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路遙小說《人生》讀後感

讀後感3.17W

路遙的《人生》故事發展跌宕起伏,主人公高加林的命運有起有落,設下了緊要的耐人尋味的幾處人生選擇。以下是《人生》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路遙小說《人生》讀後感

路遙小說《人生》讀後感

在哈爾濱開往海口的火車上,我讀完了路遙的《人生》。從哈爾濱到海口,我跨越了整個中國,從最北方來到了最南方。這一路看着高加林一次次的選擇,我也在思考自己的選擇。這列飛馳的車將會把我帶往哪裏?我未來的人生又會是怎樣的?

在《人生》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加林。在某些層面上,我們很像。同樣是不屈服於現在的命運,自命不凡,總期許着有一天生活的世界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可以通向上層社會,成爲一名風雲人物。但在看過他所經歷的一切之後,我似乎理解了很多,卻又無法用語言形容。只能說他一直在抉擇,不停地抉擇,每一步都牽繫着命運,關聯的命運。而這其中羈絆住的又豈止是他一人。

他有夢想,有能力。當他從民辦教師上退下來時,高明樓雖有一番權勢,但仍對他有所忌憚。這說明高加林要想改變命運是可以的,只不過是當時沒有出路可以讓他去走。當他選擇當農民,選擇喜歡巧珍時,他似乎甘於在農村呆一輩子。可這真是他心中所想嗎?不,絕對不是!如果他心中真這樣想,他不會一去城裏後總躲着巧珍,也不會後來和黃亞萍在一起而將巧珍拋棄。他不明白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在外漂泊一場後,失去一切又重回原點,也傷害了巧珍這許多人。

留村,去城,兩種方向,兩種人生。對於高加林來說,如果他肯拋出一切雜念,從一而終,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可他貪念太多,過於急功近利,最後將一切都失去。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會遇到許多的十字處。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也許只是一個抉擇,方向就此改變,人生也就在此刻開始不同。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看世界,看人,看事。路遙最後讓高加林一無所獲重回那片荒野。可若是故事由另一個人書寫,高加林或許就可以和黃亞萍雙宿雙棲,真正過上城裏的生活。我們無法準確地評判高加林是對是錯。他拋棄巧珍,從道義上說是錯的,可若不這樣,他又怎麼能在他所向往的縣城一直工作下去呢?又怎麼去規劃和構建更高遠的未來呢?人生的路太過遙遠且又迷霧重重。我們只能看清腳下的岔路,而不會知曉這個方向的未來究竟會怎樣。未來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要做好的只能是現在。但這並不是爲高加林開脫,他是自私的,可何人不自私呢?但自私的前提是不可以傷及他人。否則最後也會像他一樣,害人害己,一切歸空。

如今的我還算幸運,可以站在大學思考我的人生。路遙給了我很多啓迪,貪念不可有。人要有追求,追求可以等同與夢想,但夢想絕不同於貪念。自強的我們可以爲追求夢想奉獻自己的一切,但若這夢想的實現必須以犧牲他人爲代價,我們是不是要思考一下這個夢想是否真的有意義?我們真正的追求是什麼?成功的定義是什麼?人生的意義何在?

馬雲曾說:“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一本好書帶來的啓迪確實能讓人受益匪淺。人生的路途一直繼續,所以處在人生十字處的抉擇也會一直存在,向左走,還是向右走,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當我們茫然無措的時候,不如停下腳步,問一問自己的心,“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許答案不言而喻,順從本心吧!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沒有人知道下一塊的滋味會是怎樣。只有親身經歷,甘苦才自知。而這時,面對一切的得與失,心中的無奈悔恨會少很多吧,更多的應是淡泊與坦然。畢竟這是心的選擇,既然這一步已跨出,那就無法回頭,只好平心向前。

人生的路途雖然漫長,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於我而言:不求一世功名利祿,只願此生坦蕩無悔!

路遙小說《人生》讀後感

路遙這篇小說題目爲《人生》,這個題目頗大,人生,千姿百態,酸甜苦辣,又豈能是短短的十萬字所能書盡、寫完的?所以,路遙小說中展示的只是發生在一個小角落,在浩瀚人生中的一段故事,可是故事中不同人物有不同追求,這折射出的條條紋線不斷延長,不斷縱橫交錯,儼然已是那千姿百態的人生。

小說主角高加林的人生正如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一樣,有低谷,亦有高潮。加林是一個有才華,又有遠大抱負的青年,他的才華讓大隊書記高明樓都佩服、忌憚。作者借高明樓之口這樣評價過加林:他會寫,會畫,會唱,會拉,性子又硬,心計又靈,一身的大丈夫氣概,別看你我人稱“大能人”“二能人”,將來村裏真正的能人是他!但是,加林只是一個沒有後門可走的農村青年!這是一個巨大的矛盾,我想,這個矛盾已經決定了加林的人生走向。故事發展的曲曲折折,正體現了矛盾鬥爭的孰強孰弱。

因爲沒有後門,加林丟了村裏的教師工作。在小說這段可以看到加林性格里那很重要的成分:不服輸,敢做!告狀被敢怒不敢言,害怕大隊書記高明樓權勢的父母攔了下來,加林是憤懣的,可是,上天也是十分眷顧他的,這段時間他有了一個可愛的戀人:巧珍。

巧珍這個人物堪稱完美。她溫柔善良,她是村裏“二能人”劉立本的二女兒,她是前村後溝數一數二的俊女子。我想,作者也是十分偏愛巧珍這個人物的,讓如此衆多的優點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巧珍沒有上過學,卻有着極高的`精神追求,她崇拜知識人,所以,她暗戀加林。她的愛是安靜的,同時也是熾熱的,在加林低沉的時候,她以自己的方式走進了加林的世界。

加林與巧珍的愛情發展的相當快,很快就成了村裏的焦點。巧珍這個對待愛情火一般熾熱的女子,對待愛人卻有着水一般的柔情。她聽加林的話刷牙遭來全村人的白眼,她跟隨家人爲井水漂白更有衆人的不解與嘲諷,可她依舊戀着加林,在她的心裏,加林就是一切。

我敢肯定,加林也是深深地愛着巧珍的,因爲看着巧珍他會感到高興和發自內心的愉悅,跟巧珍在一起,他很開心,當他聽到那首信天游:

上河裏(那個)鴨子上河裏遊,

一對對(那個)毛眼眼望哥哥。

他會裂開嘴笑。可是,這並不代表他滿足當前的生活。在城裏與人打架就是他心中壓抑的爆發!終於,加林的機會來了,他的叔父回來了,很快地,加林被得罪過他的人幫忙走了後門,到了城裏。加林到底不愧高明樓的稱讚,他努力的工作,屬於他的光彩很快耀亮了所有人的眼睛!這時,黃亞萍來了,跟巧珍不一樣,黃亞萍大方,前衛,有主見,有文化,她更能與加林成爲知己。當黃亞萍主動向加林示好時,加林矛盾了,他深愛着巧珍,可是他的抱負、他的理想需要在更大的世界才能施展。他感覺“城廓是這麼小!街道是這麼短窄!”正如黃亞萍那首詩一樣:

贈加林

我願你是生着翅膀的大雁,

自由的去愛每一片藍天;

哪一片土地更適合你生存,

你就應該把那裏當作家園。

加林正如一隻大雁嚮往更廣闊的藍天,嚮往外面的世界。當他知道與亞萍在一起可以實現他這個理想時,他放棄了巧珍。我想,這會是他人生中錯誤的決定,像德順老漢評價的一樣,他失去了有着金子一樣的心的巧珍,金子一樣……

小說尾章寫得那麼淒涼和蕭索,加林被揭發“走後門”回到農村,巧珍卻已嫁了人。尾章的章名是:不是結局。確實不是結局,以加林的能耐,他還會有他的未來,可是那個愛他的巧珍呢?

小說結尾與那個大字不識當了一輩子老農民的德順老漢的話來點題,這說明了除了文化,經驗和閱歷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德順老漢說:“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代養活了我們。沒有這土地,世界上就什麼也不會有!是的,不會有!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還會好起來。”德順老漢是愛生活的,正因爲這樣,他的一生未必有多麼精彩,可他卻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我一直在想,加林追求他的抱負有錯嗎?肯定是沒有的。他錯的只是沒有認清現實,他錯的只是沒有把握好他最珍貴的東西。世事多變,人生浮沉,我們更應該注重今時所有。紛擾的世界需要我們的鎮靜,所以,我們必須擁有無比廣闊的胸懷。懷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像德順老漢一樣活得瀟灑,活得明白。

路遙小說《人生》讀後感

在路遙《人生》這部作品中,很明顯偏愛巧珍,我也很欣賞她,欣賞她對愛情認真付出的態度。路遙是仁慈的,在高加林人生最失意的時候,安排巧珍來到了他灰暗的人生,就像一米陽光照進了潮溼的心靈小屋,使他的生活還不至於徹底絕望。巧珍用她白楊樹般美麗的身影,水靈的大眼睛,溫柔且癡心絕對的心,撫慰了高加林民辦教師被撤的失落受傷的心。

巧珍是美麗善良的,沒看過這本書之前,我覺得“善良”二字適用很多農村婦女,而且很多人也總喜歡將這兩個字泛泛落於這些人。可是看完這部小說,我卻發現似乎這詞不能隨便亂用,用在像巧珍一樣的一類人身上才合適。同時,我也驚訝於這樣一個事實,原來愛情竟也能用“善良”來加以附麗。巧珍的愛情是善良的,儘管高加林最終沒能兌現他當初的承諾,巧珍雖然怨卻不恨,她沒有文化,但是在愛情面前心與心之間是沒有卑微與高貴之分的,她和一代才女張愛玲一樣,情到深處內心滿是慈悲,可她沒有張愛玲傾城轉身後的冷漠。在得知高家村民辦教師的名額增加後,在攔截姐姐巧英準備在高加林回來路上羞辱他後,說服了姐姐一起到高明樓爲高加林求情謀職。

悲哀的是,每個人心裏都明白,一段感情等到可以用善良來修飾,結局已明瞭。路遙最終將自己鍾愛的巧珍這一人物嫁與了懂得執着追求和珍惜如初的劉拴,而這一切又恰好安排在高加林重新被貶爲社員回來之前。感慨之餘,不免心痛地承認這就是人生,如果你不夠珍視你所有,如果你輕易放棄你所有,就要承擔失去後永遠不會回來之痛。馮小剛在《童夢奇緣》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臺詞: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可悲的是它不能重來,可喜的是它也不需要重來。愛情又何嘗不是這樣,雖然一個人的一生之中或許會有很多次愛情,但是我想真正的從內心裏愛的也只有那麼屈指可數的幾次。如果在愛一個人的時候,你將自己的前途、利益與之交雜,你會破壞這份愛情的純潔,不管它進行的時間或長或短,最終都會與你擦肩而過。高加林就是這份愛情的主角,不管是爲了自己能夠到大城市去發展而拋棄巧珍也好,還是利用愛情企圖推動事業順風順水,選擇和黃亞萍在一起也罷,他都褻瀆了愛情的美好,加以愛情於瑕疵。可悲時間不能倒轉一次,讓愛情再重來一次。高加林最終明白自己的心,拋棄一切浮華,他愛的就是那個傻傻愛他的,在黃亞萍口中是農村婦女的女子,一個能包容他所有,一個爲了他黃昏時分仍然執着等待他黯然提饃而歸的女子,一個最終選擇不拖累他的女子,一個他愛的女子。同時我們也慶幸愛情不能重來,獎勵像劉拴那樣執着的人擁抱了她,給了巧珍穩穩的幸福,不用再擔心高加林有一天會離開自己。

一切的結局早已安排好,執着、純潔的人才配擁有長久、美麗的愛情。愛情裏的甜蜜兩人一起珍藏,愛情裏的苦難兩人一起面對承擔。白髮蒼蒼時,依然能慶幸有你的手可握,有你的肩膀可靠,還有你的微笑能籠罩……

人生之選擇

路遙的《人生》故事發展跌宕起伏,主人公高加林的命運有起有落,設下了緊要的耐人尋味的幾處人生選擇。

高加林被撤掉民辦教師後,雖然不甘心但是已經開始適應農村生活,何況還有了巧珍這樣一個甜蜜的伴侶。偏偏這個時候高加林的父親的親弟弟高玉智,當兵衣錦還鄉回來,在當地當了個勞動局長,副局長馬佔勝爲了討其歡心安排高加林當了當地縣委的通訊幹事。高加林心裏明白自己是靠走後門進來的,也害怕有一天東窗事發,身敗名裂,但是僥倖心理和求勝心切讓他努力不讓自己去想這些事。這是他做出的第一個選擇,選擇放棄自己做人的原則,利用歪門邪道來施展自己的抱負。高加林有滿腹的真才實幹,他壓不住的鋒芒一直以來都是高明樓的心頭之患。客觀來分析,其實是當時高加林所處的社會決定他不得不做出這一個選擇,當時農村不像城鎮,大學沒考上還可以找其他工作,像黃亞萍那樣在廣播站播音。如果他不走這個後門,或許他會在農村待一輩子,像高加林這樣性格的人是不會甘心的。所以就像路遙在書上所說的,社會其實也應該自省對於城市和農村制度的不公平,導致出現像高加林這樣的行爲氾濫。

當上縣委的通訊幹事後,高加林總算是找到了施展自己舞臺了,幹得也算如魚得水。先是在報道南馬河洪澇災害的突出表現,然後是接踵而至的在縣裏、市裏的大大小小報紙上發表文章,聲名漸漸遠揚,再加上一身的打球技術,在城裏混得也算是有模有樣。以致黃亞萍再次對他動心拋棄了克南 ,他也狠心拋棄了善良可人的巧珍選擇了黃亞萍,克南的母親一氣之下揭了高加林的老底,讓他捲鋪蓋走人,重新淪落爲農村社員。高加林剛剛處於人生春風得意之時,馬蹄一輕,自己又從高處摔了下來,大喜大悲,未免來得太快,太出人意料,讓人措手不及。

人生之農村

農村總給人複雜的感覺,文明與落後並存的尷尬,質樸與頑固相容。魯迅在概括國民性時曾“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在路遙的《人生》中農村的形象通過生活在它其中的人物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出來,具有代表性的高加林的父親高玉德,善良質樸的德順老漢,本是農村人卻從根上看不起農民的知識分子高加林。

仔細閱讀,不難發現其中農村存在幾處明顯的特徵。

高加林父母那兩張像核桃一樣粗糙的皮臉,還有當高玉德瞭解到兒子民辦教師被下的原因後,“兩行渾濁的老淚在皺紋臉上淌下來,流進了下巴上那寸最白鬍子中間”,將處在社會最底層農民的艱辛樸素描寫得生動形象。雪上加霜的是還存在像高明樓一樣精明圓滑的村幹部,表面光明磊落,背地裏卻處處絞盡腦汁壓榨農民,使自己免於勞苦,使農民處於勞苦,由此可想民生之艱。

在高加林母親一句“你犯了什麼王法?老天爺呀……”,農民的氣憤和無奈被悲情渲染,似乎一切老天爺都已經安排好,在生活的突變中人只能逆來順受,無力還抗。不管是生來就已經註定的農民身份,還是此刻不得不面對兒子得重新做回農民的殘酷事實。每當高玉德遇到讓他着急但他又無能無力的事的時候,他總是習慣性地一個勁兒地摸着自己的赤腳片,彷彿摸着它他就能想出主意來,但是事實卻仍像他的赤腳片一樣結着厚厚的老繭,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蛻變。一個人的無奈,有時仔細觀察就可以從他細小的動作中發現。一個人的可笑,有時可以從他的語言和行爲中體現,可笑之後留給人的是深深的悲涼,高加林氣憤地準備去和高明樓講理卻遭到了父母死命的阻攔,高玉德說“以後見了名樓你還要主動叫人家叔叔,臉不要沉,要笑!今後加林的前途還要看人家的照顧哩!”這些言語不僅寫出了一個老農民的可笑和悲哀,也揭示了很多自以爲聰明,通達人情世故的農民形象。一句“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來哩”,留下一個蒼涼的手勢。

我時常在想,很多像路遙這樣寫過農民人物形象的著名作家,比如孫犁,他在小說《走出以後》中描繪的王振中形象,努力擺脫封建婚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了一名支援抗戰前線的醫護人員。相比較高玉德這樣的農民形象,不滿現狀但是又不敢奮起反抗,以王振中爲代表的積極向上的農民形象就顯得難能可貴了,同時也說明農民有很多形象,作家之所以選擇這個人物形象,只不過是採用了以小見大的手段,以此人物爲典型來引出隱藏在背後千千萬萬的與此相似的農民形象。同時也揭露出了那個時代的農民生存狀態以及作家所要揭示的人性內在價值,以此來激發處在生活底層勞動人民的進取和鬥爭意識。

“天藍得像水洗過一般,雪白的雲朵靜靜地浮在空中。大川道里,連片的玉米綠氈似的一直鋪到西面的老牛山下。所有麥田裏複種的糜子和蕎麥都幾經出齊,泛出一層淡淡的淺綠。川道上下的幾個村莊,全都罩在棗樹的綠蔭中;每個村前的打麥場上,都立着密集的麥秸垛。遠遠望去像黃色的蘑菇一樣。”

藍天白雲,綠川大道,古樸的老牛山,洋溢田園清新的莊稼……鄉村就像一首清夢中的山水詩,一幅酣睡中的花鳥畫,一首慈母口中喃喃的搖籃曲,,除卻它的醜陋落後,還原它最初的淳美安寧,你會溫暖它卸妝後迷人的素顏。

那裏的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隨着大自然最健康的規律生活着,勞動着。那裏的人們“對村裏任何一個不勞動的二流子都反感”,所以連高加林都想:“莊稼人嘛,不出山勞動,那是叫任何人都瞧不起的。”那裏的人們中,有着像巧珍一樣美麗善良能幹的淳樸勞動婦女,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也甘願爲心愛的人無悔付出,對生活沒什麼大的奢望,只希望守着高加林,爲他生兒育女,安然地生活一輩子。那裏的人們中,有着像德順老漢一樣善良、癡心如一的單身老漢,不忍心眼睜睜地看着高加林因爲民辦教師被撤,懷着報復心理,破罐子破摔地用蠻力幹活,兩隻嫩手被钁把擰了個稀巴爛,給他提過去了一罐水。那裏的人們,並不是一味地喜歡在背後說閒話,生事造謠,也有最本真的善良,小說結尾處,高加林因爲走後門被克南他媽揭發後重新回到高家村,在離村子不遠處,許多剛下地的村裏人,都從這裏那裏的莊稼地裏鑽了出來,先後圍在了他身旁,開始向他問長問短,所有人都很真誠,還七嘴八舌地安慰他。親愛的德順爺爺的一席話“只要咱們愛勞動,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個死狗了……”,也給了高加林重新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村裏人的這些行爲,也讓高加林沉痛地喊出了:我的親人哪……也爲原本有點暗淡的故事收尾處平添了一絲暖色,世上最親的還是自己的故鄉,還是自己的鄉親。

人生的緊要處,需要你好好走,用良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