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

讀後感1.9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林徽因傳》讀書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

林徽因是一個玲瓏剔透的女人,她是那樣的有靈氣,感情豐富多彩。縱觀樑思成一生的成就,都與林徽因是分不開的,從一開始選擇專業到後來各國遊歷,對古建築的測繪,成立建築系。直至後來的國徽的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林徽因都有很大的功績!

林徽因既是理性的,從她選擇樑思成到後來建築學的成就方面看到。也是感性的,比如她的詩,她的“太太客廳”,她的靈氣與悟性。兩種有衝突的性情在她身上表現的是那樣突出!

她一生的經歷是那樣的`豐富,知識是那樣的淵博,才氣是那樣的突兀!

覺得她不屬於家庭,但她有了家庭,她對樑思成有依賴,有引領,有相互激勵,相互幫助,也是樑思成事業的大後方。但她卻和徐志摩有那樣深刻的友誼或許也是一種說不清的曖昧,還有金嶽霖

她的一生那樣的短暫,但是卻是影響着那樣多的人,在不同的領域有那麼高的成就,還有那麼多的朋友。

她的是幸運的,生在一個富足,思想新潮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見識廣博!“新月社”“太太客廳”可謂“談笑有鴻儒”

她的一生是堅強和奮鬥的一生,愛與智慧的一生,感性與理性突顯的一生!藝術與實操都有成就得一生!

她也是美麗與時尚並從。

希望人們再也不要嘲笑她的“太太客廳”,她是那樣的具有人格魅力,她在有限的生命裏那樣的用力奔跑,那樣的努力幫助別人,那樣的給予別人友誼,至情至性。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2

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爲中國第一代女性建築學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設計的參與者,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者之一,是傳統景泰藍工藝的拯救者。她是一個聰慧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林徽因,純淨而美好,白蓮一樣的女子。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初始不知道林徽因,看到這樣的介紹後,非常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女子能得到這樣高的評價,讓這麼多傑出的男子仰慕,於是毅然買了《林徽因傳》,讀後猶如喝了一杯茶,久久回味,立馬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喜歡林徽因的詩詞,意境異常優美。喜歡她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喜歡她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喜歡她的除非在夢裏有這麼一天,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溫情

這本書我讀了一個多星期,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閱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敘述獨白,字裏行間時而浪漫,時而悲感,時而激憤,時而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爲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癡狂而敬重。

林徽因是美麗的,是智慧的,縱然是病魔纏身,仍然寫了很多詩詞併爲中國的建築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還參與了國徽的設計,瞭解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子總會讓我們感慨萬千,深思千萬。她的生命只有51年,對於現在人來說,這個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林徽因來講,51年剛剛好,不長不短,她在有限的51年裏做了自己該做的,奉獻了自己該奉獻的,沒有大起大落,亦沒有大喜大悲,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留下了溫暖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3

林徽因,相信大家對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她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家和作家,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在上世紀以前掀起極大的轟動,被許多男子當做那朵夢中期盼的白蓮。而她更是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也讓金嶽霖默默記掛了一生。而我們在驚歎的同時,也不禁發問:林徽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女子,能讓徐志摩等這些才子被深深折服呢?

《林徽因傳》這本書生動的描述了林徽因傳奇的一生,從她的出生,到與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男子的邂逅及去世,讓我們自由地穿梭在歷史之間,與那些歷史人物傾心交流,互訴心聲。而作者優美的文字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

綜觀林徽因的`一生,雖然傳奇,卻也平淡,這個風華絕代的女子並沒有在歷史的長河中掀起太大的風浪,她始終是大海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無需雄偉的氣勢,也無需寬廣的胸懷,只願做那一朵小小的浪花,只要能夠禁得起風浪,安詳的飄蕩在大海中,便足矣。我有時會想:如果林徽因並沒有隨父離開那個江南小鎮,也許她的人生將會從此改寫,沒有徐志摩,沒有樑思成,亦沒有金嶽霖,也許她會生活在一棟古宅裏,守着一樹一樹的花開,與凡夫一齊平淡的日子,也許他並不是她的最愛,但他會在她冷時給她一個溫暖的懷抱,會在她悲哀時給她一個堅實的肩膀,她會與他一齊在夏日的樹蔭下乘涼,在夜空下數着滿天的繁星,而他的目光則一向追隨着她,不離不棄。但是上天註定不會給林徽因一個單調的人生,不會讓她絕美的容顏淹沒在塵埃裏,所以林徽因註定不會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她必定會有一個波折的人生,她必將在歷史上留下輝煌的一筆。

林徽因一生中愛了三個男子,愛得深沉,也愛得平靜。徐志摩爲了她多次在康橋上徘徊,只爲能見她一面;樑思成與她攜手走過風雨人生;金嶽霖爲了她終生不娶。這足已說明林徽因的魅力之大。其實當時在許多人看來,徐志摩與林徽因纔是最配的一對,印度大文學家泰戈爾當年到訪中國最欣賞的就是徐志摩與林徽因,他曾多次想爲徐志摩與林徽因牽線,但都被林徽因婉拒,其實林徽因又何嘗不明白自己最愛的是徐志摩,可徐志摩卻給不起她想要的生活。選取徐志摩,意味着過詩情畫意的日子;選取樑思成,意味着過細水流長的日子。林徽因要的終是安穩的日子,所以她註定與徐志摩擦肩。琴棋書畫詩酒花再完美,也比不上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安穩,林徽因是個現實的女子,所以她明白樑思成雖然不是她最愛的,卻是最適合她的。對於徐志摩,她只能默默的祝福他能找到更適合他的女子。林徽因沒有錯,她並沒有義務,也沒有職責對徐志摩負責,她只是想讓自己過得美滿,幸福,這並沒有錯。

有人說,她是個理智的女子,不管面臨怎樣的誘惑,最後都能夠全身而退;也有人說,她是個冰潔的女子,所以無論人世如何變遷,她都有着美麗的容顏。

幾場梅雨,幾陣荷風,江南又在煙雨中變得迷離。撐一把油紙傘,穿一襲白衣,行走在青石小巷,江南還是當年的江南,可當年那個白蓮一般的女子卻不知去向。她去了哪兒呢?我也不明白,但我明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4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民國的才女們大都如煙花一般絢爛,讓人難以忘懷們她的美麗。徽因便是如此,相信,後世之人都不會忘記當年的那段傾城之戀……

翻開《林徽因傳》,徽因的一生,離不開三個男人。可是,使我最有感觸的那個人,不是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樑思成,也不是風流倜儻的詩人徐志摩,而是鮮爲人知,默默無聞的金嶽霖!

徽因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三個癡情的才子圍繞着她。建築學家樑思成與她結爲伉儷,廝守半生;多情詩人徐志摩肯爲她與原配離婚決裂,甚至爲她的一場講座匆忙赴約而英年早逝;而執着緘默的金嶽霖則深情地默默守護了她一生,不動聲色,終身未娶!

徐志摩說:“我將於茫茫人海,訪我一靈魂伴侶……”曾經滄海難爲水,什麼是靈魂伴侶。我想,金嶽霖的靈魂伴侶就是林徽因了吧!而且是唯一的'一個!一起愛上徽因的三個男子,樑思成在林徽因去世後又續娶了學生林洙,徐志摩追求徽因失敗後又與陸小曼結下了另一段塵緣。金嶽霖,這個看起來內斂甚至有點木訥的男人,只有他將自己對林徽因的感情悄悄地埋於心底,而默默地一個人孤獨終老。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金嶽霖用自己的理智以駕馭自己對林徽因強烈的情感,他對林徽因說;“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去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於是他選擇了退出,此後三人終生爲友,金嶽霖總喜歡與他們毗鄰而居。樑家每週幾乎都有文學沙龍,而金嶽霖總會是座上賓,他們志趣相投,交情甚篤。據說,每次林徽因與樑思成鬧矛盾時,總會不約而同去找理性冷靜的金嶽霖去裁決。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徽因,最終還是辭世而去。葬禮上,金嶽霖的淚水,就沒有停過。他爲徽因寫下了那幅讓人永遠記住的輓聯:讀後感·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徽因去世後,金嶽霖再也不能伴她左右,孤獨的他只能依靠美好的回憶度日。有一天,他把從前所有的老朋友全都請到北京飯店裏,請的時候他沒有交代理由,老朋友也不知爲何故!直到宴席開始了,他才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平淡地說:“今天,是徽因的生日!”在場的人無不爲之動容,爲他的癡情默默地流淚!

金嶽霖的晚年是和徽因的孩子們一起度過的。他們親切地叫他“金爸”,他們知道這個緘默的老男人爲他們媽媽付出了自己畢生的感情了。元好問有詞雲: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金嶽霖,他默默地對徽因用自己的一生,來作爲最美的答案,詮釋了這個情爲何物這個問題……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5

林徽因的生命定格在最美四月天,雖六十多年過去了,每每看到關於林徽因的文字,她那不受世事羈絆的形象依舊會雀出紙上。第一次接觸林徽因,是因爲她的文字後來接觸她,是因爲“太太的客廳”,到現在,對她有了一個較爲清晰的.認識。她生命中的男人,徐志摩,金嶽霖,在不同時期,不同程度給了她陪伴。樑思成,這個一直陪她到生活終點的人,用包容,去守護着她。即使在一天自己回家,林徽因對他說,她同時愛上了二個男人,他也沒有失去理智,而是站在林徽因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更愛他,跟他在一起更幸福,你去吧。正是因爲樑思成對她的包容,對她致深致誠的愛,林徽因最後看清了現狀。徐志摩,他的才情,不可否認,只是並不能因此讓自己喜歡上。十八歲娶了張幼儀,遇到林徽因後堅決離婚,在追求林徽因未果後,最後和有夫之婦陸小曼結婚,可昔最後趕免費飛機飛北京機毀人亡,只是爲了聽林徽因的一場演講。相比之下,金嶽霖的愛更爲純碎,北總布衚衕,昆明的尾間,金嶽霖總是擇樑而居,他一生未娶,卻也保持這對林徽因愛的剋制。

林徽因之所以在民國時期,能夠做“林徽因”而不是“樑思成的太太”,一則源於她的才氣,更多的是她對於自身事業的追求。她的生命雖然短暫,卻也從“窗戶裏面的人”真正成了“窗戶外面的人”,所以,這樣的一生,應該是完滿的。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6

作爲一名低年級包班老師,白天是沒有時間,只有晚上纔有時間捧起自己喜歡讀的書,歷時近一個月,終於將《林徽因傳》讀完了,也許時間長些,但是閱讀的過程卻使我無比沉醉其中。人物臨摹似的描寫,景物身臨其境般的描述,充滿作者靈犀、生動的敘述獨白,字裏行間充滿了浪漫、悲感、激憤、靈動,還有充滿學術性的記載和專業知識性的詞彙,更多的是對林徽因這樣一個讓人千古留戀的一代才女,偉大的母親的一種憐惜,讓人爲她對藝術,對文學,對建築學的奉獻精神和那種癡狂而敬重。雖然這兩個星期每天只讀很短的一段,但是這個過程彷彿讓我身臨其中,體會並感受着其中的一點一滴……

本書主要對林微因進行了大量的描述,林徽因:民族:漢,福建閩候人,建築師、教授、詩人、作家。出身於官宦世家。林徽因是中國著名的建築學家和作家,爲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築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爲中國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與丈夫樑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爲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三十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20xx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構。他們的工作爲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二十幾篇,另有部分篇什爲其與樑思成等合著的建築論文。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作品,均屬佳作,其中代表作爲《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等。此外,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曾做過三件大事: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

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爲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只可惜她壯志未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經過長達15年與疾病的頑強鬥爭之後,與世長辭,年僅51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林徽因的英語,1923年,徐志摩、胡適等人在北京成立新月社,徽因常常參加新月社舉辦的文藝活動,曾登臺演出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劇《齊德拉》,飾演主角齊德拉公主,臺詞全用英語。她流利的英語和俊秀的扮相,在文藝界留下深刻印象。

讀《林徽因傳》的初衷並不是很明確,畢竟剛剛開始對這個人不是很瞭解,只是通過一個比較要好的同事介紹纔開始關注她的,沒想到這一讀,便迷上了這個30年代的大才女。她的感情經歷也讓人印象深刻,她的誠懇,真實,率性,讓這個女子變得那麼的'剛烈又溫情。難怪徐志摩對她不捨,金嶽霖(哲學家)更是用一生未娶來表達對她的迷戀。她的經歷更是曲折萬分,困難險阻重重,但是她的堅強,她剛韌的意志讓她壓制嚴重的病魔(肺結核)一直走到生命的最後時刻。就是這樣一個女子,也許在光華的背後有很多我們並不瞭解的真實,但是我們只要記住這樣一個她,其他的又如何呢?

我想,現代的網絡世界帶給了我們許多東西,可是同時也讓我們失去很多東西,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讀書越來越少了,學校讓我們寫讀書心得也就是希望我們多讀書、讀好書,因爲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它會給你帶來許多東西。同時我們自己在讀好書的時候也應該是用來彼此分享的。我之所以選擇《林微因傳》作爲讀後感來寫,也就是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本好書,也希望大家多多彼此分享好書!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7

我曾經無數次地想過,林樑二人在賓大畢業之初若未毅然決然選擇回到動亂的祖國,而是留在美國,那他們的人生會是怎樣的?

他們不會經歷抗戰和內戰的顛沛流離,他們不會在一次次地空襲中狼狽不堪,他們不會長時間爲生計發愁,他們不會因爲醫療條件及經濟條件的限制而飽受那麼多的苦楚;同時林徽因恐怕也不會在顛沛流離中患得在那個年代束手無策的肺結核,同樣也不會早早地撒手人寰。

想到這些我曾會想他們會後悔嗎?後悔沒有“聰明”地選擇留在舒適地美國?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小樑從誡和林徽因那段對白,我得到了答案。

“如果日本人打到這你們怎麼辦?”徽因特別平靜的.說,“中國讀書人不是有條老路嗎?咱們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

林徽因和樑思成是有信仰的,是有追求,有理想的。

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惦念着祖國的建築界,他們無時無刻不在銘記着自己身爲中國人的驕傲所在,他們無時無刻不在掛念着那些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古建築。

這些信仰、追求、理想不會因爲自己是博學還是寡聞所改變,不會因爲國家是強大還是弱小所動搖,不會因爲自己是被認同還是誤解所思遷。

他們中途有無數次機會可以反悔,可以離開讓他們過着朝不保夕的祖國,但是他們沒有,我甚至沒有看到他們任何人流露出哪怕一丁點這方面的想法。

縱使他們肯定知道在那時的美國以他二人的才學可以生活地更加體面,可以不用爲生計發愁,可以過上起碼看上去更有尊嚴地生活。

但他們從未有過如我般狹隘地想法。

如今的我每每看到想到他們的故事不得不由衷地感謝他二人當初不如我般地狹隘,否則我們將無法看到一個如今依舊這般鮮活地林徽因,同樣也不會給世人留下他們那至今讓人津津樂道地感情生活,以及至今讓人猜不透的與徐志摩金嶽霖之間的種種糾葛,同樣也不會給我們留下一代建築大師樑思成的貢獻和成就。

我想他們的一生無論經歷多少磨難,承受多少苦楚,對抗多少病魔。他們仍舊是幸福的、快樂的。因爲對於他們而言,生命不在於享受過什麼,而在於承受過什麼;不在於安逸了多久,而在於磨礪了多少;不在於得到過多少,而在於留下過多少。

這就是我心中的林徽因和樑思成!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8

“樑上君子,林下美人”,這是住在隔壁的金嶽霖送給樑思成和林徽因的一副對聯,嵌入了思成和徽因的姓。當時思成和徽因爲了日後外出考察正在練習攀援上房,他們倆高高地站在前院的屋頂高喊着老金,於是酷愛作對聯的老金送給了他們這幅對聯。思成聽了後,高興地說:“我就是要做樑上君子,否則我怎麼能打開新的研究路徑,不還得是紙上談兵?”而徽因的則說:“真討厭,什麼美人不美人的,好像一個女人就沒有什麼事可做,好像只配做擺設似的!”可見,林徽因,真的不是家常的女子。

還是得從頭說起。樑思成和林徽因是在兩個家庭的往來中認識的,並且是在林徽因隨父親去英國之前。1922年,在父輩的安排之下,他們由相識而相愛了,那時林徽因18歲,樑思成21歲。他們無論是出身教養還是文化構成都有太多的相似,性情相投使他們的交流分外默契,用現在流行的用語來說,他們互相都能get到對方的點,以及接住對方拋出的梗。樑思成本身的硬件和軟件條件又是一等一的厲害,不善言辭卻具有不動聲色的幽默感,興趣廣泛且樣樣都能出類拔萃,而林徽因的秀美靈動,氣質和見識都讓樑思成欣賞着迷。他們的結合就是現在人所說的那種勢均力敵的“好”。

家裏也對他們有了安排,等樑思成從清華學堂畢業後,就讓這兩位年輕人一同去美國留學。說來也巧,樑思成起初選擇建築作爲終生的事業還是受了林徽因的啓發,徽因說以後準備學習建築,思成反問道:是house還是building?徽因說:應該是architecture。因爲一些變故,直到1924年林徽因和樑思成才前往美國到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開啓了人生新的篇章。由於建築系只招收男生,於是林徽因該報了美術系,開始瞭如飢似渴的`學習,尤其是樑思成,忘我學習到甚至有些忽略林徽因。作爲女孩子的林徽因是有些不忿的,但她更多的是理解。

時局動亂,在美國收到了林父去世的消息,思成放下一切陪伴徽因,減輕她的痛苦。愛,不僅僅是花前月下,更是相互扶持。

四年後,他們在畢業之際,先是在加拿大舉行婚禮,踏上了歐洲遊的旅途,藉着蜜月之旅訪問各國建築,結束後回國。樑思成在東北大學任教,1928年金秋東北大學首屆建築系招收了一批學生,樑思成任系主任和講師,林徽因擔任建築系專業英語課和美術裝飾史課的教師。那時候的東北,外有日本人虎視眈眈,內有各路土匪晝伏夜出,時局並不太平。1928——1931年,在東北大學,夫婦二人給中國的建築業正規化的開啓做出了貢獻,在這裏他們經歷了遠在北京的父親梁啓超的去世以及第一個孩子樑再冰的誕生。

回到北京後,樑思成應聘到朱啓鈴先生任社長的“中國營造學社”任職,專門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民間學術機構,思成擔任學社法式部主任,徽因被聘爲學社的校理。工作安定後,他們在北京總布衚衕租了一個四合院,與他們比鄰而居的是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金嶽霖。1931年夏天,思成送患有肺病的徽因到香山養病,他們住在雙清別墅,思成在學社不忙時就上山來陪徽因,城裏的老金、沈從文和徐志摩等不時結伴上山探訪徽因。從1932年到1937年僅6年間,樑思成林徽因的足跡遍及河北、陝西、山西等地,他們測繪整理了200多組分佈於各地的建築羣,完全測繪圖稿1898張,留下了一套研究中國建築的科學完備的稀世珍寶。期間悲喜交加的是經歷了徐志摩的意外出事,生下了第二個孩子樑從誡。總體來講,這段日子還算安穩。

抗戰爆發後,林徽因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在顛沛流離和病痛折磨中度過了許多年。1937年,北平淪陷後,林徽因在病中和家人一起倉皇逃離北京,經過湘西到昆明,天知道他們經歷了什麼?

1938年,他們在長沙。經歷千難萬險逃後到昆明,缺吃少穿,爲生計發愁,1938年1月到1940年11月,樑思成與林徽因在雲南昆明近三年時光留下的足跡。他們戰亂和貧困下,仍然讓捉襟見肘的生活開出一朵花兒來,他們爲自己設計並建造了一座住宅——龍頭村故居。

1941年,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賓附近的一個偏遠山村——李莊。從那時起,林徽因就經常發燒臥牀,再沒有享受過健康人的快樂,樑思成爲了給她打針,甚至學會了靜脈注射。

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林徽因仍在病榻上堅持工作,用了幾年時間,幫助樑思成反覆修改並最後完成了《中國建築史》這部重要着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圖解中國建築史》,初步實現了他們早在學生時代就已懷有的學術夙願。然而,她取得的每一項成績,都是以健康爲代價的。

1945年,抗戰終於勝利,在林徽因離開李莊時,醫生診斷她的生命大概只剩下5年。接下來幾年,她拖着病痛的身體參加了首都城市規劃工作,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對拆毀城牆、城樓和某些重要古建築物,她還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國徽圖案,這是林徽因最光榮的任務。

1955年3月,林徽因耗盡了最後一點氣力,帶着許多她未完成的心願離開了人世,享年51歲。死前,她要求見一見樑思成,稱有話要對他說。護士說:“夜深了,有什麼話明天再說吧。”而徽因並沒有等到“明天”。

後面的故事,有心理潔癖的人們會覺得略微遺憾,樑思成和林洙走到了一起,晚年有了另一個女人,一度遭到了衆叛親離的境遇。這裏筆者想說,都是吃五穀雜糧的人,就不要太苛刻了吧。至於他們倆,就是另一個故事了,按下不表。

樑思成和林徽因,回溯他們的相伴的短短27年,恍惚覺得那是很長很長的一生,經歷了異國求學、戰爭紛亂、身體病痛、社會變革等。而這個過程中,林徽因在樑思成心中是不可替代的,他曾在所著書的前言中寫到,“我要感謝我的妻子、同事和舊日的同窗林徽因,二十多年來,她在我們共同事業中不懈的貢獻着力量,沒有她的合作與啓迪,無論是本書的撰寫,還是我對中國建築的任何一項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完成的”。

你看啊,他們是夫妻、同事、同窗,多重身份加於一身,什麼勢均力敵的結合,什麼氣質和技巧的平衡,什麼罕有的奇蹟的配合……甚至今天的soulmate說辭,用在樑思成和林徽因身上,都恰如其分。

從看完《林徽因傳》到今天,斷斷續續一週時間,言盡於此。題外話,時至今日,纔是微微懂得,爲什麼要看傳記,而且要趁早。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9

林徽因,白蓮一樣的女子,純淨而美好。不僅在詩詞文學上大顯身手,更在建築學領域舞弄風騷,卓有成就。而正是這個渾身充滿詩意與才氣的女子,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樑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間形形色色的男子仰慕了一生。她是人間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面風。她是蒼穹中一顆低調的星星,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勇氣

林徽因與徐志摩相遇在那個煙雨迷離的倫敦,兩顆彼此寂寞的心慢慢靠攏,擦出了愛的火花。可是林徽因的斷然決絕,只能讓徐志摩在康橋上輕輕嘆息:“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因爲林徽因沒有勇氣去愛,怕面對世間的流言蜚語,所以只好愛的平靜,愛的淡然,留下徐志摩獨自舔傷口。

勇氣,這個詞語,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必須擁有的。我們需要在面對抉擇時那份果斷的勇氣,我們需要在面對困難挫折時那份堅毅的勇氣,我們需要在受傷後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的那份樂觀的勇氣。勇氣,這個看似沉重的詞語,我們必須把它裝進行囊,悄悄帶走,讓它隨我們人生漂泊旅行,讓我們擁有一種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心態。

堅守

樑思成對林徽因的愛,每個人都看得一清二楚,可是我想不明白,爲什麼在林徽因死後要另娶她人?難道是他們之間的愛輸給了生老病死,時間以及慾望?難道是爲了給他們的孩子找個媽媽嗎?舊人已不在,新歡勝舊顏。曾經的誓言,曾經執手相老的諾言,曾經暖人心窩的甜言蜜語,難道都只是隨口說說,並無真意嗎?正如張愛玲所說:誓言的誓和諾言的諾都是有口無心的。既然愛了,就要堅守,爲什麼要隨着一個人的離去,而將那份愛掩藏?爲什麼要讓自己忘記曾經的'美好?難道怕回憶時,只能在腦海中尋那令人朝思暮想的臉孔嗎?

其實,我想缺的就是一種堅守吧。我認爲對自己愛的人都要好好守護,既然說出口,就一定要做到,行動纔是最好的證明。要實現的目標,就一定要付出一切努力,義無反顧地去堅守,實現。要實現的諾言就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莫讓自己成爲一個空口說瞎話的人。人生路漫漫,堅守自己喜歡的。不要讓浮雲遮望眼,也不要在醉紙金迷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的心,一定要堅守自己最初的那份純真,回望此生時,還記得自己曾甜甜笑過。

默默

其實,我真的很佩服,很欣賞金嶽霖。這樣的一個才子就在林徽因身邊默默守護了一生,不求回報,不求迴應。只要望着心愛的她,他就早已滿足。他會爲林徽因噓寒問暖,給予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他與林徽因性情相投,談詩談人生說哲理,這不是絕配嗎?但他不忍心破壞林徽因幸福美好煙火般的生活,甘願默默做個局外人,爲她的開心而幸福。他的無私和癡愛真的很讓我感動,甚至連林徽因和樑思成的孩子都叫他金爸爸。因爲愛她,所以連她身邊的所有人都一併愛了。

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默默的奉獻的人,不求回報,甘願付出。真的很高興,鳴謝生命有你們參與。

記得高中有一同學說過:“人生就像是坐公交車,一路上搖搖晃晃,有人上車,有人下車。會有人陪你看沿途風景,但不知誰會陪你坐到終點站。所以用真心善待你身邊的每個人吧。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能夠相遇,真的是一種緣分。好好珍惜參與過你生命裏的所有人,也好好愛自己,愛別人,好好生活。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0

高中時着迷林先生,[玫瑰]那時候腦海中的林先生侷限於才情,讀完《林徽因傳》,林先生的形象更加清晰――富有才情,理性堅強、細膩敏感。

喜歡林先生與朋友在北總布衚衕的日子,交流談心,自然愜意。敬佩林先生在李莊艱苦時期依舊堅持閱讀習慣,與樑共創《中國建築史》。

早有聽過林先生與徐和金之間有着說不清的關係,也帶着好奇的心(我敬重的林先生是否真有幾段奇緣……)讀《林徽因傳》。讀完後,唏噓一口氣,愛情和友情面前,我看到的林先生是理性的`,又覺得林先生是幸福的,與樑相伴數十年,與徐和金保持摯友關係。

在山西之行,面對一些惡劣環境和體力透支的情況,傳記中描述了林先生起伏變幻的情緒。在李莊時,林先生也會抱怨自己病重的身體和惡劣環境。一個人一生並不全是輝煌與成就,《林徽因傳》描述的並不全是林先生正能量和輝煌的一面,這纔是完整的。

當然,就從這一本小小的傳記就瞭解了林先生,遠遠不夠。

這本書可以叫《林徽因與樑思成傳》?許多地方描述樑比傳記主人還多幾分呢。[微笑]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沒有陰暗;有貧困,但沒有卑微;有悲愴,但沒有鄙俗。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1

知道她,讀她,瞭解她,就是因爲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我這纔有幸知曉一個曠世美麗、才華絕代,又可稱爲“先生”的女人,林徽因。她的自尊與自強也時時令我震撼。

耶魯、賓夕法尼亞大學,這些現今想都不敢想的夢想之地,卻是那時她的樂園。說她自強便是因爲她作爲一個女人,依然選擇前往這些最高學府求學。那是多麼強烈的求知慾啊,讀來令人感嘆:由於賓大建築系不收女生,於是她進入了美術系。在對北京親友的“狂念”與“渴想”中,她完成了“對線與形有個性的把握”。說這令人震撼,就是因爲她在學習美術中又對建築有了深刻研究,自己的夢想是自己的,她從沒放棄過她夢想的事業,這就是她的.自強。而這她這一段的生活,叫做“賓大的鐘聲”。鐘聲掩映着夢想,緩緩前行。

後來,她進入了“生命的夏季”,可此時的中國已是遍地烽火。林徽因與樑思成正在探尋中國古建築的奧祕。最令人難忘的是山西的佛光寺的探索,林徽因研究建築的熱情令人震撼。“在那崎嶇不平的小道上行走,一邊是絕壁,一邊是深崖。”連毛驢都不敢走的路,他們都敢走,到了那佛光寺,“矗立在高坡上的光影”令他們興奮得直叫“我佛慈悲”。那堅固而簡潔的頂部,令他們有如獲至寶的驚喜,而也令我有一種“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的感悟。

且不說後來她流亡歲月中表現出的自強,她在寫詩中獨特而寂靜的美,單是她在病中的時光,就令人唏噓不已。

她病了,每個早上都要咳一大陣子才能見人,但是,當她的學生來了,她便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咳嗽的。她是那麼有自尊心,連珠炮似的一段話說下來,似乎渾然不知自己的咳喘。她彷彿在透支自己殘餘的生命,在人前那麼充滿生命與活力,像沒事人一樣。她用生命,構建自己的自尊,於是,在人們心中,她永遠是最有風度,最美的女人。

她就像那萬古人間四月天,爲我們留下了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一段段佳話。還留下了,她的 自尊與自強對多年後的我,深刻的震撼。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2

我一同學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當下應是華東政法大學,據史講是曾與清華、北大齊名的東吳大學分出來的。當年暑期回蘇,一天謀面,他興致勃勃告訴我徐志摩的詩句,用蘇州話說了兩字:服貼,應是現在不少人講的妥貼或熨貼。

如果沒記錯應該是:那是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姣羞。至於林徽因也是那次聽說的。數天前在山塘街舊書店偶遇《林徽因傳》,作者是白落梅,果斷收入囊中。

白落梅擁有衆多讀者,被盛讚其文“落梅風骨,秋水文章”。打開書頁,經年往事一一重現,徐志摩的詩情浪漫,樑思成的煙火平穩,金嶽霖的理智相守。愛的方式不同,彰顯了大寫的一個“人”字。其中平穩安逸的人生追求,無可指責。上蒼賦於人極至的才能,它也是公道的,完美是不現實的。缺憾也是一種美。煙花已冷,樓空人去。寂寞是一種美,折向空寂。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繁華之後的淡定從容。閱盡世事蒼桑後的簡靜與純粹。

中國畫講留白,西洋畫講滿。前者講韻味,後者講視野衝擊。

坦率說,前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位朋友的畫作,似一夜間圈內的兩三個知名畫家沒了影,不見了。文人相輕乎?同行相忌矣?我早前說過,人與人之間要包容,不僅要包容人的弱點,更要包容人之奼紫嫣紅。

一幅畫的思想境界取決於畫家對人生與生活的感悟與淵博學識。有高超的畫工而無淵博的學識怎能成爲畫家?或許一輩子也只是一個畫匠吧。或者事實上,那些畫家應不是這樣的文人,另有隱情。從他們畫作的氣韻可窺見一斑。他們又是怎樣的一些文人呢?

這是發生在閱讀《林徽因傳》期間的故事。

《林徽因傳》,使一個林徽因彷彿活生生躍然紙上。作者把自己全面深入地調查瞭解到的林徽因展現在讀者面前。那麼,書中的林徽因到底又是一個怎樣的江南女子?書中沒有直白地講林徽因的身高,更不會推測其三圍,但是根據書中線索找到了林徽因、徐志摩與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的合影,根據江南女子普遍特徵約略有了其磨糊影像。徐志摩一副郊荒島瘦的模樣,算不上帥哥。林徽因則柔美、姣小。所謂才子佳人,恰恰好。

一九三二年,林徽因分別在元旦和正月兩次致信給胡適。林徽因在信中提到最多的則是徐志摩,徐志摩的死是她心口永合的傷。她說過,徐志摩給了她不少人格上、知識上磨鍊修養的幫助……他死後,她的心一直不得舒展,導致肺病復發。因爲康橋之戀這個男人扣開了她心靈的門扉、在她心中築的夢。

徐志摩真的如《再別康橋》所寫,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這世間真的有人可以讓自己輕巧地來往於夢醒之間,出塵入世收放自如?作者白落梅在書中肯定林徽因,她是夏日白蓮,怎會陪他熱烈燃燒,終成雲中過客。樑思成於她,終究還是把她裝幀在過去的歲月裏。白落梅無奈地揣測道:他是不忍碰觸,還是不願碰觸?

人生就是一種交換,所謂此消彼長,得到與捨棄是等同的。在感情上,詩意浪漫與簡單平穩不可得兼。蘇州幽巷之內私家花園,一關一至,門內是世外桃源,門外是喧囂浮世。但這《白髮蘇州》與喜歡熱鬧僅二十多歲的《我們太太的客廳》裏的太太秉性顯然不付的。

白落露的文筆是溫婉的,邊議邊敘,緩緩推進。文中批評也帶着對人生的嘆喟,對生命無常的無奈。

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當我們似乎都明白了,已是垂垂老矣。

林徽因曾給徐志摩的學生沈從文寫信說:“人活着的意義基本的是在能體驗情感。能體驗情感還得有智慧有思想來分別瞭解那情感——自己的或別人的!”(1936年《致沈從文》)“理想的我老希望着生活有點浪漫發生。或者有個人扣下門走進來坐在我對面同我談話,或是同我同坐在樓上爐邊給我講故事,最要緊的還是有個人要來愛我。我做着所有女孩的夢。”(1937年《致沈從文》)才華橫溢又柔情似水的林徽因,就這樣追尋着她與徐志摩那場難以忘懷的夢。

人生就是一條不斷修行的旅程。願我們多一些包容,包容人的'缺點,包容人不同的視點,包容人在不同成長過程中。

張愛玲哀嘆到:“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唸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其實又何止於女人呢?無論哪個時代,無論高低貴賤,女人也好,男人也罷,作爲一個個體,靈魂的獨立和內心的強大,永遠是一生要做的修行。今時今日,戀愛與婚姻自由,我們需要心靈的依傍,需要相知相守,但同樣需要獨立的人格,自我溫暖的力量,而不是以愛之名,以婚姻之名,誰成爲誰的附屬品。

只有這樣的兩個人相遇,才能細水長流,做到舒婷說的那樣:彷彿各自分離,卻又終身相依。

“在年輕的林徽因身上發生了建築師那嚴謹冷靜理性和詩人那浪漫熱情感性的碰撞。有人說得好:人的前半生,沒有對錯,只有成長。”這句話多麼有深意和內涵啊!這話放在這裏也應該恰當吧。

讚賞落梅風骨愛好者之研:隱世才女白落梅,以禪意寫紅塵,以佛法道人生,化雲水禪心,入人間煙火。與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陰,也聽她靜靜地訴說這來往的緣分,俯瞰煙火人間,品靜好人生,盼現世安穩……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3

閱讀這唯美的辭藻,就如微風輕撫我們的臉頰般舒適,林徽因傳讀後感。——題記

“喜歡你是寂靜的”初讀《林徽因傳》只爲這名便一見傾心。於是帶着些浪漫情懷走進她的世界,卻走不進她那寂靜的心——或許只是因爲一句“世間女子,紛麗多姿,獨獨有她,哀豔如詩”。

我知她是才女,是美人,是民國時期一位驚才豔豔的奇女子;更知她不僅生得漂亮,更活得漂亮。所以連描寫她的一生的詞句都充滿她獨特的詩意般的氣息,如是這樣,作者便以詩爲她的一生開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當她站在去法國的郵輪上,遠眺大洋彼端時,她便不會庸碌一生。從遇見徐志摩的青春懵懂,到與樑思成愛得徹底,再到與金嶽霖互相欣賞,喜歡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敢愛敢恨;她歡喜時“笑點亮了四面風,”她憂鬱時“憂鬱自然不是你的朋友”……喜歡她在事業上鞠躬盡瘁,一身才氣;喜歡她知進知退的大度;喜歡她在太太客廳裏高談闊論的意氣風發;喜歡她對朋友的互助互諒;喜歡她病危時說“死只一回,它是安慰。”……她這一生過的便是如此哀豔,豐富,鏗鏘而熱烈,但她走時便是走得如此寂靜,如此安謐。作者又以詩爲她的一生結尾,便又讓他詩意般的離去“這飄忽的途程也就是個美麗美麗的夢”——她是夢,是那人間的四月天。

她的'詩如她的人,如她的心,教我不懂,卻是讓我在隻言片語中感受到她的情。這詩,很美;這人,很純粹。

讀完這本書,我被林徽因的才氣,美好所折服,她是如此一位脫俗的女子,讓人不得不羨慕她;品完這本書,我爲林徽因的精神、品質所感嘆,這世間也就獨這一位脫俗的女子,讓人不得不敬佩她。我做不到她那樣才華橫溢,獨立於世間,但我想如她那樣,用愛澆灌夢想,用一生追求夢想,至死不悔。如是,我將站在夢想之路上,灑着汗水,向前奔跑。

她,活在寂靜裏,活在詩意中,也終活在我心中。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4

最完整地瞭解林徽因的故事,來自白落梅優美的散文《林徽因傳》。

這個女子從來沒有因爲過早地離開這個世界而被人們遺忘,她的名字總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放在一起,和徐志摩、粱思成、金嶽霖這三個大名鼎鼎的才子緊密相連,她是永遠停留在西子湖畔的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存在。

她有着建築學者的理性與詩人敏感的洞察力。誰又曾知道,她的心頭停駐最久遠的就是那種不甘心、不畏難、不退縮的情感,這種情感最有張力的表達便是化爲執念。就是依靠這種兼容着學者和詩人的複雜情愫註定她會成爲一個永遠的傳奇。

她曾經在北方經歷過抗戰的烽火,也曾經爲了生活顛沛流離輾轉到了南方。每到一個地方,她會忘記自己是個漂泊的人,而是將爲國傾心的高貴情感化爲日常生活的平淡與瑣碎中去。她在當地進行古建築考察,隨遇而安,也是她那一代學者的特殊處事原則。逆境並沒有毀滅她的從容與嫺雅,而是將她的文字帶入了一個更加通靈淨化的世界。那些映射着小樓與茶鋪的街景,在她的眼中,正是整個建築史上最詩意的畫卷。

她曾經被醫生宣告不久於人世,但這些並沒有摧毀她拼搏的意志。她經歷過多次修改與論證,歷經三個多月,終於和大家共同完成了共和國國徽的設計工作。爲了拯救瀕臨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她抱病深入工廠參與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圖案,爲“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獻禮。她在參與設計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過程中,與助手一起,再次經過反覆推敲與研究,圓滿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她深知自己對徐志摩情感的影響,在臨終前面對張幼儀曾經心懷愧疚。但是,那觸動靈魂的相逢既然是必然,便無須逃避。就如白落梅說的:“其實,人生原本就沒有相欠。別人對你的付出,是因爲別人喜歡;你對別人付出,是因爲自己甘願。”這就是林徽因,一個從骨頭裏要尊嚴要人格要專愛的女子。她最愧對的是人不是丈夫粱思成,而是在她身邊默默相守,爲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她不能辜負寵她信任她的丈夫,也對執意守侯她的金嶽霖不忍轉身,直到有一天,看到紅塵中飄蕩的雲煙終於豁然醒悟,真愛無悔,無論你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感情,都是美好。就如你在四月天,高高仰望雲空,煙霧過去,仍是原來,何必執着呢?

她的浪漫與多情在那個漸漸轉化爲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堅持下去的信念。這個美麗的精靈,無論是因經歷過硝煙瀰漫的戰爭,還是源自於和平年代的融入,彷彿唯有將心頭的執念化爲一朵朵綻放的白蓮花,融入到國家和個人的歷史使命中去,纔是真正的歸宿。

洞悉了世事無常,便會有了風輕雲淡的豁達。她的一生,不能不說是完美。理想、事業和她所愛的家,都給予了她最忠實的回饋。尋常女子所仰望的就是她所擁有的,在經歷過凡塵最繁華的.一段過後,她也和別人一樣,在最後的日子裏,以茶、清風、明月和回憶相伴。所有的人最後的結局,都會被打回原點。“所有的女子都有自己的花期,花開時,佔盡人間春色,無限芳菲;花落時,不堪入目的凋零讓人嘆息。”

她在臥病的生涯中,從來不肯放下自己的事業與文字,無論是風華絕代的林徽因還是形銷骨瘦的林徽因,都讓衆多愛她的人難以割捨。想必那些靈逸的文字,能將她在生命中的遺憾悄悄彌補,在那些傾情綻放的文字中我們能夠讀出一個女子從來不曾消極的精神世界和從來不知疲倦的堅持,這些對她來說,已然足夠。

她寫過,算做一次過客在宇宙裏,認識這玲瓏的生從容的死。這般的 堪破,已算是至情至性!所謂她的風情萬種,她的才華橫溢,以至於她的至死不渝,都是內心永不放棄的堅持,明明知道,卻割捨不了。那種女人所帶來的震撼,勢必不可抵擋。你若願意潛心去讀,自然也會隨她追夢。

《林徽因傳》讀書心得15

古往今來才子佳人的故事數不勝數,每一個都牽動着癡情兒女的心。相對於單純的才子與佳人,才子與才女佳人的故事更是讓人魂牽夢繞!林徽因與樑思成,徐志摩和金嶽霖之間的情感故事早已成爲佳話,在未讀《林徽因傳》之前我對林徽因的映像停留在情感問題上,而閱讀這本書之後,我對林徽因的認識度更廣了,這位才女的豐富一生讓人驚歎。

徐志摩在我眼中一直一直是浪漫的代名詞,而林徽因是理智的,浪漫與理性的相遇註定碰撞不出愛的火花。事實也是如此,徐志摩與林徽因註定是詩友摯友的關係。而樑思成相較於徐志摩來說有的不僅是浪漫還有幽默更多的就是那份理智。比如,林徽因與樑思成在圖書館內約會讀書,徐志摩有時會湊趣過來聊天,而樑思成便在門上貼張紙條,大書“lovers want to be left alone。”(情人不願干擾),樑思成,林徽因二人的結合是美與智慧的結合,是才與情的碰撞!

李清照的才思讓人折服,木蘭的堅毅讓人欽慕,而對於兼而有之的林徽因更是讓人佩服!林徽因是中國建築的巾幗。林徽因是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主要設計者,這是大家所熟悉的,此外她還是挽救瀕臨滅絕的泰藍的第一人!林徽因才氣逼人,她得詩作是心得歌聲,她的文章是現實的`吶喊!林徽因的堅毅讓人感動讓人欽佩,身患疾病的她從沒有在病魔的面前低頭,她在與病魔鬥爭,期間寫出了很多好的作品!林徽因對中國建築行對中國文學界所做的貢獻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

讀《林徽因傳》爲林徽因的人格魅力與才情所深深折服,這是一本很好的傳記小說,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