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生活範文 > 科普知識

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

歌唱發聲技巧,是聲樂技術寶塔的上層建築,它的技術內容更高級、更細緻、更復雜、更精明,因此,它的難度也就越大。演唱的技巧越高超,歌唱的藝術表現力也就越精湛。但是,必須防止脫離藝術內容而單獨賣弄技巧的錯誤傾向發生。要遵循藝術內容與開成完美統一的美學原則去不斷完善與發展聲樂技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歡迎閱讀。

民族唱法的歌唱技巧

  一、起音(Attack)

起音是歌唱發聲的開始動作。“起音”這個詞,是中國聲樂界很通俗的說法,顧名思義就是雖開頭的音。從不同的外文上翻譯過來的名稱,有的稱之爲“激起”,有的稱之爲“起首”,還有的稱之爲“始音”。實際上,這些名稱都是一個意思。

沈湘教授指出:“起音好壞,對發聲的質量有很大影響。起音起不好,找不到正確的起音感覺,後邊唱出來的聲音都不會好。一首歌,一開頭聲音就不對,唱整首歌的聲音也對不了,而且越唱越砸。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正確的起音”。

起音之前決不能緊張,在任何音高上起音,心情始終是“輕鬆安靜”的狀態,發聲器官各部分都不緊張。這種心理狀態,是良好起音的關鍵。在此前提下,全身要以鬆弛而又積極的心態投入歌唱發聲工作,使人聲“樂器”處在協調的歌唱狀態之中,去努力體驗“鬆而不懈、緊而不僵”的感覺。

起音時,找到胸口起音的發聲位置極爲重要。因爲,好的起音聲帶及喉頭是不應該有任何感覺的。

起音之前聲帶是閉合狀態,發音時氣息衝開聲門,就像“極輕微咳嗽的感覺”。也卞是說,起音時聲門不是向裏閉合,而是向外打開。就在聲門打開的剎那間,感覺氣息“輕輕一碰嗓子”(聲門)就產生出明亮、通暢的音響。它同“起間時聲帶向裏閉合”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方法。

起音之前深吸氣,但不要吸得太多。發音時,在“吸着唱”的心理感覺中控制呼氣的量,同時,以“向下輕微嘆氣”的感覺使氣息均勻而又緩慢地“衝擊聲門”。在感覺上,真正的聲門沒有“衝擊”現象存在,只感覺氣息“衝擊”着胸口“嗓子眼兒”的發聲位置,這種起音既乾淨又輕鬆。

  二、連音(Legato)

歌唱發聲時,唱好連音,是表現歌唱旋律優美樂感必不可少的技巧手段。

演唱連音時必須從氣息與發聲位置兩方面入手解決問題。沈湘教授明確指出:“氣息的連貫是聲音連貫的前提。氣息就像一根繩子把聲音的‘珠子’串起來,穿成一串兒的時候,要感到氣息總是連續、均勻、自如、流暢地從‘嗓子眼兒’通過,而深部位的呼吸支持一定要穩定。這種氣息的穩定性與送氣的連貫性是唱好連音最重要的方法。在歌唱發聲時,這種連貫性與穩定性自始至終不受旋律變化及咬字吐詞變化的干擾。在聲音上,音與音的連接是均衡的、圓滑的,不允許有裂痕出現”。因此,一樣寬窄的母音,一樣明亮、統一的音色、一樣通暢的氣息、一樣均衡的共鳴音量是連音技巧的基礎。掌握了這種連唱的技巧,就可以根據音樂的表現,去變化聲音的力度和音色,唱出連貫、優美的旋律線條。連唱能磨掉音符之間生硬的“楞角”,使歌唱發聲更富有樂感。連音唱得好,就能將樂感自然地表現出來。(@歌唱藝苑Artsinging)

  三、斷音(Staccato)

英國聲樂家凱薩利說:“斷音是由於在聲帶開始振動之後,這種振動的行動突然停止的結果。在一串斷音中,動和停的動作連續交替出現。斷音不只是歌曲中的一種裝飾,對於聲帶和開動聲速的肌肉也是一種健康鍛鍊。用它來改正由於內收不夠有力而產生的聲音無力也是很有效的。”①

斷音與頓音、彈跳音的唱法,感覺是基本一致的。這種技巧常見於女聲特別是花腔女高音的演唱中。斷音發聲狀態同生活中人們開懷“哈哈”大笑的情形很相像,所以,很多聲樂教師用這種大笑的感覺啓發學生來掌握斷音技巧。

從演唱斷音的感覺上,應掌握如下要領:

(1)斷音首先要找呼吸的感覺,“心裏想着在胸腹之間的橫隔膜處‘拍皮球’,向下‘拍球’時發聲,向上‘擡手’時不發聲,立即換氣”。

(2)胸口發聲位置上以“吸着唱”的感覺“打開喉嚨”,“吸着唱時發聲,停吸時不發聲”。“時吸、時停,時發、時斷”。

(3)慢的斷音,則需要在音與音休止間隙中快速換氣。聲音只要停止,立即快速換氣。發聲與換氣幾乎同步進行。斷音的呼吸是氣息極少量的消耗與補充,而大量的是腰圍飽滿的氣息平疲“吸住”和儲存的感覺;唱快速持續斷音樂句往往是用一口氣兒唱出來的,像從發聲位置的“嗓子眼兒”裏吹出一連串的“氣泡音”。當然,在樂句之間要進行快速換氣。是否能掌握好唱斷音的技巧,關鍵在於是否能掌握好換氣技巧。

  四、顫音(Vibrato)

均勻微顫的歌聲,是人的心情象徵,它爲歌聲的飛翔插上了美麗、迷人的翅膀。從聲學動力學來看,微顫的聲音能使空氣產生共振,從而具有致遠力。

演奏小提琴,用手指揉弦使聲音產生微顫,樂聲便悅耳動聽。因爲,微顫不僅能產生旋律感,同時,也能使音樂富於律動感。人聲也不例外。

顫音的波動次數與波形幅度(極限爲半音)有着均勻、穩定的規律。沒有顫音的直聲,會使人感到歌聲呆板而毫無生氣,聽起來索然無味;超出正常範圍的大顫音,即搖擺的聲音,聽起來又會使人不安、厭煩。學會並掌握正確的顫音技巧,是表現優美歌聲的必需。

能唱出優美、微顫的歌聲,主要靠的是心理聽覺功能的作用。凡具有自然、優美顫音的男、女歌手,一般都有驚人的模仿力。他們往往從欣賞美好顫音的歌聲中獲取正常顫音的振幅速度等方面的信息在聽覺記憶中儲存起來。

  五、滑音(Portamento)

滑音是聲音在高、低音之間的上、下滑動,表現爲音階式連接的移動線條。在意大利歌劇詠歎調的演唱中,經常使用這種滑音技巧,使歌唱產生連貫、圓滑的音樂美感。

掌握滑音的演唱技巧,要注意以下幾點:

(1)歌唱者,要想很好地掌握滑音的演唱技巧,準確地表現意大利歌劇的風格特點,首先要訓練自己的聽覺。多聽西洋歌劇演唱大師的演唱,薰陶自己的耳朵。沈先生說:“聽得多了,味兒也薰出來了”。

(2)演唱滑音時,“聲音下滑要保持共鳴的高位置,頭腔和鼻咽腔的共鳴音響不能掉到口腔裏,更不能掛在嗓子上;聲音上滑時,位置不能往上夠,只要輕輕地擡起軟口蓋,貼住咽壁往裏吸着唱就可以了。”沈湘教授用這種極其簡單的方法指導,能使學生很容易地唱好滑音。

(3)無論唱的是上滑音還是下滑音,都是在心理活動的主導下唱出來的滑音線條。這種圓滑、優美的線條,一定要清晰、流暢,不能做作,也不可濫用。

  六、跳進(Salto)

旋律進行超過二度音程即爲音程跳進。三度以內的爲小跳,三度以外的爲大跳。在音樂的旋律中,音程在四度、五度、六度、七度、八度,甚至超過八度的音程大跳進行是屢見不鮮的。這種音程大幅度的跳進,能使音樂造成迭宕起伏的宏偉氣勢。

一般來說,在歌曲旋律中,音程大幅度跳進常常出現在中聲區向高音區的轉換,是需要特殊的換聲技巧才能把跳進音唱好。如果歌唱者已經熟悉了換聲區唱法,應該說,唱好跳進音是不成問題的。只需要 在演唱時記住以下幾個要領:

(1)由低向高唱大跳音時,首先是心態的穩定,絲毫也不感到緊張,相反地,以興奮的、鬆馳的心理迎接高音的到來。

(2)唱大跳音時,要把高音之前的那個音唱好。歌唱發聲時,聲帶既不能躲,嗓子又不能用勁兒,聲音不能“掛嗓兒”。

(3)“在低音共鳴位置不變的感覺下唱大跳的高音,只是在位置的後面加上‘翻、扣’的感覺讓高音完全進頭”。沈湘教授在這裏所指的共鳴位置,實際上是聲音裏混着氣息“貼着咽壁吸着唱”、“聲音碰響咽壁”的共鳴位置。這個位置在鼻咽口下方的口咽腔中。在翻唱高音之前,想象一支手從後頸“拿住 咽管兒”,從後背往後腦勺“一翻、一扣”,高音就在頭腔裏“開花”了。

  七、花腔(Collratura)

花腔女高音,是抒情性女高音中最纖巧、最靈活的聲部。那夜鶯般婉轉優美的嗓音,能夠在最寬廣的音域(超過兩個八度)中自如地表現華麗、嫵媚的'花腔聲音特色。一部難度很大的花腔作品,往往需要將各種花腔技巧綜合起來使用。(@歌唱藝苑Artsinging)

在高音區和超高音區靈活、自如地唱好花腔快速走向頓音,必須從歌唱要素的幾個方面綜合地進行調整。

  1、心裏要素

要掌握這種高難度的花腔技巧,首先強調的是歌唱者始終如一地保持着那種輕鬆、自如、積極、活躍的心理狀態。因爲,一切複雜的旋律音準和華麗的樂句都是從心理產生出來的。所以,先是用“心”去唱。心理的歌唱要素總是在支配着這一切。

  2、呼吸要素

歌唱花腔的旋律,對呼吸的控制有極高的要求,氣息控制得越好,聲門的負擔越輕。只有排除嗓子周圍任何不必要的干擾,才能對斷音、頓音進行準確的調整。

在高音區和超高音區唱花腔快速走句頓音時,用的氣是很少的(自我感覺),是在一種被“吸住”的氣息靜止的狀態中,從思想上以“一條線”的送氣感覺把頓音的“珠子”穿成串。所以,對氣息的控制要在心理上有精確的算計。

  3、發聲要素

爲了獲得美妙的花腔的歌聲,歌唱者必須學會放鬆自己,使該鬆的地方一定要放鬆(特別是舌根、下巴、前頸、喉結周圍),該用勁兒的地方一定要積極用力。

在高音區和超高音區唱花腔快速走向頓音。要“打開喉底”(不用“打開喉嚨”的說法,容易使發聲掉進誤區),讓聲音在通暢的、打開的共鳴腔體裏得到充分的自由,而自我感覺聲帶“即合即離”敏捷的動作產生斷斷續續的聲音的的確確是來自胸口的發聲位置上,這裏是高音區和超高音區的支持部位。“把胸挺起來,讓胸廓支持你的高音”,這是沈湘教授對歌唱者極好的提示。

  4、共鳴要素

花腔的共鳴位置究竟在哪裏?

沈湘教授與李晉瑋教授主張:貼着咽壁吸着唱時,感覺鼻咽腔擴張,呈吸氣打開的狀態。聲音碰響咽壁之後,像珠子一樣閃光的共鳴點便出現在咽壁和後上方的頭腔裏;以混聲的方法爲基礎,爲獲得高音區和超高音區的輕機能,必須對真、假聲的比例進行感覺上的調整,音越高真聲成分越少,假聲成分越多。進入超高音區時幾乎安全使用了假聲的感覺,好像從“嗓子眼兒”的“小孔”中用氣兒吹出來的聲音,這種被稱做“簫音”的音波一直吹到鼻咽腔的頂端。這種主觀向後唱、客觀向前反射的共鳴樂意,具有豐滿的聲音力度和清晰、明亮的共鳴效果。爲了準確地調整音高,在微笑狀張嘴的過程中,上脣與面頰肌向上提起,並有一種很小的橫開的勁兒。硬口蓋與眉心要掛住點勁兒,靠軟口蓋提動的感覺來變化 花腔快速走句的頓音與彈跳音;唱最高音時,全中的支配下,最高音也能輕易地唱好。當歌唱者完全掌握了這種高難的花腔技巧之後,在演唱中便能體會到一種奇妙的感覺:彷彿聲音唱到了腦後的空間,聲音徹底脫離了身體!(@歌唱藝苑Artsinging)

如何來獲得鼻腔共鳴呢?鼻腔在吸氣時就應充分打開,一是爲了擴大進氣能道,二是爲了字音進入鼻腔做好準備,當字音進入打開的鼻腔後,切勿停留,在鼻腔由不動,而應繼續用氣將字音經過鼻腕能否及時打開。爲了保證學者能及時進入鼻腔,字音的力量要適中,太重容易陰斷氣流,引起口腔緊張。影響和鼻腔的協調,太輕則難以進入鼻腔。

總之,提高演唱水平,自然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工作,其過程充滿曲折和艱辛。歌唱愛好者或專業人員應結合自身特點和歌唱實踐,認真領會和靈活運用歌唱技巧,秩序漸進,日臻成熟。誠然,如果要達到聲情並茂地歌唱水平,還需要培養自信心、審美情趣、表現欲和創造欲,同時還保持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逐步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標籤:唱法 歌唱 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