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推薦】清明節週記彙編8篇

清明節1.28W

愉快又充實的一週又告一段落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週記怎麼寫纔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週記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清明節週記彙編8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今天是清明節,如約,我和??姐姐:爸爸媽媽和阿姨一起去濮上園玩。

首先,我們體驗驚險刺激的摩天環車。當我坐上去的時候,剛開始有些緊張,當那個“環車”起動的時候,我已經有失重的感覺,我終於嘗試天旋地轉的感覺。

接着,我們來到一個小亭子裏休息,小亭子的旁邊有一大片金黃色的油菜花,油菜花上有幾隻美麗的蝴蝶在翩翩起舞。我對媽媽說:“媽媽,我倆去觀察觀察昆蟲。”(媽媽同意後,我倆就在旁邊地上觀察小昆蟲。)我倆先看見可愛的小螞蟻,就餵它們食物吃。這時,突然從旁邊爬來一隻稀奇古怪的小東西,哦,原來是一條紅黑相間的蟲子。一開始我還有些害怕(它),但我逐漸不怕它,由於我和??姐姐都很討厭它,就(一腳)把它踩死。誰知螞蟻們竟然把那條死蟲子當做食物吃。

最後,我們要去漂流,我們倆乘坐的這條“船”順水而下,一會兒碰碰這兒,一會撞撞那兒。我們就像控制不自己的小鳥一樣,飛着,轉着。

今年的清明年可真難忘啊!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這是因爲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 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 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之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 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 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 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紮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 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爲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 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 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羣衆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 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節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 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的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爲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 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爲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 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纔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 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 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 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 是郵包又是牌位。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

插柳

據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爲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清明節插柳

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定,以“清明爲期,戴柳爲號”。起義失敗後,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 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柳條插土就活,插到哪裏,活到哪裏,年年插柳,處處成陰。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 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爲三大鬼節,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爲防止鬼的侵擾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 響,人們認爲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爲“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衆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裏說:“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節,值 此柳條發芽時節,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射柳

射柳是一種練習射箭技巧的遊戲。據明朝人的記載,就是將鴿子放在葫蘆裏,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鬥雞

古代清明盛行鬥雞遊戲,鬥雞由清明開始,鬥到夏至爲止。我國最早的鬥雞記錄,見於《左傳》。到了唐代,鬥雞成風,不僅是民間鬥雞,連皇上也參加鬥雞。如唐玄宗最喜鬥雞。

蠶花會

蠶花會“蠶花會”是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其中以洲泉的馬鳴廟和青石的雙廟諸 的蠶花會最爲精彩隆重。馬鳴廟位於洲泉鎮西,在當地有“廟中之王”之稱,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臺閣、拜香凳、打拳、龍燈、 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近幾年烏鎮香市活動中的蠶花會,僅有迎蠶神、踏白船、翹高竿等 幾個項目,大有潛力可挖。

清明節週記 篇3

201清明節發生的事情年的清明節的前一天,我和父親、母親一家三口坐火車和汽車來到了父親的家鄉——湖南的一個小山村。

車快到父親的家鄉時,我就從車窗由裏往外看,看到了父親家鄉的美麗景色,有山,有河,山青水秀,感覺真美,遠處還不停傳來布穀鳥的叫聲,我心裏頓時高興極了。車到了,我們一下車,爺爺、奶奶就滿臉笑容,非常熱情和激動地接待我們,奶奶摸着我的頭用當地口音笑着說:“八年沒見,羅煜都長這麼高了,長這麼大了,哈哈!”我當時聽得半懂不懂,但心裏美滋滋的,我還是第一次來父親的家鄉,還是第一次看到從來沒見過面的爺爺、奶奶。聽父親說,爺爺、奶奶只在我過1週歲生日的時候纔到城裏來看過我,那時我根本不懂事,我現在來到這裏,感覺這裏就是我經常夢見的地方——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好地方。

第二天是清明節,全家吃過早飯後,就要準備上山去掃墓了,一個家族的人都到齊了,我看到了許多和我差不多大的堂兄弟和堂姐妹,我高興極了,堂兄弟和堂姐妹們先用當地口音和我交流,使我聽得半懂不懂,後來他們就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和我交流了,聽到他們講的普通話,我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很親切,好笑的是他們講的普通話發音不準,聽起來挺生硬的,有的像繞口令一樣,有的像外國人講中國話一樣,挺好玩的,親切的是他們都很淳樸和友好,確實像久別重逢的親人一樣。

清明節週記 篇4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清明節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陽曆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們緬懷和祭奠先輩的節日。今年清明節我和家人—起去祭奠了祖先。清明節當天—早,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有妹妹—起來到祖先的墳墓前給他們擺上飯菜,敬上酒,點上蠟燭。接着的我們還給先輩們燒了紙錢,放了火炮。然後,爸爸媽媽把清明紙標起來,媽媽告訴我用清明紙插起來或者放在上面用石頭壓上,就表示家人已經來過了。最後,我們大家站成一排站在先輩的墳墓前默默祈禱。之後,我們就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清明節。

清明節週記篇4

清明節那天,太陽很大,我和爸爸去找蜜蜂。我們在釣臺降村開始找,我們在路邊的山丘上找到了幾個大洞,我下去看了看,裏面沒有東西,我們就走了。我們之後前行到了澄照,我們就去掃墓。在路上,我看見了蜜蜂,驚奇地叫起來:“爸爸,我看見蜜蜂了。”爸爸一聽,高興地不得了,但是一看,看見了蜂箱,是別人家養的,我們嘆了一口氣,只好去掃墓了。

我燒了很多紙,突然,一陣風吹來,把正在燒的紙吹到了草地上,火苗開始向周邊飛去,就要引發“森林大火”的時候,我把草給一點一點拔下來了。火最後撲滅了,我也回家了。

這天好險啊!

清明節週記 篇5

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學校放了假,我跟爸爸買了紙、香、鞭炮準備給老祖宗上墳。

一路上,桃花開了、杏花也開了,小蜜蜂在樹下飛。一幢幢新樓如雨後春筍般的拔地而起,在綠樹的襯托下顯得格外引人注目。我記得往年這裏都是一座座低矮的平房。經過了一片核桃林到了墳地,我們幾個人誠心誠意的上香、燒紙、爸爸還領我磕頭,在一陣陣鞭炮聲中我們祭奠完了祖宗。

回家的路上,爸爸跟二伯在談論家鄉的變化。是啊,“5?12”大地震以後在國家的支持跟好心人的幫助下人們住上了寬敞的樓房。就像二伯說的一樣我們要學會感恩。我們生活在跟諧美好的大家庭裏,我們需要愛,更需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清明節週記 篇6

四月四日,在農曆上顯示清明節。

下午,天陰沉沉的,正應證一首唐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時,我正與爺爺去“靈祗”公墓掃墓。

一路上,我看到了道路旁有許多新建的廠房;不時還見到一片一片油菜大田。金黃色的油菜花,引來了無數的小蜜蜂,它們忙碌在花海中,辛勤地採着蜜。

不一會,爺爺開着車已經來到了“靈祗”公墓。爺爺按照傳統方式,下車買來了“香”與“紙錢”。我的太祖父和太祖母都安葬在這裏。

我們在墓地東看西找,首先找到了太祖母的'墓,太祖母是我奶奶的母親。在墓碑前,爺爺用打火機點燃了紙錢。我雖未見過太祖母,親情的連續,同樣鉤起了我的懷念。我太祖父的墓在墓地東北角,太祖父是我爺爺的父親。我與爺爺一道,動手打掃起太祖父墓碑上的塵土。爺爺用同樣的方法,再次點燃了“香”與“紙錢”。我在碑前鞠了躬,爺爺誇我真懂事。其實,我心中早就存在着追宗尋祖的期盼,今天終於如願認識了我的太祖們。

懷念先祖,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一代一代地傳下去,明年菜花盛開時,傳統清明節,我還會再去爲先祖們掃墓。

清明節週記 篇7

20xx年X月X日X天

清明節,大家都知道,要去掃墓,還不許吃熱飯,爲什麼要這麼做呢?彆着急,聽我慢慢跟你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皇位,就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大部分人都離開了重耳。只剩下幾個忠心耿耿的人同他一起避難去了,其中有個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的暈了過去,介子推用刀從自己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端給重耳吃了。十九年後,重耳回國當上了皇帝。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君主晉文公。

君主晉文公對和他一起流亡出走的大臣們都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爲介子推叫屈,君主晉文公馬上派人去請介子推,誰知介子推不願見他,緊閉大門。偷偷背上他的老母親上綿山了,君主晉文公讓他的御林軍上山去找,可是找不到,有人獻計:放火燒山,只留下一個出口讓介子推出來。君主晉文公聽從了那人的計策,便縱火燒山,火燒了很久,介子推死活不願出來,便被燒死了。君主晉文公沒看他出來,又讓人上山去找,見到他們母子倆靠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只留下兩具屍體,君主晉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介子推屍體的時候見他脊背靠着柳樹洞,便從裏面拿出一塊布,上面寫着一首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從此以後,人們就有了清明節吃寒食、掃墓的習俗。

  清明節週記 篇8

明天就是清明節了,今天早上老爸非常早叫我們起牀了,說要我們去參加勞動,沒辦法,我跟弟弟被迫一起去山上。我們得弄兩個地方,一個是爺爺和太爺爺的墳,還有一個是外公外婆的墳。

我們先到深家藩那是一個大山深處,幾乎沒有人的地方,那個野竹子非常多非常多,我們帶了三件工具,一個鋤頭,一個鏟子,還有一把柴刀。爺爺和太爺爺墳頭有太多的野竹和不知名的小樹,還有刺柴,我們三個人一人一件工具幹活,我拿個柴刀,坎柴,哈哈,我是第一次坎柴,都不會坎,後來老爸說看我坎好累的,原來是我的方法不對,但我還是坎了非常多的,至少有2把柴吧。真的累死了,弟弟用鋤頭把草弄的乾乾淨淨,爸爸把非常多粗的柴坎下來,還在墳上澆泥土。

爺爺那弄完差不多有九點半了,弄好我們就去鄭家堡了,去外公外婆的墳頭。外公外婆那去年弄過,基本還是乾淨的,但有非常多野筍長出來了,爸爸叫我們拔掉,說夏天又會非常多的,先拔掉,我們拔了快一個小時,手都起泡了!

那裏有棵棕櫚樹,爸爸說坎個葉下來插在墳上,那葉子好像孔雀開屏,漂亮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