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血滴子是什麼-血滴子的構造

血滴子,是小說中的一種毒藥,那麼具體是什麼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血滴子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和參考!

血滴子是什麼-血滴子的構造
血滴子是什麼_血滴子的構造

血滴子是什麼

血滴子,明末清初通俗小說中記載的暗器。傳爲雍正皇帝的特務組織粘杆處所獨有的一種暗器,像鳥籠,專門遠距離取敵人首級。

血滴子以革爲囊,內藏快刀數把,控以機關,用時趁人不備,囊罩其頭,撥動機關,首級立取。

也有傳說是雍正帝時的一種毒藥。

血滴子的構造

暗器說

這血滴子究竟是什麼東西,或者說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完全沒有記錄可循,所以也沒有人知道,也因此值得研究。 這血滴子是雍正皇帝的特務系統所使用的一種武器,這種武器殺人的方式,是專門把人頭從人的脖子上取下來。 可以使人頭和脖子分開的武器很多,大刀砍、利斧揮,都可以達到目的。

而這個血滴子

卻不是尋常的武器,從可以看到的記載中,它在使用的時候,是“放出去”的。然而它又不是可以“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的飛劍。 它使用時,和目標的距離不會太遠,把血滴子放出去(或者是拋出去),它會把目標的頭罩住,然後割下目標的頭,再收回來。割下的人頭,就在血滴子裏面被帶了回來,所以被害的目標,就成了無頭屍體,十分恐怖。

這血滴子的使用過程如此,可是它的具體形狀如何,又如何一下子就可以把腦袋割下來,已經沒人知道。 由於這些故事都很動人,所以曾不止一次被拍成電影。電影和說故事、寫小說不同,是要有具體形象給人看的,於是電影工作者就各憑想像去創造。於是我們可以在銀幕上看到有的血滴子像一頂草帽,有的血滴子像一個鳥籠,有的在放出去的時候會“嗚嗚”怪叫,有的會旋轉,有的有許多牙齒一樣的利刃,有的有像照相機快門一樣的裝置--“喀喳”一聲,人頭分離。

毒藥說

雍正祕製血滴子其實是毒藥。 年前武俠小說及電影盛行,所演者有滿清乾隆、雍正間事。尤其是雍正爲王子時代,準備奪取王位,羅致俠士劍客供他驅使,又煉就種種毒藥暗器。這種異說傳聞,演繹起來自然容易引人入勝。雍正用來誅鋤異己的暗器之中,相傳有一種名叫血滴子者,小說家說起來最爲神異,其物是一革囊,將活人放到裏面,不一會就化成一灘血水。這雖未免過甚其辭,但雍正以身爲專制帝王的權勢,既然立意實行特務式血腥統治,製造幾種新式的殺人武器,自然是極有可能的。

據可靠的記載,“血滴子”確有其物,裏面所貯者爲一種極毒的毒藥,這種毒藥是用毒蛇的毒液混合一種毒樹的汁液煉成,一滴就令人通身潰爛而死,故稱“血滴子”。 煉製這種毒藥主要原料的樹汁,是一種名爲“撒樹”的樹汁,這種樹是出產在廣西邊境深山中的。苗人所用的毒箭,箭簇上所敷的“見血封喉”的毒藥,就是用撒樹汁熬成的。苗山並沒有撒樹,他們要用重金向土人購入。

雍正曾有密諭給廣西巡撫,要他暗中尋訪這種毒藥,並研究熬煉和解毒的祕方,可知說雍正用這來煉製血滴子,是有相當根據的。 按雍正就位後,曾下密旨給廣西巡撫李紱,要他在廣西尋找一種毒樹汁。從他的諭旨裏,可以看出雍正本人對這種毒藥的性能及用途,已有相當認識。他的密旨這麼說:“近聞貴州諸苗之中,?苗之弩最毒。藥有二種,一種草藥,一種蛇藥。草藥雖毒,熬成兩月之後,即出氣不靈。蛇藥熬成,數年可用。但單用蛇汁,其藥只能潰爛,仍有治蛇之藥可醫。更有一種蠻藥,其名曰“撒”,以此配入蛇汁熬箭,其毒遍處周流,始不可治。聞此“撒”藥,系毒樹之汁,滴在石上凝結而成。其色微紅,產於廣西泗城土府。其樹頗少,得之亦難。彼處獵人暗暗賣入苗地,其價如金,苗人視爲至寶。 “爾等可着人密行訪問此樹,必令認明形狀,盡行砍挖,無留遺蹟。既有此藥,亦應有解治之法。更加密密遍處訪詢,如有解毒之方,即便寫明乘驛奏聞。” 雍正這道密旨是在雍正三年下的。他對於廣西的苗人所用毒藥,知道得這麼清楚,可知他平日必有注意這類東西。野史說四王子的血滴子如何厲害,殺人不留痕跡,正可證明他對於毒藥早已掌握了豐富的知識。

使用人物

武俠小說《童林傳》中介紹,在清朝康熙55年左右,南海派有三位了不起的劍俠,號稱南海三公“知不言”、“懂不說”、“明不講”,血滴子是三人的獨門暗器。後來康熙皇帝晏駕,雍正皇帝繼位,血滴子被雍正收買,成立血滴子暗殺團,作爲殺害武林人士的工具。

小說《鬼出棺》中,鬼衙八將之一的妖將追命趙的武器,同時也是鬼衙雙驕中的.謝半鬼的武器。(追命趙是謝半鬼的師傅)

暗殺隊

清朝雍正年間, 民間傳說雍正皇帝篡改康熙帝的遺詔,登上皇位。雍正登基後在民間流傳出真相,雍正組織暗殺隊命名爲“血滴子”,“血滴子”的成員都是在江湖上非常有名氣的劍俠,武功極高,凡是在民間傳說或者撒佈流言者,殺無赦。

拓展閱讀:血滴子的相關考證

對於血滴子而言,很多觀衆的第一直觀印象是鳥籠狀的物體,用來百步之外取敵人之首級,很像是我們遊戲中的飛去來器。但是追根溯源,這個充滿神祕感的東西,在歷史上卻是爲了穩定江山而誕生的產物。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在小熒屏上最爲忙碌的四爺——雍正。雍正的江山是從何而來暫不必細究。單說其處心積慮的演繹“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就值得一書。其中便有特務組織粘杆處的功勞,以及其所創制的這種獨門暗器——血滴子。

其實無論是早年的錦衣衛抑或清朝的粘杆處,少不了的是生殺予奪的上演。單說這粘杆處就有點意思,他們被合法化與半公開化。首領甚至獲封“粘杆侍衛”,是由有功勳的大特務擔任的。在朝中有一定的官職之後,地位自然也水漲船高。其實聽到這個名字“粘杆”二字就知道是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皇家玩物。帝王家的遊戲上升到殺戮,則實在是可怕與讓人不寒而慄。

當然,血滴子的第一代,也即是傳說中的原始版本。是綜合所有的說法大致推斷出來的。既是帶着繩索被放出去,如鳥籠般罩在敵人的頭上,拉動後便可取下首級的一件暗器。形狀就如同一個鳥籠,完全超過成年人頭顱的大小而且據說不同版本的傳說有材質的差異。有的是皮革,內藏短刀。有的是金屬,內有機關。

但是無論如何,這種殺人的方式可以說手段非常殘忍。對於血滴子的使用還是有一定的要求。與小說中動輒百步之外取人首級相比,在現實中的與敵人的間隔應該都不會太遠。當然,拜電影所賜,聲音是必不可少的,猶如利器破空或者鬼魂哀鳴,讓人聞風喪膽,血滴子一出,一時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無不恐懼其威力。

標籤:血滴 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