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元宵節國小生日記400字

元宵節2.32W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被稱爲“上元節”,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這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在這一天裏成爲主角。這樣一個喜慶的日子在四百字的日記中是怎樣被小朋友們如實記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元宵節國小生日記400字

一、xxxx年2月14日 星期五 天氣晴

正月十五,我國最熱鬧的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家過得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今晚奶奶“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因此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湯圓的經驗: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水不可以太多,多了會過稀;也不能過少,少了沒粘性。然後取一塊皮在手掌中搓成圓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個窩,把芝麻搗碎做餡,放在裏面“包”好。放餡時一定不可以太貪心,否則會把皮的“肚子”給撐破的。包好後,終於可以下鍋了。我按照奶奶說的煮湯圓的四個訣竅:“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將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進水裏。沒多久,可以起鍋了,掀開蓋子,只見一個個雪白的湯圓漂浮在水中,彼此緊貼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將它們舀到碗裏,聞着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地開動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奶奶給我打了一個九十八分,誇我長大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就得到這麼高的評價,我心裏美滋滋的。

品嚐着自己親手做的.元宵湯圓,覺得特別好吃,心裏特別開心。盼望着明年元宵節時再做湯圓給大家品嚐。

二、xxxx年2月14日 星期五 天氣晴

今天是元宵節,之前過元宵節我只管吃湯圓,今年又長大一歲,媽媽讓我去查一查元宵節的歷史。於是我翻箱倒櫃找資料學習,經過兩個小時的折騰,我終於搞清楚了。

下面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元宵節的來歷:農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宵節是中國最古老的夜的節日。相傳西漢平定“諸呂”,漢文帝元月十五日開基,定爲元宵節。舉國上下張燈結綵,歡度佳節。深宮皇室,大家閨秀也可上街看觀燈遊玩。

元宵節,家家戶戶自制元宵圓(今有專業戶專賣)。 元宵圓古稱“浮元子”,是一種雅俗共嘗,甜而不膩,膾灸人口的民間小吃,全國流行。“星燦烏雲裏,珠浮濁水中”。“輕圓絕勝雞頭肉,涌膩偏宜蟹眼湯”。古詩人如此描摩元宵圓,難怪此物歷經千年,風行不衰。

掛花燈,放焰火。爲泉州元宵節最爲喜人的活動,“燈品之多,蘇、福爲冠”(見宋《武林舊事》)。“天下上元,燈燭之盛,無逾閩中”(見謝肇浙《五雜俎》)。泉州是花燈之城,稱花燈爲“古燈”。花燈有家庭自糊的,有商店攤鋪出賣的,有專業藝人特製的。有鼓燈、潤餅燈、魚蝦雞鴨鵝燈、柑桔香蕉菠蘿燈、宮燈、如意燈、料絲燈、玻璃燈、走馬燈……形形色色,異彩紛呈。孃家嫁女向婆家送蓮子燈,新婚男子向宗祠掛燈(蓮生貴子,燈與丁諧音,祈禱添丁)。街上、廳堂、門廊掛燈。在通衢大道設“鰲山”,裝活動機關,有山水人物,花鳥魚蟲,光彩奪目。更有舉行燈展的,精美的大型的活動的燈琳琅滿目。開元寺、承天寺爲燈展好場所。文化人舉行春燈詩會,南音社街頭搭“館篷”,登臺演唱。南安豐州唐王宮前對聯:“管絃喧天,人來人往金吾夜;燈花匝地,溪南溪北玉園春”。元宵盛況,全在其中。

三、xxxx年2月14日 星期五 天氣晴

我盼望已久的元宵節終於到了,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着紅燈籠,而且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晚餐也和平常稍有不同,要吃湯圓。

大約六點半了,“怎麼還不開飯呀?”我在一旁說道。這時,爸爸說到樓下放鞭炮去,我便去看。爸爸把鞭炮掛到樹枝上,拿起了打火機。“噼裏啪啦”,鞭炮聲響了起來。“開飯了,開飯了。”媽媽喊道。我拿起了一碗元宵,嚐了一個,是黑芝麻餡的,那種香噴噴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吃完元宵,我便來到了人民公園去看煙花,來到現場,還沒有開始,我們又等了一會兒,煙花終於開始放了,因爲離得太遠了,看不清楚,我也擠進了人羣之中,忽然,一位小孩子說了一個字,“看”。我仰起頭來,只見天空中有很多一閃一閃的星星,噢,不對,星星哪有那麼多顏色!這是煙花,大約五六秒過去了,一顆顆流星般的

煙花落了下來。哇,太逼真了!再看看大街上,熱熱鬧鬧的,車水馬龍。

九點半了,我該回家了,但看着耀眼的煙花,還是不想離開,又過去了七八分鐘,我才依依不捨得離開了人民公園。

標籤:元宵節 國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