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熱門)

讀後感1.73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傅雷家書》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傅雷家書》讀後感15篇(熱門)

《傅雷家書》讀後感1

每個人都有着自己偉大的父親,無論這個父親是知識淵博的或只是一個只會下地耕作的農民,他們一樣的偉大。在讀傅雷家書的時候,字裏行間都洋溢着濃濃的親情,讀着讀着就讓人對這麼一份父子情欽佩。他們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瞭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着父愛,蘊涵着真理。

傅雷先生在信上不僅談藝術學習,還談生活、戀愛,談做人,談修養,甚至於兒子寫錯字,父親也會鄭重其事地指出並耐心分析、糾正。我們又何曾如此跟家裏的長輩提及過這些問題?在學校的生活,父母不知道,也不想讓父母知道,更別說戀愛。不否認,我們曾經都是乖乖孩子,也曾認認真真地聽着媽媽的話,按照着父親的.指導去做事去學習,但是越長大越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有時候總覺得父輩們都是老一代的思想,不能理解我們的想法,說了也白說或着遭到批評,或許也是我們太任性。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按着自己的意思與心情去做事,儘管每次都會撞得一鼻子灰甚至是遍體鱗傷,但是不論我們是多麼的任性,不論我們曾經是多麼地傷害了父親,他總是一如既往地關心着我們,從不因我們的一時不懂事而丟棄我們,這種感情也叫父愛。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總有那麼一根線,牽着我們,一頭系在家的門前,另一頭系在我們的心上,無論我們在外面生活得多累、多疲倦,總有那麼一個港灣,讓我們的發動機有着驅動的能量,這是家的力量,也是因爲家裏的那一根頂樑柱父親。

《傅雷家書》讀後感2

一連幾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書》這本書中,感受着這份沉甸甸的父愛。那一封封書信,最短不過幾百字,最長的幾千餘字,但是無論長短,每封信中都流露出父親對兒子濃濃的關愛和熱切的期盼。

傅雷之於傅聰,既是父親,也是老師、朋友、知己,他在信中除了關心兒子的生活瑣事外,還與之談人生,談藝術,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他以一個過來人、一個長者的身份,毫無保留的傳授着,自己的'寶貴經驗,教導兒子成爲一個大寫的“人”,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正如傅雷所言,他給兒子的書信具有多重作用:

一、討論藝術;

二、激發青年人的感想

三、訓練傅聰的文筆和思想;

四、做一面“忠實的鏡子”。而傅聰之於傅雷,既是“長不大”的孩子,又是可以討論學習的對象,甚至可以說是一位“知己”,傅雷可以放下做父親的尊嚴,毫無顧忌的向兒子懺悔自己曾經的過錯,吐露自己的心聲,消除父子間的隔閡。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慨頗深,不禁想到自己的父親。雖然沒有傅雷之嚴厲,沒有傅雷的不苟言笑。但對我的一切{主要是學習}都十分嚴肅和認真,但在平時,父親還是很幽默的,對我吃住用都十分上心,雖然我有時候還會跟我的爸爸吵架,都這卻不能阻擋我愛這個爸爸,愛這個家庭。

自從讀完《傅雷家書》以後,我感覺自己更瞭解父親了,他的我的愛是那麼深沉,那一句句叮囑,一聲聲責備,都是他對我的關愛。

《傅雷家書》是一本好書,它能使父母更懂孩子,孩子更理解父母。現在我將這本書推薦給你。

《傅雷家書》讀後感3

在以前,人們不像此刻一樣有電話能夠方便人們來與遠方的家人交流,所以書信,便成爲了一種很好的方式。談起家書,《傅雷家書》這本名著肯定會浮此刻腦海間......

書的第一章說了不少作爲父親對自我孩子虐待的道歉話語,從中能夠看出來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愛意。在孩子走後,父母也表達出了自我的不捨之情,是啊,那畢竟是自我的骨肉啊,誰能捨得呢!在除夕夜,也僅有深深的思念。大人總是比孩子要有經歷的,於是自我便能夠告訴孩子各種關於學習的方法,幫孩子分析失利的原因,當在深夜,也不能擋住一個父親對兒子訴說的心境,爲孩子成熟而開心,與孩子討論自我的工作......這些不都是一個父母對孩子愛的表現嗎在這些家書中,每一封都有着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這足以體現對遠在他鄉的'孩子的關愛。每每當孩子來信,父母總是會上揚嘴角,熱淚盈眶的讀完那封期盼已久的家書。天下父母心。

想想自我在家裏的表現,對父母的話語有多少厭煩與氣惱,總覺得自我長大了,不用他們管了,可他們卻還是喋喋不休地嘮叨。其實這都是父母的愛,只是我們此刻還小,不能明白透徹。如果我們像傅聰一樣離開家裏,或許就會懂得父母了。我們平常對家人總是不滿,總是挑剔,卻從不曾注意他們漸漸白去的兩鬢,那是爲我們操勞的結果。家書的資料並沒有侷限在關心兒子身上,更多的是與孩子討論自我的生活、工作、詩人和音樂家,最重要的還是父母的那些經驗及教育道理。請記住,父母永遠是最愛我們的人。

請從此刻開始,對父母好點,理解他們的所有苦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4

《傅雷家書》是一本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作爲父親,傅雷給他的兒女寫下了一封封信,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人以及面對生活中的問題。

這個假期讀完《傅雷家書》,頗有感觸。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儘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侮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羣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會永遠掩埋,還是要爲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

傅雷作爲父親,對子女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他敢於解剖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經驗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想到這裏,我不禁想起我的父母。

“我們做父母的人,爲了兒女,不怕艱難,不辭勞苦,只要爲你們好,能夠有助於你們的,我們就儘量的給。”這句話你是否覺得很熟悉?我的父母也常說:“只要是有關學習的,能給的我們儘量給。”從中發現在《傅雷家書》中可以找到我父母的影子,他們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們給我的愛不比傅雷給傅聰的少。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考慮。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事的大道理來,但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

《傅雷家書》讓我們瞭解過去歷史,開啓了一扇窗戶,很好的爲我們保存了哪個時代的記憶。它將中華民族的一些優秀的道德清楚闡述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讀後感5

在這個隨時隨地都可以給家人打電話視頻聊天的時代,家書似乎已經成了過去。而就在那個年代,家書就是人們來向家人表達思念的最好工具。

我讀到一本書,名叫《傅雷家書》。他是一本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的教子篇,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一本書。畢飛宇作序推薦到:所有的父親都要讀傅雷的《家書》,所有的母親也要讀傅雷的'《家書》,所有的兒子更要讀傅雷的《家書》……

在讀到“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點鐘就醒,翻來覆去的睡不着,也說不出爲什麼。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親獨自守在家裏,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樣,我和你媽媽老是想着你二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時,我被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

雖然我現在沒離開家很久這樣的經歷也許以後會有,但是一想到父母對我們深深的思念,父母那遮不住的思愁滿眼,我的心裏就在不停的顫抖。他們因對我們的擔憂和牽掛而多了幾根白頭髮,像片片雪花落在頭上,但我們卻不以爲然,想想真是太不應該了。父母是我們身邊最貼近的人,他們時刻關懷着我們,在身邊教導着我們,他們的頭髮因我們而白,因我們的幾句問候而開心。同樣是父母,傅雷通過書信的方式溝通。正是這一封封的書信,感動着我們,打動着我們。

一封封書信,在字裏行間表達出親情的美好,映照出優良的行爲操守與道德傳統和抵擋不住的愛國熱情。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作者傅雷先生也似乎是如此,他爲人坦蕩,稟性剛毅,兼備中國知識分子的傳統品德與現代精神。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懂得了許多,我更瞭解父母了。這本書不僅是一本教育書,也是一本可以拉近父母與孩子的一本書,讓孩子更瞭解父母,讓父母更瞭解孩子。感謝這本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6

讀完《傅雷家書》,傅雷對傅聰的嚴格教育與音樂上的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說“藝術若是比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開花的樹木”,那麼我想說“傅聰的修養若是比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開花的樹木”。在事業上,傅雷盡力助兒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慮到了兒子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結合成了一體,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動,點亮了傅聰傅敏心靈的燈。

在這偉大的父愛背後,在一封封信的千言萬語背後,其實也隱藏着至關重要的線索——故事的背景。在比較開始,傅聰爲追求自己的夢想奔赴外國求學時,傅雷和妻子用溫和貼切的口吻,彷彿近在咫尺地在與孩子聊天,字裏行間透露着他們對傅聰的思念,還時而不經意暴露出傅雷因對傅聰的生活和學業太過緊張而顯得焦急的'口吻。

這時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麼純真。可是讀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時,我總會感覺哪裏怪怪的,細心摸索了一下便發現傅雷的口吻變了,雖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簡單不過的信,但是在寫這封信時的背景是這樣的——傅雷被污衊且被錯誤批評,還要進行“思想改造”(其實就相當於坐牢)。

傅雷當時的心境一定是複雜、混亂的,所以這封信也顯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聰從波蘭出走英國爲轉折點,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較後選擇的結局,總讓我心有所戚。

家書中,充分體現了傅雷嚴謹、認真,一絲不苟,對兒子無私關愛,爲人坦蕩、秉性剛毅的形象;也充分體現了傅聰孝敬父母,熱愛音樂,心懷祖國的人物形象;傅聰的母親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聰還小的時候,她就像家庭的潤滑劑,承擔着傅雷的衝動怒火。

傅聰大了,在海外留學,作爲愛子情深的母親,端莊賢淑、溫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躍然紙上。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傅雷家書》以真摯的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傅聰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感人至深。

《傅雷家書》讀後感7

前陣子聽到同事聊天,剛買的房子還沒裝修完,單位又搬家了,新地址離新家相隔十萬八千里,就近買房就爲了圖個方便省事,這下倒好,還沒住進新家又要開始長途跋涉,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人這一生似乎總會遇到這種事,本來計劃好的事,卻被一些不確定因素打擾的不成樣子,本來看似解決完的事情,突然又生出新問題。

在《傅雷家書》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

難道不是嗎,人似乎時時刻刻都處於過關狀態,本以爲過去一關,緊接着又來一關,一關接一關,總有過不完的關。

在電視劇《士兵突擊》裏許三多說了一句經典臺詞,生活就是一個問題接着一個問題。

仔細想想就是這樣,從出生的第一聲啼哭開始,人就開啓了過關斬將的旅途,迎接每一個挑戰,解決每一個問題,不斷打怪升級直到新的問題出現再繼續解決問題。

而生活也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個人也因此身披鎧甲更加加強。

既然過關是必然,那就坦然接受,在此基礎上做到萬事提前,提前爲自己架設這種必然的心理預期,提前做一些準備,巧妙規避一些問題,降低生活問題突然到訪的慌亂感。

而我認爲做預設的基礎是掌握大規律,《易經》、《道德經》等等這些經典中告訴我們很多大道規律,比如抓住不變以應萬變。我們在經歷的各種事中也能總結出規律,掌握規律讓我們更加篤定迎接未來。

比方說明知道死亡是每個人必然面臨的結局,就像太陽升起又落下,都是自然規律,那就在死亡來臨前珍惜時間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見一切自己想見的.人,加倍努力過好每一天。

儘管周圍紛紛擾擾,變化多端,然而我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永遠不變,所以更加堅信人間值得,沒有過不去的卡,沒有渡不了的河,沒有跨不過的坎,掌握大道規律,勇敢迎接每一個人生關卡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8

在一開始知道要讀《傅雷家書》時,我本是不情願的。雖然在那時並沒有接觸過這本書,但一聽書名就感覺內容很枯燥了。但在暑假這短暫的時光裏(每個學生的心聲)去接觸它時,卻發現現實跟幻想總是有很大的差距。

《傅雷家書》中記述的是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之間以信的方式的來來往往。這裏面並不是普通的書信,在這些不尋常的書信中飽含着一家人之間互相的愛和有助於我們成長的廣泛的知識。

從這些家書中,我讀出了天下父母對孩子廣闊的愛。在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寫滿看對傅聰的關心、鼓勵與教導,很難想象,人們竟然會爲了他人朝思暮想、牽腸掛肚,但轉而又覺得平常看,因爲“人們”是一對父母,而“他人”則是他們辛辛苦苦哺育打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夢想,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對孩子嚴加管理,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嚴格規定每天的作息時間,還時不時地抽出點時間述說自己的辛苦,以此來激發孩子們的感恩之星,並開始發奮學習。我這不是諷刺,也絕沒有說家長這樣做事=是錯誤的,他們可以有這樣的權利。但很明顯,平凡和頻繁總能襯出特殊。相比之下,傅雷夫婦更知道該如何去教育孩子,他們也很愛、很關心自己的孩子,很想讓孩子待在身邊、有所作爲,從信中就能讀出,這些滿到溢出的愛。但他們卻作出了作爲父母偉大的一波:他們讓孩子提前出國,等於提前讓自己與孩子分別。有人可能會認爲這是咆哮孩子的表現,但其實恰恰相反,他們這麼做完全是爲了孩子,這樣做爲孩子帶來了更多自主、自由發展的機會,同時個,也讓孩子能更多地吸收外界文化,這無疑是爲孩子的未來能夠充斥着光明做出了很大的幫助。在傅雷夫婦身上我們可以學到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麼地深。

在讀《傅雷家書》時,竟然總會在那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感到溫馨。《傅雷家書》,不僅僅是傅雷一家的家書,更是天下家庭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9

《傅雷家書》是我買給女兒看的一本書,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是個翻譯家,翻譯了不少的法國文學作品,但是當我閱讀完傅雷家書後,被書傅雷雷對兒子苦心孤詣深深感動。

細細閱讀,如果我們能深切的理解傅雷家書字裏行間蘊含的豐富的情感和溝通的方式,我們就會覺得這不僅僅是父親對兒子的叮囑,更是是一部藝術作品。看傅雷家書,可以讓我們從中收穫很多。

傅雷說他要和他的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書中無處不體現了濃濃的父愛,或許每個父親對自己的孩子都疼愛有加,但是做到疼愛的同時,不忘記對其進行全方位的教育的,應該不多,這需要的首先是父親的學貫中西,其次是孩子的知書達理,而父子之間的相互尊重過和愛護是溝通的橋樑。多好的一種父子關係啊,只有在互相的鼓勵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豐富最真實的心靈的溝通才是最讓人羨慕的。

他給兒子寫的信有好幾種作用: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給兒子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在父親的眼裏,兒子在國外的學習、工作、並不僅僅代表自己及家人,而是代表着整個國家,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這種愛國情操的背後是一顆滾燙的愛國之心。

在給兒子的信中,不忘告訴兒子如何處理和自己又不同意見的人的關係,這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可輕易動怒,體現的就是一個人的良好修養問題。

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啓迪。

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裏。"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麼,我希望從這本書中學會一些幫助孩子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她正確的引領與指導!

《傅雷家書》讀後感10

《傅雷家書》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培養兩個孩子。傅聰,傅敏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說裏的,不是普通的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的的信裏這樣說:“長篇累牘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發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佈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很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而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兼備,八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真誠交流,親情溢於字裏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啓迪。

傅雷與傅聰的家書給我許多啓示:很多家長忽視了與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都沒有真正享受過爲人父母的的快樂。他們的爲迫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手段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克他們有沒有想過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的滋味,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但傅雷悟通了這一點,於是與他的孩子成了知心朋友。

現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模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本書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範!

《傅雷家書》讀後感11

花了將近一週零散的時間,讀完了《傅雷家書》,感慨很多,首先想說,很幸運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遇到這樣的一本書。

在這本書裏,我都讀到了兩個字—愛與孝。不得不說,傅雷寫給傅聰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着他對傅聰的愛。其實從小,傅聰就被傅雷嚴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兒女成才,或許傅聰沒有那被父母寵的童年,但傅雷對他嚴厲的愛是他日後成才必不可少的。

在傅聰剛剛出國留學的.那段日子,想必他是不適應的,畢竟第一次離父母這麼遠。但傅雷給他寫信,他以這種方式告訴傅聰,父母一直在你身邊陪伴着他,這會給傅聰那孤獨的心莫大的慰籍,會讓傅聰有一種與父母天涯若比鄰之感吧。

在傅聰小有成就的時候,傅雷如良師益友一般,告訴傅聰不能驕傲,好讓傅聰明白要繼續學新的內容,提高自己,爲他日後更大的成就做了很好的指引。雖然傅聰不常回信,但傅雷依舊孜孜不倦地給傅聰寫信,這讓我很感動,也許天底下的父母都是這樣的吧!他們從不計較兒女的回報,他們的愛一如既往,深切而又沉默……

其次,我想說的是一個孝字。讀完這本書,令我特別感慨的地方,就是傅聰給父母的回信,相對於父母給他寫的信,實在是太少了!特別是他剛出國的那段時間,經常幾個月不回一次信。他忙着學業,忙着戀愛……可惜,傅雷與他的妻子突然就走了,沒有再給傅聰盡孝的機會。我想,日後傅聰也是會有遺憾的吧。

現在的我正處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我一天天長大,父母卻一天天老去,年少輕狂的我,再聽不見父母的苦口婆心,與父母的距離也越來越大,我有時都不想和他們說話,但父母仍然日復一日地用我“不喜歡”的方式不厭其煩地關心我……我確實應該理解他們,行孝當及時,不能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我真的很慶幸自己可以在這個年紀讀到這本書,它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從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對我們自己的愛,還可以讓我們懂得爲人子女應該做的事。

《傅雷家書》讀後感12

市場麥曾經評價過傅雷的《家書》:是藝術學徒的好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苦心造紙、苦心教學的文章。

《傅雷家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與兒子交流。我清楚地記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兒子傅聰說話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夠成熟。他說我自己也經常製造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兒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語氣。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傅雷結合自己的感受,分析問題,讓兒子更好的接受建議。由此可見,傅雷對教育有着獨特的見解。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鬱的時候給了建議。他建議兒子因爲抑鬱症要冷靜,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時刻保持冷靜,客觀分析,競爭。雖然我們的父親在我們抑鬱的時候會給我們同樣的建議,但大多數父親都是從長輩的角度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夠心平氣和,站在平等的角度與孩子溝通,有多少父親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所以我覺得傅雷作爲一個父親,不僅可以用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讓人們虛心接受。

傅雷在與孩子的通信中並沒有直接說明他有多愛孩子,但從他對孩子的勸誡,以及對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我覺得傅雷是羣衆心中的陰影。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會被直接暴露,反而會被刺耳的話語和嚴格的要求所取代。他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難道不是父愛嗎?

父愛偉大無私。

父愛溫暖而深沉。

父愛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傅雷家書》讀後感13

赤子孤獨了,可以創造一個世界。——題記

九月三日,他們就那樣靜靜的走了,拋棄混亂黑暗的塵世,真正的去向往心靈的淨土。

“先寫上毛主席第一二次講話記錄摘要,是照我筆記本上整理出來,因是黨的會議,報上不公佈的,所有文件都披露,只能由我像你傳達……”今日讀的《傅雷家書》心中更是痛惜不已,傅雷一生正直不阿,更是爲了共產主義鞠躬盡瘁,最後卻被安上“右派”的帽子,安上反黨的罪名。

在這樣的背景下,傅雷卻始終堅持與傅聰通書信。雖身居兩地,但書信卻將這對父子牽引起來,而父親的嚴厲也在書信中漸漸消融。“昨夜同臺上的滋味,多少年來沒嚐到了,胸口抽痛,胃裏難受,只有從前失戀的時候有過這經驗”“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擁抱你才能表達我的悔恨與遺憾呢!”傅雷對傅聰的教育可謂是極嚴厲的,可這家書哪個不是真切的爲兒子着想呢。父愛子本就清澈的感情,天地間的自然法則。古時有《誡子書》曰: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而今又有傅雷父子的一封封家書供你我覽閱,而身後更是有父親厚實的肩膀,也不經想流淚,多回頭看看吧,別重蹈了傅雷父子的悲劇。

傅雷必定是個稱職的父親,但就我看來,傅聰卻稱不上是個稱職的兒子,他甚至有些目中無人,不能聽取長者的忠言。但我又何嘗憑藉這幾封小小的書信論人呢?如家書中言:故凡以過去的.行爲論證批評的最好先打問號,採取保留的態度,不急於下斷語,更何況當年的傅聰不更爲像及了你我的寫照嘛。

最後請讓我以羅曼.羅蘭言語總結:你們這些生在今日的人,你們這些青年,現在要輪到你們了!踏實在我們的身體上面向前吧。但願你們比我們更偉大,更幸福。

我自己也和我過去的靈魂告別,我把它當做空殼似的扔掉。生命是連續不斷的死亡與復活,咱們一起死了預備再生吧。

願赤子永不孤獨。

《傅雷家書》讀後感14

自古以來,父母都是最疼愛孩子的人,但是夫婦間總有着不一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傅雷夫婦將這一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或許這就是《傅雷家書》能夠暢銷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譯官,而他的兒子聰又在國外發展音樂,所以家書中的家教家風,顯現的底色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家書中濃濃的父愛與母愛,有時卻不能直接表達出來。因爲父親總是在國家和聰的角度思考。一次,聰想要回國,作爲父母,當然是希望漂泊海外的兒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卻有這麼一句:“每年回國一次,在體力、時間、金錢方面都太浪費。希望多考慮。”夜色中他合上書,強壓着心中的不忍與思念寫下這句話的場景漸漸在我眼前浮現。

這父愛是要有多強,才能到這種不顧自己,只顧外界和兒子的境界啊!

聰的音樂天賦一點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會往往很成功。這個時候,父親總會寄來這麼一句:“在獲得成功的同時必須深深的'檢討自己的缺陷。”,以此來澆滅聰驕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龍是每個父母的希望,可成功卻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對於聰刻苦的練習,傅雷卻又常常勸說道:“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需要讓自己太辛苦了。”只是不知道,聰有沒有把這句忠言聽進耳朵裏呢?

母親卻又與父親截然不同。“究竟派你在哪個團體裏學習?與夏部長見過面了嗎?樓伯伯那裏去了沒有?”母親的信裏,出現最多的就是問號了。 既然傅雷承擔了一個嚴師、嚴父的形象,那麼母親就當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襖”,不斷的溫暖着在異國的兒子。時不時穿插的幾句告誡,讓聰心裏的警鐘又一次被敲響。

後來聰結婚之後,母親又更加展現出了她的母愛:“記得有時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對於父親的嚴厲來說,母親的溫暖能撫平聰心中因嚴厲而起的不滿。也就是因傅雷夫婦的相輔相成,才讓聰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幾分煩惱吧。

《傅雷家書》讀後感15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閉上眼睛沉思些什麼。他的心飛了很遠很遠,他開始動筆,開始了一場隔空的旅行。

“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這是書中傅雷給兒子中的一段話。他期望孩子應對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膽怯,要進取並且勇敢地去應對。因爲僅有這樣,將來纔會擁有博大的胸懷,才能夠更愛這個世界。雖然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話卻飽含了父親對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親和孩子阻隔千里。他們之間千言萬語只能用書信來傳遞。是哀是喜是悲還是懼都能經過這一字一句來互表心意。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告訴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進取地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愛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對傅聰的愛卻沒有成爲那種普通的溫情脈脈,而是始終把道德與藝術放在舐犢之情之前。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爲常人所認同,但這是他對兒子更爲深沉的愛。從傅雷的話語中我看到了作爲父親的他在兒子長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時代是這樣,在形如隔世的大洋兩岸,不是依舊如此嗎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然不是偉人,可是他們給我的愛卻並不比別人的少。他們見證着我們從嬰兒到青年,從中年到老年,他們事事爲我着想,爲我研究,無疑期望我們過得更好。他們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爲人處世的大道理來,可是,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