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中秋節的歷史傳說故事

中秋節2.47W

中秋節的歷史傳說故事1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中秋節的歷史傳說故事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我國城鄉羣衆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爲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中秋節的歷史傳說故事2

早在中秋節的前一個月,各式各樣的月餅就紛紛上市了,人們很早就準備好了供節日享用的食品。

節日是從下午的設宴聚餐真正開始。古時漢族的中秋宴俗,最精緻高雅、隆重的,當屬宮廷宴席。八月十五這天,上到天子,下到百姓,無一例外地要全家團坐在一起,用餐賞月。明代的宮廷,在八月十五這天,最流行吃螃蟹,人們認爲八月十五前後的螃蟹又大又好,是食用的時間,因此中秋這天,大家圍坐在蒸熟的螃蟹周圍,一邊聊天,一邊用餐。在吃的時候還可以蘸上點醋,這樣更可口。吃完螃蟹以後,還要喝蘇葉湯,用蘇葉湯洗手。聚餐過後,大家一同觀看關於中秋的神話戲曲的演出。清代的宮廷中秋節不同於明代,在中秋節這天,多選擇一個合適的院落,在院子的東邊豎一個屏風,屏風兩側擺上雞冠花、毛豆枝等植物。屏風前設一張八仙桌,桌子正中放一個特大的月餅,月餅四周堆滿各式各樣的糕點和時鮮瓜果。祭月完畢,按照皇家人口,每個人都能分到一份月餅,這被稱爲“吃團圓餅”。

吃罷晚飯,正是明月冉冉升起的時候,這個時候,節日的氣氛才真正地顯現出來,有的家庭會全家一起去河邊或到視野遼闊的地方賞月。賞月的習俗,一直以來就盛行。在唐代,中秋賞月,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了宋朝,中秋節賞月吟詩更爲風行,每到中秋之夜,夜市常常通宵營業,賞月遊人絡繹不絕。

有的地方民間要舉行“拜月”儀式。到中秋節,各家各戶都要設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於香案上,其中月餅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並且西瓜還要切成蓮花形狀放在案首。然後要將月神像面向月亮供好,全家按照輩分依次祭拜,然後這家的女主人將月餅切給家人分享。團圓月餅的切法非常講究,在動手之前,要把家中的所有親人都算在內,無論是在家的家人還是在外的遊子,都一併算在其中,分出的月餅份數不能有差錯,而且必須每一塊都均勻,不多不少,公平分割。

在中國南方,中秋節晚上還會舉行燈會。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舉行燈會展覽是一項重要的活動。中秋節也不例外。中秋節的燈會雖然不像元宵節那樣規模宏大,但是中秋節的花燈種類卻非常豐富,有放上天空的孔明燈,有放在水中漂流的荷葉燈,有用柚子皮做成的柚子燈、南瓜掏空做成的南瓜燈,還有稻草燈、魚鱗燈、蛋殼燈等,品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

中國香港地區過中秋節,流行一項古老的慶祝活動,即舞火龍。爲了慶祝中秋節這一傳統佳節的到來,香港的銅鑼灣大坑地區每年從農曆八月十四晚就開始了一年一度、延續三天之久的盛大的舞火龍活動,慶祝用的火龍是用珍珠草紮成,一共有三十二節龍身,總計長達七十多米,龍身上插滿了長壽香,舞龍的人們揮舞着火龍在大街小巷歡騰,吸引衆多的民衆前來觀看狂歡,熱鬧非凡。

在中國湖南、貴州、安徽等地有中秋節偷瓜送子的習俗,祈求已婚婦女能夠懷上孩子。在中國臺灣,未婚女子在中秋之夜還會跑到別人的菜園中偷菜,據說如果能夠偷到蔬菜的話,就會找到如意郎君。

中秋節的歷史傳說故事3

中秋節的六大經典傳說歷史故事

說起農曆八月十五的中秋佳節,大家都想到了象徵美好團圓的月餅。今天小編就跟大家細數下流傳最廣的中秋節六大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添點節日的氣氛,祝大家中秋國慶雙節愉快!

中秋節傳說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麪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中秋節傳說故事二:吳剛伐桂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載最爲具體,其雲:“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爲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爲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節傳說故事三: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搗藥,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結: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繫,有一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裏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裏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以下三大傳說,則有着一定的歷史原型,與知名歷史人物和史料記載緊密聯繫。讓我們繼續細品吧!

中秋節傳說故事四:玄宗遊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中秋節傳說故事五: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裏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爲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傳說故事六:月下獨酌

詩人李白寫自己在花間月下獨酌的情景。“對影成三人”句構思奇妙,表現了他孤獨而豪放的情懷。《李詩直解》:“此對月獨飲,放懷達觀以自樂也。”詩人上場時,背景是花間,道具是一壺酒,登場角色只是他自己一個人,動作是獨酌,加上“無相親”三個字,場面單調得很。於是詩人忽發奇想,把天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過來,連自己在內,化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冷清清的場面,就熱鬧起來了。

標籤:中秋節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