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作文錦集6篇

清明節4.88K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的來歷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清明節的來歷作文錦集6篇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1

清明節的歷史非常悠久,你們一定想知道清明節的來歷吧,我來跟你們講一講。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之一”。八節爲: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爲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蔣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些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將寒食與清明併合爲一日,即爲現在的清明節。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盪鞦韆等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民間百姓都以盪鞦韆爲樂。踏青之風也極盛行。北宋時期清明節極爲盛行,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河上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也就是今日的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從二零零八年開始,我國將清明節定爲法定節假日,放假一天。至二零零九年又改爲三天,一直延續至今。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2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爲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爲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3

草綠了,花開了,樹木的枝葉又開始茂密了。又是一年清明時,大家紛紛去祭奠已故的親人,我也想起了我的大爺爺。您離開已經整整一年了,可是我想您。

記得有一次,我和您一起去萬達廣場玩爬網梯。一開始我很興奮,一口氣爬了好幾層。但隨着高度增加,離地面越來越遠,網繩晃個不停,我的腿肚子也抖個不停。從上往下一看,我眼一暈,趴在上面不敢動,淚水立馬就涌出來。大爺爺卻在底下瞧得仔細,飛快地繞過來,衝我喊道:“我們是堂堂男子漢,不害怕,不要哭!爺爺在這兒等着你。”看到您充滿期待的眼神,我站了起來,一層層堅持爬下來。當我到達地面,您早已張開雙臂,做好了迎接我的準備。我把手放進您的手掌,大手握着小手,彷彿剛纔的膽怯根本不曾出現過。

直到現在,每當遇到困難,我都會想起您,回想起當時那一幕,而我的指間好像還存着您給的勇氣和力量。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4

又是一年清明節。學校組織我們去革命烈士紀念碑掃墓。我們帶着激動和敬慕的心情上路了。

徙步一個半小時,我們終於來到了紀念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長長的臺階。臺階上方就是烈士紀念碑了,莊嚴肅穆。上面用金色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四周的松柏翠綠,像一個個傲然挺立的衛士,守衛着這方聖土。我們一步步走上臺階,看着這塊紀念碑,我好像看到了烈士們浴血奮戰的畫面。學生代表的演講開始了,很榮幸我是其中的一員,懷着沉重的心情我激昂地道出了對先烈們的敬佩之情。一首少先隊隊歌唱響,一百五六十人的大隊伍莊重地向紀念碑敬隊。老師讓我們默哀一分鐘,然後恭恭敬敬地繞着烈士紀念碑走一圈,並把準備好的菊花放在碑旁,獻給烈士們。老師又告訴我們有很多的烈士爲了保衛國家的和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是啊,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要珍惜時間,珍惜生命,爲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努力奮鬥。

活動結束了,我們排着長長的,整齊的隊伍,邁着沉重的步伐,沿着山路往回走,可我的心啊,卻久久不能平靜……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5

原來,清明節還有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了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於是晉文公把介子推的書藏在袖中,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的來歷作文 篇6

從前有一個人叫重耳,那個時候他還沒有當上晉文公,有一個小兵想要殺死重耳,重耳只好逃離晉國。在逃離的路上,有位好心的大臣跟他說:“有困難我們一起解決。讓我跟着你吧。”重耳十分感激地說:“謝謝你,你叫什麼名字呀?”大臣回答說:“我叫介子推。”

就這樣重耳和介子推一起去了沙漠,他們走啊走啊,可就是走不到盡頭,似乎迷了路。終於在某一天早晨,重耳突然昏過去了,介子推看見了趕快扶着重耳的脖子說:“您怎麼了?”重耳痛苦的回答說:“我已經沒力氣了,實在是太餓了。”介子推說:“別擔心我現在就去給你找東西吃。”可是找啊找,都沒找到一點吃的。

突然,他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從袖子裏掏出一把小刀,過一會啊,介子推回來了。手裏拿着一塊烤肉,他對重耳說:“大人,吃塊烤肉吧?”重耳看見了什麼話也沒說,就先吃了。重耳吃完了說:“不對呀,這裏都是沙漠,一望無際,也不見一個人,你哪來的肉啊?”介子推面露難色說道:“大人不瞞你說,這是我從我腿上割下來的。”重耳聽完大吃一驚,眼睛含着淚水跪在地上說:“謝謝你,我以後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

19年後,重耳當上了晉文公。當官的第1天,很多大臣都來了賀喜,也收到了重耳的銀兩,所有的大臣都收到了禮物,就是沒有介子推的。介子推都鬱悶問旁邊的大臣:“怎麼還不叫到我?”旁邊的大臣說:“可能是把你放到最後。”可是到最後,還是沒叫到介子推。介子推傷心的走了。

旁邊的大臣提醒了重耳:“大人你是不是把介子推給忘記了?”重耳才記起來,把大恩人給忘記了,於是派所有的士兵去找介子推。可是走啊走,根本沒有找到他。重耳突然想起19年前那個沙漠,便帶了許多士兵去沙漠那找,可是還沒有找到。重耳再次命令:“點火照明我一定要,一定要找到我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士兵點了很多火把,可是都沒有找到人。找了好久,最後在一棵樹上找到了介子推,但他已經死掉了,重耳後悔莫及,花重金把介子推厚葬。還對晉國所有人民說:“以後每年到了四月初五的時候,都不能點火,要吃飯,而且只能吃涼的。來紀念這位恩人。”

於是年復一年,每年的這一天,大家都會紀念介子推。久而久之,一代傳一代。於是後來的人們都在這一天紀念自己去世的親人,緬懷英雄先烈。在這一天我們吃飯要吃涼的。從此有了寒食節,慢慢寒食節演變成清明節。就連現在我們也不例外。每到清明節,好多外地做生意、上班的人,都回家,紀念自己的祖先,還有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