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中秋節

精選憶中秋作文錦集7篇

中秋節2.11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憶中秋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憶中秋作文錦集7篇

憶中秋作文 篇1

八月十五月兒圓,又是一年滿月時。嗅着馥郁的花香,我跟隨父母回到老家與親人團聚。

“俺娃回來了!”奶奶慌忙把沾滿面粉的手在圍裙上蹭了幾下,笑意盈盈地來到我身邊,摸摸我的臉,疼愛地摩挲着我的手心,頓時,絲絲像燒旺的火塘般的暖意遍佈我全身。叔叔也湊過來,憨厚地笑着,擡起雙眼,臉上深邃的擡頭紋更明顯了,“又長高了!”他伸手比畫一番,滑稽地扮個鬼臉,引人捧腹。“哎呀,杵那兒幹啥?快進屋坐!”賢淑的嬸嬸早已備好茶點,連聲催促,硬是把想爬桂花樹的我拉到露臺上。

沒有霧靄的侵擾,月光更是皎潔明亮。

不大的方桌,四摞方磚忠心耿耿地托起團圓的載體。門口的大黃狗也圖份喜慶,靜靜地臥在桌下。桌上,紅燈籠似的蘋果泛着光暈,石榴如胖娃娃般咧開嘴開懷大笑,露出晶瑩剔透、紅瑪瑙般的籽,幾串水珠調皮地在甜橙上打轉,幸福地微微顫抖。

不知何時,濃郁的酒香傾巢而出,我已有些醉意。香甜糯軟的稻米經過歲月的發酵沉澱,少了些浮華,多了些深沉。月下舉杯,共度佳節,就需自釀的樸實的美酒助興。

閒聊家常,或沉吟或賞月或大笑或品酒……一家人其樂融融。父親喝得高興,要吟詩助興。他故作文豪狀,一拳當胸,一掌後置,擡頭望着大銀盤似的月亮,雙眼閃爍着神采:“嗯,明月幾時有……”他還陶醉地把頭拗過來,拗回去,大家看了忍俊不禁。“把酒……呃……”他不自然地搔搔頭,乾笑幾聲,“對,問青天爲何不把酒拿來!哈……”他端起精緻的酒杯輕抿一口,一家人開懷大笑。

月亮被問羞了,在雲裏藏來躲去。趁着空當,我和哥哥竟不謀而合地來到桂花樹下,相視一笑,“蹭、蹭”地爬上樹。一骨朵、一骨朵黃澄澄的`小花細碎又精緻,笑嘻嘻地擠作一團,墨玉般的葉鍍上一層銀輝。我伸手摺了一簇桂花,清香四溢,小心翼翼地撕下玲瓏的花瓣,吮吸鵝黃的花蕊,甜絲絲的花香便充盈口腔。我心滿意足地藏進葉叢中,注視着奶奶如花的笑顏。清亮的月光傾瀉而下,兒孫滿堂,親人團聚,這應該是奶奶最幸福的時刻吧!一輩子苦心經營一個家,團圓的美滿,也莫過於此。

年年歲歲,悲歡離合,酸甜苦辣。奶奶說,這就是生活。爲生計忙碌,歲歲年年,養老育小,匆匆華年。父親說,這就是生活。在這特殊的日子裏,和親人歡聚一堂,說一說鄉音,拉一拉家常,對家的重視,對團圓的珍視,點點滴滴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家的責任也浸潤在我們家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

親情,永遠是一個人心中最依戀的珍藏!

憶中秋作文 篇2

又是一年草萋萋,紅葉凋零,枝頭果累累,五穀又豐登;一輪明月夜空懸,皎潔碧透,家家談笑聲,又引我思親……

又一個八月十五過了。遙想幼時,晚飯後,我坐在屋外的空地上,一邊賞月,一邊聽外婆講故事……

外婆走了四年了,我依然清晰地記得,在一個略帶寒意的早晨,爸爸媽媽從外婆家打電話回來,告知我:外婆已在早些時候去世了。我怔住了,我不敢相信,外婆就這樣走了,永遠地離開了……

小時候,我隨父母去外婆家。按傳統,每年夏至都要包餛飩,而外婆每到這時,都會親自下廚,母親是姐妹三個中最大的,所以自然要幫廚,我也就跟着母親在旁邊看。我是外婆最喜歡的外孫,經常圍着她跑前跑後,而且總是不由自主,“自說自話”地瞎幫忙,笨手笨腳的,常常弄得手上、鼻子上都是麪粉……

有一次,外婆在吃飯前告訴我們,因爲今天包餛飩前調餡時忘了放鹽,所以鹽是在包餛飩時一隻一隻放的,但有一隻她把糖錯放成了鹽,所以那一隻是甜的,我們可以看看,今天你們表兄弟三個誰最幸運。我們都很興奮。最後,我吃到了這隻餛飩。在一個孩子六七歲時,這時最令人興奮的事,而且此後一段時間內,我均自詡以幸運兒這樣的稱謂。但直到那個下午,我才最終明白了真相……

一天下午,我與母親閒聊時,才知道了真相:外婆知道我特別喜好甜食,所以在包餛飩時,特意包了一個放糖的餛飩,還單獨給這個餛飩下鍋,並故意設計了這個遊戲,巧妙地把這個餛飩給了我,至今依舊把表哥和表弟矇在鼓裏,她的行爲實在高尚!

站在陽臺上,我仰望夜空,那潔白無瑕的月光映在我的臉上,照亮了那滴滴晶瑩;遙望遠方,星星點點的祭月燭光,在黑暗中依稀可見,樹木在風吹過時發出“沙沙”的聲響,偶爾有幾隻麻鴉飛過,留下一串黑色的.掠影……

我佇立在微風中,任風撩起我的思緒,在這本該萬家團聚的時刻,我的心中不免翻騰起一串串記憶的浪花,腦海中外婆的身影逐漸清晰,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樹欲靜時,風卻不待,子欲孝時,只奈親不待。外婆,你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珍藏這一抹金黃色的回憶,將勾起我一段難忘的經歷……

值此中秋,予乃賦《水調歌頭》一首:

明月今朝有,微風引追思。不知汝念何人?別來無恙否?本應頤養天年,何奈病痛纏身。孰不念親人?

念幼時,意甚悅,尤暢快。不應有恨,世間無事事順心。年年此時中秋,歲歲月圓又缺。當此中秋時,唯有親安好,兒女始放心。

憶中秋作文 篇3

月亮如白玉盤,掛在黑漆漆的天空,散發出皎潔、銀白的光。幾顆星星點綴在夜空中,散發着柔和的光芒。哦,中秋夜真美好!

公園裏很熱鬧。老人們坐在椅子上,望着像圓紙片般掛在天空上的月亮,回憶着往事;孩子們有說有笑,在梯子上爬的、在草地上奔跑的、在看池水中的魚的。人們三五成羣,有的討論起球一般圓的月亮,有的坐在大石頭上賞月,有的坐在長椅上吃着月餅。孩子們就更忙了:有的聽着大人講“嫦娥奔月”的神話傳說;有的匆匆啃了幾口月餅,就急忙跑出去玩了。溫柔的月光灑在了每個人的臉上,多麼靜謐、祥和的夜晚。

水中的'魚兒似乎也對明月感興趣,盯着月亮,吐着氣泡,轉了個身,又一動不動地盯着看。草叢裏的昆蟲紛紛出來覓食,成羣結隊,彷彿擡頭望了幾眼月亮纔開始進食。螢火蟲從茂密的枝葉間飛出來,在空中翩翩起舞,爲這個夜晚增添一番情趣,又似熱情地爲人們照明。

我意猶未盡地離開公園,來到外公家,外公正與親朋好友共享橋墩大月餅。他們喝着茶,有說有笑,聊得十分起勁。我與小夥伴們也玩得很快活,哥哥姐姐口中總有說不完的關於“月亮”的故事,他們一定和我一樣,心中對未來有許多美好的憧憬與幻想。

夜深了,月光目送我們回家。擡頭望天,月光還是那樣皎潔、美麗。中秋節,團圓節;中秋憶,憶中秋。

憶中秋作文 篇4

20xx年8月15日,雲開日出,清秋夜,中秋月,團圓節,今日回憶,月餅無邊。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對我而言,真是幾多歡喜幾多愁,你們先想聽什麼呢?算了,還是先講好事吧!

中秋那夜,姑姑給我們送來了一箱月餅,非常好吃,那月餅的'外皮真是入口即化,我就像一隻小豬一樣,吃的肚子都快爆炸了!我們一下子就吃完了,抱着圓滾滾的肚子,非常滿足。

“叮咚”門鈴突然響了,是誰呀?哦,是我的爺爺奶奶,爺爺急忙放下月餅和我們說了幾句話就走了,多麼快樂的一箇中秋呀!

可是令我發愁的事從天而降,就像一位天使忽然一下子變成惡魔一樣。當我一回頭,一聲聲尖叫如一個胖小孩兒被大白鵝夾住了耳朵,原來不知不覺中在我們身後放着十五六箱月餅——這麼多月餅怎麼能吃完呢!

“叮咚、叮咚……”正當我們發愁時,門鈴再一次響了起來,我一開門,發現是舅舅家可愛的姐姐。姐姐大叫一聲“哦,我的天啊,開門見月餅這個詞非你莫屬呀!”,接着她放進來一箱月餅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現在,我們家有了十七箱月餅,吃都吃不完了。嗚嗚嗚……我以後再也不想吃月餅啦!

憶中秋作文 篇5

又是中秋節,天上的月亮圓圓的,黃澄澄的,讓我想到了外婆。

外婆的臉胖乎乎的,和月亮一樣。因爲外婆年輕的時候摔斷了腿,所以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我小時候,就喜歡跟在外婆後面學她走路,邊走邊偷笑,有時不小心笑出聲來,就捂着嘴巴偷跑出去,當外婆回過頭時,我早已不知去向。

外婆是一個有童心的人。小時候,我喜歡當船長,每一次吃過中飯,我就把兩張椅子拼起來,當作我的大船,而我就是大船上的船長,而外婆就坐在椅子上,時不時就說一句:“小心,鯊魚來啦,快避開!”“魚上鉤嘍,快拿起來!”每當我執行命令時,她便會眯起眼睛,微笑着看着我。每當我摔下時,她便會一把抱住我,邊往樓上走邊說:“好了好了,該睡午覺了。”也不顧我的.反抗,直把我往牀上拽。這時,我便用可憐兮兮的眼神看着她:“我再玩一會兒。”“不行,你玩起來就不停了。”外婆使勁地把我往牀上拉。最後,我只好乖乖睡覺。

外婆是一個疼愛我的人。有時,我在外面摔倒了,她便會第一時間出現在我身邊,扶着我回去塗紫藥水;有時,我做錯了事,受到爸爸媽媽的責罰,外婆會站出來幫我:“她又不是故意的,幹什麼這麼兇?”她常常把爸爸媽媽問得啞口無言。

外婆死了3年了。又是中秋,我撫摸着外婆的照片,擡起頭望向圓圓的月亮,彷彿外婆就在那裏,離我很近,很近。

憶中秋作文 篇6

“八月十五月兒明啊,爺爺爲我打月餅呀,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塊月餅一片心哪。”每當媽媽唱起這首老歌,我只會回憶起過中秋的情景。

月餅圓圓的,象徵着團圓。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傳統習俗,每年中秋節,媽媽總會準備好各種口味的月餅。有蛋黃餡的,有紅豆餡的,還有五仁餡的……看得我眼花繚亂,饞得我直流口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今年的美心水果月餅了,它的餡分成兩層,外面是豆沙的,裏面是各種水果醬,咬一口,滿嘴都是水果的香甜,我真是太喜歡這種味道了!我和爺爺奶奶一邊吃着月餅,一邊觀看中秋晚會,聽着窗外鞭炮發出的“噼噼啪啪”的伴奏聲,大家臉上都洋溢着笑容,這是一種其樂融融的團聚的滋味。

吃完月餅,我們就到陽臺上賞月。我仰望天空,只見一輪又圓又大的月亮嵌在漆黑的夜空中。皎潔的月光灑下來,照亮整個陽臺。大家坐在藤椅上,一邊賞月,一邊談笑風生。我想:“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那些遠離故鄉的'人們看到這輪如玉盤似的明月一定會思念自己的親人、期盼團聚吧。想到這,我擡起頭,無意中又看了看月亮,此時,它被烏雲遮住了一角,正緩緩揭開那薄薄的面紗,沒過多久,又露出了它那圓圓的臉龐。那明亮的月光就像明媚的笑容,讓我心裏暖洋洋的。“月是故鄉明”啊,我不禁感嘆道!

中秋節,又稱團圓節,在這個節日裏,那些漂泊在外無法與親人團聚的遊子,或許會因思鄉而黯然神傷,或許會認爲中秋的味道是酸澀的。相比而言,與家人歡聚的我記憶中的中秋的味道就像月餅那樣是香甜的,就像那輪圓月那樣是團圓的。的確,中秋就是幸福的滋味。

憶中秋作文 篇7

一進農曆八月門,古鎮的老人們便開始嘮叨起來:八月七年級雁門開,孤雁足下帶霜來。其真實的含義就是該給孩子們準備秋衣冬裝了。

從我童年記事起,逢到中秋節,無論家裏多難,父母都會給我和弟妹們每人買一塊月餅,還有一丫團圓餅。

記得那年我剛讀國小,父親在運河公司客運幹水手工作。中秋前回家休假的他與母親一合計,便到供銷社準備給我們各扯一塊布料做新衣裳。弟妹們聽後高興地拍起手跳起來:“八月半有新衣服穿嘍!”

那天下午,我們在門口盼着,可是當父母歸來時,卻吃驚地發現父親鐵青着臉,握緊的拳頭上鼓起枝狀的青筋,母親的眼角掛着淚水,嘴裏不停地罵道:“挨千刀的賊,你偷我們的血汗錢,缺你八輩子德了!”

原來,母親選好布料後,父親便將三十塊錢放在櫃檯上,隨手掏布票(那時買布都要布票),隱約只感到一個陌生人在旁邊擠了一下,轉眼間三十塊錢不翼而飛。要知道,在物資匱乏的上世界六十年代,這可是我們全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啊!

鄰居大嬸、叔叔大爺們趕緊過來勸父母:“算了,錢丟了就丟了,就當害一場病,以後多注意一些。”好心的鄰居這家借幾元,那家借幾塊,塞到母親手中。天真的弟妹也懂事起來,拽着父母的衣角:“爸媽,我們不要吃月餅了。”父親也平靜下來,摟着我們的頭:“孩子們,今年咱們就自己做月餅吃,讓小偷用偷來的錢回家害大病買藥吃。”我們齊聲嚷道:“好!”

父親發好面,兌好鹼水,揣上蜜棗紅糖,母親在竈口添着柴草,燎起的火苗照亮了全家生活的希望。沒多久,幾塊金黃色的月餅夾着甜絲絲的香味出鍋了。我伸手去摸,母親輕輕敲了我的手:“別燙着,等敬過月亮老爺(古鎮百姓都有這一習俗),十六早上給你們吃。”

中秋之夜,母親在八仙桌上擺放好家裏做的月餅、菱角、石榴、南瓜、柿子等,鄰居們也送來蓮枝藕,還有我摘的水生枸杞頭。母親沉默不語,似在向月亮老人許願。父親在悠然地抽着旱菸,暗紅色的煙鍋在月夜中一明一暗。

我和弟妹坐在八仙桌邊,遙指着又圓又大的月亮在雲朵中穿行,婆娑的月影穿過苦楝樹“沙沙”作響的枝葉在地面翩翩起舞,而蛐蛐放開歌喉,呢喃中奏起天籟之音。一陣鞭炮聲過後,鄰家的孩子們來串門了,做一個鬼臉,嬉笑中又溜到另一家去,給我們的中秋帶來幾分生氣……

四十多年過去了,每當中秋節,我和弟妹們有機會相聚時,總感到父母當年親手做的月餅真的很香甜。它無需豪華的包裝,但凝聚着父母那種直面困難、熱愛生活的良好心態。那不一般的滋味深深地烙在我們的記憶裏!

那些年,我們一同走過的中秋

“月圓繁果繞,中秋思情濃”。

20xx年的那年中秋,來得似乎晚了許多。那年的九月,是我人生中最無奈、最悲傷的日子——母親被診斷爲乙狀結腸癌。看着她的病理報告,我的精神支柱轟然倒塌,整個人生失去了方向。這些年,母親可是家裏的主心骨,大小事情都是她操持,她一下子病倒了,以後的日子可怎麼辦?

當週圍的人都在熱火朝天、喜氣洋洋忙着中秋節時,我們一家卻愁雲滿面的`在揚州蘇北醫院裏,陪伴着病牀上剛剛手術不久的母親。母親坦然接受了病情,微笑地催促着我回家去,我遲疑不決。她堅決地說:“回家去,媽不在家,中秋節還是要過的,買些鞭炮水果敬月亮,再怎麼着,咱家也要有個過節的樣子!!對了,給果果買套新衣服過節!”

小時候,母親總是寵着自己,大小節日總要爲我備上一套新衣。如今,她把這種習慣又延伸到我女兒身上,在病牀上時刻想着的還是她一手帶大的孫女果果。

那日下午,留下父親在醫院照看母親,我們三口從揚州匆匆忙忙一路坐車回家。一到家,我們便張羅着買這買那,和母親在身邊一樣。晚上,在院子裏的八仙桌上,擺放了滿滿一大桌子貢品。我完成了母親的使命——或許沒有母親在身邊時那般事事周全,但總有了一份節日的味道。

那年的晚上,我一個人默默站在院子中,背對着月亮,在心中默默許願,並重復了幾百遍,說的都是同樣的話語——媽媽沒事,一定很快好起來!

我和母親最後一箇中秋節

20xx年的九月改變了我們一家人的命運。從那一年起,幸福轉瞬即逝的感覺便時刻環繞着我。

幾年來,父親帶着母親輾轉在南京和家之間,常常是兩週就去一次南京治療,除了一系列的化療、靶向藥,我也偷偷爲她嘗試了許多偏方,依然無法控制病情發展。

20xx年的中秋,是我和母親過的最後一箇中秋節。

那日,母親早早地起牀,又開始忙碌開來。她指揮着父親用藕缸爲我們擦藕餅,自己則嫺熟地坐在小院裏製作着藕夾,那一個個金色小巧的藕夾,無不在展示着母親是個多麼能幹的人。

此時,爐裏的火一閃一閃,我的淚一滴一滴。我在心裏不止一次地告訴自己:這或許是母親陪伴我們過的最後一箇中秋了。每告訴一次,心裏就如同尖尖的錐子深深扎痛一次。我夾起一個藕夾,咬上一口說:“媽,真好吃!鹹淡剛剛好!”母親瘦削的臉上露出滿意的微笑,那是三十多年來,我再熟悉不過的微笑。

那一晚,是我們一家五口最後一次聚在氾水,過着最後一個最完整的中秋節。雖然我們心裏滿是悲傷與淚水,卻只能把最幸福的微笑傳遞給家裏的每一個人。

“中秋的月亮,總是那麼惆悵,是一窪秋水的悲涼,蘊着我無可奈何的感傷。借你纖纖的手,剪一縷朦朧月光,讓我把今夜的孤獨收藏,八月的桂花開始飄香,而我,再也找不到來時的方向……”

屋門口的那棵桂花樹又開始飄香了,只是,種樹的那個人卻永遠離開了我們。在這樣的節日裏,小院裏曾有過的那藕餅的甜膩、菱角的清香,以及陣陣鞭炮的聲響,就這樣漸行漸遠了。

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遺憾與無奈。在我們老李家族裏,甚至六十多歲的老一輩都有高齡的母親健在,唯獨是我。每每想到早逝的母親,便是揪心的疼痛與嘆息。

哎,能與至親相守的每一個日子,都值得我們去珍惜!

標籤:錦集 中秋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