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

讀後感1.59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淚珠與珍珠》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1

琦君的《淚珠與珍珠》如一枚小小的石子,投進了我心底那片平靜的湖泊,一圈圈微小的波紋中,我看到了母親的眼淚。

幼年的我,和琦君的兒子一般冥頑不靈,和琦君一樣淘氣搗蛋,但我的母親卻未氣得掉眼淚,我的父親也未曾對我說過,母親的淚是爲了沖洗沙子而流的。

人們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雖然我的母親並非男兒,但我卻覺得這句話用在她身上萬分恰當。母親的淚,是極其少見的。即使在父親被推進手術室,糧食被洪水沖走,家裏經濟出現嚴重困難的時候,母親也沒有流過眼淚。有人說“女人是水做的”,可我卻覺得母親是鐵做的。在父親病倒後,母親用瘦削的肩挑起了所有的重擔,成了整個家的支柱。母親的堅強?勤勞?能幹,在村裏“小有名氣”,“女強人”的稱謂在方圓幾十裏廣泛傳開。誰也沒想到,當得知我會考成績不佳,姐姐大學畢業難找工作的時候,母親卻流淚了。在母親的一串串淚中,我看到了她對女兒的無限期待,對女兒前途的深深憂慮。

後來長大才明白,在每個堅強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方軟弱的空間,正是我和姐姐的前途,牽動着母親的這方空間。母親的眼淚,不像流淚觀音的眼淚那般慈悲,也不像基督徒的眼淚那般純潔真摯,那不是辛酸的淚水,也不是報怨的淚水,而是飽含着愛與深情的淚水,那淚水,是鼓勵的淚水,是期望的淚水,是關懷的淚水,一直流進我的心田。

的確,母親的眼淚,並不是爲了把沙子衝出來,而是像牡蠣造珠一樣,把沙子變成一粒粒珍珠。然而又有誰知道,在形成珍珠的過程中,母親忍受了多少生活的磨難!我深信,在看到珍珠時,她是無悔的。琦君的兒子不知道他就是讓媽媽流淚的沙子,但我卻是清楚地明白的。

美國女作家奧爾珂在《小婦人》裏說:“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母親的心倒是愈加溫厚了,然而爲何母親的眼睛,卻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模糊?那茫茫的白霧,爲何遮住母親的眼睛,讓她不能看清一切,是淚水流的太多了,還是母親老了?

沙子深信,在珍珠誕生的那一刻,母親的臉上終將露出淺淺的笑意。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2

很少能因一篇簡單的文章而感動,久而久之,彷彿自己的心都變老了,在學習《淚珠與珍珠》後,我的心似乎又重新年輕了一次。

該怎樣形容那一種感情呢?它人人具有,與生俱來,像清晨葉子上的一滴露——單純,唯美,透明,一種純粹無雜質的感覺,它因感動而流淚,因喜悅而哭泣,因珍惜而熱淚盈眶。冰心將雨後的青山看作淚洗過的良心,乾淨純潔。白居易,杜甫在詩中將眼淚描繪的淋漓盡致,那種至高的境界,無法用言語表達。骨肉團聚,相擁而泣,任老淚縱橫。母子間感動的眼淚,觀音慈悲的眼淚,爲耶穌而感激的眼淚,世間種種的眼淚,世間無數的情絲。

可以這樣說吧,流淚的人都是內心充滿情感的人,他們之所以會流淚,只是由於他們內心充滿了數不清的情結,他們善良,多情,他們多愁善感,他們爲生活而動情,他們的心融在社會中,所以他們常常會情不自禁的落淚。他們的內心流淌着愛的清泉,永不枯竭。心中有愛的人是會幸福一輩子的,幸福是一種態度,而非一種狀態。在清洗百葉窗簾時欣賞詠歎調,花費一些世間整理壁櫥,這些都是幸福,與家人共進晚餐,也是一種幸福。幸福就在此刻,而非“有一天”這種遙遠的允諾中。若我們能熱愛自己的.生活,該多幸福啊,那樣我們就能經歷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很多眼淚背後,都倒影着幸福的影子。因幸福而流淚,我們變的更幸福。不要去恨任何人,因爲他也許一直都是愛你的,種下幸福的種子,讓幸福在你心靈深處開花結果。

親愛的,請少流一點因仇恨,悲傷,痛苦的眼淚,多流一點因喜悅,感激,幸福而產生的眼淚。相信我,那樣你會變的更幸福更快樂。珍珠是牡蠣痛苦艱辛而產生的結晶,而我相信眼淚是快樂幸福產生的結晶。你是願意選擇得到哪一種結晶呢?

身處何處,要心懷愛心,因爲快樂,愛與微笑總會漸漸的蔓延四方。儘管生命的旅途充滿荊棘,當還要笑對生活,爲今天你做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3

單是從這個題目的意思上來看,就有些許的百思不得其解。淚珠與珍珠光是個“珠”字相同,但是淚珠是液體,珍珠是固體。這淚珠與珍珠又如何奇妙的聯繫在一起呢?

我帶着這個疑問閱讀着這篇文章,可是這一遍讀完後我如細針着地而尋找般探尋不到它的精髓。如此深不可測的散文是一位名叫琦君的作家邊回憶邊寫的,它記述了曾經只是個高中少女的她對人生的一些透晰。

這篇散文記述了幾件事,分別是高中回憶、品析詩句、教育回憶、牡蠣道理、佛與耶穌的故事。其中眼淚作爲線索貫穿全文,而珍珠是在講牡蠣的那一段出現的,可是它究竟與全文內容有什麼關係,我還是摸不着頭腦,於是我緊接着第二次精讀。

“眼因流多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作者在文中寫到她在高中學課文時讀到這句,覺得很美。我也覺得很美。的確,眼淚帶着痛苦離開人的心窗,必定讓眼睛舒展明亮;飽經風霜的心絕對會慢慢地對人世有所瞭解,從而變得溫厚。文中寫到作者在品析了另外幾句詩所深受啓發,緊接着又寫到了作者兒子頑皮而氣得她眼淚橫流。此處作者絕妙地運用了一個寫作技巧,他兒子認爲媽媽哭是因爲眼睛進沙,作者則將兒子比作那顆沙。絕妙的比喻將童稚的語言賦予了深度的內涵,表達了作者內心的複雜感情變化。

後來把牡蠣孕珠的過程比作牡蠣在困苦中不懈但也流淚,但這眼淚就如孕育出的珍珠般寶貴。結尾也記敘了佛流淚和信徒爲基督流淚的事。此時全文完結,我也理解了全文的含義。它不僅辯證了淚珠與珍珠間內在的深層含義,還展示了作者高品味的人生追求,以及作者曠達的生活情致和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表達了作者高尚的人格。我全文讀下來,感到了上面所及的感受,更深感作者感情之真摯細膩,且她的清秀柔婉,值得細品學習。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4

《淚珠與珍珠》是琦君的一篇散文。琦君的作品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影片唯美的風格、傷感而複雜的人物關係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淚珠與珍珠》這篇文章比較短小。如果說孫犁的寫作風格是“竹笛裏吹出的民歌,清新俊逸,如詩體小說般,那琦君的《淚珠與珍珠》的寫作風格就是“花園裏飄出的玉蘭香”,清麗、淡雅、不落俗套。

人們往往認爲流淚是懦夫的行爲,是軟弱的表現,是不堅強的,但事實並非完全如此。殊不知有多少人的淚水是在無奈與激動時流下的。即使淚珠是在傷心、痛苦時留下的,但對於憂愁難過的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精神上的解脫和靈魂上的放鬆呢?

在如何看待淚水、淚珠的問題上,琦君自有她的一番見解。在少女時期,琦君喜歡“雨後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

的確,這個句子很優美,給人一種冰冰涼涼的淡淡清新之感。給人留下無限的空間去想象、體會。

人生處於花季雨季,總偏愛那種朦朧、模糊,帶着薄薄淒涼、夾雜着淡淡憂傷的文章,而年少時的琦君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琦君說,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歡寫的總是淚與愁的詩。“莫染紅絲線,徒誇好顏色。我有雙淚珠,知君穿不得。莫近烘爐火,炎氣徒相逼,我有兩鬢霜,知君銷不得。”的確比喻巧妙,給人“迴腸蕩息”的無限憂愁,其實“雙淚珠”不正是她在思夫之極留下了“珍珠”嗎?

在茫茫世界上,有時我們難免會迷失了方向,面對親情、友情、愛情,誰能保證自己“一路綠燈”呢?誰能不留下“串串珍”呢?何必要強求自己呢?強求自己不滾出“精神上的粒粒珍珠”呢?爲什麼不讓一切順其自然呢?

讀完琦君的《淚珠與珍珠》感慨萬分,讓我們珍惜淚水,珍惜這純潔真摯的淚珠中凝聚的所有珍珠般晶瑩美好的情感。

  《淚珠與珍珠》讀後感5

晶瑩剔透的淚珠如同珍珠一般美麗動人,然而它的珍貴更在於拔動了自己和別人的心絃,這樣的美麗是驚心動魄的。

說到淚珠,就會想到哭,一位作家也說過類似“眼因多流淚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飽經憂患而愈益溫厚”的話,他說“哭能夠舒張肺部,沖洗面孔,鍛鍊眼睛,並且平息火氣”可見哭與淚珠雖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卻也不能相提並論。相比之下,淚珠所包含的可能更多,它更寧靜,更深刻,更隱蔽。因爲伴隨着哭泣的除了籟籟淚珠還有陣陣哭聲。而無論是嚎啕大哭,還是哽咽抽泣,總是悽慘悲哀的。

眼淚流多了也總不會愈益清明。白居易杜甫的淚,一般人是很難嚐到的,即使細細啄磨,也未必能體會。經歷幾十年風雨人生,飽受離別思想之苦,體會養兒艱辛的琦君向我們呈現了她深情凝重的眼淚。因爲親身感受,每一次淚水沖洗後,內心總能得到更深層次的感化,對生活也悟得更透。達到如此境界,不僅需要經歷酸甜苦辣、悲喜交加的戲劇人生,更需要一個清醒理智的頭腦。眼淚,對於更多的人來說,只是一種感情的渲泄物,清除苦悶憂慮的洗滌劑。是有一部分人,經過眼淚的清洗,重新審視自己,重新看待生活進而走向成功。可更多的人總會因爲同樣的事周而復始地流淚,他們被籠罩在悲憤的陰影中,失去了理智,忘記了思考。眼淚因此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價值,不再讓人清明而讓人沉淪。

我們可以因爲幸福而流淚,可以因爲感動而流淚,卻不可以因爲懦弱而流淚。眼淚,是人類表達感情最美麗的語言,卻不是逃避生活種種不幸與困難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