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3.21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5篇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古人早就說過,書籍之多,浩如煙海。我們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收穫着豐富的知識。每讀一本好書,就是對人生的一次感悟。在此,我推薦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個人對於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界的更變,對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這是一部偉大的鉅著,爲我們解說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爲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事情,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界更變的戲劇。是悲劇?是喜劇?也許都有一點,書中沒有華麗的藻飾,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時候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刻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他有堅韌的毅力,強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在痛苦和磨礪中,他形成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他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幾本書的人,一個對生活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他寫給他妹妹的'信中充分體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他帶給我們的好處將使我們一身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的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批判農民的狹義性,追求更高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讀完了這本書,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不在爲平凡的出身感到羞恥,而會爲了人生的不平凡而奮鬥。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這個世界多麼的平凡,其間沒有無所畏懼的勇士,也沒有力挽狂瀾地英雄,更沒誰做出過驚天動地地壯舉:有的只是最平凡不過的生活,和在生活中不斷艱難前行着地普通的人們。而這個世界又是多麼的廣闊,從撇下妻兒獨自逛花花世界的逛鬼,到中央派下的專員,形形色色的人們在包羅萬象的生活的大舞臺上扮演着屬於自己的角色:這裏有人成功,也有人失敗: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但無論如何的演繹,這世界都是那樣的真實鮮活,感人至深,這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中最令人震撼和感嘆的無疑是對1975—1985年間波瀾壯闊地歷史進程和十年間天翻地覆的巨大轉變。如果沒有這個偉大的時代,那書中的一切也都無法立足了。書從那個混亂而又癲狂的後期寫起,那個時代充斥着暴力、迫害和黑暗,“半腦殼”田二被拉去接受,強烈的諷刺了那個荒唐時代的可笑與醜惡。而田二總掛在嘴邊的“世事要變了”那句話也成爲貫穿小說第一部的讖言。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雙山村這片黑土地上煥發出新的生機:做生意、搞養殖、開飯館、開發廊、甚至小偷的猖獗都在從側面證明着人們生活日新月異的進步。

生活和社會的變化對比最強烈的則是田福堂和田福軍兄弟,這對兄弟一個是熱衷於“革命”的瘋狂的“農村革命家”,一個是有能力卻屢遭排擠的國之棟樑:田福堂在“革命熱潮”中炸塌山樑攔阻河道的"恢宏壯舉",田福軍卻遭排擠打壓而被掛了空職,之後,田福軍最終成了堅持實行新政策的鐵腕領導人,而田福堂最後只能在廢棄的磨盤中殘喘着思望過去的榮耀。這是人物的對比也是時代的對比。去真實的記錄時代能感染一代人,而在記錄大時代的基礎上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則能流傳百世。

我們需要的正是這樣的書!不是那些讀了以後毫無感覺的書。在平凡的世界裏,我們都要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來!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這些學生上起了網課,週六周天閒來無事,收拾書籍,看到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於是,我又讀了一遍,它也給了我一些不一樣的感觸。

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這部書籍,你們還記得書中的孫少平嗎?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剛上中學時,每頓飯只能吃兩個黑窩頭,即使這樣也不能吃飽,還要參加繁重的勞動。最重要的是還要面對同學異樣的眼光,自尊心被慘淡的現實狠狠的抽打着,又可能正是對命運的抗爭,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做任何事情總會做的比別人優秀。人們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雖然我現在沒有他那麼苦,但是我覺得他身上的那種不卑不亢,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

青年強,則國強。如果我中華大地幾億的青年一代都碌碌無爲,虛度韶華,那麼我們這次疫情又會怎樣呢?中國將會面臨怎樣的危險呢?通過這次疫情的大考,青年一代也接受考驗,一批批青年一代奔赴“戰場”,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爲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孫少平那個不太富有,國家不太強大的年代,孫少平都可以發奮學習,追求自己的夢想。那在如今這個時代,我們有什麼理由去碌碌無爲呢?你以爲的歲月靜好,其實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作爲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振作起來,不要等到有一天國家需要我們了,而我們只能悔恨自己虛度光陰。

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其實平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甘於平凡,不思進取。就像文中曉霞說的:我們原是自由飛翔的鳥,飛去吧!飛到那烏雲背後明媚的山巒,飛到那裏,到那藍色的海角。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夢想,在這個20歲的時間段內,我們應該“做一做夢”,爲自己,也爲家人,去拼搏一下,奮鬥一把!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雙水村中孫家給人的印象總是待人真誠,努力生活,而孫玉亭,這個少平和少安的二爸,卻與他們不同。

讀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後,我覺得孫玉亭是一個好吃懶做、守舊、虛榮心強的一個人。孫玉亭結婚後不勞動,與妻子幾乎無法生活下去。責任制後,他更是沒有動力勞動。人民公社化期間,他常有機會站在主席臺上,“大人娃娃的目光”會在那時聚集在他身上,我想每當他站在主席臺上時,他一定覺得自己就是雙水村的一個大人物吧!因此他會感到非常滿足,但是這些都是他的幻想。他從沒有得到過人們的認可,以至於責任制實施後,便不再有人關注他。比起後來的空虛,他應該更願意沉浸在過去的那種虛幻的滿足感中吧!

那麼,孫玉亭的生活只是他自食其果嗎?我經過再次閱讀後發現,其實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從小生長的家庭環境和受到的保護。

孫玉亭在他小的時候就被哥哥當作全家人未來的指望。後來,哥哥玉厚一心爲弟弟着想,供他讀書。國中畢業的孫玉亭在哥哥的幫助下終於擺脫了農民的身份,當上了太原鋼廠的工人,但卻因自己對工廠生活的不滿讓一切付之東流。孫玉亭不但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還變成了一個不努力,不能吃苦受累的“少爺”。我認爲他的哥哥也許把一切都想得很理想,但他的追求並不屬於他的弟弟。孫玉亭只知道聽從哥哥的安排,自己卻沒有主張和決心,就像一個沒有鬥志卻被拉去入伍的士兵,很可能是那種一上戰場就會當逃兵的人。所以他當時纔會從充滿勞累和飢餓的工地返回到雙水村——能夠得到哥哥庇護的地方。

孫玉亭是可悲的,他沒有自己所追求的理想,也沒有真正獲得過什麼,所幸的是他並不是一個壞人,只是缺少努力生活的意義。又有誰願意成爲這樣的人呢?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爲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着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啓發,回味無窮。是以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見證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社會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儘管澄清,但不平靜。路遙筆下的人物卻是那麼個性鮮明,書中的少安、少平,還有其他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徵也必受時代的侷限,但也正所以才真實親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啓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爲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經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到達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戰勝困難,擺脫束縛,讓人們對完美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感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述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我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苦難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今生的驕傲。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書,因爲他的人物以及情節都刻畫的很真實。直讓人彷彿置身於那個時代,體驗着那個時代的風風雨雨。看後讓人很受,回味無窮。是以樸實的語言與真實的感受來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與人生。浮躁的年代,渾噩的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儘管,但不平靜。遙筆下的人物卻是那麼個性鮮明,書中的少安、少平,還有人都是那個時代的象徵也必受時代的侷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實親近,栩栩如生。

首先,我很喜歡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啓迪。但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爲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

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戰勝困難,擺脫,讓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愛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在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平凡的人生,從平凡中而來地繁衍生息,你能看到的,就是中的信心,不能奪走的盼望,永不止息的愛,平凡中的苦澀,以及的驕傲。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之前我一直對中國現代的文學作品瞭解甚少,最近聽吳軍老師聊到了魯迅先生和他的諸多趣事,我萌發了想要讀一讀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的念頭。

第一個想法就是從經典開始讀。我查了茅盾文學獎的歷屆獲獎作品,然後從中挑選了《平凡的世界》一書。平凡的世界分爲三冊,共1200頁左右。

花了大約一週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這部近100萬字的長篇大作。在還剩100來頁的時候,我竟對這部作品產生了戀戀不捨的情緒,書中的人物彷彿真實存在過一樣。

這部作品的結構先是從人物開始的,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庭,再到一個羣體。人與人、家庭與家庭、羣體與羣體的縱橫交錯,最終織成一張人物的大網。

書中包含主次上百個人物,每個人物都有着他們自己截然不同的人生。

男主之一的哥哥孫少安敢做敢爲,個體戶辦磚廠收益不菲;但後來因盲目擴建釀成災禍,差點一蹶不振;後來想辦法籌到了錢,又很快發達起來。但少安的媳婦卻因爲多年積勞成疾,得肺癌去世了。

另一個男主弟弟孫少平與女友田曉霞相愛。就當一切轉好時,曉霞卻在一場大洪水中喪生。當他終於振作起來,卻在礦下爲了救夥伴,差點一命嗚呼,在臉上留下了永遠的一道傷疤。他最終放棄了愛情,回到礦上,決定在勞動中終了此生。

書中人物的境況起起落落,時而時來運轉,時而飛來橫禍。

書中有人起初找到了真愛,卻因漸漸沒有共同語言而勞燕分飛;有的人剛開始婚姻不幸,卻因丈夫遭遇車禍,夫妻兩人反而關係日漸和睦。

正如作者所說:作家最大的才智應是能夠在日常細碎的生活中演繹出讓人心靈震顫的巨大內容。故事可以編,但生活不可以編。在這一幅橫跨10年的大畫卷上,上百個人物都在活着他們的人生。

全書都透露出路遙的人生觀: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爲充實。讀罷,我只覺得自己彷彿過了幾輩子的人生。酸甜苦辣,都在其中了。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平凡的世界》是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路遙的嘔心之作,通過對黃土高原上一羣平凡農民的描寫。他們在那個物質匱乏的時代裏,肩負着生活的重擔,不免自私、固執乃至懦弱,但是他們都有從未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在平常的生活中展現了永不停歇,熱血的心,讓我們爲那樣的心靈而感動,爲我們當下的生活而思索。

小說中的孫少安和孫少平,一個精明強幹,寬宏大量;一個腳踏實地,頑強堅韌。他們都有同樣慘痛的感情經歷,都被生活打的遍體鱗傷,他們也都似乎是我們眼中的那些“平凡的人”,可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他們一直頂風向前,卻從未退縮。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我們去尊重嗎?他們是我們身邊那些在生活的逆境中勇往直前的人們,默默前進,默默奮鬥着的人們。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平凡的一面,但是我們也有屬於我們自己的光華,人生就像是一條路,沿路有不同的風景,人們在自己的道路上或走或跑,那些平凡的人們,他們微笑着緩步前進,跌倒了再爬起來,每一步都留下人生的印記。“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纔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這本書中那昂揚奮鬥的精神,纔是它真正的主旋律。人無論身在何方,心在何處,都應該保持着熱血的心靈。什麼是平凡和平庸的區別所在?平庸是安於現狀,甘於平淡。而平凡是不屈於命運,不平於埋沒。

讀着書,字裏行間彷彿能感受到文中人物心裏一種平凡卻蓬勃的力量。生活沒有劇本,生命的軌跡卻可以規劃。

《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着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是怎樣讓我們更幸福。怎樣在平凡的心靈中釋放出偉大的力量。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素來都是這樣認爲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偉大的鉅著,爲我們解說了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爲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這是一位對不畏苦難,直面挫折的人,他有錚錚鐵骨。他有着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但只要我們大家也想孫少平那樣不畏苦難,直面挫折,多讀幾本書,就能從大衆中脫穎而出,獲得成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書中的,是一個對我來說陌生的世界:茫茫的黃土高錯縱橫,貧窮的村落,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是一代代的農民——衣不遮體、食不果腹。

我爲現在的生活而感到慶幸,同時又不禁捫心自問:究竟什麼是平凡?什麼是“平凡的世界”?

我想,對於書中的這些人來說--平凡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化爲黃土。書中的人生像演戲一樣,是濃縮的。各種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緊湊在一起,在生活中,也是有這樣刻骨銘心的經歷,我想縱然是強者,也難免會於此——在絕望中痛苦,在痛苦中掙扎。

也正所謂“人生如戲”,這一路中也難免遇上“九九八十一難”,但不同的人也會有別樣的反應--有人會與其堅強的鬥爭,高呼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號,也會有人屈服於命運,堅持着知難而退的原則,書中的孫家兄弟便是堅強地面對苦難並與其作鬥爭,誓必要在這齣戲上唱一出慷慨淋漓的戰歌。

孫家的孫少安和孫少平也是我喜歡的角色,儘管家庭貧困,迫使成績突出的二人都未能完成學業,早早的去承擔了家庭的重任,但他們也沒有氣餒:哥哥辦起了磚場,經歷了大起大落才讓家人過上了富裕的日子,還讓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弟弟也經歷波折,從農民到教師,再到朝不保夕的攬工漢,又到煤礦成了名礦工,再來又當上了班長。孫家兄弟兩個的的確經歷了陰晴圓缺,纔有瞭如此的生活,令人唏噓不已。

在這平凡的世界中,有多少執着的平凡人的一生有着這平凡的生活,又有着這樣平凡的感情。我們不應該也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境,經歷人生的磨礪,做個強大的人嗎?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1

耽擱了許久,終於有時間翻開這本《平凡的世界》,走進四五十年前的中國社會。

書一開篇,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的語言,是那麼樸實無華,而這樸實無華的語言,又引發強烈的共鳴,給人以深刻的啓發。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文筆自然,描寫也非常的細緻,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而且這本書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也極其細膩,整本書反映的都是一種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是一本非常勵志的書,是一本不平凡的書。

孫少平是個生活艱苦的男生。他到了能吃能喝的年級,但因爲家境貧窮,一頓飯只能啃兩個高粱面饃,甚至連一身體面的衣服都沒有。他雖然出身平凡,但他內心不屈,通過各種渠道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讓自己變成一個不平凡的人。第二個學期,學校根據縣宣傳部和文化局的指示,組織校一級的文藝宣傳隊,巡迴到各公社宣傳演出。孫少平、金波、顧養民和郝紅梅都選拔上了。孫少平確定參演《奪鞭》,還另出一個節目講故事——《智取威虎山》中打虎上山的一段。戲完了,他和田曉霞還各自有一個講故事的節目。這使他非常開心、激動。那次故事調講,他和曉霞都拿了二等獎,孫少平也大開了一回眼界,得到了一次鍛鍊。孫少平的精神世界豐富了起來,也越來越自信了,在班裏也慢慢地活躍了起來。

是不是該思考思考現在的自己有沒有像孫少平一樣拼盡全力呢?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難道不該好好珍惜,讓自己變得更好,讓自己發光發亮嗎?孫少平雖然沒能進入大學繼續深造,但他仍然能通過各種渠道來豐富自己,這也使他平凡的一生變得不再平凡。不甘平凡嗎?那就努力吧。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

人物,可以說是一部小說裏最重要的要素,好比小說的靈魂。小說的主要思想就是通過人物表現出來的。小說中的人物可以是主角,也可以是“小人物”,每一個人物都爲小說的主題增添色彩。我想談談對《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中田二這個“小人物”的看法。

田二第一次出場是在第九章,有這樣一段描寫:“他長得看起來很富態,破氈帽下露出像偉人一樣光亮而寬闊的額頭;身上穿着幾年前公家救濟的鬆鬆垮垮的破爛棉衣,一根不知從什麼地方撿來的破皮帶,一年四季都束在腰裏。”而他“據村裏一些老者的估摸,已經七十大幾了”,還是個“半腦殼”,就因爲嘴裏嘟囔着“世事要變了”這句話,被孫玉亭生拉硬拽上了階級批判大會。唉!這至於嗎?不就是一個傻子口出狂言嗎?孫玉亭啊!你倒是想想別人怎麼想啊!有人“披着一件黑棉布大氅站在人羣后面,微微地搖着頭”。

不過,田二這個半腦殼子,爲什麼要在路遙筆下出現呢?這樣一個半腦殼,爲什麼路遙還要把他寫成有“偉人一樣光亮而寬闊的額頭”呢?

我想,這是因爲作者想借他的嘴表達“世事要變了”。因爲他是一個半腦殼子,所以他說這話不會被人認爲帶有政治色彩,儘管孫玉亭不這麼想。而別人說就會很危險了。而他有“偉人一樣光亮而寬闊的額頭”說明了這是預言一一這既表達了在“十年動亂”時人們還不敢明說的心聲,又避免一些麻煩。再從時間上看,田二在第一部第52章時去世,而沒過多久就到了1978年,即改革開放那一年,也進入了第53章!可見作者對筆下人物的安排的功力。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

我開始看《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也基本瞭解了作者的寫作手法。我從《狼圖騰》中不知不覺地感到我的靈魂在被洗禮,又從《四世同堂》中身臨其境地被帶到那戰爭的年代,接着《今夜有暴風雪》讓我懂得了感受落寞,而初讀《平凡的世界》我懂得了思考生活。

生活並不是完美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被作者注入真情的書。孫少安與田潤葉,這對青梅竹馬彼此相愛的人,卻在生活的海洋裏分別,沒能手牽手走到幸福的海岸線。孫少安一次又一次既完美又對農民大有益處的計劃,讀後感600字原本也是農民的田福堂爲什麼總要拒絕呢?孫少平畢業回來工作一定是件好事,可雙倍的工分爲什麼還是填不飽肚子……的確,生活的海洋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涌。風平浪靜固然很好,但有巨大的障礙你也必須去面對。

但生活本身也不是完全糟糕的,這一點從書中便不難發現。貧苦的農民到八月十四也能摘紅棗,搖香棗,吃甜棗,分酸棗……從小貧苦慣了的少安在舉行婚禮時也很風光啊!少平回農村絕對意想不到自己也能當上老師,這份意外驚喜一定使整天吃黑饃的孫家高興一時。我覺得每一個善於思考生活的人都會覺得生活的海洋沒有絕望,只要你不隨波逐流,任憑再巨大的海浪也不能把你打翻。

生活同樣不是公平的,爲什麼孫少安、孫少平天生就貧困,顧養民、田潤生卻天生富足,潤葉生來就漂亮,而候玉英天生就是跛女子。

生活卻又是公平的,貧苦的孫少平靠自己的學識也當上了令人們羨慕的老師,整天頑劣的王滿銀生活比孫家更一團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

曾讀過許多著名的作品,有的氣勢恢宏,磅礴大氣,有的語言秀美,詞藻華麗,有的情節曲折,引人入勝。可唯有她深深地打動我的心,那份刻骨銘心的觸動,那種最平實的親近。

她便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中的迤邐:

語言是平凡的,人物是平凡的,故事也使平凡的,正是這些平凡的人用自己的毅力執著譜寫着人生的迤邐風采。

孫少平,這個路遙筆下的主人公,出身貧困,卻懂得坦然面對現實,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他經歷了挫折與磨練,生活把他塑造成一個堅強的人,一個優秀的人。

曾以爲小說會有個完美的結局,剛讀完時感覺挺遺憾的。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生活的積澱,慢慢地我彷彿讀懂了這種平凡。她不是童話,沒有灰姑娘的水晶鞋,更沒有王子與公主的美麗故事。也許這就是生活吧!平凡卻不平庸,在踏實堅定地演繹着自己的人生,實現着自身的價值。

我彷彿聽見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人性之美:

曲徑通幽,春花秋月,麴院風荷…多美的意境。然而更美得卻是人性。《平凡的世界》正是這種體現人性之美的作品。

孫少平,用自己的真誠打動着身邊的人,坦然面對貧困,使之成爲自己的財富。挫折艱難爲沒有讓他低頭,反而成就了他的高貴品格,自信自強。

田曉霞,出生於上層家庭,思想先進,生活優越,還是大學生,旁邊的人都是"貴族"。但是,她卻可以絲毫不理會社會的條條框框,與我們的少平用心交流,甚至走進愛河,甚至就在她做記者,而少平在煤礦做礦工的時候,她都能夠做到不離不棄,而且她對礦上的生活始終能夠表示瞭解。這讓我深深的佩服。而在後面的英勇犧牲,就更加讓她的人格得到了昇華。

《平凡的世界》讓我深深地感受平凡的偉大,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他讓我懂得了人生可以平凡地度過,可是我們可以用自己美好的品格,堅強的毅力把它點綴得更加瑰麗!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

田曉霞死了。光滅了。可是夜幕裏,黃原城依舊如往昔亮起點點燈火,陪着天上的銀河,倒映在水裏作繁星。田曉霞是我看過的書裏面我最喜歡的女性之一。

看這本書時,無數次被她驚喜。不,驚喜還不夠,她是一束光,是一種散不去的芬芳。我總覺得在她這副血肉之軀,還寄予了人文情懷。田曉霞之於孫少平,是朋友,是愛人,是黑暗之中的一座燈塔,是苦難人生中的精神支柱。

她在日記裏寫,“時時想念我那掏炭的男人。”我不知道爲什麼這句話對我的震撼蕩在我心頭這麼久,現在想想,好像明白了,又好像還是想不明白。孫少平帶給我的震撼不亞於田曉霞。他帶我看到了平凡,又讓我看到不平凡。我藉着他的眼睛,在命運中與生俱來的苦難裏感到痛,卻又從不放棄。在不斷掙扎,在不斷探索,在不斷追求。一輛貨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着緩慢前行,兩隻車燈照亮了前方不遠幾米路,少平看向黑暗裏,心中充滿期待和希望。這是我心裏印象很深的一幅畫面,少平第一次進山加入挖煤工隊伍。關於孫少平和田曉霞,用路遙自己的話說。愛情啊!它使荒蕪變爲繁榮,平庸變爲偉大;使死去的復活,使活着的閃閃發光。這本書,這兩個讓我無數次熱淚盈眶的人。

可以說,我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受到它的影響,我的愛情觀也是。每一次合上一本書,到了和那些朋友說再見的時候,我都會非常難過和不捨。這本書更是如此,看這本書以後快三年了,很多畫面,很多話語,都還鮮活地閃過我某一瞬的心裏。真誠地感謝他們。感謝路遙,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