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讀《貝殼》有感

讀後感9.28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貝殼》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貝殼》有感

讀《貝殼》有感1

寒假期間,我一遍又一遍閱讀了程瑋寫的兒童小說《白色的貝殼》,我合上書後,儜立在窗前,推開窗戶,遠眺窗外,思緒良久,回憶着、思考着……潮水、海風、浪花、白帆、沙灘、月光,景色宜人;五彩的鵝卵石鋪就的小路,淡黃色的賓館小樓,深灰色的石柱,深灰色的鐵門,呈現眼前。但令人難忘的是多多、寧寧、樑軍跑前跑後的身影,朱伯伯不以爲然、滿嘴謊話的“形象”。

童心是真實的。多多他們非常珍惜和朱伯伯在沙灘上剛剛建立起來的友情,在他們心中,佔了那麼重要的位置,甚至害怕失去他。“但朱伯伯心裏根本沒有我們,不惜失去我們”。朱伯伯給多多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什麼?雖然,雖然,雖然,一連三個雖然,但是,失去了,已經永遠失去了,它不會再回來。這就是珍貴的友誼。謊言最怕識破。人無信不立。明明是觥籌交錯,像準備一直吃到天亮似的。朱伯伯面對苦苦等待他的多多三人,卻拍着額頭,認真地說:“我哪會說話不算話,我臨時去開一個會議,沒能等你們”。更有甚者,他還非常嚴肅地補充說:“一個很重要的.會議,我非得參加不可!……還愣着幹什麼,快坐下,朱伯伯今天要好好招待你們……”謊話加虛僞,令人臉紅、汗顏!真是錯了不知錯,一錯再錯!

白色的貝殼,既純又亮,邊沿一道淡淡的粉紅色的花紋,爲珍稀之寶。她本作爲友誼的象徵,屬於朱伯伯。然而,爲了不沾污她,隨着一道美麗的銀光、一聲輕微的水響,迴歸了大海。

友誼是純潔的,誠信是無暇的。她們像白色的貝殼那麼純潔,容不下一點點灰塵,容不下一點點雜質,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點點。記住!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永遠記住,人要講友誼,人要講誠信。

讀《貝殼》有感2

貝殼,在海灘上如繁星般美麗的貝殼,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早已結束,卻永遠留下了那神來之筆的痕跡。

貝殼的存在所受到的注目,不是肉,而是殼。然而殼縱然再美也只不過是收藏與把玩。而作者卻在反覆聯想中悟出了人生的充實之道。有意義的人生,難道不正是這美麗貝殼所帶給我們的啓示嗎。

是啊,文章說的好“比起貝殼的生命來,我在這世界停留的空間與時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兒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的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的確,我們所喜愛的貝殼之所以如此美麗,是天賜予的,但我們應該做的,就決不是聽天由命了。小小的貝殼能讓人們所稱讚,我們也同樣能。

在生命的歷程中,在歲月的長河中,有無數的人默默無聞地被接下來的歲月所淹沒,更有些人一生碌碌無爲,連過好人生的意義都沒有。或許在我們爭取機會的'路上,會爲別人所嘲笑,會遇到無數的困難,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比如說迪士尼,他原本一無所成,企圖建立卡通王國,讓全世界所歡樂的夢想也受到了人們無情的質疑和嘲笑。但他沒有因此而罷休,爲了這人生的壯舉,依舊努力奮鬥着。在無數次戰勝困難之後,他成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發出了最耀眼的光芒,與可愛的唐老鴨、米老鼠一起,刻在人們的心中。他帶給世界的童真與快樂,令所有的人都永遠銘記。

再比如說魯迅先生,他明白民族主義,更懂得民族的興與衰。生在亂世,魯迅先生放棄了拯救不了中國的醫術,而是以筆爲武器,與無數苦難的人們一起戰鬥。在不公平的世界裏,魯迅先生沒有放棄,而是號召廣大人民起來與軍閥抗鬥。慈祥而勇敢的魯迅先生,用他猶如鋼刀利刃般的筆,刺進了反動派與軍閥的胸膛;他有如父愛般的溫暖,激勵着每一位努力抗斗的人們。在人們受苦受難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直到今天,我們還爲他這種精神所感動着。

貝殼只有美麗的花紋,但它的美,足以讓人過目難忘,銘記於心。而對於我們90後的青春一代來說,肩負的責任會更重。我們還很年輕,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要留下屬於我們的痕跡。對我們來說,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能不能體現生命最大的價值。我們青春張揚,不管現狀如何,都要努力去走。我們要在有限的人生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在生命的歸宿以前的旅途中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們應該努力留下成績,留下偉業,留下痕跡,不要爲歲月長河所流逝。

是的,我們要像貝殼那樣美麗,學習它,留下生命的痕跡;我們更要沿着先人走過的路,繼續向成功奔去,留下一個個矚目的光點;我們的價值是寶貴而又偉大的。我又是多麼希望,在千百年以後,我們這一代的痕跡依舊清晰留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我們的價值在世上永在。

讀《貝殼》有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最美的貝殼》。

它講了:海邊,一羣孩子在撿貝殼,他們挑着撿着放進竹籃裏,離他們不遠處還有一個孩子在撿貝殼,他挑着撿着,然後扔掉,他在尋找心中最美的貝殼。傍晚那羣孩子撿了滿滿一籃子的貝殼開開心心地回家了,而那個孩子的籃子仍然是空的。

爲什麼同樣是撿貝殼,收穫卻大不一樣呢?那羣孩子不僅撿到了貝殼,還收穫了一籃子快樂。而另一個努力尋找心中最美貝殼的那個孩子,即使最終找到了它,他獲得的也只是一時的快樂,錯過的卻是許許多多撿貝殼的樂趣。

其實,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美麗的貝殼,人生就是不斷追求這個美麗貝殼的過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獲得一時,而失去許多。有的人,一味的希望爬上山頂,卻忘記了欣賞一路一美麗的風景;有的人只顧拼命的在外賺錢,卻失去了身體的健康,甚至冷落了家庭;有的人,希望得到一時的答案,卻忽略過了許多的智慧……

人生沒有十全十美,就象廣告中說的那樣--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我們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千萬不要忽略生活中平凡的珍貴的.事物,它也許會成爲你圓夢過程中的一道彩虹。我們要去不斷地發現快樂,享受快樂,生活纔會更加充實,生命纔會更加有意義。

有的人注重過程,有的人只追求結果,有的人收穫了許多快樂,有的人卻得到了最美。只要你實實在在的追求着,把握住生活中美好珍貴的事物,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流淌着幸福,它離我們並不遠,只是我們沒有發現這其中的快樂,平凡的事物最終會成爲我們心目中最美的貝殼。

讀《貝殼》有感4

花未零落,卻已蟬鳴,知知不休的聒聒,厭煩的持續了整個盛夏,秋風襲來,苦熬十七載只爲綻放九十天的生命,蟬知曉,要好好活,它那麼小,卻那麼響,這是對生命的熱愛化作了高昂的吶喊,只爲活的更有意義。

貝殼也是如此,它雖小,卻很堅硬,別緻迴旋的花紋有着美麗的色澤,如果細看,你會發現每個小點自成一圈形成複雜精美的紋絡,裏面孕育的是全新的生命,雖然柔軟的肉體早已死去,但不得不讚嘆它爲了這麼一個卑微的生命而製作出的居所是如此的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啊!

比起這炎炎夏日的`蟬聲,我們不曾有這樣亢奮的聲響,比起這貝殼的無私,我們更不曾有對生命的深思,我們在工作中消磨時間,爲了那付出的回報,以時間爲邸柱,消磨人生,回想種種歷程是成長,是感悟。

心有多寬,路有多長。該走的路,迷茫中一定會有牽絆,牽引你走完這人生旅途。

讀《貝殼》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一篇短文叫貝殼。這篇短文的作者叫席慕容。他的作品讓我知道了如何面對人生,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啓發。所以我不能獨自來分享這種感悟。

“作者建起的貝殼裏面的肉體早已死去,在海浪的沖刷下生命的痕跡完全消失。爲了這樣一個短暫、微小的生命,爲了遮陽一個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給他製作起據所時是多精緻、多仔細、多麼的一絲不苟啊!”這句話給了我愛的啓示,即使是上蒼不會它很短暫的生命,而給樸實很好的居所。

“比起貝殼的生命來,我在這時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更多一點呢?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一絲不苟呢?”人生的價值是可貴的。生命雖然短暫而渺小,但人們應該給後人和社會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簡單的.心啊!”這句話開始我沒有深刻的明白,後來知道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哲理。自強不息,矢志不渝是一顆固執的人,對社會、對人類就是一個簡單的人生,要做出貢獻。

我們對待人生需要堅持不懈,對任何事都應該細緻、仔細、一絲不苟的精神,不要讓自己有任何遺憾。當我們來到時間時,就應該知道自己面對的人生是如何的。我們面對以下人生應該走怎樣的路,都要我們自己去實踐。

在現實生活中,就有一些人不敢面對事實。比如說:“今年有各種考生因感到自己沒考好,跳樓自殺。雖然我沒參加會考,但我知道這種壓力特別大,但不會因爲沒考好而自殺,不值得,那有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東西。”

我想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大家一定知道吧,他26歲就開始耳聾,直到48歲全聾。他在與病魔作鬥爭時,還堅持創作,終於在1817~1823年間貝多芬完成了宏偉的,充滿着哲理和英雄性的不朽之作《第九交響曲》。之後他曾擬了《第十交響曲》的一些主題。1826年12月,他從外地回到維也納,路上受了風寒,從此一病不起,使《第十交響曲》成爲絕響。

是啊,人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它可以隨着你而變得比別人更精彩!

標籤:有感 貝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