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推薦】《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讀後感2.9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平凡的世界》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平凡的世界》讀後感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說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說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路遙爲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溫《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爲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自我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在平凡的世界讀後感觸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2

“人處在一種默默奮鬥的狀態,精神就會從瑣碎生活中得到昇華。”或許,這就是小說《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孫少平最真實的生活寫照。在那段火熱而又平凡的歲月裏,面對着極度匱乏物質生活,無休無止的體力勞動,渴望過上幸福生活卻又在殘酷的現實中苦苦掙扎的人們該何去何從呢?小說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演繹了一場蕩氣迴腸的故事,而主人公孫少平的生活經歷無疑爲讀者揭示了 最好的答案。

點亮信念的燈,纔不會在紛至沓來的現實煩擾中迷失生活的方向。正如少平那充滿辛酸和曲折的人生經歷。理想的虛幻飄渺,現實的迷茫無助,生活的清貧苦悶,或許早已將一個年輕火熱的靈魂扼殺。吶喊歸於寧靜,騷動化爲沉寂,平淡無奇的生活依舊會上演。信念是種很苦的東西,有時要人毫無保留的付出一切。想起山高路遠險境重重,很多人寧願放棄一些明知得不到的東西,讓自己歸於安逸,免得亂了心神,累了軀體。在那樣一種環境下,別人選擇了放棄或逃避,但他沒有。正是對信念的堅定執著,生活的苦澀困頓,戀人的黯然逝去,礦工的勞苦安危纔沒能摧毀他不屈的脊樑。

在這個世界上,人有時身累,有時心累,孤身置於茫茫人海,人生彷彿就是苦旅天涯。但是,綿綿雨季過後的第一縷陽光總是讓人頓生驚喜,這就是信念不期而遇的恩賜。

在現實生活中,喧囂浮華的物質生活,頻繁沓來的人際來往,趨之若騖的主導潮流,難免讓人亂了手腳,使原本就瑣碎的日子更加支離破碎。沒有清晰的認知,怎能讓生活步伐變得從容;沒有明確的目標規劃,又怎能讓心靈深處歸於寧靜,而這一切惟有堅定內心那份樸素的信仰。

曾經在課堂上聽一位老師說過:信念是個很奇妙的東西,當你堅信它時,它便是萬能的;當你背棄它時,它便一文不值。是的,在現實生活中,堅守自己的那份執著,積極自信的對待一切,腳踏實地的走好每一步,那便是認真的生活寫照。

點亮信念的燈,排解生活中積澱的種種煩憂,從容淡定的生活,一切也盡在不言中……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3

在寒假這段漫漫的時間裏,因種。種機緣巧合,我接觸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本只想翻着玩玩,卻沒想到我竟會如癡如醉的迷上了那本書,在短短兩天的時光裏便看完了。

這本書以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爲中心,敘述了從1975年到1985年的十年裏,他們兩兄弟所遭遇的種。種愛情糾葛、少年挫折……

一般的小說爲了“博人眼球”會記敘一些舉世聞名的故事,或是一些偉人事蹟,可是這篇小說卻打破常規,記敘的是一些平凡的勞動人民的真實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一家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作者用細膩的文筆刻畫出一個普通人物的平凡的一生,又透過人物平凡的一生反映出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比如說孫少平,我認爲全書便是圍繞他而展開的,通過記敘他的成長和成熟經歷,爲大家展示出“”過後整整的一代人對生活的無奈與失望。在文中,孫少平身處一個貧窮的家庭,又因爲貧窮而輟學了,這放在現在,十之_的人是不能夠接受的,可是他並不自棄,通過自學,文學程度達到了大學生的水準。

是的,貧窮並不能夠限制住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顆對生活充滿希望的心,即使我們現在身處逆境,現在我們自卑、懦弱,可旁人沒有理由去嘲笑他,相反他們更應該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雖在逆境,卻努力向上,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堅強,難道不令人敬畏嗎?

有人說“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人性裏的自卑並不可怕,在爲夢想追求的路上,我們可以學會化自卑爲堅強。自卑裏的堅強是催人奮進的凱歌,自卑也堅強!就如薩迦格言所說“火把雖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小說中讓我感觸較深的就是平凡。平凡是這本書的作者——路遙所推崇的。在本書的主人公孫少平身上也得到了最突出的體現。他經歷種。種事情後,他認識到了平凡的魅力,也選擇了平凡的生活。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4

90年的風雨同舟,我們聽說與見證了中國GCD創下的功跡在他的領導下,中國從一個支離破碎、遍體鱗傷的時代,走進了改革開放的新進代。解救了處在水深火熱的人民。雖然我見世比較遲,都是九零後了,但從小到大,我身邊發生的巨大變化,盡顯黨的偉大。

小時候,經常聽媽媽說黃糧國稅免除了,農民負擔減輕了。這樣的話,這是多麼偉大的決策,從古至今,哪個朝代,不是以稅收作爲充實國庫的工具,哪個朝代的農民不是深受繁重賦稅之苦,可如今,做農民的,不但不需交納糧食稅,還可以獲得額外的糧田補貼金,我們一家勞動的積極性更加的高了。每年糧食都買出很多的錢,我的家也因此增了不少的傢俱,爸爸與媽媽的幸福感越來越高。

過了幾年,我家人覺得外出工作可能會掙得更多的錢,而且比種田要輕得很,於是爸爸就來到大城市打工,一年才兩次回來,錢雖然多了,可親情卻遠了。後來,ZF招商引資,在我家附近建了許多大廠,正缺工人,於是領導給我們優惠政策,媽媽立馬叫父親回來,父親回來後,隨着村裏的幾夥人,一起去了縣城接受培訓,兩個月後,父親回到了我們家附近的廠上班,早出晚歸,週日還有半天假,每天都有一次全家出遊的機會。我發現我們家如此溫馨,我很幸福。

我們鄉的變化也是非常之大的。小時候,只要是下雨天,每次從外面回來都滿身污泥,可如今走在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上,鞋底連一點污泥都很難看到,路上的車輛很多,出行很方便快捷,醫療衛生條件改變也是很巨大的。以前,奶奶經常生病,媽媽和爺爺就用三輪車推很遠的路到縣城去看病,而且一次的醫錢旨,就讓我們家幾乎耗盡積蓄,後來奶奶不久就走了,爺爺的身體也越來越差了。幾年後,我們村建立了一處老年活動區,爺爺每天都去那消遣,而且我們家給爺爺報了醫保與養老保險,不但不用擔心老人無錢醫病,而且每個月還可以拿養老保險金,如此幸福,在哪能得來。

感謝國家,感謝黨,黨在我心中,定格爲永恆,很期待,接下來黨會做出什麼樣的偉大決策呢!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5

兩年之約,古塔山上,杜梨樹下。孫少平獨自坐在草地上,靜靜地又焦慮地等待着,等着他親愛的曉霞準時赴約。即便他在前一天被告知曉霞在洪災地區爲救一個小女孩而被洪水捲走,無生還希望。但是,他還是抱着幻想,抱着絲絲希望:也許曉霞還活着,她正趕往這邊與他在這杜梨樹下相見。雖然理性告訴他這是在自欺欺人,曉霞已不在我們這個世界裏,永遠回不來了。但是他也依然覺得曉霞在另外一個世界裏大聲向他念着那句:只有風在歡舞,還有我作伴。

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也許在世俗人眼裏那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笑話。論家世,一個是市委書記的女兒,從小就生活在不愁吃穿的城市家庭;一個是地道的農民世家,從小就在貧窮與飢餓的包圍下成長。論職業,一個是從大學出來的省報記者;一個是高中畢業的煤礦工人。是的,在物質世界裏,他們兩個是天壤之別,是兩條永遠不可能有交集的平行線。但是生活偏偏給了那些世俗人一大記耳光,讓他們清楚地看到這兩條平行線不但相交,還相互糾纏在一起了。

在生活中,他們不但是相互愛慕的伴侶,更是相互鼓勵,相互扶持的知己。分隔兩地時,他們藉着來回的書信來傾訴自己內心豐富又真誠的情感;重逢相聚時,他們談天說地,憧憬未來,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對於田曉霞來說,孫少平不止是一個平凡的挖煤工,他有一個與她一樣的另外世界,在她面前,他不像別的男生那樣無盡地唏噓自己的本事,炫耀自己的家世(當然他的家世並沒有好炫耀的),而是真真切切讓她感受到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尊重,對身爲勞動者而感到的自豪。而對於孫少平來說,田曉霞就像是他行走在黑暗道路上忽然點亮的一盞燈,時刻給他溫暖,給他希望,給他活力。她雖生活在優越家庭,可絲毫沒有嬌生慣養的大小姐習性,更沒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相反她的大大咧咧,親和隨性,善良真誠,以及她那霞光般的美麗笑容都讓孫少平爲之欽佩,爲之傾心。

可嘆生活就愛捉弄人,在他們正式相戀不到兩年時光,便硬生生地將他們拆散,陰陽相隔。多麼痛心的結局,他們憧憬的美好未來還沒有一一實現,就被生活狠狠地一掌擊碎在這塵埃裏。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6

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平凡人,都是平凡世界中的普通一員。工作是他們的飯碗,幹好工作是他們的本分。要幹好工作就需要勤奮、就需要吃苦、就需要忙碌。但是,接受過高中教育以及在社會上生活過的孫少平既做到了這三點,又得到了心靈上的昇華。文中的他也給許多讀者帶來了一些思考與哲理,讓讀者收穫頗豐,原因有四:

1、他作爲一個男子漢大丈夫有所爲有所不爲,我們不能夠按照世人的眼光以財富,金錢,事業來評定這個人。比方說從開頭少安辦起了磚廠後少平並沒有響應,要是他能夠加入這個家族產業的話,肯定也是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但是他心底裏的一種能量似乎在驅動着他,驅動着他去做一些真正可以爲人們帶來貢獻的事業。(他乘過一次火車,他想到要驅動這樣一個龐然大物肯定需要不少煤炭,我覺得也是一個他堅守在煤炭工人這一個崗位的原因。)

2、他會爲別人着想,像是在最後的情節,少平毀容,但金秀向他表白,他拒絕了,爲的是金秀的幸福以及前途。

3、他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非常大的私心,十分大氣,在每次賺到錢之後,他總是想着先給家人一些。甚至是在遇到那個被包工頭欺凌的失足少女,他把自己的全部血汗錢全給了她,原因只是因爲他想讓她離開這裏不再受到欺凌。

4、細緻,他只是一個攬工漢,但是他會把每一件事都考慮周全,就連在妹妹臨走時也不忘找到田曉霞去幫他採購他妹妹的生活用品。

孫少平的這些特點,讓他在黑漆漆的苦難人生中還能像鑽石一樣閃耀。

對於孫少平,這個連家人都不理解他的悲劇小子,他的人生經歷無疑是主角中最慘的一個,也是志向最遠大的一個;從一開始的非洲面饃,到最後的毀容挖礦,他走的道路最爲曲折,也最接近人性的完美,但結局也還是悲慘的——也是平凡的;因爲這是他一開始就選擇的路,他本可以和哥哥一起合作的。但這種使命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他認爲人生貴在折騰。他不爲自己的生理需要而工作,也不爲自己的虛榮心而奮鬥,對於一個熱愛學習與變革還帶有批判性思維與自己的主見的高中生,在社會中磨礪的同時,他在完善自己的人格。

或許從一開始,這個故事的結尾我們早該料到——不會美好,要是皆大歡喜了,那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嗎?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7

親情,是一個溫暖而滄桑的字眼,浸潤在這部小說的角角落落。

少安和少平多少次面對自己年邁的父母和幼小懂事的妹妹時都流下了眼淚。眼淚不該爲肉體上的疼痛而流;也不該爲挫敗和世人的不理解而流。男人應該把自己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留給自己心愛的人。哪怕有座山揹負在身上,家,都是唯一的港灣。

這本書,也將我從愛情的懵懂中驚醒,不再認爲愛情不過是兩個人之間的事。路遙筆下的愛情是純潔平淡而又燦爛奪目的。少安因爲一天比一天更差的光景而拒絕自己深愛而且會一輩子放在心裏的潤葉,這是一種深沉的愛;蘭花滿心愛着不中用的王滿銀,只因爲他曾給過少女時的自己最美好的時光。這是一種偏執卻深刻的愛;少平兩年後孤身一人來到與曉霞約會的地點守候着她不可能的出現,這是一種亙長的愛。

總之,每一段發生在這裏的愛情都讓人有長久的思考。少安與秀蓮的愛是因爲兩人共同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時期。少平與曉霞的愛是因爲兩人之間有着深刻的理解與信任。路遙告訴我們,愛總是在歲月的流淌中不經意萌發的,像初芽的楊柳一樣令人愉悅。一直很討厭自己丈夫李向前的潤葉在丈夫壓斷了雙腿之後居然奇蹟般地萌發出了對這個不幸的男人的愛;最讓人驚訝而且欣慰的是田潤生與郝紅梅的意外相逢以及之後的墜入愛河,愛情原來是這樣讓人雀躍和充滿活力。

一座隱在溝壑萬千的黃土高原裏的村子。一個平凡的世界的縮影。卻因爲路遙,我們卻能在平凡中看到那些點點滴滴的不平凡。善與美、醜與惡,全部由路遙創造出來的世界裏面的那些平凡的人來演繹。

在這厚重的文字中,我在努力感受一個個平凡而崇高的靈魂。也漸漸明白,不要埋怨生活不能給予你所有的渴望,也不要後悔自己選擇每一步前進的道路。生活是很普通的,是需要創造,需要苦心經營的。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8

剛開始看《平凡的世界》時,覺得三本這麼厚的書怎麼可能看的完?一旦自己投入進去,就置身自身於那個滿天黃土的世界,一下子三本書就看完了,不過自己的內心在看到那最後一行字,卻又是五味雜陳,各種滋味交雜在一起。本書的書名是《平凡的世界》,站在看完後,回想起書中每一個活靈活現的人,一件件驚心動魄的事,就是令人感到那麼的不平凡。本書以平淡結尾,我才明白了,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着大起大落,總有一些事能讓你開懷大笑,或者讓你痛哭一場,正經歷這些這些事情後也要去收斂自己的笑容,拭去自己的眼淚,然後再堅定不移地繼續向前走。這就是平凡,也正是那些一點一滴的不平凡,才造就了平凡。

在文中有着許許多多的愛情故事,有着:孫少安與賀秀蓮,孫少平與田曉霞。這兩兄弟各自的愛情都是那麼的熱烈,而結果可能都不是很好,賀秀蓮最後得了癌症,田曉霞也最終死了。孫少安與和賀秀蓮可能開始並不完全是因爲愛情而在一起,大多數是苦於生計,但最後他們都陷入愛情當中,可能他們之間的感情並不是那麼浪漫,但就是因爲不浪漫,貼近生活,他們的愛情才能那麼濃厚。而孫少平與田曉霞,孫少平是志向高遠,目標遠大的有志青年,他們與孫少安不一樣,他們並沒有被束縛在生活的牢籠中,而擁有寬廣的視野,他們之間的愛情更像是現代人的愛情,自由奔放。

在文中還有另一個令人揪心的人——李向前,文中的男女與大多數都相親相愛,但唯獨他愛着一個不愛她的人,田潤葉。即便這樣,他們還是結婚了。雖然田潤葉對於李向前十分的冷落,李向前卻一直都沒有放棄,他對田潤葉的愛如潮水般涌進了深不底的地方,李向前一直在付出,最後當他腿斷的那一刻,田潤葉才被感動了,但這一切對於李向前都還是值得。無論誰與誰的愛情,無論結局是好是壞,生活都會繼續下去,平凡的世界也不會結束。

書中的人物也才二三十歲,即便經歷大起大落,他們還要走下去,生活仍需繼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9

熱愛讀書的我,再一次沉浸在了書的海洋,究竟是哪本書能讓我如此癡迷呢?它就是《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者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我之所以喜歡這本書,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人公一家面對困境時艱苦奮鬥的精神,對當今的我們都有很大的啓迪。

首先,令我感觸最深的人物就是主人公孫少平了。人如其名,他的內心真的是很少平靜,甚至是從未平靜,他生活在偏遠的山村,渴望知識,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證明自己,一個二十出頭的少年,能夠走出農村,向命運挑戰,試圖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來改變和把握自己的命運,並且能夠不悲不嘆,直面現實,腳踏實地,真誠待人,這樣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尊重,哪怕被生活擊打的遍體鱗傷,我們也應該把他當英雄崇尚,孫少平沒有文憑,也沒有漂亮得體的衣裳,他沒有一切軟硬包裝,經受生活的洗禮,在現實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堅強而自尊的活着,這就是生活的強者,他一步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灣礦井,成爲一名普通礦工,在瞭解我國礦業落後、煤礦資源珍貴的國情後,滋生了責任感,他用一個普通的生命詮釋着對國家的意義。

其次,就是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了,他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讓我讚歎,國小畢業就輟學回家,開始和父親共擔生活重擔,這處勇於承擔和自我犧牲的精神,爲那些所謂的智者所不及,他是個沒有理論指導的生活中的實幹家,是個改革中的先覺者,更是優秀農民的代表。

當然,除了孫少平和孫少安以外,還有許多值得稱讚的人,比如:寬厚仁慈的孫玉厚,乖巧懂事的孫蘭香,熱情大方的曉霞,溫柔賢惠的潤葉……

縱觀全書,最不平凡的是身處不同崗位的這羣勞動者的純樸善良,以及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貼心貼肺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正是這真實的情感,才牽扯着這羣平凡的人,在平凡的世界裏,將平凡的事做得如此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0

讀一本好書,如得一位良友,時時給你勇氣與力量,催你奮進。

《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對於上帝的子民來說,用自我的性命作上帝的祭品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對於路遙來說,用自我的性命祭一部優秀作品的誕生是無怨無悔的選取。正處壯年的路遙準備寫一部好作品,在精心挑選閱讀了100多部文學名著之後,路遙將自我關進了書房。一方書桌,一撂稿紙,一管水筆,路遙開始了創作歷程。寒暑易節,冷暖自知,寫作的苦澀酸辛,除了日月星辰,恐怕只有路遙一人能說的清。但後人多喜附會,於是便有人演繹了路遙寫作完畢的情狀:路遙寫完最後一個字,放下筆,長嘆一口氣。他想起自我很久沒有照鏡子了,於就起身踱到鏡子前。用粗糙的手掌抹去鏡子上的灰塵,路遙看到了一個憔悴的男生:頭髮凌亂,雙眼深陷,胡茬滿腮。鬢間,不知何時已變得斑白——

沒人能夠否認路遙的英年早逝是正因寫作《平凡的世界》而耗盡心血;沒人能夠否認凝結着路遙心血的《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傑作。在當代文學作品中,《平凡的世界》無疑樹立起一座豐碑。每一個閱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找到自我想要的東西。

“人生,有苦,有甜,但不能沒有味道;人生,有成功,有失敗,但不能停止拼搏。”

這就是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帶給我的啓示。

記得那是個苦澀的七月,我大學聯考落榜,正值情緒抑鬱之時,一個兄弟姐妹送給我這本書,說:“看看吧,也許會有幫忙的。”

我依然記得我是如何貪婪地讀完了這本書,一整日書不離手,從白天讀到黑夜,又從黑夜讀到凌晨。掩上書卷,我竟不能自已,激動的痛哭起來。我的淚水不是流給懦弱,而是一種類似飛蛾破繭而出獲得新生後的喜極而泣。淚眼婆婆中,路遙筆下的人物孫少平、田曉霞、金波……彷彿向我走來,告訴我要堅強,要善良,要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我,也莫名其妙地覺得自我頃刻之間變得堅強了,善良了,有價值了。

於是,在初次讀完《平凡的世界》的那個清晨,當陽光衝破夜幕的包圍發出萬道光芒的時候,我站在窗前,對世界張開了雙臂,耳邊響起一個偉人堅毅的聲音:

“扼住命運的咽喉!”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1

人生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不得已,一件事的存在只是爲了去擠壓另一件事。爲了,我們必須要放棄些什麼。

平凡的村子,平凡的`土地,平凡的農民,平凡的愛情,平凡的親情,平凡的一切的一切。不像達官富貴般的明爭暗鬥,他們擁有的是一顆平凡而又熾熱的心,一顆能夠容得下的寬大的心。

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原始的窯洞生活,黃土鋪成的小來來往往的人,揹着鋤頭,拉着犁。這便是最樸實的勞動的生活。書中描述了從時代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的幾十年,陝北黃土高原上農村的變化。質樸的農民在這幾十年的時間裏,經歷了新中國的天翻地覆的變化,到結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一個小小的村莊從大鍋飯到分田到戶,到新型經濟的發展,這一切都無不反映出了中國解放以來經濟的進步和國家體制的進步。

最欣賞主人公孫少平的刻畫,真實、頑強,這樣的意志定會鼓舞很多人,腳踏實地的向前。美好而寒酸的初戀,卻是靠最簡樸的飯食而引起的同病相憐;地位如天壤之別的溫暖熱烈,卻以之隔而讓人蕩氣迴腸,真是欲哭無淚。最後的是什麼?儘管不得而知,但經歷之多,人生歷練之厚重,不會阻礙他前進的步伐。

一個人,無論生活在怎樣的年代,怎樣的背景之下,只要我們用自己的努力,去奮鬥,用一顆善良的心,去愛,用一顆勇敢的心,去面對困難,我們自己的人生,背起自己的人生責任和理想,去拼搏。這樣才能在回憶往事的時候,不會感到後悔。

生活是每個人要面臨的最重要的人生課題,我們要學會思考,去做最好的自己。世界,這個華燈異彩的空間,有許多爲利益的人,許多爲付出的人,一同在人生途中前進忙碌;也同在歲月凡事中,偶爾感到迷茫,偶爾會在隱着、煩惱的同時依舊忙活着。可是卻沒有人瞭解的意義。都只是在碌碌無爲的一生中油盡燈枯。

其實人人都平凡,平凡的世界創造了不平凡的機遇。

也許一些人並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得到很多,但我們不屬於那些人,所以我們就只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做最平凡的努力,成就不平凡的人生。

但願自己在今後的人生歲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還是輝煌興奮的時候,都能夠想起遙,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2

是的,這個世界不乏英雄,這個世界不乏偉大,但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在這平凡的世界裏,那些平凡而又懷揣着夢想的奮鬥者,都在無聲無息的爲自己的信條所奮鬥,每個人都將經歷苦難,苦難給人以深刻,苦難,催人成長,苦難,是人生的主旋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百萬字級,全景記錄了改革開放的那十年發生在中國的歷史鉅變,是一部偉大的史詩。

全書的主要人物,是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孫少安,是一個有擔當,有魄力的農民。他挑起孫家的大梁,幫助父親撐起了家門。在改革開放中,他抓住歷史機遇,在雙水村裏,闖出了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他是在改革開放中極具代表性的角色,有魄力,但是礙於家庭條件,他不能在外闖蕩,而是選擇了在農村裏做出一番事業,他無疑是有擔當的男子漢,但他礙於文化水平,眼界侷限,以家人幸福爲終身的奮鬥目標,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人,擔起屬於自己的那一份責任。

但本書的主人公,是他的弟弟,孫少平。孫少平,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家庭貧困,讓他天生自卑。他熱愛讀書,他渴望大世界,他渴望苦難的磨練。他在思想上的自由,與現實中的窮困相矛盾。他是改革開放中,更爲進步的角色,作爲出生於農民階級的知識分子,有文化,但沒有機遇,他在極端條件下的人生奮鬥,讓他有了對於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讓他對於生活採取了更爲積極的態度。他,無疑是那些艱難爬行在社會階級上的人的豐碑。這些閃耀在孫少平這樣普通人身上的優秀,更加讓我們堅信:平凡的世界裏也可以活出不平凡的偉大,關鍵在於對於生命是否有深刻的理解。

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對於生命不一樣的見解,讓我明白,即使是活在普通甚至貧窮的家庭裏又如何,這隻會讓我們有更多的關於生命本質的理解。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路遙先生說:“人民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我們棲息在它的枝頭就情不自禁地爲它歌唱。”

而作爲一個平凡的人,我們應該爲自己努力奮鬥而取得的勝利歌唱。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3

我們都如同宇宙中的一粒塵埃,在這平凡的世界中或苟且,或彷徨,或偉岸的活着。

《平凡的世界》中無華麗的詞藻,只有一個個鮮活的、真實的人物,他們的結局,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又是那麼理所當然;雖然不是那麼華麗,但又是那麼發人深省;雖然不是那麼驚天動地,但又讓人潸然淚下。

也許,你曾被孫少平、田曉霞間純粹的愛情所打動;被礦工師傅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而感動;爲孫少安與潤葉有情人卻不能終成眷屬而惋惜。但是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孫少平、田曉霞之間的死別。

有人說:“世間最痛苦的事情就是我們熬過來生離,卻終究逃不過死別。”死亡,是人們最不願意去想,也最不願意看到的。活着的時候,死亡離我們那樣遙遠,以至於我們把生命浪費在不必要的事上,甚至虛度年華,虛度光陰。只有當死亡到來的那一瞬間,你才知道生命的偉大,而死亡只是一瞬間的事,你開始懊悔,懊悔自己沒有努力,沒有在自己的位置上創造出應有的價值,沒有精彩地去過一生。或懊悔沒有向身邊愛你的人表達謝意,你愛的人表達愛意。然後便開始幻想,假如給你一次活的機會,你會如何精彩的生活。如果這一輩子你都這樣過活,當你死後,留給你和你身邊人的只能是無盡的惋惜。

韓寒在電影《後會無期》中說:“跟人告別的時候,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爲你多說一句,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你多看一眼,說不定就是最後一眼。”能說出這番話的人,必是看慣了太多的猝不及防,看慣了太多的“早知道”。田曉霞在抗洪前線,爲救一名落水兒童不幸身亡,她死的偉大,卻又是那麼地突然。沒有留給父親及少平任何喘息的時間,只留下了那一本記錄她和少平之間愛情的日記本,留給少平無盡的思念。但生活就是這樣,是那麼的猝不及防。而我們能夠做的,只有珍惜生命,珍惜現在,珍惜身邊每一個人,當死亡到來時,坦然面對,減少遺憾和悔恨。

假如生命只剩下24小時,你會怎樣做,是與身邊的人一一告別,還是像往常一樣虛度。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能決定生命的寬度。請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4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的描寫了中國現代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他描寫了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國中國現代城鄉生活,刻畫了以孫少平等爲代表的普通人的形象作品,反映了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交織,整個作品讀來令人迴腸蕩氣。

曾經讀過很多小說,也有一些小說,情節個性引人入勝的,讀之不願意放下的,但卻沒有一本像路遙的絕筆之作,《平凡的世界》,這麼深入人心的作品。看到書中平凡的世界中,一個個平凡的人物,就如他們正活在我們的身邊一樣。

從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作者給我們引發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們怎麼去生活,和我們怎麼對待生活的態度,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讓我們忍受痛苦,那你一定要咬緊牙關挺下去,正是這些苦難與痛苦,纔會讓人偉大,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我們每個人心理上總不希望悲劇發生,然而生活中並不是如此,我想這也是作者想要給我們揭示的東西。

故事的結局,少安的妻子被查出了重症,少平深愛着的田曉霞,死於一場洪水中,我們想象中的那些美好結局並沒有發生,也許這正是作者承受了太多生活的苦,對生活體驗的深刻,感受到生活帶給人們的這種不完美,而正是這種不完美,纔是更加打動人的一種美,正如維納斯的斷臂一樣,是一種殘缺的美,我們由此也理解了作者路遙,把這種美刻畫出來,那麼我們也就理解他對作品中人物結局的安排了,正是如此安排,讓生活的真善美達到了統一。

生活沒有如果,平凡的世界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不能完完全全的決定自己的命運,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讓我們能生活的更幸福,無論我們胸懷遠大理想,還是想要平凡的生活,他們都是我們追求幸福的一種途徑,無論怎樣,我們都不能失去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要學會生活,懂得珍惜,感謝生活賜予我們的一切,任何時候都要用一種生生不息的虔誠和熱情去對待這個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讀後感15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熱播再次引發公衆對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的熱議。這部近30年發行量最大的小說,多年來一直高踞各大高校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的借閱榜單前列,也是書店穩居前列的常銷書,但是在文學史評價並不高。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將這一現象概括爲“兩極閱讀現象”:讀者對《平凡的世界》的閱讀和對暢銷小說的閱讀姿態是不一樣的,那麼,誰是路遙“理想的讀者”?近日,山東大學當代中國文學生活研究中心和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聯合召開“不平凡的‘平凡的世界’”座談會,希望藉此分析《平凡的世界》所彰顯出的大衆讀者和專業讀者的審美偏差,爲理解國民的閱讀動機和需求提供富有價值的個案。

早在20xx年,溫儒敏教授主持的山東大學當代中國文學生活研究中心曾就《平凡的世界》的閱讀情況展開調研,發現讀者羣主體是底層平民,大學生也佔了相當比重,三分之一的大學生讀過《平凡的世界》。

“爲什麼底層讀者那麼喜歡?它的語言一般,情節老套,缺少終極關懷等形而上的東西,藝術上並不精緻,也不講究技巧,有藝術上的粗糙。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它的衝擊力。”溫儒敏認爲,《平凡的世界》真實記錄了80年代的變遷,特別是人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當時人們不太在意這些東西,但是30年回頭再看,我們從中看到了作家對農村變化的預見性。可以說是個寫“夢”的小說,大家希望改變現狀,向上奮鬥。此外,它又勾起我們的鄉愁,引進農民工和農村大學生的共鳴,懷念卻又不想回鄉的矛盾、無奈。

爲何路遙不受評論家和文學史家的重視?溫儒敏分析,20世紀80年代末西方理念引入中國,按照既有的文學標準,《平凡的世界》相對有些粗糙,文學史研究的重點一般放在作家作品身上,缺少對普通的讀者接受情況的研究。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忠也提出,《平凡的世界》應該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需要重新評價,這部作品是經典的現實主義與“少年情懷總是詩”的結合,寫了中國轉折時代的狀貌。很多作品都寫到了農民工進城,但是沒有像路遙這樣的正面強攻。

標籤:讀後感 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