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電影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例文

電影2.43W

電影起跑線該片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爲了讓孩子能夠從小就獲得最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峯而絞盡腦汁擇校的故事。爲大家分享了電影起跑線觀後感,歡迎借鑑!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例文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1

《起跑線》講述的是一對父母拉吉和米塔爲了不讓女兒皮雅輸在起跑線上,費盡心機、不擇手段要把她送進名校的故事,而這所謂的名校,僅僅是一所幼兒園而已。電影的劇情可謂一波三折,一家人先扮富、再裝窮,在裝窮的事實被貧民窟的鄰居識破後,一家人又良心發現了。

《起跑線》的題材非常大膽,批判了印度的階層固化與教育制度的問題。印度人在這部電影裏被分爲三個等級:上層階級、中層階級、下層階級。上等人的孩子將來也是上等人。正如富太太所說:“我們送他們到德里的頂尖學校,那樣他們長大後就能有所作爲,構建他們的未來”。中等人的孩子將來也是中等人。正如培訓顧問所說:“如果皮雅進不了頂尖的幼兒園,那她就進不了我國任何一家好大學,如果她的履歷表上填的不是好大學,那她就不可能進跨國公司上班”。下等人的孩子將來也是下等人。正如鄰居所說:“如何在貧困中生存是門藝術,我會教你的,因爲我經驗豐富。我爸爸很窮,我爺爺很窮,我太爺爺很窮,反正就是我祖先都很窮,我來自貧困家族。”

劇中,米塔鐵了心要把女兒送進排名前五的幼兒園,因爲她覺得“不能讓女兒接受我們接受的教育”理由是“公立學校學不到東西”,說明人們已經形成了固化的思維。但是後來他們又發現自己與上層階級格格不入,說英語的富家子弟根本不和說印度語的皮雅玩耍。因爲,英語在印度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階級的象徵。好學校儘可能地只收上層階級,不去好學校讀書就很難成上層階級,不成爲上層階級又很難被好學校錄取,這完全就是一個怪圈。

爲了進入好的幼兒園,皮雅每天要上各種各樣的補習班,連睡覺的時間都被剝奪,這難道不是我們身邊孩子的現狀嗎?爲了好學校,家長們一擲千金擠破頭地購買學區房;週末的舞蹈班、奧數班哪個不是人滿爲患。用雞湯大號的流行話語套路,這是一個販賣中產階級焦慮的電影。這樣的故事讓人親切,它會發生在北上廣深,也會發生在你回不去的老家。把最好的都給孩子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當不懂茫然的時候,出現各種不同聲音的時候,就需要理智的去判斷,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因爲急於求成,而採取了各種非常規手段,最終就會導致一步錯步步錯,一個謊言需要無數謊言來補漏的結局。

最貴的最好的不一定就是最適合的,找準自己的定位,選擇最適合的纔是最正確的。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因材施教纔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2

《起跑線》再度發揚了印度電影觸及社會痛點,批判社會現實的優點。與本片沉重的主題不同,《起跑線》用繽紛的色調和詼諧的調侃連接了教育不公、貧富差距、數典忘祖、社會歧視鏈、子女培養目標和人性異化等主題,結尾的處理讓人驚喜連連,諷刺意味十足。

《起跑線》在敘事手法、鏡頭運用、人物塑造等方面中規中矩,故事也簡單的很:一對“暴發戶”夫妻拼盡全力讓子女入學。然而小人物的命運卻牽動着整個社會,給觀衆強烈的帶入感。

《起跑線》中還有這樣一段話:“在印度,英語不僅僅是一門語言,而是階級的象徵。”又說:“你的女兒是服裝店老闆的孩子,以後肯定子承父業;而我們家孩子就不一樣,出來以後一定要開拓一番事業,所以我們只說英語。”聽聽吧,這段言語多麼的輕巧,好像窮人就活該窮一輩子,自己就應該永遠富足一樣。

《起跑線》最滑稽的一段是主角一家爲了裝富人,去照相館拍假照片,顯擺自己出國旅遊。而笑點的擔當則是男主角,每到關鍵時刻,男主身上的市井痞氣就戳穿了“富人”的謊言。人們總是說,培養一個真正的貴族,需要三代人的時間。《起跑線》則真實的告訴我們,原生家庭和經濟背景給一個人留下的烙印,是一輩子無法擺脫的,也是任何謊言所不能掩蓋的。這就好比從沒學過英語的男主角,就算無比努力地翻爛了字典,寫的推薦信也是亂七八糟;從未體驗過富人生活的男女主角,就算渾身名牌也絲毫不像貴族。

《起跑線》第一次讓我驚訝的地方在於,影片不僅滿足於裝富很難,反而進一步展示了裝窮更難。正如臺詞所說:“貧窮這門課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學會的。”看看印度社會吧,富人的社區乾淨整潔,豪車豪宅;窮人社區,一下腳就能踩着牛糞,到處是蚊子,沖廁所的水都沒有,吃水靠搶,吃米要靠分配。但無論貧富,都把英語當成了階級的象徵,只不過富人歡迎英語,而窮人則對英語表示強烈排斥。

《起跑線》用鮮明的對比有力地回擊了這些毫無根據的鄙視。男女主角雖然富有,但在孩子入學的問題上卻不擇手段,以僞造貧困證明,欺騙學校,犧牲窮人入學資格爲代價,獲得了德里文法學校貧困生入學名額。

實際上,本片笑料的來源,從本質上講是夫妻二人對孩子教育理念的不同,這正是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之間離婚的主要原因。男主堅持認爲無論在哪所學校,關鍵要讓孩子快樂,對新鮮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不屑一顧。女主則更加實際,與其有一個快樂童年,她認爲更重要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進行高強度超齡學習。總之,一方讓孩子遵從個性發展,另一方則注重孩子的服從與認同。我認爲這兩點完全可以兼顧。我們總說先做人再做學問,但在實際教學中,老師連知識都講不好,怎麼去教做人呢?老師把責任推給家長,家長則把希望寄託在老師身上,兩頭都落空,把孩子耽誤了。好在夫婦二人最終達成了一致,在學習知識與階級教育面前,還是選擇了讓孩子做一個健康而陽光的人。

影片的最後,陽光明媚,男女主角牽着女兒走出校園。曾經他們爲了走進這所學校而費盡努力,吃盡了窮人的苦,富人的累,而今天他們走出來卻無比的輕鬆。校園裏坐着一批仰仗權勢的富豪,校園外則是巨大的貧富差距。一對父母能做什麼呢,一個人又能做什麼呢?只能讓自己的孩子更加幸福罷了。車廂裏滿是孩子的笑臉,可能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的人生本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而這種寒意,在暖暖的陽光之下,變得更加刺骨。

  電影起跑線觀後感3

最近上映的印度電影,每一部都非常精彩。印度電影歷來故事簡單,但是總能鍼砭時弊,笑中帶淚,打動人心。昨天又去看了印度電影《起跑線》,很扎心,與大家一起分享。

一對中產階級暴發戶,妻子覺得自己和丈夫之所以不能擠入上流社會,是因他們沒得到好的教育,所以一心要把女兒送入最頂尖的私立學校,享受最好的教育資源,爲此不吝嗇金錢和時間,在想盡一切辦法都行不通後,他們僞裝成窮人騙取底層孩子升學福利名額。故事核心是主人公夫妻喬裝成窮人到貧民區後發生很多感人故事。後來主人公良心發現,放棄私立學校名額。

印度電影從來不遮遮隱隱,很多時候把印度殘酷的現實,血淋淋的擺在觀衆面前,像階層固化、貧富差距。主人公問男二,你叫什麼名字,他說,我沒有名字,只有富人才有,我爺爺、我爸爸、我都是窮人。在窮人眼中,喝一瓶礦泉水都是奢侈,會說一句英語都不是這個階層的表現。他們無力抗爭,只能一代又一代忍受貧窮。

看完印度電影,感覺我們生活在中國還是幸運的。至少在上升的中國,雖然貧富差距巨大,階層固化還沒有完全成型,如果足夠勤勞是可以脫貧的,比如萬千大軍的快遞小哥,也許不會大富大貴,但是溫飽不愁,也許將來還有更大的打拼空間。

女主人公很像每一箇中國媽媽,爲孩子的未來焦慮,爲孩子選擇學校動用一切關係。我也是這樣的媽媽,我們是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當年爲了孩子升入最好的幼兒園,國小,國中以及最好的班級也是絞盡腦汁,不遺餘力(高中更多是憑考試成績,也是前面選擇的結果),中間也發生很多驚心動魄的插曲。

假設當年沒有最好的教育資源,孩子會考入名校嗎,答案是否定的。考大學容易,考名校是絕對需要拼教育資源的。大學聯考對普通人家,是唯一改換門庭的方式,所以很好理解爲什麼全民族都這麼重視擇校,因爲教育資源有限。

我和孩子做一個對比,都是省重點高中,當年我身邊有一部分農村孩子考入名校,現在生活無憂。女兒讀高中時,身邊沒有農村孩子,幾乎都是城市的。最後全班同學都考入名校。孩子升入大學後,更是如此。這些年城市和農村差距、教育的不公平都越來越大。因爲很多孩子已經輸在起跑線,他們沒有機會學習正規的英語,沒有機會學習奧賽,拓寬理科的思路,沒有機會學習各種課外班,沒有機會享受最好的師資,他們想跳出那個山村,只能是成年後出來打工,做最簡單的體力勞動。據說京東已經開始使用機器人操作,未來如果機器人代替人工,最先遭受打擊的便是這些沒有文化的外來務工人員,哎,長嘆一聲,我們能爲他們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