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傳奇人物故事大全-經典睡前故事

歷史5.76K

導語:事實上,傳奇的人物很多,然而他們的事蹟有哪些?下面爲小編整理的歷史傳奇故事。歡迎閱讀

歷史傳奇人物故事大全-經典睡前故事

歷史傳奇人物故事大全_經典睡前故事

朱元璋智救岳丈郭子興

元末義軍首領郭子興在起義之初,由於考慮到以自己的鄙薄之力實在難以與強大的元朝軍隊相抗衡,他就聯繫了當地的其他幾個豪強一同舉事。

起初,郭子興與孫德崖等四人共襄義舉,大敵當前,倒也能同心協力。但自從攻取濠州城後,郭子興遇事和四人商量,由於出身不同,看待事情的眼光和角度不同。孫德崖等四位元帥都是窮苦農民出身,不通文墨,粗魯爽直,辦事沒有板眼,只知道使橫蠻幹,缺少智謀,整天只會打家劫舍,郭子興很嫌他們粗裏粗氣,因而難免有輕視之意。他們也不服郭子興,便聯合起來對付子興。

每當四人提出自己的意見或是處理事情的辦法時,郭子興總是連連搖頭嘆氣。而郭子興有時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脾性,要譏諷他們幾句。這下就惹惱了這四位元帥,他們便聯合起來對付郭子興。兩廂相異,雖同居濠州,但明爭暗鬥所引起的積怨越來越深,郭子興和其他統帥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明朗化,已經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

在軍糧分攤問題上,這種積怨明顯地暴露出來:孫德崖等認爲農戶連飯都吃不飽,不宜向他們攤派,而應該向四鄉的財主攤派;郭子興卻認爲四鄉財主就那麼幾十家,派多了吃不消,說不定還是逃跑,而貧民小戶雖然不富,但聚腋成裘還是可以匯成大數目。雙方爲此爭得臉紅耳赤,最後不歡而散。

此後,每每遇事,孫德崖四人總是先商量好了再跟郭子興說,並且只要是郭子興出的主意,不論對錯,四人一概否定。由不得他依還是不依。郭子興沒有了發言權,只好陰沉着臉直至發怒離開,四人也就自行處理事情了。子興就更加不高興,後來發展到了乾脆懶得去開會,閉門家中坐,任其發號施令。結果是謬誤百出,又得叫郭子興來擦屁股,弄得郭子興懊惱不堪,氣憤難忍。

由於其他的幾個豪強勢力比郭子興的勢力大。因此,在指揮權力的問題上,郭子興有時要受命於人,漸漸地覺得自己的抱負得不到施展。在郭子興的心目中,偌大的濠州城內的起義軍軍營中,只有朱元璋纔是可以依靠的。不久,朱元璋便被郭子興任命代替自己領兵出戰。

朱元璋自從當上了郭子興的女婿,也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但不敢貿然相問。郭子興內心鬱悶難免,便將這般現狀告訴了朱元璋,向朱元璋討個補救措施。朱元璋從大局出發,認爲這般下去於義軍不利,也對郭子興沒有好處,便多次婉言相勸,勸嶽翁還是打起精神,照常去和大家一起辦公開會,有事和大家一塊兒商討,也許相處時間一多,互相瞭解也就會深一些,情況自然會有好轉。如果真的百事不管,恐怕人家也會逐漸把權力收攬過去,那時一鬧翻,局面就更難處理。

朱元璋所說的道理,郭子興倒也能聽得入耳,於是照例去參加會議。但每當郭子興到公會時,那四人都用眼睛瞪着郭子興。郭子興又豈是眼裏揉得沙子的人,便以惡言相加,滿腹懊惱。

好在大家都明白眼下各自羽翼未豐,勢力還小,誰也離不開誰,都還能按捺着,但相互間猜忌提防,已形同水火,只要有根導火線,公開火併便會爆發。

戰場上,朱元璋親自上陣,帶頭深入敵後,與士兵們一起堅持到戰鬥結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戰果。朱元璋爲人仗義,他把所獲得的戰利品都分給了部下,從而贏得了部下的忠心。士兵們也知道跟着朱元璋打仗,不但能夠獲勝,還能夠得到戰利品,人人奮勇當先。因此,朱元璋的'實力擴充得非常快,靠着郭子興的扶植後來居上,幾乎要壓倒其他豪強。

正在這時,元軍以脫脫爲丞相統領十萬大軍攻下徐州,彭大、趙均用率紅巾軍殘部來投奔濠州。郭子興趕緊打開城門,將他們迎入城中,設宴款待。他們帶來的萬餘兵馬,也一一安置在城中駐下。

彭大和趙均用加入濠州城後,由於他們力量強大,反客爲主,郭子興和孫德崖等都得屈居於彭大、趙均用之下。彭大有智謀,有膽略,遇事果斷,因此和郭子興氣味相投,相交甚好。而趙均用出身社長,無論膽略與計謀都不及彭大,因此他和孫德崖他們一夥,這樣就形成了兩派集團明爭暗鬥的局面,濠州城內的局勢更加複雜。

這天,郭子興單獨出了帥府,一個人在街上閒逛,被趙均用偵知,點起幾十名親兵,在大街上將郭子興截住,綁至孫德崖的帥府中,關押在地窖裏。

這時候朱元璋沒有在郭子興身邊,正在淮北與官軍作戰,濠州傳來急報,說城裏出事了,郭帥遭到扣押。朱元璋一聽報告,非常焦急。郭子興不僅僅是他的上級,還是他的恩人兼岳父。是郭子興讓他成爲軍官,使他有了家,改變了他的人生,他不能不管。

因此他聞訊後,急忙往濠州趕。等趕到濠州郭子興的府中,府中早已亂作一團,剩下的婦孺老小看到元帥被抓都驚慌失措,沒了主意。朱元璋瞭解到郭子興是被趙均用和孫德崖他們那一幫人擄走的,但是倘若他一人前去要人,孫德崖他們肯定不給,於是他就去央求一向與郭子興私交甚好的彭大。

走至彭大軍中,說明郭子興被抓的原委,彭大頓時大怒說軍中有他坐鎮,豈容他人胡來。於是二人就帶兵來孫德崖府中將郭子興救出,因彭大有兵權有實力,趙均用和孫德興也只能忍氣吞聲,將此事作罷。此時被救出的郭子興已是被打得血肉模糊,失去意識,只得擡回府中調養。

朱元璋遇事不亂,有勇有謀,通過這件事郭氏家族和士卒更佩服他的才能了,他在軍中樹立起的威信進一步得到鞏固。朱元璋敢於擔當的行爲方式是成事者必備的良好品質,聰明的他找到能解救郭子興的彭大,說明他對形勢有清醒的認識。解救郭子興贏得了郭家的人心,更成功地提高了自己在軍中的威望。

李世民砸毀魏徵墓碑

貞觀十六年,魏徵染病臥牀,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爲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爲魏徵營構大房屋。貞觀十七年,魏徵病重,李世民多次親臨魏府看他,給他送藥,並將公主許給魏徵的兒子。

不久,魏徵病逝家中,李世民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魏徵死後李世民罷朝五天致哀,詔以一品官的禮節送葬,親自撰寫碑文,刻於碑石上。這種榮耀,前所未有,貌似一代君臣之間的知音佳話。

然而,就在魏徵死後半年,太子李承乾謀反。魏徵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師,雖然已經去世,也有失教之嫌。更要命的是,魏徵生前曾經極力舉薦的兩個具備宰相之才的人,吏部尚書侯君集、中書侍郎杜正倫都牽涉了進來,杜正倫因爲獲罪被免官,侯君集因參與謀反而被斬首。

李世民非常生氣,認爲魏徵說他們有宰相之纔是在誤導自己,說白了這是和姦人串通在一起害他,於是開始懷疑魏徵在朝廷內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後來,李世民又得知消息:魏徵曾把自己給皇帝提建議的書稿交給當時記錄歷史的官員褚遂良觀看,李世民懷疑魏徵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裏更加氣憤,久久不能釋懷。

於是李世民自踐天子金口玉言的名聲,解除了公主與魏徵之子的婚約。還不解氣,竟氣沖沖地來到魏徵的墓地,推倒了親手爲魏徵寫的墓碑。

李世民和魏徵這對在後人看來是明君與賢臣的楷模,爲什麼在魏徵死後,李世民對他的態度就發生瞭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呢?難道僅僅是上面兩件事情的疊加?事情應該不會這麼簡單。

其實李世民和魏徵之間的關係,很難說得上有多麼密切。雖然後來魏徵因爲善於進諫看上去日益得勢、受寵,但他與李世民之間決非是好友關係,更談不上有什麼戰友情誼。他們之間僅僅存在政治上的君臣關係而已。

因爲,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一點,那就是,他們倆曾經是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政敵!而玄武門政變後,是魏徵免死重用事件洗淨了李世民身上的血跡,澄清了李世民逼父讓位、殺死兄弟、侄子、納室弟媳的諸種污名。李世民通過對魏徵的重用不殺和納諫晉職,在向世人證明自己具有寬容之心,是不忍心殺死自己的同胞兄弟的,實在是自己這二位兄弟做事太絕,天譴當死。

反過來,又是李世民成全了魏徵的地位和聲望,澄清了魏徵先後事奉多個主子不是忠貞之臣的污名。魏徵通過對李世民貌似死諫的做法在向世人證明,不是我魏徵反覆無常事奉多主,實在是我以前的主子昏庸不聽我的忠言而已。李世民與魏徵,一對相互利用的政客,一對假人而已。

而在魏徵的貌似死諫中,有時也確曾忘了自己的過往,毫無顧忌地進諫、批評和干預,時間久了,明智如李世民也不能不起逆反心理。儘管魏徵的許多君臣理論和治國見解都是高明的,但是說得過多也會讓人產生反感,特別是使皇帝不能盡情享受皇家的特權及愉悅,讓本性不羈的李世民積怨已久。

對於魏徵的許多諫言、諫條,李世民並非發自內心喜好和接受,可他爲什麼基本接受呢,這不能不說是李世民的一種政治姿態和做秀手段。他要以對魏徵的容納來襯托自己的開明並打造自己的政治形象。

李世民也並不是真心相信和喜歡魏徵,他對魏徵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李世民忍到最後,不得不將魏徵趕走查資料編史書去了,遠離了朝堂,落得了眼前的清淨。實際上,這點從他對魏徵任用的官職以及從貞觀十年後就不再理會魏徵就可以看出,他只是爲了自己的皇權利益而不得不任用魏徵。

同樣,爲了使自己有好的口碑與形象,他又不得不忍受魏徵的進諫。以至於李世民多次忍無可忍,曾經在長孫皇后面前忿忿地說出“早晚有一天要將魏徵殺頭”、“我恨不得殺了這個鄉巴佬”等話來。

後來李世民東征高麗失利,據說想起了魏徵,後悔莫及地說:“如果魏徵還在的話,我就不會犯這個錯誤了。”給自己找了個臺階,立刻重加賞賜,撫慰魏徵家人,並派人去祭奠魏徵,重新將魏徵的碑立好。

李世民通過爲魏徵重修墓碑一事,從而爲自己和魏徵二人的政敵君臣關係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這也成爲李世民最後一次從對方身上博取青名、澄清自身污名的行爲。再返回去看,李世民砸毀魏徵的墓碑,纔是真正表達了他曾經深藏不露的真性情。

標籤:傳奇人物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