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堂吉訶德》讀後感(彙編15篇)

讀後感3.0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堂吉訶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堂吉訶德》讀後感(彙編15篇)

《堂吉訶德》讀後感1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最傑出的作品。俄國批評家別林斯基說:“在歐洲所有一切文學作品中,把嚴肅和滑稽,悲劇性和喜劇性,生活中的瑣屑和庸俗與偉大和美麗如此水乳交融……這樣的範例僅見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

這是一部長篇反騎士小說。故事的主角名叫堂吉訶德,他有一個愛好是讀騎士小說,入迷得幾乎走火入魔。有一天,他騎上瘦馬羅西南多,踏上了“征程”。在他第二次出走時,帶走了一個老實的農民桑喬作爲他的侍從。倒黴的堂吉訶德總是把風車認成巨人,把羊羣認成軍隊,導致他受了很多傷,吃了很多苦,桑喬勸堂吉訶德不要再當遊俠騎士,但堂吉訶德堅持他的“騎士夢”,發誓要懲惡揚善,幫助弱女,最終把桑喬說服,讓他也參加進來。

這本書最讓我深思的是堂吉訶德的奮鬥精神。堂吉訶德的夢想是成爲一名騎士,彰善癉惡。人們認爲他騎士小說讀多了,神經不正常,還嘲笑堂吉訶德。但是堂吉訶德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更加堅定地認爲世界上不能沒有騎士。我認爲堂吉訶德具有的就是人們所缺少的奮鬥精神和堅持精神,他爲了自己的夢想,不怕困難,接受質疑。他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即使爲了保護公主必須同強壯的巨人戰鬥,他也毫不退縮。相反,堂吉訶德的侍從桑喬就是一個不能堅定自己,容易被別人帶偏的侍從,他沒有堅定的信念,不具有自己的主見。

從古至今,奮鬥精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屈原先生,他小時候不顧長輩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都堅持閱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三百多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爲一位偉大的詩人。在中國的改革發展和經濟建設中,也有很多堅持奮鬥的人。比如,阿里巴巴集團主要創始人——馬雲先生。他年輕的時候,做過祕書、搬運工人,並且在創業的道路上屢受挫折,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通過堅持不懈的奮鬥,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未來的中國,還會有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爲祖國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事業作出貢獻!

奮鬥,使一個人邁向成功,讓一個民族生生不息,使一個國家不斷髮展。有時我會思考,人爲什麼要奮鬥?也許是爲了金錢,也許是爲了權力,更多的是爲了自己——爲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偉大的作家巴爾扎克先生說過:“拼着一切代價,奔你的前程。”作爲一名八中的學子,未來的三年裏,我也要勤奮學習,不懼困難,爲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在合肥第八中學這個大家庭裏,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爲班級爭光,爲學校爭光!

《堂吉訶德》讀後感2

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這個瘦削的小貴族,由於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騎上一匹老馬,找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他僱了農民桑丘·潘沙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做侍從,要去遊俠,鋤強扶弱,爲人民打抱不平。堂吉訶德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爲他的女恩主,託波索之達辛尼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奇怪的對待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第一卷最後被人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還不安生,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直到他死前才悔悟他糟糕的一生。

主人公堂吉訶德有明顯的性格特點:當他沉浸在騎士文學裏的時候,他是有著高度道德原則的正義騎士。而他的僕人桑丘·潘沙也是一個特點鮮明的人物:對比起堂吉訶德瘋狂幻想,他更加現實。對比起堂吉訶德豐富的學識,他知識非常貧乏。對比起堂吉訶德又瘦又高精幹身材,他只是又矮又胖的圓滾體型。桑丘·潘沙和堂吉訶德其他事情上可以說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但是在品質上,他們都是鮮亮、純潔的白色,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優良品質。

最開始時只是認爲《堂吉訶德》這本書只是很滑稽罷了,但是真正看過之後,才發現其中的諷刺的意味,只有主人公在看小說入迷時,纔會體現出人身上的正直、善良。多麼諷刺啊,在瘋狂的、神志不清的精神世界,主人公卻展現出了人身上真正的良好品質:無畏、正直、善良……但是也正是這樣瘋狂地時刻,越是遇到災難、挫折,堂吉訶德和他的僕人越是愈挫愈勇,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也就越顯鮮明。

堂吉訶德可以說一生都沉迷於騎士小說,在他沉迷於小說的時候,他就像是一個真正的騎士,他的品質閃爍著耀眼的光芒,直到他死前。看起來似乎堂吉訶德的沉迷使他辦了許多“奇怪的事”,當我們在旁邊感慨:“千萬不要幹什麼太入迷!”時,難道我們沒有特別入迷過一些事嗎?當我們看書入迷時,會隨書上情節的起伏而驚心肉跳、激動不已;當我們玩電腦入迷時,會兩眼發直時間觀念完全消失;當我們工作學習入迷時,會不聽不聞,專心致志……看似我們沒有入迷或是說沒入迷那麼深,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爲感興趣的東西沉迷不能自拔,我們都曾有堂吉訶德時刻。

雨果曾說過:“塞萬提斯的創作是如此地巧妙,可謂天衣無縫;主角與桑丘,騎著各自的牲口,渾然一體,可笑又可悲,感人至極……”《堂吉訶德》不愧爲一部經典之作。

《堂吉訶德》讀後感3

《堂吉訶德》是一部經典的諷刺喜劇小說。是塞萬提斯的經典之作。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這個瘦削的小貴族,由於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騎上一匹老馬,找了一柄生了鏽的長矛,戴着破了洞的頭盔,他僱了農民桑丘·潘沙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做侍從,要去遊俠,鋤強扶弱,爲人民打抱不平。堂吉訶德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爲他的女恩主,託波索之達辛尼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奇怪的對待一切。所以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向執迷不悟,第一卷最終被人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還不安生,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直到他死前才悔悟他糟糕的一生。

主人公堂吉訶德有明顯的性格特點:當他沉浸在騎士文學裏的時候,他是有着高度道德原則的正義騎士。而他的僕人桑丘·潘沙也是一個特點鮮明的人物:比較起堂吉訶德瘋狂幻想,他更加現實。比較起堂吉訶德豐富的學識,他知識十分貧乏。比較起堂吉訶德又瘦又高精幹身材,他只是又矮又胖的圓滾體型。桑丘·潘沙和堂吉訶德其他事情上能夠說是完全相反的兩個人,可是在品質上,他們都是鮮亮、純潔的白色,都有着各種各樣的優良品質。

最開始時只是認爲《堂吉訶德》這本書只是很滑稽罷了,可是真正看過之後,才發現其中的諷刺的意味,僅有主人公在看小說入迷時,纔會體現出人身上的正直、善良。多麼諷刺啊,在瘋狂的、神志不清的精神世界,主人公卻展現出了人身上真正的良好品質:無畏、正直、善良……可是也正是這樣瘋狂地時刻,越是遇到災難、挫折,堂吉訶德和他的僕人越是愈挫愈勇,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也就越顯鮮明。

堂吉訶德能夠說一生都沉迷於騎士小說,在他沉迷於小說的時候,他就像是一個真正的騎士,他的品質閃爍着耀眼的光芒,直到他死前。看起來似乎堂吉訶德的沉迷使他辦了許多“奇怪的事”,當我們在旁邊感慨:“千萬不要幹什麼太入迷!”時,難道我們沒有異常入迷過一些事嗎當我們看書入迷時,會隨書上情節的起伏而驚心肉跳、激動不已;當我們玩電腦入迷時,會兩眼發直時間觀念完全消失;當我們工作學習入迷時,會不聽不聞,專心致志……看似我們沒有入迷或是說沒入迷那麼深,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會爲感興趣的東西沉迷不能自拔,我們都曾有堂吉訶德時刻。

《堂吉訶德》讀後感4

當讀到《堂吉訶德》這本鉅著時,便愛不釋手,這本以騎士道爲題材的小說深深吸引了我。尤其是堂吉訶德與桑丘,這兩個形象生動活潑,彷彿真實。他們趣味的談論與奇妙的故事讓人感到滑稽。但更多的,我感到的是鋪於文字下的悲哀。

這本書的主角我認爲是堂吉訶德與他的僕從桑丘共有的,他們彷彿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堂吉訶德是個沒落的小貴族,因看騎士小說入迷,自命遊俠騎士,要遊遍世界鋤強扶弱,維護正義與公道,實行他所崇信的騎士道,單槍匹馬,與僕從桑丘出門冒險,歷經了許多力氣有趣的事,但最終一事無成,鬱鬱而終。

最初讀到這本小說時,我爲堂吉訶德的滑稽和桑丘的趣談而忍俊不禁。因此我最初看到的堂吉訶德是一位瘋癲可笑的騎士。但繼續讀下去,我感受到堂吉訶德所處的社會的悲哀,這也讓我開始思考社會的內蘊。堂吉訶德對桑丘說過:“桑丘,讓他們管我叫瘋子吧,我還瘋的不夠,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讚許。”堂吉訶德彷彿從被諷刺的對象成爲了諷刺者。是啊,正是因爲它與現實社會的不相符才令他人覺得他瘋的無藥可救,是這樣麼?我倒覺得堂吉訶德具有一種超然於社會的無畏精神。他是瘋子麼?也許是,但只與那些“清醒的人”瘋的種類不同罷了。他因爲他人所見的瘋病而受到嘲笑,我們也會因其不切實際的理想而感到可笑,但同時,在笑話他時,我也感受到了淡淡的可憐意味。他這麼執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受到嘲笑,卻不以爲然,“傻乎乎的”去踏這虛架的路。英國作家約翰生說:“堂吉訶德的失望招的我們又笑他,又可憐他。我們可憐他的時候,會想到自己的失望;我們笑他的時候,自己心上明白,他並不比我們更可笑。”我想,我們也許與他有相同點,我們會爲自己的理想去努力,有時長或云云走的路不對或對我們的目標而嘲笑,我們是否會堅持?但同樣我也想,究竟是對還是錯,是想堂吉訶德一樣鬱鬱而終,還是開闢新的道路呢?堂吉訶德選擇了堅持而不理睬他人的嘲笑,我認爲不管結果如何,想要做的纔是最重要的事情。堅持下去,至少可以因此而充滿樂趣。這是我從他身上感受到的值得思考的問題之一。

堂吉訶德的形象是複雜交錯的。他的瘋癲可笑是其中的一方面,但他的瘋癲可笑似乎是體現在用騎士道講道理,嚴肅而理性分析問題的時候。但同時,這也正體現了他所具有的美好品質。無可非議,堂吉訶德有理性、講道德,象徵着沒有判斷的理性和道德觀念。而他的僕人也正象徵着沒有想象與理性的常識。這兩者結合就是最完整的智慧。堂吉訶德具有強大的想象力、道德觀念和理性,以至於撇開了感覺,以自己的想象行事,這才讓他可笑,但實際上,這點也是因該受人欽佩的。所以當我看到堂吉訶德與桑丘意見的爭執時,聽從的是桑丘,但往往更敬重的是堂吉訶德。

《堂吉訶德》讀後感5

堂吉訶德做了自己一個人的騎士。我該怎樣做呢?

西風瘦馬,破鎧爛矛,頭頂銅臉盆,後跟騎驢伴隨從,這是堂吉訶德的經典形象。

邪惡的魔法師,國色天香的公主,金碧輝煌的城堡,構成了一個虛幻而荒謬的世界,這便是五十多歲的落魄貴族的精神土壤。他將現實與理想完全混淆在一起,陷入一個囚籠,他走不出來,也甘願沉淪。

從許多方面來看,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他把客棧當作城堡,在馬棚內舉行受封儀式;把風車當作巨人,與之作戰,卻換來傷痕累累;把與他素無來往的鄉下姑娘想象成絕代佳人,“眼睛是太陽,臉龐是玫瑰”。他愚昧地模仿騎士小說中的種種情節與說辭,活在自己的幻想中,與現實分離得越來越遠。堂吉訶德做了一個人的騎士,他在虛無中得到滿足,而大多數的旁觀者只當他是神智不清的瘋子,投向他的目光不是對騎士的景仰,而是同情,憐憫,甚至嘲諷。

但我並不對這樣一個孤獨的騎士嗤之以鼻。在我眼中,他同情弱者,疾惡如仇,追求真理,不畏艱難的美好品德卻比那些道貌岸然只知粉飾太平的所謂紳士要崇高得多。他表面荒唐可笑,對於真實的世界毫無感覺,但已注入他的血液甚至已經滲入他的骨髓的騎士精神是不能抹殺的。魯迅先生說得好,堂吉訶德的立志打不平,是不能說他錯誤的,錯誤是在他的打法。我想,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去改造這個世界,哪怕是一點點,也就給這個現實世界帶來了一點希望和陽光。這在現實生活中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堂吉訶德本應該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他單純、勇敢、無畏,可是卻遭人鄙夷,是什麼改變了人們的眼光?還是說,單純與正直本來就是不適合於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堂吉訶德沉浸在自己的理想之中,而我們又有多少人敢像他一般固執地去追求做一個人的騎士?人是爲自己活着的,是需要一點精氣神的。“身不能至,心嚮往之”,保留自己的一片天地,保留一份哪怕狂熱的理想,也是幸福的精神支撐。固然,現在看來這樣的做法太過“一根筋”,甚至極容易變爲愚蠢的代名詞。因爲現實世界正在變得愈加趨炎附勢愈加功利浮躁愈加不堪承受挫折,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丟掉了自己的理想,達不到目標,便一個勁兒尋找理由開脫,放棄追求,安於現狀,迷失信念。或許某些時候,學着做一個勇往直前的騎士也是挺好的,孤獨也罷,被別人瞧不起也罷,至少那些奮鬥拼搏挑戰的光陰是不會輕易被人忘卻的。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如果說犯罪、金錢、恐懼、黑暗、功名、誘惑、方向迷失等因素構成了新世紀的某些糜爛與墮落,那麼葆有自己的夢和幻想,或許會更快樂、更有意義一些吧?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來尋找光明與理想,尋找一種不低頭的堅強!

《堂吉訶德》讀後感6

也許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但你可以讓世界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或者讓自己,改變最初的模樣。

《堂吉訶德》這本書講述了瘋癲的騎士堂吉訶德與他老實本分的侍從桑喬的歷險,從中折射出了兩種人的不同思想。

堂吉訶德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也是一個幻想主義者。他對現實的醜惡厭惡至極,可卻又無能爲力。所以他在幻想中將他一切所追求的得到了。他那所有瘋癲的行爲下,都有一種除惡揚善、爲民除害的偉大理想抱負。可他不知道,這個世界不是他所幻想的那樣,沒有那麼多的好人,也沒有那麼多人去行俠仗義。他臨死之前,還依然想着不要讓其他人與他一樣悲慘,可見其良苦用心。

他的侍從桑喬,剛好是一個他的對立面,他無論是跟隨堂吉訶德去歷險,還是去當總督,都是爲了自己的妻兒生活美滿:女兒嫁給有錢人,妻子可以坐馬車出門,兒子不用爲生活小小年紀去幹活。他可以說是一個標準的現實主義者:既然世界不容納我,那我就變成世界能容納的樣子。

現實中何嘗不是如此?我們班裏的同學,有些還幻想着美好的夢想,以及那最後“公主與王子永遠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的美好結局。就好像那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只有極少數同學明白:社會沒有那麼美好,它是殘酷的、黑暗的,也許前一秒還笑臉相迎的人,下一秒鐘就拔刀相向。他們只能改變自己,如果不改,就永遠無法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社會的競爭在這裏也有:同學之間的競爭。考試,比賽,不斷的努力只是爲了那個班級第一。當終於攀登上那個第一的寶座的時候,世界就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所謂的說違心的話、送禮、笑臉相迎,只是手段,最終目的,就是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當你完成了這一切時,你會發現你在別人眼裏,你就是個壞人。

壞人。是的,就是壞人。想要得到那一切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變成壞人。壞人又如何,說違心的話又如何,送禮又如何,笑臉相迎又如何!一切,都是爲了最初的那個夢想:把世界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你也變爲了孤身一人。孤身一人。沒有朋友,親人,有的,只有敵人。就好像草原上的雄獅似的,威風凜凜,可是卻無人可以依靠。只有你自己站在了那裏。王者,永遠都只能有一人,不可以有第二者。你又發現,你已然不是原來的樣子。天真可愛?得了吧,這種形容詞在你身上不存在。你只有兩種性格:好,不好。對自己的人好,對別人的人不好。可你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人,他們隨時,都會奪走你的世界。這是一個即使殘忍,卻也真實的真相。

也許世界不是你想要的樣子,但你可以讓世界變成你想要的'樣子,或者讓自己,改變最初的模樣。

《堂吉訶德》讀後感7

這本書我斷斷續續看了很久纔看完,最開始我只是在書城隨意的翻看了一遍,《堂吉訶德》讀後感黃楷宸。那時根本沒看懂啥意思,就覺得是個有妄想症的人整天以爲自己是個騎士,到處“行俠仗義”,後來還有個傻冒跟他一起踏上荒唐、自欺欺人的征途。

《堂吉訶德》共分爲上下兩冊,作者是西班牙的塞萬提斯。它講述的是一個叫堂吉訶德的沒落小貴族(或紳士地主)因看騎士小說入迷,自命爲遊俠騎士,要遍遊世界去除強扶弱,維護正義和公道,實行他崇信的騎士道。他單槍匹馬,帶了侍從桑丘,出門冒險,但受盡挫折,一事無成,回鄉鬱郁而死。

在讀上冊的時候,其中有幾處令我捧腹大笑。比如堂吉訶德與侍從桑丘和他自制的萬應神油以及桑丘因膽小隨地方便的那段等,讀來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上冊記敘了堂吉訶德的兩次遊俠之旅,以被朋友帶回家爲終止。塞萬提斯筆下的堂吉訶德給人的印象是多種多樣的。他時而是一個瘋癲可笑的騎士,是瘋子,時而又有理性,講道德,儼然是一位嚴肅的法國紳士。堂吉訶德一心追求正義,他的道德使他成爲瘋子落得狼狽不堪,他寧可舍掉性命卻絕不放棄理想,他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無非爲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書中的第二主要人物,也就是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的人物形象塑造得也很成功,他傻,卻又癡中有黠。可是他忠實主人,知恩圖報,他既是堂吉訶德的陪襯,也是他的對照,前者注重理想,後者在乎現實。

我覺得上冊作者在記敘堂吉訶德遊俠經歷的同時增加了一些對人生,社會等等的理性思考和認識。當然這是借堂吉訶德這個人物達到目的的,許多道理說得很婉轉。而下冊,我個人認爲,除了遊俠經歷,說理的成分明顯增多且很直接。如:“真理即使拉成了絲,也扯不斷;即使混雜在謊話裏,也會像油在水裏那樣浮現出來。”再如:“美德的道路窄而險,罪惡的道路寬而平,可是兩條路止境不同:‘走後一條路是送死,走前一條路是得生。而且得到的是永生’。”還有一點差點忘記提,作品中以人物語言描寫的形式大量運用諺語,使人讀起來生動,有趣,易於理解,而不是枯燥的說教,乏味的議論,我想,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吧。

總之,《堂吉訶德》這部書不論從內容,語言,人物形象塑造等各方面都不失爲國際聲望最高,影響最大的西班牙文學鉅製。

《堂吉訶德》讀後感8

當今社會,國家昌盛,社會穩定,人們只要願意付出一點力量,就可以得到一口飯吃。在這種人人溫飽的小康社會裏,表面上顯現出的是一種安定的局面,但實際上卻隱藏着很大的危機——如果人們不加以重視的話,那就是人的進取心的喪失。思考到這裏,我不得不提到我的一位特別的朋友——堂吉訶德。

一提起這個名字,你第一時間內想到的肯定是“他是個瘋子”。沒錯,他的確是,但他的瘋在某一方面卻賦予了他比你我都要強很多的品質,那就是他的奮鬥精神,他是爲理想不計任何代價而奮鬥的勇士。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家,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說情節寫得很滑稽,主人公堂吉訶德因爲愛看騎士小說,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名遊俠騎士,做了很多讓人諦笑皆非的事。

一天,堂吉訶德穿上祖上留下的發過黴盔甲,戴上自制的破頭盔,騎上一匹瘦馬,拿上矛,就開始了他的騎士之旅,他的意志是異常的堅定(實際上也真是異常)。想想我們自己,我們常常突然想到一個完美的夢想,那時我們是多麼的驚喜!我們規劃好自己的行動,想着如何完美地實現它,順便幻想一下夢想實現後的情景。然後我們開始一天天地去做我們規劃好的事情,比如多寫幾道題什麼的。結果沒過五天,我們便將理想忘得一乾二淨。再看看堂吉訶德,他既然想成爲一名英勇無畏的騎士,他就絕對遵守騎士道精神。他從來不會違反他所制定的規矩。他與人打鬥,被人用劍砍下半隻耳朵,半塊頭盔,他也從不想着逃脫。他說:“騎士從不喊疼。”之後的旅程裏,他多次身受重傷,險些丟了命。他被人用石頭砸碎了牙,被打斷了肋骨,燙傷了頭等等,但這些都沒有阻斷他想成爲偉大騎士的目標,他毅然走在自己追尋理想的崎嶇之路上。他從不害怕任何人,任何事物,當你我和他的侍從桑丘都害怕得縮成一團時,他仍勇敢地拿着矛去與怪物戰鬥(結果怪物是紡錘)。不管怎樣,即使他的目的荒唐可笑,即使他的頭腦出了問題,但最起碼他願意爲了他所想的目標而奮鬥不懈,不懼任何困難。

我們曾經多少次,合上一本書,或看完一部電影,會從內心產生一種想幹大事的衝動。可惜,毫無例外,每次我們剛站起身,就又坐下來,再嚼一顆爆米花,有點恍惚地想:“我剛纔是想幹什麼來着?”隨即我們就搖搖頭,不再搭理那並未出世的理想。但堂吉訶德——合上書,穿上盔甲,提起予,決心拼了也要成爲偉大的騎士。這個瘋子,我們難道比得上嗎?

既然如此,不如讓我們放下爆米花,拾起掉在地上的理想,像堂吉訶德一樣,用他那“瘋勁”去奮鬥一下,朝着自己內心的目標舉起長矛,勇敢而執着地前行!

《堂吉訶德》讀後感9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紳,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 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爲自己終生爲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 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 頭,不分青紅皁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臥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 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可能會認爲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翁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 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爲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 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爲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同時,他爲了追求理想而不顧一切做出近乎荒唐的舉動的膽量也讓人有一些感動,畢竟,世上能有如此勇氣執著追尋心中聖地的人並不多。

塞萬提斯寫《堂吉訶德》時,爲的是打擊、諷刺胡編亂造、情節離奇的騎士小說及其在人們中造成的惡劣影響。本打算寫成幾個短篇故事,後來寫着寫着,他把自 己的生活經歷和人生理想都寫進去了,思想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現實,直至描繪了西班牙社會給人民帶來的災難,成爲現代人瞭解和研究西班牙當時社會 政治、經濟、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百科全書。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鍼砭時弊,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 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相隔四 個世紀之後,仍感動着每一個讀者。《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 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或許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爲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讀後感10

有一個窮鄉紳讀騎士小說入了迷,把自己想象成遊俠騎士。公脫離現實,耽於幻想,對自己的力量缺乏足夠的估計,而又從不考慮行爲方式的荒。唐行徑。他改名爲唐·吉訶德,披上一副古老的盔甲,騎上一匹又瘦又老的馬,在一個盛夏的黎明離家出走,開始遊俠生涯。他把小客店當做城堡,請城堡的主人封他爲騎士;他把原野上的風車當作巨魔,挺起長矛向風車進攻,他把趕路的婦人當作落難的公主,奮勇搭救……

當一個五十歲的老紳士陷入無邊的騎士幻想中時,有多少人都在爲他惋惜呀!理髮師、神僕以及學士,還有唐·吉訶德(吉哈納)的家人們都是多麼地擔心他!可憐的桑丘也被這一個島嶼總督的官位所吸引,騎上一頭驢子當上了唐·吉訶德的僕人,也可以說是聽差。唐·吉訶德在他的“遊俠生活”中歷經了“千災百難”,實現了他的無數幻想,可那些什麼魔法師、杜爾西內亞小姐、巨魔、城堡都是多麼的虛假呀!有多少人爲了他的“騎士夢”而白白送命。所以,當那些人親眼看見唐·吉訶德被打得遍體粼傷時,纔會表現得那樣興奮。原本呆頭呆腦的桑丘現在變得既能言善辯又頭腦聰明,一切都是因爲他要絞盡腦汁才得以拯救他那頭破血流的苦命主人。你看看,桑丘在當總督時,開頭斷的那兩個案子顯得他多麼英明啊!他說的話一點兒也沒錯,如果唐·吉訶德聽他的話,把看成巨魔的風車以及其它種。種人與物的真實面目看清的話,就不會那麼無辜地受傷了。

唐·吉訶德,一個多麼無知、愚蠢而又浪漫的騎士。他那無聊而又沒有任何成果的動作,是伯爵以及多少人的笑料啊!他的遲到的後悔並沒能洗清他的罪惡,反而讓他命歸黃泉,不過這在衆多人的眼中卻又是罪有應得。

不過在我看來,唐·吉訶德唯一還有一點是好的,那就是他那種不屈不撓、毫不畏懼、勇往直前的精神。我從網絡紅人浪兄身上也看到了這種精神。當他在衆多媒體面前失態,失聲痛哭然後說道:“我是多麼艱難困苦!我的壓力有多巨大啊!你們知道嗎?唐·吉訶德挑戰大風車,他的鬥爭對象尚且是有影有形的;而我的挑戰的對手卻是無影無形的傳統觀念!苦不堪言!!但我必須堅持下去,一定會堅持下去,一定要幫天仙妹妹浮出水面,把妹妹推向前臺!”是呀,所有的人在困難面前都需要象唐·吉訶德一樣不屈不撓、毫不畏懼、勇往直前,這樣纔有可能取得成功。

向唐·吉訶德學習吧,一往無前地戰勝所有困難。

《堂吉訶德》讀後感11

曾今有一個沒落的紳士,他懷着一個騎士的靈魂,執着的去尋找真理——他,就是堂吉訶德。

——題記

堂吉訶德是西班牙作家米蓋爾太塞萬提斯筆下的一個“荒唐”的小人物,原名阿倫索吉哈達,明白他的人都認爲他很可笑。我可不是這樣認爲的。

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窮鄉紳士堂吉訶德讀騎士類的書籍入了迷,一心想要復興騎士制度,於是他背井離鄉,離家出走,想鋤強扶弱,幹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以垂名史冊,堂吉訶德的辛苦奔波最終智能惹成一系列的笑話,他狼狽的回到故鄉,在悔恨中死去。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爲它就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可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含了一些道理。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那位高粱杆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連篇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善良、正直的本性,那是人類崇高的精神,只是因爲他太單純了所以才鬧出許多笑話。

曾記得小時候看這部動畫片,只看到一個瘋瘋癲癲的騎士,做出一些蠢事,把我逗得咯咯發笑,那時只覺得他是個瘋子,可是此刻讀起來卻有新的體會。隨着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被他的執着精神所打動,切不說他是真瘋還裝瘋單他對認準的那個目標鍥而不捨追求的精神就值得我們去學習。堂吉訶德有不言敗的精神也令我敬佩,雖然一次次的失敗,但他仍然像騎士那樣要求自我——不畏強暴,堅持正義!

當再次回味這本書時,我體會到了一種忠貞不渝的精神,也的確是蘊含在他的心中。他勇敢、堅毅地追求自我心中的夢想,他有執着公正的品質,他嫉惡如仇,總是向他的“敵人”發出不屈不撓的衝鋒。就是這樣一種充滿世界的勇氣和英雄的品質,才使他的僕人桑丘一向不離不棄的跟在他的身邊……

堂吉訶德是善良的,只是因爲他善良到單純的程度,所以,他的夢想和報復都功虧一簣。但他的僕人桑丘卻發現了堂吉訶德的英雄品質,並給予了他理解和支持。是的,他正直,他執着,他永不放棄,雖然,堂吉訶德所做出的行爲滑稽可笑,可是,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他擁有的品質我們有嗎?

正直,很多人都有,執着,少部分人擁有,永不放棄,極少部分人擁有,如果把這三點加在一齊,我們便能夠成爲一個成功的人。我們想想看,堂吉訶德爲了實現自我的夢想,能夠向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進攻;爲了自我的夢想,落得一身悔恨,可他放棄了嗎?沒有,他依然執着,依然勇猛,依然正直,雖然這都已經成了歷史,但他永不言敗的精神確實這的我們後人學習。

騎士的靈魂必將永垂不朽!

《堂吉訶德》讀後感12

對於理想這個詞現在越談越少了,人長大了就變的很現實,在堂吉訶德身上我又看到了久違的夢想。

其實堂吉訶德就是一個在現實世界的理想主義者,堂吉訶德有個很美好而又很天真的想法——做一名維護世界正義的騎士。然而中世紀已經過去很久了,騎士們早已離我們而去,留下的是那些不知真假的傳說,可堂吉訶德偏偏就相信了,光從堂吉訶德的語言來看(特別是對要去作總督的桑丘的一番教導),堂吉訶德確實是一名很有正義感而且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優秀騎士。小說的可笑之處就是讓我們這位騎士“生不逢時”。然而作者並沒有讓堂吉訶德像中國代詩人那樣哀嘆命運和世道,而是選擇讓他堅持自己的信念,在一個不屬於騎士的時代“仗劍走天涯”。

剛開始時看這本小說只覺得堂吉訶德很愚蠢很可笑,把它讀完時又發現堂吉訶德這個人很天真,很可愛。在現實生活中有幾個人能像堂吉訶德一樣保持着那份童真如此沉醉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之中,又有幾人在這種“逆境”之中堅持自己的夢想?或許站在堂吉訶德的角度來說他是幸福的,我們可以看到他爲自己是一名騎士而感到驕傲。我甚至有些嫉妒他——回想自己在讀武俠小說時也曾幻想過自己是一位武功高強,頂天立地的大俠。

作者在書中提到騎士小說害人,於是通過堂吉訶德這位不符合時代特徵的“騎士”的愚蠢行爲來進行辛辣的諷刺。然而作者在對堂吉訶德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卻沒有刻意抹黑,堂吉訶德富有強烈的正義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他幾乎每次都是打着這樣的旗號),待人真誠,爲人正直(總是爲別人打抱不平),誠實(比如臨死也不忘對桑丘的承諾),單純(比如說遇到奇怪的是他會自言自語地說書上好像不是這樣寫的),對愛人忠貞(到哪都對人宣稱達西妮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爲了她的名譽願意與人決鬥),勇敢(面對獅子毫不畏懼),堅毅(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動搖)。所有這一切加起來讓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近乎於完美的人。

故事結尾堂吉訶德被月亮騎士打敗,騎士理想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結果抑鬱生病而死。在他死的最後時刻,他“醒”過來了,從理想中的騎士迴歸到了具有傳統價值觀的普通人,或許在常人看來這是個很好的結局,至少他清醒過來了,堂吉訶德自己是怎麼想呢,我無從得知。也許是他自己感覺自己拯救達西妮亞的任務已經完成,自己騎士生涯也可以告一段落了吧。

宗教的衰落,科技的發展導致了一些人們信仰和理想的缺失,他們庸庸碌碌的生活在自己用鋼鐵鑄造的囚籠裏,不敢去實踐自己的理想,甚至從未思考過自己生存的意義。

這時,堂吉訶德通過詼諧幽默的方式讓你在開懷大笑的同時重溫自己的過去的“騎士夢想”。作文

《堂吉訶德》讀後感13

這是大作家畢飛宇寫給小讀者的一本書。翻開這本書,如同翻看一張張珍貴的童年老照片。老照片已經泛黃,或者折了角,每一張照片都講述着一個故事。

畢飛宇描述早年的自己是“一個黑色的、皮包骨頭的、壯懷激烈的少年”,稱自己是一個“年少的、遠東的堂吉訶德”。這個“堂吉訶德”感情深邃敏感,天性聰穎早熟,內心則充滿了沒有來路的正義,有着無數的假想敵,比如,那些高挑的蘆葦、深藏的鳥窩、飛翔的蜻蜓、恐怖的螞蟥等等,諸如此類。他說,鄉下長大的孩子每一個都是小動物,他們的內心始終是一條狗,“你永遠都不知道它在什麼時候撒歡”。

作爲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畢飛宇筆下的蘇北少年“堂吉訶德”,所講述的其實並不是一個孩子的故事,而是一個時代的故事。那是一個“暴躁的、氣喘吁吁的”時代,生活窘迫,經濟貧困,但與之相比,更讓人不堪的則是沒有私人空間,缺少個人尊嚴。然而,儘管社會環境非常單調、甚至嚴酷,但孩子的世界卻依然可以是絢爛多彩的,也依然充滿了童趣的天真與快樂。或許這正是成人世界與孩子世界的不同吧,他們可以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卻又有着完全不同的行事方式和內心世界。而那種蘊涵着時代氛圍的快樂與悲切,溫馨與峻厲,表現在畢飛宇的筆下,既帶有一絲莊諧並出的格調,亦形成了一種反差極大且極具張力的閱讀效果,讓人在爲那個過去的時代、爲一代人的命運唏噓、感嘆的同時,卻又感受到一些童年時光的美好和珍貴。

不過,儘管孩提時代有很多不愉快的回憶,但畢飛宇仍然以溫馨的筆墨,津津有味地講述着自己兒時的生活,講述着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有趣往事。比如游泳,沒有哪個孩子是真正學過的,但是人泡在水裏,居然划着划着就會了;比如坐在桑樹枝上,用紅領巾裹住腦袋吃桑葚;比如看母豬喂崽,感受豬媽媽喜氣洋洋的熱鬧懷抱;比如深秋時節去水邊採集蒲葦棒,在冬天的暴風來臨之後,打一場男孩子之間“雪雨腥風”的戰爭。另外,還有過年的期盼,吃肉的等待,看露天電影的興奮,如此等等。畢飛宇以自己的經歷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簡單,並不意味着單調,因爲沒有玩具,身邊所有的一切都可以成爲玩具;貧瘠,並不意味着卑微,儘管生活貧瘠,但每一天都可以過得充實飽滿、興高采烈。

正像畢飛宇所說的那樣:“如果你的啓蒙老師是大自然,你的一生都將幸運。”所以,儘管兒時的畢飛宇生活在一個物質貧瘠的年代,但承蒙大自然的造化,他以心靈所感受到的世態人情卻並不寡淡--不僅不寡淡,反而蘊涵着一種意味深長、耐人咀嚼的況味,成爲他終生取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堂吉訶德》讀後感14

這個名字一開始我就很熟悉,但對全書內容並不瞭解,所以更激發了我讀下去的願望。

從網上我瞭解到《堂吉訶德》原名《匪夷所思的拉曼查卻士堂吉訶德》, 作者是塞萬提斯。主要描寫和諷刺了當時西班牙社會上十分流行的騎士小說,並揭示出教會的專橫,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困苦。《堂吉訶德》問世以來,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堂吉訶德的名字在不同歷史年代,不同國家都流傳着。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爲自己終生爲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皁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臥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爲它只是一部庸俗之作,主人翁的神經質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爲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爲太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爲、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並且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

有人說堂吉訶德是一個“永遠前進的形象”。堂吉訶德的名字已經變成一個具有特定意義的名詞,成了脫離實際、熱忱幻想,主觀主義,迂腐頑固,落後於歷史進程的同義語。堂吉訶德的形象在今天仍保持它的意義。《堂吉訶德》中出現了近700個人物,描寫的生活畫面十分廣闊,真實而全面的反映了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西班牙的封建社會現實,揭露了正在走向衰落的西班牙王國的各種矛盾,譴責了貴族階級的無恥,對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我想:正是這個原因促使這部作品被世界54個國家和地區的一百名作家推選成爲最優秀的經典文學名著。

《堂吉訶德》讀後感15

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把自己公衆號裏寫的一篇《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又看了一遍,知道了閱讀一本書時,你需要問自己四個問題:1、這本書的主旨是什麼?2、這本書的結構是怎樣的?3、這本書有哪些東西是作者還未解答的?4、這本書與你何干?這是非常有必要問的四個問題,否則你讀這本書是爲了什麼呢?

來說說堂吉訶德里面的兩個最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徵和處事原則和思想。一個就是堂吉訶德自身,一個是他的侍從桑喬。

堂吉訶德是一個勇敢、正直、善良、有同情心、慈悲心的人。對於世界他有自己的一番理解,在他眼裏,世界就是他看到的樣子,但是他同時又有點自欺欺人,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人。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別人很難打破,他自踽踽獨行,不理會世人的眼光。堂吉訶德又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他對婚姻、對愛情、對教育、對文人武士都有自己堅定又很有道理的看法,論述起這些來頭頭是道。作者似乎是要借主人公之口來表達自己對這些話題的看法。

堂吉訶德是一個行動派,是一個說走就走,說幹就幹的人,他敢自己一個人上路,踏上騎士冒險征程,是非常有勇氣的,他的騎士之旅是豐富多彩的,因爲見識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從旁觀者看來應該是對他羨慕不已的,儘管他總是被弄得狼狽不堪,帶來很多笑料,但是相信很多人其實還是羨慕的,因爲這樣的經歷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的。

桑喬,是一個有慾望的人,但是是希望通過別人去實現自己的慾望,是一個把成功寄託在別人身上的人,不會自主決定自己的命運,他其實是一個得過且過的人,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普通大衆,是一個再現實不過的人。也是一個樂觀的人,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堂吉訶德到了後期開始變得悲觀,變得沒有那麼威風凜凜,尤其是在被白月騎士打敗之後,這是一個關鍵的轉折,而他在公爵和公爵夫人的城堡裏待了很多天的那段時間裏,他其實已經開始比之前少了意志,因爲在那個城堡裏他幾乎什麼都不用幹。

堂吉訶德始終守着對杜爾西內亞的忠貞,這一點真的是讓人非常佩服,一點都不爲阿爾蒂西亞所動。

堂吉訶德是理想主義者,而他所代表的騎士精神其實都是偉大而值得推崇的,但是作者偏偏要以一種讓堂吉訶德難堪,讓人覺得滑稽而諷刺的手法去表達他所想要傳達的這樣一種精神來諷刺騎士精神傳承的不易。不是騎士精神有問題,也不是堂吉訶德有問題,而是這個社會有問題,社會被封建所腐化,被世俗化,所以才容不下堂吉訶德的正義、勇敢、善良、公平。

我總算是看明白了作者想要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