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清明節祭祖的調查報告

清明節1.02W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對寫報告很是頭疼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祭祖的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節祭祖的調查報告

調查人:七中八年級、六班盧佳佳

調查時間20xx-4-4

調查方法:

1.設計調查問卷。

2.進行調查。

3.整理調查結果,寫出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清明的前夕,天空陰沉沉,時而下雨,時而停。人們的心情,也像這天空,無精打采的,潮溼的。清明節,空氣凝固了,掃墓的人們,那束束鮮花,裝的是滿滿的思念,裝的是份份的尊重。

今天,我們就伴着清明節的氣息,對人們進行了一次調查,看看他們對清明節習俗是怎樣看的?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寒食節清明,因寒食節清明日子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爲一日。 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爲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祭祖遂成爲社會重要風俗。

在調查中,有百分之八十80%的人認爲清明節祭祖很重要,這是對生命的尊重,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習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在調查的人中,掃墓的人佔大多數,但祭祖的並不多。人們一般會在清明前幾天買好一些雞蛋、點心、水果等。然後在清明節那天,把吃的放到墓前,灑上酒。以表示對生命的尊敬。但有的人並不支持這種行爲,認爲這是封建傳統的。

人們雖然過清明,但有90%不知存在哪些陋習。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富川瑤族自治縣,至今仍盛行着砍牛祭祖的傳統習俗。焚燒香火、冥幣,不僅浪費金錢,還容易引發火災。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

我覺得,燒紙會引起火災,所以儘量不燒紙,改變燒紙錢祭祖的觀念;可以給故去的親人送花,或系黃絲帶在樹上。最重要的是在老人生前能關心、照顧好老人,使老人能歡度晚年。至於每年的清明節掃墓祭祖,不必太複雜,攜帶一束鮮花就足以表達晚輩的思念了,即環保又無污染。

清明,天氣是陰沉的,空氣是清新的,清明是思親的`日子,清明祭祖掃墓,是中華民族敦親睦族、行孝品德的具體表現,清明節因此也成爲全球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中國人對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達情感的詩意之舉,是發自個體情感的感恩與緬懷。,“行祭禮並不是因爲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總之清明節祭祖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在春季盎然的春天,更能表達對生命的敬意。而我們也要正確祭祖,文明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