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邊城優秀讀後感9篇

讀後感6.1K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邊城優秀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邊城優秀讀後感9篇

邊城優秀讀後感1

《邊城》全書有八萬字,故事情節十分簡單,湘西邊境小城茶峒城外住着一戶單純的人家,家中只有一個擺渡維生的老船伕同他十五歲的孫女翠翠相依爲命,茶峒有一個掌水碼頭的船總順順,生有兩個兒子,老大天寶與老二灘送,同時愛上了翠翠。人物就在這樣的基調下鋪開,人是天真未鑿的人,事是萬古如斯的事,寫的是時間的流動,現實的變幻,卻有一種脫離現實的烏托邦的色彩,讓人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邊城》中的人物各個是那麼的可愛,但他們自身的個性行爲與外在命運的無常,卻帶出了這樣的結尾: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故事中,男孩女孩單純的愛、親人之間的真摯感情、整個茶峒的風俗民情都充滿了質樸的人文美,許多認真的人們在不遺餘力地過日子,他們都有讀者可以尋找到的可敬之處,但同時也很渺小,小到幾乎無法反轉上天安排的命運,也因此帶有一點薄霧般的哀愁,以及沈從文對那些人與鄉城的愛。

像沈從文所說的:“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故事中充滿了五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那點六月中夏雨欲來時的`悶人的熱和悶熱中的寂寞。”細細的雨與悶熱中的寂寞,便這樣輕柔地縈繞在每個讀過書的人心頭。很少有一本書,什麼都是淡淡的。人物淡淡的,感情淡淡的,連景物也是淡淡的。看這樣的文章就像是坐着小船劃過湖心一樣,泛起一波波的漣漪後又歸於平靜。

汪曾祺編寫的一本沈從文先生的精選裏提到:《邊城》是一把花,一個夢。一朵祥和希望的花,一個未竟而寂寞的夢,這或許便是對《邊城》最好的形容吧。可惜我少有機會輕鬆地泡杯茶一口氣讀完一本書,斷斷續續地讀感受也會比較打折扣。期待幾年後我會再拿起這本書,細細品味其中的美與愛。

邊城優秀讀後感2

輕輕翻開書頁,“溪邊有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的小塔,塔下住着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翠翠和她的爺爺靠擺渡相依爲命15年,迎來了她對愛情的抉擇,大老二老都喜歡翠翠,可大老的殞命卻弄得物是人非:二老不再那麼堅定地要娶翠翠,船總開始對爺爺有偏見,之後的一場暴風帶走了爺爺年邁的生命,也許,它也同樣粉碎了翠翠剛剛萌芽的幸福。

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寧靜安詳。這樣的生活如一潭平靜的湖水,澄明似練,卻沒有絲毫波紋。可悲劇就是這樣,如一粒石子落入了潭中,激起了圈圈漣漪,她生活的平靜被打破了。可她依然每天編蚱蜢,擺渡,唱漁歌,吹牧笛,只是她的心裏藏了一個祕密,一個連爺爺也不能說的祕密。古樸的青瓦,飛轉上揚的閣角,檐下有古舊的'風鈴隨風輕響,那聲音好像撞在心上,一下,一下……作者用清新雋永的語言淡化了翠翠與祖父清貧的生活,然而卻淋漓盡致地描寫了自然與鄉人的和諧,單純的生活,自然的民風,善良的本性……或許是秀美的景色,熱鬧的節日吸引了眼球,掩蓋了喜慶祥和背後的淒涼與絲絲憂傷的情懷。

《邊城》就像一首淡漠的笛曲,從我的腦海裏捲過,留下了淡淡的淒涼和哀傷。清澈蜿蜒的河水,澄明如練的天空,羣山環抱的民風淳樸的山村。“一道斜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誰的歌聲繞過遠處黃昏中的羣嵐,融化了那蒼勁的青松與冷杉的凜冽,嗚咽婉轉,繚繞在江邊,久久不肯散去……

一座沉默質樸的城從開始到結束都在,在訴說着翠翠的命運。讓人發自內心的對翠翠表示同情。可是生活就是如此,如一條河流,激流曲折,坎坷辛苦,卻永遠也會不了頭。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但只要勇敢的面對,總能遇見勝利的曙光,或許能在逆境中發現人生的真諦。就如霍金在病痛中學習,海倫凱勒在黑暗中生存,邰麗華在無聲的世界裏舞蹈!美麗的背後也有訴說不完的蒼涼,就像翠翠這樣明媚的孩子,最終也得在江畔一人地獨自地癡癡盼想。夜闌人靜的夜晚,躲開白天城市的喧囂,讓自己沉浸在一片靜穆之中:“那個人也永遠不會回來,也許明天就會回來……”

邊城優秀讀後感3

用了大約一星期的時間,隔三岔五地,斷斷續續地,直到今天傍晚,我纔讀完了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品——《邊城》。

我看到的版本是“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中的。可能是因爲斷斷續續的原因,讀完這本小說,我沒有多深切的感受,只有一點淡淡的哀傷和惋惜!

這本小說沒寫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也沒有大氣磅礴的場面,有的只是普通人的近乎理想化的生活!

主人公翠翠是個苦命兒,從小與外公(書中所稱“爺爺”)相依爲命。祖孫倆本是農村普普通通的勞動人民,因爲一個端午節去城裏看熱鬧,翠翠認識了她的“有緣人”——船總順順家的“二老”儺送。上天就會捉弄人!在“二老”對翠翠一見鍾情後,“大老”天保也對翠翠一見傾心!3年後,翠翠和儺送這對少男少女懵懵懂懂的愛情,因爲兩家的誤會很快夭折了!翠翠的外公也帶着很大的遺憾故去了!翠翠在茫然無助、孤苦無依中等待心上人,可“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翠翠前程未卜,令人擔憂!這個少女的命運令人哀傷,她那夭折的'愛情讓人惋惜!

正文和沈從文先生的“題記”前面,有一篇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的“導讀”,裏面有這樣一段評論:

“翠翠愛情的悲劇,並不具有戲劇性,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就像生活中許多失之交臂的事情。爺爺的木訥和猶疑,源於沒有‘碾坊’(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而船總順順對爺爺的誤會,無意中提示了一個深邃的哲學命題——人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翠翠與二老的愛情,某種程度上,就阻隔在了這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的‘空白’中。翠翠與大老、二老沒有展開就倉促結束的愛情,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迅速將一個妙齡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小說接近尾聲時,當我們隔着靜靜流淌的河水,注視着孤苦無依的翠翠時,我們不禁擔憂:翠翠的命運,是否也會像河邊的白塔,有一天會坍塌呢?……”

細細品味後,真的有上述評論中的這種感覺!不過,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感覺:

《邊城》是我看過的名著中最純潔、最唯美的作品!那份質樸的愛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那近乎理想化的生活和有點兒悽美的故事,將永遠刻在我心裏!

邊城優秀讀後感4

一讀《邊城》,悲嘆哀婉。再讀《邊城》,餘音婉轉。三讀《邊城》,細品漫談。

當我第一遍讀《邊城》的時候,在我腦海中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翠翠,以及她那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的愛情。她是那麼活潑,善良的一個女孩子。像她周圍的山水一樣,單純、明淨、健康。在一次端午節後與儺送的偶遇,讓翠翠的心顫動了。只是這注定是一場悲劇。爺爺的木訥和猶豫,沒有“碾坊”作陪嫁的自卑和善良人的自尊,都成了對翠翠與儺送的阻礙,也釀就了最後的悲劇。

再讀《邊城》,感染我的已不再是翠翠那令人可悲的愛情了,而是茶峒的`美麗景色和天保儺送之間的兄弟之情。“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裏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爲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茶峒景色秀麗,風光無限,僅僅是一個小小的片段便讓人感受到了無限的美好、淳樸,竟似世外桃源。

而在這個世外桃源一樣的地方,還有一對兄弟,天保和儺送。他們長得英俊,又學得一身好本領,既豪爽又義氣,在當地盡爲人知。因緣巧合,他們兄弟二人同時喜歡上了天真善良的翠翠。爲了弟弟的愛情,哥哥天保主動放棄,外出闖灘卻意外而死。弟弟儺送自認有愧,也出走他鄉。雖然哥哥死了,但我還是看到了兄弟之間濃濃的感情,看到了人性美,看到了哥哥對弟弟的愛。

三讀《邊城》,是細細的品味。一條小溪,一座白塔,一條渡船,一戶人家。是碧溪岨的景色。而秀麗的山水和淳樸的民風是湘西的民風。只是時光荏苒,溪水依舊東流,白塔卻轟然倒塌;渡船依在,人家已散。碧溪岨的渡船上的擺渡人早已由七旬老人換作妙齡少女,癡癡地等待着:“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留下了淡淡的傷,淡淡的悲,淡淡的無可奈何……

邊城優秀讀後感5

《邊城》是沈從文(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小說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

《邊城》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沈從文小說的代表作)。它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爲背景,以兼具抒情詩和小品文的優美筆觸,描繪了湘西邊地特有的風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悲劇,凸顯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與心靈的澄澈純淨。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伕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爲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爲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悽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

作者用細膩,平滑的手法描繪了又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戰爭的硝煙,沒有車馬的喧鬧,有的只是山清水秀,山路蜿蜒,即使偏僻閉塞,但依舊有着它的悠閒自得。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沒有衆多鮮明的人物,甚至純真的愛情也只是剛剛萌發,而沒有如熾熱的火焰。就在這平淡之中,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的生活畫面——茶峒,小溪,白色小塔,一戶單獨的人家,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

《邊城》講述的故事悽美動人。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撕心裂肺的感人場面,但他細膩而且真實,描述着一個再簡單不過的人間往事,卻透露着令人嚮往的淳樸民風,像一根輕柔的絲線悠悠地牽動你心靈的一角。

《邊城》裏的人情亦如水,細水長流,卻不是如水一樣無色無味,而是一如湘西的河川明澈純淨。在閱讀的時候,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芬芳。翠翠和爺爺一起守着渡船,相依爲命,彼此關懷。爺爺,一個堅強的老人,同樣有着每一位老人都擁有的那份慈愛,爲翠翠的未來擔心,卻從不把煩惱告訴她,只是緊鎖在眉頭裏一個人承擔。

不由的感慨,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結局或許不盡如人意,但不由得爲祖孫間的關愛,兄弟間的情誼,男女間的感情而感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這片悠然的土地上孕育着這樣一批有着淳樸,美好心靈的人。

邊城優秀讀後感6

暑假學校佈置了一項作業,讀一本名著或小說寫感想,在家裏想了很久都不只要讀什麼,隨手拿了本語文書來解悶,這時,腦子裏突然一閃,想起了王玉景老師,再講課時,王老師總是爲我們講一些課外的知識,記得他講過她喜歡的一本小說《邊城》,作者沈從文,於是就上網查了《邊城》的內容,花了一天多的時間把他讀完了。

小說講述了主人公翠翠、天保、儺送之間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船公,16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同地區爲背景,以優美的筆觸向讀者展現了一幅樸實靜美的畫面,清澈的小溪漸漸匯入茶同的大河,西邊的小小白塔,有戶由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組成的人家,離此不遠有座茶同城。簡單的語句構成了整個故事的背景,以‘小溪’渡口爲起點,繞山流的溪水匯入茶同的大河,展開了曠野口‘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的動人愛情,

然而‘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的,在一片祥和中,卻不是流露出人在面對悲涼命運的無奈與困惑。這是一幕愛情的悲劇,文字雖然看似輕鬆酣暢,實際上筆墨是幽幽的凝重,因爲從未有過母愛和作爲女性的涉世,心裏孤單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於憂鬱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願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而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那個爲了她的幸福努力工作的爺爺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掌’的`怨恨後,在一個暴雨雷鳴,碧溪的白塔倒塌的夜晚,翠翠唯一的親人帶着憂慮和期待撒手而去,翠翠失去了愛人和親人。

當今社會,在建築之間的空間越來越狹小的同時,人與人的心靈同樣變得狹隘冷漠,交通雖然便利了,人與人來往的途徑更加便捷了,但人的溝通越來越艱難。一道牆,不僅僅是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居住場所,同時也隔絕了人心靈的來往,一扇防盜門,雖然避免了外人的闖入,但同時禁錮了自己,囚牢了外界的聯繫。

邊城優秀讀後感7

川湘交界是茶峒,依山傍水有邊城;遠離塵囂與世絕,平靜祥和如仙境;山環水繞景如畫,白塔屹立人如蘭;一老一少孤相依,一狗一船常相伴。

讀了《邊城》這本書,腦海便有了翠翠這個縮影;看了《邊城》這部電影,腦中就有了翠翠這個人影;重溫《邊城》這個故事,心中就想到了愛情,回顧《邊城》這一情節,眼前便看到了親情。我忘不了翠翠那一雙不諳世事,清澈明朗的大眼睛;我忘不了翠翠那一張“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臉龐;我忘不了翠翠那一段無疾而終,感天動地的愛情。

我也忘不了爺爺那一雙飽含滄桑,深邃有神的眼眸;忘不了爺爺那一張皺褶慢慢,歷經風霜的面孔;忘不了爺爺那顆疼愛孫女,關懷朋友的真心;忘不了爺爺那一種豁達開朗,海闊天空的釋然。

翠翠是那麼的天真,那麼的善良,那麼的溫柔,那麼的單純,那麼的清純;她是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動人,那麼的熱情,那麼的勤儉,那麼的質樸;她是那麼的堅強,那麼的勇敢,那麼的倔強,那麼的真摯,那麼的純情,那麼的真情。失去了雙親的她令人憐惜,沒有親人疼愛的她叫人同情,和外公相依爲命的她使人疼惜,和渡船爲伴的她讓人傷心,愛上儺送的她叫人揪心,矢志不渝等待愛人的她叫人痛心。

翠翠的爺爺是那般的善良,那般的樸實,那般的勤勞那般的'勤懇,那般的忠實,那般的憨厚。他獨自承擔起了照顧翠翠的責任,一直在爲翠翠的將來着想,爲翠翠的未來鋪路,他一直忠於職守,克盡本分,他一直樂善好施,不求回報。可是老天爺對他實在太不公平了,他失去了兒子兒媳,只留下一個苦命的孩子要照顧;他一心爲自己的孫女着想,卻讓翠翠留在了等待的苦海中;他一直樂觀討生活,卻不幸患病,死於非命;他一直爽朗豁達,但卻帶着不捨,帶着遺憾,帶着無奈,帶着辛酸離開了人世,這樣的結局,實在叫人心痛,實在叫人難受。

沈從文先生的《邊城》留給了我們悲痛,也留給了我們深思,但願每個人都能從中學到一些有用的東西,看到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得到一些有深意的啓迪。

邊城優秀讀後感8

初讀《邊城》,是在十一歲左右,那時只覺得它晦澀難懂。如今舊書重讀,作者不再拒我於門外,透露了一些精髓所在。

這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其中無處不顯露出美的光輝。

故事美

翠翠,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和祖父住在一處茶峒城外千來米的小屋中,他們的職責便是管理一隻渡船。而茶峒城中的倆兄弟——大老和二老卻同時愛上了翠翠,但翠翠卻只鍾情於二老。大老和二老相約唱歌爭得翠翠的.芳心,大老自知不如弟弟,主動退出。就當二老應與翠翠相伴餘生時,識水性的大老居然淹死了。倆兄弟的父親順順便阻止二老娶翠翠,二老就賭氣下了桃源,杳無音訊,偏偏翠翠祖父又在一個雷雨之夜悄然離去,翠翠一下子無依無靠……

景色美

作者以純美的文筆在不知不覺中渲染出一幅水墨畫般的山野風光,且不說端午佳節茶峒城熱鬧歡騰的景象,單是平常時節,就美得令人心醉:茶峒古城一片靜謐,晨日初上,一片片燦爛的陽光籠罩在人家的吊腳樓上,籠罩着傍城的青山。山不高,但連綿,起伏着延伸往遠方。一條寬闊的河流似閃閃發光的綢緞,靜靜的,蜿蜒着穿城而過,一直向前,直到轉入山中,正是因爲這條河,纔會有郊外的渡船及擺渡人。老船伕的屋子就在河邊,屋後,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白塔,屋前的山上,一叢竹林秦翠欲滴,惹人喜愛。好一番美景,怎能不令人遐想。

人性美

書中人美好的心靈是最美的。祖父的慷慨,二老的善良,但我覺得都比不上楊馬兵的好心。

楊馬兵和老船伕是好朋友,平時會一起喝酒、聊天。而老船伕逝世的時候,過往的人看見了,只是同情翠翠的遭遇,憐憫她,進城去報信,老船伕的朋友都來了,但沒有誰想到葬禮,更沒有誰爲他舉辦葬禮。這時候,是楊馬兵站了出來。

得到消息,楊馬兵第一個來安慰翠翠,也是他,爲老船伕舉辦了葬禮。他害怕翠翠太孤單、太傷心,便主動到老船伕家裏照顧翠翠。

你看,楊馬兵難道不能說有一顆美心腸嗎?他的美都體現在他的行動上。

讀罷這篇文章由衷地感到這真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是“愛”與“美”的完美結合。

邊城優秀讀後感9

“美麗總是令人憂愁的”。

鳳凰城外的清澈河流,孕育了無數的生命。這裏是起點亦是終點。

初讀《邊城》,我知道有一個名叫茶峒的小山城,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我清楚地看見那溫柔的河流、清涼的山風、滿眼的翠竹、白日喧囂夜裏靜謐的渡船,它像詩像畫更像沈從文的心。

爺爺、渡船、黃狗、是主人公翠翠平凡的一生。

“翠翠在風日裏長大,故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爲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誰曾想到這樣一個單純明淨的十五歲少女春情初萌而又茫然無依、說不清道不明的悽楚與憂鬱。沈從文以樸素而又富有詩意的筆觸輕輕點染翠翠的一生的朦朧與期待。

翠翠是母親與一個兵士的'私生子,父母都爲這不道德、更是無望的愛情自我懲罰而先後離開人世。翠翠則又步入父母的後塵,成爲了下一個愛情悲劇。

生活中有許多失之交臂的事情,而這一切尚未發生就已消失的愛,總是有原因的。

我不明白爲何爺爺要木訥和猶疑,更不理解船總順順爲何對爺爺產生誤會。或許人在根本上是無法溝通的。

《邊城》這本書以閒談的親切平和語調,敘述鄉間的人情世態,在從容舒展中抒發對鄉土的情感、對生命的愛。在命運面前,我們無法改變,只得以一種無助與無奈的憂傷。生命是火熱的,也是悲憫的“可是到了冬天,那個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個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夢裏爲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青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大老的殞命、二老的出走和爺爺的離世,迅速將一個妙齡少女朦朧的幸福夢幻擊碎。翠翠生命裏的空白,當是無法彌補了。

我隔着那清澈河流,我不禁擔心翠翠的命運,會不會如白塔一般坍塌呢?

在許多的不確定中,作者給了我們一個不能兌現,卻能給人一點安慰的幻想。

或許他們會共賞一輪明月,共飲一杯濁酒,又或許永遠地天各一方。我,選擇相信美好。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標籤:讀後感 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