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正面管教》讀後感10篇

讀後感7.08K

當讀完一本名著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面管教》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正面管教》讀後感10篇

《正面管教》讀後感1

我雖然是一個教了20年書的老師,可是面對孩子們的成長我依然還是有很多的困惑。不僅如此我還是一個13歲孩子的媽媽,面對小姑娘的成長,在生活中的教育方式經常感到擔憂,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教育方式對她的成長是否爲正向積極的。而《正面管教》這本書告訴我,正面管教之謂正面,在於我們用正面和善而堅定的的信念教養孩子,書中作者正面講述教育的細節和執行,一步一步教我們要做什麼,怎麼做才能既不驕縱也不嚴厲。

在教育這件事上,我們經常對孩子說“你不要……”句式,卻很少說“你要……”“如何做才能……”。這可能是因爲,我們自身接收到最多的,也是來自父母、教育專家們的“你不要……”。而正面管教的教育理念是一種既不像爺爺奶奶般的嬌縱孩子的思想行爲,也不能像傳統教育的那種嚴厲處罰的形式,而是爲孩子建立合理的規則下給孩子充分的愛和自由及尊重。書中映像深刻的有以下幾個觀點:

一、正面管教。

父母和老師應該堅持:和善與堅定並行,以互相合作爲基礎,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礎上,培養孩子的各項生活能力。不嬌縱不懲罰有效的管教孩子,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取得良好的學業讓孩子們成就更好的自己。

二、和善與堅定並行。

“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而貫穿整個教養過程的則是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帶給孩子歸屬感和價值感。

假設孩子和你頂嘴,“和善而堅定”的一種處理方式是你走開,到另一間屋裏去。你雖然不能迫使別人以尊敬的態度對你,但是你可以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自己。等大家情緒平復了,你可以再找孩子談一談:“寶貝兒,很遺憾你生這麼大氣。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剛纔的做法。今後,每當你不尊重我時,就來告訴我,我會很樂意和你一起找出處理你怒氣的其他方法。”

三、“贏得”而非“贏了”孩子。

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人們通常用控制、懲罰,迫使孩子屈服來“贏了”孩子,而不是維護孩子的尊嚴,相信可以跟孩子合作來“贏得”孩子。“贏了”孩子是以成人的權威來壓倒孩子,雖然孩子當時會聽命於你,表面上服從,但內心其實會抗拒,長久以來就會產生不良的心理負擔及後果,而“贏得”孩子是表示贏得孩子的內心,讓孩子從內心上認同你的想法和意見,這樣的心理就會健康向上。“贏了”孩子讓孩子成爲失敗者,導致孩子反叛或盲從,“贏得”則意味着獲得孩子心甘情願的合作,彼此尊重。

四、重新看待不良行爲。

所謂不良行爲無非是缺乏知識或意識的行爲,缺乏有效技能的行爲,因失望而產生的行爲,以及發展適宜性行爲。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糾正不良行爲的良好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的行爲進行更多瞭解。贏得他們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態度來解決問題。

五、當心邏輯後果。

傳統意義上理解的管教,大多是讓孩子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以便之後做得更好。很長時間內,家長們都認爲唯有懲罰可以達成這個效果,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邏輯後果區別於自然後果,需要老師和家長介入。而自然後果是指的自然而然發生的任何事情,沒有大人的干預,比如:孩子經常忘了帶早餐,你可以嘗試不再給她送去,讓她體驗忘帶早餐餓肚子或只能趙同學分享的後果。但要注意,有些情況不宜採用自然後果。比如危險,妨礙到他人,或孩子不在乎結果時。

六、關注於解決問題。

傳統的管教方式關注的是教給孩子不要做什麼,正面管教關注的是教給孩子要做什麼。思路從關注懲罰轉向關注解決問題。出現問題是想辦法解決,要教給孩子。

當她們感覺好起來之後如果問題仍然存在,就要緊跟着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或做出彌補。

1、不要預設答案;

2、任何一個人心緒煩躁,則不能提問;

3、要發自內心的啓發式提問。

這幾點非常重要,運用的過程當中不符合任何一個都無法很好的解決問題。

我們往往對孩子有着諸多評判、期望、指責、失望、憤怒。但事實上,愛和快樂纔是我們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們表達無條件的愛,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把錯誤當成是學習的機會,尋找積極的方面,和善而堅定的對孩子說“不”,幫助他們找到真正的“是”,是我們爲人父母、師長可以、更應該採用的正確教養方式。

愛孩子、愛自己,洞見缺憾,尋求第三選擇,就是美好人生!

《正面管教》讀後感2

有了孩子後,原來溫柔的淑女頓時變成了母老虎“不跟他嚷嚷,他能聽嗎?”家裏有了母老虎,頓時氣氛就不對了:孩子哭鬧,時而喊叫,時而又如耗子見了貓。老公也大氣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碰到了老婆那根緊張的神經。家裏的氣氛如履薄冰,彷彿空氣也不流動,歡聲笑語?]有了。

孩子真的那麼難管嗎?爲什麼他們不聽話呢?爲什麼他們總想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呢?家長是要控制孩子?還是讓他們自我管理呢?做家長好累呀:

如何讓孩子言聽即從,如何讓孩子積極合作,如何讓孩子自我管理,自制自律,讓所有的家長都可以變成甩手掌櫃子,孩子們悄悄自己就長大了。這聽起來是不是簡直不可能??《正面管教》是我看過的關於教育孩子的書中最值得推薦的一本。

《正面管教》一書教會你如何既不懲罰又不嬌慣地管教自己的孩子,如何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責任感,合作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避免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權利之爭?“超級父母”或者是我們常說的“虎爸虎媽”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危害?本書的內容提供很好心理學及教育學的科學依據,同時爲父母配備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和工具,非常的好用。

本書作者簡·尼爾森(JaneNelsen)是教育學博士,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讀後感·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18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說、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全著者(被翻譯成超過16種語言,在美國銷量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家銷量超過200萬冊),是衆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她在書中的很多案例都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獲得的。

如果你想讓家庭迴歸溫馨,如果你想讓親子關係溫柔而親蜜,如果你想讓孩子獨立自信而有責任感,如果你想做一個輕鬆的家長,那麼我強烈推薦你讀這本書,你一定會受益匪淺。

《正面管教》讀後感3

《正面管教》是我最近在閱讀的書籍,它也是排名第一的教育類書籍。作者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爲、認知、教育等方面的理論,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書中所介紹的正面管教方法。讀了《正面管教》後,我受益匪淺,不管是對自己孩子的培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我都從中學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覺得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借鑑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這是這本書的一個大前提,也是一個宗旨,如果我們能帶着這個前提走在教學的'道路上,相信,我們在對待學生的問題上,出現再大的問題,都能通過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決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來越糟。

第二,理解以下四種錯誤目的:1.尋求過度關注——錯誤觀念:只有在得到老師的關注時,學生纔有歸屬感。2.尋求權利——錯誤觀念:只有當學生自己說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師對我發號施令時,我纔有歸屬感。3.報復——錯誤觀念:學生得不到歸屬,但他至少能讓老師同樣受到傷害。4.自暴自棄——錯誤觀念:不可能有所歸屬,我放棄。這幾種發生在學生中的錯誤目的其實是他們行爲不當的真正的內在原因,也是他們出現問題的內在驅動力。但作爲老師,我們往往只能看到學生們的負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實質,很多問題也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其實,這或許就是我們的很多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錯誤的原因。如果我們老師能真正解讀了孩子行爲背後的東西,也許許多問題我們處理起來就會容易的多,也會更有效。

第三:自尊。讀了這本書,使我對我們以前常常掛在嘴邊的自尊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如果我們認爲自己能夠給予學生自尊,實際上就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一場“給孩子自尊”的運動延續至今,內容包括我們課堂內外經常運用的讚揚、快樂小貼紙、笑臉以及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這些都可以是好玩兒而無害的,只要孩子不認爲自己的自尊取決於外在的他人的評價之中。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孩子可能就會變成“討好者”或“總是尋求別人的認可”。他們學會了觀察別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行爲的對錯,而不是學會自我評價和內省。他們培養出來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我們能爲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他們學會自我評價,而不是讓他們依賴於別人的讚揚或觀點。這一觀點對我在孩子的教育上有很大啓發。

第四,一個行爲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如果我們能夠牢記,在不良行爲的背後,是一個僅僅想要有所歸屬並且不知道該怎樣以一種恰當、有效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標的孩子,我們對不良行爲就會有不同的感覺。而且,仔細審視一下是否是老師的行爲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無歸屬或沒有價值,也會有幫助。如果我們能正確認識到孩子的行爲是以目的爲導向,並意識到孩子行爲背後的目的首先是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我們對待孩子的不良行爲的態度就會不同了,我們就不會以爲孩子總是在故意搗亂,總是喜歡跟我們對着幹,而且也該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者傷害了孩子的感情,才招致孩子缺乏歸屬感和價值感的。

第五,犯錯誤是學習的好時機。我們自己要學會、而且也要教孩子學會把錯誤看做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當我們把錯誤看作一個學習機會而不是什麼壞事時,爲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就變得容易多了。正像大多數成人和孩子一樣,即使我很明白應該怎麼做,可有時卻不一定能照着去做。

《正面管教》這本書,它不僅僅是培養孩子、教育學生的指導性書目,還是指引我個人成長的書籍。今後我會反覆讀它,相信它能引領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走得更遠。

《正面管教》讀後感4

暑假在學校的強力推薦下讀了——《正面管教》一書。這是一本有關管教孩子的暢銷全世界的書。書中反覆強調: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如何運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獲得這種能力,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書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時是否做到和善與堅定並行?和善的重要性在於表達我們對孩子的尊重,堅定的重要性,則在於尊重我們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專斷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嬌縱的方式則缺少堅定。和善而堅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時自己上的物理課,每天都在教育孩子們上下樓梯時遵守紀律,可有些班級還是有幾名學生總是管不住自己,作出違紀的行爲。對此,我要和善而堅定地教育他們,而不是懲罰他們,要讓他們知道上下樓梯應遵守的安全知識。如果我放任他們,他們將影響其他同學,導致整個班級上下樓梯都是吵吵鬧鬧的,甚至產生一個安全事故都是有可能。我們可以運用本書矯正錯誤的三個R的概念,來幫助學生矯正錯誤:一是承認,即我承認我下樓梯時大聲講話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後不會這樣吵吵鬧鬧了;三是解決,即讓我們一起來解決下樓愛吵鬧的問題。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累效果,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我的外甥今年讀五年級,之前,他的學習一直不在狀態上,對學習毫無興趣,處於被動學習狀態。今年很有幸,我用“正面管教”理念在我外甥身上初步收到了效果,我驚喜地發現他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上課專心聽講,積極舉手發言,學習變得積極主動了,也有了上進心;做事情有頭有尾,有責任心;每天還會主動地向我彙報一天的學習狀態呢!這些表現可都是前所未有的。我時常在想,可能外甥很喜歡正面管教方式,喜歡不斷地被鼓勵和賞識的感覺,因而纔會有這種全新的表現吧!我相信,外甥在這種正面管教的方法中一定會更加幸福快樂地成長!

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開心快樂,有個美好的童年,想把自己的滿心的愛與期望給他,有時候卻因爲方法不當而苦惱,既然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希望家長朋友們從此要改正自己急脾氣的毛病,和孩子一同成長,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讓孩子好好學習,好好生活。

《正面管教》是一本讓數百萬孩子、家長和老師受益終身的經典之作,在讀這本書時,我就在想:作爲老師,我要如何運用書中的理念來教育好我的學生,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

《正面管教》讀後感5

閱讀了《正面管教》三四章後,發現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用嚴厲也不用驕縱的方法。正面管教對孩子和大人都不造成羞辱。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與合作爲基礎。既不用像嚴厲控制那樣隨時捕捉孩子的好行爲並加以獎勵,隨時捕捉孩子的壞行爲予以懲罰。從頭到尾都是大人在承擔責任,當大人不在場的時候,孩子們沒辦法學會爲自己的行爲負責。也不用像驕縱型那樣在教導孩子時不負責,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放棄了責任。正面管教提出了有效管理的四個標準:和善與堅定並行,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長期有效果,教給孩子各種技能,培養孩子良好品格。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用和善的語言和孩子溝通,不懲罰不說教,而是問一些啓發性語言,使孩子積極地解決問題,培養孩子良好品格。

文章中提到了大人與孩子之間三種主要互動方式:嚴厲型—這些是你必須遵守的規則,這是你違反規則會得到的懲罰;驕縱型—我們沒有規則。我相信我們會愛對方,並且會幸福,我相信你以後會選擇自己的規則;正面管教—我們一起來制定對雙方有利的規則。我們還要共同決定在遇到問題時對大家都有益的解決方案。當我必須獨自做出決斷時,我會堅定而和善,維護你的尊嚴,給予你尊重。從兒子出生到現在,在教育這條道路上我們自己確實走過很多彎路。曾經覺得批評和指責可以幫助兒子矯正一些不良習慣。在平常的管教中是對孩子嚴厲地訓斥甚至打罵,孩子表面聽話了實際心裏很不服氣,而我們事後也很內疚。對比了下書上說的三種互動方式,我們是嚴厲型的,常常是我們對他嘮嘮叨叨,他茫然地被動接受,但下次碰到同樣的問題時,錯誤依舊發生。而我們只能是對他懲罰,收效甚微。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使用過驕縱的方法,認爲這是培養他自信的一種方法。我們一切以孩子爲中心,他犯錯誤的時候我們也不說教,讓他自己解決,甚至不指出他的錯誤,怕傷到他的自尊和自信,但是這種教育方法似乎也不行,因爲這樣以後小孩子意識不到很多錯誤,甚至認爲我們家長就不應該管教她了,或者在事情上他總認爲他有道理,家長的話根本聽不進去,我行我素。

我認爲,與孩子交流的方法可總結爲以下四步:第一、表達出對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覈實你的理解是對的。第二、表達出對於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寬恕。同情並不表示你認同或寬恕孩子的行爲,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這時候再告訴孩子,你也曾有過類似的感受或行爲,效果會更好。第三、告訴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誠而友善地進行了前面兩個步驟,孩子此時就會願意聽你說了。第四、讓孩子關注於解決問題。問孩子對於避免將來再出現這類問題有什麼想法。如果孩子沒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議,直到你們達成共識。這只是本書中成人與孩子贏得合作的四個步驟。在成人友善、關心和尊重的態度下完全是能夠營造出一種讓孩子願意聽,願意合作的氣氛。

值得強調的是,太多的父母認爲在生氣時就要解決問題。其實,這是最不適合解決問題的時候。在生氣的時候,人們接通的是“原始腦”——其選擇只有“戰”(爭奪權力)或者是“逃”(後撤,並且無法溝通)。我們不可能用“原始腦”做出理性的思考。我們會說些過後就後悔的話。在處理一個問題之前,先讓自己冷靜下來,直到能夠用理性大腦來思考時再解決問題纔有意義。這也是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一項重要技能。有時候,“決定你要做什麼”(這是你將在第5章裏學到的一個好工具)要比試圖讓孩子去做什麼好得多——至少在孩子願意合作而不再和你較勁之前是如此。所以,要記住:和善等於尊重。

《正面管教》讀後感6

利用暑假我認真閱讀了《正面管教教師指南A-Z》一書。書中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做了深度剖析,從一些特殊的行爲或者語言、表情等細節上,給出了其心理變化的解析,然後爲我們指出瞭解決方案和思路,並附有大量的實例供我們參考。我認爲這本書是一本實用性非常強的關注學生的工具書。

從書中的一些實例中,我發現老師不經意的一些語言或行爲就會對學生造成很大的影響。這讓我觸動很大。這讓我想起,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發生的一些事。其中有一件事對我的影響非常大,直接抹殺了我的一項興趣愛好。那是在國小,老師讓我們每個人都畫一幅畫貼在後黑板上,作爲黑板報的一角。我畫的是一個房子和一羣小雞,自己覺得還行,就上交了。那個老師看了我的畫說,誰家的房子裏就羣小雞,你怎麼不畫人。然後就隨手給我扔了。我那時也就才國小二年級,也不會反駁,就只覺得自己畫的不好。從那以後,畫畫這種事,就從我的世界裏消失了。到現在,我都不喜歡畫畫。

其實現在想想,如果我的孩子要是被這樣粗魯的對待,我肯定跟他理論理論。孩子的心理其實很脆弱,很多老師無意識的一些表情就有可能傷害到他。

去年,我教的班裏有個女學生,非常喜歡錶現自己,我也經常給她機會展示,但是成績上總是達不到自己理想的高度。時間久了,我也漸漸的給她的機會少了些。後來我發現這孩子不怎麼舉手了,在課下遠遠看到我,就有點躲開。我意識到該跟她溝通溝通了。我選了一個晚自習前,找到她,叫辦公室裏。她非常緊張,低着頭不敢看我。當時辦公室沒人,我就叫他坐旁邊老師的板凳上,說:問問你,你知道某某某的情況嗎?我問的這個孩子平時和她關係不錯。我發現那孩子上課有點走神。她一聽,我不是問她自己的情況,稍微的放鬆了一些,然後說了一些那個學生的情況。我接着說:要是她也想你一樣,讓老師放心就好了。我明顯覺得這孩子聽到這話有點開心。我接着說:不過我發現這段時間你也有點小問題,怎麼上課不那麼主動了?是不是成績一直上不去很擔心啊?她接上我的話茬就說,自己成績不好,不好意思再主動展示了。我問她:你有沒有認真分析過成績不好的原因?她就說感覺都會,但是成績下來就不理想。我知道她的自信心受到打擊了。接下來我就認真分析了她成績不理想的原因,並告訴她成績不是唯一的,對生物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同樣重要,只要感覺上課時聽講很認真,也很開心,那就不要太擔心,接下來你應該怎樣做等等,又爲她提供了一些落實基礎知識的建議,果不其然,在最後的生物會考中,取得了A的好成績。她非常開心的跑來對我彙報。這時我說,這都是你自己不放棄,努力的結果。生物能考好,其他的也能考好,要相信自己併爲之努力。

作爲一名老師,我認爲最重要的不是知識有多淵博,而是要有愛學生的心,尊重學生的差異,並有幫助他們成長的耐心。經過了這四年的教學經驗,我漸漸的明白了一個道理,老師會的多沒啥用,要想教好學生,得讓學生聽你的,學生學會了多少才最重要。怎樣才能讓學生聽你的呢,如果不知道答案,那就照着《正面的管教教師指南A-Z》這本書來吧。

《正面管教》讀後感7

時光在書香中飄逝,《正面管教》這本書也伴着夏日的緩緩炎熱慢慢展開。

書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討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看到這句話,我最先想到的就是我們班的X同學,他是個特別不合羣的孩子,上課時永遠坐不端正,常常趴在桌上,並把椅子360度旋轉。喜歡插話,走路永遠不在隊伍裏,磨磨蹭蹭地落在班級後面,作業不按時交,訂正從來不按老師的要求寫……我跟他講了無數次的道理,也經常在下課後把他單獨留下來進行教育批評,可是大半學期下來,我的批評教育對他似乎不起什麼作用,每次在我教育他時都是低着頭,但常常是我在唱獨角戲,後來還是老樣子。因爲我不認爲他是一個笨孩子,所以我決定要在他身上花費更多的心思,爭取對他有更深的瞭解。我想起了正面管教裏的這句話,忽然領悟到,這個讓我如此頭疼的孩子的種種行爲不正是缺愛的表現嗎?我決定用愛“收服”他。於是我在每一次的作業中都加一張用可愛的便籤紙寫的小短語,信中着重表現了其實我內心有多喜歡他,字寫得越來越有進步,今天又比昨天好了一些,告訴他他是我在班裏第一個注意到的孩子,我覺得他優秀又陽光,我相信自己的眼光,這一點從未變過!一段時間後,我明顯感覺到了他的變化,至少上語文課時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後來,我對他更加關心,有一次,他感冒了,但是帶的卻還是涼水,於是我就給他倒了一杯開水,還一天多次詢問他有沒有感覺好一些;而當我發現他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喜歡在課堂上玩憤怒的小鳥橡皮,有時還打擾到別的同學。思考良久,我讓他帶着所有的橡皮來我辦公室,在他疑惑時把我準備的兩塊嶄新的學習橡皮和他作交換,並在送他的橡皮上刻下提醒的話。終於,我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收穫,他跟最初相比有了極大的進步,聽課比以前認真多了,當然成績也突飛猛進,期末考試考了“優”。

《正面管教》一書中“安排特別時光”一節中講到“放學後只要花幾分鐘作爲給一個孩子的特別時光、就能幫助這個孩子感受到足夠的鼓勵停止其不良行爲,儘管在這段時間裏並沒有提到不良行爲。”我對此深有感觸,我們班裏有一個小朋友,上課極易分神,學習上很不踏實,試卷常常做的一團糟,小測驗的成績也不行極差。因爲家長做生意,接小孩經常晚點,她常常是一個人在教室裏做自己的事的。有一次,我很偶然的發現不是值日生的他在很努力地去擦黑板並且整理講桌,我很感動,大大地表揚了他,並且跟她約定以後一段時間如果媽媽又來晚了的話我可以在教室陪她,我和他之間將有十分鐘的“特別時光”,孩子聽了很興奮,像和我共有了一個小祕密。事實上我也照做了,一開始他跟我聊天時很拘謹,後來在我的引導下越來越放得開了,她很願意和我分享自己的生活,甚至把他前一段時間狀態不好的原因是爸爸媽媽老是吵架的事都告訴了我……當然,在“特殊時光”的作用下,她進步非常大,不僅是成績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此外,書中還告訴我們要常常鼓勵孩子。說真的,有時我們會認爲鼓勵並不容易,尤其是做一個班主任,通常由於心急很習慣以負面方式對孩子的不良行爲作出迴應,批評能促使孩子改善他們的行爲,很少有人深想過批評帶來的影響。絕大多數的人認爲幫助孩子的最佳方法就是對他做錯的事進行批評,纔不會再犯。而這本書告訴我們的是要鼓勵。《正面管教》的作者一直強調,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地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來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積累的效果。這一點對班級裏的所有學生,都是可以發揮作用的。

看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受益非淺,從中學到了很多可操作性強的方法。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會努力將這些方法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中去,真正讓學生們受益。

《正面管教》讀後感8

這個假期學校讓讀一本書————《正面管教》,說實在的,看了這本書的目錄,讓我感覺這是一本講大道理的書。臨近開學了,爲了完成任務,強制自己靜下心來看這本書,我卻發現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書的作者簡·尼爾森,是傑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加里福尼亞婚姻和家庭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的創始人。她是七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有兩個孩子的曾祖母。她曾經擔任過十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國小、大學心理諮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合著者,是衆多著名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

正面管教是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是讓學生們參與專注的解決問題,而不是成爲懲罰和獎勵的被動接受者。讓孩子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氛圍中,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使他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倡導既不懲罰也不嬌縱,棄二者之短而採其所長,既有驕縱的和善,亦有懲罰的堅定,而剔除了驕縱的無規矩和懲罰的過分嚴厲。

整體來說,正面管教就是一種鼓勵模式。以往教師在針對犯錯誤的學生時,往往採取嚴厲的訓斥,孩子表面上服從了,但實際上不服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不良的師生關係。而懲罰雖然能暫時制止不良行爲,但不能永久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通過鼓勵,幫助孩子體驗到歸屬感和價值感,才能獲得長期的積極效果。讀完這本書,讓我對鼓勵和讚揚的區別有了深刻的認識:讚揚針對的是做事的人,而鼓勵針對的是行爲,讚揚是評價式的,鼓勵是自我指向的,讚揚長期的效果是讓孩子依賴於他人,而鼓勵能讓孩子自信。舉個例子,我的孩子從上一年級開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裏寫作業都磨磨蹭蹭的,我採取了各種的方式,比如說按照我要求的時間寫完作業的,給予金錢上的獎勵,或語言上的表揚,但是效果甚微。以往我認爲坐在孩子旁邊看孩子寫作業,陪伴孩子,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實際上,坐在孩子身邊,陪伴孩子寫作業,是在精神上給予孩子的一種鼓勵和支持。就比如練電子琴,在最初剛開始的時候,我都一般坐在她旁邊,鼓勵她,幫助她想辦法一起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隨着孩子彈琴技能的增長,現在她有信心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我就放手讓她自己練習。鼓勵的方式有很多種,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老師要動腦筋、想辦法採取不同的鼓勵方式,來增強孩子的自信。

讀了《正面管教》這本書,我還有一個感受,要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現在的孩子,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被家長包辦代替的太多了,大人們事無鉅細的替孩子們打算,抹煞了孩子辦事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的提高的機會,也讓他們失去了對生活、對社會、對事情的熱情。就比如說,這個假期我的孩子參加了一個軍事拓展夏令營,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我很擔心她能不能適應這個夏令營生活,但孩子快樂自信、頑強的笑容告訴我孩子的潛力是巨大的。通過這件事,我深刻的認同了這本書裏告訴我們的,尋找機會幫助孩子從自己的經歷中學習,學會放棄對孩子的控制,轉而以一種合作的方式與孩子們共同努力,正面管教纔會有效,或者說老師家長的管教纔會有效。

這本書還告訴了我們一些溝通的技巧,其中有幾個我非常的贊同,比如說探詢,要用好奇心增進情感連接並改善溝通。和孩子一起探詢問題,既增加了孩子的好奇心,在共同解決問題中增進了與孩子的情感,這是一種很好的溝通方式。還有一點就是尊重,當你尊重孩子時,你會認可孩子的一些不同觀點,尊重會創造一種接納的氛圍,並鼓勵成長和有效溝通。在尊重這點上,我還需要改善,有的時候在與孩子或者學生溝通時語氣過於強硬。

我相信,讀了這本書,我會通過自己的改變,來改變孩子,改變他人。

《正面管教》讀後感9

《正面管教》第三章爲出生順序的重要性。初聽標題感覺沒什麼特別,可是仔細閱讀後覺得確實有些道理。下面把閱讀中的精華之處摘抄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

瞭解出生順序的目的,不是爲了給孩子貼標籤並把孩子往模子裏套。它只是爲了幫助我們增加對自己以及對孩子的認識和理解,使我們和孩子的互動更加有效;形容老大的詞彙如負責任、領導者、專橫、完美主義者、挑剔、循規蹈矩、有條理、好勝、獨立、不願承擔風險、保守。

老小的特徵是嬌慣。他們常常富有創造性、精力以及智力都會用在通過魅力操縱來得到自己的價值感;排行中間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兄弟姐妹更隨和。他們大多數很能同情弱者,因爲他們認爲自己就是弱者。他們常常是很好的調解人,而別人也願意向他們尋求同情和理解。他們通常比自己保守的哥哥姐姐開明得多。

獨生子大都願意並欣賞獨處——或者他們也可能害怕孤獨。

出生順序的知識會有助於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僅僅讓另一個人知道,你能明白、理解並且尊重他的觀點,就已經是你所能做的最具有鼓勵作用的事情了。

只要有相互間的理解、尊重、合作以及幽默感,任何人之間的結合都可能是成功的。

出生順序的知識可以幫助家長和老師增進他們對自己和對孩子的瞭解。

讀完這章以後,我對自己和對孩子確實有了更深的瞭解。

《正面管教》讀後感10

老師,他打我。”“老師,他畫我的書。”“老師,他插隊。”“你再這樣,我就告老師了。”……班裏每天都要上演同樣的戲碼。一開始的我,肯定是很有耐心地聽他們講述事情經過,幫助他們分清楚到底是誰的過錯,誰應道歉。久而久之,便不太耐煩了,我告訴孩子們:“你們先自己解決,解決不了了再來找我”。大部分孩子沒再來找我了,我便不再過問,心裏覺得這一招確實好用。

閱讀了《教室裏的正面管教》後,我開始深思:孩子們真的會自己解決這些問題嗎?我想答案應該是不會,如果孩子會正確解決這些問題,那班級裏出現的糾紛應該會減少。

那如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書中提供了這樣的步驟:首先雙方先得冷靜下,再以尊重的方式把問題談開,然後達成一個雙方同意的解決方法,實在解決不了了再尋求幫助。對於這個解決方案,我還是比較認同的。當雙方產生矛盾時,大家的情緒會比較激動,冷靜下來了,確實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也是很重要。比如在一件小小的畫書事件中,當孩子提出:“我很愛護我的書。可你卻把我的書畫成這樣,這讓我感到很傷心。”我想畫書的孩子聽完,一定會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解決問題的工具:選擇輪。孩子可以從自制的選擇輪上選擇願意嘗試的解決方法,也可以給選擇輪加一個旋轉指針,通過轉動指針來決定解決方法。讀後感·如果解決方法無效,他們可以挑選解決方法,也可以繼續旋轉指針,直到指針停在一個他們喜歡的解決方案上。

孩子可以從自制的選擇輪上選擇願意嘗試的解決方法,也可以給選擇輪加一個旋轉指針,通過轉動指針來決定解決方法。如果解決方法無效,他們可以挑選解決方法,也可以繼續旋轉指針,直到指針停在一個他們喜歡的解決方案上。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學生解決問題,不如教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