的射向地面,黃中帶着一絲微紅。微風吹拂,撩起了窗紗的.一角,也吹起了人們的微笑。我竟由黃昏中,聯想到了遠方的湖面被飛鳥泛起層層漣漪,枝上築着的鳥巢中響起一些“新生命”的喊叫,天真無邪,顯然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果然,黃昏總能讓人想起美好。

我浸了,浸在了書的世界,書將我的心靈浸的純潔無暇。

我癡了,癡迷無限好的夕陽,讓世人忘記憂愁的黃昏。

隨着一頁頁書漸漸翻去,黃昏,這一篇章也漸漸離我們而去。暗了、淡了、末了、最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便是無窮的黑暗……

四世同堂讀後感10

去年生日同學送的《四世同堂》,三部,一年過後,有點慚愧,纔看了一部!開始看時,就想着到時候看完了能寫篇讀後感,就像國中還是高中那時候常寫的讀後感。此刻擺在自我的牀頭,卻總有些原因,讓你靜不下心看第二部,那就先寫寫感受,看後事如何?

第一部,《惶惑》。瑞宣、瑞豐、瑞全,祁家的三兄弟,有着不一樣的性格,走着不一樣的道路。

記得當時看到瑞宣的一段獨白時,自我就發了一個動態,與其說當時自我特能理解瑞宣的感受,倒不如說那一刻的自我就是瑞宣。文章寫道:瑞宣認識他自我,他覺得他的才力,智慧,氣魄,全沒有什麼足以傲人的地方,他只能儘可能的對事對人盡到他的心,他的力。他不肯用壞習氣減少他的石子的`堅硬與力量。他明白在人世間,他的盡心盡力的結果與影響差不多等於把一個石子投在大海里,可是他並不肯所以而把石子可惜的藏在懷中,或隨便的擲在一灘臭水裏。

當然,我不是瑞宣,我不可能遭遇這樣的狀態。可是就像瑞宣認識了他自我一樣,我彷彿也看到了自我。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自我做事不夠細心謹慎,也沒多大的智慧與才氣,從小到大,最怕填你的特長是什麼?最怕問你擅長什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是,卻總有那麼一股勁,堅持着自我,保留着初心,我還能做點什麼,我至少還能夠改變點什麼,我覺得,人就是要這樣吧!

哪怕你只是在做一件很小的事,連你都不覺得它重要,可是,做了,好過走向一條相反的道路。或許,就是因爲大多都是這樣的人,大多人都有着相同的一個初心,大多的初心都是朝着一個好的未來,此刻我的眼裏,我們的眼裏,大多都是完美。

四世同堂讀後感11

終於看完了,但內心久久不能平復。

“患難是最實際的,無可倖免的;但是,一個人想活下去,就不能不去設法在患難中找縫子,逃了出去——盡人事,聽天命。”

最初在語文資料上看到節選的部分,知道常二爺、祁老人、天佑太太等角色,對小說也很感興趣。我以爲“四世同堂”只是講那一家人平凡而簡單的生活,可當我開始讀後,慢慢地,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在寫一個家庭,這一切都不平凡,這展現的是中國在抗戰時期北平百姓生活的縮影。

小羊圈是個小衚衕,住着好幾戶人家。在太平年月,北平一切都很美麗很喜人。可偏偏生在戰爭年代,日本人入侵了。人人都想生,人人都在爲生活而努力。有的人,像大赤包、冠曉荷、藍東陽、祁瑞豐等人,爲了生活下去,選擇當漢奸,把當時的侵略者當作爸爸,苟且偷生,最終還是遭到了報應。有的人,像祁瑞宣、祁瑞全、錢默吟先生、劉師傅等人,不甘當亡國奴,一些出走,一些不食周粟,一些努力激勵青年,爲國家貢獻着一點點星光。祁老人呢,最在乎自己的四世同堂,然而卻總得不到安寧。老大天佑的自盡,二孫瑞豐的被殺,老三的出走,以及一家老小面臨着恐怖的`饑荒……

小說的結尾戰爭還在繼續。我以爲所有的故事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因爲畢竟這是人寫出來的,應當給它些美好。但是這部小說並沒有,遺失了十三段。看到作者太太和作者兒子描述出來的概括,真的好讓人難過:錢先生被捕、小妞子餓死……

看此書時,時而憤怒,時而難受,時而同情那個年代的人,時而想打死那些漢奸走狗。那些人物,像都是活生生的,個個鮮活,在我跟前,似乎都是我認識的人。我知道他們的模樣,他們各自的性格,他們的抱負。我又想,要是我生在當時,我會怎麼辦?我能做些什麼?

歷史永不可被遺忘。在這和平年代,我們更應當勿忘國恥,緬懷先烈。我想,這也是老舍先生寫此書的一大目的吧。

四世同堂讀後感12

在這一個假期中,我讀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合上書本的那一瞬,覺得自己好像還置身於那充滿了血腥風雨的北平,彷彿親身經歷了那些一個又一個的悲劇故事……

《四世同堂》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後的惶恐與不安,接露了日本軍國主義所犯下的殘暴罪行,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弘揚了中華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運用其樸素而簡單的語言,爲我們刻畫了一個又一個悲劇場面,體現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忍與變態,激起了我們的同情與憤怒。在這一本書中,老舍先生刻畫了一個又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有年過半百,只想平平安安過日子的祁老人;又被日本人還得家破人亡,想要報仇的錢老人;也有爲了升官發財,而當了賣國賊的冠曉荷……這些許許多多的人,都帶給我們了深刻的印象。還有很多很多的人,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特徵,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命運。但是老舍先生始終讓我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書中還重點描寫的就是漢奸,在老舍的筆下他們的行爲不禁讓人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又讓人覺得無法痛快。比如冠曉荷,一直爲日本人做事,甚至還被日本人稱爲良民,最終卻被日本人活埋。比如大赤包,一直相信日本人,甚至被關在監獄中還幻想能夠出去,然而最後卻慘死在獄中。這些人的悲慘命運都讓我們明白了日寇的殘忍,在他們那血淋淋的屠刀下,犯下了無數的滔天罪行,那一幕幕血腥的場景,讓我們無法忘卻。

今天是一個嶄新的時代,中華民族變強大了,它已經不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了。我們要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只有這樣才能防止類似的事件再次發生,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繁榮昌盛,只有這樣才能報效祖國!

四世同堂讀後感13

昨天晚上,我從哥哥家的書架上找到了此書,懷着好奇的心情翻開,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

看完了整本書之後,我不禁佩服起老舍的偉大,十分樸實的語言,卻有一種非常好的代入感。寥寥數筆之間,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位位人物,實在是讓人驚歎不已。

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是在北平裏面的一個小村莊——小羊圈裏,主要講述了在小羊圈裏幾戶人家的悲歡離合。描寫地理的句子雖然不多,感覺可以使人在腦子裏就想象出小羊圈的模樣,看着書,腦子裏好像在播放一幕幕無聲的電影似的,體會着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着實令人回味無窮。

讓我驚訝的,不僅僅是老舍的寫作功底與樸素的語句,還有老舍對待戰爭的.客觀。這本書裏,從剛開始就提到了住一號門的日本老婆婆,她從剛開始就一點也不贊成日本侵略中國,特別是在抗戰勝利之後,當住三號門的日本家庭把門給封上之時,她卻把門大大的打開,想用自己的一點點力量,來向中國道歉,向在戰爭中受到不公平待遇甚至是失去生命的中國人道歉。老舍並沒有大幅度的讚揚日本人,更沒有“盲目愛國”,大幅度的貶低日本人,而是站在一箇中立的,客觀的角度,站在人性的角度,解讀了一位日本老奶奶的心聲。

《四世同堂》這本書,圍繞這一個小村莊裏邊的幾戶人家展開故事,時而令人嘆氣,時而令人憤慨,時而令人興奮,時而令人自豪。當全部看完之時,感覺好像五味陳雜都集於一心,如果你再看一遍,想法肯定就跟你第一遍看的時候完全不同。

它是一本值得令人翻來覆去看一遍又一遍的好書,並且語言不難懂,國小生也可以看。現在,就再讓我看一遍吧,可能,寫出來讀後感跟這一篇也完全不同呢。

四世同堂讀後感14

有一天,我無意間在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我從未讀過的書——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那本書好像有着一股神祕的力量,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便把它抽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四世同堂》這本書,圍繞着一個小衚衕裏的幾戶平凡的人家展開故事。時而令人嘆氣,時而令人憤慨,時而令人興奮,時而又令人自豪。在書中,我看到了在北平淪陷時,錢家、祁家、冠家等不同階級的老百姓爲生存做出的選擇。冠家爲了討好日本人,做出禽獸不如的事。而祁家、錢家對日本人十分痛恨。錢家二少爺與日本人同歸於盡,錢老人最後成了地下工作的聯絡員;祁家大少爺祁瑞宣是知識分子,他甚至忠孝不能兩全,他選擇在家中盡孝,成了地下報刊的編輯,同時,他告訴街坊鄰居們中國沒有亡國,他就像黑暗中的一顆小星星,不很亮,但卻能給身邊人們帶來希望。而老三祁瑞全選擇了盡忠,離開北平,爲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這本書中並無什麼華麗的詞藻,只是平淡樸實的語言,卻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花草樹木都寫出了神韻,常常會引起讀者深思,給予了我們許多深刻的啓示。在遇到困難時,就應當勇敢的站起來;遇到外敵時,就應當奮起反抗,如果順從,就是自掘墳墓,《四世同堂》裏冠曉荷的遭遇就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漢奸,不顧別人,一心只想佔便宜,害了不知多少無辜之人。爲了升官發財,他一遇見日本侵略者就點頭哈腰,連自家的房子被侵略者佔有時,還不忘向他們鞠躬行禮。,最後也得到了惡有惡報的下場,大快人心。

讀完整本書,我得出一個道理:一個民族,沒有應有的血性,任人宰割,這個民族註定不會長遠。

四世同堂讀後感15

在爸爸媽媽的介紹下,我捧起了老舍的《四世同堂》。書中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深深地吸引着我。

《四世同堂》講述的是在日軍佔領北平時那兒一戶人家由興旺轉爲衰落的故事。書中,當我看到“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和日本人一起剝削普通百姓的時候,心中不禁怒火中燒。而當我看到桐芳爲了殺日本鬼子和日本鬼子同歸於盡是,我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在全書的最後,瑞宣的小女兒小妞子因爲吃共和麪,裏面的砂子、穀殼兒卡在闌尾裏而死亡,但與之同來的是日本投降的消息。但那時,大家怎麼也開不起心來。戰爭帶去人們太多太多了。

合上書本,細細品味。這本書中最讓我氣憤的是那些像“大赤包”“胖菊子”和藍東陽一樣的中國人,爲了自己生活得好,就想盡方法來折磨人,想盡方法來討好日本人,爲的只是表面上的'“優質”生活,絲毫不爲北平陷落而感到傷心,反而感到自己的好日子來了。但是在最後,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是的。當今生活比以前當時好了很多,但是,我們國家在國際上也聲譽不錯,又是奧運會、又是世博會,看起來光鮮無比,但是其實我們國家仍然還有很多十分不好的現象。就如我們國家比比皆是的貪官,食品問題,還有前一段時間有一則新聞,就是說人們爲一個受災縣捐款三千萬,但最後受災人民總共只收到了幾百萬。而剩下的幾百萬又到哪裏去了呢?可想而知,這些錢應該到了那些上級貪官那兒了吧。那些人就眼睜睜的看着人民吃不好、喝不好,而自己在家裏吃香喝辣、山珍海味。這些人就像書中的“大赤包”“胖菊子”藍東陽,只顧自己,不管他人。

我希望我們國家能越來越好,減少那些不好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