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

讀後感6.33K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1

天空澄碧,纖雲不染,遠山含黛,和風送暖。晴朗湛藍的高空萬里無雲,像碧玉一樣澄澈。散佈在天空中,越來越細,彷彿是梳洗過的青絲。——題記

莎士比亞說;時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精緻。會把平行線刻上美人的額角;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麗質,什麼都逃不過他橫掃的鐮刀。

“我想要相信”,這不僅是一句盲目的喊話更是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在當今時代可能每個人都有;“我不相信”這種強迫症,當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時,當失敗成爲一種習慣時,當受人誤解每天以淚洗面時。呵,我最信任的人叫我不要相信任何人。是時間讓我們用更昏暗的眼神去瞭望這個處在這個黑暗之源險巇最原本的昏暗世界。只是我心中還有一方淨土,即使在別人眼中寸草不生,卻始終一塵不染。

某日,據報道一名男子跳樓,這種報道屢見不鮮可一聽到跳樓,大部分人可能都會問爲什麼跳樓?下意識的去勸解,去阻止跳樓。但是今天,這一切都變了,一些旁觀者竟然還在樓下喊加油,變成了唯恐不跳,唯恐不死,類似這樣的事件,近些年來屢屢發生。道德的天平緩緩上升,是道德變輕了嗎。還是人性的陰暗增多了呢。在這個時代,似乎總有一種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的道德拉低,心裏陰暗的.人不停地在想爲什麼別人不是同我一樣,身邊都是黑暗,爲什麼有人出身就是有天使的光環籠罩着。因爲不平,因爲不甘,所以原本溫和善良的他們被邪惡衝昏了頭腦。就像你永遠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他們自己決定醒來。童真是什麼,沒被玷污的心靈就算它一身防備如刺蝟,仍有我伸手擁抱毫無忌諱。

無論你說話多麼謹慎,總會有人歪曲你的意思。我個人認爲在這本書中作者言語中字字珠璣,簡言意賅。如在迷霧中的當頭一喝,硬生生的將人拉回現實。永遠不要叫醒一個裝睡的人有兩層含義;一層爲表面一層爲深層。表面上是;裝睡者並不想醒而叫醒者卻偏妄想叫醒叫醒假寐的裝睡者。更深一層則是;在這個世界上有些人虛僞,但以你的力量卻總撕不開他們醜陋的面具只能任人魚肉。明明是魚,卻沒有在波瀾壯闊的大海中歡快地暢遊,明明是雄鷹,卻沒有廣袤無垠的天空中翱翔。因不同種不同的原因,你被迫做着自己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知道什麼是自由麼,不是膚淺的以爲,不是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而是不想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後記;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2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除非那個裝睡的人自己醒來。”這是我們寢室最近在讀的《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中的經典語錄。都說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含於性格,久於善良,終於人品。那我們寢室對這本書必定是始於書名,終於內涵。書名很吸引人,我們看到它,先是一笑,之後便是紛紛揣測這句話的意思,後來便陷入這充滿哲理蘊味的書句中了。

我只是認爲書名有點繞,又似乎很有哲理,而室友們則見解頗深。睡和醒,看作比喻的話,醒是比喻人清醒的狀態,睡呢,則與之相反,那裝睡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便帶着好奇開啓了讀書之旅。

這本書的作者是周濂,一位年輕的學院派知識分子,這本書記述的是他對公正、幸福、民主、自由、道德等的哲學思考。其實說實話,哲學教授寫的書,讀起來確實不太輕鬆,倘若讀時注意力不集中,還真的讀不懂,倘若集中精神,才能理解一二。讀完後才發現裏面許多句子都值得回味,帶給人不同的感悟。

作者在書中寫道:“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無從把自己交付出去,我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或藉口,那個曾經能夠讓我們變得堅強,變得寬廣,敢於去承擔,去挑戰,去贏得的‘信仰’不見了,每個人都提溜着無處安放的自我在人羣中游蕩……”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都說小時候哭着哭着就笑了,長大後笑着笑着就哭了。小時候的目標與夢想,隨着長大,又有幾人能夠抓住不放,不背離最初的夢想。爲了生存,爲了名望,爲了所謂的“你來我往”,放棄初衷,放棄理想,放棄當時的“年少輕狂”。

我們把對這本書的`理解歸爲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但其實這本書所蘊藏的道理遠不止這些。這是一本講哲學的書,但是講的又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哲學,作者是將哲學放在平常生活中來講的,這樣更加易懂。

其實,我們對這本書還存在另一種見解,也許裝睡不醒有時僅僅是對目標的遺失,還有可能是其他的原因,比如有時可能是爲了善意的謊言,有時是爲了迴避問題等等,這些都是作者對現實的思考。在這本書中,我們看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悟,他主張人應該有信仰,也必然有信仰;信仰不是盲目的,盲目的是迷信。

讀了這本書,我們彷彿品味到了人生百態,感悟到了事態繁華下社會不爲人知的陰暗一面。

最後摘下我們最喜歡的一句共同品味:生命的質感如此緊密,以至於你以爲在用一刻去體味人生,用剎那來代替永恆。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3

“我們依然在大大的絕望裏小小的努力着。這種不想放棄的心情,它們變成無邊黑暗的小小星辰。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在互聯網和現實世界相互交織的社會裏,我們都是一小撮,閃耀着星辰般獨有的光芒,把世界照亮,真實地看清世界。

周濂在《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書中通過把包容差異、願意接受批評的“淡定的一小撮”和以天朝上國姿態自居、盲目排他的“狂熱的大多數”相比,給混跡於天涯、微博、微信等各大交流平臺,空有一腔熱血而打着“愛國”的幌子無所謂理性地任意吐槽的“憤青”一代以一記當頭棒喝。當下的世界是一個差異性和趣味性的結合體,我們要學會做淡定的一小撮,包容差異、理解個性、求同存異。

要稱得上淡定,首先要對時局可能發生的一切變化做出高度的揣摩與掌握。在這個信息密集、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我們之所以總是活得一驚一乍,是因爲我們把世界看得太狹隘,忽視了時間的推移、事物的`變化發展。正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觀認爲: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着的物質世界。所以我們有理由包容世界的一切差異、變化,當新鮮事物出現時,請淡定下來,只有深入瞭解了,你才能體會到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而後你需要在理性的指導下懷有開闊的胸襟,這樣纔算得上是淡定的一小撮。換言之,以獨立之精神包容多樣已實屬難能可貴。當媒體“披露”外國人眼中不盡完美的中國人形象時,熱血的網友們先是一陣惶恐,然而便是羣起而攻之,站在所謂“民族利益”的立場上予以各種物質精神上的反擊,非要給外國人展示一個強大的中國形象不可。類似的事件我們屢見不鮮,但捫心自問這樣的行爲和當年清朝以“天朝上國”自居閉關鎖國有何二樣?互聯網把全世界連接在了一起,不同的聲音得以溝通交流,當遇到批評建議時,切記淡定,而後反觀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都是一小撮,瞭解了“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明白了“存在便是合理”,更領悟了“這是一個充滿着差異性和趣味性的多元主義社會”,由此才孕育出“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的睿智。我們都是小小的星辰,照亮真實的世界。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讀後感4

人是一種被“拋棄”的存在,生於某一個國家/城市或者家庭是一種自然意義上的偶然,我們無法選擇,但當我們不斷成長,成長爲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的理性成年人時,我們看清了世界的原貌,明白了對與錯,是與非,利益和糾葛,看到了美的其他可能性,看到了此岸與彼岸,但我們卻沒有划過去的船與漿。儘管如此,對於這個被拋地的愛卻不是簡單能割捨的,用詩人艾青的話說就是“爲什麼我的眼裏長含着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這裏是生我養我的國土,可並不是我夢想中的國土。我夢想的國土不是一條跑道,所有人都向一個目標狂奔,差別只在名次有先有後。我夢想的國土是一片原野,容得下跳的、跑的、採花的、在溪邊濯足的,容得下什麼都不幹就躺在草地上曬太陽的。我想要的`幸福是自己能定義的幸福,而不是被定義的幸福。體制的夢想不等於每個人的夢想,體制的路徑更不等於每個人的路徑。……社會進步不可能是某一單方面夢想或理想的結果,而是各種夢想、訴求、利益互相之間平行四邊形的合力。其中每一方力量都只是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

祖國啊,請給我一部分選擇。我不希望1986年,哈維爾在他的書中所描寫的那種情景:“捷克斯洛伐克整個社會陷入了深深的麻木狀態之中。面對重新確立的極權體制,大多數人放棄了自己的努力,不再關心國家大事,逃避現實,鑽入自我的圈子。人們不再相信公民的意見或公開的對抗有什麼作用。爲了證明這一點,法庭對那些持不同政見、提出異議的人進行嚴厲的制裁。社會渙散成一盤散沙。自由的思想和創作陷入了自我的圈子,從中尋找隱蔽所。公民的自由組合、交流創造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現在卻被禁止了。全國上下籠罩着一種死氣沉沉的氣氛。一切向錢看的生活充斥着整個社會。……人們變得自私起來,到處都籠罩着恐懼。人們被迫對生活採取陽奉陰違的態度,表面上順從,內心裏卻什麼也不相信。”在我們國土上成爲現實。

有句說,30歲之前不是自由主義者,沒有良心,30歲以後還是自由主義者,太過愚蠢。我在等着我的30歲,也許它能安撫我的焦慮,也許這個時代會好起來,不需要我們再去焦慮。

究其根本,每個時代都差不太多——“現實向來是很壞的”。我們之所以對這個時代特別地責備求全,只是因爲“這個”時代和我們息息相關、須臾不分,我們憂心忡忡,並非因爲這是最壞的時代,而是因爲我們身陷其中,所有的希望和絕望都寄託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