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讀後感1.4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

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1

翻開《老人與海》的扉頁,上面寫着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正是這句堅毅的話帶我走進了老漁夫公聖地亞哥的世界,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古巴首都哈瓦那的故事:老漁夫聖地亞哥已經連續84天沒有捕到魚了,在第85天的時候,聖地亞哥啓程去了遠海。在那兒,一條大馬林魚上鉤了,他與它周旋了兩天兩夜,終於,他成功了。可在最艱難的時刻過去了之後,他卻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老人在飢餓的鯊魚羣裏寧死保衛自己的成果,造就了一個不敗的神話,深深地震撼了我。

老漁夫聖地亞哥的那種不服輸的精神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在書中的結尾,聖地亞哥說的一句話讓我記憶深刻:“只要我沒死,我就不會放棄。”這個平凡的漁夫,和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漁夫一樣平凡,然而,他又和別的漁夫不一樣,他身上有一樣東西在閃光,是什麼東西呢?是永不服輸的精神,是堅韌不拔的毅力!

那麼,聖地亞哥是失敗了還是成功了呢?從物質的角度上講,他是失敗者,因爲他丟失了魚叉、刀子、大馬林魚所有的肉,連漿把也斷了,可以算得上是一敗塗地,但如果是從精神的角度上來講的話,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聖地亞哥是一個成功者,他不僅戰勝了大馬林魚,還打死了許多試圖侵略他勞動成果的鯊魚,可謂是戰果輝煌,並且他還帶回了大馬林魚的骨頭,光榮地回到了家。

老漁夫聖地亞哥教會了我遇事不應該輕易放棄,不輕易向困難低頭,你沒有嘗試過怎麼會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呢,只有像個戰士一樣經過堅毅不拔地去爭取過,成功固然可喜,哪怕失敗了,對自己也是一種歷練,不會讓自己留下遺憾。

回想生活中的自己,缺的不就是聖地亞哥的這種堅毅的精神麼,如果聖地亞哥在84次的無所獲之後放棄了,那麼也就沒有了第85次的大馬林魚;如果聖地亞哥在遇到鯊魚襲擊時沒有勇敢地戰鬥,那麼可能他已經葬身在鯊魚肚子裏,而不是擊退鯊魚羣,帶着大馬林魚骨回家了,如果……

生活中你不可能永遠成爲強者,也不會是永遠是弱者,我們不能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輕言放棄,要學習老漁夫的堅毅的精神不屈服,不放棄,還是那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敗。在困難面前,永不言敗,用自己的努力成爲精神世界的強者!

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2

《老人與海》這本書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同時也是屬於學生們寫讀後感最愛用的材料之一。因爲本書的主旨彷彿早已明確,無非稱頌一番什麼硬漢啊,打不敗啊之類的變形金剛似的思想。再加上本書又薄,寥寥數萬字只算的上中篇小說,文字又看似簡單易懂。於是就算真正看過的貌似也摸不到什麼頭緒,只好把前人早已嚼爛的幾句話翻來覆去的拿來從頭感慨一番。

書的序言中提到,海鳴威說過“老人就是老人,孩子就是孩子,沒有什麼特殊的象徵意義……”序言作者的說法是“但是顯然,我們還是能從《老人與海》中讀出不少的象徵意義出來。”這不失爲一種解釋,我也因此另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也許在人們看來的“勇氣”,“無畏”的“戰鬥精神”,只是作者所勾畫的人類宿命——與命運抗爭而又悲劇結局的一種解決而已,甚至是那段著名的獨白:“人儘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也可以看成是一種無奈的對抗。老人的生活與海聯繫在了一起,那是不是可以說是海束縛了老人呢?漫長的等待卻等不到回報,老人還是在期待着一條大魚,老人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多少?

扛着那面“彷彿永遠象徵着失敗的旗幟”,老人等到的“勝利”又是什麼?就連自己最終的收穫,那條大馬林魚,也是被鯊魚吃得只剩一副骨架和一個送給孩子的頭骨。老人說,我昨晚吐出了一些奇怪的東西,感覺自己胸口什麼東西碎了……到了最後,看着海灣裏和垃圾一起漂浮的魚骨,那位太太說,我從來不知道鯊魚有這麼漂亮的骨架。

除了失敗,還是失敗。作爲讀者,我的眼裏看到的是無盡的失敗。作者彷彿在揭露這樣一個“祕密”:人類即是失敗。無論自己如何努力地向一個方向奮鬥,終究都會在種種原因的影響下得到一個與自己預期不符的結果。這種不完美即是令人痛苦的根源,也是我看到的《老人與海》的主題。

作者的用意難道就止於此了嗎?我看不是的。滿眼的失敗後面,潛藏的是對勝利最真誠的渴求。海鳴威所描述的這個老人與海的`簡單世界也許正是我們複雜的現代社會的映像。老人的失敗彷彿也是每個人經歷的縮影。這就像一個警報,時刻提醒着世人關注自身,關注自己生活的目標與意義。畢竟,我們還要勝利。

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3

“在大路另一頭老人的窩棚裏,他又睡着了。他依舊臉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邊,守着他。老人正夢見獅子。”這讓我眼前出現了一位老人,他的名字是聖地亞哥,他的臉上寫滿了滄桑,但他的骨子裏有着不朽的意志。

老人與海,寫的是聖地亞哥,一位偉大的漁夫。過去的84天中,沒有捕捉到一條魚,但幸運的是,在第85天中,他遇上了一條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魚,是的,他無法捕捉到船上,只可以眼睜睜看着大馬林魚被鯊魚一口一口地吃掉,但是他沒有放棄,他手握着極其簡陋的工具,靠着自己的毅力,一次又一次得擊敗了鯊魚。但是最終他可以說是失敗的,他失去了他人生當中最大的魚。他也是成功的,他靠着自己的意志堅持到了最後。

還記得老人在剛捕到大馬林魚時,無法抵抗魚的力氣,只可以用手緊握着勒在背上的吊索,無奈地和魚鬥爭。一個人被大魚拖着在漫無方向,複雜的洋流中四處飄蕩,那種令人恐慌的迷失感,就像一個人在黑夜森林中尋找出路一樣,老人只能和自我對話,和魚對話,和大海對話。我們何嘗沒有像聖地亞哥一樣迷茫過,無力過。在學習上,在生活上,但凡只要有一丁點挫折,我們就會打退堂鼓,我們爲何不可以像聖地亞哥一般,面對吞噬大馬林魚的鯊魚們。

在老人舉起手中的鋼叉,奮力向躍起的大馬林魚的心臟刺去,結束了一條生命,他勝利了,但他需要面對的是大海深處嗅到血腥味的鯊魚。鯊魚爭相搶食的同時,老人的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左手抽筋,繩子斷裂,魚叉沉入海底,船槳斷裂……老人一次又一次面臨困境,還不忘小男孩,或許對小男孩不忘的情誼也是聖地亞哥最終能堅持下來的原因。我們面臨困境不僅需要頑強的意志,也需要愛,這樣子我們纔可以取得勝利,雖然要經過一場艱難的思想鬥爭。

合上《老人與海》這本書,我的腦海裏出現了老人英勇搏鬥鯊魚的畫面,耳朵響起了老人說的一句話:“一個人並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能夠把它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告訴着我們:人最可怕的敵人,終究是自己的內心。我們需要的是面對困難,要迎難而上,而不是選擇屈服和放棄,我們纔可以收穫更大的成功。

描寫七年級老人與海的讀後感4

茫茫大海,波濤洶涌,翻滾着浪花。白浪拍打在岸上,岸邊,一位老漁人在補着一張破麻布做的帆。他已經八十四沒捕到任何東西了,但他今天依舊出海,願上帝慈悲。可憐的老漁人,經九九八十一難,一條大馬林魚總算捕了上來,可誰知驚喜後,是更大的**。馬林魚被鯊魚啃的只剩下頭和尾,老人之辛苦又付之東流。

或許,漁人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但是正如那句話: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老漁人捕魚失敗了,但他沒有失掉精神。“它們像海水一般藍,是愉快而不肯認輸的。”不放棄,不認輸,這纔是《老人與海》宣示的道理。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鄭板橋的《竹石》便也是這個道理。他幼年喪母,父親辛苦將他拉扯大,卻四十多歲才考上進士,只落個小小的濰縣縣令。“誰知“一入‘官場’深似海,從此‘縣令’成路人。”官場的黑暗,讓他辭官。“以歲飢爲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

但他從不低頭,從未苟且,以詩泄憤,留下此後如此之多的千古絕唱。鄭板橋辭官路上,迎面而來一艘船,大條幅上映着鮮明的“奉旨上任”,而我們的小鄭同學氣勢不能輸呀,便也親筆提了“奉旨革職”。

兩船相遇,船上的人要求鄭燮讓開路,不料鄭同學立即就問:“你有什麼神氣的!你奉旨上任,我奉旨革職,都是‘奉旨’,我爲什麼要給你讓路呢?”立即讓那位官人無言以對,後他打聽此人便是鄭板橋,立刻改了副嘴臉,和顏悅色的派了一個人去討他的字畫。

而鄭板橋聽說此人是用錢買了個縣令,正要上任。這個人名叫姚有財,家中有錢,除了吃喝嫖賭,沒有別的本事。心生一計,想借機羞辱他一番,所以佯裝答應,手書一詩相贈。

“有錢難買竹一根,財多不得綠花盆,缺枝少葉沒多筍,德少休要充斯文。”搞得我們姚同學更尷尬了,不同流合污,孑然一身,寧可辭官,依然堅持精神上的勝利,不追求物質上的滿足,這就是我們敬佩鄭板橋的原因吧。

老人還在補這那舊帆,竹子依然挺立在風雨中。狂風呼嘯,“任爾東西南北風”;電閃雷鳴,“挺然相鬥一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