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國小教學管理幹部培訓有感範文

讀後感1.85W

教育是直麪人的生命、通過人的生命、爲了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而進行的社會活動,是以人爲本的社會中最體現生命關懷的一種事業。”——葉瀾

國小教學管理幹部培訓有感範文

在2014年12月16日下午,參加永嘉縣國小教學管理幹部培訓,有幸聆聽了溫州市教育需教學研究院曹鴻飛的《從教務管理到教學重建》講座。曹鴻飛老師的“新優質”教育概念引領着我去尋覓、去感受:“新優質教育”到底在追求着什麼?

一、“新優質教育”關注人的生命質量

“新優質教育”追求着學生的生命成長。特別關注課堂中的時空安排、重心下移,關注課堂教學的動態過程,強調形成教學共通價值觀的核心理念:“從單一地傳遞教科書上呈現的現成知識,轉爲培養能在當代社會中實現主動、健康發展的一代新人。”

同樣,正是出於對學生成長的關注,“新優質教育”的班級建設,會努力研究學生遇到的發展問題、研究班級內的羣體生活質量、研究幹部與崗位建設、研究日常的班級活動與班級文化對學生成長的價值。各種改革策略與方案,體現在價值取向上,都是爲了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

“新優質教育”關注着教師的生命成長。爲了讓教師感受生命的尊嚴、享受創造的歡樂。這句話,已經成爲打動衆多教師的一句名言。

“新優質教育”關注着校長的生命成長。期望着校長能面對真實的自己、尋求真實的發展空間、獲得真實的自我更新,能將學校改革視爲自己的生活過程。

總之,這衆多的關注都是面對學校教育的具體場景而言的:對於學生,它關注的不是少數精英,而是“所有”學生;對於教師,它追求的不是個別,而是一個梯隊;對於學校,它追求的不是幾朵鮮花,而是一個“大草坪”。

二、“新優質教育”立足人的真實的生存狀態

如今,對於教育教學我們經常說:以學生爲本、以教師爲本、以人爲本,但“新優質教育”所立足的“本”,更有着實踐形態的支撐,它強調“以人的主動發展爲本”。 它的實踐,是來自在真實的場景中關注人、研究人,通過實踐改革提升人的生命質量。這是一個清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也許,這正是教育研究中“具體個人”意識的自覺體現。

“新優質教育”在努力研究學生的生存狀態。需要教育者具有清晰的意識與自我意識:當代兒童的成長特徵中,哪些是需要保護的,哪些是需要彌補的。例如,教師會分析本班級學生的主要成長問題,會在反思中談自己對學生的新認識。正是面對着真實的學生,我們的學校教育研究與改革,才永遠有新問題、新動力、新空間。

“新優質教育”在努力讀懂教師。葉瀾老師就曾經說:她一直在努力理解教師,讀懂他的教學行爲背後的東西。也許正是有了這樣一種“讀”的過程,指導教師才能理解教師,才能發現教學中的亮點,同時抓住問題的癥結,並能給出建議效應。

我想,這樣的一個過程,是一種自我意識清晰化的過程。而只有自我意識清晰化之後,生命的主動發展纔可能具有強大而持續的內動力。

三、“新優質教育”通過研究性的改革實踐實現人的真實的生命成長

“新優質教育”體現爲一種研究性的學校教育改革實踐。 它強調發現問題、強調設計或策劃、強調實實在在地做、強調反思、調強重建。也許,這就是研究性的學校教育改革實踐的內在機理。

“新優質教育”研究,往往從發現問題開始。在“新優質 教 育”看來,“發現問題就是發現發展空間”。生命的成長,就是在發展中不斷克服自身的不完善性,就是通過發展而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因此,能不能直面一個缺陷的自我和總有不足的現實,能不能有清晰的'問題意識,能不能面對問題尋求新的發展,是關係生命能否健康成長的問題。“新優質教育”非常強調教師的反思,引導教師自覺意識到所存在的問題。

生命的成長,需要成長的資源。在“新優質教育”看來,課堂教學中蘊含着豐富的生命資源。在班級建設中,日常的班級生活、主題活動、教室文化建設、學生羣體、家庭與社區等,都是學生成長的資源。更根本的是:只要我們直面真實的生存狀態,努力發現問題,就總能發現豐富的成長資源,並且在過程中生成更多的資源。

歸結起來,“新優質教育”研究所面對的是成事與成人的關係問題。“新優質教育”追求成人,但這種成人是通過成事而實現,在成事中成人,通過成事將成人落在實處。“新優質教育”所建立的“設計—實踐—反思—重建”的行爲過程,以及所追求的研究性的學習方式,就是一種實現成事與成人的過程;“新優質教育”所關注的動態生成過程,就是促使人進入真實的成長狀態。

總之, “新優質教育”在追求着真實的生命成長。它關注着生命、喚醒着人的生命意識、更新着人的生存方式,使作爲生命體的個人能勇敢地面對生活、自我更新。

掩卷沉思,在震撼、感動、衝擊之後,對自己負責的學生工作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爲落腳點開展學生工作。重心下移到年級組,以項目管理的方式進行研究。每個年級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定出三年發展規劃。學校層面進行指導,開展學期調研、評估、展示交流活動等,促進年級學生工作整體的發展。

在班級建設層面,在原有態勢的基礎上繼續加強班級的組織建設----“小幹部的輪換”不能只關注能力強的學生,而應關注每位學生的發展,即重心下移到每一位學生身上。

班級的文化建設,除繼續注重原有的顯性層面的文化建設外,要加強對處於中間層面的班級文化建設內容的研究。要把原來的將完成學校任務當作班級建設的本身,轉化爲對這些活動開展狀態中取得的成績、問題與經驗的分析,以及如何更好的更有成效的去做好這些事的策劃的調研。

各班級的活動系列化,一直是我校比較成功的做法。此時,我們要給它注入“魂”—爲了學生主動、健康、快樂的發展。所有的活動的主題應來自學生成長的需要,要有一個“前移後續”的研究。在活動中還應變“部分學生的策劃”爲“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所有的生命體主動、健康的發展,滿足個體成長的需要。

在班主任隊伍發展層面,除了促使他們形成“成事”中 “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等正確的價值觀外,還應爲他們的發展搭建有效平臺—即對他們進行梯隊式培養,使每爲班主任都有新的參照系,都能得到發展的空間,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從而感受生命的存在和力量,形成生命的自覺!

可能以上的思考是不成熟的,是稚嫩的,但卻呈現出我自身生命主動發展的態勢。

我想,這就是“新優質教育”特有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