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觀後感(集合15篇)

電影8.55K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觀後感(集合15篇)

電影觀後感1

圓明園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巨大損失!這一把火,不僅燃燒了皇家園林,更點燃了中華兒女們的憤怒。

圓明園是我國著名的皇家園林,正因爲它的佈局之巧妙、建築之輝煌、歷史文物之珍貴,才被稱爲“萬園之園”,可見其昔日之迷人、壯觀。圓明園佔地三百五十多公頃,濃縮了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彙集了天下名園的精華,這一園林用了一百五十多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靖、道光、咸豐六代子孫打造完成,真正體現了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可在清政府的懦弱、無能和英法聯軍的貪婪、猖狂、瘋狂、野蠻之下,圓明園終究還是慘遭厄運。一八六0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名人書畫、奇珍異寶、綾鑼綢緞,全被英法聯軍任意破壞、毀掉、搶走;爲了銷燬罪證,十月十八日和十九日,英法聯軍高舉火把,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了三天,火光沖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如今的圓明園,經過了百年的風吹雨打,在灑滿熱血的土地上只剩下幾根殘柱依然挺立着,那些柱子彷彿訴說着:“可惡的英法聯軍,竟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肆意破壞,你們的滔天罪行是不可破滅的,炎黃子孫將會把這屈辱的歷史牢記在心!”

英法聯軍——可惡的強盜,一把火燃燒了我國兩千年來著名的寶藏,你們是那麼的橫行霸道,爲所欲爲,這麼一座舉世聞名的文化寶庫,就在你們這些強盜的魔爪下毀於一旦,這羣強盜,不僅搶走了我國璀璨的寶庫,還燒燬了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人民的血災,將由你們來償還。

清政府的懦弱無能更讓我痛心、難以置信,皇帝竟在“戰場”上臨陣脫逃,這手下的大臣更是一羣廢物,當公開宣佈火燒圓明園的強盜們如此狂妄時,圓明園裏卻空無。當衆公開拍賣我國文化珍寶時卻無人震驚,這不僅是英法聯軍的罪惡,更體現了清政府的無能,圓明園的毀滅簡直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奇恥大辱啊!

今日的圓明園已失去了昔日的輝煌,這些恥辱,作爲中華民族子孫的我們怎能不刻骨銘記!

電影觀後感2

談到墨攻這部電影,首先想到的就是墨子的兼愛與非攻。然而,這部電影裏革離這個墨者的形象既來自歷史,又不拘泥於歷史。卻讓我們感受到真實的墨子。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趙國率領10萬大軍徵燕,但先要攻打粱城,粱城求助於墨家,墨者革離隻身赴粱城被樑王委以統帥全軍,粱軍經過革離的統治終於將趙軍擊退的故事。當然,這故事情節中有許多地方盡顯墨者革離的聰明與機智。有兩個場面使我觸目驚心,也對革離這個角色身感佩服。

一個場面就是,從未守過城池,從未領過兵打過仗的革離卻製造出學多新奇特別的武器守城。加強梁城防守實力,應付趙軍隨時而來的龐大攻擊,比如用石頭往下砸,四周佈滿稻草,待趙軍一來,就採用火攻的辦法將趙軍擊退。使得樑城上下,無一不對革離折服。還有一個場面就是,粱王 得知城外只剩二千趙軍,自以爲能輕易應付,便急於把革離趕走。得享一時之安寧,樑城人民已逐漸忘記革離的功勞,返回從前的生活,疏於防守。就在此刻,巷淹中率趙軍再次攻城,不費吹灰之力,便攻陷樑城。巷淹中沒有捉到革離,卻相信革離不會離棄樑城,於是以城民作爲人質,逼革離現身。隔離並沒因爲粱王如此對他,而放棄救樑城,他還是義無返顧,毫不猶豫的隻身往返樑成救粱成所有人,看到這裏我被他

以德報怨的精神所感動所折服,並且,這裏也體現出墨子的兼愛。但同時我又爲他而擔心,光憑他一人之力怎麼能抵擋幾萬趙軍呢?這時奇蹟出現了,他利用地底鑿水的方法將幾萬趙軍淹沒在粱城,又利用火攻,最終救出樑成上下老百姓。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老想着兼愛與非攻是什麼意思?在墨攻這部電影裏能得以體現嗎?可現在我有了答案。其實,兼愛和非攻是相通的,只有做到兼愛才能保證非攻.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是很明掀的表現出非攻,但卻處處表現出兼愛,愛老百姓,愛所有人。而只有兼愛才能做到非攻,也只有非攻才能保證兼愛。 所以他們是相通的。

其實,兼愛與非攻不僅僅表現在戰國時期,現在也應該得以體現。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父母與孩子之間要互相體諒,主席與民子之間要相互尊敬 這都是兼愛的體現,而非攻呢?雖然現在已是和平年代,沒有很大的戰爭,但是我門還是要緊記非攻這一觀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安寧,世界的和平。

讓我們都象墨子一樣做一個兼愛,非攻的人把,那麼這個世界將是多麼的和諧,將是多麼的溫暖啊!

電影觀後感3

《破局》,一部新時代的反腐電影,我從中看到很多,也想到了很多。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黨風廉政建設、反腐倡廉是加強黨風建設的重中之重。新形勢、新任務向我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在這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新時期,廣大幹部應該認真自覺地學習、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有關政策方針,大力加強反腐倡廉工作,樹立良好的行業作風,切實履行好監督職能。

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思維趨向和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密切相關。因此,作爲一名預備共產黨員的我,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必須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而作爲年輕的檢察幹警,我們更應立足崗位、踏實工作、愛崗敬業,把做好本職工作作爲我們實現理想的實際行動,讓理想和信念在崗位上閃光。

我覺得我們還應該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是每一名黨員幹部的必修課,也是我們儲備知識最好的方式。只有不斷加強學習才能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不學習思想就無法進步,能力就無法提高,就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有的時候我們在學習上總是靜不下心來,總是以工作忙爲藉口,推三阻四,走形勢主義,結果是 “只聞學習口號響,不見學習水平漲”。許多東西只有靜心研讀,纔能有所思,有所獲。活生生的事實還告訴我們,不學習,思想就得不到改造,心就不靜,心不靜,慾望就容易膨脹,就拒絕不了誘惑,一遇到誘惑就容易亂了方寸,就容易被誘惑的繩索絆倒。因此,我們必須要經常認真學習,從書本上學,從實踐中學,學到真本領,努力做一個新時期優秀的黨員。

此外,我們還要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近年來,有一部分黨員幹部,淡忘了艱苦奮鬥作風,貪圖享受,熱衷於追求個人和小家庭的安樂,拋棄黨紀法規,腐化,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一定要引以爲戒,要繼續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恪守黨的宗旨,提倡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我們應該向優秀的黨員學習,如: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我們要把奉獻在崗位,看作是自己天經地義的事情,勤勤懇懇地做好本職工作。在工作中做到正確地認識自己,真誠地對待他人,表現出做人的人格魅力,以此來激勵自己,影響他人,共同進取。

電影觀後感4

篇一:《馬達加斯加的企鵝》觀後感

下午,我看了《馬達加斯加的企鵝》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主要講了有一個人,叫戴夫,其實他是一條章魚。剛開始人們很喜歡它。後來,因爲企鵝的出現,人們就不喜歡章魚了。章魚很生氣,就想來一個“報仇計劃”。“報仇計劃”就是讓企鵝變醜陋,這樣人們就不會喜歡企鵝了。

最後,有一隻企鵝,叫菜鳥,它用自己身上的“美”拯救了企鵝家族。現在菜鳥變得很醜陋,但是有人喜歡它。我終於知道,即使有人很醜陋,但是它救過別人,別人覺得,它外表美,心裏更美。

篇二:《狼圖騰》觀後感

今天,我去看了電影《狼圖騰》。這是一個小狼被人養大,重獲自由的故事。首先,一隻狼出生未久時,很多狼崽被殺了。一個叫陳陣的人養了一隻狼。因爲它沒有斷奶,就入狗窩吃狗奶了。

有一次,要出門遠航搬家,小狼心不甘,情不願的去了。小狼被訓練游泳,跑步和識破陷阱。長大後被放生了。

篇三:《雪嶺雄峯》觀後感

今天晚上媽媽蒸的南瓜饅頭,還有一盤菜,吃完飯後就去了電影院看了《雪嶺雄峯》。

裏面有很多道理,讓我知道做錯事必須要彌補,不是去一步一步地逃避。

篇四:《丁丁歷險記》觀後感

今天我看電影,名字叫《丁丁歷險記》。我特別喜歡丁丁,我認爲他很聰明,有一個人威脅他,交出三個紙條來,那三個紙條,重疊在一起,可以發現藏寶藏的地方,於是,威脅他的人把船長和他的狗推下水,他跳下水,救船長和他的狗,丁丁把紙條放到小船上。

威脅他的人用小鷹把紙條拿過來。最後,丁丁把三個紙條,重疊在一起看見了座標,他和他的狗和船長,拿到了寶藏。這個電影告訴我們,要奮勇向前,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篇五:《動物也瘋狂》觀後感

今天媽媽領我到成龍影院看電影,名字叫《動物也瘋狂》。影片講述了動物居住的森林遭到人類砍伐,它們找一隻會說人話的鸚鵡,一路冒險,向人類的議會所在地德里進發。片子好感人。

媽媽說片子裏最感人的,還是此片的內涵,它們的心聲是:共享世界。我也應該做到愛護小動物。讓人類、動物、植物和一切生物,來共享這個世界吧!

電影觀後感5

前兩年最火的諜戰劇當屬《僞裝者》了,它確實有它的優點,在諜戰劇中,把一家人的深厚親情描寫的細緻入微,家國天下,這一家人的命運和國家緊緊聯繫在一起。但是,不談情感,單單從諜戰劇的謀略方面來看,我認爲陳寶國老師主演的《智者無敵》更勝一籌。

陳老師在本劇中飾演代號“杜鵑”的臥底,中村功。而他的對手影佐禎昭一直懷疑他,在啓用了自己的臥底“白鴿”之後,又拋出了“魚鉤”配合。這部戲的經典之一就在於你不到最後結尾,“白鴿”本人親自現身,你無法猜出他是誰(一般諜戰劇的臥底那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第一個令人意料之外,第二個就是,打破了我們的固定思維,那就是一個代號對應一個人,可這次偏偏劍走偏鋒,影佐禎昭得意的傑作,“一隻白鴿死了,我就不能有另一隻白鴿嗎?”,他還拋出的是一連串的魚鉤。他本人的智謀、才幹包括級別和中村功同級,唯一所缺的,就是他自嘲的:“我運氣沒你好”。

陳寶國老師飾演一名日籍的共產黨員,作爲一個位高權重的日本人,他潛伏在日軍內部,這就說明他有一個複雜的身份,同時也具有更爲複雜的內心世界。他作爲一個經驗豐富的臥底,時刻面臨巨大的考驗和壓迫,命懸一線的他總能將情報送出去,運用其卓越超羣的智慧和諜報能力,化險爲夷。劇情設計撲朔迷離,迷霧重重,引人入勝,讓觀衆無時無刻不爲之震撼。

現如今中國的諜戰劇層出不窮,對觀衆來說已經毫無新鮮感可言,而《智者無敵》可謂是其中的一股清流。別的電視劇中大多是偷到了祕密文件就能搞到情報,而他是通過自己的聰明和推理能力拿到的線索。比如有這樣一個片段,中村功得知日本人訂購了一批防叮咬的萬金油,推斷出日軍要南下,所以他故意想要封了這個藥廠,從而從日軍將領口中得到了藥品數量,並因此判斷出了敵軍數量。顯而易見,這比悄悄跟蹤某個人,直接拿到情報更加有技術含量。情節安排恰當合理,迎合觀衆口味,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扣人心絃,耐人尋味。

因此,假如有認爲諜戰劇毫無智商、沒有值得一看的朋友,可以去嘗試一下《智者無敵》,絕對讓你們會懷疑智商。

電影觀後感6

“大魚秋海棠”是我們在自學班上看到的。但是,該課程是由班主任的英語老師教授的。由於我們班的英語期會考試第一次是一年級,因此英語老師獎勵我們看她推薦給我們的電影。

同學們聽到這個消息後,全班人都“爆炸了”,掃除了他們剛剛沉迷的疲倦。“大魚海棠”是一部具有中國古代神話,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奇幻電影。中國特有的風格,如宏偉的`史詩般。同時,它還散佈着晦澀難懂的自然哲學,自然而然地以巧妙的手冊描述在每個人面前展示。主要和細微之處很清晰,並且顏色匹配使人感受到驚險的美麗。故事情節是相互聯繫的,禁令是“經典的”。

故事開始時,採用了客家人的傳統民居圓形土樓,成功吸引了我的眼球,使我的眼睛更加明亮。故事主要講述:世界萬物的自然規律是由“他人”控制的。這羣人生活在海天交界處。這裏的每個孩子都會變成粉紅色的海豚,然後去海邊遊覽。椿是這次旅行中的海豚之一。春的母親秋海棠花神希望她從出生起就成爲下一個秋海棠花神。這次旅行非常危險,很可能不會回來。母親焦急地告別椿本後,她的臉仍皺着眉頭。鏡頭轉動時,一羣粉紅色的海豚遊向大海,他們歡呼雀躍,彷彿在慶祝盛大的儀式。在海岸附近的土地上,有一個簡單的茅草屋。椿晃凝視着岸上的捕魚火。突然,一對兄弟姐妹從屋子裏出來。哥哥精力充沛,妹妹天真可愛。妹妹看着粉紅色的海豚,開心地大喊:“兄弟,他們又來了。”在致敬的路上,淳被鐵絲網抓住,以將魚保存在漁網中。坤坤爲了拯救樹而死。回去後,淳非常內,並答應了玲玲,只要他能復活昆,他將交換一半的生命。但是自然法則在她一生中都不會改變。她與Lingpo的合同給整個“其他人”帶來了災難,併成爲了所有人都大喊大叫的跨界鼠標。

這部電影使我明白,人類和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種常見的生物。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天空下,享受大地的恩惠。人類應該尊重自然的自然規律。人類不應徵服自然,而應與自然和平共處。大自然不可避免地會反擊大自然賦予我們的財富。

電影觀後感7

我是流着眼淚看完《婚紗》這部韓國電影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單身母親帶着一個十來歲的女兒生活的故事。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或紛爭的矛盾衝突,全部都是一些生活當中平淡無奇的小細節,卻時時處處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當母親高雲知道自己活着的時間不多了,便開始想方設法與女兒曉珞多待一些時間,允許女兒逃學,甚至替女兒撒謊不去上課。電影在一種淡淡的講述中一次次地刺痛人心。有一天女兒終於爆發了。女兒有潔癖,不吃表哥弄髒了的食物,母親十分氣憤地說道:“你要一直這樣嗎?誰能容忍你這樣?誰?”

“媽媽。媽媽活久一點,容忍我這一切不就好了。單車,遊戲機這些有什麼用,全都不要了。沒有了給我買這些東西的媽媽,不要!我不要!我就只有媽媽了!現在就已經開始想媽媽了。媽媽,爲什麼老說要離開我?媽媽不要死!媽媽和我一起過。媽媽,拜託了,不要死。”

“媽媽錯了,媽媽會和曉珞一起過的,會和曉珞一起過的。對不起,我的女兒!”

看到這裏,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看電影的時候唯一要帶的道具就是紙巾。

看完電影以後,總讓我想起很多。真的,這世界上能夠容忍我們的也就只有母親了。我的母親總是在爲我辛辛苦苦地付出着,而我呢?卻一次又一次地讓母親傷心。我一閉眼,就彷彿回到了五年前:家庭的變故,我的叛逆,母親的傷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帶着我學舞蹈、學鋼琴,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直到現在,國小老師的話還是會在耳畔響起:“你媽媽真的很不容易,爲你把心都操碎了,你可要好好學習,不能讓媽媽傷心啊!”

曾經的我一度認爲,母親是討厭我的,現在的我終於明白,母親只是對我要求嚴格,她只是單純地希望我可以更完美。

看着曉珞,我彷彿看見了五年前的自己,她能讓我感覺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而又悲情,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電影看完了,它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有感動,還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血濃於水。我看到一個女孩的成長,因爲媽媽患了絕症,而一夜間長大,懂得諒解和分享。愛久見人心,經過歲月和人事變遷的磨鍊,我們終會明白母親的一片苦心。母親,是這個世界上賦予我們生命的人,更是最愛我們的人!

電影觀後感8

520是早期來源於網絡上流行語,是一個有關於情人的節日,而在這一個美好的日子裏國內迎來了一部經典的愛情電影著作《情書》。此次重映,導演巖井俊二親寫中文“你好嗎”手寫信問候中國觀衆,引發影迷紛紛以“我很好”迴應以示致敬。5月20日,《情書》與觀衆銀幕久別重逢,不容錯過。

觀看了這部經典的愛情著作後,深有體會,有的時候愛情是美好的,也有的時候愛情是一種痛苦劑。《情書》是日本作家巖井俊二的長篇小說,其小說由一個同名同姓的誤會展開,通過兩個女子書信的交流,以舒緩的筆調細緻的展現了兩段可貴的愛情。故事主要是圍繞一封信來所展開的話題,當博子小姐從山上走回了墓園,這是她未婚夫藤井樹去世兩週年,于山難。這個開頭,已成悲劇。然而樹小姐其實一直在羞澀地愛着他,樹先生也不懂得表白,他用一些看似無理和怪異的行爲來引起她的注意,而女孩兒就這麼一直苦惱着,煩着他,疏離着他,直到男孩兒轉學離開。

電影全片沒有一句告白,卻能將暗戀的故事表現的淋淋盡致:這纔是我最爲敬佩的地方。正如故事中的少年藤井樹一樣,每個人的人生中都曾有過一段暗戀故事,“暗戀”裏的心酸與美好、小心翼翼與隱晦剋制,都能在電影《情書》中找到影子。無論是少年倚在灑滿陽光的窗邊低頭看書,放學後在校園車棚製造的“偶遇”,還是藏在借書卡背後多年的素描畫像,那份未曾說出口的愛戀詩意而美好,少年的欲言又止令人心動。有觀衆甚至稱讚這是一部“無論何時都會流下熱淚的電影”,可見影片對“暗戀”的極致刻畫動人至深。

作爲最經典的愛情電影之一,始終是亞洲最高分愛情電影。《情書》以唯美清新的風格,溫馨而又浪漫的鏡頭語言、雋永淡雅的配樂、含蓄內斂的情感,更多的讓這部電影成爲美學標杆。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面前卻不敢跟你表白。暗戀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或許你我之間並不缺少什麼,更多的是缺少心中那一份勇氣,因爲有你,世界變得美麗;因爲有你,生活有了意義。但有的時候愛情也會留下更多的遺憾才最爲致命的。

電影觀後感9

近日,一部由美國好萊塢米高梅電影公司於1944年投資拍攝,講述中國百姓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黑白電影《DragonSeed》(龍種)走紅網絡。這 部電影由四次摘得奧斯卡影后桂冠的凱瑟琳·赫本挑大樑主演,片中除了極個別亞洲面孔作爲羣演出現外,主演都是高鼻樑、深眼窩的外國演員。但這部“穿越”味 十足的電影,在近70年後的今天,還是令衆多大衆影評網網友大呼亮點很多,甚至將該電影封爲“抗日神片”。

據記者瞭解,這部《龍種》於1944年7月20日在美國上映,講述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年輕而勇敢的女民兵小玉帶領村民與侵略者展開英勇鬥爭 的故事。許多網友表示,一開始之所以會打開觀看這部電影完全是出於好奇:一羣金髮碧眼的外國人頭戴斗笠、穿着中式布褂在田間插秧耕作,生活環境也是中國鄉 間的情景,故事題材還設定爲抗日,覺得不可思議。

看完整部電影后,大家紛紛表示完全超乎了自己的想象,大衆影評網某網友感嘆:“從佈景到服飾妝容都很到位!”而“村野大叔”則說:“那個年代 好萊塢很少能找到華人演員,爲了符合劇情需要,高鼻深目的西方演員都被特意化裝成接近東方面孔,再搭配整體造型,抓住了那個年代中國普通農民的外貌特 點。”而“蛋塔”則說:“一開始以爲是一部惡搞片,結果看完之後覺得此片確實秒殺當今不少國內的抗戰片。除了英文對白,很難回過神感覺出這是外國人演繹的 抗日片。”

此外,劇中靈魂人物女民兵小玉由凱瑟琳·赫本出演,她被公認爲美國電影界標誌性人物,至今保持四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記錄,對於她的演繹,網友 “坡坡”評價說:“赫本對中國村姑小玉的形象刻畫入木三分,面對侵略者勇敢抵抗,勸父親放棄土地和家園全力反抗敵人,甚是精彩。”

針對這部大衆影評網千萬以上網友給予“好評”的老電影,昨日記者電話採訪影劇評人李星文,他說:“國內有些抗日題材的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不是說達不到這樣的觀 衆反饋,只是一開始爲了搶市場就故意做雷做傻,導致最後被大家吐槽。其實無論是什麼人來拍抗日劇,只要抱着對歷史敬畏,對藝術尊重的心,就一定能獲得觀衆 認可。”

電影觀後感10

當我成塵時,你必能看見我的微笑。——題記

有句話說得好:“天堂離地獄只有一步之距。”電影裏的800壯士也正是如此。在第一次看這部電影之前,我也聽說過一些關於800壯士的故事,但看完電影之後還是會忍不住落淚。1937年,抗日時期,中國在淞滬戰爭最後只留下了一個師的軍力去打後衛,抵抗上海日軍,最後卻零零散散只剩了幾百人。他們只有400多人,對外卻宣稱有800人,而他們的勇氣和力量也遠遠不止800人。日軍用盡了一切非人的手段,但他們一次次的扛了下來,用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還沒有放棄!

四行倉庫在蘇州河的一岸,而另一岸是租界。開頭,我看到了那些租界裏的國人如魯迅先生筆下一般的麻木不仁:夜晚的租界依然燈火通明,彷彿對岸的戰爭不存在一般,有些人竟然還在賭博,這也是將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表現的淋漓盡致啊。

電影中,端午和小湖北都是孩子,他們在影片的最後都“醒了”,成了當時的勇士,他們的舉動與影片中的老算盤和一個老頭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心中剛開始還在各種糾結,最後也爲國家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後者爲了自己活命,想盡辦法逃離戰場。最後一戰時老算盤看到對岸的戰況,他下了車,也去岸邊望着,雖然只有一個鏡頭,但忍不住讓我產生遐想,他是不是後悔了?他是不是也想回到對岸,幫助他們去擊退日軍?他是不是也“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情節:日本人準備擺好鋼板陣,向四行倉庫進行攻擊,於是那裏的戰士個個都綁上炸彈,跳到日本人的陣形裏,才使日本人撤退,爆炸聲響徹天際,對岸租借的人也是十分驚訝,日本人說好的三小時攻下四行倉庫也不了了之。

他們跳下樓時我十分驚歎,世界上真的有不怕死的嗎?沒有,他們也怕但他們卻有捨己爲人、前仆後繼、奔赴戰場的精神,這是最可貴的。

前年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去了上海旅遊,自然也去到了四行倉庫的遺址。現在回想起當時的場景,依然很清晰破爛不堪的牆體,上面有一堆又一堆被於彈打了凹陷的印子,黑一塊白一塊完全無法想象當時戰況究竟有多激烈。

狼煙四起,槍聲餘音繚繞;待到破曉,奔赴戰場懷抱,摯友已故,精神終究未倒;故土燃燒,保衛者奔向風暴:無憾與你相遙,幸而留下微笑!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電影觀後感11

走出影院,我還沉浸在電影《戰馬》的劇情中,思緒萬千,百感交集。

它本非戰馬。它只是英格蘭德文郡一戶農家的牲口。它是一匹好馬,有矯健的身姿,自由的天性,它和小主人阿爾伯特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不久,戰爭爆發了,戰火逐漸波及這個小鎮,它應徵入伍,從此流轉戰場,成爲一匹戰馬。第一場戰役,它的軍官不幸陣亡,它淪落到德軍手裏。在那裏它和一匹大黑馬成爲了好朋友。它們曾暫時遠離戰火,住進一個小女孩家裏,得到悉心照顧。但不久又重新被拉回軍營,去拉輜重,在險惡的戰火中顛沛流離。大黑馬最終倒下,再也沒有起來,戰馬痛苦欲絕,在戰火中不停地狂奔衝突,最終被防線鐵絲緊緊纏住,困在其中奄奄一息。夜幕下,硝煙漸散,戰場難得片刻寧靜,兩邊的士兵都發現了它。他們放下了槍,試探着向對方領地接近,最終通力合作,解救了戰馬。不是經過武力而是拋硬幣決定,戰馬歸屬了英軍。戰爭最終結束了,奇蹟發生,它竟然與參了軍的阿爾伯特重逢。他們回到了自我的農場。

戰馬身陷鐵絲網的一幕令我難以忘懷。馬本是力量、自由與美的化身,然而戰爭卻一點點地將它拖入泥潭幾乎毀滅,實在令人痛心!馬是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呢?農場的生活儘管貧窮,但和平寧靜,無論是人是馬還是作物,自有大自然在安排每個生命的生長。然而戰火卻無情地剝奪了生命的權利,眼看戰馬難逃厄運,幸而交戰的雙方同時作出了停火的決定。當兩邊的士兵默契地解救戰馬時,我的內心被觸動了,這是多麼和諧的一幕!沒有炮火,沒有槍聲,硝煙散去,霧靄如紗輕柔地覆蓋在受傷的大地上,人的本性自然流露——聽從內心的召喚,愛惜生命。既然馬的生命能喚醒良知,那麼人呢?

影片中戰馬與阿爾伯特之間的情誼帶給我們無限的溫馨!他們是同伴,他們更是親人,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沒有因爲戰爭讓彼此分開而淡忘。他們最終能重逢,必須是承諾給了他們堅定的信念,他們曾約定要回到農場。這種超越尋常的情誼,讓我想起課文《老人與海鷗》,更讓我堅信人與動物之間那份心靈的默契,因爲我們都是自然之子。

感激《戰馬》,它帶給我人性本善、友情至上的感動!讓我感覺世界真的很完美!

電影觀後感12

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啓蒙教育。簡單的內容卻反映了不簡單的問題。

片子的第一集展現了孩子被強制入學的過程,第二集講述孩子與父母分別上課的情況,第三集交代了課程結束後,父母和孩子回家後的表現及近況。

紀錄片的最後一集中我們可以看到,相對孩子而言,每位父母發生的變化更加明顯:張釗父親試着與孩子溝通,放寬了自己的原則但沒有完全迎合張釗的要求;家明父親首先給家明買了一條狗,還將自己需要改變的地方寫在紙上貼到了牆上,來時刻告誡自己;澤清母親也表示,孩子回來之後沒有和他們紅過臉。

片子的最後,向我們交代了三個孩子的近況:出營後,張釗參加了大學聯考,被長春某高校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錄取,張釗放棄,選擇在河北安平縣中學復讀,繼續參加20xx年大學聯考,目前已與女友分手;家明在父親資助下開了一家網吧,兩個月後關閉,在其滿18週歲時,他做揹包客去了張家界,開始了人生第一次遠行;澤清希望換個環境,他讓父母買了一套新房,目前依然沒有去上學,繼續在網上下軍旗,20xx年3月5日,澤清父母來到中央電視臺向《心理訪談》欄目繼續求助。

心理學專家張久祥老師在對這部片子進行解讀時,說道:孩子生下來就是一顆人性的種子,但是這顆種子是在父母,在家庭這個環境裏慢慢成長出來的,鏡子的切入點是什麼?當一棵樹長歪時,鏡子就切入進來了。所以,它是時代的鏡子,夏陽也好,澤清也好,張釗也好,家明也好,他們都不叫主人公的名字,他們叫這個時代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不叫他們的父母,他們叫這個時代的父母。

現在看來,關注《鏡子》這部紀錄片的人數並沒有想象中的多,就像俞敏洪觀看此片發表的感受所講的一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機會進入到訓練營,感受到自己教育方式上的錯誤。這部紀錄片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反思自己,因爲我們都是孩子,並且已經成爲或者未來某一天將會爲人父母。

電影觀後感13

今年寒假,爸爸媽媽和我一起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夜鶯》。電影的主題圍繞着爺爺養的一隻叫"夜鶯"的鳥展開。

當夜鶯還是雛鳥時,由奶奶在村外的樹林裏撿到。從此,夜鶯被放在籠子裏,由爺爺奶奶精心養大。後來兒子考上大學並在城裏找了工作安了家。奶奶因病去世,爺爺帶着夜鶯來到城裏和兒子生活。由此,展現出一系列矛盾:爺爺看孫女弄丟,雖然找到,卻又引起爺爺和兒子之間的矛盾,兒子請了保姆,孫女不再讓爺爺照看。兒子兒媳都事業有成但因都忙於工作,很少溝通逐漸感情疏遠面臨離婚。由於爺爺不再照看孫女,爺孫之間也出現了感情隔閡。

電影的真正主題是從爺爺回老家開始。孫女放暑假而保姆又請假回家,苦於工作特忙,孩子又不能自己在家,兒媳情急之下將孩子交給爺爺帶回老家。真正好看的故事就從爺孫上路開始。一路上,粗心的爺爺和任性的孫女,坐錯車,丟了包,迷了路,崴了腳,故事跌宕起伏。由此,在爺孫經過的路上,美麗的田野風光,樸實的民風民情,祖孫之間的感情變化,爺爺口中的老家和奶奶的故事,以及孫女的一路成熟,都一一展現在我眼前。

故事的結局更是皆大歡喜:懂事的孫女發現老夜鶯死去,於是趁爺爺不在,用自己心愛的筆記本電腦和村裏一個養夜鶯的小孩換了只夜鶯,放在爺爺的籠子裏,沒察覺的爺爺將夜鶯帶到奶奶墓前放飛,完成了一個十八年的心願。在女兒打電話後知道一切情由的兒子匆匆趕回老家,和父親言歸於好,併爲父親買回已經出賣的老宅。緊接着,在孫女的努力下,兒子兒媳也和好如初。一個美滿的家庭又展現在觀衆面前。

電影題材新穎,整個電影都在向我們傳遞着正能量,特別是電影不斷穿插着北京快節奏的生活,和廣西陽朔那美麗的田園風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淳樸熱情民情民風,看着讓人心情舒暢,讓煩躁的心靈在這裏得到了清淨。電影把我帶進故事,把我帶進田野,帶進熱情淳樸的廣西桂林老鄉家中。電影結束時,我還真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電影觀後感14

藍天白雲,陽光燦爛。故宮午門前的廣場上,晨晨和爺爺歡快地放着風箏。爺爺送晨晨去幼兒園,頑皮的晨晨要自己蹬三輪車。爺爺坐在後面,路人投來驚喜的目光。又一次,已退休的爺爺又穿上郵政制服,和晨晨一起送了一封“死信”,他們把一封收信人已故去的信用風箏放上天空,爺爺告訴晨晨:“他在天堂會收到的。”

晨晨的爸爸、媽媽在國外工作。爺孫倆就這樣相依爲命,日子過得安寧、幸福。

媽媽從國外回來了,要以全新的方法教育晨晨,要他學外語、彈鋼琴,使爺孫失去了往日的寧靜。

爺爺怕影響他們母子感情,不顧晨晨媽媽再三挽留,搬到原來自己住的地方去了。

晨晨在家中思念爺爺,終於向爺爺的家跑去,他使勁敲門,哭喊着:“我恨媽媽,我恨鋼琴,我沒了風箏,沒了老朋友,又沒了爺爺。”躲在樹旁的媽媽也潸然淚下。

爺爺過生日了,晨晨和好朋友琳琳送來生日卡,他們又和爺爺一起放風箏了。夕陽如血,爺爺和孩子們回到家中,爺爺勞累的躺在搖椅裏,永遠地“睡去”了。

晨晨和琳琳把生日卡放在風箏上,送上天空,他們虔誠地仰着頭,等待着天堂的回信。

一部風格清新,敘述流暢,情感深切的兒童片。親情是人的天性,很小很小的孩子就能感受到親人們對他的撫愛和關心,並天然地以親暱和依戀來回報。爺爺和晨晨之間的愛是祖孫式的,又是朋友式的。唯有如此,才能在其雙向的交流中顯出他們的人情和人格,顯出他們的可愛。

媽媽的形象很時代感,雖有新的生活觀念,也想愛孩子,但不瞭解孩子,不懂得兒童心理;相反,還有某種拔苗助長式的"望子成龍"心理。爺爺和媽媽之間的關係描繪得很好。他們兩人在如何撫育晨晨方面吸不同的觀念和做法,但他們都是有知識和通情達理的人,因而又能相互體諒和忍讓。影片沒有刻意去激化公媳矛盾,沒有去追求因此而可能獲得的戲劇效果,這在影片整體風格的把握上是得體的,高明的,也更適應兒童觀衆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兒童電影的基本要求。

暶很好的接觸和處理人的死亡這一主題。死亡對於兒童來說是比較難於理解的,本片把死亡現實童話化了,無宗教味,浪漫,虛擬;沒有哭叫、掙扎、痛苦。房間裏溫馨,柔和的燭光,爺爺像平常小憩似的躺在椅子上,照片裏是爺爺親切的微笑――爺爺去了天堂。一切自然而平靜,雖略有某種淡淡哀傷,但決無悽慘的刺激和恐懼。影片同時巧妙地提示孩子們,死亡是一個自然規律。

演員的表演也真實生動,逗人喜愛。

電影觀後感15

看完《情書》這部電影,平靜的內心猶如掉進一顆石頭,泛起了波瀾。一首歌一個故事,一部電影就像一場人生,細細品味電影,又何嘗不是在細數過往的酸甜苦辣。

一部好的電影是經久不衰的,總是會有人回看,而每次觀看都能從電影中體會到不同的感受。《情書》是1995年日本上映的電影了,時隔二十幾年,再一次搬上電影院的屏幕,正是說明了這部電影的經典。我們能從影片中看到博子失去未婚夫,卻一直念念不忘,不能自拔。博子的愛是純粹的,是專一的,是遇見藤井樹以後全身心付出的愛。生活中,又還有多少這樣子的愛情呢。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對博子的愛,很多的人都會認爲博子只是替代品,藤井樹其實愛的是跟他同名同姓同班的女孩子。(以下爲了區分,男主稱藤井樹,女藤井樹稱爲啊樹)。其實在這一段感情裏,經歷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想法。藤井樹對初戀的感覺並未親口表達,都是通過回憶中的點點滴滴而呈現出青春期對初戀對象的朦朧感覺,或許是喜歡,或許是愛,但在天國的藤井樹永遠也無法親口表達了,心願在最後卻是實現了,啊樹知道藤井樹曾經喜歡過她。

藤井樹的真實想法已經無從考證,對啊樹的感情也許的真的,也有可能只是看到博子與阿樹長的一模一樣,才一見鍾情,這是現實中很現實的橋段。另一方面影片中既然藤井樹能成爲博子的未婚夫,我認爲,這也是存在真實感情的,如果愛一個人只愛其樣貌,一段感情肯定不會是長久的,愛一個人,不能說100%的這個人的所有都喜歡,但至少也應該是靈魂契合,相互喜歡,相互尊重的,才能一直走下去。如果只是一廂情願的話,那麼二個人基本很難走上婚姻的殿堂。

經典的電影總是百看不膩,電影映射出的情感,就像人生的路上每走過一步,都能有不同的感受。一百個人有一百個經歷,有一百種情感,人生能遇見無數的人,卻難以碰見一個靈魂契合,相互喜歡的人。如果遇見請珍惜,如果沒有遇見又與他(她)走在一起,也請珍惜。因爲有些人,或許一個轉身,就再也見不到了,從此只在回憶裏。

標籤:觀後感 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