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電影觀後感(通用15篇)

電影2.3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觀後感(通用15篇)

電影觀後感1

1931年春,日本關東軍密謀佔領東北三省,東北邊防軍第七旅旅長黃顯聲臨危受命,出任警察大隊長,負責保衛奉天城。黃顯聲接手警備隊後發現,巡警士兵根本不會打仗,光靠自己部隊的力量,保不住奉天城,無奈之下,黃顯聲請來曾經的部下馬軍,希望第七旅能給予火力支援。黃顯聲請求支援失敗的同時,鬼子也對奉天城展開了火力攻擊,上級指示全部軍隊撤離奉天城,不準抵抗。第七旅的撤離,讓黃顯聲的巡警部隊軍心渙散,巡警士兵關於是否留守起了內訌。

面對鬼子的瘋狂攻城,奉天城已經岌岌可危,黃顯聲顧不得穩定軍心,立即下令展開了反擊戰,與此同時,馬軍也帶着第七旅的部分兄弟回來支援黃顯聲。黃顯聲本以爲有了支援,可以成功阻擊鬼子的進攻,然而由於軍心不穩,巡警隊小隊長郭志邦帶着小分隊去搶劫了國庫,準備逃跑。郭志邦嘴上說要去奪回古樓,其實是準備隨時逃跑,古樓徹底失守。郭志邦發現出不了城了,帶領他的手下向鬼子交槍投降了。

部隊死傷慘重,城中多處被鬼子佔領,眼看奉天城就要失守了,黃顯聲的組織部隊組成了最後的守城敢死隊,決心跟鬼子拼了!最後的抵抗已經展開,黃顯聲和他的部下與日軍進行了一場力量懸殊,驚心動魄的生死。九一八事變,的確像這樣的歷史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衆視爲國恥。

九一八事變爆發85週年。我們就應當學習張學良爺爺的這種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奉獻自己一生的崇高品德。

人生就像一個圈,一個老天爺畫好的圈,從起點繞一個圈後又會回到起點。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爲祖國做出貢獻,我想我們必定會讓世界充滿和平的陽光,充滿無私的愛。總有一天,我會讓和平鴿飛遍全球,讓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攜手共在一片藍天下。

電影觀後感2

《後天》是一部有關地球氣候變化的科幻影片。傑克博士在一次新聞發佈會上預言不久後地球會進入冰川期,但是他的言論卻遭到大家嘲笑。豈料幾天過後氣溫真的急速下降,速降的溫度能瞬間將人凍死,人類即將面臨極大的災難……

這部影片反應了地球氣候變暖後帶來的全球性氣候變化,這是一個預演,更是一個警告。全球氣候變暖,不是一個人兩個人造成的,也不是一個國家、兩個國家造成的,是全球所有人類共同造作的結果。影片是一個現狀寫照的縮影,當科學家反應了氣候變暖帶來的後果時,並沒有引起政府的關注,更多的人則是忽略它。當預言成真時,人們措手不及,被動逃生、生命財產瞬間灰飛煙。

是自然沒有預警嗎?是科學預測不到嗎?不是的。爲什麼災難會重複上演?爲什麼災難會愈演愈烈?

衆多表象皆指向一個事實,我們破壞了地球生態圈的平衡。過度的污染及廢棄排放,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引起極地冰川融化,帶來的後果不僅讓人類飽受苦果,更讓萬物生靈慘遭不幸。

我們不能僅僅只是被動忍受,我們不能只是爲結果來被動調整。

應對地球災劫的調整,我們更需要的是積極主動分析災劫產生的原因、研究相應的解決方案。未雨綢繆,做好充分的準備。而不是災後賑災,治標不治本。更不要在同一個石頭上反覆跌倒!

改進我們的生活習慣,合理利用現有能源,並研發新的環保替代能源,逐步減輕廢氣排放污染。

植樹造林。植被是淨化空氣、平衡生態的救生員。她們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人類大片的破壞山林、良田,建造高樓大廈,直接破壞生態平衡時,平衡的反作用力就會現前。

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改變自己開始。節約一滴水、一張紙,爲環保多做一點點。每個人做到一點點,就會改進一大步。

將這光愛傳遞出去,讓節約、環保成爲你生命中的好習慣。你的改變,會影響你身邊的人的改變。大多數人的改變便會影響地球及人類的未來改變。

電影觀後感3

我是流着眼淚看完《婚紗》這部韓國電影的。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身患絕症的單身母親帶着一個十來歲的女兒生活的故事。片中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沒有大起大落的人生經歷或紛爭的矛盾衝突,全部都是一些生活當中平淡無奇的小細節,卻時時處處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當母親高雲知道自己活着的時間不多了,便開始想方設法與女兒曉珞多待一些時間,允許女兒逃學,甚至替女兒撒謊不去上課。電影在一種淡淡的講述中一次次地刺痛人心。有一天女兒終於爆發了。女兒有潔癖,不吃表哥弄髒了的食物,母親十分氣憤地說道:“你要一直這樣嗎?誰能容忍你這樣?誰?”

“媽媽。媽媽活久一點,容忍我這一切不就好了。單車,遊戲機這些有什麼用,全都不要了。沒有了給我買這些東西的媽媽,不要!我不要!我就只有媽媽了!現在就已經開始想媽媽了。媽媽,爲什麼老說要離開我?媽媽不要死!媽媽和我一起過。媽媽,拜託了,不要死。”

“媽媽錯了,媽媽會和曉珞一起過的,會和曉珞一起過的。對不起,我的女兒!”

看到這裏,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真像人們說的那樣,看電影的時候唯一要帶的道具就是紙巾。

看完電影以後,總讓我想起很多。真的,這世界上能夠容忍我們的也就只有母親了。我的母親總是在爲我辛辛苦苦地付出着,而我呢?卻一次又一次地讓母親傷心。我一閉眼,就彷彿回到了五年前:家庭的變故,我的叛逆,母親的傷心。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母親帶着我學舞蹈、學鋼琴,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直到現在,國小老師的話還是會在耳畔響起:“你媽媽真的很不容易,爲你把心都操碎了,你可要好好學習,不能讓媽媽傷心啊!”

曾經的我一度認爲,母親是討厭我的,現在的我終於明白,母親只是對我要求嚴格,她只是單純地希望我可以更完美。

看着曉珞,我彷彿看見了五年前的自己,她能讓我感覺到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而又悲情,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電影看完了,它帶給我的不僅僅只有感動,還有一個深刻的道理:血濃於水。我看到一個女孩的成長,因爲媽媽患了絕症,而一夜間長大,懂得諒解和分享。愛久見人心,經過歲月和人事變遷的磨鍊,我們終會明白母親的一片苦心。母親,是這個世界上賦予我們生命的人,更是最愛我們的人!

電影觀後感4

"昨晚一家人看了這部時長2個半小時印度電影,動人的歌舞,感人的情節,讓人忘記了時間。看似一個簡單的科幻喜劇,卻表達出了唯美的愛情故事和對地上宗教尖銳的諷刺。把一個複雜敏感的宗教問題用喜劇的形式來揭示,不得不佩服導演的高明和大膽。精彩的故事,唯美的畫面,乾淨的剪輯,出人意料的情節,每一個環節都看得出是用心在做。用一個簡單的故事,引導人們去思考一個深刻複雜的問題。從《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傻大鬧寶萊塢》,《巴菲的奇遇》,《武林爭霸》到今天這部,印度電影在不斷給我驚喜。印度電影給我最初的印象是80年代初上國中時看的《大篷車》,載歌載舞印象深刻。今天的印度電影仍然是載歌載舞,他們民族的傳統文化不但沒有被時間的長河淹沒,反而利用現代的聲,光,影技術讓之大放異彩。印度電影能做到老少皆宜,而且被世界承認,正是由於他們努力使傳統文化和現代時尚完美接合。看得出他們一直用心在做。

反觀中國電影,其實我沒資格評論中國電影,因爲近幾年來我幾乎沒看完過一部國產片。開演10分鐘不能吸引我,馬上換。感謝網絡使我現在不用跑到電影院去受那些爛片的罪。但我知道中國電影和中國足球有得比,甚至更爛。論人力,物力,財力我們都看不起印度阿三。可做出來的東西有目共睹。好壞先不論,審美有高低。用沒用心做還是看得出來的。國內XX導演,XX明星就能成爲一部電影的賣點。電影本身成了次要的,所以不用花心思,中國人多的是(不愁沒票房)忽悠國人的本事還是有的。浮躁,迷亂,做作,虛假充斥着國內的銀幕。更噁心的是主流媒體還時刻捧臭腳......(此處省掉1000字!)

不吐槽了,強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電影,不要因片名翻譯得爛而錯過一部佳片哦。(看三傻前有教訓的)

溫馨提示:前部分輕鬆搞笑,後部分請準備紙巾。

電影觀後感5

上星期我看了一部十分好看的大片,名字叫《戰馬》。

《戰馬》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匹馬之間非同尋常的友誼,他們被分離的命運因爲第一次世界大戰又重新交織在一起。1914年,在德文郡小鎮,男孩艾爾伯特目睹了幼駒喬伊的誕生。在集市上,它被頻繁叫價,最終被艾爾伯特的父親泰德用30基尼的天價收入囊中,跛腳的他也因此得罪了地主。艾爾伯特與喬伊盡情嬉戲,與朋友分享。然而,好景不長,地主登門拜訪,稱如果喬伊不能犁地將立刻將其帶走,泰德只好賭上了全部家當。於是,艾爾伯特在逼迫之下,爲喬伊套上了鞍蹬,強迫它犁地。最終靈性的喬伊真的領會了艾爾伯特的苦衷並將一片遍地石塊的荒地翻耕了出來,第一次表現出其出人意料的潛力。

爲了還債,泰德辛苦耕作,功夫不負有心人,辛苦換來了收成,但是一場大雨毀了一切。德軍來襲,父親被迫將馬變賣給騎兵軍,換了30基尼。艾爾伯特雖然難以割捨也只能含淚送別喬伊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戰場。

參軍了的喬伊因爲體格強健,溫順聽話,很快就成爲了上尉的座騎。然而戰爭慘烈,喬伊開始不由自主的更換主人。從英國上尉,法國老農與孫女,到德國騎兵,它遭遇了形形色色的人,見識了他們的人生起伏,悲歡離合,更看盡了人間冷暖與戰爭帶來的苦痛創傷。而對喬伊難以忘懷的艾伯特,也參軍來尋找它。儘管身處在這淒涼的戰壕,喬伊的勇氣感動了它身邊的士兵和人們,它能夠尋找到溫暖和希望。

《戰馬》這部電影不僅好看,還十分的感人,男孩與戰馬的感情、軍官的壯烈犧牲、二兄弟對戰爭的厭惡而被槍斃、老爺爺對自己孫女的愛護、戰友對戰馬的友好,但整部影片最令我認爲有教育意義的情節的是英軍士兵與德軍士兵放下仇恨,放下敵對的關係一起營救戰馬。當他們救下戰馬而不知道這匹馬屬於誰時一士兵提議打一架誰贏了就歸誰,但另一名戰士說還是投硬幣來決定吧,不然又會引發一場戰爭的。從這可以看出士兵也十分厭惡戰爭,也看得出戰爭的殘酷。

從《戰馬》中我們可以看出戰爭的殘酷,也可以看出人類對動物的友誼。讓我們祈禱這世界一直持續和平吧!

電影觀後感6

初讀《左耳》是因pals介紹。我不得不佩服僥雪漫活躍的思維。她用尖銳的筆法傾寫出城市中我們的無奈與彷徨。許戈的愛與張漾的恨交織——吧啦負擔着,只因張漾的承諾,她不桀、堅強的外表下藏着孤寂而又脆弱的心。她太需要溫暖和幸福,雖然她是如此的冷豔,但這一切的驕傲與自尊都是枉然,她不奢求什麼,只求曾愛過,付出過,就這一點幸福的感覺,可她卻帶着這一絲的憧憬與朦朧隨着尖銳的剎車聲離開了大家。

李珥的愛與許戈的恨交織——李珥付出過,只因對許戈那份朦朧的愛慕。許戈無法接受吧啦欺騙他的感情,他恨張漾,他恨李珥,他也恨吧啦,卻同時愛着吧啦,他在愛恨中開始墮落,母親的去世,父親的入獄讓他的心更加麻木。爲了金錢,他虛假的接受李珥,並一次又一次的欺騙她,李珥純潔的愛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中消逝。李珥雖受過傷,但她卻是最幸運的,她有美滿的家庭,有尤他和張漾的`愛呵護,她的心沒有過恨意。

一個發生在城市角落的故事,似乎沒有結局,卻又處處暗示着結局,是宿命嗎?我疑惑……城市的孩子在愛與恨的邊沿掙扎,是什麼在引導他們,亦或這是人類文明的自然規律?

說小耳朵是另一個吧啦活在這個世上。我想在作者的筆下,應該不會是這種想法吧。我就覺得不是這樣子的。吧啦就是吧啦,小耳朵就是小耳朵,誰也不可能取代誰,誰也不可能被誰取代。張漾愛上小耳朵並非他把她當作吧啦,而是愛上了小耳朵。許弋愛上小耳朵也是一樣的,愛的是的的確確的有着她自己本質的小耳朵! 我看了《左耳》的一部分之後,我在心中想的一個結局是:

小耳朵和許弋肯定會開出美麗的花來,幸福的結局。而張漾是個壞蛋,他最後要得到應有的報應,或者他變好,另外和一個後來遇到的很愛他的女生一起了。而吧啦徹底的覺得愛情真不是什麼東西,她不再一味的不顧一切的去愛了,她累了,真的累了,和母親去了國外,過着另一種新的生活。

電影觀後感7

《建軍大業》大量使用年輕演員,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歐豪在接受採訪時,用“很燃”來形容影片中的場景。“很燃”就是年輕人的用語,也是他們對起義這種大事情的理解。看上去,這有點膚淺,但是,“很燃”和“革命激情”,其實精神內核是一樣的,都是生命力的煥發,都是典型的年輕人氣概。

今年是南昌起義90週年,要用電影來表現當時的場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拍這樣的主旋律電影,情節要符合歷史,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編劇走訪、聽取革命後人的意見,也是應該的,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讓歷史記憶鮮活起來的手段。所以,葉大鷹指責主創沒有尊重影片中歷史人物後人的意見,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根本上說,所有的歷史真實,都必須通過演員的表演,才能傳遞到觀衆心中。起用“小鮮肉”演員最大的好處就在這裏,他們能夠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到影院,接受葉大鷹所呼籲的歷史教育。電影要爭取的人羣是年輕人,而不是那些熟讀歷史的專家學者。在這方面,20xx年上映《建國大業》有過很好的示範。這部電影採用全明星陣容,很多港臺明星參加,沒有片酬,也只有那一點點戲份,但最終卻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

葉大鷹擔憂的“娛樂化”,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娛樂”都是“娛樂化”,而嚴肅的題材,也完全能夠通過明星嚴肅的演繹,來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判斷一部歷史題材電影是不是過於娛樂化,關鍵還是要看情節是否尊重歷史,看主創人員是否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演出,在這方面,《建軍大業》應該是經得住檢驗的。

20xx年的電影業已經與10年前不同,“小鮮肉”成爲電影市場的主力軍,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當然,他們的演技普遍稚嫩,這與年齡有關,也與電影市場發展過快對他們的拔苗助長有關,但是不管如何,他們的時代已經開始了。即使是《建軍大業》這樣的主旋律電影,也不應該撇開他們。讓他們演,讓他們鍛鍊,才能讓他們更好成長。

電影觀後感8

片子總的來說是成功的,看《刮痧》容易讓人想起李安的父親三部曲,可是又有不小的差別。

李安的電影更加細膩,文化、情感衝突來的安靜一些,而這部《刮痧》的衝突是很強烈的。並且李安的電影一般是描述家庭內部的思想文化衝突來影射中西文化衝突,他的電影中,新一代一般是被西化了的,西方或者說是美國文化的代表不是純粹的美國人,這可能要追究到李安的家庭情節,把一切的思想的表達融入到家庭衝突之中。而《刮痧》將槍口直指中美文化的極致——“刮痧”。片子的前部分顯然要優於後一部分,前部分衝突不斷,感人至深;然而後部分,不客氣的說是有點“矯情”。這個問題出於:導演急於給影片一個進取的結尾和主題。可是“刮痧”放到國際則不是那麼快速、也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片子的最終,主題也沒有得到昇華,只是他們團圓了,時候呢說這電影后部分矯情則是出於“爬屋頂”一段戲,這種類型的橋段多用於港式小浪漫,但在這個嚴肅的話題之下則是失敗的,導演本想用這段來拽取觀衆的眼淚,可是這不是港式感情片(相愛的男女主角無奈分開後,在影片最終五分中相遇,親吻結束)。

片子的中我們能夠看到導演試圖將“刮痧”拓展到一個更大範圍的文化差異,例如:管教孩子,中國說的是“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才”,而美國人對於“打孩子”聯想到的只是“虐待”或者“犯罪”再不會又“愛”這個字眼;中國人一貫的道德規範之中有一條是“父債子還”,而美國人則是沒有這種情節的,所以山姆大叔永遠不會明白許大同替父擔當“罪名”。這樣的拓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可是也許是因爲片子中的“刮痧”衝突太大,這樣的拓展沒有到達該有的效果,被什麼東西拽住了。

我有一點很是費解,爲什麼他們夫妻說話的時候總是用英語,就算是吵架,就算是喝醉了以後。我和我們女朋友此刻都在外省上學,可是我們在一齊的時候總是說方言,兩個中國人在一齊老說英語有點怪怪的。

片子中表演最好的數梁家輝了,我最喜歡的片段是,大同和父親在機場的告別,還有夫妻一齊喝酒痛哭的片段。也是片子中最感人的地方了。

電影觀後感9

最近幾天,我楊聖豪看了一部獲得奧斯卡獎電影叫《戰馬》,現在我就說說我對《戰馬》的影評吧。

我先來說一下《戰馬》的主要內容吧:有一個人他爲他的兒子用30基尼買了一匹小馬,後來他把這匹馬用30基尼賣給了英國軍,等他兒子十八歲的時候也去投軍了,(英國只有18歲才能投軍的)後來那匹馬奇蹟般得活了下來……

我首先對馬的小主人(那個人的兒子)表示深深的敬意,因爲他不惜丟了性命,不管媽媽的反對也要跟他的馬在一起,這說明小主人跟他的馬感情很深很強。

在小主人訓練他的時候,十分耐心不怕失敗,經過幾番周折後把性格暴烈的小馬馴服了,併發誓要跟小馬相依爲命。

還有就是小馬跟別的馬的不同之處。小馬全身色澤發亮,頭上有一塊雪白色菱形印記,四個小腿部分都是白色,身體高大,速度比跑車還快,在需要好幾只強壯的馬一個月才能耕完的岩石地上20天就耕完了。在許多連人都無法活着通過的地方活了下來並在戰場上與小主人相遇。

這部電影總體的中星表現得很明確,都是圍繞着小馬的,小馬在這場戰爭中換了4個主人,每個主人都十分善良,厭煩戰爭但其中有三個慘遭殺害,第一個在一場突襲戰上陣亡了,第二第三個都被當成因爲厭倦戰爭當逃兵而被槍斃擊殺了,第四個倖存了下來,在最後一場仗的時候,英國人和德國人都體現出了友好的一面,兩個國家在危險無人救出了小馬並讓小馬平安無事地回到了他主人身邊去。可見小嗎的生命力如此頑強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之後變成了一匹傳奇般的戰馬。

這裏小主人的爸爸也功不可莫,在被欠下了一大筆債務;幾次耕種失敗;被衆人嘲笑的打擊和妻子的反對下,依然支持小主人訓練小馬。那是因爲小主人的爸爸年輕時是一位出色的騎兵隊長,獲得過許許多多的獎,但他卻在戰爭中摔斷了腿,再也不能騎馬了,現在他在小主人身上發現了自己年輕時候的影子,小主人跟他一樣,成爲一個優秀的騎兵,把他的榮耀繼承下去,一輩子都要好好騎馬。

以上就是我楊聖豪看《戰馬》的影評、感受。

電影觀後感10

在上週星期二的晚上,我們全校師生有幸觀看了反映我國偉大的航天事業的一部電影《飛天》,看後使我感觸頗深。

飛天,是我們實現經濟強國、科技強國、實力強國的必經之路,只有我們科技發達了,我們的國家也就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在《飛天》這部電影中,我最佩服的人有兩位,一位是張天聰,另一位是他的妻子。

張天聰,在經歷了十年的苦艱後,只爲能踏上飛船爲國做貢獻,但十年的艱苦努力卻未讓他踏上飛船,別的兩位隊員在落選後,決定放棄,但他卻不想,他不想放棄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快樂。他堅毅地留下,默默地爲航天事業作貢獻,在又一個十年後,他希望自己能還有機會上天,可是上天好像沒有心情來管這些事,又一個十年,他又落選了,當天宮一號上天后,他的任務完成了,可沒想到他卻以另一種方式,讓他完成了二十多年的夢想,他笑了。

張天聰的妻子——曲丹,在丈夫投身航天事業後,無畏的付出,照顧着整個家,爲整個家付出了自己華麗的青春,在丈夫十年航天工作結束後,她以爲自己能夠和丈夫安享下輩子,可沒想到丈夫仍然追求自己實現機率渺小的夢想,她不想自己的丈夫那樣艱苦下去,但看到丈夫辛苦的過程後,她不忍心了,她決定再次支持自己的丈夫。

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祖國未來的花朵,棟樑,是否具有飛天員的精神呢?他們在無法承受的困難下,他們堅持終不放棄,而我們呢?我們又是怎樣的呢?在追求自己的夢想上,飛天員不放棄,不管付出多大的代價都努力地追求着,而我們呢,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我國的飛天員付出自己青春雨季,默默無聞的奉獻看他們只做不說,而我們呢?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

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追求自己的理想要堅持、勇敢、努力,不放棄自己的理想,在困難面前不畏懼,勇往直前,要先做在說或做了不說。

電影觀後感11

天氣愈來愈冷了,空氣中也飄起了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又到了快過年的時節了。如今年歲大了,過年倒不似從前那麼看重,不再像兒時那樣期盼過年、喜愛過年了。記得那時還小,跟着母親回老家過年,我總是開心的。

記憶中在臘月二十幾時會做炒米糖。現在仍然有吃炒米糖的習俗,可卻大都是買現成的,而那時在老家卻是外公自己做的。做炒米糖是我們幾個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將糖料也就是麥芽糖倒進鍋裏熬,而我們總是會拿兩根筷子,乘大人不注意,偷偷將筷子伸進鍋裏,沾上一點,然後用兩根筷子攪,叫攪攪糖,其實那糖也不見得有多好吃,可那時的我們卻似吃到了極品,不時的不偷上一點,雖說是偷,其實外公是知道的,只是佯裝不知而已。

到三十的下午,我們會跟着外公貼春聯,門上、門框上都貼,紅通通的、喜氣洋洋的。到了晚上,親戚們都會聚在外公家吃年夜飯,大人、小孩都圍着圓桌,其樂融融。然後父親與姨父們會打點牌,母親與姨媽們會圍在一起揉七年級吃的湯圓,而外公總是坐在椅子上看電視。可他總是會打瞌睡,讓他去牀上睡,他是答應了,可還是繼續坐着打着他的瞌睡,兒時不能明白,其實外公是喜歡看着兒孫滿堂,享受着這份天倫之樂。

大年七年級,天還未亮,就可以聽到鞭炮的劈啪聲,睜開眼,在張口說話前,母親早將糖果子還有云片糕遞上,這是老家的習俗,聽說吃了一年都會甜甜蜜蜜、步步高。外公會在三十晚上將這些都藏在我們枕頭底下,新年第一件事就是吃糖果子和雲片糕。現在我雖然仍記得這一習俗,可總是會忘記買。

老家過年最熱鬧的應該是舞龍燈了,舞龍燈就象趕集市一樣的熱鬧,當銅鑼遠遠的敲響,聽聞者無不前往看熱鬧,逶逶迤迤、密密戳戳地。大家都朝着一個方向聚攏,感受着過年的氣氛。只見那長長的龍燈忽高忽低、左右盤旋,彰顯着吉祥、如意。我們幾個孩子也會擠在這人羣中跟隨着龍燈隊伍,歡天喜地的。

如今年還是一樣的過,社會進步了,年也變得時尚了,可每逢過年,於老家的記憶總會不經意地浮上腦海。

電影觀後感12

《夜鶯》算不得公路片,沒有一路走一路解決問題的實質表現。說風光片吧雖然景色確實清新可人,但展現的種類又略顯寒酸,整體感覺有一種八十年代老電影的質地,不吹毛求疵時滿滿都是溫情,若認真起來,段段皆有槽點。

有意思的是,這種帶着八十年代國產片質地的電影卻是出自一位法國導演之手——原諒我一直久聞《蝴蝶》大名卻遲遲疲於欣賞,看他人多拿兩片對比,還以爲不過同是講爺孫兩代故事的緣故,卻原來正是同一個導演。看來補課得提上日程了,笑。

提導演是因爲驚異他對國人代溝的精準把握,比之某些國人導演更爲本土。在觀看開頭爺爺剛帶着孫女出行,兩人不尷不尬的距離與對抗時,我總是不時想起從前與自己奶奶的事情,因此倍感溫馨。

親子沒有隔夜仇。縱然如兒子責怪父親癡鳥弄丟了孫女而四年不肯和父

親同處一室,間接導致孫女與爺爺不能建立正常的隔代親情,直到二人(爺爺和孫女)荒郊野嶺朝夕相處幾日才漸入佳境。乍一看,兒子與父親在老家重修於好的情節過於急躁,其實感情不就是這樣,兒子與父親四年來的僵持皆源於國人的不溝通,怨也好愛也好都埋在心裏,演練千百遍演算千百種答案,都還是在心裏,就不告訴你,越親的越難開口,直到某一天一個外來事件打破僵局——在這裏,就是父親和孫女的又一次與鳥有關的出行。這種含蓄而內斂的親子隔閡,在李安的"父親三部曲"裏體現的更加確切。《夜鶯》與之相比,太多細節做得不夠到位,這是它註定普通而無法成爲精品的原因,但是考慮到導演國籍,他能把握到這麼微妙的國人情感,已然是下了一番功夫值得讚揚了。

私以爲不應該給《夜鶯》打上文藝片的標籤,"文藝片"三個字曲高和寡直接拉開了影片與觀衆的距離。像《夜鶯》這種接地氣的溫情電影,若是主打親情牌,倡導把爺爺奶奶帶回影院——要知道,他們那一代在小廣場上看的電影,可不比我們年輕人少——想必對影片最終的結果,又是另一番境遇。況且裏面那麼多有關爺孫間代溝的小細節,好笑又溫馨,絕對是日常中親子間實實在在發生的事情,不讓他們一起在大屏幕上重溫一下,實在可惜。

電影觀後感13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浪花香兩岸……"這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激揚有力的歌聲像一種充滿力量的氣勢深深地感染了我。我彷彿看見了電影裏邊的情節,饑荒數日的志願軍戰士們正昂首挺胸,堅強地看着前方,絲毫不畏懼着艱難險恐,讓人感受到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祖國人民的深厚情義。

無可畏懼的戰士們,在艱難困苦的時候,他們想着"望梅止渴"的故事,表現出了堅強的毅力,沒有吃得上嘴的食物,就只能硬着頭皮硬嚥吃樹根茅草。他們心裏想着梅子的滋味來滿足對水的渴求,一路向前,從未停止過腳步,這是多麼堅強的精神品質啊!

故事中的戰士們,沒有美味的食物,更沒有甘甜可口的水,只是用自己堅強的毅力,去啃食樹根茅草,看着看着我便心靈顫動了一下,爲這些英雄們而感到欽佩,不知不覺中也落下了淚水。想到我們,現在都喝各種各樣的飲料了,這真是讓我臉漲紅了臉。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過爲一支飲料而大吵大鬧的時候。那天媽媽和我外出,天氣特別的熱,於是媽媽就帶了一瓶白開水。將近中午的時候,我熱得要讓媽媽給我買飲料,但媽媽卻給了我她手中的白開水,我便對媽媽大吵大鬧起來。我們因爲此事而不理不睬,冷戰持續了一整天。

我回到家之後,心裏很不服氣,於是就拿着錢跑到樓下買了一瓶橙汁,然後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沒喝多少口,我便把橙子丟到了一旁…………《上甘嶺》中的戰士們在沒有水喝的情況下只能硬啃毛草樹根,面對領導送來的甘甜蘋果,他們又卻不肯吃,只是聞了蘋果的味道。想到這裏,這真的是很動人的一幕。我再一次加深對戰士們的印象,深深地記住了這一幕。

我領悟到了我執意要喝飲料的時候,這是一隻多麼羞恥的行爲。而我丟到的飲料,不僅是丟到那美味可口的飲料,而且還是丟到了革命先輩們艱苦抗斗的精神。我一定要趕快改正過來,做一個艱苦奮鬥的人。

電影觀後感14

如果你的親人被泥石流殘忍的奪走了生命,如果你的家鄉被泥石流帶走了一切,此時你會怎麼辦?也許你會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然而這些痛苦的事卻要讓一些高中的孩子承擔。

打開電影,進入眼簾的不是自治區藍天白雲,而是一場令人聞風喪膽的特大暴雨。特大暴雨引來了怪獸般的泥石流,泥石流把孩子們的親人一個個帶走了。當我看到這一幕時,那充滿憐憫和憤怒的淚珠情不自禁的掉落下來。

然而這些孩子被送上了大客車,去一個自己未知的地方。他們被送到了學校,學校的江老師和周老師用母親般的愛心去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教導他們,使孩子們覺得像在家裏,在親人面前一樣。然而有四個心裏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的孩子使老師操碎了心。

有一個同學叫多吉。他有一個可愛的妹妹和年長的父母,但他們被泥石流奪走了生命,剩下多吉一個人。到學校後,他不喜歡與人交流,不久便覺得活着沒意思,然後便在澡堂自殺了,幸好江老師及時發現把他救活了,並及時的開導他,關心他。

還有一個學生叫井曉曉。她和她媽媽逃了出來,但不幸的是她媽媽失足掉了下去,被淹死了。她的自責和父親的責聲使她有了輕生的想法。但在老師的努力下,使她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

還有一個學生叫苗郎。苗郎從小跟着爺爺相依爲命,不幸的是爺爺被這次泥石流奪走了生命。他非常想念爺爺,經常在砸壞了的混凝土車前發呆。老師發現後就和同學們一起把車修好了。苗郎含着眼淚高興的看着修好了的車,彷彿爺爺還在他身邊。

還有一個學生叫雲草,她非常喜歡跳舞。當她被人從屋子底下救出來時,她看見許多失去的親人,心裏有了障礙,沒有勇氣再站起來跳舞。老師爲了幫助她,叫來了她的舞伴開導她跳舞,使她恢復了自信。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一定不要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遇到多大的災難,都有許多的親人在你們身邊,都會有無私的人幫助你們。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更因爲我們有一個強大的祖國——中國。

我們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要有一顆堅強的、戰勝困難的決心,將來爲祖國,爲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

電影觀後感15

張天聰是一個怎樣的鐵漢?他做了20年的替補航天員,每一次輪到選拔時,要麼是因年齡偏大,要麼是票決結果不是他,抑或是一場意外的感冒,飛天的機遇一次次流走,飛天的夢想一次次破滅——然而,他依舊矢志不渝,以清醒的狀態,忘我的情境,一次次的選擇繼續留下來。即便是親人的哀怨,新人的挑戰,都不能動搖他對航天事業的癡心,改變他對太空夢想的追求。

《飛天》電影中,張天聰作爲中國第一代航天員,刻苦訓練,專業技術過硬,但仍然在神舟七號宇航員選拔中失敗。面對種種壓力,張天聰沒有放棄飛天夢想,毅然選擇繼續留在航天員大隊,成爲謝朝陽,王立三,周曉蘇等新一代航天員的訓練教官。他最初的兩位搭檔面對現實,轉崗離他而去,選擇了新的生活方式,一個成了空軍少將,一個成了民航老總。而張天聰擺脫了常人難以想象和忍受的超強體力、意志力、耐力和心力的磨練,始終懷着“飛天”之夢與所有的航天員一起爲祖國的航天事業默默地訓練着、奉獻着。爲了進行失重訓練,航天員們遠赴俄羅斯加加林航天中心,出色的訓練成績贏得了俄羅斯,美國等同行們的尊重。在長達數年的訓練中,張天聰的執著和頑強感動了身邊所有人。尤其是女兒張思雨,放棄保送北大的機會,毅然就讀飛行學院,決心向父親一樣,成爲一名航天員。

新一輪選拔來臨,然而命運卻再次和張天聰開啓了玩笑。由於探望剛剛執行完抗洪搶險任務的女兒,張天聰患上了病毒性感冒,錯失“飛天”的機會,張天聰並沒有陷在失敗中,而是和王立三、周曉蘇組成新團隊,追逐登陸中國太空站的機會。一切已經準備就緒,問天一號飛船在發射塔就位。投票會議上,謝朝陽組因爲年輕的優勢獲得了問天一號的飛天資格,張天聰組備份,執行問天二號增援任務。問天一號飛船上天后,一切運轉正常。突然,遠處飛來的太空碎片擊中了太陽能電池板,電力系統受損,千鈞一髮之際,張天聰臨危受命,乘坐問天二號點火升空,張天聰圓滿完成了任務,實現了飛天夢想。

看了這部影片,使我明白了要實現理想,必須努力、堅持,再努力、再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