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優]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

第一、要注重課本上知識點的梳理與總結。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優]

很多同學認爲會考現代文閱讀採用的材料都來自於課外、所以只要大量做一些課外的練習。這是不足取的。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一個個很好的例子、尤其是近階段的課本教學、老師們往往會將會考的有關精神融合在自己的教學中、所以同學們還應認真對待、及時梳理總結。

第二、要養成先讀懂文章再做題的習慣。

在這一階段、語文老師會佈置一些訓練題、有些同學也會自覺地找些課外閱讀題來做。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有些同學每次閱讀文章只追求快速、而未真正讀懂文章。

怎樣纔算讀懂了?對現代文閱讀而言、通常我們要能夠回答三個問題:作者寫了什麼?爲什麼寫?怎樣寫的?

在這個過程中、把握好各種文體的特點、有利於我們更加有效地把握作者“寫了什麼、爲什麼寫”和“怎樣寫的”等問題。

第三、可養成邊閱讀邊圈劃的習慣。

同學們不妨邊閱讀邊將文章中的一些關鍵詞句圈畫出來、有利於更高效地讀懂文章、能爲後面的答題做好鋪墊。

第四、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靜心讀懂文章之後、能否抓住試題的內涵是準確答題的.關鍵。

爲此、題目中每一個字都必須好好琢磨。例如“寫出文中與某詞意思相同的詞”與“寫出與文中某詞意思相同的詞”、兩者的要求是不同的。

第五、答題時要注意語言表達的完整準確。

有的同學答題時喜歡“貼標籤”、例如看到比喻句、不假思索地套上“生動形象”就萬事大吉了。這種流於浮泛的回答不能真正反映出你的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同學們應結合文章具體的語言環境、從文章的實際內容出發、展開具體的、靈活的回答、完整、準確地將自己感悟、理解到的內容表達出來。

第六、答題時不必拘泥於一定按順序完成每一道題目。

考試時、有的同學由於心情緊張等原因、一時寫不出某一個字了、或者一時答不出某題。這時候、不要緊張、我們可以暫時把它們放一放、先做後面的題目。有時也許會在後面的答題中受到某些啓發。有時、在冷處理之後、換個角度也許能想出來。

技巧七、言簡意賅分條作答

做課外閱讀、需要書寫的文字較多、一些考生常懷有僥倖心理、答案寫得非常詳細、以便閱卷教師從中找到正確答案、結果往往適得其反。所以、考生回答問題時、應言簡意賅。比如在回答“請概括文章所使用的事實論據、或請爲文章補充一個事實論據”一類的問題時、考生可按照這樣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如果是正面的事實、可以概括爲“某某按照論點的內容去做了、有怎樣的效果”;如果是反面的事實、可以概括爲“某某沒按照論點的內容去做、有怎樣的後果”。這樣既節省筆墨、又抓住了採分點。

有些問題的採分點較多、如果考生把所有的內容放在一起、混成一片、不利於閱卷教師批閱。爲了避免不必要的丟分、考生在回答此類問題時、應注意條理的清晰。尤其是3分或4分的題、考生應在每一條答案前標明序號、以便閱卷教師一目瞭然地抓住答案中的幾個採分點。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2

一個雨後初晴的早晨,荀子信步走至淄水河邊,面對湯湯流水,浩然長嘆。他頭顱碩大,目光如炬,布衣草屨,步態穩健。順着河畔那條幽僻的小徑,他靜靜地走着,苦苦思索着人生的意義。他遍觀宇內,蒐羅羣象,腦海裏漸漸形成“人性本惡”的想法,於是聲聲嘆惋迴盪在淄川長空闊天。荀子內心深處波濤陣陣,一種神聖不可遏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起。就在行走於淄水河畔的那個清晨,他寫下了卓絕千古的《勸學》,以不容置辯的口吻勸勉人之向善。

荀子勤勉好學,手執古卷孜孜以求。晨昏相繼,他總是手捧《詩經》《尚書》《春秋》《禮記》吟哦誦讀,那些讓它癡迷的竹簡已然破舊不堪,但他總是耐心地重新穿繩相結。荀子不單讀書,且深諳讀之高妙,他認爲《尚書》是政事的記錄,《詩經》是心聲之歸結,《禮經》是法制的前提、各種條例的總綱,因此他說讀書要從讀《詩經》開始而終止於《禮經》,這樣才能達到道德之頂峯。《禮經》敬重禮儀,《樂經》講述中和之聲,《詩經》《尚書》博大廣闊,《春秋》微言大義,這些經典已經將天地間的大學問囊括其中,只要盡力去讀,便可成爲高尚之人。書簡上的每一個字都在閃爍真理的光芒,這讓荀子興奮異常,他廢寢忘食,熟讀成誦,潛心揣摩,終成一代儒學大家。

荀子之前的那個時代也讓他陶醉其中,那個彈瑟的瓠巴是哪裏人?是否生有異相?他的'瑟到底有多少根琴絃?他就那麼不經意間一揮手,琴聲就如清風流星四處飄散,驚得水中的魚兒浮出水面,靜靜傾聽。這是怎樣的一個樂師呀!今天,哪個樂壇聖手能像他那樣令我們心生羨慕和嫉妒?那個彈琴的伯牙在荒野是否已然遇到了樵夫鍾子期?“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鍾子期是在聽到什麼樣的樂曲發出如此的感嘆?子期死,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的知音傳說,高山流水的絕唱,爲什麼荀子沒有向我們娓娓訴說?

不對,荀子明明也在尋找知音,尋找那個識賢用才的君上。他曾兩度到當時齊國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學,藉以推行主張,多次擔任過列大夫的祭酒。但一個小小的學官與治國經邦的願望相差實在太大,於是他憤然離去,帶着滿腔豪情前往秦國,拜見秦昭王。面對威嚴的秦王,荀子有點心悸,但他並不畏形於色,只是神態自若地把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治的政治主張和盤托出。秦昭王聽得有點倦怠,長長地打了個呵欠,婉言辭絕。①荀子的內心沉入萬丈深淵,從威儀赫赫的宮內走出,擡頭便看到了陰霾的天空,灰濛濛的大幕讓他感到身心交瘁。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3

第一類:寫人類文章

寫人類文章,一般是指以寫報酬主的記敘文。這類文章,主要通過對人物表面、語言、動作、心理的描寫,通過一件或幾件典型事例的敘述,來體現人物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風貌。

閱讀寫人類文章時,指導學生從以下幾點入手:

1.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讀懂人物語言。

3.分析人物動作。

4.剖析人物的內心活動。

5.關注人物所處環境。

6.分析細節描寫。

7.抓住文章主要情節。

第二類:寫記事類文章

寫人類文章,一般是指以寫事爲主的記敘文。這類文章有着比力鮮明的特徵:時間、地點、事件、人物。四大要素的交代給我們的有效閱讀提供了重要信息。

做好記事類閱讀標題問題,要求學生做到:

1.仔細地去閱讀,去發現作者將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2.對文章的篇章結構進行基本的分析和準確的駕馭,能夠比力精確地概括出文段的段意,總結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按照作品中提供的事情或問題聯繫生活實際,談談本身的認識或看法。

第三類:詠物類文章

以描摹物體的.形狀、狀態、色彩等元素爲主要內容的記敘文稱爲詠物類記敘文。

閱讀次類文章的方法是:

1.理解作者具體寫了什麼事物,這個事物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2.文章是根據什麼挨次寫的,是寫物的整體,後寫物的部分;還是先寫物的部分,後寫物的整體;是先上後下,還是與之相反,等等。

3.要明白作者“詠”的物是什麼,是怎樣由事物展開豐富的聯想去“詠”的;事物和聯想有什麼一定的聯繫,通過聯想作者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4.仔細體會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第四類:繪景類文章

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大自然的各種風物景緻、社會環境中的人文建築、設施等爲主要內容的記敘文。

閱讀次類文章的方法是:

1.瞭解作者在文章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是從景物的哪些方面來寫其特點的。

2.分析描寫景物是根據什麼挨次來寫的。(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等挨次)。

3.理解作者在文章裏表達的思想感情及作者是怎樣把對景物的感情融合到景物中去的,用了哪些生動的語言。

4.仔細體會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第五類:議理類文章

議理類散文,通過講述一個現實的、歷史的小故事來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閱讀次類文章的方法是:

1.仔細閱讀文章中的每一句話,進而對全篇進行整體駕馭性的理解。

2.對文章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進行着重的反覆閱讀仔細地咀嚼、品位作者的行文目的——它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深刻道理。

3.找出文章的點睛之筆,也就是文章“議”的部分,回到原文中再仔細品讀,把“議”讀通、讀懂並能聯繫實際談談本身的見解。

第六類:說明類文章

說明文是一種側重於對事物進行解說、說明的通俗易懂的文學形式,是向人們介紹產品、自然現象、生活、健康等方面知識的文章。

閱讀次類文章的方法是:

1.清楚地瞭解說明對象及其特徵。(瞭解文章的說明對象,可從標題問題、段落的第一句話、文章的中心句去分析;瞭解說明對象的特徵,可從事物的形態、構造、變革、成因、功能等方面去思考。)

2.清楚文章的說明方法。

3.注意體會語言的準確性。

第七類:寓言類文章

寓言往往通過講述一個小故事,用一種人們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的形式,來告訴人們關於大自然、關於社會、關於做人的道理。

閱讀次類文章的方法是:

1.仔細地去閱讀,去發現作品中將要告訴我們的故事。

2.把故事中的啓示運用到客觀現實生活中,從而對我們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提供借鑑。

第八類:散文類文章

散文是用精煉、生動、優美的文學語言寫成的敘事、寫人、繪景、狀物的短小精悍的文章。散文的特點是“形散而神聚”。

在閱讀散文時,注意指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要求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想象散文中描繪的形象,體會文句所蘊涵的意義,產生一種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感覺。

2.體會文中的“神”。

在充分感受文學語言、形象畫面的基礎上,矮琢磨理閉幕文中的“神”,也就是它給我們的的啓迪和教育。

3.抓住文章線索。

散文線索有以事物的形象爲線索,有以感情發展爲線索,有以時間爲線索,有活動爲線索,有空間爲線索等等。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4

【考情分析】

小說是一種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多角度、多層次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

小說作爲閱讀命題材料,在歷年大學聯考中已佔有一定的比例,如海南、寧夏卷的《林沖見差撥》,湖北卷的《日月行色》等。歷年《江蘇考試說明》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列入了必考內容,且明確說明“命題材料以散文、小說爲主”,而江蘇大學聯考多年來一直以散文爲閱讀文本,因此,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新大學聯考中,小說閱讀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小說閱讀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說爲主,考查側重點主要在於概括故事情節、鑑賞人物形象、把握小說的表達技巧和語言風格等,考生應對其相關內容和作用瞭如指掌。

【相關知識鏈接】

1 、概念: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爲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

2 、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三要素。

3 、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寫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直接描寫外,還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鍊》開頭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藥》中華老栓買藥時,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5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爲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啓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爲什麼?

動詞:不行。因爲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爲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爲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不能。因爲: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裏、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爲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啓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爲什麼?

動詞:不行。因爲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爲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爲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爲什麼?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鑑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託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覆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準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樸、自然等。複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侷限性等。

總之,鑑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註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繫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繫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準確、簡明、規範。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託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爲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覆。

(二)情、景關係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着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爲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編者按】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違反語法結構規律或客觀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語法錯誤,後者叫邏輯錯誤。常見的病句種類有:(1)詞序顛倒;(2)前後矛盾;(3)成分殘缺;(4)指代不明;(5)標點錯誤;(6)關聯詞用錯;(7)重複囉嗦;(8)搭配不當;(9)歸類有誤;(10)不符合事實等。

以下是天天爲同學們整理的一些病句的修改的技巧,希望能幫助同學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

一、句子中出現了並列短語時

句子中出現了並列短語時,可能有三種情況:

1:並列成分的包含問題。如我上街買了些蔬菜、花菜和小白菜,蔬菜和花菜、小白菜之間有包含關係,不能並列。

2:各並列成分的語序問題。如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童年、中年、少年、青年和老年幾個階段,那中年就只能放在青年之後。

3:並列短語前後搭配的當否問題。這是大學聯考中關於並列短語考法中的最重要的一種考法。如:

①今年春節期間,這個市的210輛消防車、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棄休假,始終堅持在各自執勤的崗位上。(1999年全國卷)

分析:①中210輛消防車、3000多名消防官兵是一個並列短語,但只有官兵能放棄休假,消防車卻不能;

練習:

①中國國防科工委官員介紹說,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的成功發射、應用及運行,使得世界上許多國家對中國的地球衛星表示了濃厚的興趣。

②南水北調工程將建立良好的運營、管理和籌資機制,引導社會各方資金投入,從而形成水利 建設和用水的良性循環。

③我們要大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職員的專業技能,注重培養職員誠信、善良、敬業、務實的`精神。

二、句子中出現正反兩方面的詞語時

句中有是否、能否、優劣、好壞、成敗等肯定與否定、正面與反面相疊的詞時,可能要考正反兩方面的前後呼應的當否問題。句子中的正反兩方面的詞語一般要講求呼應,否則將視爲病句。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呼應有明呼應和暗呼應之分。明呼應就是指前後都出現正反兩方面的詞語,暗呼應就是後面不出現正反方面的詞語,但是能從語意上體會出正反兩方面的含意。

例如:機器質量的好壞是保證生產安全的一個重要條件。(前面好壞是兩面,後面也應在生產前加能否,形成兩面)

練習:

①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係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

②電子工業能否迅速發展,並廣泛滲透到各行業中去,關鍵在於要加強訓練並造就一批專門技術人才。

(分析:①。②中的能不能,③中的能否後面均無表示正反兩方面的呼應的詞語、故視爲病句。)

三、謂語是是、成爲時

如果句子的謂語是是、成爲時,要考慮主語和賓語意義上是否一致。一般的規律是:主語和賓語應該都表示同一事物或同類事物,或都表示某行爲活動。

例如:今年麥子的收成是幾年來麥子收成最好的一年。

分析:本句從外形上看,是將主語收成和賓語一年等同起來,表示同一關係,但是它們不是同一關係。可以刪去一年或麥子的收成。

練習:

①三年的昆明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每到這個時節就會有在批的中外遊客幕名前來。

②每年9月至於10月的米亞羅,氣候宜人,撩人情思的紅葉、古爾溝的溫泉使人留戀的藏羌風情,是旅遊的黃金季節。

四、句中出現與、和、對、對於時

如果句中出現與、和、對、對於時,要考慮主客位置是否倒置。

①去年的學習情緒和今年比較起來大不相同。

分析:本句表達比較,本來要表達的是今年和去年比較,今年的情況怎樣,但是因爲有了和,卻表達成了去年的情況,所以要將這兩個詞語換位置。

練習:

①我生在武漢,長在武漢,黃鶴樓的傳說對我並不陌生。

②數碼媒體藝術,大多數人還是比較陌生的;作爲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它在中國正日益受到關注和發展。

③全面健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對於我們感到十分親切;它已成爲全黨全國人民在新世紀中奮鬥的行動綱領。

④改革公費醫療制度,實施醫療保險的問題,對於廣大人民羣衆並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這需要政府部門做好解釋工作。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6

“能閱讀一般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文章和文學作品”,這是語文學科考試《大綱》中對現代文閱讀的總體性要求,具體考點包括3個能力層級共9項內容。大學聯考命題在檢測現代文閱讀能力時,共有兩種題型兩個大題,即在第一卷客觀性選擇題中檢測社會科學類或自然科學類文章的閱讀能力,共有4個小題12分;在第二卷主觀性試題中檢測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共4個道題,18分。要想在現代文閱讀題上拿到比較理想的分數,我們認爲除了平時多閱讀勤思考多練習,還得掌握一些解題技巧,並且靈活運用。

首先,樹立整體閱讀意識,力爭從宏觀上把握文本的大體意思。如從文本的標題入手明確文本的表現對象,並且多方設問:本文的表現對象是什麼?作者是從哪些方面表現這一對象的?表現對象的什麼?爲什麼要表現這一對象?作者的終極目的是什麼?從尾註或夾註入手,力爭大體瞭解文本的寫作背靜,或者與文本有關的情況等。從題乾的設問,特別是文學作品閱讀的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入手大膽推測文本的表達技巧和大體內容,以進一步驗證前面的推斷。例如,廣東省20xx年秋季的大學聯考試題第五大題《說樹》,從標題入手,我們知道文本是以樹爲表現對象的,第一段主要內容和第二段開頭部分文字是從鄉情(或對故鄉的感情)角度來表現的,第一段的末尾處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表現的,第三段主要是對與樹相關的經歷(探索樹的精靈)的回顧,第四段是從樹與人生與藝術的關係角度來表現的。那麼,作者爲什麼要表現樹呢?從第四段的內容,我們可以推斷出來:表現樹的終極目的是爲了表達對藝術的認識。從多項選擇題的選項尤其是E項中,我們進一步驗證了這一點;至少,我們可以想到文本可能表現的是這一主旨。這樣,我們在動手做題之前,對文本就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是下一步準確解題的保證。

其次,樹立問題意識,速讀文本。所謂問題意識,不是我們在平時學習或閱讀中的那種質疑,而是認真審題,明確題乾的設問。心繫這些問題,迅速閱讀文本。這一步的閱讀,是以段落爲單位的,是對文本大致上的瞭解,而不是逐字逐句的推敲理解。爲了迅速把握語段的大體意思,我們可以通過捕捉段落主旨句的辦法大體瞭解語段的意思。一般來講,段落的主旨句,要麼在段首,要麼在段尾,要麼在段落的中間;當然,有的段落是沒有主旨句的,這就需要自己通過整合來概括。對社科類文本和自然科學類文本,我們還應該在捕捉段落主旨句的前提下,善於提取主旨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因爲寫作這類文章的人更加註重文章結構的嚴謹性和表情達意的準確性,如同做學問那樣作文章,緊緊圍繞關鍵性的詞語具體解釋,或深入闡發,一步一步,一板一眼,邏輯性是非常強的。就大學聯考命題來看,特別是第一卷中“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的客觀性選擇題,大多也是圍繞着關鍵詞來設題的,如20xx年秋季全國大學聯考河北等六省卷的第7題,就是考查對第一自然段的關鍵詞——“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理解,青海卷的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的關鍵詞——“茶馬古道”的理解,天津卷第7題考查對第一段關鍵詞——“技術跨越發展”的理解。

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還要隨時進行整合,即將意思相同或從不同角度表現同一意思的內容迅速整合到一起,形成表意完整的語意板塊。從閱讀的目的上說,此步的閱讀依然屬於整體感知,而不屬於精讀,更算不上研讀,所以,一般來講,我們還不能動手做題。從閱讀的時間分配上看,完成此項工作,大體上是三四分鐘。

此外,準確確定閱讀區間,即牢牢鎖定答題的範圍。例如,前面所舉的例子,第18題題目設問:“從文章的第二段看,作者爲什麼欣賞冬天的樹?”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關注文本的第二段,特別是本段的最後幾句話,也就是把目光牢牢鎖定在這個範圍內。經過篩選並提取信息,我們確定正確答案應包括兩層意思,即作者喜歡冬天的樹的直接理由是“冬天的樹,更見體態魁梧或綽約多姿之美,是線結構之美。”本質上的更深刻的理由是“冬天的樹充滿強勁的筋骨,是樹之精靈的世界,是人之精靈的世界。”

在解答主觀性表述題時,我們還應樹立“賦分”意識,即根據試題的分數來大膽推斷答案大體上可分爲幾點來表述,如4分的題一般可分爲兩條來表述,6分的題可分爲三條來表述。事實上,標準答案也是按照兩條或三條來確定答案要點的。在組織答案時,可以採用摘錄式方法,即文本中如有現成的答案,如高度概括性的又能準確解答題目設問的句子,就可以直接抄錄;可以採用重組法組織答案,即從所確定的閱讀範圍內提取能夠回答題目設問的關鍵性詞語,然後用我們自己的話連綴起來;可以採用自撰式方法組織答案,特別是那些含蓄性語句的理解的題目的答案,一般來講,文本中沒有現成的概括性的語句,有時甚至連關鍵性的詞語都找不到,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組織答案。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7

一、反覆閱讀,感知選文大意

解答閱讀理解題閱讀是基礎。有些同學不論是在平時的練習中還是在考場上,對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選文總是沒有耐心仔細閱讀,一目十行之後提筆就答題,其準確率可想而知。記住,浮躁是答題的大忌,你必須靜下心來,將你面前的選文通讀兩至三遍,這時你方能去解答文後的試題。通讀之後,該文的文體、大概內容在你的腦海中應有個初步印象。

二、明確基本概念,變簡答題爲選擇題

同我們學習理化學科一樣,基本概念的掌握在語文學習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同學由於對知識點的把握不牢固,常常會弄出張冠李戴的笑話。

當問到這篇說明文選段採用了何種說明順序時,有的同學回答採用了“總——分”的順序,這顯然是將說明順序和說明文的結構混爲一談。如果你概念清晰,起碼在回答問題時能找到正確的切入點。問到表達方式,你會知道在議論、抒情、記敘、描寫、說明中進行選擇;提到記敘文的記敘順序,你會知道答案必在順敘、倒敘、插敘、補敘之中;談到議論文的論證方式,那定是立論、駁論二者選一。如此一來,似乎不知如何做答的簡答題也簡化成了選擇題,答題的思路更加清晰。當然,語文學習中的基本概念遠遠不止以上列舉的幾種,它需要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有意識地去發現,去積累。採用知識卡片,將平時學到的基本概念記錄下來,不失爲積累的一種好方法。

三、將問題帶回文段中再次閱讀

在解答試題時,我們不妨將問題帶回文段中,在反覆閱讀之後,答案有時會清晰可見。同學們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文中的原文加以做答,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原文的語言有時比我們自己組織的語言要簡練、明確、生動。因此,學會在文段中尋找有用信息,是閱讀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當遇到考查“這”、“那”、“它”等代詞的指代作用時,我們可以用自己所尋找到的答案去替代這些代詞,看看文段是否說得通,銜接是否恰當,以此檢驗答案的正確性。同學們還可以用鉛筆將文段中提出問題的句子勾畫出來,以明確問題的所在,增強答題的針對性。另外,學會在文中抓中心句,抓關鍵詞也是至關重要的。

四、多做練習,厚積而薄發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又從何而來做題時的得心應手?因此,要注重平時對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如同英語學習中強調語感,你也會在語文學習中發現一些規律。

以記敘文爲例,記敘文的結尾若是一個議論文段,其作用常是點明文章中心,昇華文章主題,在寫法上可以稱之爲“卒章顯志”。同樣,在記敘文中,若問到文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時,如果文段在文章的中間部位,你可以從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中去思考。當然,答案並不是唯一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加以分析。同學們不妨在平時的練習中選取一些有重、難點分析的參考書,最重要的是做完習題之後的反思,尤其是自己做錯的題目,一定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錯在何處,而不是簡單的對完答案就了事,這樣你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定量的積累,再加上你的耐心揣摩,考場上的遊刃有餘也就不難做到了。

第一步,預讀來源:

閱讀標題及有關注釋,瞭解文章的寫作背景,理解詞語的意義,在初步明確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及各段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上,劃分出文章的層次。

第二步,通讀

要求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地判斷並準確地理解關鍵詞語,理解語法結構比較複雜的長句的含義;對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詞、句,則要根據上下文的相關意義來進行分析和推斷,以準確地理解其特定含義;能夠準確地判斷重點句和重點段,領會文章的主題。

第三步,回讀來源

採用跳讀的方法對文章進行再次閱讀,把握全文及各個層次的主要內容,並對文章中所寫的具體現象或具體事實進行概括,對文中的抽象內容作出闡釋,理解文句中隱含的信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觀點態度,並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在這一階段,也可適當合上書本,回憶並複述每個部分或某些重要知識點的主要內容,檢查記憶效果,初步鞏固已經獲得的知識。

第四步,賞析

在記憶、理解、記憶的基礎上,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內容,作者的觀點、感情以及遣詞、造句、謀篇、佈局、表達方式等各個方面來作出分析和評價,鑑別其正確與錯誤,好與壞以及爲什麼好和爲什麼壞。在賞析藝術作品時,需要運用聯想和想象,也需要進行判斷和思考,即在正確理解作品本意的基礎上,發揮讀者的主觀能動性,以獲得具有創造性的認識

另外,閱讀理解中選取的文段一般而言也是比較精煉的,同學們不妨將它們當做範文來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閱讀理解的能力,也間接地積累了寫作的素材,說不定什麼時候文段中優美的文句、感人的例子、縝密的論證會爲你的作文增輝添彩呢,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嗎?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8

技巧一、抓住題目把握中心思想

任何體裁的文章都是有章可循的,考生在做課外閱讀時,如果抓住了文章的題目,就能抓住文章的靈魂,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整體。

記敘文可分爲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等類型,記敘文的'題目一般也分爲這幾種類型。簡析題目可以幫助推測記敘文內容,推測文章主題,如《月是故鄉明》一文,從題目入手分析,可推測出本文的中心思想應是借描寫明月來表達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說明文的題目往往能揭示說明的對象或對象的特徵,如《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戲曲》一文,從題目可推測出文章說明的對象應該是中國戲曲,說明的中心是中國戲曲的特點。如何把握說明的中心內容?考生可沿着題目的內容,理清文章的結構,一定要注意總說性的語段、過渡性的語段,通常在這樣的語段中能找出體現說明對象特徵的詞語或句子。

議論文的題目往往能揭示文章論述的話題或文章的中心論點。如《談寬容》、《說天才》,這些題目是作者要議論的問題,即論題。《寬容是一種美德》、《天才就是非凡的傻勁》,這些題目是作者對“寬容”和“天才”的看法,即論點。由此可見,論題包含着論點,以論題爲線索去分析,就能快速找到論點。抓住議論文的中心論點,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9

做閱讀時要把文章多讀幾遍,把它的意思理解透了,知道中心 。

(1)加深理解,鞏固記憶 做筆記的過程,就是一個加深理解、加強記憶的過程。有人說: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簡單的摘錄,也需要動動腦筋,以摘錄最精彩的地方,至於寫體會,那就更要動腦筋了。

因此,有了要做筆記的願望,必然會促使你專心閱讀。再加上與書籍相比,筆記自然要簡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僅利於理解,也利於記憶。

(2)利於積累資料,使知識外貯 經過長期閱讀之後,就可以通過筆記積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資料,彌補頭腦記憶的不足。因爲用頭腦記憶,往往不夠準確和持久,難免忘記、記錯或記混。如把資料分門別類保管好,則可以長期爲學習及以後所從事的工作服務,只要不丟,就沒有忘記的問題,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這些外貯的'資料又可轉爲內貯的記憶,使知識的運用得心應手。

保爾·拉法格在回憶馬克思時說:他有這麼一種習慣,隔一些時候就要重讀一次他的筆記和書中做上記號的地方,來鞏固他非常強而且精確的記憶。

不少中學生在閱讀時,輕信自己的記憶力,懶得動筆,以致到需要運用閱讀的收穫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時,忘記得一乾二淨,感到很後悔。 還有的中學生筆記記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類、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當需要運用時,又因太亂而難以查找,使筆記成了死材料。 一般精讀的書,可用筆記本做筆記,而博覽的書,可用活頁紙做筆記,然後定期分類、整理。

如果在中學時代,就學會做讀書筆記,學會積累和整理資料,那麼,天長日久,不僅可以促進課內的學習。

總結:能幫助學生學會一套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能力,這必將給走上工作崗位後的自學帶來極大的好處。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0

一、社會環境描寫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

2.在回答時必須結合當時當地的時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環境描寫的相關語句揭示了什麼樣的社會現實。

二、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

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

2.推動情節發展;

3.渲染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題。

三、句子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分析

1.對上文(或全文):照應上文、首尾呼應、總結上文(或全文);

2.對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

3.對上下文:承上啓下(過渡)。

四、句子比較分析題

★常見題意:原句換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與改句哪個好?

★答題方法及步驟:

1.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

2.分析原句優點;

3.分析改句缺點。

五、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

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

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採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適用於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

②翻譯句子法,適用於文言文語段;

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於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

④變換句式法,適用於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

六、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斷

原則:必須依據本文的主題。

例如:《社戲》--“我”。

散文(包括雜文、通訊、一般記敘文)中的“我”等於作者本人;而小說中的“我”不等於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礎上通過虛構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

七、評價作家作品

1.應以對作家、作品的進步性作肯定性評價爲主;

2.對作家、作品的侷限性應點到爲止,重點在於歷史侷限性。

八、根據閱讀短文的感受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

1.用第一人稱;

2.採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話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再用兩三句話談談理由,可以擺事實、也可以講道理,如題目有相關要求,還要注意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

九、根據語境,補寫心理活動

1.必須用第一人稱;

2.必須仔細研讀具體語境。

十、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

1.可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並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

2.也可舉凡人事例,可以編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實感,切忌過於誇大,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編亂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

十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時間(季節、年代)、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十二、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線索,藉助文章中的.過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詞語,表時間變化的語句,表地點轉換的語句,還要注意人物出場的先後順序。

十三、提煉中心、主題

要注意體會本文的主要內容和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蘊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詞語,如概括主要內容,一般用: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等等,如概括寫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達……、抒發……、讚美……、歌頌……、揭露……、鞭撻……、諷刺……、說明……、揭示……、反映……等。

十四、給文段擬題

1.看開頭、看結尾、看中心句、看過渡句、看反覆出現的句子。、

2.語言要求簡練,一般在6個字左右。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1

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爲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爲後面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啓下、過渡的作用。

最後一段或某句,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看出來,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爲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爲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

描寫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

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祕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會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A、比喻的作用有三:

①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會;

②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便於接受;

③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B、擬人的作用是:

①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

②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

③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C、誇張的作用是

①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②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D、排比的作用是

①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

②增強語言的氣勢,運用排比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

E、疊詞、短句的作用是

①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引用詩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等,

F、引用的作用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同學們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閱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8.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

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複雜的事物說清楚。

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

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爲平實和生動兩種。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2

說明文閱讀:

1、 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現象——本質、原因——結果、整體——部分、概括——具體、特點——用途、主——次、總——分)

2、 說明方法:下定義、分類別、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列圖表、作詮釋、摹狀貌

分類別:使說明的層次更清晰

舉例子:使事理或事物特徵更具體、全面,有說服力

打比方:生動形象說明了某特徵(事理),通俗易懂

列數字:具體準確說明某特徵、事理

作比較:使某特徵、事理更突出、更鮮明,給人深刻印象

(表達作用一定要結合具體語句作分析)

3、“說明文語言的準確”題型解題模式:

A、 能否去掉

B、B、解釋詞義,並結合句子分析爲何要用該詞(強調突出了或限制說明了或修飾限制了+句子具體表達效果)

C、 不用,語境有何變化(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或與事實不符或太絕對)

D、用了體現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例:47頁三題:答:不能去掉,“僅”字是隻的意思,用在這裏強調說明了大腦皮層的厚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密

4、“體味文章結構嚴謹”解題模式:

A、 能不能調換

B、 分別簡單概括這兩段或兩部分的內容

C、 指出這兩段有什麼關係,所以不能調換(若是說明文則看是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若是其他文體則看是並列式或層進式或總分式)

議論文閱讀:

1、 議論文中論點一般是陳述句和判斷句,不用選擇句和疑問句

2、 分論點既能支撐、證明論點,又可充當論據

3、 論證方法:舉例論證(具體、全面、有說服力論述了某道理)、道理論證、對比論證(使某道理更鮮明、突出,留下深刻印象)、比喻論證(把某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通俗易懂)、歸謬法

4、 論據兩種基本形式:道理論據(科學原理、定律、格言、講道理的部分)、事實論據(事例、史實、數據)

5、 議論文的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

記敘文閱讀:

1、 社會環境描寫作用:交代時代背景、社會習俗、思想觀念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自然環境(包括人物活動的地點、季節、氣候、時間和景物、場景)作用:交代時間背景、渲染氣氛、表現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推動情節的發展、深化主題

2、 理解記敘文中的關鍵詞語的含義:一般意義(表面意義)+深層意義(聯繫上下文、主題、作者意圖)

3、 理解記敘文中的關鍵詞語的'思想感情:肯定了/褒揚了/讚美了/歌頌了或批判了/諷刺了/否定了/反駁了

4、 理解記敘文中的關鍵詞語的位置能否調換:A、能否B、分別解釋兩個詞C、爲何這樣安排先後順序(強調其中一個或與前文順序一致或符合搭配習慣)

5、 理解加點詞能夠被別的詞替換:A、能否B、比較兩個詞含義上的差別C、哪個表達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現某物某特點)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3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從內容上來說,是爲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爲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埋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啓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爲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爲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

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祕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會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有引用的詩句、名人故事、還有名人語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這種題目回答時要注意答到這樣兩個關鍵詞,一個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4

大學聯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着畏難心理,歷年大學聯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爲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爲,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爲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爲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爲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爲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啓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啓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着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爲乞丐了。

抓修辭句。爲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大學聯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大學聯考現代文閱讀主觀表達題出現在試卷的第Ⅱ卷,是對學生篩選、抽象、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全方位考查,有一定的難度。無論是平時訓練還是考試學生對這道題普遍存在着畏難心理,歷年大學聯考這道題的得分率也都偏低。於是一些語文老師認爲在這一考點上投入太多時間得不償失,不如把精力轉向那些更能見效的考點上去。誠然,想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件易事,似乎無所作爲,但從應試的角度看,使學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把該拿的分拿到,應該是有可能的。如何讓學生把該拿的分拿到呢?筆者以爲以下幾個環節在平時閱讀訓練中是不容忽的。

閱讀選文時要勾畫圈點。

“不動筆墨不讀書”。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從頭讀到尾不作任何標記,很可能讀後腦子裏是一片空白,什麼印象也沒有,在這樣的狀態下去做題能有什麼好效果呢?閱讀時對文章中首段、尾段、每段首尾、題目、反問句、設問句、獨立段、中心句、過渡句、關聯詞、指代詞、有意義能上升一定高度的語句、抒情議論句、重複出現的句子、表達作者情感看法的詞句等作勾畫圈點,不僅可以增加對內容的印象,還能大體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些,解題時就得心應手了。

閱讀現代文,理解文意,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轉承作用。

如果是記敘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待事件發生發展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別緻”二字準確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點;如果是議論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會性、階級性的”,它是該段的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首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時的顏色。

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的,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爲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迅速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瑣憶》首段中的“魯迅先生有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魯迅先生偉大的人格。

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爲了使層次問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如:《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第六段中的“他作爲科學家就是這樣”,承上文,“但是這在他身上還不是主要的”,啓下文。

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如:《風景談》在每幅畫面後面加上了一句或兩句簡短的議論,這些議論文字昇華了文章的主題。

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啓迪。如:《包身工》最後一句話:“黑夜,靜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來畢竟是無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這組句子既蘊涵着作者對萬惡的舊社會的無限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終將過去,黎明定會到來的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警句內涵豐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對於生活的高度提煉、概括,並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領悟它的含義,有助於提高認識能力。

抓矛盾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三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純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抓特殊句。閱讀語段時,有時會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點,才能夠準確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籃,內中一個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長的竹竿,下端開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開了裂”都是後置的定語,分別修飾“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無路,淪爲乞丐了。

抓修辭句。爲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要運用一些修辭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疊出,作者把荷葉比作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聲,這些比喻形象貼切,新穎生動。

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深切思念和無限熱愛之情。

如1997年大學聯考題現代文選文中有這樣一些句子:“就是我所說的從前的‘散文的心’。”“從前的散文的心是如此,從前的散文的體也是一樣。”“你想,在這兩重械梏之下,我們還寫得出好的散文來麼?”如果我們在閱讀時能畫出這些句子,那麼在回答第26題“文中的‘兩重械梏’分別指的是什麼”這一問題時,就能快速確定答題方向了。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15

1.考察作用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

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爲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爲後面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啓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一般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讚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裏行間看出來,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故事,歌頌(讚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爲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爲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一般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祕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覆、設問、反問。其會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會;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便於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醜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運用排比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手段。還有疊詞、短句的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還有一種修辭用的比較多的就是引用,有時閱讀理解中會引用詩句、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關內容,問題會有“文章中引用的內容有什麼作用”等,這種題目的答案一般是“襯托了記述對象的品質,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種精神”。

6.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同學們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

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準確地表達出來。

7.比較閱讀理解。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8.說明文的閱讀理解。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有三種: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

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複雜的事物說清楚。

1、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

2、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3、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

4、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準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爲平實和生動兩種。

標籤:答題 語文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