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通用4篇)

讀後感1.85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通用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通用4篇)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1

司馬遷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一文中,以生動傳神的筆觸刻劃了藺相如這樣一個光彩奪目的外交家形象,他不畏強權、顧全大局、有勇有謀、辯藝高超,讀後叫人思之難忘,千載之後,仍可想見其逼人的神采,耀眼的光芒。而更令人叫絕的還是他那出神入化的語言藝術,在這篇文章中,藺相如比較重要的對話有五段,分別與繆賢、趙王、秦王、廉頗等人展開,每段對話都各具特色,各顯其妙,現略作陳述。

一、與繆賢對話:條分縷析,直陳利弊。

秦王得知趙國有價值連城的寶物“和氏璧”,便依仗其國力強盛,用十五座城池強行向趙王要求交換,趙國君臣慌作一團,和秦國做這個生意吧,都知道秦王的底細,從不做賠本的買賣,這次多半會空手套白狼;不答應吧,秦國早就對趙國虎視眈眈,正可以此爲藉口向趙動兵。當大家束手無策之時,繆賢推薦了藺相如,藺相如借繆賢之口隆重登場,橫空出世,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繆賢爲何要推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門客呢?只因藺曾跟他出謀劃策,給他留下太深的印象。繆賢犯法,怕趙王懲罰他,想跑到燕國去投靠燕王,他滿以爲自己和燕王有一面之緣,燕王會收留他。他將此事說給藺相如聽,藺馬上阻止了他,一條一條的將利害關係分析給他聽:燕王和你交好,一是因爲趙強燕弱,燕想討好趙;二是因爲你正被趙王寵愛,燕王只不過想借你和趙王搞好關係。你這一走,形勢就會發生逆轉;燕王不但不收留你,還會將你捆送趙王。你不如坦白一點,向趙王認個錯,說不定他還會寬恕你。三言兩語就把繆賢是否“亡趙走燕“的利害得失辯個一清二楚,不由得繆賢不信服,事情發展也果如藺相如所料。如此一來,藺的能言善辯在繆賢的心中紮下了根,在繆賢的穿針引線下,藺相如進入趙國君臣的視線,參與了秦趙之間的爭鬥,也開始演繹他人生的精彩與輝煌。

二、與趙王對話:權衡得失,入情入理。

換和氏璧不行,不換和氏璧還是不行,怎麼辦?趙國君臣欠議未決,在這兩難之際,在繆賢的大力舉薦下,應召前來的藺相如以快刀斬亂麻之勢斬釘截鐵地回答:換!秦強趙弱,不還不行,如果不換,理虧在趙國,就給秦出兵以口實;如果換,而秦國拿不出城池,那就理虧在秦國。兩害相較取其輕,寧可趙吃虧,也要讓秦理虧。這樣一說,孰重孰輕,是得多還是失少,趙王心裏跟明鏡似的亮堂,趙王明白:寧可讓趙國吃點小虧,也不能讓秦國佔大便宜。他當即決定派人出使秦國,去做成這一筆不可不做的生意,藺相如又主動請纓,要求親自前往完成這一歷史使命,並表示“城入趙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請完璧歸趙。”真正是“璧在人在,璧亡人亡”,擲地有聲,趙王自然首肯。自此,一連串的傳奇故事即將發生,一個英勇不屈的身影也即將在外交舞臺上大放異彩。

三、與秦王在秦庭對話:有理有節,進退自如。

藺相如護璧入秦,他和秦王的交鋒是全文的重頭戲,也是精彩戲,司馬遷在此不吝筆墨,藺相如也因之光芒四射。故事較爲複雜,兩人幾度交手,但大體可看出,藺相如審時度勢,主動出擊,該進時進,該退時退,進可貶斥秦王祖宗八代,退可求秦王三思而行,刀下留人。真正是有理有節,讓秦王哭不得,笑不得,喜不得,怒不得,有力無處使,有氣無處出,尷尬至極,狼狽不堪。如秦王和美人及左右賞玩玉璧時,藺相如看出他沒有償還城地之意,即上前說:“璧有瑕,請指示王。”以謙恭有禮的語言騙回玉璧。玉璧一到手,又改變辭色,怒氣衝衝,指責秦王傲慢無禮:“今臣至,大王見臣列館,禮節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並表示,如果秦王想硬取,那就“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秦王無奈之下,答應以城換璧,藺相如又要他“齋戒五日”,以作緩兵之計,暗地裏卻派人懷璧歸趙。讀至此時,我們不由得爲藺相如捏一把冷汗,且看他如何收拾殘局。五日後,藺相如如期而至,面無懼色,侃侃而談,“秦自繆公以來二十餘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趙,故令人持璧歸,間至趙矣。”不提自己的過錯,反倒打一耙,揪住對方的小辮子大做文章,將不踐約之責推到秦國一邊。“且秦強而趙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使,趙立奉璧來。今以秦之強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豈敢留璧而得罪於大王乎?事情並非無法挽救,關鍵看你秦國態度,你若心誠,先割城池,趙國立馬捧璧前來。一個燙手的山芋又拋到秦王手上。“臣知欺大王之罪當誅,臣請就湯鑊。唯大王與羣臣孰計議之。”這件事我處理欠妥,任你處置,但請三思,殺我容易,掩天下之口卻難。綿裏藏刀,暗中施壓。讀完此段,我們既爲司馬遷窮形盡相的描敘叫好,又爲藺相如從容不迫的外交辭令折服。如何處置藺相如?的確棘手,不殺他,心中這口氣難嚥;殺了他,後面的局面難以收拾,自己嗜殺的名聲遠揚天下。秦王與羣臣只好“相視而嘻”,“卒庭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四、與秦王在邊境對話:針鋒相對,義正辭嚴。

藺相如的個人威望和政治地位自“完璧歸趙”後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做了趙國的上大夫,但趙國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其後秦伐趙,拔石城。明年復攻趙,殺二萬人。”在這種情勢下,秦王想和趙王交好,雙方在邊境相會。秦王挾戰勝的餘威,在見面會上以其一貫的咄咄逼人之勢,向趙王發難,要趙王爲他奏瑟,還要趙拿十五座城池爲他做壽。藺相如再一次挺身而出,決地反擊。如果說藺相如在秦庭上有理有節,是因爲他身處險境,不得已而爲之。但澠池之會就不同了,一是有軍事撐腰,廉頗已陳兵邊境,嚴陣以待,腰桿硬了,自然就膽粗氣壯許多;二是趙王在側,此事關涉趙王臉面和國家尊嚴,藺相如唯有以針尖對秦王之麥芒。秦王要趙王奏瑟,藺相如還以顏色,要秦王擊缶;秦國羣臣要趙國拿十五城爲秦王祝壽,藺相如氣勢如虹,也要拿秦國咸陽爲趙王祝壽。秦王自恃兵強馬壯,國力強盛,欲行不軌,但碰到藺相如,卻連半點上風也沒有佔到。

甚爲有趣的是,當秦王不肯擊缶的時候,藺相如出言威脅:“五步之內,相如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左右的侍衛想上前阻止,藺相如“張目叱制,左右皆靡”,在這裏藺一改書生本色,再現俠士風采,前有秦庭的“怒髮衝冠”之壯舉,今有邊境的“張目而叱”之神威,令秦王及其左右顏面掃地,真如樊噲再世,張飛重生,智慧與勇敢在藺相如身上得到集中展示,怎不叫人羨慕和妒嫉!

五、與廉頗對話:巧妙類比,以德服人。

藺相如再一次將其人生的輝煌演繹到極致,歸國後又被拜爲上卿,超過了以攻城野戰而立下汗馬功勞的廉頗,廉頗自然不高興,用他的話說:“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爲之下!”每每與之作對,出言羞辱,藺相如卻毫不計較,避而遠之。這一舉動,藺的門客很不理解,認爲跟着他沒什麼出息,紛紛鬧着要離開他,另謀高就。如何平息門客的紛擾,如何解開自己和廉頗的死節?藺相如真不愧爲語言大師,輕輕一番點撥,就化干戈爲玉帛,化風雷爲祥雲。他對門客說:“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門客自然回答:“不若也。”藺相如要的就是這個小國,他又對門客諄諄善誘:我並非怕廉將軍,因爲我連秦王都不怕,我怕的是我和廉將軍鬧矛盾,讓秦國有機可乘,兩虎相爭,最後損害的必然是國家。”無需太多的辯白,也無需表功勞、訴冤屈,這番舉重若輕的話誰都得出份量,聽得出其中包含的沉甸甸的寬仁厚德和國家大義。門客爲之拆服,廉頗也爲之折服,最後負荊請罪,將相交歡,攜手保國。

總之,藺相如能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權衡利弊得失,分析敵我情態,並結合不同的時勢局面說出切中肯綮的話。文中除了藺相如精妙的語言藝術令人稱道外,還有他那超出常人的遠見卓識,臨危不亂的心理品質,見機而行的處事方法,以及忠心爲國的高尚情懷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2

剛讀完了漢朝司馬遷寫的《史記》,裏邊有一個《廉頗藺相如列傳》,我對這篇列傳很感興趣,多看了幾遍。

《廉頗藺相如列傳》共介紹了關於藺相如和廉頗的三個故事:《完壁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

通讀全文,品讀之時,會首先爲藺相如的機智、勇敢、不畏強權而驚歎。全文我最欣賞的還是司馬遷關於《負荊請罪》段落的描寫:

廉頗曰:“我爲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爲勞,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爲之下。”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

而面對廉頗的不滿,藺相如所表現出的大度與寬容:

相如聞,不肯與會,相如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讀罷,不禁爲藺相如的寬容大度而喝彩。想起我們現在創建和諧社會的目標,我們更多的應該好好的審視自己的言行了。

詩人曾經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胸懷寬廣,便可以包容一切。藺相如胸懷廣闊,所以寬容就是種子植根於他的心中,開出寬容之花。多一份包容,多一點理解,多一些付出……讓埋怨在寬容中消失,讓爭吵在寬容中消失,讓我們的心靈家園常開和諧之花,讓我們的心靈永存寬容淨土。

國家因爲和諧,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勢不可擋;社會因爲和諧,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日新月異;人們因爲和諧萌生了真情,愛滿人間……

和諧產生美麗,和諧生髮力量。寬容之美,和諧之美,將譜寫出新社會最令人動容的華章。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3

書輕輕的已經合上很久了,可是書中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卻在我的腦海裏揮之不去。門客藺相如在“完璧歸趙”、“澠池相會”的故事中,勇敢機智的與秦王以牙還牙,毫不退讓,立了大功,於是,趙王將他拜爲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聽後非常生氣,便四處揚言:“如果我見到藺相如,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藺相如知道後,便不和廉頗見面,最後廉頗知道了實情,便負荊請罪,最後,藺相如和廉頗成爲了好朋友,一同輔助趙王成就了霸業。

讀完了這本書後,我感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要團結,要多爲自己的家、自己的國家的利益着想,而不應該只顧及自己的私人恩怨。

  廉頗藺相如傳讀後感4

這一課學生在國中階段已經學過其中的一些片段。對裏面的故事如“完壁歸趙”“負荊請罪”已耳熟能詳。所以,本文相對其他文言文就好理解多了。本課的成功之出在於讓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徵。當分析到廉頗時:白雲峯同學說:“廉頗是一個坦率、明辨是非的人。

理由是”廉頗雖然對藺相如位居己上不滿。但廉頗並不是在背後說藺相如的是非,也不給藺相如耍手腕,搞陰謀。而是坦率的說了出來。“因此說廉頗是個率性之人。同學又分析到:廉頗不僅以國家利益爲重,而且有深謀遠慮的智略。根據是在”澠池之會“一節中,廉頗與藺相如計曰:讓趙王出使秦,並在與秦王訣別時的叮囑都可以說明。除此外同學們在”負荊請罪“一節中分析到廉頗是一個魯莽心胸狹隘,斤斤計較的人。但當他聽到藺相如”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的話後。立即能知錯就改,勇於承認錯誤。這表明他是一個愛國之人,可見其對國家的忠心。這樣一來大家把廉頗的形象分析的就很透徹了。當然”人無完人“,尤其是我們的學生。在剛上課介紹作者時,讓學生回顧司馬遷及其他的創作經歷。

同學們張口結舌,竟然沒人想起來。這在上學期講解《鴻門宴》時就曾詳細地介紹過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曰:自己爲了父親的遺願即:”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才忍辱負重地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