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清明節

關於清明節六年級作文集合十篇

清明節1.3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六年級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清明節六年級作文集合十篇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4月5日是國家傳統的節日——清明節。清明節快要到了,我跟母親說好了:先去掃墓,再去踏春。我們從門口出來還很高興,可是我聽到別人說掃地,我就想起沉睡在冰冷的山間的老老爺,我就很難過!我們帶上水果、點心和酒,又帶了些紙幣,我卻很奇怪,帶紙幣幹什麼?母親告訴我那是給老老爺花的錢,難道地下的錢是這樣的嗎?邊走邊想,不知不覺已來到了墓地。墓地兩旁站立了兩排樹,在山下,兩排樹好像再看護着墓碑。我一走進去就感覺很悲涼,我看到了老老爺的墓,原來他就躺在了這冰冷的地下,墳上長滿了青綠的小草,我們把帶來的水果點心和酒擺放好,母親就叫我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我擡頭時看見了姥爺一直低頭不語,但是他的眼睛卻充滿了淚花,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見他掉淚,我一直以爲男子漢大丈夫不會輕易落淚,於是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大家看起來都很難過,這時一直低頭不語的姥爺說:“好了,我們走吧!”

大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農民伯伯都在忙着種地,也看到了書上所說的老牛耕地拉車,農民伯伯們臉上流着汗水卻充滿了笑容,大家忙得不可開交,這正是應了那一句:清明時節種瓜點豆的諺語,清明時節還是植樹造林的好時節。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了花兒已經露出了笑臉;楊樹長滿了巴掌大的葉子;柳樹葉在風中起舞就像女孩子的長髮在風中飛舞;小草倔強的從土裏伸出了頭;小鳥在林間歡快地歌唱,這些景象似乎讓我們忘記了悲傷。春天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季節,在四季中只有春季會帶給我們無限的活力,無限的生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時節既充滿了悲傷又充滿了無限生機。原來人的一生這麼短暫,最終還是要躺在地下,所以我們要在這有限的生命裏做些有用的事,讓我們的人生活得更加有意義更加精彩!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2

今天是4月4日——清明節,我和母親還有姐姐一起去替先祖上墳,這一天的天氣有點陰沉,像要下雨的樣子,讓我想起了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句。一路上,我看見許多人手持菊花、還有鞭炮、冥幣……一些燒給祖先的東西,而我則和母親一路找着姥姥的墳,那裏的墳可真多,有祖墳(就是整個家族的墳)。

到了姥姥的墳以後,我們先燒香,接着再把準備好的冥幣燒給姥姥,願姥姥願姥姥在天國裏得到很多的錢,買東西給自己吃,買自己衣服穿,買小轎車開……等等一些要買的東西。到最後我像姥姥祈禱祝願我的成績步步高昇,一年四季不感冒,鼻菸也不要經常犯,而姐姐已經高三了,今年就要面臨嚴峻的考試了,當然希望考個好的大學啦!每年上墳都是這些程序:一、燒香。二、燒冥幣和一些天國用的東西。三、叩頭。四、燒鞭。這也是對死去的親人一種紀念吧。

想着想着,我就想起我小時候姥姥還沒有去世的時候。那時的姥姥雖然滿臉皺紋,頭髮都白了,但還是會很慈祥的對我們下一輩的人笑,姥姥慈祥的笑,給我從小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她那笑,使我忘掉膽怯;她那笑,使我感到親切;她那笑,使我由衷的感到長輩對下一倍的關心……

從小,姥姥對我們就非常的關心,愛護,姥姥家後院有一大片菜地,每年她都會種一些青菜、桔子、地瓜、豆子,收成以後,都會分一些我們這些下輩人,所以,我和母親每回去姥姥家的時候,回來時,都會提一些姥姥菜園子裏的菜回來,那一段時間,我就非常有口福,因爲我有姥姥種的好吃的菜,所以我非常喜歡姥姥。但是姥姥在前幾年去世了,當時我非常傷心,因爲,我再也看不見姥姥那慈祥、溫馨而又親切的笑了,再也吃不到姥姥種的香甜可口的菜了,再也看不見姥姥了,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話,又浮現在我的耳邊,每當想起這句詩句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些離我們而去到天國的親人,總是不禁的想起他們,想起他們的對我們這些人的好,而這些人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我們會每年4月4日去看他們,替他們掃墓,也算是一種寄託哀思吧!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裏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爲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爲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4

在清明節的飲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

由於寒食節與清明節合二爲一的關係,一些地方還保留着清明節吃冷食的習慣。在山東,即墨吃雞蛋和冷餑餑,萊陽、招遠、長島吃雞蛋和冷高粱米飯,據說不這樣的話就會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餅卷生苦菜,據說吃了眼睛明亮。晉中一帶還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習慣。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儀式後,將祭祀食品分吃。晉南人過清明時,習慣用白麪蒸大饃,中間夾有核桃、棗兒、豆子,外面盤成龍形,龍身中間扎一個雞蛋,名爲“子福”。要蒸一個很大的總“子福”,象徵全家團圓幸福。上墳時,將總“子福”獻給祖靈,掃墓完畢後全家分食之。上海舊俗,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

上海清明節時有吃青團的風俗。將雀麥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後包上豆沙、棗泥等餡料,用蘆葉墊底,放到蒸籠內。蒸熟出籠的青團色澤鮮綠,香氣撲鼻,是本地清明節最有特色的節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節愛吃桃花粥,在掃墓和家宴上愛用刀魚。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號,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爲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着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爲寒食節,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可見當時是搖着木鋒,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爲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唐書》記雲:“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酒撰(zhuan,飯食),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爲遊戲。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1ou,雕刻)過的,十分精美。畫蛋。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成了寒食的節俗。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寒食打秋幹,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鞦韆。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鞦韆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着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盪鞦韆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爲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5

今天,是大家熟知的清明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去鄉下掃墓。

早晨,我們一家一大早就早早的起牀了,因爲今天我們要去鄉下掃墓,我們一家與姑媽、妹妹定好在彩虹橋集合,我們家先到彩虹橋了,之後姑媽與妹妹就到了,我們先要給胡家老祖宗去掃墓,開了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子,我們終於到了目的地,我們把事先疊好的元寶與事先買的冥幣倒在祖墳前,再用打火機把紙錢點燃,燒完之後我們就開始磕頭了我們每個人的磕了三個頭,之後我們就上車去掃我老太太的墓。

又開了半個小時,我們到達了我老太太的墓,我們又把事先疊好的元寶與事先買的冥幣倒在我老太太的墳前,再用打火機把紙錢點燃,應爲地方狹窄,我們大家都鞠了三個躬,之後我們就回家了。

你清明節有沒有掃墓呢?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6

坐着汽車上了高速公路,一路飛奔着。路兩旁高大的香樟樹撞進眼簾,目不暇接。我們一家將要去花山,祭拜祖先。車上的空氣是凝固的,是安靜的,深沉的呼吸聲在車中迴響,我們的心一刻也停不下來,隨着各種聲響,到達了目的地。

下車之後,奶奶手中提着蛋糕盒,裏面也不知是什麼玩意兒;媽媽拎着一大箱子,重量卻非常輕,我想應該是些紙錢吧!我身上挎着包,裏面塞滿了各種物品:水,零食,藥品等。

我們爬到了半山腰下,向後拐,第一個就是爺爺的墳。這墳是08年安的,還是嶄新嶄新的,就好像爺爺生前愛惜他的每一樣物品似的。奶奶將蛋糕盒打開,裏面是用一個個一次性飯盒盛滿的青菜、豆腐、雞蛋、菜團、紅燒肉、紅燒魚,那色澤,香味,讓人垂涎欲滴。我想奶奶一定很用心地做着每一道菜,希望爺爺吃飽喝足,吃好穿好,享受另一個世界的歡樂、美好、幸福。媽媽提的箱子裏是用錫箔以及黃紙疊成的“金(銀)元寶”,那是給爺爺用的,爺爺上輩子缺衣少食,生活艱苦,下輩子一定要過上富人的生活,好好享受。接着我們在墳前點上了香以及蠟燭,讓它永存、永不熄滅!

隨後,我們依次磕頭。我們家對磕頭祭拜的禮節是非常講究的:女性跪下,兩膝合攏,雙手合併,彎腰,手逐漸分開,放在兩膝之前,頭磕於雙手之間,要聽見“砰”的輕聲,方可行第二次禮,總共需行三次禮,最後手着地,人慢慢立起來,手漸漸離地放在胸前,合攏,鞠躬,仍行三次禮。男者則將手着地,不必將頭磕着地,其餘一樣。

最後還要用彩紙做成的“飄墓紙”貼在墓碑的右上方,讓它隨風飄揚,顯得更加豔麗。

在回去的路上,回首那座墳墓,我看到了彩紙的鮮豔,蠟燭的火熄了,而點燃的香燭,卻輕煙嫋嫋,飄向上空……下午,我和家人還去了烈士陵園,參觀了徐霞客、劉氏三兄弟、曹穎甫等江陰名人故居。

清明時節,人動,心動。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7

那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於是我與爸爸及姑媽一家去汾河公園踏青、放風箏,去感受初春時的畫樣風景。

來到公園,我趁爸爸停車的工夫,悉心觀察了一下地面,發現小蟲子們都迫不及待地結束了冬眠,小螞蟻,小甲蟲都紛紛走出洞穴,去覓食、散步、擇偶、尋找新家了。這些小生命把人不經意間會忽略掉的一個世界裝點得快樂無比,生氣盎然。

進了公園,生機更濃。春姑娘邁着輕盈的腳步緩緩而來:柳樹柔嫩的枝條上發出了一個個嫩綠色的芽兒,活潑可愛極了;一朵朵漂亮的連翹開得爛漫無比,金燦燦的它被稱爲迎春花,它是春天的使者,它的開放表明了冬天已過去,春天來了,無限的生機馬上就會綻放出絢麗光彩;小草漸漸脫去了枯黃憔悴的冬裝,換上了嫩綠清新的春裝,它們個個挺起小身子,沐浴着早春的陽光,讓自己茁壯成長;杏花也作爲“領頭花”第一個附和了連翹發出的“開放邀請函”朵朵白花開得正旺……春姑娘像給大自然發了一封信,使得各種動植物都用自己的復甦來告訴春天,自己收到信了。

春天到了,河水結束了冰封,波光粼粼的光景重回河面。可愛的魚兒們又在做什麼呢?由於上游遊人多,食物也豐富,於是它們一個個游到壩邊紛紛逆流而上,使壩邊出現了一幅“鯉魚跳龍門”的奇妙景象。

我們擡頭一看,發現天上滿是風箏,各式各樣,五彩繽紛,令人眼花繚亂。我這纔想起來帶着風箏呢!可我卻發現少了一根骨架,於是姑父急中生智,撿了一根樹枝代替。我們非常快也將風箏放上了漫無邊際的藍天,雖然“不聽話”的樹枝掉落了好幾次,風箏線也由於密集成頻繁“打架”,但是我總算學會了放風箏的技巧,它也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令我心曠神怡,忘記了一切煩惱。

春天生機勃勃地走來,好像詩人,譜出美麗詩篇,好像畫家,畫出五彩世界。它將生機與快樂帶到了每一個腳落,我愛春天。再過幾天,春會將太原裝扮得更加漂亮。

我愛太原,我愛山西,我愛自己的祖國。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細雨,又是面對黃土荒丘或冰冷墓碑而黯然灑淚的時刻。一代代人都在問自己:我從哪裏來,我到哪裏去?儘管我們每一個人從孩童時起就這樣問父母,也這樣問別人,直到長大後問自己,可誰也無法清醒地回答自己。因爲避諱,也因爲禁忌,還因爲難以表述的窘迫心境。所以,佛教的禪宗就有了一個很著名的偈語:從你來的地方來,到你去的地方去。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如同提出這個問題一樣,不需要什麼思考。當我們在清明細雨中緬懷逝去的親人或先祖,每一個人都明白自己仍然如同他們一樣,從虛無間由父母將自己帶到了這個人世,又從這個世界回到了一?g黃土中。而在這個世界走過一遭後,給這個永世永存的時空留下的最珍貴的東西,除了一段爲時不會太長的名聲,讓親友跟後輩存念懷想,再就是這“一?g黃土掩風流”的墳塋,讓同樣不會延續太久時間的後人們來祭奠。

但是,就是這種總會被淡忘的祭奠,卻以不出三代的親情懷念跟環環相扣的鏈接方式,在血緣親情的懷念與哀思中,讓中華民族子孫的血親世代相傳,併產生了巨大的認祖歸宗的情感凝聚力——這就是中華血統與炎黃子孫的後裔,這就是百家姓賦予每個姓氏的族羣意識或家譜情緣。而這種認祖歸宗的親情意識跟情緣,在清明時節便得到最極致的張揚與宣泄。

清明節,它是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祭奠逝去親人的日子,屬於懷想先輩恩德與功績的節日。當飄飄灑灑的細雨淋溼了原野青草,灑落在冰涼無言的墓碑,潤澤着祖先的黃土墳塋之時,這片在平時並不會進入我們的生活視野,並不會左右我們的苦樂情感的清寂之地,頓時就被淅瀝淅瀝的如絲細雨牽進了我們的生活,綿延在我們哀惋悱惻的心靈,並且讓我們再一次回想逝去的親人或先祖,重新警醒一回自己別忘記了不該忘記的,也別太在意了那些不應該太在意的。清清醒醒地活好自己的每一天,感受幸福在人間的愉悅,也珍惜生命對於塵世的依戀。

佇立在清明細雨中,沉思在逝去親人的墳塋前,讓純潔得只剩下親情與生命意識的哀思伴隨清淚,淡淡地跟着雨珠輕輕流淌。也許,它能清洗沉積太久的紅塵世俗的紛雜無奈,給自己一份清新跟明白,給遠去的親人或先祖一份醒悟清朗的告慰。相信自己能活出清清爽爽的生活,擁有自己清清白白的人生。那麼,我們民族的清明節就在面對親人在天之靈的懺悔中,真正成爲了人生的清醒站了!

清明雨在飄灑,人生思緒在輕揚。對冥冥之中的祖先或親人的景仰與懷念,重溫自己從哪裏來、到哪裏去的天問,也許我們能再次從心靈深處感受一種人生的超越,體會一份血緣親情的真純,在祖先血脈依存的凝聚力與感染力中,夢尋一段嬌花照水、楊柳臨風的美好境界……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9

兩年前,太外婆走完她的第90個年頭,就匆匆離去了。

在我的記憶中,太外婆滿頭白髮,臉上滿是皺紋,笑起來很慈祥。

每次過年,我們總是回到老家看太外婆,三十那天,我們一家人齊聚太外婆家,一起吃年夜飯,太外婆坐在那,飯也不吃,看着自己一個個兒女,招呼他們吃這個那個,好像別人吃,自己就已經飽了。飯桌上,她問着問那,看看自己兒女的生活如何。

每次到她家她總是把收藏已久的零食拿出來給我們吃,我總是推託不想吃,但是看着她期盼的眼神,只好開始吃。

臨走時,他把家裏曬得大魚大肉拿出來,說:我們家的肉太多了,這些留給你們吃吧!我們搖搖頭,但經過她的再三勸阻,我們只好收下了。這時她又拿出我們沒吃完的零食,說:帶回去吧,我不能吃,留給你們吃吧!於是我們又收下了。

直到那一天來臨,一切歡聲笑語都消失的無影無蹤,。太外婆躺在牀上,咧了咧嘴卻在無力說話,用盡了彷彿全身的力氣,捏了捏我的手,好像再說:別哭哦。我趴在牀頭嚎啕大哭,希望能挽留住太外婆,但是以沒用了,太外婆永遠閉上了雙眼。

今年清明,我來看望太外婆,我站在她的墳前,心裏默默的說:太外婆我來看你了,我祝你身體健康,在天堂永遠幸福!

清明節六年級作文 篇10

今天,我一大早起來看了一下掛曆,今天是清明節,是掃墓的節日。我們一家就去了老家,到家媽媽買了一些冥幣和紙元寶。我們就去墳地裏,我們去給姥姥燒紙。

然後我們就回家了,在回去的路上我也看到很多人在燒紙,還有人掃墓。我姑姑學校裏組織的掃墓活動,很多人坐一輛大汽車一起去的,他們去給烈士掃墓,他們是很值得我們敬佩的!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

下一年的清明節我也要去掃墓,去看望這些烈士們!期待來年的清明!