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

讀後感1.22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把欄杆拍遍》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1

樑衡寫的人物散文,一向是很出衆的,每一句描寫和點評都彷彿直勾勾地寫到讀者心裏。古代文人墨客,近現代風流人物,每一篇文章都有點悲壯的意味。尤其是描寫辛棄疾的散文《把欄杆拍遍》更是一部令人感嘆的作品。

辛棄疾是一個帶有悲劇色彩的人物:“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是一名愛國詩人,能文能武,一身正氣。無奈不被朝廷賞識,“誰能懂得他這個遊子,實際上是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呢?”晚年的他,已無沙場報國的機會,只得“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樑衡在文章的最後也發出了感慨:“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拋棄的感嘆與無奈中度過的。當權者不使爲官,卻爲他準備了錘鍊思想和藝術的反面環境。他被九蒸九曬,水煮油炸,千錘百煉。”

當今社會也有很多人自詡才華橫溢,苦於不被賞識,就拿辛棄疾的“欄杆拍遍”來顧影自憐。他們在頹廢中浪費了青春和激情,最終一事無成。

我有一個同學,曾經非常喜歡寫小說,投過好幾次稿,都沒有被採用。如此遭受了幾次挫折後就來向我傾訴:“太不公平了,爲什麼沒有人欣賞我的文章?爲什麼我的才華總是被埋沒?”他的神情像一匹千里馬找不到伯樂,眉宇間透露着一絲絲悲憤,好像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我啞然失笑,嘗試着開導他:“你不必太灰心,只要做好自己就行了。”他並沒有繼續自己的“事業”,一旦有人對他提到文學寫作的事情,他就搖搖頭自怨自艾,卻再也沒有動過筆。

在我們身邊,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總是把責任推脫給別人,從來都沒有爲自己的夢想不屈不撓地努力過。這和滿腔熱血的辛棄疾有很大的差別:辛棄疾從小就明確了一生的目標,期間遭遇過挫折,但從沒有放棄,縱然懷才不遇,仍然成爲一代著名詞人。樑衡也在文章末尾提到:“他並不想當詞人,但武途政路不通,歷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詞人之道。終於他被修煉得連嘆一口氣,也是一首好詞了。”

我們還年輕,還有很多好的機會等待我們爭取。早早的放棄自己,大好青春僅僅用來把“欄杆拍遍”,倒不如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朝着自己的夢想前行。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2

辛棄疾,一個武者,一個著名的愛國詩人。年少時殺反賊,摛叛將,一腔報國熱血,卻不料,性直烈,久置閒,只得淚灑紙上。生活中的壯志難疇,化作點點詞句,最終功績寥寥,所作詩詞流傳於世。

悲壯?是的,但不止是。

有人說,他不受重用,是朝廷有眼無珠。可能吧。他帶的一小支軍隊,戰鬥力再大,也勢單力薄。顯然,他需要皇帝的支持。於是他上書百封,作詩千首,生怕皇帝不知他的愛國之心。可換個角度,皇帝想要的是什麼,是安寧,不是打回去。他以此番作爲,正直,但並沒有最高成效。既在朝中,不僅要爲國拼殺,也要通世故人情,想法讓皇帝認同自己的想法,要取得他的信任和更多的影響他想法的機會。試想,如果他用了政治家般的手段,又會怎樣?

還有人說了,這種做法正是辛棄疾之所以爲辛棄疾的所在。並不見得,辛棄疾人格所在,是愛國的魂,不是性情(這只是表現形式)。只要他仍心憂國家,他就是他。爲了報國這個志向,他既便無法如前文所說一樣,也應該收斂一些,得到更多領兵的機會,同時謹慎爲官,使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不再動搖。

於是有人又說,他的熱烈的報國之心是無法抑制的。他的做法,應落到報國上,而不是抑制情感上。目標是收回失地,結果若是收復成功,那中途的辛酸也終會爲愛國之人所容。畢竟能達到的話,表達方式的改變也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辛棄疾,歷史長河上如此耀眼的星。如果能稍做改變,也許他在世時,能少幾分憂愁,歷史上會多一位能臣。至於文壇上那位身披戰甲卻遠離沙場,只能寄情於詞話中的詩人會怎樣,也就不得而知了。

終究,歷史無法改寫,辛棄疾的血淚成爲了後人們對他的悲情讚歌。可這歌聲,他聽不見了,只能在無奈於慨嘆中了完一生。從他的經歷中,我們學到的不僅是所謂愛國,也能明白讓人生無悔的一種選擇。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3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讀了樑衡先生的《把欄杆拍遍》。首先看到這個題目,我的心裏就已經有了許多疑惑:把欄杆拍遍?拍什麼欄杆?怎麼拍?帶着這一頭霧水,我開始了我的閱讀。

捧卷讀來,我深深地被那神奇的文字吸引。我貪婪地讀着。《把欄杆拍遍》,它使我沉醉,不能釋手。通過此文我才真正瞭解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辛棄疾《水龍吟》

雖然我以前也知道辛棄疾,但我對辛棄疾的瞭解也僅限於一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但也僅此而已了。但在樑衡老師的作品中,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作品,更讓我重新認識了辛棄疾。

在樑衡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地站在了我的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爲君王贏得身前身後名的熱血。可現實將這一切無情地打破。辛棄疾南歸後,手裏立即失去的鋼刀利劍,只剩下了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浴血奮戰。

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着血和淚塗抹而成的。

讀罷樑衡先生的散文集,我終於明白了把欄杆拍遍的含義。“把欄杆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闢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杆。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杆拍”。所以,“欄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欄杆來發泄心中說不出來的抑鬱苦悶之氣。作者認爲爲辛棄疾造像,最貼切的題目就是“把欄杆拍遍”。在詞人把欄杆拍遍的振聾發聵的聲響中,我們讀出了辛棄疾真實的複雜的心情:不滿、憤懣、焦慮、懊惱、無耐、等待、企盼……

《把欄杆拍遍》作者爲我們塑造了一個叱吒風雲而又命運多舛的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形象,揭示的是辛棄疾怎麼從一個愛國志士成爲愛國詞人的過程及原因。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辛棄疾的一腔澎湃的熱血。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4

讀罷《把欄杆拍遍》,辛棄疾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文武雙全,可以說是全面發展,偉岸的身軀中鑲嵌了一顆赤膽忠心,把欄杆拍遍 讀後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於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內心卻不曾爲他激盪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迴腸,執着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爲君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熱血,然則現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後,手裏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着血和淚塗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徵戰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讀後感《把欄杆拍遍 讀後感》。“可誰又能懂他這個遊子,實際上有着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杆。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樑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爲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把欄杆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一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從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爲何詞風如此豪放不拘。一位愛國卻又報國無門,令人痛心!正是這種愛國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詩人辛棄疾。雖然辛棄疾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所以辛棄疾也可以說是可憐的人,如他所說“欄杆百遍,終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5

讀罷《把欄杆拍遍》,辛棄疾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文武雙全,可以說是全面發展,偉岸的身軀中鑲嵌了一顆赤膽忠心。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於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內心卻不曾爲他激盪過。而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蕩氣迴腸,執着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着“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爲君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熱血,然則現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後,手裏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着血和淚塗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徵戰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可誰又能懂他這個遊子,實際上有着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杆。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樑衡先生用豐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爲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把欄杆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一代豪放派詞人辛棄疾,從他的一生中可以看出,爲何詞風如此豪放不拘。一位愛國卻又報國無門,令人痛心!正是這種愛國精神成就了狂放派詩人辛棄疾。雖然辛棄疾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但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嘆與壯士閒置的憤懣,所以辛棄疾也可以說是可憐的人,如他所說“欄杆百遍,終不能挽救南宋朝廷”

《把欄杆拍遍》讀後感6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是誰,獨自高登危樓,痛拍欄杆?“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是誰,面對雙溪名勝,長嘆一聲,只道:“載不動許多愁!”。“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是誰,以這幅對聯爲座右銘,上對蒼天,下對百姓,我行我志,不改初衷?拋開那些花草閒情,丟棄那些所謂的故作深沉,我被一段段歷史震撼,那真是一種過目不忘的深刻啊!

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莫過於辛棄疾了,他是沙場將軍,人盡皆知,他壯志難酬,報國無門。而樑衡筆下的辛棄疾,卻讓我真正認識了一位悲壯的,執着的他。

他願爲君王收復失地,他有一顆比火還炙熱的心,他也有單槍匹馬,利劍斬人的經驗,只是,他錯在了時間,他沒有遇到明君。那時動盪的南宋,只圖苟安,不求收復失地,他欲上戰場,只有淚雙流啊!他再也沒有機會馳騁沙場了!他只能用筆、用墨、用淚去揮灑宣紙;他再也不能血濺戰袍了!他只能仰問蒼天,爲歷史留下一聲聲悲壯的呼喊,遺憾的嘆息,以及無苦奈何,“可憐白髮生!”他也只能自嘲地笑笑,熱淚橫流。即便他有一身力,一腔志,也無處安放,唯有江水悠悠,不知疲倦,似詞人的長嘆,無語東流。

“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着血和淚塗抹而成的!”樑衡先生這麼評價:“我們今天讀其詞,總是清清楚楚地聽到一個愛國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訴,一遍一遍地表白,總忘不了他那在夕陽中扶欄遠眺、望眼欲穿的形象。”空想血灑大漠,臨江水,望長安,拍欄杆,淚空流……

在今天這個浮華、喧囂的時代裏,我們沒了昏君,卻也失了真正看透世俗的偉人。不妨在繁忙中想想吧,保持一顆寧靜致遠的心,像秋白一樣,像林則徐一樣,像稼軒一樣,在歷史上站起來,將一腔豪邁保存下來,千年以後,浩氣猶存……

標籤:讀後感 拍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