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活法》讀後感14篇[精華]

讀後感1.3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法》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法》讀後感14篇[精華]

《活法》讀後感 篇1

起初對於這本書,我跟很多人一樣帶有牴觸情緒,粗略翻看目錄,以爲是空洞、做作之談,差點對其產生嗤之以鼻的態度。靜坐閱讀幾篇才發現書中闡述的道理大多我們都有接觸,只是作者從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分析。作者將苦難看做考驗,看做機會,爲之奮鬥,將有限的人生綻放光彩,這個過程就叫做磨練。

感想自己畢業工作近三年,所經歷的事情雖跟作者不好比擬,卻也從中看到自己的努力、進步,從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到會一項,再更多,爭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從中不斷提高自己。在這裏我要特別感謝公司提供了這麼良性、優秀的工作氛圍,從進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感受到身邊的很多管理員都很優秀,特別有想法,久而久之對我來說行程了一種無形的壓力,感覺自己不如別人優秀,嫌自己成長地太慢,在這樣一個環境裏我唯一想做的就是快速成長,讓我自己變得更優秀,緊跟上那些我認爲優秀的人。

切斷蠱惑人心的“三毒”一篇中有一句讓我印象特別深刻,說人生存必不可缺的動力之中,卻含有陷人於不幸、甚至死亡的毒素。粗一看會以爲是誇誇其詞,仔細閱讀發現他所闡述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要對各種事情做出判斷,這時一瞬間的第一反應,往往出於本能,即我們常說的慾望,所以往往做的決定是不合理的。所以在做出結論之前,應先設置個“理性的緩衝器”,使判斷不是基於單純的慾望,而能更多的接近月理性。

這個論述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項目部一個保潔員的事例(**公寓項目部)。由於本項目當時接手近一個月,護衛隊伍已組建完成,工程方面也有完善的運行方案,我們更多的精力以及難點是組建保潔隊伍,提升服務品質。前前後後有試用過的保潔人員也一度達到高峯,其中一個人的流失讓我至今覺得遺憾。這名保潔員姓王,東北人,性格非常直爽,安排任何工作都能利索完成,當然質量有待提高,不過從“德重於才”的角度來看,這個人的工作態度是好的,即“德”是完全達標的,至於“才”就是他的保潔技能,是可以通過不斷培訓加以提高的。

保潔人員進樓定崗一週後我和項目經理經過巡視,一致認爲目前的保潔效果不能達到甲方的要求,於是決定召集所有保潔人員,參觀每個人的崗位,在崗位上再對他們詳細傳達各項目保潔標準,同時也讓他們瞭解其他團隊成員跟自己對比有哪些做的.好的地方,同時又存在哪些不足,取長補短,以達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基於這個出發點,我在第二天上午下班前半個小時,實施了這項計劃,僅僅是出於老王的崗位離辦公室近這個私慾,我就選擇了從這個區域開始點評,當然我事先心裏完全清楚老王的保潔質量不高,自然他的工作成了我的反面教材,在點評還沒結束時,老王向我提出了辭職,瞬間我提醒自己冷靜處理這個事件,其他成員在看着呢,同時也意識到這個方案的不合理性。其實我們想讓他們提高的思路是對的,但是方法不對,錯在不應該在整個團隊人員面前指出某一個隊員做的有多麼多麼不好,我們應該在團隊中挑選一名做的好的作爲典型,形成一種良性引導。

之前有聽到的一個銀行培訓識別假鈔的事例,在培訓新員工時只讓他們接觸真鈔,當他們在崗位上遇到假鈔時會一時間反應出這和我之前接觸的真鈔手感不一樣,反之判斷就是假鈔。這個方法用在保潔團隊運行上也是可行的,我不斷地向其他成員推崇典型隊員的工作方法、效果,久而久之就成了其他人的工作標準,努力方向。還有一個很經典的木桶原理,決定木桶容量的從來不是最長的那根木頭,取決了最短的,在我們項目的保潔團隊裏各種各種的人都有,但是我可以很自信地講優秀的人過半,讓這些優秀的人每天通過自己的工作一點點地良性引導其他員工,從而提高整個團隊的服務品質。

《活法》的精髓是越接近真理,道理越簡單,我所寫的讀後感概括成一句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活法》讀後感 篇2

蓄水池儀式的當天晚上,我給父親打了通電話,除了聊聊大家的工作、生活近況以外,父親極力的向我推薦這本書,他說這是一個成功企業家與他交談時所推崇的,覺得對我應該有幫助和提高,於是我在網上買了這本書——《活法》。

這本書作者是稻盛和夫,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京瓷公司、KDDI公司的創辦人。他說:“在70餘年的人生中,我不斷的思考人生的意義,就是人的正確的‘活法’,也就是人應有的生活態度。”我每晚躺在牀上,總結一天得失的同時,通讀了這本書的一些理論和觀點,讓我收穫到了許多。

人生的意義在於磨鍊靈魂。在前言裏看到這句話,覺得太空洞,太普通,說了等於沒說。差點因此對這本書形成了嗤之以鼻的態度,看完前言之後,才深知並非誇誇其談。把苦難看做考驗,看做機會,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我們降生在世界上,經受各種風浪,嚐盡苦樂,直至停止呼吸前,我們都在不懈的,頑強的奮鬥。感想自己畢業工作已近2年,不管是在武漢也好,天津也好,自己在工作過程中確實是一直在接受磨鍊,從開始的什麼都不會,到會一項,再到會很多項,我每一天都在付出真摯的努力,爭取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的好,從中我不斷的學到新東西,獲得自己的被認可感和成就感,其實就是磨鍊的過程。

僅知道不行,貫徹落實才有意義。凡事“知易行難”,這裏作者舉了一個例子,京瓷公司發展剛具規模的時候,董事因公外出是配備專門車輛的,但有一天,總務臨時把車配給了一位因公外出的營業部長,當時有位董事下班要回家,聽說車派給了營業部長,就勃然大怒道:一位營業部長憑什麼配車?作者聽了以後把這位董事叫過去說:不是因爲董事有什麼了不去才配備公車,準備專車是爲了讓擔負重要工作的人不必爲交通工具等雜事費心,以便把心思集中在工作上。一個時間一到就要回家的董事,有什麼資格向在外忙碌奔波的部長髮火?有些事情,就是這樣,道理很淺顯,但人往往一登高位,對理所當然的事情就變得視而不見。在我的工作中同樣遇到過這種狀況,做人力發展專案的工作,往往前期規劃和評覈機制都做的很完善,與各個部門溝通,大家也知道這件事做了對績效都有所幫助,但到真正貫徹落實和追蹤的時候,大家又是相互推諉,最後不得不採用一些硬性的指標,如每個月提交表單數據、留存相關單據等方式來督促執行。這樣執行的動作是有了,但實際所達成的績效卻往往離預期效果甚遠。所以在任何問題上,不僅只是知道,更重要的是把知道的貫徹到行動中去,這就是所謂的執行力,所以在後期的工作改善中,我需要的是與各個部門及單位去好好溝通,着重監督和強調各種事項的落實,將“知道”變爲“做到。”

不到現場流汗什麼也學不到。“體驗重於知識。”可能對這句話的觀點各持意見吧,大部分人認爲知識和實踐各佔一半,但對於我個人的體會,體驗更爲重要(當然並不是說知識不重要)。追根溯源,知識都是人們在體驗中總結出來的,像副總開訓的時候所講,可能你大學學的專業現階段的用處並不多,但隨着經過與體驗,知識能力的提升,專業知識總用的到。可能我體會比較深吧,我不是人力資源相關專業,亦未參加過相關培訓班,畢業後有幸接觸到了人力資源行業,在2年工作中,我接觸並努力去學習各類人資活動:招募、考勤、合同、人事異動、檔案管理等。雖說不能算專業專精,但是對這些基本工作還是能勝任的。只有親身參與的活動才能算是寶貴的財富。讓我想起在年初規劃《作業員選育用留專案》時,因專案內容的原因,與生產訓練部門經常溝通,當談及生產線場管理的許多問題時,我聞所未聞,因此只能在旁邊做筆記。生產訓練主管對我說:想把這個案子做好,你必須瞭解生產線的具體情況。於是我立刻變成廠區的“小記者”,通過以前做招募的人際關係,“採訪”了生產線的科長、組長、技術員,以及經常與線上的幾個作業員聊天,才發現,很多東西不是坐着想成的,必須得到第一手資料,加工、整理,思考後,纔能有最大的收穫。

《活法》讀後感 篇3

第一句,首先是(作者勵志名言)“吾等定此血盟不爲私利私慾,但求團結一致,爲社會、爲世人成就事業。特此聚合諸位同志,血印爲誓。”——稻盛和夫。頓時感覺有種生逢亂世,與衆人歃血爲盟的英雄豪氣。不爲私利私慾,剛讀之際,覺得不可能。熟話說: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人們打拼,莫非爲了財權。但求二字道出了定血盟的目標。尤其是看到文章後面,更能體會稻盛和夫先生所言非虛,句句皆真情實感。崇拜欽佩之情悠然而生。

正文第一句,也是第一段:身居亂世之中,重新審視“活法”。猶如大地驚雷,轟然驚醒夢中人。在烏雲密佈的天空中劈開一個火閃,剎那間猶覺一股電流充斥全身每個細胞,感覺太對了。就好像心裏有某個想法,一直沒有跟人提及,也一直沒有跟自己講。一直懵懵懂懂,渾渾噩噩,突然之間好像有個上帝之音跟你講話了,猶如夢醒後起身坐於牀上,尚有三分未知。身居亂世之中,這是個什麼樣的亂世呢?亂者,手忙腳亂,紊亂,忙亂,心亂如麻,交通亂,股票市場亂,工作情緒亂,頭髮亂了。人們的心靈已經太久沒有得到安寧,太亂了。忙着賺錢,忙着應付工作,忙着應對生活煩瑣事。但是,大家忙亂過後還是忙亂,理不出頭緒,摸不着頭腦。在緊張都市節奏的強壓下,亂,太亂了。靜,平,穩,安,諧這五個纔是我們需要的。因此,要重新審視活法。看看活着的意義是什麼,怎麼樣去活纔算是活,什麼樣的活法纔算沒有白活。

人類活着的意義、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對於這個最根本的疑問,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煉靈魂。許多人說活着的目的是爲了錢,爲了權,爲了名。其實這些都是過眼雲煙,當歲月蹉跎,百年之後,這些又算什麼呢?一切都是過眼的雲煙,虛幻得如浮雲般。但是多少人爲了他們殫精竭慮,也處心積慮,不顧一切爭名奪利,到頭來一場空。人們說:方向不對,永遠無法到達彼岸。人要過得幸福,只有把活着的意義參透了,纔會真正的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心存感激之情。追逐錢名利之徒,猶如追日之夸父,安能追上。所謂慾壑難填,永無休止。當有天發覺自己已經太累的時候,可能雖有物質許多,但是否真的感受到快樂。提高心地,修煉靈魂。這八個字真是經典,人最大的快樂就是提高心地,即不斷從每天的生活中學到新的方法、哲學、思想、創新,不斷的超越自己。靈魂,需要修煉,現在雖然看不見,但是又無時無刻不影響着你,影響着你對客觀世界的反應。身體某天會消逝,但靈魂卻會永恆。沒有靈魂的人,只是行屍走肉。一個有魅力和魄力的人,就是因爲在靈魂深處有着金子般的氣質,所以,修煉靈魂,亦是重中之重。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爲此,不屈不撓地工作、勤勤懇懇地經營、孜孜不倦地修煉,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就是這樣確確實實地存在着。每天勤勤懇懇的工作,孜孜不倦,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心地和修煉自己的.靈魂,我們就會一天比一天更充實和快樂。勞動對人類來說是具有更深遠、更崇高的價值和意義的行爲。勞動有戰勝慾望、磨鍊精神、創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簡單地獲得生存所需糧食。獲取生存所需的糧食只不過是勞動的附屬功能而已。

必須“極其認真”地過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次,萬萬不能浪費,要“竭盡全力”、毫無疑問,全身沾滿汗水和泥土、堅持勞作的“田間的精進”,已經潛移默化,紮根於內心,陶冶了人格、砥礪了精神,人品也達到了更高境界。真摯、認真地活着——繼續這種看似樸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將舊貌換新顏,變成非凡的人。要課以自己比他人更爲艱苦的人生,並不斷嚴格要求自己,這是必不可缺的。努力、誠實、認真、正直…。嚴格遵守這些看似簡單、容易的道德觀和倫理觀,並把他們作爲自己的人生哲學或人生態度的不可動搖的根基

這些語言都讓我深深的反思自己,又讓我深深慚愧。審視活法,我們得爲之而改變,像老鷹重生,鳳凰涅槃一樣,脫胎換骨,改變過去不好的生活狀態和心態,改變過不不對的生活方式和方法,改變自己不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真正這樣,方能重新活出活法!

《活法》讀後感 篇4

12月中,終於收到《活法》一書,到樊登讀書聽此書,並通讀全書,不由感嘆:稻盛和夫的思想境界,真的有種大道至簡的味道。

人到底爲什麼而活?稻盛和夫先生開門見山地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提升心性,磨練靈魂,什麼叫提升心性,磨練靈魂呢,就是爲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或者帶着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這是我們從出生到死亡的這個過程當中,改變最多的東西是我們的靈魂,當我們的靈魂能夠變得更純粹,更美好,我們人生的意義就已經實現。其中我最喜歡磨礪心志的"六項精進",還有兩個公式。

第一個公式是第8頁的人格=性格+哲學。,如果說性格是天生的東西,記憶裏邊兒帶來的東西,那麼哲學就是我們後天逐步一點一點養成的東西。什麼是哲學?人何爲正確,就是什麼樣的.人,纔算是一個真正的人,什麼樣的事兒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這種評判的依據就叫做哲學。所以,我們從小到大被教育的,比如說不可說謊,不可給別人添亂,要正直,不貪心,不能只顧自己等等,無論哪一條,都是我們在孩童時代就被別人不斷教育的,這就是最簡單的哲學。如果我們能夠依據這些最簡單的哲學來判斷我們的人生,來決定我們該做這一件事兒,還是不該做那一件事兒,我們的生活會簡單很多。但是我們往往隨着人生不斷的成長,決定我們做一些事情的依據,不再是這些最簡單的哲學性規則,而是社會的慣性。是別人都在怎麼做,現在的潮流是什麼,怎麼樣賺錢來得更快。你會發現,當你背離了那些哲學以後,我們往往走偏了。哲學是可以改造我們的性格,並實現我們更上層次的人格。

那麼第二個公式就在13頁: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能力重要嗎?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能力有高有低,但它起碼是零以上的分值,可以後天彌補。人的熱情度是不一樣,一定是喜歡燃起熱情。我們經常在領導力培訓裏提到團隊中有三種人,哪三種人呢?就像三種柴火一樣,第一種是點火就能燃燒的,叫可燃性物質。第二種呢,是點火也燃燒不起來的,不燃性物質,第三種是靠自己就能燃燒的自燃性物質。

希望我們在工作中能夠做自燃型的人,也就是在漩渦中間去工作,如果你希望在團隊中凸顯出來,被老闆看到你是一個能幹的人,最有效的方法是跳進漩渦當中去,什麼事兒最難,什麼事焦點,我就去做什麼事兒,攻克難關。就算你做不到是一個自燃型的,有吃苦精神的工作者,你也應該做一個可燃性人,當別人跟你說希望你努力之後一定能夠做到。而不燃型,就是別人再怎麼鼓勵,你再怎麼帶着他一塊兒做,他都沒勁兒做不起來。這時候,普遍認爲這種人在團隊當中是很危險,需要特別留意。今天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某週六帶女兒去參加鋼琴演奏會,有一位奶奶近70歲,穿着大紅長裙落落大方上臺演奏《梁祝》,指法嫺熟靈動,樂曲如行雲流水,我們都猜測學琴至少多年,後期得知紅奶奶正兒八經學琴也就半年時間,獻花謝幕時紅奶奶就總結一句:我學琴就是喜歡,所以每次都陪孫女去學琴去請教老師,天天和孫女搶着練琴,所以自己和孫女進步都特別大!此事兒對我們觸動很大,真正應了書裏85頁那句“喜歡燃起熱情”。

繼續說這第二個公式,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思維方式是有正負之分的,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出了問題,他的想法是負面,你會發現他前面的能力和熱情越高,他做事錯誤的可能性越大,例如希特勒,能力強熱情高,但當他的思維方式完全錯誤的時候,它會成爲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劊子手。在生活中,我們不會像法西斯主義那麼嚴重,但是如果你是一個負面心態的人,你可能會違背最基本的人生價值觀。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是正確的思維方式呢?稻盛和夫先生認爲首先你得敢想。你得敢想那些美好的,正確的,非常絢麗多彩的未來。然後你得做,此時此刻做好當下的這一件事,這時候你會發現你的心情其實變得很愉快,這就是正面的狀態。稻盛和夫先生解釋什麼叫心想事成,就是你極度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所產生的效果,去想象一個有顏色的未來,極度認真地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和要做的事兒,這就是敢想堅持做,就一定會心想事成。

當然,所謂活法是別人的活法,你活不成別人,唯有努力學習別人的幹法,才能活到別人的境界。

《活法》讀後感 篇5

20xx年1月27日,“三友繼電器”訂閱號正式啓動推送學習與發展知識文章。首本枕邊書推送的是當下被喻爲心靈雞湯的熱門書籍——《活法》。

《活法》與衆多心靈雞湯類書籍略有不同,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該書高度總結了稻盛和夫先生的生活、工作、企業經營等方面的經驗,從而更加貼近現實,或者說,更加“落地”。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爲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公司都進入了世界500強。

在日本四大“經營之聖”(另三位分別是松下公司的創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創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中,他是年齡很小的也是目前在世的一位。

20xx年2月1日,78歲的稻盛和夫在全世界的矚目下正式出任破產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長,在運用了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後,奇蹟很快出現。到20xx年11月,日航的盈利已達1400億日元,全世界爲之驚歎。

《活法》是稻盛和夫經典著作之一,是風靡全球的超級暢銷書。讓無數人在迷茫時代找到活着的意義,修煉靈魂,保護美德,瞬間激發自身潛在的偉大力量。

已經記不清這是我第幾次閱讀《活法》這本書,但此次再度溫故知新,再度總結,再度思考,卻是再一次從書中的許許多多發自肺腑的字裏行間中深受觸動。

此篇,和大家分享對“心想,事成”的感悟。

我們從小就學會一個叫“心想事成”的成語,逢年過節或生日等祝福時總會把“心想事成”作爲祝福語一併捎上,猶如錦上添花般脫口而出。但其實,我們的內心裏也許並不以爲然,似乎總覺得這個成語在更多的時候只代表希望,似乎並不能真的“心想”,事就會成,因而也就慢慢地對其喪失了念力。

《活法》中,稻盛先生給“心想事成”作了一番新的闡釋。

“心不喚物,物不至”,只有自己內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將它呼喚到可能實現的射程之內。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只有主動追求的.東西纔可能到手》

確實,縱然“心想事成”已變成一個祝福,但是,倘若“心不想”,又如何會“事成”?

心有所想,纔會構思計劃;

願望強烈,纔會付諸行動;

行動縝密,纔會夢想成真。

如果內心都不予呼喚,方法也就不會來,成功也更不會來。

那麼,願望應該強烈到何種程度呢?

願望強烈的程度,促使你睡也想,醒也想,一天24小時不斷地思考,透徹地思考。抱着這樣的願望,如果從身上某處切開,流出來不是血,而是這種“願望”。

——《睡也想、醒也想,持續強烈的願望最重要》

朋友,回想下初戀那段時光,你可曾腦海裏總會反覆地想起那個他/她?是否睡覺前也想,起牀時也想,吃飯時也想,走路時也想,發呆時更想?這種想念,正是稻盛先生所說的——睡也想、醒也想,持續強烈的願望。這種持續強烈的願望,也可以叫“起心動念”,它代表着我們的一切初衷,強烈的起心動念,驅使着我們不由自主地去行動,去一步一步實現,最終真正的“心想事成”。那麼,我們的初衷到底是什麼?我們的起心動念是什麼?這非常值得深思。

若你還沒找到,那麼,不妨停下來,靜下心好好思慮一番。

冷靜思考,我們的內心何嘗沒有那麼一個夢?何嘗沒有那麼一兩件想要做的事?只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還沒有成功,關鍵都只在於心中的這個念想是否足夠強烈到我們願意堅持、願意鍥而不捨直至實現罷了。

“樂觀構想、悲觀計劃、樂觀實行”,這是成就事業、變理想爲現實時必須的態度。

——《成功需要縝密的計劃和精心的準備》

成功是需要堅持的,首先要有目標,也就是心中要有所想,然後制定一個“悲觀”的詳細計劃,事無鉅細地考慮到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情況以及後背方案,然後樂觀地堅持到底,那麼,我們終究可以“心想事成”。

《活法》讀後感 篇6

終於讀完了公司推薦的稻盛和夫的《活法》,感受很深。有些理念以前雖然有所理解,但在這本書中給了我更深,更細,更有內涵的的啓發。《活法》這本書,非常質樸,不管是思想還是描述。

相信自己——讓夢想清晰可見

《活法》裏說:“讓你的夢想清晰可見,夢想就一定能實現”。所謂的清晰可見就是在腦海不斷想像成功後的樣子,模擬取得成功的每一個步驟。如果能在腦海裏清晰的刻畫出來自己成功的樣子,以及成功帶來的好處,那麼你的目標會變得越來越明確,奮鬥也有了動力。當然憑空幻想成功肯定不能成功,還需要清晰的看到自己達到那個目標必須付出的努力和將會遇到的困難,做一個詳細的計劃,把困難儘可能的細化,想好克服每一個困難的辦法,可能有些困難以自己目前的能力比較難克服。但是我們也不必氣餒,相信自己的可能性,即使我現在不行,但是我努力!將來我一定行!這樣你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標。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反觀過去的自己,對明確目標及計劃都不夠明確。每次都對自己說要努力、要進步,然而行動上卻不夠積極,不夠大膽,所以要學會經常的思考,樹立遠大的夢想並鍥而不捨的努力。思考至關重要,可是該怎樣努力呢?從來沒有規劃過,空洞的語言往往缺乏說服力和執行力。希望自己以後不斷給自己制定一系列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然後一步步去實現它。譬如,看一本書,規定好看完的時間,每天看多少。然後第二天再總結第一天看了哪些,這樣就可以每天督促自己。看完這本書後再寫下自己的收穫,是不是實現了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工作中也一樣,給自己制定個明確的目標,圍繞着目標去做事,並學會經常總結自己。也可以在身邊尋找學習的榜樣,我是個做事缺乏思考和做事不夠大膽的人,多看看別人做每件事情的態度及方法,假如把事情給我來做我又能做到何種程度,離他們的差距有多遠,我如果再考慮周全一點再努力一點是不是也可以達到他那樣的`要求等等。

當然改變自己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貴在堅持,切忌再秉承以前那種三分鐘的熱度後又把當初的豪言壯語拋到了腦後的惡習!讓自己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就能一步到位的現實。不能一次的失敗就自責不已,就說放棄。允許自己不斷犯錯,反省和改正錯誤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我們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也得到了磨礪和昇華。努力過,即使不能盡善盡美,但無怨無悔!

工作的態度——“熱愛”是點燃“激情”的火把

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做能夠自我燃燒的人。熱愛點燃激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是很多時候,很多人對自己的工作還是無法做到熱愛。曾經迷茫了一段時間,覺得工作特別枯燥無趣,怎麼也提不起興趣,也就沒有心思放在工作上。其實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沒用心把工作做好,這樣就沒有進步,也缺乏成就感,沒有成就感就越對工作失去了興趣。

人如果能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固然再好不過,

但生活中有太多不遂人意的事情,作爲一個社會人,我們切忌任性、對事情采取消極逃避的態度,這樣你永遠無法長進!對生活對工作我們必須持有的一種態度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你做了,就用心、竭盡全力去把它做好!專注於自己所做的事情,你才能享受到整個過程中的樂趣,也只有專注才能做出業績,當你在某一個崗位或者領域做出成績了或許會產生興趣,也就有了積極性,就不斷會有喜人的收穫,這樣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在這裏再一次對自己說,別把工作當成一種義務式的勞動,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端正好自己的工作態度,讓自己在工作中不斷的成長!

很多時候我們說起道理來能夠侃侃而談,而重要的是要把這些道理貫徹到我們的行動中去!這樣纔有意義!《活法》不是要我們一味去尋求該怎樣去活,而是踏踏實實過好每一天,今天比昨天有進步!

《活法》讀後感 篇7

很久很久沒有看書了,也很久很久沒有寫文章了。感覺最近自己章法有些亂,靜不下心來,今天突發興致看了一本書,稻盛和夫的《活法》,內心稍稍平靜了一些,有了些許感概。加上晚上一個人去喝點小酒吃點燒烤,觀察周邊的人事物,竟然感性起來,生出了很多感悟,也重新喚起了我對於一些真理的重視。

其次是精進。光是投入並不足夠,還需要每天給自己一個提高的動力。做事情原地踏步,事情就會毫無進展。做人也是一樣,如果不積累每一點小的收穫,人也會沒有進步。沒有進步就意味着被淘汰。進化論家喻戶曉,就連人體構造這樣的客觀事物都能夠隨着環境改變而進化,人的主觀思想如果固化不前,被社會所淘汰是遲早的事。如果你貪圖享樂,懶惰遲鈍,進步便是一種壓力。但是如果你能夠克服自己的心理舒適區,願意做出改變,改正不好的,吸收優秀的,你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最後便是向善。做善事總是能帶給人一種人格得到昇華的感覺。每次掏出幾塊錢給街邊的老人一些施捨所獲得的精神層面的快感是很多事情所無法比的。我想從這一點引申到期望的作用上。期望,這裏指人對於一件事物發展狀況的預期。預期對人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今天我走在一個通道里,那裏一直都有一個扶手輸送通道。以往這些輸送通道一直都是正常運作的,今天有一段通道因故停止運行,當我走上去的瞬間,我差點栽了個跟頭。因爲我已經有一個非常強烈的預期這個通道會滾動,所以我本能得做出它會動的措施。其實並不是通道導致我栽跟頭,而是我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走路的重心導致的。回到向善的話題上,我們從一生下來受到的教育都是以善爲美,這影響了我們整個的心理預期,當做出認爲是向善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可以體會到與預期相符的美好感受。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人生的意義。人的`一生幾十年,其實不管你選擇怎麼樣的路,都是一生,你並不會比別人多活多長,更不會死後享受更高的待遇。每個人生來的時候或許是不一樣的,各種條件已然迥異,但是在死去的那一瞬間,一切歸零,萬物皆如此。我認爲人生所追求的意義是內心的平靜,即inner peace。當你真達到這種境界的時候,你的生活不再紊亂,你的脾氣不再暴躁,你不會覺得在虛度人生,也不會整天爲了所謂的前途焦躁不安。如何達到這種內心的平靜?投入、精進和向善便是通往內心平靜的道路。有什麼可以比讓自己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並在不斷進步,不斷感受向善的美好而更能給人內心的平靜呢?

但是《活法》這本書卻沒有強調真情的重要性。這也是我以爲這本書最大的缺陷所在。書中強調的與人友善我是同意的,但與人友善和真情並不能相等。人活一世,怎能離得開情?書中指出分析問題應該剋制自己的貪慾之後做出理性的思考。這點我也是認同的,但是僅就解決問題與就事論事上。人是感情動物,倘若情沒有得到應有的慰藉,人生也會留下巨大的遺憾,也無法達到內心的平靜。現代社會情義變得越來越稀薄,古人說天涯若比鄰,而如今卻是比鄰若天涯。晚上吃飯的時候看到隔壁桌的一家人,年輕的爸爸媽媽,幼小的兒子,還有他們家的保姆阿姨。整頓飯的過程中,年輕男女坐在桌子一邊,他們的兒子和保姆阿姨坐在另一邊。年輕男女自己吃吃喝喝,保姆阿姨一直在照顧小兒子。年輕年女吃飽喝足之後,開始想抱抱自己的兒子,但是兒子做出的反應確實讓大家始料不及,兒子掙脫他媽媽的手,回到保姆阿姨的懷裏。明顯看得出,他媽媽抱他的樣子很捉襟見肘,一點都不熟練,反倒是保姆阿姨,彷彿和小兒子很有默契。我不知道當小兒子回到保姆阿姨懷裏的時候,那位年輕時髦的媽媽是不是有一絲的淒涼感,會不會對自己人生的意義有一丁點的懷疑?作爲一個母親,自己的兒子卻不願意和自己親近,無論她賺再多的錢,也無法彌補這種心靈的鴻溝。《活法》一直在強調工作時投入的重要性,卻忘記告訴大家,真情也是人世間最珍貴的寶藏,沒有它,你也不可能獲得內心的平靜。

《活法》讀後感 篇8

《活法》——開啓了我走出迷茫的大門。

在過去的一年裏,我迷茫過,彷徨過,甚至是墮落過,我清楚只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動改變才能走出糟糕的境遇,但是每一次的努力就像是無用的掙扎,失敗告終,終是沒有改變自己的處境。在反思中,我努力去找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裏?也反問着自己:“我爲什麼而活”,“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元旦前夕,在王經理的推薦下我很幸運讀了這本《活法》,領悟了些其中的樸實但很實用的道理,藉此推薦給正在閱讀的你。

20xx年我感受最深的兩個字——經歷。

離開校園的生活,纔是人生真正的開始。

就在幾天前,朋友圈那些“我的十八歲”霸屏了,你呢?跟風沒?反正連我這不發動態不看朋友圈的“潛水員”也默默地去看了看別人的“十八歲”。感慨,連最小的九零後都成年了!我們九零後再說自己還是個寶寶好像不大合適了,也不能覺得有依靠就可以無憂無慮了,再也不能覺得自己是九零後就可以在父母的庇護下長不大了,再也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經歷就像個過濾器,讓積極樂觀的人成長,也篩掉消極悲觀的人;人生若不反轉,就沒有低谷。很多事,別人說的總是不深刻,如過眼雲煙,稍縱即逝;唯獨當自己經歷了,看清了,才真正能體會到迷茫的人生很痛苦。我們這一代人,生活條件總體是優越的;父母辛苦努力一生,爲的是讓我們遠離苦難,讓我們做喜歡的事,相信我們會比他們生活得更好,至少不會像他們那麼辛苦。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非也。空虛、迷茫困擾着我們。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好好地活着。“人爲什麼活着?”或者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位智者給了我們答案——人生的意義在於修煉靈魂。其方法我歸結爲以下三點:原則、工作、感恩。

原則——大道至簡。

做人做事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要依原則思考,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風向標。很多道理其實就是我們小時候長輩們或是老師跟我們講的道理,例如:不要撒謊、要正直、對人要溫和、自律、寬容、積極正能量等等,而這些質樸的道理我們應當踐行一生。我們很多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會逐漸淡忘一些美德,實在是不該,我很幸運自己從小就薰陶了中華傳統文化,我能不斷去學習和踐行這些傳統文化,並受用其中。

工作——精進。

毛主席說得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勞動最光榮”。我們不要等,不要靠,凡事都要自己去努力爭取,只有付出汗水的收穫才能使內心充實、滿足。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自古就有勞動致富的優良傳統,也正是有祖輩們的努力纔有了我們現在的小康生活,我們也應當繼承傳統,認真工作,造福子孫後代。

認真工作,應做到六個精進: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戒驕戒躁。

每天自我反省。

感謝生命。

行善積德。

摒棄感性所帶來的煩惱。

感恩——以利他之心生活,知足者常樂。

心懷感恩之心,只要我們活着就是幸福的,我們要學會感恩這一切。打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要懂得感恩,要知恩圖報。媽媽也經常跟我講她曾經受人恩惠才得以在北京生存下去,後來她也將這份恩一直記在心裏並且適時回報,現在她也會時常去幫助那些困難的人,樂此不疲,在她身上我能看到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以利他之心生活。這樣的人越來越珍貴,我也希望身邊能有更多這樣的人,只有這樣,世界纔是充滿愛的。

知足常樂,人不可被貪慾侵蝕內心。處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內心的寧靜是彌足珍貴的,我很羨慕那些生活樸素但是洋溢着幸福的家庭,同樣也感慨那些擁有很多資產但是破敗的家庭;知足常樂,人的內心纔會更加容易滿足,生活纔會更加快樂。

讀了稻盛和夫的書,我才感覺自己並不孤獨,並不是特立獨行,只是自己堅持的優秀的品質別人不具備罷了。相信自己真的很重要,餘生,加油!

《活法》讀後感 篇9

《活法》的作者是被譽爲日本經營四聖之一的稻盛和夫,活法讀後感。這本書被譽爲日本21世紀勵志第一書。《活法》的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和佛教,結合稻盛和夫經營的經歷與感悟,形成了一個思想體系,讓無數人在迷茫的時代找到活着的意義”。

稻盛在書的開頭就進行了“活着的意義”的探索,“我們的社會爲什麼籠罩在如此令人窒息的低氣壓中?那是因爲很多人茫然不知生存的意義與價值。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對於這個極基本的.問題,我依然要說,‘在於提升心性,鍛鍊靈魂’。如果你問我:‘這一生所爲何求來?’我會毫不猶豫,且不帶一點驕傲地回答:‘我是爲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來。’”讀至此處,隱隱感到“大道至簡”的力量。

可是,生活總有那麼多隱隱的痛,否則爲什麼很多人想回到童年。的確總有些阻礙我們變得“更好”的事情,憑什麼唯獨我要承受這些苦難?因爲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書中稻盛和夫給了另一個視角作爲解答,這是一個鼓勵人們主動反思的積極視角,即有關“苦難現象”的因果分析——“這是因爲你先認定了‘人生無法盡如人意',纔會導致事情成真,不是嗎?從這個角度說,無法盡如人意的人生,根本就是實現了自己原先的預期”。這個邏輯的深層次分析,他認爲:“一個人的人生直接受到自己想法的牽引,自己遭遇到的事情,其實根本是內心所產生。”他甚至把疾病也歸類於這些遭遇中。稻盛以自己年少時體弱多病爲例,發現“人內心深處有一塊吸引疾病的磁石,因爲內心的軟弱,疾病找上門來”。

人要想成功,必須內心有強烈的願望。只是一般的願望是不行的。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夠那樣就好了”,這是不夠成熟的想法,而應該是抱有強烈的願望,廢寢忘食地渴望着、思考着。全身上下從頭頂到腳尖都充溢着這個願望,就好比是身上劃破後流出來的是“願望”而不是血。必須有強烈的願望,堅定不移的信念。這是使事業成功的原動力。具備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夠成功,有的以失敗告終。其差別是什麼呢?人們往往容易把原因歸結於命運、運氣,其實主要是因爲願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熱度的差別而造成的。也許有人會搖頭認爲這未免太樂觀了。但是,廢寢忘食地渴望、思考並不是那麼簡單的行爲。你必須持續擁有強烈的願望,並不知不覺地把它滲透到潛意識裏去。

“一般人都把勞動看成獲得生活所需糧食與報酬的手段,認爲勞動的時間越短越好,工資則多多益善,其餘的時間要用來從事休閒活動,這樣的人生纔算豐富。抱持這種人生觀的人認爲,勞動是人人都不願意做而又必須做的事。”但稻盛認爲,工作對人類而言,具有更崇高的意義。勞動可以幫助人們戰勝慾望,磨練心性,培養人格,“換取生活所需只不過是勞動所附帶的功能而已”。由此他提倡,每一天都要以誠懇到“異常”的方式度過,用一種看起來傻的可以的態度,哪怕站在一個不可能的起點,也要長期堅持下去,並“奮戰到老天爺出手相助那一刻”。

書中除了通過個人經歷傳輸個體奮鬥心得,稻盛也十分提倡“以利他之心生活”。這裏出現很多依舊道理至簡的呼籲,讀來有似曾相識、卻久違了的味道。這些觀點依然真誠和讓人警醒:對待他人,“如果你有善心,地獄也會變成天堂”;除了利己,也要“讓他人也有利可圖”;利他不僅是個人信條,“‘利他'也是企業經營的起點”,而上升到國家和歷史層面,稻盛呼籲,“日本啊,要以‘富國有德'期許自己”,“別讓歷史重演”。到這裏,“活法”已包含個人,組織,國家,乃至文明,人類。

都說現在時代變了,觀念變了,但是我個人感覺無論怎樣變化,無論是男人女人都要有自己的活法,好好活着,離不開學習,離不開勞動,離不開家庭,離不開希望。那些在菜市場,在超市,在馬路擺攤,在飯館,在你不以爲然或者從來不曾注意的地方憑藉勞動,憑藉雙手憑藉勤奮,認真活着的人,讓我尊敬,雖然也許我從來不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

《活法》讀後感 篇10

現在的社會是個信仰缺失、盲目跟風、大衆浮躁的社會,說其病態也不爲過。如何在迷茫中保持清醒、擺脫迷茫,《活法》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示。

《活法》一書是一位成功企業家的生活感悟,我覺得作者並沒有講述其成功哲學的意思,而是講述他對生活本源的認識和感悟。對於我們普通讀者來說,我認爲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兩點:

一、讓處於迷茫中的人找到活着的意義;

二、認識到自身潛在的偉大力量。

如何實現這兩點重大改變呢?我覺得這本書的核心在於強調轉變思維方式,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

第一、如何認識每天的生活和工作?

美好的願望每個人都有,但實現願望的過程往往是更多的是平凡、單調,甚至是煩惱、挫折。如何客觀認識現實和願望之間的關係,需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視角,那就是接受並堅持每天的平淡與平凡,美好的願望是平淡累積到一定量時的華麗轉身。

要相信堅持的力量,因爲堅持的力量是呈幾何數級增加的.。

第二、建立個人人生哲學的重要性?

要成爲一個獨立思考、有判斷力的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正確價值觀,做好一個社會人和個性自我。只有這樣,才能成爲一個有判斷力、不盲從的人。

看《人與自然》節目,角馬成羣結隊行進中,當有一隻角馬遇險受驚奔跑時,其他動物本能地開始奔跑,隊伍頓成汪洋之勢。儘管這個比喻不甚恰當,但盲從之景以此形容恰如其分。

第三、活着的意義在哪裏?

我認爲:人活着的意義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1。作爲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很是不易,要不枉來一世,需要我們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理解就是最大化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挖掘自己的潛力,更多地領略和感受這個世界,如果能爲自己所處的時代記住,那當然是最最成功之人。

2。作爲社會人,我們有父母、親戚、朋友、同事,我們的喜怒哀樂、成功失敗影響着周圍的人,因此,能成爲一個能帶給別人積極影響的人,比給社會、他人造成消極影響的人更有意義。作爲一名企業員工,我們的工作業績給企業帶來更好發展,企業的發展會給所有員工帶來更多的福祉。

每一個人都潛藏着偉大的力量,這一點毋庸置疑,能否把自身潛在的能力挖掘出來,是人與人活的精彩與否的差異所在。如何實現呢?我認爲關鍵在於改變自我,改變自我首先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建立一種積極、正確的心態一定會爲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許多。

作爲一名企業員工,我認爲應該具備四種心態:

第一、感恩的心態

感恩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首先,感謝今天的平安和健康,這是我們快樂幸福的源泉。

其次,要感謝公司和同事。我們相聚到天潤,不僅僅是選擇的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更是一個展現自我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要感謝公司、包括公司的領導、同事,因爲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認可纔來到了公司,自己的這個工作平臺是由所有的同事搭建起來的,自己的工作成績關係到公司的發展和其他員工的福祉。

第二、簡單的心態

大道至簡,保持一點點單純,會活得更輕鬆,更有質量;

努力工作,專心做事,是我們生活的本真、幸福的源泉;

有一句話叫做“活在當下”,理解了這句話,你會活得更健康些。

第三、敬業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會有回報,暫時的失敗和不成功,是還沒有努力到老天爺感動的程度。

第四、空己

做個有職業精神的員工,工作時間內要放空自己,一切以做好工作爲依歸,工作上不夾雜個人感情色彩。如此,才能成爲一名合格高效的員工。

第五、利他

現今,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需要利他精神的支撐。經常能夠換位思考,過分自愛而不顧及他人往往容易導致失敗,提高自己的情商,摒棄狹隘,決定了成功之九十。

三星原董事長李秉哲說:“企業的成敗在於員工的素質”。因此,每一個員工都應該養成勤思、自省的習慣、培養積極寬容的心態,成爲一個優秀的員工,企業的成功就爲期不遠了。作文

《活法》讀後感 篇11

最近看了稻盛和夫的《活法》一書,覺得他從小就奉行的理念,很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隻要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一定可以有所作爲,成就一番事業。”

擱在今天,也許你並不覺得有什麼值得稱耀的地方。但是他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這一理念,他是一個努力踐行者。

他先後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他的學生中也有上百人的公司成功上市。

他還告訴我們:人生的修行並不需要脫離世俗社會,工作場所就是最好的磨鍊精神的地方。通過每天辛勤的工作,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時一定能夠獲得一個美好的人生。

而我們工作時,總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態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可以了。試問一下,這樣的工作態度,能把工作做好嗎?能得到上司的賞識,職位能得到提升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那怎樣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業績突出,並獲得一致好評呢?

首先,你要端正你的工作態度,不要再對工作敷衍了事,純粹就是爲了養家餬口,沒有一點熱情,你要把工作當作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來做。

第一、幸福工作經營法

稻盛和夫認爲,人生幸福的真正外在體現形式,就是工作。因爲工作本身能給予人們成就感和認同感。因此,所謂工作的價值,本質上就是人生的價值。

第二、工作即人生:工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1、正面思維等於持續的人格提升

正面思維會促使人們以積極、主動、樂觀的態度處理事情,使事情向着有利的方向發展。

正面思維使人們在順境中脫穎而出,在逆境中更加堅強。正面思維會變不利爲有利,變優秀爲卓越。

2、以完美爲目標就是無止境地追求內心的理想

人與人智力之間的差別很小,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差距的是努力、用心的程度不同。

在生活中,要求自己做到事事完美着實困難,但是如果你能把追求完美變成自己的第二天性,事情就變得輕鬆簡單很多。

3、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

每天堅持認真地、不遺餘力地工作,應該是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條件。

“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只有做到這點,才能擁有華麗的人生,才能成功地經營一個企業。

在這裏,我要說幾句,也許人人都知道“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但是事實上真正努力的沒有幾人,我們很多人是在打着努力的幌子,幹着偷工減料的活。

甚至包括我自己,看似在努力,但真正能將努力做到實處的沒有幾人。

4、從知識到見識,從見識到膽識

知識大部分是書本上得來的,基本上屬於理論範圍;見識是在知識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實踐;而膽識則是人的能力和魄力,是才華和知識的集合。

有膽量纔會有突破,有突破纔會有創新。然而倘若沒有知識和見識給勇氣打底,那勇氣只是匹夫之勇或意氣用事。而只有知識和見識,那麼只能紙上談兵或望梅止渴。

做一個有膽有識的人,不但要積累知識,增長見識,更要有必勝的勇氣和決心,有敢於挑戰的膽量。

5、能帶來真正喜悅的是勞動

爲了使事業成功,人生充實,勤勉是不可或缺的。勤勉就是指拼命工作,認真、努力、專心致志地工作。通過這樣的勤勉,人類就可以獲得豐富的精神和厚重的人格。

用勞動充實自我的人生,用勞動提升自我的價值,從勞動中獲得非凡的喜悅和快樂。

6、只圖安逸,就是不負責任的倒退

勞動是獲得心中快樂的種子。每天認真工作必定會得到巨大的回報,這會讓你享受到人生的快樂體會到時間的寶貴。

安逸和穩定只能帶來懶惰的思想,而不能給予人真正的動力和生活的樂趣。

7、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努力工作的背後隱藏着快樂和歡喜,正像漫漫長夜結束後,曙光就會到來一樣。歡樂和幸福總會從辛苦的彼岸露出它優美的身姿,這就是勞動人生的美好。

只有努力工作的人,纔有可能取得豐碩的成果,纔會得到賞識進而被委以重任。因此只有珍惜工作、努力工作的人才能體會到工作纔是最精彩的人生舞臺。

最後,付出總會有回報,與其抱怨命運,不如認真做事。用加倍努力的認真,去換取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人生。

每天進步一點,是卓越的開始;每天多做一點,是成功的開始。

《活法》讀後感 篇12

在讀《活法》 這本書,稻盛和夫除了希望大家把工作當做修行,還真沒要人打十二分精神投入事業。他用中國儒家和王陽明哲學思想管理企業,崇尚“敬天愛人”的精神,並非只關注金錢和利益。他在衆人眼裏無疑是成功的,他的企業他的管理模式他的思想影響了許多創業者。

如果說之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教會了我“原則”二字,而稻盛

和夫則教會了我升級版的“哲學”,生活哲學、工作哲學與經營哲學,其實都是可以融會貫

美好的願望每個人都有,但實現願望的過程往往是更多的是平凡、單

調,甚至是煩惱、挫折。如何客觀認識現實和願望之間的關係,需要我們有一個正確的視角,那就是接受並堅持每天的平淡與平凡,而後累計量變產生質變,美好的願望是平淡累積到一定量時的華麗轉身。

“要相信堅持的力量,因爲堅持的力量是呈幾何數級增加的。”

要成爲一個獨立思考、有判斷力的人,需要建立自己的正確價值觀,做

好一個社會人和個性自我。只有這樣,才能成爲一個有判斷力、不盲從的人。

看《人與自然》節目,角馬成羣結隊行進中,當有一隻角馬遇險受驚奔

跑時,其他動物本能地開始奔跑,隊伍頓成汪洋之勢。儘管這個比喻不甚恰當,但盲從之景以此形容恰如其分。

稻盛和夫先生也向我們闡釋了活着的意義。

作爲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來到這個世上很是不易,要不枉來一世,需

要我們活出自己的精彩,我的理解就是最大化實現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挖掘自己的潛力,更多地領略和感受這個世界,如果能爲自己所處的時代記住,那當然是最最成功之人。

作爲社會人,我們有父母、親戚、朋友、同事,我們的喜怒哀樂、成功

失敗影響着周圍的人,因此,能成爲一個能帶給別人積極影響的人,比給社會、他人造成消極影響的人更有意義。作爲一名企業員工,我們的工作業績給企業帶來更好發展,企業的發展會給所有員工帶來更多的福祉。

每一個人都潛藏着偉大的力量,這一點毋庸臵疑,能否把自身潛在的能

力挖掘出來,是人與人活的精彩與否的差異所在。如何實現呢?我認爲關鍵在

於改變自我,改變自我首先在於改變自己的心態,建立一種積極、正確的心態一定會爲你的人生之路助力許多。

而作爲一名企業員工,我認爲在書中學到了四種心態:

第一、感恩的心態

首先,感謝今天的平安和健康,這是我們快樂幸福的源泉。

其次,要感謝公司和同事。我們相聚到天潤,不僅僅是選擇的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更是一個展現自我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要感謝公司、包括公司的`領導、同事,因爲是由於他們對自己的認可纔來到了公司,自己的這個工作平臺是由所有的同事搭建起來的,自己的工作成績關係到公司的發展和其他員工的福祉。

第二、簡單的心態

努力工作,專心做事,是我們生活的本真、幸福的源泉。有一句話叫做"活在當下",理解了這句話,你會活得更健康些。

第三、敬業

要相信天道酬勤,努力就會有回報,暫時的失敗和不成功,是還沒有努力到老天爺感動的程度。

第四、利他

現今,大部分的工作需要團隊協作才能完成,良好的合作氛圍需要利他精神的支撐。經常能夠換位思考,過分自愛而不顧及他人往往容易導致失敗,提高自己的情商,摒棄狹隘,決定了成功之九十。

三星原董事長李秉哲說:"企業的成敗在於員工的素質"。因此,每一個員工都應該養成勤思、自省的習慣、培養積極寬容的心態,成爲一個優秀的員工,企業的成功就爲期不遠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揹負着各種各樣的十字架,在艱難前行。它也許是我們的學習,也許是我們的工作,也許是我們的情感,也許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但是,正是這些責任和義務,構成了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活法》讀後感 篇13

有幸閱讀了《活法》系列叢書第一本,感觸頗深,下面就我所認識到的幾點談談我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一、人爲什麼活着

這是一個最爲古老,最爲深邃,也最爲現實的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一手締造兩家全球五百強企業、日本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有着自己的回答:爲了比出生時有一點進步,或者說爲了帶着更美一點,更崇高一點的靈魂死去。這是一個多麼質樸,簡單,而又深含哲理的思想啊!雖然每個人的起點都是出生,終點都是死亡,可這兩點之間的過程卻是有千差萬別的,人生的道路千萬條,關鍵看你選擇哪一條。我認爲這個過程就是稻盛和夫先生所說的“活法”。

有的人花費畢生精力來追求財富,名利,地位,可這些在死去時都帶不走,甚至連自己的軀體都無法帶走,唯有帶走的只有自己精神,或者說靈魂。不能帶走的絞盡腦汁的去追求,而僅僅帶走的又常常被忽略,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自身活着的目的的思考。知識與技能是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努力獲得的,只有自己的靈魂是自己的,所以說我們更應該注重對自己靈魂的修煉。整本書也都在講如何修煉靈魂,才能使自己的靈魂更加高尚,美好。

二、人該怎樣活法

在這本書中,稻盛和夫先生列舉了諸如依原則思考,磨礪並提高心智,以利他之心生活,與宇宙相和諧等方法,雖然這些方法我不能牢牢記住並一一實踐,但我在實際工作生活學習中會盡力的向這方面靠近。其中化繁就簡以利他之心生活給我的印象最深。

化繁就簡是稻盛和夫做人的準則。做人做事的方法有許多種,而原則只有一個,這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樣適用的。當我們在爲一件事情猶豫不決或者一籌莫展時,不妨試試單獨從一個角度看待這件事情,哪種方法與你的角度最接近,也就是你應該選擇的方法。選擇的角度也是你自己的價值取向,利於他人還是利於自己,利於集體還是利於個人,這完全由你的價值觀及人生觀所決定。稻盛和夫先生選擇了做人最原始的、最樸素的規範:不撒謊,要正直,不貪得無厭,不給他人添麻煩等。這些道理我們可以說耳熟能詳,可更應該把這些道理應用到做人做事之中。

以利他之心生活。在這本書中,作者降到自己拖鉢化緣遇溫暖的事情,使我想到中國的一句俗語:好兒女必有好報。做好事不一定馬上就會有好報,可能在幾年甚至十幾年之後纔會到來,作者所降到的.這個故事不就是這個道理嘛!無論

在任何時代,任何地點,我認爲終究善爲好。小時候父母也常常告訴我們要有愛心,現在終於明白了愛心,相當於利他之心。之前上學時總是利用別人所提供的資源來爲自己所用,現在開始工作了,到了應該爲社會做點貢獻的時候了,或許這也可以成爲——感恩。

三、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

巴勃羅?畢加索曾說過:你的工作纔是你生命終極魅力之所在。可見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不論你想過怎樣的生活,如何對他人、社會做貢獻。這終究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實現,人生是否有意義,事業上是否成功,這也是在工作才能創造出來的。《活法》稻盛和夫先生把他做人做事的準則實施於他的事業中,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假如他只有這些理想,而不付諸於實踐,是不會有這麼大的成果的。所以說工作是靈魂的修煉廠,生命魅力展現的舞臺。

四、 應該如何對待工作

既然工作在人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應該怎樣對待工作呢?

態度決定一切。剛來公司時,被安排刷牆,掃房頂,心裏卻有不快,後來通過和同事,朋友的交流,以及通過自己讀一些這方面的書籍,逐漸轉變了這種心態。現在看到車間裏自己刷過的油漆、頗爲乾淨的房頂,心裏還有自豪感。現在終於明白,這也是瞭解公司以及自己工作環境的一種途徑,更重要的是磨礪了自己的心智,使自己更加成熟。

唯有熱愛,方能做好。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能用心去做,把工作做好。在工作時,我覺得應該抱着這樣一種心態:我所做的這項工作是整個工序中最爲重要的一環。這樣才能把自己作爲工作的主人,以及所做工作的主要性,然後用心去做,把工作做的更加完美。

以上四點就是我讀了《活法》所想到的。他讓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在今後的工作,生活學習中,我將以踏實樂觀、誠懇豁達的態度對待,認真走好人生每一步。

《活法》讀後感 篇14

也許是因了看過的電視劇的名字“六塊六毛六的事”,也許是因了今日吃了八元錢一碗的苕粉,於是乎記憶的大門就被打開了。

說到“八塊錢”一碗的苕粉,課代表不由地慨嘆“好貴呀!”確實,快餐在漲價,也許是糧油上漲導致的吧,今年的月餅也是貴了許多呢!

記得上國小時父親拿的是每個月四十五元錢的工資,體面的國家企業單位的領導,一家四口,加上家裏有養着奶牛,貼補着家用,每天會喝上父母精心煮給我們的牛奶,雖然沒有零食可吃,但就鄰家吃的窩頭就着鹹菜的日子,生活也是不錯的。就如在寫《花開朵朵》寫到國中生活,班長提供素材時所言,你們是沒有零食,我們是沒有糧食!是啊,同樣是童年卻有着不同的苦難記憶!

最喜是母牛下過個小牛犢後,那時前幾日產的牛奶並非市面所見的白,而是乳黃,似有油浮在上面,家人只是簡單地將其放在大盆裏,隔水上屜蒸上十幾分鍾,熱乎乎的奶豆腐就這樣上桌了,這邊你還在大火炕上偷懶不起,竟被奶香的味道揪出被窩,寧可冰冷的抖抖着身體,冰涼直打牙齒,披着大被,喝上牛奶或者吃上那鮮嫩的奶豆腐,再來個剛出鍋的噴香的.大饅頭,頑皮地伸向大醬碗一蘸,鹹中有甜,甜中有鹹,或是將饅頭撕成小塊,投入奶碗中,盡見小山一個一個地陷落在奶川裏了,用小勺子舀起一口,鬆軟的饅頭裏灌注了奶汁,甜香的味道佔據味蕾,味蕾一下子找到了旋律,自覺不自覺地跳起芭蕾,似乎那就是全世界上最美的那一餐了。

女兒曾寫過《一碗母愛》,來呈現我們與牛奶的故事,那是高擡我了。多年來,找尋回的牛奶透了明,白花花的饅頭也不夠鬆軟,還要放在一起,竟是“圈子不同不能相融”了呢!

熱乎乎的苕粉在餐盒裏畫着“油畫”,一圈的白芝麻佔據了防線,幾個丸子漂浮着,圓白菜、菠菜的綠,豆芽的白,苕粉的棕,在紅油的底色上繪出千帆競技的場面,菜香、粉香一時透着熱氣衝到你的跟前,這樣的熱氣騰騰讓你想起每次回小島時的場景,家裏人會用最愛吃的火鍋來招待,一半清湯一半麻辣,雖腸胃功能不佳,卻是無辣不歡,總會在那辣鍋裏與家人一起拼個大汗淋漓,無論是基本的火鍋食材,還是當地人愛吃的豆芽、燜子、鴨血豆腐等,吃着火鍋,愛不釋嘴哦,因它們都會給予溫暖的觸動,家的溫馨會在這一餐一飯的盛情裏流淌着。

尤其那火鍋裏煮的麪條,它融合了菜和肉的滋味,面裏透着勁道,選擇是必吃,哪怕是前面的菜可少吃,但面不能錯過的,多則兩小碗,少則一大碗,鼓鼓的肚子終於抗議,頂出幾個飽嗝後,你纔不舍的離開。火鍋自是離不開小島的海鮮,不喜吃那大蝦,肉厚沒多大滋味,螃蟹雖鮮但殼硬又費牙。只有那皮皮蝦,小島人稱之爲蝦爬子,錦衣華服甚好,淺紫色的外衣,七彩的硬尾,不大的頭,只將其身體兩側打開,就幾乎可以取出其全身的肉了,而且是完整的。如果說蝦爬子外在是一個模子的話,那內中和它是一個模子的,一樣一樣的了,不似其他蝦打開後不見全貌,鹹鮮味恰到好處,軟中有Q彈之感,每餐必吃,每吃必多,每多又不忘再吃,無可救藥到了極點,就連盛行的蝦爬子餡餃子也成了一種慰藉,送來舊日的憶念。

看着眼前的苕粉上那一層的紅油,讓我想起在師大門口排隊買飯的場景,不大的小店出現購買大軍,從門裏櫃檯一直排到門口,又由門口排到門外,只見戀戰酣戰,卻不見離開的,一碗近十元的消費算上奢侈,但卻溫暖了在外求學的你,無論是早起公交的擁擠,還是早到時校園長椅上賦詩於書上的孤寂,亦或有學生穿梭的漠然,那都已經不重要,民以食爲天真的是很關鍵。

又讓你想到與女兒同吃麻辣燙的場景,多吃麻醬,多加醋,但女兒忽略了這邊不是小島,麻醬也只是勾兌的而已,加了再多隻是加了鹹罷了,芝麻的香被兌了水,大街上也沒有煎燜子可吃,吃到純鮮的麻醬真是太難了,小島那都是現場製作,遠遠的就會香氣撲鼻,人言”酒香不怕巷子深”,我說油香不怕街市深。

轉眼一碗苕粉在回憶裏,固體食物所剩無幾,湯水也不剩些許,不知不覺見了底,自己也奇怪呢?今天是喝了牛奶了,還是吃的火鍋了,還是吃麻辣燙了呢?都是,又都不是!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食物那點事兒——記憶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