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後感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常用15篇)

讀後感2.92W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巴黎聖母院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常用15篇)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

在寒假中,我讀了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的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它講述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中葉的法國的故事:艾絲美拉達是一位純潔熱情的吉普賽少女 ,在巴黎靠賣藝生。不幸的是,巴黎聖母院教堂副主教弗洛羅看上了她,並開始瘋狂地愛上了她。道貌岸然的弗洛羅先是指使卡西莫多去劫持女郎,又因爲嫉妒刺傷弗比斯嫁禍給艾絲美拉達,最後得不到愛情的他便置艾絲美拉達於死地。可憐的艾絲美拉達就這樣死去了。後來,聖母院敲鐘人卡西莫多因失去了自己的心上人艾絲美拉達而絕望,憤怒地殺死了弗洛羅,追隨她而去。

這本小說讓我瞭解了15世紀法國上流社會的虛僞和下流社會勞動人民的善良、互助與捨己爲人。除了艾絲美拉達,卡西莫多也是一個在小說中情感豐富的角色:作爲敲鐘人的.他,雖然面目猙獰,但是卻爲人和善、富有正義感。他對艾絲美拉達充滿了愛慕,這種愛慕並不是普通的愛,而是由感激、尊重和同情組成的,一種高潔到值得人讚頌的愛。卡西莫多也是雨果在小說中“善良”的象徵,在人們的意志中,善良註定要壓倒任何邪惡,卡西莫多便這樣誕生,爲人們送去雨果“面容不美麗也可以善良”的思想。

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這兩位“善”與“美”的代表,他們揭露了那個時代法國下層人民的美麗高潔品質,批判了上流人民的腐敗與做作。讓我們一起翻開小說,去體驗歷史的滄桑風雨吧。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2

作者都在講述一個故事的同時,而是與社會大背景聯繫在一起。正因其文藝復興的大背景,所以作品中必定隱藏着一把匕首,直指所抨擊的對象。大篇幅對於巴黎城市和古建築的描繪,讓人不免讀到了作者對於古建築的迷戀,對破壞古藝術的厭惡與痛恨。

這本書已經看了一大半了,卻有一種不忍往下看的感覺。因爲知道是個悲劇,因爲知道結局的不完滿。而更多的是對於人性認清後的無奈。似乎自古至今總存在着那麼一些人,道貌岸然,卻十足虛僞,簡稱“僞君子”。

然而戲劇性的情節也總是接二連三的上演。美麗善良的女主人公艾絲美拉達偏偏愛上了“僞君子”。原因很簡單,被其虛僞的表象所迷惑,還真有點諷刺的意味。更讓人無奈的是即使是之後含冤要接受絞刑,這個知道真相的“僞君子”也沒有站出來澄清,反而還要和別的人成親。可憐的.艾絲美拉達還被矇在鼓裏,依舊對其迷戀,真的不得不佩服她的“愚蠢”了。然而我也知道善良的人往往最容易受委屈,在憤憤不平的同時多少還有點憐憫她。那些只貪圖其美色的人怎麼可能是真心。

在所有人之中最愛艾絲美拉達的應該是那個奇醜無比,又聾又啞的卡西魔多了,原因可能是源於一次的滴水之恩。只有他愛上的是這個女孩善良的心。即使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但最後他卻用生命詮釋了這份愛。抱着死去的愛人長眠應該是幸福的吧。

此時,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所有色聲音也戛然而止了。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3

最近,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巴黎聖母院》這本好書。

作者雨果是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最閃亮的明星,他是偉大的劇作家,小說家,又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和領袖。這本書就突顯了“美醜對比”。書中的人物和事件,源於現實但也被大大誇大和強化了難以置信的善與惡,美與醜的對比。

比如說美麗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是巴黎流浪人的寵兒,靠街頭賣藝爲生,她天真純潔,富於同情心,樂於救助人,因爲不忍心看見一個無辜者被處死,她接受詩人甘果瓦做自己名義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當她看見卡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邢,只有她會同情憐憫,雖然卡西莫多曾傷害過她,但她沒有計較,把水送到因口渴而聲嘶力竭地呼喊的卡西莫多的'脣邊。這樣一個心地高貴的女孩,竟會被教會`法庭污衊爲“女巫”`“殺人犯”,並被判處絞刑。

雨果將這些事實總結歸納起來,批判了當時的悲慘生活以及統治不當,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並將幸福帶給更多的人!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

美麗而又善良的女神艾絲美拉達,和相貌醜陋卻品德高尚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們演繹着一段傳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懷,這就是雨果創作的《巴黎聖母院》。

1482年,艾絲美拉達在廣場上歡快的舞着,唱着動聽的歌,使得所有人都被她吸引。與此同時,卡西莫多成爲了醜人王被大家簇擁着。卡西莫多被副教主支使去做壞事,傷害艾絲美拉達。但在卡西莫多遭受鞭刑時,艾絲美拉達不計前嫌,用她那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包容了他,讓卡西莫多心中深深的刻下了她的美麗。在這不公平的時代中誰都得不到絲毫的同情。人們討厭吉普賽人,艾絲美拉達也難逃被誣陷而處決絞刑的命運。她心中那位能保護她的`白馬王子,卻眼睜睜的看着她被。卡西莫多爲了救她不顧一切,但是最後悲劇並不能被阻止。

在看完《巴黎聖母院》後,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卡西莫多,他的正直深深地打動着我。他自小因爲畸形而被拋棄,由副教主收養,長大後也不曾離開教堂。他從沒有得到過別人的一點關愛,但是他的心靈卻和他的外表大相徑庭。他嚮往着美和愛情,然而,艾絲美拉達太優秀了,對他來說,艾絲美拉達是一位女神,是高高在上的。他不顧自身的安危都會去保護心目中的女神,他們的這種愛超越了生與死,最終上帝給了他們一個“愛的世界”。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400字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5

秋風瑟瑟,我在牀邊捧着那本讓人心碎的書籍—《巴黎聖母院》眺望遙遠的天空,她是否也在尋找心中的寄託。愛斯梅拉達和加西莫多是否在天堂幸福的生活呢?

一朵完美無瑕的嬌豔花朵卻就這樣伴着自己的愛人消失在這人世間。這一切都圍繞着愛與美,兩個相愛的'人心緊緊繫在一起步入天堂。這一幕是多麼美,卻又是那麼淒涼。我的眼淚悄然無息的落在最後一章上,在那兩個震撼的名字上開放成一朵水花。

心中的痛惜讓我覺得一切的美好都凋零了。擡頭,一朵花出現在我眼前,它,也凋零了,它也感受到那種悲痛嗎?它也在爲愛斯梅拉達這多凋謝的玫瑰而傷感嗎?回頭一想,現在的人類也很像弗羅洛一樣,貪心與自私把人們緊緊包圍着。我彷彿聽到了愛斯梅拉達那空靈的歌聲。是啊,我們不可以再自私下去了。我心中亮起了一道道聖潔的光,我不再爲她而悲傷了,我有了一個神聖的任務了,希望寄託在我的身上。

合上書,閉上眼睛,繼續聆聽愛斯梅拉達的純淨之音……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6

他是著名《巴黎聖母院》中最讓人琢磨不透的一個角色,不比其他的人物性格鮮明,相反,他留給讀者的是一種陰險狡詐,內心扭曲的變態形象。但這樣一個面對愛情時而果敢時而癲狂時而腹黑的人物形象,卻在我初次翻開《巴黎聖母院》的書扉紙頁時,給了我最初的對愛情認知的震撼。

他是教堂裏規矩守律一絲不苟的教父,卻在某一個明媚的早晨,陷入了美麗如愛斯梅拉達般的愛情深淵。有人說,他就是個瘋子,那不叫愛。可我分明目睹了他在見到她在牢獄中受辱受難時,握起了以愛爲名的匕首。他讓她痛苦了,於是他便將這份痛苦再增十倍施於己身。他不過是個在愛情的迷宮中走失了的小孩,他渴求,他惶恐,便不知所措地竟開始橫衝直撞。他在獄中對她深情的告白讓我滾落下的淚珠甚至比我看到悲慘的劇終時的淚要炙熱上百倍。他得不到她,也更不容許別人褻瀆她的`美好。他親手將她送進死亡的墳墓,同時也看似灑脫實則悲痛地爲他們的愛情之墓捧上最後一把土。

他是弗羅洛,他是熱愛並且會永遠誠摯追求美好的弗羅洛,他是愛到偏執不肯回頭的弗羅洛,他是愛斯梅拉達一個人的弗羅洛。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7

《巴黎聖母院》用樸素的語言講述了法國受宗教黑暗統治時發生的一起起悲劇,引發的一起起慘禍,襯托出那時社會的陰暗面,人們生活的艱辛和危險,稍不小心,還會被認爲是巫婆,將會處以死刑,書中的人物很多,有帥氣的羽林軍弓箭隊長浮比斯,美麗的吉卜賽舞女——愛斯美拉達,失去愛女而隱修的香歌樂女等等。

但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名角色還是醜陋但心地善良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他爲敲鐘,竟然把耳朵給震聾,忠厚、誠實已成了他的代表,他甚至還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去給愛斯美拉達陪葬。書中的故事許多,但令我感慨最深的還是卡西莫多冒着生命危險,從刑場上救走了愛斯美拉達,這一行爲充滿了危險,如果被旁邊的衛士逮個正着,那麼這個“救美”的代價也太不值得了!

這麼危險的計劃,卡西莫多卻毫無懼怕,在他劫刑場的'前一刻,他早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他就是犧牲自己也要救出愛斯美拉達,雖然他的外表是那麼醜陋,但他有一顆無比善良的心。中世紀的黑暗生活與我們現在的生活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生於這個和平年代的我們,要更加珍惜現在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8

被汽車軋癟在路面上,叫人心裏難受?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最終,變成乞丐的富翁還是成爲了富翁,成爲富翁的乞丐卻還是變回了乞丐,兩人又回到了最初互換角色的開始。我終於知道爲什麼這幾天都沒看到你來我們教室送她了。有時候,愛情,是那麼讓人手無縛雞,不是不愛,而是無計可施不可抵擬!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愛斯梅拉達和卡西莫多。這本書主要講的是:16歲的吉卜賽少女愛斯梅拉達美貌絕倫,純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是這本書中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浪漫亮點,是美麗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慾主義盛行的.年代,這樣一朵鮮花般的生命卻在中世紀極端保守腐朽的教會勢力的摧殘下令人惋惜地隕滅了。20歲的卡西莫多外貌奇醜無比,嚴重的殘疾使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便遭到無情的遺棄——先是親人的遺棄,繼而是整個社會的遺棄。然而外貌醜陋的卡西莫多卻有着一顆美麗純潔的心靈,他以純真得不摻一絲雜質的愛情,守護着愛斯梅拉達。卡西莫多試圖使她遠離一切傷害,但在強大的社會偏見和邪惡勢力面前,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微不足道,即使強悍如卡西莫多,也只有選擇殉情這一悲劇結局。這兩個主人公有着糾結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無法掩蓋他們共有的純真善良的天性,在他們這種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這本書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質。

讀了這本書後,我深受啓發:我們要像小說中的兩位主人公一樣,雖然我們外貌不怎麼美,但是,我們純真的心靈可以掩蓋這些不足。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9

美醜是一對意義不相關的反義詞,但在這部電影中,我深刻體會到了美醜的和諧統一。同時,片中塑造的人物也將美與醜表達的淋漓盡致。

埃斯梅拉達,不僅有驚人的美貌,還有一顆高貴純潔的心。美與善的完美結合,讓她擁有了耀眼的魅力。因爲她的純潔和天真,她陷入了一場災難性的`愛情悲劇。她應該是上帝的寵兒,但是她被吊死了,讓我感受到了當權者的殘酷。

卡西莫多,電影史上獨一無二的教堂敲鐘人。他獨眼、駝背、駝背、耳聾。他長得極其醜陋,毫無用處。但他有一顆純潔的心,他願意成爲主教的奴隸,以回報他對他的好。

埃斯梅拉達滴水的優雅,他寧願把他的肝臟和大腦展開。雖然他對埃斯梅拉達有着非常強烈的好感,但他只是像守護守護神一樣守護着她,並沒有褻瀆她。當他目睹心愛的人被無情絞死時,他既無助又絕望,最終還是去了墳墓和她一起下葬。他的醜陋達到了人類的極限,但他身上人性深處的美卻使他成爲電影史上最獨特、最感人的藝術形象。他的精神之美完全掩蓋了他外表的缺陷,成爲人們心目中善良的典範。

克勞德。伏羅樓作爲一個牧師,必須壓抑自己的慾望。正是這種壓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慾望和嫉妒最終導致他失去對自己心靈的控制,成爲自己慾望的奴隸,從牧師變成惡魔。

保鏢隊長福玻斯外表英俊,但卻是一個強大的惡棍。他薄情寡義,會毫不猶豫的騙取一個女孩對權力和財富的愛。他讓我感到羞愧。

整部電影通過最簡單有效的心靈之美和外貌之醜的對比,讓我深刻感受到社會上人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華麗的外表和燦爛的裝飾,而是最簡單的心靈和靈魂之美。這種美不需要修飾,只會在你最需要的時候給你一些意想不到的心靈觸動。美麗不是不存在,而是缺少發現它的眼睛。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0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靠的就是精、氣、神的支撐,而那些好書就是源源不斷提供精、氣、神的所在。

一個美麗的少女,一個醜陋的敲鐘人,一個非常邪惡的副主教。在莊嚴的巴黎聖母院裏,上演了一個美與醜、善與惡的神話,這就是雨果先生寫得《巴黎聖母院》。

一個奇醜無比的敲鐘人卡西莫多,但是他的心地是十分善良的,內心是非常美麗的,在強大的黑暗勢力下,卡西莫多失敗了。愛斯美拉達最終還是沒有逃過邪惡勢力的殘害致死的命運。卡西莫多最後爲愛選擇了殉情,即使死也是快樂的.。故事的情節是離奇的、曲折的、結局是悲慘的。通過這個故事,反映出副主教和貴族的邪惡,表達了作者的人道主義思想。

美和醜並不是絕對的,內心美的人外表不一定美,外表美的人心靈不一定美。

《巴黎聖母院》這本書,帶給我許多許多,我們要尊重內在的美,而不應該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美,愛一個人的方式是多樣的,但是最不可取得就是副主教”愛她就一定要佔有她!無法佔有就毀滅她“的思想,愛一個人就應該真誠地祝福她幸福,就像卡西莫多那樣。

一本好書,就是一輪太陽。一千本好書,就是一千輪太陽。燦爛的陽光,會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

巴黎聖母院裏,我的思緒萬千……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1

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作者對一些建築的描述,那些象徵着權力與奢華的教堂讓人們都假借着神聖的宗教來展現建築家的審美觀。把人性深深的埋在一件神聖的宗教外衣下方,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

教堂裏多麼陰森恐怖,這讓人聯想到在宗教的遮攔下,當時社會是怎樣的骯髒和敗壞。真、善、美的`宗教利用宗教製造血腥事件,構成了強烈的反抗。全文會讓人的心靈深刻體會到迷茫、困惑和不安。

如果有一把利劍,你必須會盡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層蒙在社會上的陰雲,你對它充滿了憤怒和鄙視,就像書裏面的那些流浪漢們對待社會的瘋狂報復。

不一樣的待遇,就像天使和惡魔,林林總總的骯髒的巧取豪奪,充斥着我們的眼睛。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它深刻地揭示了人們的內心世界。無論在什麼時刻,人的共性是始終存在的:對完美的嚮往,對完美的追求,對完美的讚美……就看天使與惡魔你想當哪一個?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2

我看過許多書,其中最喜歡的就是《巴黎聖母院》,書中美麗的吉卜賽少女和金蹄小山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把人物描寫的個性鮮明;先是主人公愛斯梅拉達,她善良純潔,美麗絕倫,充滿愛心又能歌善舞,她和那隻聰明絕頂的小山羊,給所有人帶來了歡樂,成了浪漫主義的遐想亮點。她是美麗自由的化身,如同黑暗中的燭火,那麼燦爛,那麼耀眼,可惜這美麗的光芒沒能維持多長時間,就被當時的腐敗社會給掐滅了。

愛斯梅拉達雖然美麗,但是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卡西莫多。他首次在書中露面的時候給我留下了一個醜陋的印象,獨眼.畸形.駝背.耳聾,似乎所有的缺點都被他給佔據了,每天清脆的鐘聲又爲他增添了幾分神祕感。正是這樣的他,每次在吉普賽少女危險的時候挺身而出,以純真的心靈如同守護珍寶一樣守護她。我回想起卡西莫多奮力救人的一幕幕場景,披散的頭髮,強壯的胸膛,亮晶晶的獨眼裏閃爍着自豪的光。對,自豪,我看到了他最美的.一面,原來他醜陋外貌下還有一顆純潔善良的心。我覺得卡西莫多不再醜陋了,他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我們應該爲他而驕傲。

這是一種歷盡艱辛的美。愛斯梅拉達的純真;卡西莫多的善良,在弗羅洛和絞刑架間,她毅然選擇了死亡,在信奉了十年的副主教面前,他果斷地背叛了他。這是一種反抗,一種對於當時腐敗社會的反抗,這種精神令我十分敬佩。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3

這本書以15世紀路易十一時代的巴黎爲背景。作品一開始就是巴黎的愚人節和主顯節,主角卡西莫多,這個可憐的敲鐘人就出場了,他被人們稱爲愚人之王也許正是這個華麗的出場使許多人先入爲主的否定了這個人物的形象。

許一開始,人們都很討厭這個集所有身體缺陷於一身的人,覺得他長得很難看,很醜陋,我一開始也是這麼覺得,可是到最後卻情不自禁的喜歡上這個角色,喜歡上他的善良。有些人會覺得他很可憐,而我卻有不一樣的理解——他心中有愛,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比堂·克洛德幸運得多,所以,他最後走得也很安詳。

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卡西莫多爲報答愛思梅拉達的杯水之恩,奉獻了他的全部忠誠以及感情。愛思梅拉達在塔頂哭泣着讓他尋來她的摯愛,卡西莫多毫無怨言地去找了,空手而歸時面對愛思梅拉達的斥責他默默承受。他愛她一輩子,但她卻一直沒有感受到他的`愛。她始終想着那個薄情漢,不過他有一個美好的結局——他抱着她長眠,他完成了自己的心願。雖然卡西莫多很醜,但相信他心靈的美麗一定打動了所有人。所以世界上沒有完全的醜和絕對的美。

就像書中說的:美就是完整,美就是全部,美就是唯一有生命力的東西。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4

四面體鼻子,馬蹄形的嘴,小小的左眼爲茅草似的棕紅色眉毛所壅塞,右眼則完全消失在一個大瘤子之下,橫七豎八的牙齒缺一塊掉一塊,嘴巴上長着老繭,下巴劈裂。稍加想象,腦海中就出現了一張駭人的怪臉。他,卡西莫多,巴黎聖母院的敲鐘人,駝子,瘸子,獨眼,無疑是醜陋的。可畸形的醜陋也可以很美麗。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在巴黎聖母院門前的畸形兒,從來就不被人關注,更遑論關愛。可他的心靈卻並未因此而蒙塵,這個世界遺棄了他,他卻對這個世界回報以他最大的熱情。收養他的克洛德將他當作奴隸一般動輒打罵,他卻仍將克洛德當做父親一樣言聽計從。恥辱夾上,愛斯梅拉達的一壺水便令他爲之傾倒,甘願爲她赴湯蹈火直至赴死。他始終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對每一個幫助過他的人報之桃李。

他的確很美。荒唐的`審判使愛斯梅拉達嚐到了世間的冰冷與無情,偌大的廣場上,人頭攢動,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個審判結果有多可笑,可所有人都木然,沒有人上前一步,除了他。一切在瞬間發生他託舉着姑娘進了避難所。這一刻的他猶如雄獅,他在這時倍感威嚴強大。他敢於直視人間的司法,搶走了它口中的獵物,迫使這些豺狼虎豹去空口噬咬。真正的美從不在於外表,而在於以正義和勇敢爲核心的內涵。

英偉挺拔的外表裏,可能深藏着一顆卑鄙扭曲的心,畸形醜陋的外表下,卻也可能生長着一顆清白無暇的心。畸形的醜陋不一定能掩蓋住美好心靈的光輝,這醜陋也可以很美麗。

巴黎聖母院讀後感15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寫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這部小說是以中世紀的巴黎爲背景,揭示了禁慾主義壓抑下的人性的扭曲。

故事發生在十五世紀的法國巴黎,愛斯美拉達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她白天靠賣唱爲生,晚上就和乞丐王國的窮苦人住在一起,愛斯美拉達傾國傾城的容貌,卻給她帶來了殺身之禍。當奇醜無比的卡西莫多因劫持愛斯美拉達被綁在廣場上的轉盤上示衆,慘遭鞭打,口渴難忍時,愛斯美拉達卻不計前嫌的給他喂水,卡西莫多愛上了這個善良的姑娘。愛斯美拉達愛上了曾經救過她的弗比斯,在和他幽會時,邪惡無比的教主克洛德刺傷了弗比斯,但法庭確認爲,愛斯美拉達是兇手,在她被送往絞刑的路上,卡西莫多救下了她,並把她藏於聖母院。國王的衛隊開始進攻聖母院抓回愛斯美拉達,最終,愛斯美拉達被絞死了,而卡西莫多把真正的兇手——克洛德從聖母院頂層扔了下去,自己卻在愛斯美拉達的遺體旁自盡。

這部小說使用對比的手法,愛斯美拉達和卡西莫多,是在於美與醜的對比;卡西莫多和克羅德,是善良和邪惡的對照;弗比斯和卡西莫多,是虛情假意和堅貞不渝的.對照。卡西莫多雖然醜,但卻心地善良。克羅德雖然受人愛戴,但他卻有一顆虛僞、邪惡的心。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如果華麗的外表下隱藏着一顆虛僞的心,那怎麼裝扮都是醜陋的。我們一定要做一個心地善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